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邱勇波
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7fe6f5ac850ad02de80416a.png)
tics[J].Nat M ed,2001,7(2):186.191 [9】 Folkman J.Tumor angiogene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
ns[J].N Engl J M ed, 1971,285 (21) : 1182-1186. 【10】 Kubo H,Vujiware T,Jussila L,et a1.Involvement of
vascular endot 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in m aintena nce of integrity of endothelial cell lining during tum or
angiogenesis[J1.Blood,2000,96(2):546-553. [1 1] Hamada K,Oike Y,Takaku¨ra N ,et a1.VEGF—C signaling
human tissues[J].FASEB J,2000,14(13):2087.2096.
M akinen T, Jussila L, Veikkola T, et a1.Inhibition of lymphangiogenesis with resulting lymphedem a in trans
综 述
健康大视野2014年6月第22卷第6期Health Horizon,June 2014,Vo1.22 No.6
cervial carcinoma [J].J Exp Clin Cancer Res,2009,
28:98.122.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毕业论文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43e72fde80d4d8d15a4f45.png)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摘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进展,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研究黄芪Huangq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 的根【1】。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
为补气要药。
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下面就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1.1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高剂量(8 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2】。
XGA(黄芪苷IV)是黄其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u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力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黄芪化学成分及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芪化学成分及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64631dff00bed5b9f31dc3.png)
加缺『『『L心肌的flIL流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加快再灌注后心脏功 能的恢复,对心功能损害和心肌缺血有较明显的保护作 用¨“”J。通过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静脉内分别注射黄芪甲 苷、AsT和黄芪总黄酮(rI'FA)。结果发现=三者均能减轻心肌缺 血一再灌注引起的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振 幅下降¨”。但不同的EA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也不同。
1.3
memb啪aceus(Fisch)Bge)或蒙 memb舢且ce岫(Fisch)Bge.v札mongholic岫
(Bge.)Hsiao]的干燥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研究膜荚 黄芪与蒙古黄芪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B】。黄 芪提取物(ExtE∞t 0f鹅t捌鳓us,EA)主要含黄酮类、皂苷类、多 糖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文献记载黄蓖具有补气 固表、托毒生肌、排脓止汗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 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调节血压、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多种作用。本文就黄芪的化学成分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分 析了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kg)都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各时间点ST段的抬
高¨…。舌静脉注射TFFA可使大鼠缺血再灌注室早(VP)的出现时间延迟、 室速(VT)的持续时间缩短;在BaCl: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中, 大鼠舌静脉注射TFA(40 mg/kg)后,与对照组比较VP首次出 现时间及持续时间都明显延长,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50%闭J。 表明EA尤其是TF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和BaCl2诱发心律失常 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复杂,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改变有密切 关系。用TFA(20、40 mg/kg)给予豚鼠的实验中,利用全细胞 膜片钳记录心室肌细胞观察到,TFA能抑制心室肌细胞延迟整 流钾电流(IK)的幅值,明显抑制IK开放,导致动作电位复极时 程(APD)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从而消除触发活动和折返激 动,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自由基损伤和钙超载也是发生 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黄芪具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及ca“拮抗
2021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范文2
![2021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2e380ef5cfc789eb162dc81d.png)
2021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范文 黄芪是我国最古老的补中益气药之一,又名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和利水退肿等功效;临床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血不足、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气虚血滞、浮肿尿少、半身不遂和痹痛麻木等症。
近年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心肌缺血、双向调节血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肝、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等作用。
本文综述了黄芪近5年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黄芪的化学成分 1.1多糖类成分 黄芪的多糖类成分主要是杂多糖和葡聚糖。
杂多糖多为酸性水溶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杂多糖含有糖醛酸,包括葡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葡聚糖又分为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
按照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可把黄芪多糖分为高、低Mr区,其中低Mr部分纯度很高,且生物活性强,值得深入研究[1]. 1.2皂苷类成分 至今,国内外学者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已有40余种,主要有黄芪皂苷I~VIII,乙酰基黄芪皂苷,异黄芪皂苷I、II、IV和大豆皂苷四大类。
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II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2].郑善松[3]等利用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蒙古黄芪的乙醇提取物,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黄芪皂苷VII、大豆皂苷I、大黄素及熊果酸. 1.3黄酮类成分 近年,随着分离提取技术和结构解析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已从黄芪中分离得到将近40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大类。
黄芪研究进展
![黄芪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23dab95acfa1c7ab00cc31.png)
[3]邱勇波,刘锦,武飞.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5期.
