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法复位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复位基本手法

复位基本手法

复位基本手法:
手摸心会拔伸牵引
旋转回绕端挤按提
屈曲伸展成角折顶
夹挤分骨摇摆触碰
1、手摸心会
术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再与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

2、拔伸牵引
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照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3、旋转回绕
旋转法:肢体有旋转畸形时,术者手握其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回绕法: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段,另一手持骨折远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转。

回绕时,两骨折段应紧密相贴,以免缠绕软组织,遇有阻力,说明系回绕方向判断不准,应及时改变方向,切不可施行暴力强行复位。

4、屈伸收展
先在拔伸牵引下配合推移按捺手法使骨折块基本复位,对断端间残留小的移位,通过屈伸活动踝关节数次,利用距骨外形磨塑作用,将残留移位纠正。

5、成角折顶法
用于骨折部肌肉丰厚,断端重叠移位较多,横断或骨折线不整齐的锯齿形骨干骨折,用一般的牵引力量极难拉开其重叠移位。

6、端挤按提法
用于骨干骨折的前后,内外侧移位,当骨折重叠、旋转及成角移位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了骨折的主要畸形。

如前臂尺桡骨骨折。

7、夹挤分骨
用于两个并列的骨干骨折,如前臂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等。

8、摇摆触碰法
一是在整复骨折时,用触碰寻找断端,以远侧断端触碰寻找近侧断端,使之复位。

二是经牵引提按等多种手法整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一手握住远侧断端轻轻左右上下摇摆,检查断端对位对线情况是否稳定。

第二节骨折复位手法

第二节骨折复位手法

第二节骨折复位手法第九章手法第二节骨折复位手法提要尽管在我国正骨手法流派众多,分支各异,归纳起来无非就是手摸心会,术者通过对伤部的细致触摸,探明骨折的具体部位和移位特点,结合影象学分析,形成对骨折的立体印象;拔伸牵引用于克服骨折的重叠移位;旋转屈伸可纠正旋转和成角畸形;提按端挤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摇摆触碰可使横断或锯齿样骨折趋于稳定;夹挤分骨主要用于手足、前臂和小腿部位的整复;折顶回旋是对拔伸牵引手法的补充,折顶可纠正不能为单纯牵引所纠正的重叠移位,而回旋手法可以纠正骨折的背靠背移位;按摩推拿主要用于整复后的软组织的理顺。

在整个手法治疗过程中,要求给病人提供一个无痛或基本无痛的环境。

具体的操作方法应遵守手法应用的四项基本原则,即早、稳、准、巧。

可以借助影象器材手法复位骨折,但不宜提倡,即便要使,也要作好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

手法整复骨折的X线标准非常重要。

对每一骨折原则上都要争取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因为骨折在解剖位置上可以获得最佳的愈合机会和功能康复可能。

病人的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不同,复位的最后接受标准可有差异。

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

其他部位骨折最低也应达到功能对位,即骨折复位后无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肢体力线正常,长度相等。

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可以完全或几近完全程度,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上的基本要求。

教材原文发挥一、应用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合理应用正骨手法可以解决许多临床问题试行手法复位。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的不解努力,传统的正骨方法已经得到了发扬光大。

现在的中医骨伤科医生已不再是传统上的正骨拿环郎中,他们即可以应用手法对一般骨伤进行闭合整复,也可以通过手术实行对骨折的开放复位,并在手术中进一步地发挥中医手法的优势,缩短复位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二)应用手法整复骨折应严格掌握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按照手法原则进行正规操作。

手法虽然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是它是靠医生来实现的,并且受许多条件的限制。

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

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

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你了解吗?》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就如同超级英雄需要强大的超能力指南一样,处理尺骨骨折也有它极为重要的“武林秘籍”啊!要是不搞清楚这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那在面对尺骨骨折时就像是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呀!一、复位位置要精准:“就像射击要击中靶心一样准”在复位的江湖里,位置精准那可是头等大事呀!可以说,“复位位置若不准,后续麻烦一大串”。

