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08657eeaaeaad1f346933fbf.png)
第一篇自然观预读范例•我们人类是如何看待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自然界的呢?•×××坐的飞机在地球某地上空突然失事,他靠降落伞掉到一个小岛上。
小岛上居民对于自然界的看法根本不同,他们相信每一个动植物都有一个主宰它们的神灵,认为森林有树神,水有水神,他们敬畏它。
每一个类都有自己的一个神秘世界。
整个世界是浮在一个盛装汪洋的水盆里,而这个水盆也是由一个神灵托着的。
总之,这里的居民认为他们周围到处都有神灵,因此,他们过着一种敬畏神灵的生活,有着各种繁杂的敬神仪式。
而且那里的人因为他是从空中落下来的,也把他当作了天神崇拜。
•而×××则把自然界看作是由物理的四种力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无神世界,自然界一切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而然的自发演化而来的。
人类是自然界生命发展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
人类因此可以支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例如,我们创造了各种人工制品,创造了城市,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环境。
问题•为什么同处一个地球的人类的不同部族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有如此之不同的“对自然的看法”呢?•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历史上的我们的同族对自然的看法与我们现代的看法相同吗?•进一步的,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对自然界的看法都一样吗?你问过别人的看法吗?•进一步的,你童年或少年时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在的看法一样吗?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进一步的,有一个客观的、独立于我们之外的自然界吗?•更进一步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广阔无垠的自然界是从来如此呢,还是逐渐演化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呢?*•自然观:通俗——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自然观:严格——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即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系统理论。
本篇内容介绍•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本篇内容框图本篇教学重点*•一、了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与发展。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自然辩证法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e35a3184868762cbaed551.png)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时期.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关于世界构成有“阴阳五行说"、“元气说”等,并产生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中国古代自然观(1)阴阳五行说阳字本是指日光,阴字本是指没有日光.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两种宇宙势力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
阳代表阳性,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被动、冷、暗、湿、柔等等。
阴阳二道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阴阳家认为,五行按照一定的顺序,相生相克四季的顺序,与五行相生的顺序是一致的。
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土,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水又生木,木盛于春。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
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科学方面,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对立统一的客观面貌,并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并不断得到细致化和丰富化。
在这种理论中,很少有意志论和目的论的主观臆测,而更多的是具有机械论和决定论的倾向.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对促进中医的确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中医理论的直观性、模糊性、超稳定性,这些特点阻碍了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医理论的出路在于保存阴阳五行理论整体性、辩证性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走出阴阳五行的怀抱,与现代科学结合才能发展。
(2)元气说早在殷周时期的著作《周易》之中的八卦说,《周易》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看作是宇宙的生产过程.“太极"是宇宙的总根源,也就是指元气,古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
八卦中对立的卦象以刚柔相济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3)天人合一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采用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人认为,人是天(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行为的根据,一定要在天的行为中寻找.无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494ce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5.png)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自然辩证法简答汇总一、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古希腊自然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的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是着重探讨世界的本源问题。
它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朴素的自然观(2)、主张对存在的自然界做本原性的探索(3)强调自然界变化的形式动因(4)与以前的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差别,因为它具有原始自然科学的成分。
局限性:内容上是对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
猜测性的思辨,形式上直观、零散、片面、孤立,缺乏深入缜密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总之,它只是直观的勾画出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
2、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称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全然不同。
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自然观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顿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浸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
但过于注重形而上学的形式,以形式抑制经验,而缺乏与经验相互印证的精神,总是使用阴阳几个含糊的概念,走不出形而上学的框架。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1)、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性质取决于组成他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2)、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3)、一切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间和空间中位移,都严格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
2、近代机械唯物自然观的利弊得失:与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
(1)、利: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是巨大的进步,对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弊: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事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10203ff783d049649b6658a1.png)
