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考题总结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岩石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2. 下列哪项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A. 喀斯特地貌B. 河流地貌C. 冰川地貌D. 火山地貌3.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高原山地气候4. 下列哪个地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A. 黄土高原B. 江南丘陵C. 四川盆地D. 云贵高原5. 下列哪项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交替B. 时区差异C. 地理极D. 黄赤交角答案:1.A 2.B 3.B 4.B 5.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是______,位于______洲。

7.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______,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______。

8.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位于______地区。

9. 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的是______。

10. 下列地形区中,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______。

答案:6.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 7. 昼夜交替;黄赤交角 8.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 9. 亚热带季风气候 10. 江南丘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时区差异;(3)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

地球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黄赤交角;(2)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3)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12.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答案:(1)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多山丘陵。

(3)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少雨,地形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自然地理学复习总结

自然地理学复习总结

⾃然地理学复习总结1、⼤⽓的主要成分和⼲洁空⽓的主要成分?A.⼲洁空⽓(不包含⽔汽和固态、液态粒⼦的混合⽓体:氮、氧、⼆氧化碳、臭氧)B.⽔汽c。

⽓溶胶 d.污染⽓体C.悬浮颗粒、杂质2、固液态杂质⼤⽓悬浮固体杂质,液体微粒也可以⽓溶胶粒⼦(⼤粒⼦集中分布在近地⾯或源地附近)近地⾯⼤⽓层⽓溶胶粒⼦⼀般陆地⼤于海洋,城市⼤于农村。

从时间讲,⼀般夜间悬浮粒⼦⼤于⽩天,冬季⼤于夏季。

⼤的⽔溶性⽓溶胶粒⼦最易使⽔汽⽓凝结,是成云⾄⾬的重要条件。

⽓溶胶粒⼦能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并散射辐射从⽽改变⼤⽓透明度。

他对太阳直接辐射的影响和增⼤散射辐射、⼤⽓长波逆辐射,都有可能破坏⼤⽓的辐射平衡。

2、⽓压:从观测⾼度到⼤⽓上界单位⾯积(横截⾯积,⼀平⽅厘⽶)上垂直空⽓柱的质量为⼤⽓压强,简称⽓压3、87的图注意理解4、⼤⽓分哪⼏个圈层,各具什么特点?对流层(⽓温随⾼度增加⽽降低;空⽓的对流运动显著;温度、湿度⽔平分布不均匀;主要的天⽓现象发⽣在这⼀层)平流层(⽓温受地⾯影响很⼩,下层⽓温随⾼度增加变化极⼩;⽔汽、尘埃含量极少,⽓流相当平稳,有利于飞机飞⾏)中间层(⽓温随⾼度增加⽽迅速降低)暖层(⽓温随⾼度增加迅速升⾼,具有较⼤的温度梯度;空⽓处于⾼度电离状态极光)散逸层(该层内温度极⾼,空⽓极稀薄,⾼速运动的空⽓粒⼦可克服地⼼引⼒和空⽓阻⼒⽽散逸到星际空间)5、到达⼤⽓上界的太阳辐射取决于哪些因素?太阳⾼度(朗伯定律)⽇地距离(南半球温差⼤)可照时数6、⼤⽓运动的驱动⼒有哪些?各与哪些因素有关?⽔平⽓压梯度⼒(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不均匀分布):最根本、最直接地转偏向⼒(物体运动线速度、所在地理纬度)惯性离⼼⼒摩擦⼒7、形成逆温的过程主要有哪些?辐射逆温、:地⾯强⼒辐射冷却(冬强夏弱)平流逆温(冬海上暖平流到⼤陆)下沉逆温(⼭区)锋⾯逆温阻碍空⽓垂直运动的发展,⼤⽓扩散能⼒弱,⼤量⽔汽、烟、尘埃聚集在逆温层下,能见度变坏,污染物质不易扩散,造成空⽓污染。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答案(整理版)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答案(整理版)

名词解释: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大气从海洋、湖泊、河流及潮湿土壤的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作用中获得水分。

