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概述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急诊科救护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收住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救治的决定。
●危重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及其复杂并发症等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它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何谓EMSS 、ICU、院外救护•院外救护: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说出院外救护的特点、原则、组织形式⏹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高。
⏹身体素质-适合强体力劳动。
⏹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紧张有序。
⏹涉及知识范围广。
⏹技术技能要求高。
⏹⏹原则“1.先排险后施救⏹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施救后运送⏹ 4.急救与呼救并重⏹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广州模式(指挥型):中心具有全市院外救护的调度指挥权⏹重庆模式(依托型):中心依托于一家综合性医院⏹上海模式(单纯型):中心和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协作医院紧密配合的急救模式⏹北京模式(独立型):是首都院前抢救和重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救中心⏹深圳模式(交叉型):既依托各大医院,又自成体系的急救医疗指挥中心⏹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中心与消防、司警统一通讯网络,报警电话为"999"⏹⏹简述院外救护“生存链”由几哪个环组成及其内在的含义⏹第一环——早期通路(早期呼救)⏹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第三环——早期心电除颤⏹第四环——早期高级心肺复苏(ALS)⏹⏹简述现场评估的要点与现场救护要点,转运中应注意的问题⏹概念:分检、创伤⏹分检法:根据紧迫性和救治的可能性等决定哪些人优先治疗的方法;⏹院前急救是指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者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抢救,以维持生命体征和减轻病人痛苦的行为的总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院前急救技术
固定
42
腹部内脏脱出
不能将脱出物送回腹腔 立即用大块敷料(最好 是生理盐水浸润的纱布) 覆盖伤口 用三角巾等做环行圈, 不能将脱出物送回腹腔
立 即 用 大 块 敷料( 最好是 生理盐 水浸润 的纱布 )覆盖 伤口 用 三 角 巾 等 做环行 圈,圈 的大小 以能将 腹内脱 出物环 套为宜 ,将环 行圈环 套脱出 物 然 后 用 饭 碗 或茶缸 将环行 圈一并 扣住 用 绷 带 等 包 扎(连 同饭碗 或茶缸 一起包 扎)
圈的大小以能将腹内脱 出物环套为宜,将环行 圈环套脱出物 然后用饭碗或茶缸将环 行圈一并扣住 用绷带等包扎(连同饭 碗或茶缸一起包扎)
伤口异物的处理
表浅异物可以先去除,再包扎,如异物为尖刀、钢筋、 木棍、尖石块,并扎入伤口深部,不要轻易去除,应维 持异物原位不动。
敷料上剪洞,套过异物,置于伤口上。
5
院前急救病情评估
初级评估:MEWS在危重患者应用(体 温、脉搏、收缩压、呼吸、意识、尿 量)分值大于4分应该引起重视。 次级评估:患者病情评估:运用现状 (主诉、还要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 发现伤病员的阳性体征。 背景:既往史在询问病史的同时进 行(用药情况、住院史、手术史)
6
7
现场评估伤情评估
院前急救技术
急诊科 ---
1
院前急救内容
1、院前急救概述 2、院前急救原则 3、院前急救程序 4、院前急救病情评估 5、现场检伤分类、方法、护理查体 6、急救技术具体操作 7、院前急救各类患者转运注意事项
2
院前急救的概念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急诊 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急、重、危伤病 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 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的事发现场和转送途中的急救医疗。
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流程
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流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的发生时有发生,对于这些突发情况,能够提供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定义、重要性、流程建立和改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的满足人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一、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定义1.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指在病患就诊之前对急症、意外伤害等突发疾病进行紧急抢救和处理的一项工作。
通常是由急救人员、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在病患意外伤害或急症发生时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尽可能减少病患的伤害和病情恶化。
2.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是指在病患进入医院急诊科后,医务人员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医疗措施,对病患进行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以便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病患的病情。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的重要性1.对病患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建立对于病患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急诊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及时的急救和医疗服务能够有效减轻病患的痛苦,甚至挽救病患的生命。
2.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的意义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建立,不仅是医疗领域的重要工作,更是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时,及时的急救和医疗服务能够减少社会不稳和恐慌情绪的产生,同时也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连续性医疗服务流程建立1.院前急救流程建立(1)急救人员和志愿者培训医院的急救人员和志愿者需要进行专业的急救培训,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急救现场有效地施行急救措施。
(2)急救设备的完善医院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急救设备,如心脏除颤仪、吸氧设备等,以便在急救现场能够及时有效的使用。