• 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
谢谢大家的聆听!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丁岚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 的漫长历史。
•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 界认识的基础。
•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 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 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 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 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 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到底 是什么关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
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来自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 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 坤为 地, 震为雷, 巽(xùn)为风, 艮(gèn)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 一组的排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我是王充,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 自然界的物体一,个大无到神日论月者星。辰“,元小气到论灰”尘就微是生我物……,究竟是由什么组
成的? 这一问创题造一的直,引我发认着为人…们…我的的好“奇元心气。说早”在西周初年,中国人便提
出"五行说"。是但具是有用唯一物种主具义体性的质东的西自作然为观一。切我事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
人信服。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1815e01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9.png)
04
CHAPTER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影响与启 示
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后来的哲 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破 坏自然环境。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环境保护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自然规律的片面认识
古代朴素自然观往往只关注直观可见的自然现象,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复 杂机制和规律。
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局限性,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解释往往带有 主观臆断和迷信色彩。
古代朴素自然观对自然规律的描述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自 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无法解释复杂自然现象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
详细描述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这种观点在近代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等。机械论自然观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开发。
指导思想
古代朴素自然观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等理念。
实践应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应用广泛,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
价值意义
朴素自然观的价值意义在于它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人类 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以直观观察和经验积累为基础,缺乏 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对自然界的解 释带有主观性和猜测性。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讲课文档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d13251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76.png)
的“洞穴之喻”这是柏氏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第25页,共59页。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毕氏的“宇宙和谐”是对立中的和谐
他提出了十组对立: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正方与长方;一与多; 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
宇宙结构论
一切天体都是围绕着“中心火”而旋转的,向外依次为地球、
月亮、太阳、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和恒星。由于他们认为10 才是最完美和谐的数,所以又虚构了第十个天体——“对地”。
第15页,共59页。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B.C.540-B.C.470) 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部爱非斯,是该城王室的
后裔,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 ,他放弃了贵族特权,专心研读 哲学。
哲学思想:世界本原:“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不是神
祖先崇拜
巫术和祭祀
原始人企图通过图腾祭祀,祈祷祖宗的庇护, 使氏族免受灾难。这是原始人的宗教迷信活 动。
模仿性巫术 同类感应,原始人以此表 演季节循环,以求五谷丰 登—祭祀,以及解释祭祀 的教条和神话。
第7页,共59页。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
他认为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的各 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旋涡。并用 旋涡理论解释天体演化及世界的产生。他认 为旋涡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他把这种涡 漩运动称之为必然性,认为“没有什么东西 是偶然生成的,万物都出于理由按必然生 成”。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aa216427d3240c8447efe4.png)
1.简要阐述古希腊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各自特点古希腊自然观内容:1、在关于自然界的组成上,自然哲学家提出越来越精细的假说。
设想万物的始基是某种东西。
早期的唯物主义者大都认为这种始基是可以感知的具体东西,如水、气和火等等。
后来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只能用把握的物质微粒,例如提出的“种子”和所谓的原子。
2关于宇宙的结构,希腊自然哲学家也提早不同的模型。
最先提出宇宙结构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提出宇宙是一个球体,它由一系列越来越小的同心球组成,每个球体都是一个行星运行的轨道,3对于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自然哲学家们给出不同的说明。
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从本原产生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本原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它既有从简到繁的进化,也有从繁到简的退化。
4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如:普罗塔哥拉的感觉论,第欧根尼认为只有与自然本性相符合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他因而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在亚里士多德哪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古代自然观:1、在本体论上早在殷周之际,原始的阴阳说和五行说就产生了,到了春秋时期,人们进一步提出一种精气说,后来经过王充等人发展形成万物由阴阳二气组成的元气说。
2、在宇宙论上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生成和宇宙的结构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说明。
