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分析

《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分析
关键 词 : 女狐形 象 审美意蕴 狐妖鬼魅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1 6 . 1 6 0
《 聊斋志异》 所运用 的是新 型创作手法 , 以谈狐说鬼的方法对 当前 官场黑暗 、 社会腐败 等进行有力 的批 判 , 在某 种程度 了揭示 了社会方 面的冲突 , 表达人们对于社会光明及 对美好人性品德的 渴望 , 同时给读者一些全新女狐形象认识 。女狐对 自己的爱情敢 于追求并 挑战 土建礼教 并把传 统所 颠覆 。在 心底 , 她 们是善 良 的, 用心去感化他们 , 且胆识过人 以智慧来化解危机 ; 这些女 狐勤 劳朴 实用 自己才 干打造 出美好生 活。从这里 可以看 出女狐集 善 良、 智慧 、 勤劳 于一身 的。
福小生活 。 2 机 智 多 谋 的了社会 的黑暗一 面 , 也清楚官 场的腐败 和人 情世故 的淡 薄使得他不得 不寻求人世 间的温暖来 安慰 内心 , 而这 些 温暖 正是这 些善 良 、 知恩 图报 的女 狐给 予他 的 。对于狐狸 古文 中早有记 载 , “ 狐死首 邱 , 不 忘本也 , 明不忘危 也。 ” 用这样 的形式说 明了狐狸是 一种不 忘本 , 会知 恩 图报 的动 物, 作者也把这种动物 的特性发挥 到了极致 。 在这些女狐当 中, 有恩必报 的典型代表就是小翠 。王常在早 年对 于小翠母 亲有救命之恩 , 因此 小翠替母报恩 , 嫁 给王常的傻 儿子元丰 。之 后 , 小 翠帮王常对付 政敌让他免 于陷害 , 并且还治 好了元丰 的痴 傻 ; 对 自己公公 婆婆的责备也是 含笑处理 , 没有一 点的抱怨 。而且她还在离 开时害怕元 丰不舍而帮 他找 了一位 与 自己容貌 一样 的姑娘 。作为狐狸 时刻不忘报恩 , 不管别人对她 如 何误解 , 她始终表现 出了 自己的宽容 。 而青 凤从 小由叔叔带大 , 叔叔对她有养育之恩 。叔叔在发 现 她和耿生一起 时非常生气 , 大力 反对 , 并 且说她是 有辱家 门并 要 用 鞭子打她 。但 是她没有 因为这样 而记恨 叔叔 。叔 叔被耿生朋 友的儿子莫 三郎擒获 的时候 她还去耿生 救叔叔一命 。当她 的叔 叔受了重伤后 。青 凤将 叔叔抱在怀里三天 , 直到叔叔苏醒 。虽作 为一只狐狸但 知恩图报的心却是真情实意的。

《聊斋志异》花妖狐媚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花妖狐媚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花妖狐媚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其中许多故事都以“妖”为主题,其中又以花妖最为典型。

花妖狐媚是指外貌风韵妩媚,似人非人的花妖或狐妖,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在《聊斋志异》中,花妖狐媚的形象被表现得十分生动,具有浓郁的艺术特色。

花妖狐媚的形象花妖狐媚的形象在《聊斋志异》中被描述得十分细致、丰富。

她们往往是外形美艳,身姿曼妙,眉目如画的女子,但实际上却是妖狐等妖怪的化身。

花妖的神态、动作、语言、舞蹈、仪态都极具魅力,尤其是她们的眼神,深邃妩媚,令人陶醉。

在小说《新娘怨》中,作者蒲松龄描写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花妖形象,她是一个脸如敷粉,目若秋波,发如瀑布的绝世美女,名为红娘子。

她翩翩起舞的身姿,俏皮迷人的语言,以及她的婉约风韵,都让人忘却自我,陷入深深的欣赏和追求之中。

艺术特色花妖狐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它们具有浓郁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形象刻画上,花妖狐媚的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浪漫主义气息。

她们往往是依托自然界的某些景象而出现的,比如在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中,或是秋夜中飘散的芬芳之气中。

这种自然元素的描写与妖怪形象的叠加,让花妖狐媚的形象显得更加神秘、独特。

其次,在文学传统上,花妖被赋予了很高的文学意义。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在文学上被定义成“荷花”,在《聊斋志异》中也多有描写,只是名为“花妖”。

这种文学上的象征赋予了花妖一个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一个凭借美色迷惑人心的妖怪,更是代表着一种深刻的文化思想。

最后,花妖狐媚还具有很强的文学表现力。

她们的形象可以被赋予不同的角色和情感,比如爱情、仇恨、怨恨等,这些情感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

此外,花妖狐媚还具有一定的神话、传说色彩,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花妖狐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聊斋志异》中对其形象的刻画流传至今,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其形象凭借美艳神秘的外表,与自然元素融合,赋予了其很高的文学意义。

《聊斋志异》讽刺艺术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讽刺艺术论文提纲

论《聊斋志异》中的讽刺艺术——以鬼狐妖形象为例毕业论文写作提纲一、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