水分进入大气后通过分子扩散和气流传递而散布于大气中,使之具有不同的潮湿程度。

大气的湿度状况是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

由于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不同,常采用多个湿度参量表示水汽含量:1.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3.露点温度。

4、地球圈层分化: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匀质的物体,主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后,放射性元素辐射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

5、土壤: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也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

6、海洋资源:主要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例如溶解于海水的化学元素,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及储存在海水中的热能等。

7、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三十五千米,大洋下平均厚度5km.8、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在一定地形和时间条件下,由气候和生物对母质作用而不断演化和发育的自然实体,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9、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0、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

11、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岩浆岩: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4、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5、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8、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指岩石整体发生破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7、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诲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

这是一个范围极广、时间很长的过程。

8、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矿质养料。

9、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兴作用而形成岩石。

10、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沿纬线方向分布,从而导致许多自然现象(气候、植被、土壤、动植物等)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言之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2、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二、简答题1、简述岩石循环及过程。

2024高考地理重点自然地理历年考题总结

2024高考地理重点自然地理历年考题总结

2024高考地理重点自然地理历年考题总结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科中的一大支,它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自然地理占有重要的篇幅,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

本文将从历年考题出发,总结出2024高考地理重点自然地理考点,帮助考生对自然地理知识进行复习。

1. 气候与气象在地理考试中,气候与气象一直是热门的考点。

考生需要熟悉气候要素、气象观测与图解、气象与气候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同时,历年考题中也经常涉及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自然地理考试中,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问题经常涉及到。

考生需要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形成机制、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相关知识。

历年考题中也出现过关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议题。

3. 生物地理生物地理是研究生物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地理考试中,生物地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等。

历年考题中也涉及到生物地理分区、植被景观的特点等问题。

4. 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领域。

在地理考试中,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也常常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

考生需要了解土地利用的类型与特征、城市化进程与城乡规划等相关知识。

历年考题中也曾涉及到城市扩张、土地资源保护等问题。

5. 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地理考试中,自然灾害与防治也是一个常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

历年考题中也出现过关于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2024高考地理重点自然地理考点涉及到气候与气象、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生物地理、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等多个方面。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本考试试题旨在评估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考试试题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1个月D. 1年2.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A. 地形地貌B. 气候类型C. 人口分布D. 植被类型3.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多少?A. 21公里B. 6378公里C. 6371公里D. 40公里4. 以下哪种地貌属于侵蚀地貌?A. 火山B. 沙丘C. 峡谷D. 熔岩台地5. 气候类型中,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北美洲东部B. 欧洲西部C. 亚洲东部D. 南美洲西部...(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7.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9. 冰川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和______。

10. 地壳板块的移动可以导致______和地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洋流,并说明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14. 分析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关于某地区气候和地形的描述,分析该地区可能面临的自然地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区描述省略]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作答,展示自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考试顺利![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

自然地理学简答题总结

自然地理学简答题总结

1. 自然地理学任然地理环境)的变用,物质便发生了氮、氧,其次为氩、务:①研究各自然化特点、发展动向分异,逐渐形成性C02和水蒸气等,地理要素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寻求质不同的圈层。

最其富含氮氧,它们形成机制和发展合理利用和改造后,地球内部就分都是生命活动的规律;②研究各自的途径及整治方化为地核、地幔和结果,而对于生命然地理要素之间法地壳三个圈层。

在的进一步发展有分化过程中地球着重要意义。

地球的相互关系,彼此2. 简述地球的圈之间物质循环和层分化并着重介内部产生的气体生物圈渗透在水圈大气圈下层和能量转化动态过绍地球的外部构经过“脱气”形程,从整体上阐明造:成了地球最外圈地壳表层的范围它的变化规律;③地球是一个接近的大气圈,部分水之中,生物圈质量研究自然地理环均质的物体,主要汽凝结成液态水很小,但是生物圈境的空间分异规有碳、氧、镁、硅、降落地面,汇聚在对改变地球的地律,进行自然地理铁、镍等元素组成洼地中,形成原始理环境却起着重分区和土地类型的各种物质没有水圈,后来原始生要的作用,水圈主划分,阐明各级自明显的分层现象,物出现,它们逐渐要有海水构成,陆然区和各种土地地球圈层的分化扩展到陆地和低地上的湖、河、沼类型的特征和开过程同整个地球层大气中形成生泽水和地下水也发利用方向;④参的温度变化过程物圈。