这就好比射箭,你得瞄准靶心才能射中呀!尺骨骨折后,必须要让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不能有明显的移位或成角。

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要放对位置,否则整个结构就不稳定啦!比如说,如果复位后尺骨还有明显的短缩或旋转,那手臂的功能可就大打折扣了,拿东西、干活都会变得困难重重呢!二、力线要正常:“走直线,别拐弯抹角”力线就像是道路一样,得直直的才行呀!正所谓“力线歪歪斜斜,手臂功能歇歇”。

我们的手臂在活动时,力是沿着一定的方向传递的,如果尺骨的力线不正常,那在活动时就会出现疼痛、无力等问题。

这就好比开车在路上,如果路是歪的,那车子开起来肯定不顺畅呀!比如,要是力线有偏差,以后你想挥挥手帅气地打招呼可能都变得很别扭呢!三、稳定性要强:“别像个摇摆不定的墙头草”稳定性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呀!“稳定性不给力,康复过程很闹心”。

复位后的尺骨必须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不能轻轻一碰就又移位了。

这就像盖房子,根基要稳,房子才不会倒塌。

如果稳定性不好,那刚刚复位好的骨折可能又会错开,这可就得重新再来一次啦,多痛苦呀!比如,你总不想刚觉得自己快好了,结果一不小心又回到解放前了吧!四、关节活动要良好:“能屈能伸才是真本事”关节活动良好就像是舞蹈家能自由地舞动一样重要呀!“关节活动若受限,生活乐趣少一半”。

尺骨骨折复位后,不能影响到肘关节和腕关节的活动。

这就像机器人,关节要灵活才能做出各种动作。

如果关节活动受限,那以后想拿个高处的东西、系个鞋带都变得困难无比呢!好啦,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就像是一把把打开健康手臂之门的钥匙呀!掌握了这些标准,我们就能在面对尺骨骨折时游刃有余,让受伤的手臂尽快恢复健康,重新变得活力满满!朋友们,朝着这些标准努力吧,让我们成为应对尺骨骨折的“超级英雄”,告别那些因为复位不当而引发的“手臂闹剧”啦!别再犹豫啦,赶紧行动起来,和我们一起守护手臂的健康吧!绝绝子呀!。

骨折复位操作规范

骨折复位操作规范

骨折复位操作规范1. 引言骨折复位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或操作,用于恢复断裂的骨头,并确保正确愈合。

本文档旨在规范骨折复位操作,以确保操作者的操作准确、安全、有效。

2. 操作准备在进行骨折复位操作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操场设备准备:确保麻醉药品、手术器械、消毒剂等设备和药品准备齐全;- 环境准备: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整洁、无菌,并确保手术台、灯具、检测设备等无故障;- 团队准备:确保手术团队配备齐全,包括外科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等;3. 操作步骤3.1 麻醉1.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部位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并告知病人;2. 麻醉师根据麻醉方法进行麻醉操作,并确保病人安全;3. 麻醉师在麻醉操作后,病人进入安全的麻醉状态;3.2 复位前准备1. 外科医生穿戴好无菌手术服和手套,并消毒双手;2. 确定骨折部位并标记;3. 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和器械,并做好准备;3.3 骨折复位操作1. 对于开放性骨折,外科医生需要首先进行伤口处理,包括清洗和缝合;2. 外科医生用适当的力量进行骨折复位,确保骨头复位正确;3. 在复位期间,应提醒病人尽量放松肌肉,以减少复位时的阻力;4. 外科医生需要耐心、细致地操作,尽量避免额外伤害;5. 骨折复位完成后,外科医生需要进行骨折部位的稳定,可以采用内固定物(如钢板、钉子)进行固定;6. 复位操作完成后,外科医生进行伤口处理,并给予必要的止血、消炎等处理;3.4 操作后处理1. 外科医生将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并丢弃使用过的器械;2. 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恢复麻醉出来;3. 护士对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确保病人平稳恢复;4. 骨折复位操作记录: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问题以及病人的反应等,便于后期参考和评估。