《淮南子·天文》认为宇宙空间呈现“虚廓”状态,秦汉时形成的改天水,浑天说,宣夜说等理论。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有顺天说、助天说、和制天说三中不同的主张。
顺天说主张人要顺其自然。
助天思想有功利和道德两方面的考虑,功利方面上为了人类长远的利益,人类必须爱护自然,道德方面上助天是把仁爱之义推及到自然。
制天说:是荀子提出即“制天命而用之”思想,这种崇尚天宫、赞誉人巧、主张天工与人工互补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的直接后果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
特点:古希腊:数的和谐;神学目的论;原子论;还原论;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古希腊诸神是“人神同构”中国: 天人合一;有机论;气论;五行关系,国的神基本是人神不分,而表现为“人神同一”2简要阐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各自特点(P27,P33)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⑴坚持人与自然的分离。
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古代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古代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4c08b4dcad51f01dc281f171.png)
中国古代自然观浅析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根本看法 ,其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来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内容,发展和特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自然观;天人合一;气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从秦汉一直到明代,约一千五百多年间,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根本看法 ,其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的越早期越是如此。
[1]一.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和产生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有:宇宙起源与万物构成;时空观念;自然界运动变化;自然界对立统一等。
殷周时期以人格化至上的“天”为自然界的派生者和决定者。
《国语·郑语》中把“五行”看作是组成万物的五种本原。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们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宇宙发生论:《老子》以“道”为本原,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彖传》以天地为本原,提出“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系辞传》以“太极”为本原,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进化图式。
《管子·内业》以“精气”为本原,“凡物之精,比则为生。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淮南子·原道训》曾记:“气者,生之元也”,这就是说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生成万物。
《管子·水地》还认为“水”是本原。
庄子提出了“生生者不生”的逻辑,即最终的派生者一定不是被派生出来的,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而是具有永恒的性质,所以宇宙的根源是“道”。
《庄子·知北游》认为人与物均是气所构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并得出了“通天下一气耳”的结论。
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孔孟。
孟子是把人的道德意识赋予天,然后又以这种有道德意识的天作为人伦道德的本体论根据。
老庄思想中的天,无论是指自然而然之“道”还是指自然本身,都没有人伦道德的含义,故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强调的是贬抑人为,提倡不要以人灭天。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4add02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2.png)
目录
• 古代朴素自然观 •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 古代朴素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比较 •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 对未来自然观的展望
01 古代朴素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定义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一种基于直观经验和观察的原始自然观念,它没有经过系统的 理论化和科学化,而是以朴素、直观的方式描述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04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与 发展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科学自然观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手段,以实证的方法揭示自然界的 本质和规律的观念体系。
特点
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强调自然界的 客观性和物质性,追求对自然规律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认识。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重 视实证和经验,逐渐形成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 究方法。
这种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通过相互作用 和变化形成各种自然现象。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直观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主要是基于人们 的日常经验和观察,没有经过严 格的科学实验和证明。
简单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倾向于用简单的 概念和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而 不是用复杂的机制和原理。
整体性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各种机械运动所构成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力学原理来解 释。人们应该通过科学实验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和利用自然。这种自 然观强调对自然界内部结构和机制的深入理解,但往往忽略了整体性和和谐性。
对比两者的优缺点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优点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中国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中国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e5e74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7.png)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中国社会发展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旨在研究和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变化。
它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思考和把握的重要工具。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并指导我们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探索合理的方向。
本文将首先对自然辩证法进行概念解释,介绍其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其次,将探讨中国古代和当代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深受儒家、道家和墨家的影响,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当代中国的自然观念则呈现出更加科学化、综合化的特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