(3)急救现场的指挥和协调在急救现场需要有专业的指挥员,对整个急救过程进行指挥和协调,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
05
急救设备与药物
急救设备的分类与使用
01
02
03
04
体外诊断设备
包括心电图机、血糖仪、血氧 仪等,用于快速诊断病情。
急救转运设备
如担架、折叠式急救车等,用 于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
呼吸支持设备
如氧气面罩、呼吸机等,用于 维持患者呼吸。
循环支持设备
如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输液泵等,用于维持患者血液
判断病情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急救人员 需要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 便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制定方案
根据评估和判断结果,急救人员需 要制定合适的急救方案,包括是否 需要搬动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肺 复苏等。
心肺复苏(CPR)
定义
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术,旨在 通过外部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来
维持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
特点
以挽救患者生命、防止病情进一 步恶化为目标,强调时效性和紧 急性,同时需要具备丰富的急救 知识和技能。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和机会。
提高救治成功率
通过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救治成功率
专业、系统的院内急救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 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院内急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院内急救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医疗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理念和技能也 不断更新和完善。
VS
发展
现代院内急救已经形成了全面、系统的体 系,包括现场救治、转运监护、急诊室救 治等多个环节,同时也重视国际交流与合 作,促进了院内急救水平的不断提升。
院前急救ppt课件完整版
包扎
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后,用 无菌敷料包扎,防止感染。
固定
对于骨折、关节脱位等创伤, 应进行固定,以减轻疼痛,防
止进一步损伤。
转运
在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 提下,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疗
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心血管系统疾病救治方法
心绞痛
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 油等药物,如症状持续不缓解,
应立即就医。
通过收缩或舒张血管平滑肌来调节血管张力 ,改善组织器官血流灌注,如多巴胺、硝普 钠等。
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原则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 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如口服、注射、吸入 等。
02
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 明书规定的剂量和用法 使用药物。
03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频 率,以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面对工作压力。
团队协作和应急反应能力提升
重要 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应急反应速度
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急救人员 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03
02
分工与协作技巧
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分工,学习协同 作战的技巧和方法。
危机处理能力
目的
通过迅速、有效的现场救治,稳 定患者生命体征,减轻病痛,为 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 残率和死亡率。
院前急救重要性
挽救生命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的 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挽救 患者的生命,避免病情
恶化。
减轻病痛
通过现场救治,可以缓 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
者的舒适度。
防止并发症
及时的院前急救可以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 患者的治疗难度和费用
止血
急诊科院前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
包扎技术
根据患者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 包扎材料和方法,保护伤口、
减少感染风险。
固定技术
对于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患者, 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以减轻
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
搬运技术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 方法和工具,确保患者安全、
舒适地转运至医院。
与院内急救的衔接与配合
信息传递
将患者现场情况和初步处理措施 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院内急救人员
急诊科院前急救的团队建设
团队组成
包括急诊科医师、护士、驾驶员等,要求团队成员具备专 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培训与演练
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团 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团队建设与管理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确保院前急救 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确保急救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03
骨盆骨折固定
用宽布带或三角巾从臀部兜住骨盆,围绕一周后在前方打 结固定。将伤员的双下肢并拢,在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背 处各放一块衬垫,然后用绷带或宽布带将双下肢绑在一起 。
05 搬运技术
搬运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
使患者脱离危险,减少痛苦,防止再 损伤,安全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动作轻巧、迅速、 尽量减少震动,注意保暖和保持正确 的体位。
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01
02
03
评估现场安全
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 判断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 素。