[4]王利平,秦雪梅,张丽增,李欣,刘焕蓉.HPLC法测定5年及6年生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1): 85-88, 2008.
2.2黄芪的抗病毒作用袁卫龙[11]:在Coxsackie病毒感染早期应用黄芪,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从感染病毒24-96h,黄芪组的各项电活动参数稳定地维持在略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但各项功能指标显著高于病毒实验组((P<0.05),提示黄芪具有抗病毒作用或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功能。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12]。
[8]储大同,等.黄芪提取成分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及对大鼠免疫抑制逆转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 9(6).351
[9]彭佳明,李晔,牛广宇,等.黄芪注射液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8):79.
[10]伦永志,李明辉,罗学娅,等.黄芪成分F3新制剂抗肿瘤的实验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 .24 (4): 90-91.97.
黄芪研究进展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广泛的药理作用,是由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所决定,如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类等。黄芪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黄芪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70a1ee53968011ca2009117.png)
黄芪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黄芪,又名绵芪。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关键词:黄芪,抗病毒,有效成分。
一、黄芪的化学成分1.膜荚黄芪含黄酮、皂甙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3'-羟基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甙、2',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及其葡萄糖甙、7,3'-二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烷、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及其葡萄糖甙等。
其中有些成分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皂甙类成分有黄芪皂甙Ⅰ~Ⅷ及大豆皂甙Ⅰ;黄芪甲甙(即黄芪皂甙Ⅳ)与黄芪乙甙。
[1]2.蒙古黄芪含黄芪多糖。
芒柄花黄素R=H7,3'-二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烷毛蕊异黄酮R=OH黄芪皂甙ⅧR=xyl(xyl=xylose,木糖;gal=galactose,半乳糖;glcA=glucuronicacid大皂甙甙ⅠR=galglcA=glucuronicacid葡糖醛酸;rha=rhamnose,鼠李糖)。
.二黄芪的药效成分黄芪属于豆科植物膜荚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脱疮生肌、利水消肿、益卫固表、补气升阳等功效,在中医学领域中,是用药范围最广的一门重要。
黄芪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酶、维生素P、叶酸、胆碱、蛋白质、糖类等,除此以外,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镁、钙、铁、硒等。
据研究表明,黄芪的免疫作用主要和黄芪皂苷类或者多糖类物质有关。
中药黄芪化学成份与药理活性研究分析
![中药黄芪化学成份与药理活性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0f40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75.png)
中药黄芪化学成份与药理活性研究分析郭立忠【摘要】目的对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出综述,并结合临床治疗实例分析了黄芪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介绍了重要黄芪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结合临床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应用黄芪进行治疗后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中药黄芪具有托毒生肌、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益卫固袁等功效,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6)031【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中药;黄芪;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临床应用【作者】郭立忠【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中药黄芪是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主要生长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吉林和河北等地[1],作为一种常用的传统补气类中药品种,黄芪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和利水消肿的临床作用,通常被用来治疗久咳虚喘、自汗脉虚、食少纳呆和肺气不足等症状。
1.1 一般资料分别选取了柯萨奇B病毒阳性心肌炎患者2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52例、习惯性便秘患者38例、小儿口腔溃疡患者40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36例、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28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35例和面神经炎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患者和病情应用对应的黄芪治疗方案。
1.2 化学成分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葡聚糖、杂多糖等多糖成分;黄芪甙Ⅰ、Ⅱ、Ⅲ和大豆皂甙等40余种皂甙类;槲皮素、异鼠李素、芒柄花素、山奈黄素和芦丁等30多种黄酮类;天冬酰胺、丝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等25种氨基酸;此外还有微量元素、叶酸、亚油酸、亚麻酸、咖啡酸、甜菜碱、淀粉E、维生素P、甾醇类物质等[2]。
1.3 药理活性1.3.1 调节免疫系统临床试验表明黄芪可对免疫系统功能进行调节,通过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的强化形成抗体,促使RNA、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提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提高,具有增强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2be9d3e518964bce847c6d.png)
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学术性黄芪,又名黄耆、绵黄耆、箭芪。
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XX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止渴、行滞通痹、托DU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所致之气虚乏力、咳喘气短、表虚自汗,中气下陷所致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脾虚水湿失运导致的尿少水肿,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疮内陷、脓成不溃及久溃不敛,内热消渴,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现代医学分析黄芪所含主要的化学成分为黄芪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抗氧化,抗病DU、抗肿瘤作用、降血糖和双向调节血压及多种脏器保护等多种作用。