4.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者需要确保自身和团队的安全,遵守手术室操作规范;- 操作者需要与麻醉师、护士团队密切配合,并确保沟通畅通;- 操作者在进行复位操作时需要谨慎、细致,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和额外损伤。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

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

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

最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

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

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图74-17)。

骨科手法整复

骨科手法整复

桡骨头半脱位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
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
桡侧 副韧 带
桡骨环 状韧带
鹰嘴 桡骨环 状韧带
冠突 尺骨
桡骨 粗隆
尺骨 冠突
桡骨环状韧带
诊断
外伤史:幼儿上肢牵拉史 症状:肘部疼痛,不能上举上肢 体征:肘关节呈半屈曲、前臂呈旋前位、不敢
后旋 肘关节外侧压痛、肘关节无肿胀、无畸形 X 线片也正常

•)背侧缘(反Barton骨折

)• 粉碎型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骨折骨块折受块腕受骨腕骨 碰击碰向击背向侧掌移侧移 位位
桡骨远端骨折
特殊体征
“餐叉样” 畸形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 远端 侧方 移位
“枪上刺刀样”畸形








桡骨远端骨折
屈曲型(Smith骨折)
牙齿侧方,随即抽出手指,以免被无意咬 伤。 2、如果由于局部肌肉痉挛,复位数次不能 成功,可局部用2%利多卡因2~3ml封闭,或 按摩局部后,再行复位。
口内复位法
脱位机制和分类
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 前脱位又分为
喙突下脱位 (多见)
盂下脱位 锁骨下脱位
诊断
有外伤病史 临床表现
患处疼痛、肿胀 方肩畸形 肩胛盂处有空虚感 Dugas征阳性
4、端提捺正
下颌关节脱位,两手四指上提下颌关节。
5.足蹬膝顶法
顾名思义,用足蹬,用膝顶,力量 较大,主要用于肩、膝或肘等大关节脱 位的整复。
5.足蹬膝顶法
5.足蹬膝顶法
膝顶法:也是一人操作,以肘关节脱位为例,患者

骨折复位方法

骨折复位方法
第八节 骨折的复位方法
一、复位的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
2、功能复位:经过努力复位,骨折处移位未能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
位置上愈合后,对功能无明显影响。
功能复位标准:
(1)对位:长骨骨干﹥1/3;干骺端﹥3/4。
(2)对线:旋转移位应完全纠正;成角移位:成
年人﹤10度;儿童﹤15度。
(3)下肢短缩:成人﹤1公分;儿童﹤2公分。
二、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 (1)手摸心会:用于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检查整复结果。 (2)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3)旋转屈伸:纠正旋转和成角移位。 (4)端挤提按:整复侧方移位。 (5)夹挤分骨:适用于双骨折,断端互相靠拢移位。
(6)折顶回旋:
折顶:用于横断、锯齿形骨折重叠移位,单靠牵引手法不能纠正者。 回旋:整复背靠背移位的斜形骨折。
(7)摇摆触碰:纠正横形、锯齿形骨折,断端有分离移位者。 (8)按摩推拿
2、切开复位 (详见《骨伤手术学》)
(下一节)
手摸心会
(返回)
拔伸牵引 (返回)
旋转 (下一张)
(1) (2)
(结束)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屈伸
(3)
(返回)
提按 端挤
(返回)
夹挤分骨
(返回)
折顶

触碰 (返回)
第九节 骨折的固定方法 一、外固定:
1、夹板固定 2、石膏固定 3、牵引固定 (皮肤牵引、骨牵引、布兜牵引) 4、支架固定 5、复位固定器固定
二、内固定 (详见《骨伤手术学》)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复位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它部位的劲力,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整复移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复位手法的作用及原则复位手法的作用是整复移位,是整复骨折或脱位移位的主要方法。

在施行复位手法时充分了解病情,有目的的施行手法,严格掌握适应症。

主要原则是及时、稳妥、准确、轻巧,争取一次复位成功而不增加新的损伤。

(二)复位手法复位手法可分为正骨手法和上骨介手法两种。

1.正骨手法(I)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远到近,两端相对,主要目的是了解骨折部的移位情况,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形象,指导其他正骨手法的施行,是施行正骨手法的首要步骤。