初步检查患者
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呼 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呼救与记录
及时呼叫急救中心,报告 现场情况和患者病情,并 做好相关记录。
医院院前急救与转院管理
现场急救处理
初步评估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确定急 救方案。
现场救治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现场救治,如止血、心肺复苏、 药物治疗等。
患者转运与交接
转运准备
完成现场救治后,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或指定医疗机构。
交接工作
到达医院后,将患者交接给急诊科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得到进一步治疗。
合理规划急救站点,缩短急救响应时间;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救治效 率。
重视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设备维护
确保转运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加强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和管理,确保患 者安全。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建立急救与转院管理的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救 治成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
加强沟通协作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 患者病情信息准确传递,提高转
院效率。
提高院前急救与转院效率的措施
01
02
03
04
建立急救网络
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实现急 救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规范急救流程
制定并实施院前急救与转院流 程规范,提高急救效率。
加强培训与演练
定期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提 高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急
反应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 的职责和义务,为院前急救与
转院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05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某医院在接到一名严重车祸伤者后,迅速启动院前急救程序,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 对伤者进行初步救治,并安全转送至医院。该案例展示了院前急救的高效性和专业性。
成功案例二
院前急救流程
05
总结
院前急救的经验总结
现场急救的及时性
院前急救的黄金时间非常短暂 ,必须尽快对伤病者进行急救 处理,因此现场急救的及时性
是首要因素。
判断病情的准确性
院前急救人员需要有扎实的医学 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 确判断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 施。
转运过程中的监护
在转运伤病者的过程中,需要持续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并采取相应措施。
院前急救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
院前急救的目的和意义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伤 病员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 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
院前急救的意义在于为伤病员 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为后续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提高救治成功率。
院前急救还可以减轻医疗机构 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 效率。
02
院前急救流程
现场评估与报告
现场评估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对伤病员进行现场评估, 包括伤病情、受伤部位、出血情况等,以判断急救的必要性 及优先级。
报告
院前急救人员在现场评估的同时,应向医院急诊科报告伤病 员的情况,包括伤病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等,以便医院做 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现场急救处理
急救措施
院前急救人员应根据伤病员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 固定、心肺复苏等。
伤病员安抚
在急救处理过程中,院前急救人员应注意安抚伤病员的情绪,减轻其紧张和 焦虑程度。
转运与交接
转运
院前急救人员完成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及时将伤病员转运至医院急诊科,转运过 程中应注意观察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院前急救可以争取到宝 贵的救治时间,降低患 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提高救治效果。
外科常见急诊的院前急救
血技术
总结词
止血技术是控制外伤出血的关键措施, 可以有效防止失血过多导致的休克和死 亡。
VS
详细描述
止血技术是控制外伤出血的关键措施,可 以采用直接压迫、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 法来控制出血。对于大血管损伤或严重出 血,应尽快采取止血措施,以防止失血过 多导致的休克和死亡。
包扎技术
外科常见急诊的院前急救
目录
• 院前急救概述 • 常见外科急诊疾病 • 院前急救流程 • 院前急救技术 • 院前急救药物与设备 • 院前急救案例分析
01
院前急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 前的医疗救治过程,包括现场急 救和转运途中的紧急处理。
特点
快速、准确、有效,强调对患者 的初步评估、稳定病情、安全转 运,以及与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 。
总结词
包扎技术主要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和出 血,同时固定敷料和夹板等医疗用品。
详细描述
包扎技术主要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和出 血,同时固定敷料和夹板等医疗用品。包扎 时应选用无菌纱布或清洁布料,动作轻柔, 避免加重伤口损伤。正确的包扎方法可以起 到良好的止血和保护作用。
固定技术
要点一
总结词
固定技术主要用于固定骨折部位,减轻疼痛和避免二次损 伤。
院前急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未来展望
院前急救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美国 家,最初以简单的运输为主,后来逐 渐发展成为包含现场急救和转运在内 的全面救治体系。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 术的应用,院前急救将更加智能化、 高效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精准 的救治服务。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 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包括新型急救设 备、通讯技术、远程诊疗等方面的应 用。