从古代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文章的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在借鉴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智慧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方法,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深入理解自然辩证法和自然观念的内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增进读者对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概括和说明。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言、自然辩证法、自然观、中国社会发展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重点和内容,并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体概述,包括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会描述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导引。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f9239714791711cd791769.png)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 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xùn)为风, 艮(gèn)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 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 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8
我是王充,是东汉唯物主 义哲学家,一个无神论者。
自然界“的元物气体论,”大就到是我日创月造星的辰,,小到灰尘微生 物……,我究认竟为是……由我什的么“元组气成说的”? 这一问题一直 引发着人是具们有的唯好物奇主心义。性质早的在自西周初年,中国人 便提出"五然观行。说我"。的但观点是如用下一:种具体的东西作为 一切事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人信服。
2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 义自然观是指古 代自然哲学家们 以古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 总结自然界及其 与人类关系所形 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 到底是什么关
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3Fra bibliotek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
4
5
6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 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 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 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 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 成朴素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 说”等。
后来,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变出具体 的自然事物,这就出现了"元气说"。
9
1.天和地都是无意志 的自然的物质实体, 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 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 无为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88b3087e168884868762d6b7.png)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大致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第三阶段: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第四阶段: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第五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特征: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而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1)“阴阳学说”(2)“五行说”(3)“八卦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二、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立得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球中心说”)静力学方面: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二)古希腊自然观的演进和基本内容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限者”3、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前525 )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4、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70)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5、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前428)的“种子说”自然观6、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四根说”自然观7、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的原子论自然观8、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四因论”、“形式质料说”和“原性说”自然观(三)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1、确定自然或者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3、强烈的思辨特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特点1、力求简单2、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3、整体直观性4、富于想象5、深刻和谐6、相信守恒7、合乎常识◆历史局限性:由于古代自然科学技术还没有近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实验作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不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缺乏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浙江中医药大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浙江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8b69ca6eb84ae45c3b358c7a.png)
◆试述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基本特征。
(第一章)p18-20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早期的元气说,阴阳说,五行说等自然观学说。
中国古代自然观基本理论:元气说,阴阳学说,五行说。
基本特征:a.有机整体性:基于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中国人往往强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有机联系。
b.朴素的辩证性: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蕴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试比较中国和古希腊自然观的差异。
(第一章)p24表1-1-21.现代自然科学基础A 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三大发现和两朵乌云(以太阳漂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证实了电子流。
B 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1905年,爱因斯坦在解决以太阳漂实验所蕴含的新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矛盾中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在解决黑体辐射问题的过程中创立了量子力学。
基因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C.系统科学:以人类社会系统和生命系统为代表的宏观层次的科学技术的系统科学获得了蓬勃发展。
2.系统自然观的思想: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揭示出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些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a 从存在的自然到演化的自然b 从机械决定论到内在随机性c 从自然的简单性到自然的复杂性d 从线性的自然到非线性的自然◆试述传统发展观的缺陷1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平衡。