本文对近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1.1黄芪多糖近年来对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黄芪多糖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
其中葡聚糖又分为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
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活性,还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特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1.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AstragalusFlavonoids,AFS)是黄芪的又一活性部分,多达30种余。
迄今已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黄酮(5种)、异黄酮(12种)、异黄烷(12种)和紫檀烷(4种)、二氢异黄酮、紫檀烯等6大类,主要有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熊竹素、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二甲氧基异黄酮、异黄烷苷、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红芪木脂素、异甘草素、二甲氧基异黄烷、二异戌烯基异黄酮等30多种。
李瑞芬等还首次从蒙古黄芪属中分离得到5,7,4’-三羟基异黄酮和4,2’,4’,-三羟基查尔酮。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bf5f170242a8956aece484.png)
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志[摘要] 近年研究表明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和氨基酸等;其药理作用为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作用,保护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和肺脏作用,保护脑细胞、提高记忆力,舒血管平滑肌,激素样作用,抗菌与抑制病毒作用,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等;临床上黄芪广泛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分泌和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上未见明显肝肾毒性,但有妊娠晚期误用致难产,静滴黄芪制剂出现轻度过敏反应等临床报道。
文中对近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ompositions ofAstragalusmembranaceusZhangwenzhi[Abstract]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AstragalusmembranaceusincludeRadix astragali polysaccharide, saponin categories and amino acids.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thatAstragalusmembranaceuscan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enhance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exert ant-i radiationand anticancer effects;protect cardiovascular,liver, kidney, lung, and braincells; improvememory; relax bloodvessel smoothmuscle; possess the hormone-like, antibacterialand antiviraleffects; exertthe hypolipidemicand hy-poglycemic effect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In clinic, Astragalusmembranaceusis widely used intreating circulation, nerve, digestion, respiration, endocrine and blood diseases.Astragalusmembranaceusshowsno obvious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butoccasionally causes dystocia aftermisuse in late pregnancy, andmild a-llergic reactions due to application of the intravenous formulation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Astragalusmembranaceus.[Key words] Astragalusmembranaceu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药用黄芪为多年草本植物黄芪和蒙黄芪的根,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
黄芪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芪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8a9461716fc700abb68fcac.png)
-140-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 V ol.(7) No.17然后可进行肛门灌注,灌注的时候可以使用加压灌肠器,灌注的药物最少要保留30min,每隔一天进行一次灌注,灌注10次为一个疗程。
4.8 中药汽疗中药汽疗是一种新型中医外治的疗法,它是在中药外洗、浴疗和熏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其主要是选择出适当的中药方剂之后经过中药汽疗蒸发器加热形成“药汽”,直接对皮肤表面的患处进行治疗,这种方法药物的渗透得到了有效地加强,同时随着药汽的温热增加了皮肤上血管的扩张,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的同时能够起到镇静止痒的作用,使皮肤的损伤快速消退[15]。
5 结语银屑病的主要论治是从“血”上论治,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都有血虚、血瘀和血热,它们贯穿整个病理变化的过程,所以要围绕着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养血等来进行辨证治疗。
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中,中医外治法有着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使皮疹尽快消退,局部皮肤受到的损害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治疗方法相对安全,能消除病人对银屑病的恐惧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1]唐烨,蔡希.中医外治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 2013,33(9):970-972[2]张成会,李斌,丰靓,等.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对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470-2472[3]李峰,迮侃,曹筱筱,等.应用集对分析法构建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模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0):1308-1312[4]李婷,刘智艳.中医针灸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3,31(6): 99-101[5]金瀛凯,余土根.中医论治银屑病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9):695-697[6]李一洋,陈晴燕.银屑病中医特色疗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5(5): 212-214[7]梁育,韩文龙,喻文球,等.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73-2074[8]陈维文,周冬梅,王萍,等.