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的定义
院前急救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CARE)
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治、转运和途中救 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院前急救不只是医务人员的任务,是全社 会共同承担的任务。
实施---现场急救原则
先排险后施救
是指在实施现场救护前应先进行环境评 估,必要时,排险后再实施救护
先重伤后轻伤
是指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者
先施救后转运
是指对危重伤病员,先进行现场初步的 紧急处理后,才可在医疗严密监护下转
运至医院
院前急救流程---实施
医疗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
•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 各种创伤的止血、包扎和固定 • 伤员急救、基础生命支持 • 稳定重伤员伤情、处理轻伤员 • 伤员转运送后 • 消毒防疫 • 心理常识宣教教育、心理创伤疏导
• 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 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支持,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EMERGENCY
CARE
医院急诊科
院前急救护理 工作流程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xxx
202X.X
理
总结
• 随着社会的进步,“120”平台的共享,加强卫生急救事业的发展, 增强急救意识,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人们 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时候,接到求救,医护人员应以最 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实施紧急急救 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伤患的 痛苦。
院前急救常用的护理措施
(三)急救技术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
车辆状态监控
实时监控急救车辆的位置和状态,确 保车辆能够及时到达现场。
现场救治
现场评估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 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
现场救治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现场 救治,如心肺复苏、止血、给药
等。
病情沟通
与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沟通病情 ,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和转运
风险。
转运与交接
转运准备
院前急救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历史回顾
院前急救起源于二战时期 的战场救治,后逐渐发展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 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院 前急救将更加专业化、规 范化、智能化。
技术创新
未来院前急救将结合先进 技术,如无人机、智能急 救设备等,提高救治效率 。
02
院前急救流程
国际先进经验
借鉴国际先进的院前急救管理经验和做法,有助于提高我国院前 急救服务的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其他国家在院前急救管理方面的成功经 验和做法,引进先进的急救技术和设备。
培训和教育
重视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救治措施。
THANKS
04
院前急救质量监控与改进
质量评估标准与指标
响应时间
评估院前急救服务到达 现场的时间是否符合标
准。
救治效果
评估救治措施的有效性 和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
医疗行为规范
评估急救过程中的医疗 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和标
准。
患者满意度
调查患者对院前急救服 务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
。
急诊院前急救
❖ 大腿骨折夹板固定法
临床医学概要
❖ 脊柱骨折固定法
(四)固定
❖ 颈椎骨折用颈托固定
临床医学概要
(四)固定
手部骨折及脱位 前臂和腕关节骨折
临床医学概要
上臂和肘关节骨折
(四)固定
大腿骨折夹板固定法
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法
临床医学概要
第三节 现场救护后运送
现场救护后运送
运送分搬运、转送二个阶段 一、搬运方式
院前急救
学习目标与要求
❖ 掌握:现场急救技术(开放气道、外伤止血、包 扎、固定);现场急救后的搬运和转送技术;急 救流程
❖ 熟悉: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现场急救的注意事 项;运送的注意事项
❖ 了解:院前急救的特点;早期呼救、合理解救、 立即抢救的意义
临床医学概要
重点与难点
❖ 重点
1.现场急救技术:开放气道、外伤止血、包扎、固 定
2.加压包扎止血法
(二)外伤止血
适用于一般伤口的出血,如 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的出血
临床医学概要
3.加垫屈肢止血法
(二)外伤止血
适用于四肢动脉外伤的临时 止血
临床医学概要
4.止血带止血法
(二)外伤止血
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
临床医学概要
橡皮止血带
1.绷带包扎法
(三)包扎
临床医学概要
(1)环形法
临床医学概要
(三)包扎
(2)蛇形法:多用于夹 板的固定。将绷带 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后,以绷带的宽度 作间隔斜向上缠或 下缠
临床医学概要
(三)包扎
(3)螺旋形法:先将 绷带按形法缠 绕数圈,随后上 缠的每圈均盖住 其 前 一 圈 的 1/3 或 2/3 , 即 是 螺 旋形上缠
院前急救
康雅医院 急诊科 段毅
院前急救(现场救护与途中转运)
• • • • • 概念 目的 特点 原则 常见病种的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一、概念(最早的抢救)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及生命 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
人院前的医疗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
理和转运途中监护。
急救医学把急救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院前急救、急诊处置和ICU观察。 所谓“院前急救”阶段就是指从第一 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 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 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 之间的这个阶段。
应急处理方法:(海氏手法) 1、救护者可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抱住患者的 腰部,一手握拳,拇指的一侧抵住患者的上 腹部剑突下、肚脐稍上处,另一只手压住握 拳的手,两手用力在患者腹部做快速向内上 方向的挤压动作 2、当病人意识不清、昏迷倒地时,救护者应面 向患者,两腿分开跪在患者身体两侧,双手 叠放,下面手掌根放在患者的上腹部剑突下 、肚脐稍上处,朝患者上腹部做快速向内上 方向的挤压动作。
