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批评与欣赏
谈翻译批评主体及其素质
谈翻译批评主体及其素质翻译批评主体是指进行翻译批评的各方面参与者,包括翻译者、读者、编辑、评论家等。
从翻译批评的目的来看,这些主体的角色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定的素质要求。
首先,翻译者是翻译批评的主体之一。
翻译者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能够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并根据不同的翻译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此外,翻译者还应该具备好奇心、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达到更好的翻译质量。
其次,读者也是翻译批评的重要主体。
读者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馈。
此外,读者还应该具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以更好地评判翻译质量和对作品质量的影响。
第三,编辑和评论家也是翻译批评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在翻译作品的后期加工和推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辑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审美眼光,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修订和润色,提高其质量和可读性。
评论家则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批评眼光,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评,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和翻译的特点,促进文化交流。
最后,翻译批评主体的素质还包括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由于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翻译批评主体需要具备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习惯的理解和尊重,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总之,翻译批评主体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素质也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和培养。
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主体的作用,加强沟通交流,才能够推动翻译质量的提升,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语文说课稿中的文学欣赏与批评
语文说课稿中的文学欣赏与批评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学科,而文学欣赏与批评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文学欣赏的重要性、文学欣赏的目标和文学批评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学欣赏的重要性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
文学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首先,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其次,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加深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文学作品还具有审美价值,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文学欣赏的目标文学欣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具体而言,文学欣赏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提高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结构等元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其次,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水平。
文学作为一种学科,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学生需要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
再次,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文情操。
最后,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文学欣赏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提高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有助于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首先,形式批评。
形式批评注重对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研究作品的结构、叙事技巧和语言运用等,揭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点。
其次,主题批评。
主题批评注重对作品的主题和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等,揭示作品所要传递的核心意义。
再次,文化批评。
《喜福会》章节RulesofGame译文赏析
《喜福会》章节Rules of Game译文赏析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文学翻译作品出现。
翻译在不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在翻译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更要展现原文的美学效果。
翻译的起点是原文,终点是译文,而对于一种理论研究的重要目的在于对于它的应用。
本文用《喜福会》为范本,进行翻译赏析与批评。
本文旨在从译入语的角度,感受其审美欣赏和审美标准,对其中的词汇、句子和风格三方面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翻译理论,所运用到的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
通过研究小说英译的策略和方法,对比研究其他学者对此文本的翻译理解、对小说英译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经验互相借鉴,对小说英译能有更深刻地理解。
关键词:小说翻译;翻译批评;翻译理论该书为电影《喜福会》原著,曾获《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讲述二代华商移民的身份困惑,母女两代人的爱与冲突,也是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回湖祖辈记忆的寻根之旅。
该书中Rules of Game更是以口语化,生活感强的语言进行了表达,因此有极好的翻译赏析价值。
本论文选取了比较著名的两种译本,分别为李军,章力老师的译本,以及程乃珊老师的译文进行翻译赏析。