(2)拔伸牵引是沿着肢体的纵轴线进行对抗牵引,克服肌肉拉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的复位手法(图2-51)。

也是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

图2.51拔伸牵引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3页图2-51拔伸牵引)【适应证】(1)骨折的重叠移位。

(2)按手法复位中“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本手法是各种手法复位时的基础手法。

【操作方法】先按肢体所在的体位沿肢体的纵轴方向顺势拔伸牵引,再逐渐调整至复位所需位置,借牵引力矫正患肢的缩短、成角畸形,并达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目的,为其它手法的施行创造条件。

拔伸牵引一般拟手法进行,但遇筋肉丰富、肌力强大的部位,如下肢骨折,亦可利用器械(如复位床、软绳)辅助,或以手法拔伸与器械配合进行。

在牵引中手法用力应由轻到重,稳定而持久,使移位的骨断端分离,常须持续数分钟之久。

拔伸手法作为基础手法时,应贯彻在复位过程的始终,直至夹板夹缚妥善后方可停止。

(3)旋转屈伸旋转是手握其患肢远段,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的复位手法。

【适应证】肢体的旋转畸形(螺旋形骨折)。

【操作方法】由术者手握其患肢远段,在适当拔伸牵引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纠正肢体旋转畸形,使骨折断面扣紧。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关于手法复位,其属于骨伤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医生徒手将患者骨折或脱位的关节恢复到原位。

另外,手法复位属于中医治疗法,通过该种方法治疗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却需要注意一些相关事项,以此确保骨折患者能够在手法复位后更好地恢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那么关于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手法复位的基本手法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手法主要有八种:1.拔伸;2.旋转;3.折顶;4.回旋;5.端提;6.捺正;7.分骨;8.屈伸。

注意,如果是脱位,那么手法复位的基本手法还有很多种,但是总理论基础是一致的,都是先顺着畸形的方向进行牵拉,然后再通过旋转、屈伸、端提、挤按等手法,将患者脱位/骨折的骨端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过程中,医生一定要采用规范化的徒手操作,并且手法要轻柔,在用力时要稳缓,一定要逐渐加大牵引力,切不可粗暴对待患者,避免导致患者的关节囊或肌腱发生撕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问题。

另外,如果手法复位不当,还可能导致患者骨折加重,甚至其他关节骨折。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关于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相关人员主要将其归纳为10大点:1.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之前,一定要对诊断进行明确。

2.要对骨折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密切、全面的观察。

3.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时,一定要掌握手法复位的标准,即力求解剖复位、低功能复位。

4.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时,一定要抓住复位时机,即要确保在骨折后4h-6h 完成手法复位。

5.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需要使用麻醉,而麻醉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选用0.5%-2%普鲁卡因进行局麻。

6.在正式进行骨折手法复位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所需药品、患者体位等。

7.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相关医务人员一定要确保精力集中。

8.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相关医务人员一定不可以使用暴力,手法要轻柔。

骨折手法复位总结

骨折手法复位总结

骨折手法复位总结1. 引言骨折是指骨组织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或断裂不全的状态,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正确的骨折手法复位可以使骨折断端恢复正常的位置和形态,为骨折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对常用的骨折手法复位技术进行总结。

2.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2.1 手工复位手工复位是最常见的骨折复位技术之一,常用于简单骨折或中轻度骨折。

手工复位需要医生经验和技巧,并且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牵引和压迫,以实现骨折端的正确对位。

手工复位操作步骤如下:1.保持患者在舒适的姿势下,可以给患者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

2.用消毒纱布或手套包裹住医生的手指,避免交叉感染。

3.对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牵拉和按压,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位置。

4.在复位后,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固定骨折部位,如石膏绷带或外固定器。

手工复位技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手术技巧,对于复杂骨折或需要特殊器械辅助的情况,可能需要其他复位技术的配合。