是水圈的组成部与自然条件和自密切相关。

放射性地球的外部构造分。

水是地球表面然资源评价;⑤研元素的辐射能量包括大气圈、水圈分布最广泛的物究人为环境(受人在地球内部的积和生物圈。

地球大质,也是地表最重类干扰、控制的自累,加上重力的作气的主要成分为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成分、结构、颜色、物质的混合作用或受风化剥蚀。

反量转化的重要因粒度不均匀形成下由一种石头自之,形成海侵层然变质成的另一序。

建造:主要素。

斑杂结构; 保留熔岩的流动形迹:气种石头。

这类岩石分三种基本建造3.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①太阳辐体逸出后残留的大多数具有结晶类型,地槽型建结构,定向构造和造、地台、过度。

自然地理学与地图学基础题库真题与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学与地图学基础题库真题与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名词解释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2、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4、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和结构状态。

5、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6、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7、天体系统是指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围绕质心环绕的系统。

8、天文单位即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000km)。

9、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10、矮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11、大地水准面是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

12、岁差: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

由于地球不断自传,按照陀螺运动原理,自转轴必然绕黄道轴旋进,而黄赤交角保持不变,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

这就是岁差。

13、章动:月球每月两次通过地球赤道面,这就在地球旋进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个短周期摆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扫过的轨迹成为荷叶边形的锥面,而不是一般的圆锥面。

附加在圆上的这种短周期摆动叫做章动。

14、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真正的极点位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种现象就是极移,实际上也就是地球的自由章动即钱德勒章动。

15、地轴是指地球南北极的连线即地球自转的轴线。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20、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21、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22、黄土堆积23、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汇总⾃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汇总1.简述⾃然地理学的任务?P32.简述地球运动(⾃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P15,P173.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特点及其联系。

P22-P244.简述地球表⾯海陆分布特征,陆地和海洋地形的主要特征。

P24-P265.简述地球表⾯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

P276.简述矿物的特征。

(形态、光学性质、⼒学性质)P307.简述沉积岩的成岩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8.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P47-P489.简述槽台说的基本观点。

P4910.简述影响⽓温变化及分布的因素,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P7011.简述全球⽓温⽔平分布的特点。

P7112.简述主要的降⽔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P8113.简述降⽔的时间变化。

P82-P8314.简述降⽔的地理分布特征。

P83-P8515.简述“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球全球⽓压带、风带基本格局的影响(绘图说明)。

P93-P9416.什么是“⾏星风系”?包括那些盛⾏风带?各有何特征?P95-P9717.简述季风的成因、特征。

P9518.简述中国季风形成条件、特点与对农业⽣产关系。

19.试述青藏⾼原对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

20.⽐较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热带季风⽓候与温带季风⽓候)异同。

21.为何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受到台风袭击?P10322.分析中国⾬带进退的规律。

23.影响⽓候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分别论述其对⽓候的影响。

P106-P11324.试述全球⽓候的分布规律。

P11525.试述⽓候的变迁历史及变化原因。

P118-P12526.简述⽔在⾃然界中的作⽤以及⽔循环对⾃然地理环境的影响P12927.描述并分析全球降⽔与蒸发纬度变化图,阐述全球⽔量平衡。

28.简述洋流的成因分类和洋流模式(全球⼤洋环流的基本规律)以及洋流(或海洋)对地理环境及⼈类活动的影响。

(绘出世界洋流分布图)29.简述海平⾯上升的原因以及影响。

30.简述海洋资源的种类以及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自然地理学》题库

《自然地理学》题库

《自然地理学》习题集《自然地理学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壳及其运动》自编习题集及答案1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超外圈(或磁层、磁圈)——向外扩展到外围空间的磁力线所构成的地球外部磁场。

5、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莫霍洛维奇面或M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

9、康拉德面——地壳硅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

10、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14年由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

11、莱曼面——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12、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13、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14、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15、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题库整理

