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光伏组件是一种利用光照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将光子转化为电子,进而产生电能。

光伏组件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点电压、最大功率点电流和转换效率等。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这些性能参数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光伏组件的计算公式。

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1.光子:光子是光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能量和动量。

2.太阳能总辐射:太阳能总辐射是指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层顶部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

其单位通常是W/m²。

3.光伏组件的面积:光伏组件的面积是指组件接收到的光辐射所覆盖的面积。

其单位通常是m²。

4.太阳能辐射强度:太阳能辐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太阳能辐射的能量。

其单位通常是W/m²。

基于以上几个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计算光伏组件的性能参数。

1. 开路电压(Voc):开路电压是指在光伏组件的输出端口未连接任何负载情况下的电压。

开路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Voc = (k * T * ln(G/Gref)) / q + Vt其中,k是Boltzmann常数(约为1.38×10^-23 J/K),T是温度(单位为K),ln是自然对数函数,G是光伏组件实际接收到的光辐射强度(单位为W/m²),Gref是参考光强度值(一般为1000 W/m²),q是元电荷(约为1.6×10^-19 C),Vt是热电压(约为0.0259 V)。

2. 短路电流(Isc):短路电流是指在光伏组件的输出端口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短路电流的计算公式如下:Isc = G * A * FF其中,G是光伏组件实际接收到的光辐射强度(单位为W/m²),A是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单位为m²),FF是填充因子(常用的参考值为0.7)。

3. 最大功率点电压(Vmp):最大功率点电压是指光伏组件在最大功率点时的电压。

最大功率点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Vmp = Voc - I * Rs其中,Voc是开路电压,I是光伏组件在最大功率点时的电流,Rs是串联电阻。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56.7.7.17.27.38.8.12.08.2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2.0,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10.10.1系数5618 1.1~1.310.2:(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11.11.1)×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整。

11.2组件总功率=组件发电电流×系统直流电压×系数1.43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与系统工作电压的比值。

11.3蓄电池组容量蓄电池组容量=【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逆变器效率×蓄电池放电深度】逆变器效率:根据设备选型约80%~93%之间:蓄电池放电深度:根据其性能参数和可靠性要求等,在50%~75%之间选择。

12.以峰值日照时数和两段阴雨天间隔天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12.1系统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蓄电池组容量(Ah)=安全次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安全系数:1.1-1.4之间:低温修正系数:0℃以上时取1.0,-10℃以上取1.1,-20℃以上取1.2: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浅循环取0.5,深度循环取0.75,碱性镍镉蓄电池取0.85.12.2组件串联数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12.3组件平均日发电量计算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流(A)×峰值日照时数(h)×斜面修正系数×组件衰减损耗系数峰值日照时数和倾斜面修正系数为系统安装地的实际数据:组件衰减损耗修正系数主要指因组件组合、组件功率衰减、组件灰尘遮盖、充电效率等的损失,一般取0.8:12.4两段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需要补充的蓄电池容量的计算补充的蓄电池容量(Ah)=安全系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组件并联数的计算:组件并联数=【补充的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耗电量×最短间隔天数】/组件平均日发电量×最短间隔天数13.K10.95:K414.A=P/H15.1卡(1千瓦时1千瓦时1001兆焦/16.17.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非市场因素收益18.投资回报率计算无补贴: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100%=年回报率有电站补贴: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有电价补贴及电站补贴:年发电量×(电价+补贴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19.光伏方阵倾角角度和方位角角度19.1倾斜角纬度组件水平倾角0°—25°倾角=纬度26°—40°倾角=纬度+5°—1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7°)41°—55°倾角=纬度+10°—15°纬度>55°倾角=纬度+15°—20°19.2方位角方位角=【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24h制)-12】×15+(经度-116) 20.光伏方阵前后排间距:D=0.707H/tan[acrsin(0.648cosΦ-0.399sinΦ)]D:组件方阵前后间距Φ:光伏系统所处纬度(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H:为后排光伏组件底边至前排遮挡物上边的垂直高度。