2.2 引导复位引导复位是一种通过适当牵引和引导骨折部位恢复正常位置的复位技术。

引导复位常用于颈椎骨折或脊椎骨折等需要精确操作的情况。

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姿势,以便医生进行引导复位。

2.通过适当的牵引和压迫,将骨折端复位到正确的位置。

3.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固定骨折部位,如颈颈固定器或颈椎外固定器。

引导复位需要医生具备精确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解剖知识,以确保复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3 关节镜辅助复位关节镜辅助复位是一种通过关节镜技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的技术。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复杂骨折或关节骨折,如膝关节骨折或踝关节骨折。

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医生通过小切口将关节镜引入关节腔。

2.观察骨折断端的位置和形态,确定需要复位的方式和方向。

3.使用特殊的骨折复位器械,通过关节镜引导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

4.复位后,通过关节镜观察复位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固定和修复。

关节镜辅助复位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关节镜操作技巧和结构解剖知识,是一种微创和精确的复位技术。

复位手法

复位手法

中医手法整复骨折手法复位是指医者用指、掌、腕及臂的劲力,结合身功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患部,整复移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3、掌握复位标准。

功能复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

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

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8、切忌使用暴力。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避免X线伤害。

正骨八法—手摸心会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

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两头相对。

动手之前多观察(伤部特征,X线特征);操作之中多思考(考虑步骤,随机应变)。

正骨八法—拔伸牵引正骨的手法重要步骤作用: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操作方法: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

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要领:先顺势牵引,再沿肢体纵轴牵引,力量轻重适宜,持续稳妥,避免过牵。

注意:1、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2、靠器具或机械对躯体或肢体进行牵引,如骨牵引装置、牵引床等,其目的与人力牵引一致,同样也应注意对牵引方向和力量的及时调整。

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骨折功能的复位是通过三个主要的步骤完成的:放置,运动和力量。

放置是利用外科凹址或者其他手段,将骨头擦返放回正确的位置上。

另外,运动则是病人位置的改变以及特定的体位上下移动,以恢复骨的活动度。

最后,力量的复位则是与仿真疗法有关,以及在特定的体位和力度下进行特定的体操,促进骨骼力量的恢复。

有些骨折功能复位标准包括激活性练习,这是处理骨折伤损及运动力量不平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激活性练习旨在通过刺激骨折附近的肌肉,从而获得最有效的功能恢复和改善肌肉力量不平衡状况。

支撑性练习也是一项复位标准,其目的是增强正确的肌肉力量平衡,让骨折附近的关节可以运动的活泼自如,改善运动技能。

上述步骤可以在三个维度下进行:运动幅度、强度和速度。

一般来说,运动幅度即关节活动范围,速度是病人在范围内执行移动时的快慢程度,强度则表示病人压缩或拉伸的程度。

在骨折功能复位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安全的原则,小心的进行,将所有的步骤安排在一天内,以避免进行过快或太多的活动。

此外,病人在复位期间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以确保复位的过程中安全可靠。

桡骨柯氏骨折(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桡骨柯氏骨折(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桡骨柯氏骨折手法复位方法柯莱氏骨折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

骨折线多为横形。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

骨折远段向背侧,桡侧移位,近段向掌侧移位,可影响掌侧肌腱活动。

暴力轻时可发生嵌入骨折无移位。

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或合并下桡尺关节韧带断裂,下尺桡关节脱位,分离,或造成尺骨茎突撕脱。

一、手法复位方法:整复前先了解受伤原因、肿胀情况,结合X片认清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

可先抽出血肿,后注入2%普鲁卡因5~10ml作局麻,必要时可采取臂丛阻滞麻醉。

方法一牵抖复位法用于骨折断端向掌成角或远断向背侧移位,但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未粉碎者。

患者坐位即可,老年以平卧位较妥。

肘部屈曲90°,前臂置于中立位。

助手把住上臂。

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的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