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8):1557-1561[9]钱春燕,魏跃钢.中医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的治疗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3):250-252[10]鲍利利,杨佃会.针灸治疗银屑病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 69-71[11]Samarasekera EJ,Sawyer L,Wonderling D,et al.Topical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es[J].Br J Dermatol,2013,168(5):954-967[12]黄乾元,徐玲玲,李斌.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06-107[13]吴家萍,谷世喆.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0例临床随机对照观察[J].针刺研究,2011,36(1):62-65[14]付仁革.针灸加中药治疗银屑病[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70-171[15]吴美清,杨恒,蒲朝晖.寻常型银屑病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 2012,4(13):110-112作者简介:韦贞舟(1973-),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皮肤科。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f188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8.png)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摘要:将黄芪和其他各类药材科学搭配,能起到对一系列病症的有效治疗作用。
黄芪和桂枝搭配是冠心病、胃炎等疾病的常用治疗药方;黄芪和防己搭配是风湿水肿、肾性蛋白尿等疾病的常用治疗药方。
由于黄芪这种药物在临床医学上能够对很多病症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最近几年,国内的医学团队不断对黄芪的成分进行研究,采取了核磁共振、UPCL等多个方法来研究黄芪。
根据相关部门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药典中的记录来看,想要检验黄芪的质量,就要检测其中含有多少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关键词:黄芪;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控制一、引言黄芪是豆科类植物的一种,取材自蒙古黄芪的根茎,从中医典籍中的记载来看,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通过黄芪治疗各种疾病,黄芪在中药的药理中,具有消肿、补气、止汗、养血的功能,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来看,黄芪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抵抗力、起到一定的抗氧化功能,还能起到抵御炎症、保护肝肾等效果,长期以来被视为胃炎、糖尿病等病症的常用治疗药材。
二、黄芪化学成分研究概述(一)皂苷类从皂苷类物质的分类来看,包括异黄芪皂苷I型、Ⅱ型、IV型等等,同时还包括一些大豆皂苷。
王雪等依靠乙醇溶液提取膜荚黄芪的活性成分,并综合借助HPLC法与硅胶柱色谱予以分离纯化,最后借助核磁鉴定发现皂苷类化合物一共七种,具体如下:第一种是Cyclocanthoside A,第二种是Cyclocanthoside E,第三种是异黄芪皂苷Ⅳ,第四种是黄芪皂苷Ⅲ,第五种是黄芪皂苷Ⅵ,第六种是黄芪皂苷Ⅶ,第七种是黄芪甲苷,其中第一种化合物在提取分离结果中尚属首次发现。
(二)多糖类黄芪中包含很多多糖类物质,主要有葡聚糖、杂多糖等等,提取出的葡聚糖有两种:第一种是水不溶葡聚糖,第二种是水溶葡聚糖,杂多糖是典型的酸性物质,主要有鼠李糖、葡萄糖等组成。
提取微量杂多糖放入水中,最后会水解成两种物质:其一是阿拉伯糖,其二是葡萄糖。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d8d43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7.png)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黄芪作为中药的一种,属于多年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部,该药物药性微湿,味甘,有补气升阳之功,同时固表,以及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
该药物用途相对较为广泛,对于脾肺气虚的病人有良好的效果。
从该药物的化学成分来看,主要包含多糖、皂苷类以及黄酮氨基酸,包括一些微量元素等。
从其药理作用上来看,可以起到保护心脑血管,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人体的肾脏、避免肝部损伤,保护人体的心脏功能,调节血压以及抗衰老等多方面。
【关键词】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黄芪的化学成分1、黄芪多糖,其在人体内部的多个系统内进行作用,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得到提升,起到相应的抗衰老,抗氧化、抗病毒,同时对于辐射、肿瘤、应激反应均有对抗作用,同时也可以降血糖,黄芪多糖内的组成主要包括葡聚糖和杂多糖,而不同年份的黄芪其含量也不同,如果黄芪中的总皂苷以及总黄酮含量伴随其年份增加而增多时,黄芪内的多糖含量反而会降低【1】。
2、皂苷类,属于黄芪内的主要有效成分,该成分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同时促进人体生长,增加免疫力的功效,也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黄芪的近缘植进行分析,得到四十多种皂苷,同时分析这四十多种皂苷中的主要成分分析可知为黄芪甲苷。
4、黄酮类,同属于黄芪当中主要的药物成分,其种类也可达到三十多种,常见的包括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芦丁等。
这些成分可以对体内的自由基进行清除,促进机体内免疫调节,而黄酮类成分可以增加血管内的皮单层通透性,增加其抗病毒的作用【2】。
5、黄芪内的其他成分,包括微量元素、氨基酸甾醇类的物质、亚麻酸、核黄素、香豆素、维生素等,该药物中的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
二、黄芪的药理作用1、抗肿瘤,黄芪中的多糖可以激活机体内的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力可以充分的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黄氏中的黄芪多糖有利于抑制癌症细胞,增加细胞凋亡的机率,机体内的黄芪浓度增高,则癌细胞的凋亡率也相应增高。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30d61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6.png)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黄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药理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日益深入,为其药理作用机制的阐明及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黄芪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黄芪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皂苷、多糖等。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其中,溶剂提取法主要包括水煎煮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适用于提取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成分。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可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
黄芪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
研究发现,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黄芪多糖则具有抗炎活性,可通过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黄芪皂苷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的侵袭。