光伏中电流电压功率计算公式大全

光伏中电流电压功率计算公式大全

光伏中电流电压功率计算公式大全光伏发电系统中,电流、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公式。

1、功率计算公式: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IV其中,P表示输出功率,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

这个公式说明了,当电流和电压增大时,输出功率也会增大,反之亦然。

2、电流计算公式:光伏电池的电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P/V其中,I表示电流,P表示输出功率,V表示电压。

这个公式说明了,当输出功率和电压增大时,电流也会增大。

3、电压计算公式:光伏电池的电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P/I其中,V表示电压,P表示输出功率,I表示电流。

这个公式说明了,当输出功率和电流增大时,电压也会增大。

4、光伏组件功率计算公式:光伏组件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η×A×G其中,P表示光伏组件的功率,η表示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A表示光伏组件的表面积,G表示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

5、光伏系统总功率计算公式:光伏系统的总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_total = Σ(P_i)其中,P_total表示光伏系统的总功率,Σ表示对所有光伏组件的功率求和,P_i表示第i个光伏组件的功率。

6、光伏系统总电流计算公式:光伏系统的总电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_total = Σ(I_i)其中,I_total表示光伏系统的总电流,Σ表示对所有光伏组件的电流求和,I_i表示第i个光伏组件的电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光伏中电流、电压和功率计算的公式。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光伏系统的性能和输出。

然而,实际的计算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阴影、损耗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使计算更加准确。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2.充电电压Vmax=V额×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逆变器转换效率,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功率组件总功率=组件发电电流×系统直流电压×系数系数:组件峰值工作电压与系统工作电压的比值;蓄电池组容量蓄电池组容量=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连续阴雨天数/逆变器效率×蓄电池放电深度逆变器效率:根据设备选型约80%~93%之间:蓄电池放电深度:根据其性能参数和可靠性要求等,在50%~75%之间选择;12.以峰值日照时数和两段阴雨天间隔天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系统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蓄电池组容量Ah=安全次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安全系数:之间:低温修正系数:0℃以上时取,-10℃以上取,-20℃以上取: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浅循环取,深度循环取,碱性镍镉蓄电池取.组件串联数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组件平均日发电量计算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流A×峰值日照时数h×斜面修正系数×组件衰减损耗系数峰值日照时数和倾斜面修正系数为系统安装地的实际数据:组件衰减损耗修正系数主要指因组件组合、组件功率衰减、组件灰尘遮盖、充电效率等的损失,一般取:两段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需要补充的蓄电池容量的计算补充的蓄电池容量Ah=安全系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组件并联数的计算:组件并联数=补充的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耗电量×最短间隔天数/组件平均日发电量×最短间隔天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负载功率/负载工作电压×每天工作小时数13.光伏方阵发电量的计算年发电量=kWh=当地年总辐射能KWH/㎡×光伏方阵面积㎡×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P=H·A·η·K修正系数K=K1·K2·K3·K4·K5K1组件长期运行的衰减系数,取:K2灰尘遮挡组件及温度升高造成组件功率下降修正,取:K3为线路修正,取:K4为逆变器效率,取或根据厂家数据:K5为光伏方阵朝向及倾斜角修正系数,取左右;14.根据负载耗电量计算光伏方阵的面积光伏组件方阵面积=年耗电量/当地年总辐射能×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A=P/H·η·K15.太阳能辐射能量的转换1卡cal=焦J=毫瓦时mWh1千瓦时kWh=兆焦MJ1千瓦时/㎡KWh/㎡=兆焦/㎡MJ/㎡=千焦/厘米2KJ/cm2100毫瓦时/厘米2mWh/cm2=卡/厘米2cal/cm21兆焦/米2MJ/m2=卡/厘米2cal/cm2=毫瓦时/厘米2mWh/cm2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卡/厘米2:年峰值日照时数=辐射量×换算系数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兆焦/米2:年峰值日照时数=辐射量÷换算系数当辐射量单位为千瓦时/米2: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365天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千焦/厘米2,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换算系数16.蓄电池选型蓄电池容量≥5h×逆变器功率/蓄电池组额定电压17.电价计算公式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发电量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补贴÷总发电量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非市场因素收益18.投资回报率计算无补贴: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100%=年回报率有电站补贴: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有电价补贴及电站补贴:年发电量×电价+补贴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19.光伏方阵倾角角度和方位角角度倾斜角纬度组件水平倾角0°—25°倾角=纬度26°—40°倾角=纬度+5°—1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7°41°—55°倾角=纬度+10°—15°纬度>55°倾角=纬度+15°—20°方位角方位角=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24h制-12×15+经度-11620.光伏方阵前后排间距:D = 0 . 7 0 7 H / t a n a c r s i n 0 . 6 4 8 c o sΦ- 0 . 3 9 9 s i nΦD:组件方阵前后间距Φ:光伏系统所处纬度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H:为后排光伏组件底边至前排遮挡物上边的垂直高度。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²。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组件功率计算