一经典例句解析(1)The next week I bit back my as we entered the store with the forbidden candies. When my mother finished her shopping, shequietly plucked a small bag of plums from the rack and put it on the counter with the rest of the items.此句话中,forbidden candies和bit back是需要注意的难点词汇,需要注意forbidden的涵义,在前文中也有提到过,因为母亲的拒绝而产生对于糖果的渴望,以及母亲强硬的态度则造成了孩子们不敢提出买糖果的要求;句式上包含时间状语从句以及并列句,翻译时时间状语的翻译需要注意;此段偏口语化,翻译时可以向口语化靠拢。
“境界”的审美特征及其在翻译鉴赏、批评与创作中的运用
一
、
作为文 学翻译鉴 赏的 “ 境界 ”
当 “ 界 ”用 于文 学 鉴 赏 时 ,它 是 一 个 美 学 范 境 畴 , 反 映 的 是境 界 的直 观 感 悟 性 的 审美 特 征 ,表 现
的是 心 灵 的直 觉 体 验。 张 节 末 认 为 ,境 界就 是 纯 粹 直观 的对 象。 如 果境 界是 “ 须臾 之物 ” ,一个 境 界就 是 一 个 纯 粹 直 观 【o 境 界 的 这 种 审 美 特 点 非 常 符 合 1 ] 文 学作 品的鉴 赏 , 因为 “ 赏 判 断并 不 是认 识 判 断 , 鉴 因而 不是 逻辑 上 的 ,而 是感 性 的或 审美 的 ”[o境 界 2 J 是人 的 一种 整 体 性 的心 灵 状 态 , 同 时也 是 一 种 外 显
夕 阳西下、 断 肠人在 天 涯。
一
以境 界论 翻 译 ,有 三 大优 点 :一是 指 翻译 鉴 赏 ; 二是 指翻 译批 评 ;三是 指翻 译创 作。从 “ 境界 ”范 畴 的 内涵 和 美 学 特 征 来 看 ,“ 界 ” 具有 直 觉 感 悟 性 、 境 觉解 层 级 性、 情 感表 现 性等 特 点,所 以,“ 界 ” 既 境 可 用 于 文 学 作 品 的 鉴 赏 ,也 可 用 于 文 学 批 评 ,还 可 用 于 文 学 创 作 , 即融 鉴 赏、 批 评 与 创 作 于 一 体。 用 于文 学翻 译 鉴 赏 的 “ 界 ”体 现 了它 的直 觉 感 悟 性 境 特 点 ,用 于 文 学 翻 译 批 评 的 “ 界 ”体 现 了它 的 觉 境 解 层 级 性 特 征 ,用 于 文 学 翻 译 创 作 的 “ 界 ”体 现 境
18 1
The s s e i un we t rng
浅论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英语翻译批评与赏析
2282018年17期总第405期ENGLISH ON CAMPUS浅论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英语翻译批评与赏析文/李艳【摘要】欧·亨利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犀利地抨击了当时的时代环境,揭露了统治者黑暗的统治。
《警察与赞美诗》在民国时期就进入了中国,在译文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者的能力水平,本文将从《警察与赞美诗》的简介出发,将其他翻译者和李文俊先生版本进行对比,进行批评赏析。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翻译批评;赏析;技巧【作者简介】李艳(1994- ),女,汉族,安徽滁州人,吉林师范大学17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方向:英语翻译批评与赏析。
一、作品简介《警察与赞美诗》以美国资本主义逐步进入黑暗腐朽时期作为背景,也就是美国帝国主义初期阶段,此时有着强烈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巨大,底层民众生活艰难。
欧·亨利关注底层民众,以底层民众的视角来表现作品。
在作品中,首先呈现了美国民众艰难的生活,对资本主义的腐朽进行强烈的谴责,表现了美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
但是,当时的作家们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心存幻想,希望资本主义能够力挽狂澜,带领人民走出阴影,因此都献言献策,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民众。
《警察与赞美诗》这部作品表现了一个滑稽的故事,欧·亨利运用其擅长的讽刺手法,在可笑的氛围当中叙述了一个令人可叹、可怜、可气的故事,故事揭露了当时美国腐朽黑暗的司法制度,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悲观情绪。
二、《警察与赞美诗》翻译对比短篇小说篇幅短小,但是寓意深刻语言精练包含很多内容,尤其是经典名篇,因此翻译这种经典短篇小说对翻译者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
随便地直译肯定无法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不能准确地表现作者的本意。
所以在对小说作品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往往会对某些寓意深刻或关键字词的使用上进行反复推敲才能确认。
对短篇小说进行翻译,并不仅仅是将其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比较有代表性的梁实秋、梁宗岱等人。
最新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在文学翻译中,忠实是指译者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包括情感、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同时,还需尊重原文的文体和修辞特点,以保持原作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顺
通顺是指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保持原文忠实性的同时,译者需确保译文 的表达清晰易懂,以便读者理解和欣赏。
文学风格的传达
推动文学创作与发展
引入新元素
翻译将不同文化的文学作 品引入到其他语言和文化 环境中,为文学创作提供 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使文学创作者能够借 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 ,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素 材和手法。
推动文学创新
翻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有助 于推动文学创新和变革。
影响读者审美与思考方式
文化差异的处理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文学 作品中常常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元 素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 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以便 准确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VS
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 翻译,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 值,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保持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文学翻译的各方面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目录