沿着原移位方向牵引2~3分钟。

待重叠移位矫正后,在牵引下矫正旋转移位,稍旋后10°~16°而后猛力牵拌.牵抖时仍用力牵引,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向骤然猛拌,使之加大牵引力而对位,同时迅速尺偏掌屈。

尺偏掌屈时不要旋转,骨折即可复位。

方法二三人复位法适用于老年骨折,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

牵引:患者取坐位或仰位,将肩关节、肘关节屈曲各90°,前臂置于中立位。

一助手持握患者手掌,另一助手紧握患者患肢上臂(肱骨下端),两助手对抗牵引,持续2~3分钟,使骨折断端间的嵌插完全解脱,同时应注意矫正旋转移位,一般骨折远端容易旋前移位。

矫正移位:术者站于患者的外侧方,一手握住前臂下1/3,将骨折近端向桡侧推挤;另手握掌腕部,将骨折远段向尺侧推挤,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

然后术者两手示、中、环三指置于骨折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骨折近段;两拇指并列顶住骨折远端的背侧,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矫正骨折的掌背侧移位。

舒筋:待骨折移位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托住手腕,另手拇指沿腕部伸、屈肌腱由近端向远端推挤,舒理肌腱,使之恢复正常位置。

骨折手法复位原则

骨折手法复位原则

骨折手法复位是一种治疗骨折的方法,主要涉及在透视下或者不使用透视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

其核心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首先,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步骤。

医生需要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恢复肢体的长度。

具体操作中,医生会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时肢体保持在原位,然后沿肢体的纵轴作对抗牵引,再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依据患者的肌肉强度,需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如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而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牵引力应加大。

其次,固定是在复位成功后使用一些外固定的方式,如石膏、甲板、支具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这样可以保持骨折部位的位置,帮助愈合过程。

最后,功能锻炼是在整个骨折治疗过程中,医生指导患者进行充足的功能锻炼。

这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要领。

拔伸是重要步骤之一,主要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

旋转主要用于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

屈伸则是通过固定关节的近端和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提按则是在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矫正后,用于矫正侧方移位。

总结来说,骨折手法复位的原则是遵从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原则,并按照一定的操作要领进行复位操作。

这些原则和要领对于成功治疗骨折至关重要。

Cellos骨折急诊手法复位措施

Cellos骨折急诊手法复位措施

Cellos骨折急诊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建议
①内固定指征(≤ 65 岁)。

对于桡骨短缩大于3 mm,背侧成角大于10°,关节面移位或间隙大于 2 mm 患者,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影像学及治疗结果。

②内固定指征(>65 岁)。

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在长远结果来看,无差异。

个人对于Colles 骨折的复位步骤(示意图)
①第一步,持续牵引。

双手握住病人大小鱼际,在牵过程中可闻及或触及骨擦音,畸形部分明显减弱或消失。

②第二步,掌背侧、尺桡侧挤压。

一方面可以判断是牵引是否到位,另一方面多方位纠正骨折移位。

③第三步,折顶。

术者拇指固定在远骨折端,加大断端成角,使两骨折面背侧边缘接触,然后将远骨折段折回。

④第四步,掌屈,恢复掌倾角;尺偏,恢复尺偏角。

⑤第五步,掌背侧石膏固定。

典型病例
①病例1。

女性,56 岁,自行摔伤。

诊断:Colles 骨折。

手法复位。

②病例2。

63 岁,自行摔伤。

诊断:Colles 骨折。

手法复位。

Colles 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其骨折发生率也升高,通过手法整复,进行保守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骨折复位术操作步骤

骨折复位术操作步骤

骨折复位术操作步骤骨折复位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处理骨折的治疗。

下面是骨折复位术的一般操作步骤:1. 麻醉:在进行骨折复位术之前,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麻醉。

麻醉可以通过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结合镇静来实现,具体方法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2. 感染控制: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需要确保手术区域是清洁和无菌的,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使用消毒剂和无菌覆盖物来实现。

3. 切口:医生在骨折周围做一个切口,以便能够看到和操作骨折的位置。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4. 暴露骨折:医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暴露骨折的部位,使其能够清晰可见。