光伏组件功率计算

光伏组件功率计算光伏组件功率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光伏效应是指当太阳辐射能在成千上万个晶体硅单元中被吸收时,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电子的跃迁,并产生电流。

因此,光伏组件的功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光伏效率和太阳辐射强度。

光伏组件的光伏效率是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它是光伏组件出厂时的标称性能指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光伏效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1000瓦/平方米太阳辐射强度、25摄氏度温度、1.5标准大气压)下的输出功率与光能输入功率之比。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一般以瓦特/平方米表示。

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方法是将太阳辐射总能量除以地球表面的总面积,再乘以太阳辐射能量在太阳光谱中所占的比例。

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光伏组件的功率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标称功率法:光伏组件出厂时通常会标明标称功率,即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输出功率值。

这个数值可以直接用来计算光伏组件的功率。

2.理论功率法:利用光伏组件的光伏效率和太阳辐射强度,通过公式计算出理论功率。

公式为:理论功率=光伏效率×太阳辐射强度。

3.实际功率法:实际功率是指光伏组件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电能。

实际功率的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云层遮挡、反射损失等因素。

这种方法需要通过实际测试获得准确的数值。

光伏组件功率的计算对于设计和选择太阳能发电系统非常重要。

正确计算光伏组件的功率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发电能力、选取适当的组件容量和数量,并了解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因此,在进行光伏组件功率计算时需要准确地测量和考虑各种参数,以确保功率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8.9.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0.11.变换效率12.=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此中:Pin=1KW/㎡=100mW/cm2。

13.充电电压14.Vmax=V额×1.43倍15.电池组件串并联16. 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均匀用电量( Ah)/组件日均匀发电量( Ah)17. 3.2电池组件串连数=系统工作电压( V)×系数 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 V)18.蓄电池容量19.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均匀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20.均匀放电率21.均匀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22.负载工作时间23.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24.7.25.7.1蓄电池容量=负载均匀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26.7.2蓄电池串连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27.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2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照的简略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消耗系数消耗系数:取 1.6~2.0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 1.6~2.0,以年辐射总量为依照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保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保护+靠谱使用时,K取251:无人保护+环境恶劣+要求特别靠谱时,K取276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照的计算1 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均匀辐射量系数5618:依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依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能否有人值守等,取1. 1~1.31 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关于连续阴雨不超出5天的均合用)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照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 V)×峰值日照时数( 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委婉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变换效率 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消耗+尘埃等0.9.详细依据实质状况进行调整。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组件转换率

光伏组件转换率

光伏组件转换率一、背景介绍光伏组件转换率是衡量太阳能电池板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转换率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发电效果和经济收益。

二、定义和计算公式光伏组件转换率是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一般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光伏组件转换率 = (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最大功率)/(太阳辐射在该面积上的平均功率)三、影响因素1.材料选择:不同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板具有不同的光吸收和电子传导性质,影响着转换效率。

2.结构设计: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对太阳辐射的接收程度,进而影响到转换效率。