•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 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 文学翻译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 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 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与批评模式 • 文学翻译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感谢您的观看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外国文学翻译和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翻译,何来评论?翻译是评论的依据。
没有评论,翻译便难于健康地发展,可能会长期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不良局面,因此,评论对外国文学翻译起着一种净化和提高的作用。
我国老一辈作家、翻译家,尤其是作家兼翻译家,不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而已在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永远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着郑振铎是怎样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地评论中国第一个外国文学翻译大师林纾(琴南)的功过:我们看了这个统计(指林纾所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统计),一方面自然是非常的感谢林琴南凭外,因为他介绍了这许多重要的世界名著给我们,但一方面却不免可惜他的劳力之大半归于虚耗,因为在他所译的一百五十六种作品中,仅有这六七十种是著名的(其中尚杂有哈葛德及科南道尔二人的第二等的小说二十匕种,所以在一百五十六种中,重要的作品尚占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书却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可以不必译的,这大概不能十分归咎于林先生,因为他是个懂得任何外国文字的,选择原本之权全操了与他合作的口译者之身上。
还有一件事,也是林先生为他的口译者所误的:小说与戏剧,性质本大不同,但林先生却把许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添进了许多叙事,删减了许多对话,简直变成与原本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
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纪》、《亨利第六》、《凯撒遗事》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译得变成了另外一部书了--原文的美与风格及重要的对话完全消灭不见,这简直是在步武却尔斯·兰在做莎士乐府本事,又何必写上了”原著者莎士比亚”及”原著者易卜生”呢?林先生的翻译,还有一点不见得好,便是任意删节原文。
如法国雨果的《九三年》,林先生译之为《双雄义死录》,拿原文来一对不知减少了多少。
我们很惊异,为什么原文是很厚的一本,译成了中文却变了一本薄薄的了。
《傲慢与偏见》翻译批评与赏析
https://
REPORTING
• 引言 • 《傲慢与偏见》及其翻译概述 • 翻译批评 • 翻译赏析 • 翻译策略探讨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目的和背景
1 2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翻译质量
推动翻译实践的发 展
翻译批评与赏析不仅具有理论价 值,还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注重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 翻译实践,推动翻译实践的发展 和提高翻译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翻译时应尽量保留这些特点。
适当调整语言风格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原文的语言风格进行适当调 整,以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这种调整应在不损害原文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前
提下进行。
文化因素处理策略
文化背景注释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原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 和历史事件等,可以采用注释的方式进行补 充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例如 ,在《傲慢与偏见》中,原文涉及大量19世 纪英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翻译时 可以通过注释进行解释说明。
02
加强跨学科合作
翻译批评与赏析涉及语言学、 文学、文化等多个领域,未来 研究可以加强跨学科合作,借 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 翻译批评与赏析提供更加全面 、深入的视角。
03
关注译者主体性
04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发 挥着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以更 加关注译者的主体性,探讨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创造和影 响因素,以及不同译者主体性的 差异对翻译结果的影响。
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翻译: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题解:马嵬即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昇的《长生殿》都是千古名篇。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玄宗开脱。
李商隐生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痛心。
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句解: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说海外另有神仙世界,那不过是虚幻无凭的事罢了;来生究竟怎样,不可预知,而这一世的夫妇关系则肯定完结了。
古代将中国分为九州。
战国时邹衍创“大九州”之说,认为中国的九个州总合为一大州,名赤县神州,在海内;而海外另有像赤县神州这样的大州共九个。
这里借“海外九州”指传说中的仙境。
傲慢与偏见 翻译批评与赏析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1 ( chapter 1)
11个的第一句对比
1、张玲,张扬,1993。人民文学出版 社。
王译佳句欣赏
It is more than I engage for, I assure you.'‘ ‚老实跟你说吧,这不是我份内的事。‛ You are over-scrupulous, surely. I dare say Mr. Bingley will be very glad to see you; and I will send a few lines by you to assure him of my hearty consent to his marrying which ever he chuses of the girls; though I must throw in a good word for my little Lizzy.'' ‚你实在过分细心啦。彬格莱先生一定很高兴看到你 的;我可以写封信给你带去,就说随便他挑中了我 哪一个女儿,我都心甘情愿地答应他把她娶过去; 不过,我在信上得特别替小丽萃吹嘘几句。‛
在深入把握原文的基础上摆脱了原文表层意思的束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地采用中文俗语创造性地把这个短语译为?下逐客令?从而使译文生动形象语言言灵活的句式变化与语序调整避免生硬牵强的翻译痕迹又照顾到读者的思维习truthuniversallyacknowledgedsinglemangoodfortunemust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翻译批评-for-Ss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一、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