2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缺乏整体协调观念忽视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观基本内涵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要点包括:a 人类社会必须发展。
《自然辩证法》古代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古代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814edfde551810a6f5248670.png)
最著名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神话
• 其记载如下: •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 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 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 长,后乃有三皇。 《三五历记》
4、反映技术斗争的神话故事: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
(一)神话与巫术自然观——原始自然观
• 马克思说:神话是“ 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 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 各民族均有自己的神话“文本”。中国有《山海经》和 《淮南子》等;西方有《神谱》和荷马史诗等。
典型成就:张衡候风地动仪
典型成就:记里鼓车
典型成就:南宋泉州海船模型
北京明清天文台
比格林威治天文台早200多年
中国科学技术曾经一度领先
前 5 世纪~ 15 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 标志是形成了: 四大学科体系:农、医、天、算 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与古希腊比较:由定律、定理表现的理论自然科学不如古希 腊,而实用科学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与技术没有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
•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 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系统理论。
自然观的演化史
神话形态的自然观
• 古代自然观
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理性形态的自然观
原始形态
中国古代 古希腊
• 中世纪的自然观(神学和宗教意义) • 近 代 自 然 观(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 现 代 自 然 观(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自然辨证法概论
![自然辨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6b4ce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6.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观:人类对于该问题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自然观: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包括:自然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动态发展的;是本来就有的、还是发展而来的)理论上的全称命题是不能证实的。
(原因:全称命题的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是无穷多的)(英)波普:证伪主义。
认为不可证实,只能证伪。
故应用证伪的原则辨别真伪科学。
例子:凡天鹅都是白的,有一千只天鹅都是白的,不能证明该命题是正确的。
只要有一只天鹅是黑的,该命题就是错误的。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是和马、恩联系在一起的,是从自然界本身的运动规律中得来的。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三个阶段:1858年,酝酿;1873年,写作准备《自然辩证法》,收集材料,开始着手;1883年,马克思去世,终止自然辩证法的写作。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19世纪末物理学研究中出现的思想混乱原子可以再分—→怀疑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提出了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真理。
《论战斗唯物主义》“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者应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解决自然科学新发现问题,否则唯物主义就不是唯物主义。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搭其从自然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自己培养成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2.有助于理解科技发展规律,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好准备。
3.有助于培养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第一篇自然观第一章人类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回顾§1 古代朴素唯物和朴素辩证的自然观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和自然观1.背景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占人类历史0.2%,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分工,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9ce43f7fd5360cba1adb89.png)
自然辩证法简答汇总一、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古希腊自然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的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是着重探讨世界的本源问题。
它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朴素的自然观(2)、主张对存在的自然界做本原性的探索(3)强调自然界变化的形式动因(4)与以前的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差别,因为它具有原始自然科学的成分。
局限性:内容上是对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
猜测性的思辨,形式上直观、零散、片面、孤立,缺乏深入缜密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总之,它只是直观的勾画出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
2、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称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全然不同。
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自然观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顿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浸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
但过于注重形而上学的形式,以形式抑制经验,而缺乏与经验相互印证的精神,总是使用阴阳几个含糊的概念,走不出形而上学的框架。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1)、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性质取决于组成他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2)、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3)、一切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间和空间中位移,都严格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
2、近代机械唯物自然观的利弊得失:与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
(1)、利: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是巨大的进步,对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弊: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事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自然辩证法题库 (1)
![自然辩证法题库 (1)](https://img.taocdn.com/s3/m/6a816c1590c69ec3d5bb7548.png)