3.温度:高温会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因此温度对于转换率也有一定影响。

4.光照强度和角度:太阳能电池板在不同光照强度和角度下的转换率也会有所差异。

四、提高光伏组件转换率的方法1.优化材料选择:选择具有高光吸收和电子传导性能的材料,如单晶硅、多晶硅等。

2.改进结构设计:通过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提高其对太阳辐射的接收程度,如使用反射镜增加光线入射角度。

3.控制温度:采用散热措施,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温度,以减少温度对转换率的影响。

4.调整光照强度和角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和角度,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接收到太阳辐射。

五、应用场景及意义1.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在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中,准确估计光伏组件转换率可以帮助确定系统容量和发电预期,从而保证系统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

2.太阳能电池板选购:购买太阳能电池板时,了解光伏组件转换率可以帮助选择性能更好的产品,提高发电效率。

3.科研和技术创新:研究和改进光伏组件转换率的方法,可以推动光伏技术的发展,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整体效率。

六、国际标准与发展趋势1.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太阳能电池板转换率测试和评估的标准,如IEC 61215、IEC 61730等。

光伏组件双面率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双面率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双面率计算公式光伏组件双面率是指光伏组件正反面的发电能力之比,也可以理解为组件反面的光电转换效率与正面的光电转换效率之比。

光伏组件的双面率是衡量组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发电量。

光伏组件的正面通常是安装在固定支架上,而反面则是借助反射板或反射膜进行光的反射,使其能够接收到正面无法直接接收到的光线。

因此,正面和反面的光照强度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了正反面的光电转换效率存在差异。

计算光伏组件双面率的公式如下:双面率= (反面光电转换效率× 反面光照强度) / (正面光电转换效率× 正面光照强度)其中,反面光电转换效率指的是光伏组件反面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就是反面所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电能的效率;反面光照强度则是指反面所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度,通常使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强度来表示。

同样,正面光电转换效率指的是光伏组件正面的光电转换效率,正面光照强度则是指正面所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光伏组件的双面率。

双面率越高,说明光伏组件反面的发电能力越强,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发电量也会更高。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光伏组件时,双面率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提高光伏组件的双面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高效的反射材料:反射板或反射膜的选择对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双面率非常重要。

反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吸收率,以确保光线能够有效地反射到反面。

2. 优化组件布局:合理的组件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反面的光照强度。

通过调整组件的排列方式和倾角,可以使反面接收到更多的光线,从而提高双面率。

3. 考虑阴影遮挡:阴影遮挡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双面率,因此在组件安装过程中应避免阴影遮挡。

可以通过调整组件间距、倾角和安装高度等方式来减少阴影遮挡的影响。

4. 清洁维护:定期清洁光伏组件可以提高其正反面的光照强度,从而提高双面率。

积灰、污渍和其他污染物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维护。

光伏组件辐照量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辐照量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辐照量计算公式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光伏系统的设计和运维中,准确计算光伏组件的辐照量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收益。

本文将介绍光伏组件辐照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背景在光伏组件的发电过程中,太阳辐射通过光伏组件的吸收转化为电能。

因此,了解光伏组件的辐照量是设计和优化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

光伏组件的辐照量主要包括水平面总辐照量、法向面总辐照量和太阳高度角等参数。

通过合理计算和测量,可以准确评估光伏组件的发电潜力。

二、1. 水平面总辐照量(Gh)水平面总辐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平面上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根据国际计量标准,水平面总辐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Gh = Gbh + Gdh其中,Gbh为全球辐照量,指太阳辐射在一个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Gdh为散射辐照量,指太阳辐射在一个单位面积上的散射能量。

2. 法向面总辐照量(Gn)法向面总辐照量是指太阳辐射垂直于光伏组件法向面的总能量。

法向面总辐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Gn = Gh × cosθ其中θ为太阳高度角,表示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

θ的取值范围为-90°到+90°,-90°表示太阳在地平线下方,+90°表示太阳在地平线上方。

3. 光伏组件辐照量(G)光伏组件辐照量是指光伏组件接收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光伏组件辐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G = Gn × f其中f为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表示光伏组件将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是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

三、公式应用光伏组件辐照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光伏系统的设计、运维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通过合理测量太阳高度角和全球辐照量,可以准确计算光伏组件的辐照量,进而优化光伏系统的位置和角度设置,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有关光伏的20个计算公式 get!