黄芪与其他中药材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意义黄芪常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产生新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与不同中药材配伍后,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药理作用。
例如,黄芪与丹参配伍后,其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单用黄芪,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这为黄芪临床应用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芪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其药理作用机制的阐明及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黄芪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仍有待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对黄芪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究,以阐明其作用靶点和机制。
黄芪与其他中药材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以发掘新的药物组合和疗法。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e5bff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7.png)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综合分析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以期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一、黄芪的营养成分黄芪主要营养成分包括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挥发油和微量元素等。
1.多糖类黄芪中多糖类最为丰富,其主要成分是糖类分子,包括葡萄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等。
多糖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
2.黄酮类黄芪中黄酮类主要成分有黄芪苷、芍药苷等。
这些化合物都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抗炎等作用。
3.皂苷类黄芪中皂苷类主要成分为当归皂苷和元宝皂苷等。
皂苷是一类复杂的二萜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降血脂等作用。
4.氨基酸黄芪中富含氨基酸,包括谷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对肝脏、心脏等器官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5.挥发油黄芪中挥发油的种类较多,包括挥发性酮、挥发性萜类等。
这些挥发油具有调节血管张力、镇静作用等。
6.微量元素黄芪中富含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上成分构成了黄芪的营养基础,也为其药理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二、黄芪的药理作用1.免疫调节作用黄芪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免疫调节的重要物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多糖类可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激活免疫细胞,提高其活性,促进吞噬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2.抗氧化作用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黄酮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不受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研究表明,黄芪苷和芍药苷是黄芪中的两种主要黄酮类成分,对有氧代谢及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3.抗疲劳作用黄芪中的多糖类成分可以调节人体能量代谢,提高肝糖原的含量,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从而发挥抗疲劳的作用。
医学实验研究: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医学实验研究: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2238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4.png)
医学实验研究: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作为一味珍贵的中药材,素有“东北小人参”之称,清朝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为补中益气要药。
近年来,黄芪在保健、养生领域的药用价值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文章就近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做一整理、总结,为对黄芪形成系统的认识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黄芪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规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味甘温,主归脾肺二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托毒生肌之功效。
黄芪药用范围广泛,可用于脾气虚所致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肺气虚所致咳喘,气短;气血不足所致疮疡久溃不敛,以及久泻脱肛、气虚自汗、水肿、小便不利等。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其研究状况进行归纳,现分别论述如下。
1 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1.1 黄酮类迄今从黄芪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大类[2]。
多年来,相关学者对蒙古黄芪、荚膜黄芪、贺兰山黄芪等不同品种的黄芪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
据文献资料,前苏联学者从蒙古黄芪中分得多种黄酮苷元: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柠檬素、熊竹素。
贺正全[3]从蒙古黄芪中分得黄芪异黄烷苷。
Subarnas[4]等从蒙古黄芪中分得7-O-methylisomucronulatol、isomucronulatol-7,2′-di-O-glucoside、5′-hydroxyisomucronulatol-2′,5′-di-O-glucoside, 3.9-di-O-methylnissolin,isomucro-nulatol和isomucronulatol- 7-O-glucoside,其中前4 种为新化合物。
吕归宝等[5]从蒙古黄芪中分得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苷,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24),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5)。
生物制药综述(黄芪)
![生物制药综述(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3be56808de80d4d8d15a4fc5.png)
黄芪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刘静(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101班大连116600)摘要:黄芪是一种具有多种药效功能的传统中药,在疾病治疗、补气活血、美容养颜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应用前景。
黄芪可增强免疫功能和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与心善功能,有降压、保肝、调血糖、抗菌及抑制病毒等多种作用,本文就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保健功能、临床应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综述前言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