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

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

以《婴宁》为例。

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

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

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

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

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论《聊斋志异》鬼狐妖象形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鬼狐妖象形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鬼狐妖象形的讽刺艺术《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奇幻小说集,其中描述了各种神怪、妖魔鬼怪的故事。

在故事中,鬼、狐、妖、象等形象常常被用来进行讽刺和批判,展示了蒲松龄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独特见解。

首先,通过对鬼、狐、妖、象等形象的描绘和塑造,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展现了对人性的讽刺。

这些形象常常具有欲望强烈、道德观念混乱的特点,通过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蒲松龄表达了对人性的讽刺和批评。

例如,在一些故事中,妖怪通过迷惑人心、诱使人犯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欺骗和腐败。

其次,蒲松龄运用妖怪形象进行社会和政治讽刺。

他通过奇幻和幽默的故事情节,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暗示和揭示。

例如,他通过描述鬼怪的作为,暗示了社会上各种不公正、权谋和虚伪的现象。

他借助妖怪的形象,既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又在其中融入了对社会弊端的讽刺和批判。

此外,蒲松龄对象形象的运用也有着深刻的讽刺意味。

例如,在一些故事中,象被描绘成聪明智慧,甚至超越了人类。

这种象征象形的手法实际上在讽刺和批评人性的狭隘和无知。

通过将人类与象进行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局限和浅薄,是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嘲讽。

总的来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运用鬼、狐、妖、象
等形象进行讽刺艺术,既表达了对人性的讽刺和批评,也体现了对社会和政治弊端的暗示和揭示。

这种讽刺艺术的运用使这部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论文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论文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中文摘要: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极富想象力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被称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

在这部小说集中,蒲松龄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鬼魅狐妖形象。

这些形象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即这些幻想中的形象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在他们身上既有作者虚构的要素,又有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影子。

二是物性与人性的统一,即这些鬼狐在奇幻的外表下都裹藏着一颗常人之心,他们或多或少都还保留着一些幻化为人形之前的特点,同时他们又有着类似常人的性情姿态和思维逻辑。

蒲松龄塑造这些鬼狐形象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借鬼狐之事表现社会现实,蒲松龄一方面借鬼狐之事来表现封建社会中官场的黑暗;另一方面也借鬼狐之说记录下许多重要的历史真实。

二是慰藉心灵,蒲松龄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一生热衷科举却屡不得志,这使他的精神处于严重的困顿之中,蒲松龄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鬼狐身上,以慰藉自己困顿已久的心灵。

三是寄托思想情感,蒲松龄在这些鬼狐身上寄托着自己追求善良人性、追求自由爱情、追求自由婚姻的思想情感。

穿梭于这些形态各异、生动灵活的鬼狐形象之间,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蒲松龄刻画人物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字:聊斋志异鬼狐形象特点意义目录一、《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的特点 (3)(一)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3)(二)物性与人性的统一 (5)二、蒲松龄塑造鬼狐形象的意义 (7)(一)借鬼狐表现现实 (7)(二)慰藉心灵 (9)(三)寄托思想情感 (10)参考文献 (12)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被称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最后的一个高峰,这是一部志怪文言小说集,描写花妖狐魅,叙述鬼怪异事,以志怪的形式表现现实生活。

同时,《聊斋志异》也是一部想象力极丰富的著作,作者运用自己超人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将常人想象不到的情节、意象,通过文字展现在人们面前,可谓旖旎绚丽、异彩纷呈。

在这部文言小说集中,蒲松龄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令人难以忘记的鬼怪狐妖形象,这一类形象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大亮点,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许多文人研究的对象。

论《聊斋志异》的狐狸精形象

论《聊斋志异》的狐狸精形象

2019年4期花炮科技与市场260王 萍(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448000)【摘 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之一,该作品中的狐女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狐狸精形象,她们容貌艳丽,举止端庄,又与传统女性形象不同,他们敢爱敢恨,足智多谋。

表达了蒲松龄“尊道崇仙”与“孤愤”的情节,以及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封建礼教的抗争。

文章就《聊斋志异》的狐狸精形象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狐狸精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699(2019)04-0260-02作者简介:王萍(1997—),女,重庆万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又称聊斋,又称《鬼狐传》。

看它的别称就知道这部小说与鬼怪妖魅有关。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非常多描写狐妖的故事。

狐狸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喜爱用的角色,每个时代对狐狸的看法与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蒲松龄在传的文学中改变了普通人对狐狸的看法,赋予它们特别的含义。

这也是为什么后辈喜欢研究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狐狸形象。

1 中国文学中与《聊斋志异》的狐狸精形象对比提起狐狸,大多总是褒贬不一,聪明至极,妖媚生趣,仿佛与生俱来的聪慧与美艳却不用在正道,好似狡猾代言人。

事实上,狐狸精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

在中国古代,狐狸精分为涂山、青丘两派。

那个时候的狐狸并不是祸害人群的狐妖,而是作为神女为世人谋福,他们一般是国家兴亡的祥瑞之兆。

《山海经》便有记载:“青山之丘,有怪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这里的青丘之狐,便是祥瑞与子孙兴旺的象征。