自然观及其发展古代与中世纪的自然观1中国古代自然观中,最有价值的是∙A、五行说∙B、阴阳说∙C、宣夜说∙D、自然感应论我的答案:D2代表古希腊物质观最高水平的是:∙A、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B、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C、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D、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我的答案:C3欧洲中世纪,在坚持信仰至上的前提下,保留了古希腊哲学中的∙A、人文传统∙B、理性传统∙C、逻辑传统∙D、实证传统我的答案:AC5思辨性体现的是∙A、逻辑能力∙B、辩论能力∙C、想像能力∙D、猜测能力我的答案:A近代机械论自然观2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A、原子的基本性∙B、自然的不变性∙C、机械的直观性∙D、因果的必然性我的答案:ABCD3机械决定论认为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存在与变化都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我的答案:对4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不变的,既没有质变出没有量变。
∙我的答案:对现代辩证自然观3以下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是∙A、电磁学理论∙B、生物进化论∙C、热力学理论∙D、星云假说我的答案:ABCD4“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这段话体现的是∙A、古代机体论自然观∙B、近代机械论自然观∙C、现代辩证自然观∙D、当代系统自然观我的答案:C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2.2自然界是系统的2相互联系的事物,即构成系统。
∙我的答案:错3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A、普遍性∙B、整体性∙C、层次性∙D、开放性我的答案:B4系统之所以能够具有要素所不具有的的功能和特征,是由于系统内部存在着∙A、加和性关系∙B、非加和性关系∙C、双向因果链∙D、随机涨落我的答案:B5在非线性系统内部,通常存在着自催化、正反馈等非线性作用机制。
∙我的答案:错6系统论将与环境只存在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A、开放系统∙B、孤立系统∙C、封闭系统∙D、线性系统我的答案:C7系统是否形成,标志是∙A、要素之间是否存在联系∙B、是否产生各要素所不具有的系统整体功能∙C、是否向环境开放∙D、要素之间的结合是否稳定我的答案:B8系统的基本特征有:∙A、整体性∙B、开放性∙C、动态性∙D、层次性我的答案:ABCD9自然界的演化是有规律的,表现为∙A、不可逆性∙B、和谐性∙C、周期性∙D、客观性我的答案:AD2.3自然界是演化的1牛顿力学第二定律方程形式为F=m(d2r/dt2),若以-t取代t代入方程中,方程的结果将完全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的代表:四大发明 • 造纸:从东汉蔡伦公元105年发明‚蔡侯纸‛ 直到18世纪这两千年间,中国的造纸技术 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 印刷术: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宋代毕升 首创活字印刷术 • 指南针:相传黄帝时代发明了指南车。公 元前1世纪巫师发明司南。沈括在《梦溪笔 谈》中记载了四种装臵指南针的方法。 • 火药:起源于道家的炼丹术。宋元时开始 用于军事。明代出现‚多发火箭‛。
五行顺序的变化
• 《尚书·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 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春秋战国,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 顺序:木、金、火、水、土。 • 西汉董仲舒(约前178—前104)体系化。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五行相 胜。天人感应,人副天数。 • 近代(日常):金、木、水、火、土。
汉代造纸工艺:挫、煮、打、抄
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记载和精美扉画 的唐咸通本《金刚经》
宋泥活字版
司南
指南车
宋 悬 法 指 南 针
欧洲到11世纪才学会制造指南针
1775年由设计家约瑟 夫· 卢制造的指南针
18世纪末意大利航海 家使用的一种指南针
明铜火铳 宋火箭
明代火箭
一窝蜂模型
火 龙 出 水 模 型
沈括用五行思想解释化学溶液的性质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 阴阳五行思想解释化学反应: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 涧,挹其水熬之,„„久之亦 化为铜。水能为铜,物之变化, 固不可测。按《黄帝素问》有 ‘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气在 天为湿,土能生金石,湿亦能 生金石。’此其验也‛。 上述解释限制了沈括进一步寻求了解化学溶液 真正的性质。
4、天文学
(1)专职天学机构及其日常工作:天学机构 及其直接象征观象台为皇家独占。 (2)观测手段与研习──天学仪器与典籍: 圭表、漏刻和仪象。其中浑仪、浑象两类是古 代浑天家测侯和演示天象的基本仪器。 (3)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历法:主要 研究内容是日、月及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 史籍所载中国古历前后近一百部,其中获 得官方正式颁行的五十余部。
颐和园
苏州园林:拙政园
(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结构体系
1、基本结构 实用科学和实用技术 基础科学,但它的发展是零碎的。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就科技研究对象而言,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就实用技术而言,带有明显的工匠性。
带有直接的经验性质,没有上升到理性高度。
使用归纳法,逻辑思维层次低。
反映技术斗争的神话故事
• • • • • •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后裔射日:丁绍光
精卫填海-工笔画
改造自然,与自然 抗争的技术斗争 故事。
夸父追日-邮票
2、中国古代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 是指中国先民创造的某种今天看来包含很 多迷信、错误和地方知识色彩的关于自然 的看法。 • 这种知识的基本观念,是相信万物有灵, 相信人间有通天地的特异之术士。‚子不 语怪、力、乱、神‛,但孔子也‚敬鬼神 而远之‛。汉代儒家杨雄说:‚同天地人 者,曰儒;通天地,不通人者,曰巫。‛
精美绝伦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 为祭祀他的母亲而铸 造,因鼎内壁铸有铭 文‚司母戊‛三字而 得名。鼎重832.84公 斤,结构复杂,耳、 身、足分别铸成后, 再合铸成一个整体。
都江堰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前250)时期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治水经验的 基础上修建。变岷江水害为水利,可灌溉300万亩良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 府之国‛。
3、数学
我国古代数学以计算和实用见长。研究实用问题, 使用归纳法。 ◆战国或西汉的《周髀算经》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 分九章编写,题目为246道。 ◆祖冲之(公元429—500),算得3.1415926<П< 3.1415927。 ◆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
九章: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 盈不足、方程、勾股。
(一)四大学科:农、医、天、算
1、历史悠久的农业科学 我国形成376种农业专著。西汉以来主要有 五大农书: 西汉时期的《汜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南宋《陈甫农书》 元代《王桢农书》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2、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
以有机整体观为哲理基础,以内科为主要 科目,以植物为主要药物。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汉末医学家华佗 ◆西汉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五行相生相克图
• 相生关系:火生土,土 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 木生火。 • 相克关系:木克土,土 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特征
火
土
水
金 相生 相克
李约瑟论五行
李约瑟:五行 的概念不是一系列 五种基本物质的概 念,而是五种基本过 程的概念。中国人 的思想在这里独特 地避开本体而抓住 了关系。
“李约瑟难题”
• ‚为什么当代科学、伽利略时代的‘新哲 学’或称‘实验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 而非中国文化或是印度文化中呢?‛ •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15世纪期间,在 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 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 —另两个难题: • 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 • 现代中国科学为什么落后?