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它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之后的现代医学[1]。
但传统医学的治疗和药效更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
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
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2]。
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
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
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5期Chin J Convalescent Med,M ay2011,Vol.20,No.5文章编号:1005-619X(2011)05-0435-02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010010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邱勇波010059内蒙古医学院刘锦010000内蒙古宇航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武飞【摘要】黄芪为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黄芪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黄芪含有多糖、黄酮类及皂苷类等化学成分,在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肝、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广泛的抗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关于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综述【Abstract】Astragal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ith a wide range of medicinal value,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Astragalus.Through access to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found that Astragalus contains polysaccha-rides,flavonoids and saponins such as chemical composition,in enhancing immune function,anti-tumor,liver,enhanced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and a wide range of antimicrobial,etc.,play an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review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stra-galus,pharmac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progress.【Key words】Astragalus;Chemical composition;Research;Review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
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3]。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黄芪新的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焦点。
本文主要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类及皂苷类等[4],其中多糖类成分以葡聚糖和杂多糖为主[3];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大类;皂苷类化合物有黄芪皂苷及其大豆皂苷。
此外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叶酸、尼克酸、维生素D、亚油酸、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羽扇豆醇、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微量元素等成分[5-6]。
1.1多糖类成分黄芪的多糖成分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3]。
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7]。
研究发现,蒙古黄芪中发现3种多糖成分,分别为黄芪多糖Ⅰ、Ⅱ、Ⅲ,黄芪多糖Ⅰ由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的杂多糖[8]。
黄芪多糖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 (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3]。
1.2黄酮类成分研究表明,至今大概分离得到将近40种黄酮类化合物[9]。
其中包括黄酮(5种)、异黄酮(12种)、异黄烷(12种)和紫檀烷(4种)、二氢异黄酮、紫檀烯等六大类,主要有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熊竹素、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二甲氧基异黄酮、异黄烷苷、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红芪木脂素、异甘草素、二甲氧基异黄烷、二异戌烯基异黄酮[10]。
1.3皂苷类成分目前已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分离出40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芪皂苷、乙酰基黄芪皂苷、异黄芪皂苷、大豆皂苷等四大类[11]。
其中,黄芪皂苷Ⅳ(亦称黄芪甲苷)是一种羊毛酯醇形的四环三萜皂苷,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药材的定性定量指标[12]。
1.4其他类成分黄芪中含有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25种氨基酸。
此外,黄芪中还含有生物碱、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及无机元素(如Sc、Se、Cr、M n、Co、Cu、Zn)等成分[10]。
涂天智等[13]从内蒙黄芪根中首次分离得到了软脂酸甘油脂、软脂肪酸等化学成分。
2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中医学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
黄芪生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里排脓,敛疮生肌,可用于体弱卫虚、肌表不固,自汗盗汗,或易感外邪;气虚水肿,疮痈难溃,或久溃不敛;及气虚血瘀,脑卒中后半身不遂等症[14]。
”正如黄芪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一样,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肝、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广泛的抗菌等药理作用。
2.1黄芪的抗肿瘤作用黄芪提取物及制剂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伦永志等[15]发现腹腔注射黄芪成分F3新制剂能显著延长腹水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对U14、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达71.29%、70.97%。
杨丽娟等[16]研究发现黄芪对S180肿瘤有免疫抑制作用。
彭佳明等[17]对黄芪注射液治疗62例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有效率可达89%,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曾健[18]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对顺铂造成的肾损伤有很好的减轻作用。