从事翻译批评的人必须对翻译本身,对它的实质、可行性、原则、方法、目的、作用等基本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他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且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翻译批评就其目的而言可分为两类: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不过,这两类翻译批评并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二者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互相交叉的现象(如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有时也带有一点有关误译或败笔的批评)。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
浅析《桃花源记》译本
浅析《桃花源记》译本课程名称:《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任课教师: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浅析《桃花源记》译本摘要:陶渊明是西方学者非常感兴趣的中国诗人,许多国内外大家不断尝试将其诗文进行英译,各种各样的译本层出不穷。
本文选取了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和美国汉学家 James Hightower的译本,进行分析批评,以扬长避短。
关键词:《桃花源记》;林语堂;James Hightower;文化;《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365—427)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
桃花源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
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
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
这样的散文珍品自然成为国内外译者的必翻作品及研究重点。
《桃花源记》至少有七八种英译本,其中不乏大家的译作,难免要比较高下。
本文选取了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和美国汉学家James Hightower的译本,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是世界知名的文人、学者和翻译家,兼用中英文写作。
其英文作品比中文作品更具影响力,对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对英文的精通,足以让英语为母语的人钦佩汗颜。
林语堂和James Hightower来自不同的文化,根据弗米尔提出的Skopostheorie(目的论),这个理论的中心思想是,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既然翻译也是一种行动,所以译者也会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从而决定最合适的行动方式基于这种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可以得出一条规范性的基本规则———翻译行动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张南峰,2004)。
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界定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内容1、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界定讨论题1) 15位名家的说法有何异同?2) 你是如何看待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一、翻译定义宋代僧人法云:"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朱自清:"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说的译,就是拿外国文翻译成中国文。
"徐永煐:"翻译是译者用的一种语言(归宿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出发语言)表达的思想。
"贺麟:"从哲学的意义上讲,翻译乃是译者(interpreter)与原本(text)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commuication),其中包括理解,解读,领会,翻译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translation),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前苏联语言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处来。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莱曼:"'翻译'(translation)的定义是,把一种语言材料转变成另一种(语言材料),而尽可能保持原来的语言模式--语音上的,语法上的和语义上的,以致风格上的。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 奈达(Euqene Nide):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言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Translating consisi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e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奈达的界定不仅说明了翻译的实质,而且较之于其它定义,更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明确了要译的是信息,即意义与风格;(二)指出了原文与译文应当是等值的(equilent);(三)暗示了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只可能是相对的(closest);(四)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natural).二、文学翻译定义茅盾: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川外:《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概论1(翻硕班 课件)
This course intends to be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in judging and criticizing a translated work. The course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objectives, basic techniques and general idea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A broad spectrum of perspectives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icat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criticizing a work.