自然地理题库整理

卷1 题目及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0、气压梯度力:有气压差引致的,垂直于大气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

二、简答题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学是这些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学科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环太平洋带、大洋中脊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带,都位于板块边缘,是板块活动的结果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由于太阳辐射分布在地表的差异,导致了热量带的产生;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的差异,引致了大气环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由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流出的空气在副极地辐合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在这些气压带的控制下,近地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则分别形成了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东南信风带。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地面气压带的控制,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而气候湿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而气候干燥。

另外,受海陆位置与季风、洋流的影响,存在着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干燥的规律。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A. 气候学B. 地形学C. 水文学D. 经济学答案:D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影响着我们的哪些方面?A. 自转影响昼夜更替,公转影响季节变化B. 自转影响季节变化,公转影响昼夜更替C. 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地球的气候类型D. 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地球的地形特征答案:A3. 以下哪种岩石是火成岩的一种?A. 砂岩B. 页岩C. 大理石D. 花岗岩答案:D4.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形式?A. 风化作用B. 溶解作用C. 机械侵蚀D. 化学侵蚀答案:C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亚马逊雨林B. 太平洋C. 大陆架D. 生物圈答案:D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五层组成,从地面向上依次是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答案:对流层2.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下水和冰川中。

答案:海洋3. 在板块构造理论中,板块之间的碰撞边界通常形成________,而分离边界则可能导致________的形成。

答案:山脉、大洋中脊4. 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的柯本气候分类代码是________。

答案:Af5. 地球上的生物圈大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________百分比。

答案:20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答: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其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但在高温高压下部分岩石呈现塑性流动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金属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壳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对地形地貌、土壤形成、气候条件等有着重要影响。

(完整版)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答案归纳

(完整版)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答案归纳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试题总结地貌名词解释:平推断层:断层两盘基本无上下运动,而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2:原生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形成一种特殊的第四纪陆相沉积物。

原生黄土特征:它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土状堆积物,颗粒细小,质地均匀;结构疏松,透水性强;成分中,碳酸钙含量较高。

遇水会溶解,造成水土流失;黄土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

次生黄土是黄土被水冲刷、搬运、在堆积而成的黄土,它与原生黄土的区别是具有层理,并有较多的砂以及细砾。

假整合2、:指同一地区新老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面相隔,但产状基本一致的接触关系。

上下岩层时代、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均不连续,说明下伏岩层沉积以后,地壳上升隆起,沉积作用中断,遭受风化剥蚀,后期该区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上覆岩层。

地堑: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大陆岛和海洋岛2:大陆岛是指其地质构造与临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降或海面上升导致与大陆相隔成为岛。

分为构造岛和冲蚀岛;海洋岛其地质构造与大陆无关,是由于海洋底部火山喷发升起而形成,河漫滩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相堆积,代表河床发育早起,上部为河漫滩相堆积,代表河床发育晚期峰林与峰丛:峰丛是喀斯特高原向山地转换的初期。

山体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分离的山峰,下部分为连结的底座,山峰之间都被溶蚀洼地隔开。

峰林是底座被侵去,仅剩下没有底座的密集山峰群。

单斜山与方山:由向着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所构成的地貌,称为单斜山。

方山是由构造高原或台地经长期侵蚀而分割成面积较小的山体。

方山以平坦的山顶为特征。

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面上一种封闭的小型洼地,呈碟状、漏斗或竖井状阶地:阶地沿河两岸呈阶梯状分布,并以高出洪水面而与河漫滩区分开。

大洋中脊:地幔物质涌出洋底,冷凝形成新生洋底。

地貌上成巨型海底山脉,贯穿世界各大洋。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洪水期被淹没,中水期出露的滩地。

风化壳:表层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碎屑和新生成的化学残留物覆盖在岩层,所形成的地表岩层的表层部分称为风化壳。