有关光伏的20个计算公式 get!

【概述】光伏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直以其清洁、高效的特点备受关注。

在光伏发电领域,涉及到各种复杂的计算和分析,而计算公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利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共享20个与光伏相关的计算公式,希望对研究者和从业者有所帮助。

1. 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计算公式光电转换效率 = (光电输出功率 / 光照辐射强度)× 1002. 光伏电池板的填充因子(FF)计算公式FF = (最大功率点电压× 最大功率点电流) /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3. 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计算公式光伏组件输出功率 = 光伏组件面积× 光照辐射强度× 光电转换效率4. 单个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计算公式单个光伏电池输出功率 = 光照辐射强度× 光电转换效率× 光伏电池面积5. 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计算公式温度系数 =((Pm,NOCT - Pm,STC) / 25)×(T-25)6. 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MPP)电压计算公式MPP电压 = 开路电压 - 填充因子× (开路电压 - 最小电压)7. 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MPP)电流计算公式MPP电流 = 短路电流 + 填充因子× (开路电流 - 短路电流)8. 阵列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总发电量计算公式总发电量 = 光伏组件数量× 光伏组件额定输出功率× 光照总辐射量× 系统损耗率9. 光伏发电系统的平均日发电量计算公式平均日发电量 = 总发电量 / 天数10. 光伏逆变器输出电流计算公式输出电流 = 输出功率 / 输出电压11. 光伏逆变器效率计算公式逆变器效率 = AC输出功率 / DC输入功率12. 光伏组件的倾角优化计算公式最佳倾角 = (纬度 + 10度)× 0.8713. 光伏组件的阴影损耗计算公式阴影损耗 = (光伏组件面积× 阴影面积) / 光伏组件面积14. 光伏组件的直接太阳辐射计算公式直接太阳辐射 = 光照总辐射量 - 散射辐射 - 天空散射辐射15. 光伏组件的光伏组件的平均温度计算公式平均温度 = (开路温度 + 短路温度) / 216. 光伏组件的综合损耗计算公式综合损耗 = 发电损耗 + 线路损耗 + 逆变器损耗 + 装机容量损耗17. 光伏组件的阵列方位角优化计算公式最佳方位角 = 反时针90度18. 光伏组件的光照入射角修正计算公式光照入射角修正 = cosB19. 光伏组件的影子补偿计算公式影子补偿 =(Pm标称 - Pm最小) / Pm标称20. 光伏组件的系统综合效率计算公式系统综合效率 = (组件转换效率× 组件光损失× 系统电缆效率×逆变器效率) / 100【结语】以上是光伏领域涉及到的20个重要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评估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光伏组件的组串数量是指在一个光伏电池板上串联连接的光伏组件的数量。

组串数量的确定对于光伏系统的效能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组串数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电压、电流、功率以及电网的电流限制等。

在进行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关系。

1. 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MPP):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是指在特定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电池板输出的最大功率。

通常情况下,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为Vmpp,最大功率点电流为Impp。

2. 开路电压(Voc):开路电压是指在电池板未连接电荷负载时,电池板输出的电压。

通常情况下,开路电压比最大功率点电压高。

3. 短路电流(Isc):短路电流是指在电池板短路连接时,电池板输出的电流。

通常情况下,短路电流比最大功率点电流高。

4.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点: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点是指电池板在特定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组合。

在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时,有以下两个重要的限制条件需要考虑:1.最大电压限制:光伏组件在工作时,其输出电压不能超过逆变器输入电压的范围。

因此,最大组串数量应当满足以下条件:Vmpp × 组串数量≤ 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2.电网电流限制:光伏组件在工作时,其输出电流不能超过电网的承载能力。

因此,最大组串数量应当满足以下条件:Impp × 组串数量≤ 电网最大电流基于上述的限制条件,光伏组件的组串数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第一步:确定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和电网最大电流的数值。