这可能涉及移动周围的肌肉和组织,以便达到良好的可视化。

5. 复位骨折:一旦骨折暴露,医生使用手动或者器械操作的方法来恢复骨折的正确位置。

医生会准确地操纵骨头,直到它们彼此对齐并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6. 固定骨折:一旦骨折复位完成,医生需要使用固定器材,如螺钉、钢板或骨钉,将骨头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这有助于保持骨折恢复的位置和稳定性。

7. 切口闭合:在骨折复位和固定完成后,医生会将切口进行缝合,以便恢复皮肤和组织的完整性。

医生通常使用可吸收的缝合线,这样就不需要再次去除它们。

8. 伤口包扎:完成缝合后,医生会在手术区域敷上干净的敷料,以保护切口并促进伤口愈合。

9. 术后护理:骨折复位术后,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定期复查、药物治疗和康复计划。

这有助于确保骨折能够正确愈合并恢复功能。

以上是一般骨折复位术的操作步骤。

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骨折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进行骨折复位术,请咨询专业的医生以获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操作指导。

手法复位技术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Manipulative Reduction

手法复位技术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Manipulative Reduction

手法复位技术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Manipulative Reduction一、目的通过术者的手法技术操作使移位的骨折段获得解剖或功能复位。

二、适应证1.新鲜的闭合骨折。

2.稳定和易于外固定的骨折。

三、禁忌证1.开放性骨折。

2.肢体高度肿胀难以复位及固定。

3.骨折并发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

4.关节内骨折。

5.整复后不易维持复位的不稳定骨折。

6.患者无法配合麻醉和,或操作。

注意:应严格掌握禁忌证。

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1)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

2)向患者说明手法复位的优点和缺点,告知患者手法复位可能失败,并由患者自己选择是否接受手法复位。

3)向患者解释手法复位的具体步骤,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应配合的事项(如充分放松患肢肌肉、如有不适随时告知术者)。

4)确认患者既往无麻醉药物过敏史。

注意:良好的沟通才会有满意的配合。

2.材料准备1)治疗车。

2)消毒用品:l%碘酒、75%乙醇。

3)局麻药:2%利多卡因lOml。

4)其他:无菌手套、消毒棉签、lOml 的无菌注射器。

5)座椅或检查床。

3.操作者准备1)需要2 人或多人操作。

注意:需1 至2 名助手施以对抗牵引。

2)术者仔细观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明确骨折的部位、移位情况、是否稳定等特征。

注意:术前仔细阅片是正确判断骨折情况和成功复位的关键。

3)术者熟练掌握骨折手术复位的相关技术,对于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复位失败等情况可以妥善处理。

4)术者洗手,佩戴帽子和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并显露出骨折部位。

五、操作步骤(图27-1)1.体位:根据具体的骨折部位和需要进行的手法复位操作而采取不同的体位。

以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为例,患者取直立坐位,患肢外展。

2.消毒:用1%碘酒,以骨折部位的血肿进针点为中心,向周边环形扩展,以75%乙醇脱碘2 次。

3.麻醉:以lOml 无菌注射器吸人20-/0 利多卡因lOml,取骨折部位肿胀最明显处进针,回抽见瘀血后将利多卡因注射人血肿内,等待5-10 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操作规范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

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

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
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
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


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

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
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

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图74-17)。

图74-17反折、回旋手法
7.端提、捺正前臂骨折短缩、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要矫正背、掌侧方移位,可用端提手法。

操作时在持续手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捏住近侧骨折端,向上端提。

内、外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使陷者复起,突者复平(图74-18)。

图74-18端提、捺正手法
8.扳正、分骨尺、桡骨,掌骨、跖骨骨折时,骨折段因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而互相靠拢时,术者可用两手拇指及示、中、无名指,分别挤捏骨折处背侧及掌侧骨间隙,矫正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使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青枝骨折仅有成角移位时,可用两手拇指压住角顶其余四指分别扳折远近
两骨折段,即可矫正(图74-19)。

图74-19扳正、分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