1.1.2 课程进度计划(Teaching Schedule) 第1-10周 英译汉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周 概论 第2-3周 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4周 美国小说《飘》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5周 英国小说《简爱》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6周 因周日清明节,周一补假 第7周散文《作者自叙》译文批评与鉴赏 或 散文《谈读书》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8周 诗歌《生命的礼赞》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8周要求同学们完成第一个project, 任选一篇英文不同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第9-10周 Presentation of the first project(每人3.5分钟) 第11-18周 汉译英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1周 小说《红楼梦》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2周 小说《骆驼祥子》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3周 散文《桃花源记》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4周 诗歌《清明》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5周 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课堂综合练习 第16周 因周六端午节,周一补假 第11-16周要求同学们完成二个project, 任选一篇中文不同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第17-18周 Presentation of the second project(每人3.5分钟)
翻译研究方法
4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懂得比较和欣赏译文的多样性,通过欣 赏和比较不同译者对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文,提 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同时让学生了解采用积极 的、进取的态度开展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5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翻译鉴赏与批评概述 1.充分了解翻译鉴赏与批评的目的和意义,旨在吸取 精华,提升自身翻译技能。 2.掌握翻译鉴赏的标准和翻译批评的尺度。 二、翻译鉴赏 1.了解翻译鉴赏的重要性,掌握翻译的鉴赏能力,必 须具备较好的英汉语言技能。 2.了解文体差异与翻译的多样性。 3.了解翻译鉴赏离不开翻译理论的指导。 4.了解如何进行翻译鉴赏来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
13
1.What is translation criticism?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expression, style, language and vividness on the background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riticism: broader activity, analysis in detail, evaluating old and new translations, assuming that readers know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s
1.
Introduction to the approaches 2. Case analysis 3. Class presentation 4. Discussion 5. Comments
《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
《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近代中国文学宝库中,有一部流传广泛、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
作为一部为数不多几乎没有争议的文学经典,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备受关注。
其中,作者曹雪芹以优美的诗词展现了作品深厚的艺术内涵。
然而,由于中文与英文的语言差异,进行《红楼梦》的诗词翻译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
本文将以《好了歌解注》的两个英文译本为例,进行翻译批评与赏析,探讨《红楼梦》诗词翻译的难点和挑战。
《好了歌解注》是一部将《红楼梦》中的部分诗词翻译成英文的著作。
其中,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版本分别是陈与义的《红楼梦英译本》和高鹗的《红楼梦随笔英译本》。
这两个版本的翻译早在19世纪末就出版了,迄今为止仍被广泛使用和研究。
首先,这两个版本的译本在翻译方向上存在差异。
陈与义将《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双语对照的方式呈现,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文化背景。
而高鹗则将诗词翻译成英文,力求保留原诗的韵律和美感。
这种差异在翻译效果和观感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次,这两个版本对于《红楼梦》中诗词的翻译准确性和诗意再现上存在争议。
陈与义注重对原诗的注解和解释,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他往往采用了过于直译的方式,导致原诗的美感和意境无法完全呈现。
与之相比,高鹗在翻译诗词时更加注重诗意的再现,但在一些案例中,他的翻译会偏离原诗的文字和意境,引发了一些争议。
在评价这两个版本的译本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到翻译的困难和限制。
首先,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直译并不容易。
其次,中文诗词善用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这些元素在英文中难以完全表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诗词翻译就没有价值。
相反,正确的译稿不仅可以让英语读者了解原诗的内涵,还可以向他们展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诗词翻译需要在准确性和诗意再现之间找到平衡。
翻译中的“ 文本批评 文本批评””
经过近 3 年的筹备,于 2015 年 1 月在俄克拉荷 一次看到你们的问题,我都是把手头的工作放
马大学设立中国文学翻译档案馆,目前收藏葛 下,然后,一口气回答完。我真的很高兴的。”
浩文、顾彬和叶维廉的大量翻译资料,包括手 稿、信件、出版合同以及翻译过程中所利用的 Nhomakorabea译本推介
参考材料等(馆藏资料均由翻译家本人提供,
刘绍铭在为葛浩文的《弄斧集》所写的序 言中进一步指出,“葛浩文在推介萧红作品给 她 同 胞 所 做 的 努 力 ,也 一 样 功 不 可 没 。”1976 年 ,基 于 他 的 博 士 论 文 的 专 著《萧 红》(Hsiao Hung)一书在波士顿出版。1979 年,该书的中 文版在香港出版,葛浩文在序言中写到“:我不 敢说是我‘发现’了萧红的天分与重要性—— 那是鲁迅和其他人的功劳,不过,如果这本书 能够进一步激起大家对她的生平、文学创作和 她在现代中国文学上所扮演角色的兴趣,我的 一切努力就都有了代价。”1985 年,《萧红评 传》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研究萧 红文学创作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在一定程度 上推动了国内的萧红研究热潮,改写了萧红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里不是废话,是一种特殊的语气和语调,表示 这些材料陆续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刊物上发