第二步:根据光伏电池板的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Isc)的数值,计算出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和最大功率点电流(Impp)。

第三步:根据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和电网最大电流的数值,以及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和最大功率点电流(Impp)的数值,计算出最大允许的组串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组串数量的计算也可以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电池板的工作温度范围、阴影和污染等。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精心整理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 (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Vmax=V额×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逆变器转换效率,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1.光照强度计算: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光照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光照强度(W/m²)=太阳辐射(W/m²)×入射角修正因子其中太阳辐射是指太阳辐射束在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入射角修正因子是指电池板倾角与平面太阳辐射倾角之间的关系,可通过经验公式或根据具体光伏组件的方向和倾角调整。

2.光伏组件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与光照强度和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有关,输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输出功率(W)=光照强度(W/m²)×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W)需注意,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是指在标准测试条件下(STC,温度为25°C,太阳辐射为1000W/m²,空气质量AM为1.5)下的最大输出功率。

3.光伏组件发电量计算: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与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发电时间和转换效率有关,发电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发电量(Wh)=输出功率(W)×发电时间(h)×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是指将太阳辐射转换成电能的能力,一般在15%~25%,具体的转换效率取决于光伏组件的材料、工艺和质量等因素。

4.光伏组件阵列发电量计算:光伏组件阵列的发电量与光伏组件的数量、排列方式和互遮挡程度有关,发电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阵列发电量(Wh)=单组光伏组件发电量(Wh)×光伏组件的数量对于并联排列的光伏组件阵列,所有组件输出功率相加即可;对于串联排列的光伏组件阵列,所有组件输出电流相加即可。

这些公式是光伏组件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和发电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是理论计算公式,实际的发电能力和发电量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组件老化、清洁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光伏组件双面率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双面率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双面率计算公式光伏组件的双面率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两面发电的能力与单面发电能力的比值。

在实际应用中,光伏组件的双面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利用率。

光伏组件的双面率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衡量光伏组件双面发电能力的数学模型。

光伏组件的双面率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双面率 = (双面发电量 / 单面发电量) × 100%其中,双面发电量是指光伏组件两面同时发电的总电量,单面发电量是指光伏组件单面发电的总电量。

通过计算这两个数值的比例,可以得到光伏组件的双面率。

光伏组件的双面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评估光伏组件的性能和效益。

对于一些需要大量发电的场合,如太阳能发电站和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双面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发电量,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

提高光伏组件的双面率有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改进光伏组件的结构和材料,提高双面发电的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双面接触的设计,使光伏组件两面都能吸收和转化太阳能。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反射和散射的光线,增加双面发电量。

除了光伏组件本身的改进,还可以通过辅助设备和系统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双面率。

例如,可以采用太阳能追踪系统,使光伏组件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自动调整位置和角度,以保持最佳的发电效果。

此外,还可以使用反射板和反射膜等辅助装置,将散射和反射的光线重新引导到光伏组件的另一面,提高双面发电量。

光伏组件的双面率计算公式在光伏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计算和评估光伏组件的双面率,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和优化光伏组件,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

同时,这个公式也为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了一个量化评估光伏组件性能的工具,促进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光伏组件的双面率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衡量光伏组件双面发电能力的数学模型。

它能够帮助人们评估光伏组件的性能和效益,并指导光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改进光伏组件本身的结构和材料,以及辅助设备和系统的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双面率,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太阳能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1.转换效率
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其中:
Pin=1KW/㎡=100mW/cm²。

2.充电电压
Vmax=V额×
1.43倍
3.电池组件串并联
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
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4.蓄电池容量
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
5平均放电率
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
6.负载工作时间
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
7.蓄电池
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
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
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
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
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
损耗系数:取1.6~
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
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
系统安全系数:取1.6~
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
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
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
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
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
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
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
安全系数:
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
1.1~
1.3
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
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
11.1电流
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
含蓄电池充电效率
0.9,逆变器转换效率
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
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1.2功率
组件总功率=组件发电电流×系统直流电压×系数
1.43
系数
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与系统工作电压的比值。