3、婴幼儿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时,须将患儿面朝
下,头部低于身体,放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再将前 臂支撑在大腿上方,用同一只手支撑患儿的头、颈 及胸部,用另一只手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 使其吐出异物。如果无效,可将患儿翻转过来,面
朝上,放在大腿上,托住其背部,头低于身体,用
食指和中指猛压其下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 横指处)。反复交替进行拍背和胸部压挤,直至异
(三)院前急救注意事项 1、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 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 要轻易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 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 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院前急救培训》课件
04
急救设备与药品使用
急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急救设备的重要性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设 备使用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患者病死率。
常用急救设备
包括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氧气面罩、呼吸机、气管插 管等。
使用方法培训
培训学员正确使用各种急救设 备,包括设备的开启、操作步 骤和注意事项等。
急救服务将更加网络化,实现快Fra bibliotek响 应和资源共享,提高救治成功率。
院前急救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急救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急救资源紧张,无法满足急救需求。
急救服务不均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急救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度低
公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影响急救效果。
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建议与措施
接警
急救中心接到报警 电话,了解患者病 情和地点。
现场救治
到达现场后,对患 者进行初步救治和 评估。
交接
将患者交接给医院 急诊科医护人员。
02
常见急症与急救处理
心肺复苏术(CPR)
要点一
总结词
心肺复苏术是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需要掌握 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紧急救援技术,用于在心脏骤 停的情况下维持大脑和器官的氧气供应。通过胸外按压和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可以恢复心脏的泵血功能,为专业 救援人员的到来争取宝贵时间。在《院前急救培训》ppt 课件中,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操作步骤、技巧和 注意事项,以帮助学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 。
为受伤者提供及时的初步救治。
常见中毒急救
总结词
了解常见中毒的急救方法对于处理突发 情况至关重要,可以降低中毒对生命的 威胁。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遇到突发疾病或遭遇意外创伤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就会有医院的急救人员乘着救护车前来展开现场急救,然后将病人或伤员送到医院。
但是你是否知道院前急救的概念呢?顾名思义院前急救是指从病人发病开始到医院急诊科为止救治的全过程。
院前急救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各级急救站点,也可以是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
急救包括呼救,自救互救,现场互救,伤病员搬运,途中监护救治及与院内急救的衔接等环节。
它使急救医学向前延伸,救治反应时间缩短,救治更加及时,使早期救治成为可能。
从而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院前急救快速发展是近年来急救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
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
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在5分钟内出车。
一、现场评估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
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
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二、急救与护理1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气管插管,紧急情况下能够独立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生命危险
四 极严重伤员:处于频死 期 现场积极抢救,存
重型颅脑伤,胸腹大血管损伤,
活希望少
呼吸心跳停止
伤卡颜色 红色
黄色 绿色 黑色
转送次序
最先第一时间送到最近 有条件进一步抢救的医
院
可到稍远的医院 在第二时间转送
最后转送
可暂不处理
医疗分诊(Level 2)
转送分诊(Level 3)
❖ 分配将灾难伤员转运到医疗机构的优先性 ❖ 目标是根据伤情和可用的资源将伤员恰当地转送
紧急 = 红色 非紧急 = 绿色
医疗分诊(Level 2)
❖第二次分诊
❖发生在野外或者固定的医院
❖由掌握多种损伤知识、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
分类
伤情
预后
严重伤员首先现场迅速急救 一 后转送,如大出血 休克、
窒息、气道阻塞
可救活
二 重伤员:骨折、眼伤、非大 短无生命危险时
血管出血
间内
三
轻伤员可自行步
定义
❖ 创伤(Trauma)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外 源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体表皮肤、黏膜和 (或)体内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的损害,以及同时 或相继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
创伤含义
Trauma
(含义最广,包括了精神 创伤)
Wound
(刀枪等造成有伤口的 创伤)
Injury
(外来物理因素对人体 引起的伤害)
Damage (物质或物体的损伤)
流行病学
❖ 200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00万(9.5人/分钟) ,占 全球死亡总数的9%;
❖ 2002年以来,我国每年创伤死亡人数约70万左右,是第5 位死亡原因;
❖ 中国汽车数量占全球1.9%,车祸死亡数却占15%,而且以每 年4.5%的增幅上升;
❖ 全球范围内,创伤正日益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已 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公害。
分诊中常见的错误
选用缺乏快速决策 和领导素质的分诊
人员
在灾难之前没有对 医务人员进行分诊
训练
在医疗救援人员中 没有标准的分诊体
系
在现场安全性评估 之前开始分诊
分诊现场太接近灾 难现场
创伤急救现状
创伤急救
❖ 灾难医学中人体对创 伤的保护反应时间约 为30min,也就是说 对灾难中创伤急救的 新黄金时间就已缩减 为30min.