自然地理考试试题总结

自然地理考试试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结构面? 2、结构体? 3、软弱夹层? 4、岩体? 5、岩体结构 二、填空题 1、根据成因类型,岩体内结构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根据结构面对岩体的切割程度及结构体的组合形式,一般将岩体划分成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五种大的类型。 3、岩体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介质。 4、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首先取决于岩体的___________,其次才是___________。 5、岩石按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软化系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五个类型。 6、岩体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有___________分析法、___________分析法、___________分析法。 三、简答题 1、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结构面? 2、请区分岩石与岩体? 3、简述哪些因素对岩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4、简述岩体结构类型。 5、简述软弱夹层的成因及形成条件。 第七章区域稳定性 一、名词解释 1、设计烈度? 2、地震烈度? 3、砂土液化? 4、地震? 5、地震基本烈度? 6、设防烈度 二、简答题 1、简述砂土液化形成机制? 2、简述砂土液化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3、简述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4、简述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及控制措施? 5、何为地震效应、地震振动破坏效应何地面破坏效应? 第八章斜坡稳定性 一、名词解释 1、滑坡? 2、崩塌 二、简答题 1、目前治理斜坡变形破坏的措施有哪些? 2、简述斜坡变形破坏方式有哪些? 3、斜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有哪些?斜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三、填空题 1、斜坡破坏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按变形单元组合形式,可将斜坡变形划分为五类基本组合形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四、图解分析题 1、指出图中各部位名称。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 7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 3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 4___________Ⅳ___________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A. 地貌学B. 气候学C. 土壤学D. 经济学答案:D3. 地壳最厚的部分通常位于:A. 海洋B. 大陆C. 山脉D. 平原答案:B4. 以下哪个现象与洋流无关?A. 厄尔尼诺现象B. 拉尼娜现象C. 季风D. 潮汐答案:D5.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散逸层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________公里。

答案:6378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3.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约为________度。

答案:23.5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________。

答案:五大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以上)是由数个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相互移动、碰撞、分离,形成了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2. 描述全球气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全球气候系统主要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和冰盖等组成,它们通过能量的交换和物质的循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状态。

3.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并简述其研究内容。

答案: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4. 什么是水循环?请简述其主要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主要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和植物蒸腾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最新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汇总

最新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汇总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1.河流袭夺:是指河流的干流或支流在溯源侵蚀中,切穿分水高地,直至相邻高位河流的河床,将其上游河段构成自己水系的组成部分,使水系合并的过程。

2.正地形:相对于高出某一近似水平面而呈凸形的地貌形态。

3.波浪变形: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海水的波动触及海底,波浪中的水质点与海底相互摩擦,水质点运动轨道的垂直轴开始变小,轨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4.牛轭湖: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

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

5.逆地形: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不一致的现象,如向斜山背斜谷。

6.冰劈作用: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7.混合溶蚀作用:由于水量、水温、气压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几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它们如在碳酸岩体内某一点相遇,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发生混合作用,混合后的溶液由原先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从而产生新的溶蚀作用,这种过程称为溶液的混合溶蚀作用。

8.气候地貌:受外营力控制并反映不同气候特征的地貌,称气候地貌。

9.溶沟与石芽: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的缝隙溶蚀而成的小型沟槽称为溶沟,溶沟间的石脊,称为石芽。

10.石河:亦称石流,主要发育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凹槽或沟谷之中,由山坡上融冻崩解的碎石充塞集中而成,在重力和融冻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动。

11.大陆架:指靠近海岸水深较浅的海底平缓地形,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也称陆棚。

12.溯源侵蚀:侵蚀方向指向河流上游,是河床纵剖面形成与发展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使河床纵剖面延长,同时也加深河床,改变其纵比降。

13、侵蚀基准面:是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面或总侵蚀基面14、波浪折射当波浪的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一侧,由于水深减小,传播速度比远离岸边的一侧慢,使波峰线发生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一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答:①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分为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经济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音、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本身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②自然地理系统: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

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传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自然地理系统。

2、地理环境的研究范围答: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地球表层具有哪些特征?答: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其中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而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4、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哪些?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③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第一章地球1、日地距离、地球的质量、地球的形状环境效应及地理意义?答:地球的形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长达14960*10^4km,这样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就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照到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由于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最后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2、试述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

①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②产生地转偏向力(科氏力)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④同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洋运动、大气运动等)有密切关系⑤自转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3、试述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