苗利军等[19]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能增强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并减轻脾及胸腺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程度。
肖顺汉等[20]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提高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黄芪可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能防止化疗药物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435··DOI:10.13517/m.2011.05.024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5期Chin J Convalescent Med,May2011,Vol.20,No.5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2.2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黄芪可以通过加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起到强心作用[11]。
有大量实验证明黄芪能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加快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对心功能损害和心肌缺血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21-22]。
用黄芪中总黄酮(20、40mg/kg)给予豚鼠的实验表明黄芪中总黄酮能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23]。
陈晓春等[24]实验表明,黄芪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 DA 含量的升高和提高SOD活性,而清除氧自由基,并从超微结构上证实,其对膜性结构尚有一定保护作用。
2.3黄芪的保肝作用王要军等[25]发现黄芪组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及血清HA明显低于模型组,肝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减少,认为黄芪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中ICAM-1的表达有关。
黄芪尚能抑制脂氧化酶,减少脂多糖的生成,提高肝脏谷胱苷肽含量,抗自由基、调节代谢、保护线粒体等[26]。
2.4黄芪的其他药理作用有研究发现,黄芪煎剂给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犬静脉注射均有利尿作用[3]。
此外,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3]。
黄芪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M DA的生成,清除自由基;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减少白细胞的肺内扣押而有效地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肺损伤[3]。
3展望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为历代中医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黄芪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保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使黄芪的研究与现代药学接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期待黄芪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2.[2]张娟,陈建宗,张金平,等.黄芪甲甙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4):2291-2293.[3]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7):1482-1485.[4]段亚丽,谢梅冬.黄芪化学成分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研究现状[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3):35-38.[5]Hikino H,Funayama S,Endo K.Hypotensive principle ofAstragalus and Hedysarum roots[J].Planta M ed,1976,30(4):297-302.[6]云秦川.中药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4,23(6):33-34.[7]卢彦琦,贺学礼.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40-42.[8]Rios JL,Waterman PG.A review of the pharmacology andtoxicology of Astragalus[J].Phytotherapy Research,1997,11(6):411-418.[9]温宇寒.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0.[10]温燕梅.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6):879-883.[11]黄玫,曲晶,李晓天,等.黄芪化学成分及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1451-1453.[12]石海莲,吴大正,胡之璧.黄芪皂苷甲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8):565-567.[13]涂天智,沈剑刚,蒋建勤.内蒙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9,4(5):466-468.[14]侯蕊江.黄芪的药理作用综述[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9):30-32.[15]伦永志,李明辉,罗学娅,等.黄芪成分F3新制剂抗肿瘤的实验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24(4):90-91,97.[16]杨丽娟,王润田,刘京生,等.黄芪对S180肿瘤培养上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3,10(3):210-213.[17]彭佳明,李晔,牛广宇,等.黄芪注射液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8):79.[18]曾健.黄芪对顺铂致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8-14. [19]苗利军,李敏.子午流注取穴法穴位注射黄芪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研究,1996,9(l):19-22.[20]肖顺汉,任美萍,刘明华,等.黄芪多糖对荷瘤小鼠IL-2、IL-6、IL-12和TNF-α水平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7-8.[21]周吉燕,樊琳,孔建龙,等.黄芪中不同提取成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300-302.[22]何勇.黄芪提取物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2):100-102.[23]于影,赵明,刘贝贝,等.黄芪总黄酮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作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3):180-183.[24]陈晓春,薛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黄芪对脑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74-976.[25]王要军,权启镇,孙自勤.黄芪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ICAM-1表达影响的免疫组化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1):49-51.[26]侯敬申,潘运龙,覃莉.黄芪注射液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0):1287-1289.(收稿日期:2010-11-1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