沙复明对都红的手很在意,很用心。这是一种 表。值得一提的是,葛浩文 1999 年在台湾饮食
特别的感受,需要用特殊的“废话”才能表达。 文学国际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莫言的禁忌佳
131 个问题中有很多类似的问答,不仅深 肴》于 2013 年由宋娅文翻译成中文并刊登在
认为他的翻译对于莫言获奖功不可没,但他自 说 中 对 手 机 的 描 述 :应 该 是“SM 卡 ”还 是
己认为“:当初翻译莫言作品时,莫言还没像现 “SIM 卡”?小孔丢的究竟是“卡号”还是“手机
翻译鉴赏与批评
针对在职翻译人员,提供各种培训和进修课程, 以提高其翻译技能和语言水平。
自我学习与实践
鼓励翻译人员自主学习,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提 高自己的水平。
提高翻译水平的建议
注重语言基础
提高词汇量、语法和语感,是提升翻 译水平的基础。
了解文化背景
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了解,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原文意思。
在某些领域,如法律、医学等,专业术语的翻译尤为 重要,如果缺乏专业术语,可能会造成误导。
翻译的改进建议
提高语言能力
译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母语 和目标语言。
使用权威资料
在翻译专业术语时,译者应参考权威的资料 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了解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 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ABCD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翻译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涉及的 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持续学习与更新
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语言和翻译 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次校对
译文完成后,译者应多次校对,确保没有语 言错误和文化失真。
03 翻译技巧与策略
直译与意译
直译
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尽量 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征。直译 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但有时可能显得生硬或不够流畅。
意译
意译是注重原文意思的传达,不拘泥 于原文的词句和表达形式。意译能够 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但可能会损失 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 翻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 相互理解和交流,感受不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preciation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ChineseLiterary Classics姓名:温嘉茵班级:英语09-02学号:540908010220Appreciation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ChineseLiterary Classics【Abstrac t】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to appreciate some goo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including 《椒聊》from The Book of Songs, Li Qingzhao‟s Ci---- 《声声慢》, Liu Zongyuan‟s poem----《江雪》and Zhang Ji‟s poem----《枫桥夜泊》. The translators who translate these works all are famous scholars, including Chinese translators, Xu Yuanchong, Wang Rongpei and Yang Xianyi couple and so on, and famous foreign Sinologists, James Legge, Waley, Ezra Pound and so on. These translators open a door for us to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 and let foreigners read more good Chinese literary works.Key words: appreciation, translations,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let those people who like translating appreciate more good works of translation. The focus is to appreciate some good works of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Although these works are not modern works, they are eternal cultural heritage that our ancestors leave to us.Ⅰ. Apprec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s of 《椒聊》from The Book of Songs In Scholarship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view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poetry has a big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o get “the meaning of poet” is almost the mainstream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so the theme of the translation presents diversification. James Legge supported some principles in his first version of translation----“不以言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which was the first time to put forward the view to getting “the meaning of poet”. Alien, C. F. R. improved this principle, using trans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understand the poetry. Other scholars put forward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following is to appreciat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椒聊》.《椒聊》The original work as follows: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The following is some translations of the poem from different translators.