述评
中国的思想家们制造了一个十分全 面的关于各种事物之间关联的图解。但 是过分牵强附会这种关系,就抑制了对 事物原因的真正研究。
(2)阴阳学说
• 阴阳学说是解释宇宙起源的学说。 • 阳字本是指阳光,阴字本是指没有阳光。 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宇宙的两种势 力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阳代表阳性、 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 被动、冷、暗、湿、柔等等。阴阳二道互 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
河南僵师县岗上村与大郊碧之间,东汉 灵台遗址。张衡放臵浑天仪的地方。
地动仪模型
宋 朝 浑 仪
北京明清天文台
比格林威治天文台早200多年
敦煌星图之一(現藏于英国图书馆中)
上绘有1350多顆星,这星图约画于公元8世纪初,是 世上现存古星图中星数最多、最古老的重要星图。现 藏于英国图书馆中。
敦煌星图中紫微垣(現藏于英国图书馆中)
阴阳思想的最早记载
早在《国语》(其成书可能晚至公元 前四、三世纪)里已经讲到阴阳之道。 “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 震。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 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周语一》)
神 火 飞 鸦 模 型
明代万户利用火箭飞行
14世纪末,明朝的一位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 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 实现飞行。万户被誉为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
马克思盛赞三大发明
马克思对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 明有一段生动描述:“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 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 变成科学复兴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 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自然观的演化史
神话形态的自然观
古代自然观
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理性形态的自然观
原始形态
中国古代
古希腊
– 中世纪的自然观(神学和宗教意义) – 近代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 现代自然观(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第一章 自然观的演化历史
• 石器敲开了文明的大门, • 而火则照亮了文明的道路。
巫术形态自然观的基本形式,主要包 含在中国古代的所谓“术数方技”中,如 巫师所运用的星占、风角、炼丹等方技。 直到今天,如堪舆、算命、风水等在中国 民间仍然有人相信。
(1)五行思想
“五行”通常译为Five Elements(五种 元素)。张岱年先生认为,先秦认为五行 是生活中的五种基本资料。冯友兰先生认 为,我们切不可将它们看作静态的,而应 该看作五种动态的互相作用的力。董仲舒 以后多认为五行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 但不是最基本的元素,五行说从属于阴阳 说。
中国最著名的创始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 生其中。万八千岁,天 地开辟,阳清为天,阴 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 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 丈,如此万八千岁,天 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三五历记》
女娲补天
传说水神共工造反, 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 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 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 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 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 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 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 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 类始得以安居。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结构 农业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的有限发展 2、以宗法专制为主体的政治体制 宗法专制 文官政治体制
3、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制 儒家文化是整个文化体制中的主体结构 多元文化的补充结构
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 基本特征
三、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基本特征 (一)原始思维形态的自然观——神话与巫 术自然观 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 态。神话从思维的形而上方面思考自然 和社会,巫术则从形而下的角度在技术 和控制的层面关注着自然和社会。
神话的实质
• 马克思说:神话是‚ 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 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 会形式本身‛(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13页.北
影响人类自然观形成的因素
• 认知概念框架:语言、神话、宗教、艺术、 科学甚至政治等诸种观念 • 近代以来的人类自然观的影响因素:科学活 动、技术活动、评价活动 • 完整的自然观包括:对自然本身的认识、对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的 关系
什么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