风险警示!
➢ 面对越来越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医疗保障任务, 我们急救专业人员做好准备了吗??
院前急救的任务
❖ 应对急诊呼叫 ❖ 灾害或战争时遇难者的急救 ❖ 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 承担急救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 急救知识的宣教
突发事件指挥体系
❖ 突发事件指挥体系(ICS)成立于1970年,用于 应对美国南加洲连续发生的森林火灾事件,使不 同的部门和/或归属不同管辖区域的同一部门能够 更有效地合作来应对一次灾难
重大灾害事故急救流程
报告有关领导 组织急救队伍
紧急抢救
意外灾害事故信息 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急救指挥部
现场 分拣伤员 伤员分流
请求相关部门 (公安消防)支援
急救中心(站) 协调其他地区医
院支援 善后处理
现场救援的“START”原则
❖ S-imple ❖ T-riage
A-nd ❖ R-apid ❖ T-reatment
Incident Commander (IC)事件指挥者
Liaison Officer 联络官员
Public Information Officer 公共信息官员
Safety Officer 安全官员
IC Staff 工作人员
Operations 作业
Planning 计划
Logistics 后勤
Finance/Admin 行政财政.
海啸
爆炸和火灾
➢美 国 2001年 9.11 事 件 : 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共 造成2752人死亡(其中 包 括 消 防 队 员 343 人 、 警察23人)
交通事故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 年约有70万人死于车祸,伤者 逾1500万。我国每万辆机动车 平均年死亡约10人,年交通事 故死亡率万分之一,约占全球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5%,交 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第一公害
Major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cident Command----指挥 ❖ Operations----作业 ❖ Planning----计划 ❖ Logistics----后勤 ❖ Finance/Administration----财政/行政
Teamwork
ICS 的结构体系
交通事故
人为灾害
➢ 1984年,印度博 帕尔联合碳化物 公司发生事故, 异氰酸甲酯泄漏 并扩散经入城区,毒气袭击
➢ 82%的受害者通过私家车 送到医院
➢ 1364名急诊医士中的135名 被污染,23%的医护人员 被污染
➢ 多达85%的受害者在到达医 疗保健机构前没有进行院前 治疗和去污处理
简单 分诊 & 快速 治疗
分诊3个层次
❖ 现场分诊 (Level 1) ❖ 医疗分诊 (Level 2) ❖ 转送分诊 (Level 3)
现场分诊(Level 1)
❖ 现场分诊是对在伤员躺的位置,或现场立即进行 医疗救护的伤员进行快速规类
❖ 救援者通常来自当地居民或急诊医务人员 ❖ 伤员分为“紧急”和“非紧急”,使用颜色编码:
交通事故
✓ 2010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6万5千多人,全球死亡人数 120万左右,中国占5%多,平均每天约200人死于车祸;
✓ 201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全球超过10亿辆, 中国占大概10%;
✓ 2012年 :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同比增长20%以上,仅超 速违法行为就占查处总量的20%左右,80%以上的交通事 故是由驾驶人违法行为直接导致。
院前急救概述
医院急诊科
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火灾
交通事故
生物灾害
地震
水灾
风灾
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 ➢2008年汶川地震:死亡69226人 受伤:374643人 失踪:17923人 ➢2011年日本地震:死亡人数超过 了1.5万人,另外还有9506人失踪; 因大地震和核泄漏问题而避难的 灾民有115500人
创伤死亡高峰
院前急救与急诊室处理 ICU处理
立即死亡
➢ 发生在创伤同时或数分钟内 ➢ 占创伤总死亡率的50% ➢ 死因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 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