①The clusters of the pepper plant,Large and luxuriant, would fill a pint.That hero thereIs large and peerless.O the pepper plant!How its shoots extend!The clusters of the pepper plant,Large and luxuriant, would fill both your hands.That hero thereIs large and generous.O the pepper plant!How its shoots extend!(James Legge) ②Mark ye the fruit of the pepper-plant-tree,So fine, so full,-and a pint to the brim.-Mark ye the Chief with the stalwart form;Ne‟er will you meet with the like of him.Then hail to the pepper-tree,And its shoots that spread so free!Mark ye the fruit of the pepper-tree,So fine, so full, the two hands‟ twould fill.—Mark ye the Chief with the stalwart form;I‟faith, and a man of great goodwill.Then hail to the pepper-tree,And its shoots that spread so free!(Jennings)③He shall be like the tree that growthFast by the river side,Which bringth forth most pleasant fruit,In her due time and tide;Whose leaf shall never fade nor fall,But flourish and stand.Even so all things shall prosper wellThat this man takes in hand.(Alien, C.F.R.)④Oh, the pods keep a sprouting‟upon the pepper tree,the sprouts keep a risin‟and the big pods hangin‟ down,the pods keep a growin‟for a strong man on his own.The big pods keep a hangin‟,the sprouts keep a risin‟and the big pods hangin‟ down,the new sprouts keep a growin‟for a strong man on his own.(Ezra Pound)⑤The seeds of the pepper-plantOverflowed my pint-measure.That man of mine,None so broad and tall!Oh, the pepper-plant,How wide its branches spread!The seeds of the pepper-plantOverflowed my hands as well.That man of mineBig, tall an strong!Oh, the pepper-plant,How wide its branches spread!(Arthur Davi Waley) ⑥The fruit of pepper plantIs so luxuriant.The woman thereIs large beyond compare.O pepper plant, extendYour shoots without end!The pepper plant there stands;Its fruit will fill our hands.The woman hereIs large without a peer.O pepper plan, extendYour shots without end!(Xu Yuanchong)⑦The pepper-plant bears lots of seeds,A heavy load of pepper seeds!The lady bears a lot of heirs,All stalwart, robust heirs!What a fertile pepper-plant!How fragrant! How exuberant!The pepper-plant bears lots of seeds,A weighty load of pepper seeds!The lady bears a lot of heirs,All stalwart, honest heirs!What a fertile pepper-plant!How fragrant! How exuberant!(Wang Peirong) In version ①, the word of “hero” is very important to illuminate the theme. “Hero” refers to “桓叔” and “pepper plant”, “shoots”, “extend”, “luxuriant” all refer to the great power of “桓叔”. In his annotation, James Legge make the subaudition of the poem clear----“Allusive and metaphorical. Supposed to celebrate the power and prosperity of Huan-Shuh, and to predict the growth of his family.” In version ②, Jennings uses the same metaphor as Legge and his version is full of the tone of praise. In his annotation, Jennings writes “Supposed to refer to Hwan-shuh, and his house”. In version ③, literal meaning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text. Alien, C. F. R. turns metaphors into similes and adds subaudition into the version. His annotation is “Huan Shu, of the last piece, is said to be the hero of this.” In version ④, Pound don‟t use the tone of prais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versions. In version ⑤, Waley considers the poem as a poem of courtship. His annotation is “The fine stature of the lover is compared to the luxuriance of the pepper-plant, which at the same time symbolizes the heat of his passion”, which presents Waley‟s understanding to the poem. Comparing to the foreign sinologists, the Chinese translators focus the theme on the different theme, which is not to praise “桓叔”. And in Xu‟s version, he eulogizes, blesses and prays the protagonist, but in version ⑦, Wang only eulogizes the protagonist.Ⅱ. Apprec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Li Qingzhao’s Ci-----《声声慢》In English world, the first translation study of Li Qingzha began in 1949, collecting in The White Peony. Bing Xin was the first Chinese translator to introduce Li Qingzhao to the western world in 1926 when she studied the woman poet in her master thesis. At home, translation and studies of Li Qingzhao increased in the late 1980s.The following is to appreciate the poem----《声声慢》.《声声慢》The original work as follows: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