11.3蓄电池组容量
蓄电池组容量=【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连续阴雨天数/逆变器效率×蓄电池放电深度】
逆变器效率:
根据设备选型约80%~93%之间:
蓄电池放电xx:
根据其性能参数和可靠性要求等,在50%~75%之间选择。

12.以峰值日照时数和两段阴雨天间隔天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
12.1系统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
蓄电池组容量(Ah)=安全次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
安全系数:
1.1-
1.4之间:
低温xx系数:0℃以上时取
1.0,-10℃以上取
1.1,-20℃以上取
1.2:蓄电池最大放电xx系数:
浅循环取
0.5,xx循环取
0.75,碱性镍镉蓄电池取
0.85.
12.2组件xx数
组件xx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
1.43/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12.3组件平均日发电量计算
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流(A)×峰值日照时数(h)×斜面修正系数×组件衰减损耗系数
峰值日照时数和倾斜面修正系数为系统安装地的实际数据:
组件衰减损耗修正系数主要指因组件组合、组件功率衰减、组件灰尘遮盖、充电效率等的损失,一般取
0.8:
12.4两段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需要补充的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补充的蓄电池容量(Ah)=安全系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
组件并联数的计算:组件并联数=【补充的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耗电量×最短间隔天数】/组件平均日发电量×最短间隔天数
负载日平均耗电量=负载功率/负载工作电压×每天工作小时数
13.光伏方阵发电量的计算
年发电量=(kWh)=当地年总辐射能(KWH/㎡)×光伏方阵面积(㎡)×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P=H·A·η·K
修正系数K=K1·K2·K3·K4·K5
K1组件长期运行的衰减系数,取
0.8:K2灰尘遮挡组件及温度升高造成组件功率下降修正,取
0.82:K3为线路xx,取
0.95:K4为逆变器效率,取
0.85或根据厂家数据:
K5为光伏方阵朝向及倾斜角xx系数,取
0.9左右。

14.根据负载耗电量计算光伏方阵的面积
光伏组件方阵面积=年耗电量/当地年总辐射能×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A=P/H·η·K
15.太阳能辐射能量的转换
1xx(cal)=
4.1868xx(J)=
1.16278毫瓦时(mWh)
1千瓦时(kWh)=
3.6兆焦(MJ)
1千瓦时/㎡(KWh/㎡)=
3.6兆焦/㎡(MJ/㎡)=
0.36千焦/厘米²(KJ/cm²)
100毫瓦时/厘米²(mWh/cm²)=
85.98xx/厘米²(cal/cm²)
1兆焦/米²(MJ/m²)=
23.889卡/厘米²(cal/cm²)=
27.8毫瓦时/厘米²(mWh/cm²)
当辐射量的单位为xx/厘米²:
年峰值日照时数=辐射量×
0.0116(换算系数)
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兆焦/米²:
年峰值日照时数=辐射量÷
3.6(换算系数)
当辐射量单位为千瓦时/米²:
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365天
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千焦/厘米²,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
0.36(换算系数)
16.蓄电池选型
蓄电池容量≥5h×逆变器功率/蓄电池组额定电压
17.电价计算公式
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发电量
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
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补贴)÷总发电量
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
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非市场因素收益
18.投资回报率计算
无补贴:
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100%=年回报率
有电站补贴:
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
有电价补贴及电站补贴:
年发电量×(电价+补贴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19.光伏方阵倾角角度和方位角角度
19.1倾斜角
纬度组件水平倾角
0°—25°倾角=纬度
26°—40°倾角=纬度+5°—1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7°)
41°—55°倾角=纬度+10°—15°
纬度>55°倾角=纬度+15°—20°
19.2方位角
方位角=【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24h制)-12】×15+(经度-116)
20.光伏方阵前后排间距:
D = 0 . 7 0 7 H / t a n [ a c rs i n ( 0 . 6 4 8 c o sΦ- 0 . 3 9 9 s i nΦ) ]
D:
组件方阵前后间距
Φ:
光伏系统所处纬度(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
H:
为后排光伏组件底边至前排遮挡物上边的垂直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