①使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在23°27′s和23°27′n之间作周期性变动,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②产生昼夜的长短③地表温度的稳定4、地球表层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地球各圈层在地球表面附近相互渗透和相互重叠这一特点,赋予地球表面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存在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③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同时伴随信息的传递④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⑤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第二章地壳1.简述地质构造的含义及其类型。

答: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其类型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类型。

答:沉积岩的形成一般都经过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四个过程。

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成的各类岩石(如、、等)在风化和下形成风化产物,这些风化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在湖泊、海洋或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

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类、黏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3、如何利用地层接触关系分析构造运动。

答:地层的接触关系主要分为整合、假整合与不整合三类整合。

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沉积间断,表明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上升而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

假整合。

又称平行不整合,指两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连续。

表明曾发生上升运动致使沉积作用一度中断,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

不整合。

又称角度不整合,指上下两地层产状既不一致,时代也不连续,其间有地层缺失。

表明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与隆什,沉积一度中断而后再下沉接受新沉积。

4、试述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基本观点。

①大陆漂移学说:现如今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由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的一个统一大陆(联合古陆)经分裂并各自漂移而形成的。

②海底扩张说:海底地壳沿大洋中部穿透岩石圈的裂缝或裂谷向两侧扩展并导致新生洋壳的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纳大陆漂移学说及海底扩张说入一个统一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型解说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相互关系。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概论:气压、水平温度梯度、饱和水气压,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积状云、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科里奥利力地转风气团锋①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

②水平温度梯度:③饱和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极限,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④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

⑤积状云: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出现时常呈孤立分散状态,是由于空气对流上升,体积膨胀绝热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云。

⑥气旋与反气旋: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气流运动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旋转方向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

⑦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动的综合现象。

水平尺度可涉及某个大地区、半球甚至全球;垂直尺度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的大气环流。

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构成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形势的主导因素与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条件。

⑧科里奥利力:⑨地转风、气团和锋:地转风系指自由大气中空气做等速、直线水平运动,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

气团是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一个气团内部由于其物理属性相近,其天气现象也大体一致,因此气团具有明显的天气意义。

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称为锋。

2、对流层具有哪些特征?答: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

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

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空气有规则的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

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

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都发生在对流层。

3、简述大气的能量来源及保温效应。

地球大气的能量最主要、最根本的来源是太阳辐射。

但并不完全来自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近地面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是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

接受地面辐射能量的近地面大气以各种形式向高层大气传递热量。

大气保温效应简称“大气效应”,指大气因有易令来自太阳的辐射透过而到达地面却不易令地面长波辐射大量逸向太空的性能而使地球温度变得比没有大气时高的效应。

4、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

对此系统所计算出来的辐射平衡,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又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

地气系统的辐射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

5、简述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答: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成必须经历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

组成云体的云滴、冰晶等体积很小(仅相当于雨滴的百万分之一),随着气流的运动会不断冲撞合并增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致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形成水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才会形成降水。

一般,在高空形成的大冰晶在较暖气层中溶化后,和大水滴一起以雨的形式降落。

6、简述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原因及运动特点。

答:由于空气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以及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使空气运动形成风并决定风向、风速等因素。

②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大气水平运动发生偏转,越靠近两极偏转越明显。

③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气流的运动,使气流速度发生改变,以及运动速度的减小,并使气流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形成一定的夹角。

④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只是针对曲线运动的空气,与运动方向垂直使空气近圆运动。

7、分析全球气压带及行星风系分布特点。

答:气压带,赤道附近终年受热,膨胀上升的空气使气柱质量减少,形成赤道低压带;两极地气温低,冷却下降的空气使气柱质量增加,形成极低高压带;赤道流向极低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趋于纬线方向,阻滞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向高伟流动,因此空气质量增加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低高压带间形成副极低低压带。

行星风系,①信风带:位于南北纬30°~35°附近,受气压梯度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比较规律,季节性变化的风,称为信风。

②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5°~60°之间,因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外加地转偏向力形成西风。

③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区域,自极地高压向外辐散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东风。

8、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

答: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

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海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

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