至汉代,“九尾狐”仍旧是尊贵神兽,认为其为德之表率:“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

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

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

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班固《白虎通德论·封禅》),那时的狐狸精没有那么神秘,但也指的是聪慧的女子。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摘要: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狐妖的篇幅极为可观且十分精彩。

学界对于狐妖形象的研究很是关注,成果斐然。

本文借鉴学者对狐妖形象研究的成果,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关于狐妖的故事,解读蒲松龄笔下“和易可亲”的充满人性温暖的夜半美人身上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

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艰苦历程及狐妖一词的来源与嬗变;其次,分析小说中刻画的狐妖形象及其与以往小说中狐妖形象的不同。

再次,通过所刻画的狐妖形象的分析,解读狐妖所反映出来的女性意识和“士”观念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最后,对全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妖形象女性意识士观念引言狐妖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是一个相当常见与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或素材。

“狐妖”这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的书籍中,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其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人入人梦中的故事。

干宝《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已相当多。

及唐代,谈狐之窗愈多,《广异志》、《宣室志》连篇累牍,《太平广记》专录狐事者达九卷之多。

宋、明时,谈狐作品渐少。

至清,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

其中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狐妖最为出色,这与蒲松龄的家乡文化风情是很有联系的。

狐妖传说主要流于北方,蒲松龄的家乡山东临淄亦多神话传说故事。

在这种环境的熏染下蒲松龄从小喜欢天马行空的作品,他酷爱小说。

蒲松龄青少年时正值明清易代,发生了很多新奇事,引发了他写小说的热情。

从张笃庆的诗说蒲松龄“自是神仙人不识”,“司空博物本风流”[1],可以得出。

蒲松龄大概从25岁开始写作,无论生活上遇到多大的困难,甚至穷到揭不开锅的境况下仍坚持不放弃写作。

正是蒲松龄把写小说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并且他总是有意识地向朋友收集小说材料,就像《聊斋志异》里所说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经过蒲松龄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笔耕,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浅析《聊斋志异》狐妖形象之思想特征

浅析《聊斋志异》狐妖形象之思想特征

其次是思想独立。

在传统的父权社会中,男性拥有绝对话语权,女性则处于从属的地位,整个社会的传统观念如同枷锁般制约着女性的言行。

而长期以来,女性自身也被这些观念紧紧束缚,随波逐流,安于现状。

当时的女性最大的职责便是装扮自己,吸引王公贵族的注意,并嫁入上流社会。

第三是爱情独立。

在父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几乎没有追求爱情自由的权利,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的婚姻幸福可想而知。

但芭丝谢芭却勇敢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将爱情选择权从男性手中夺回。

衡量理想伴侣的标准也从当时女性奉为第一准则的“权势”转移到“爱情”,这是精神层次的追求,也是女权主义思想的极致体现。

三、《远离尘嚣》引发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女性可谓十分幸运,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利使女性同样可以选择自己的幸福生活,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也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传统思想仍然没有彻底破除,如就业时男性更受青睐。

女性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家庭中遭受暴力却逆来顺受等。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理应比芭丝谢芭做得更好,树立独立自强的精神,敢于追求自身幸福,敢于尝试有挑战的工作,做自己命运的主导者。

(吉林化工学院)《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一部抒发孤愤之书,通过传奇法以志怪的形式来谈狐说鬼,寄托作者孤愤情怀,侧面映衬了蒲松龄的传统文化心理及所处时代的社会矛盾。

蒲松龄创造性的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匠心独运的塑造了具有自立自强意识与初步拥有平等思想的男女形象。

《辛十四娘》便是《聊斋志异》中重笔描写狐妖内在精神,传达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内涵及折射蒲松龄内心思想的精彩篇章。

辛十四娘作为狐妖中的典型形象,完整的展示了儒家入世之情怀、道家出世之愿望、佛家超世之理想:郡君执意撮合冯生与其结为秦晋之好,而十四娘直言“如此草草,婢子即死,不敢奉命”,可见十四娘对儒家礼教之强烈恪守维护;待冯生出狱,几乎要有皆大欢喜之局时,十四娘再次敞言:“妾不为情缘故,何处得烦恼?……今视尘俗益厌苦。

狐欲——论《聊斋志异》中狐形象的生存理念的开题报告

狐欲——论《聊斋志异》中狐形象的生存理念的开题报告

狐欲——论《聊斋志异》中狐形象的生存理念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狐妖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狐妖作为一种神话生物,其形象具有多种符号意义,其形象和命运也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折射。

因此,探讨《聊斋志异》中狐妖的生存理念,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小说中狐妖形象的内涵,而且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狐妖的生存理念,探讨其在小说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3. 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聊斋志异》中狐妖的形象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②狐妖在小说中的行为表现及其生存理念;
③狐妖生存理念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4.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相关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揭示狐妖形象的神话符号、文化传承和社会历史背景;同时,还将对狐妖生存理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与当代生存理念的联系和启示。

5. 研究意义
本文对《聊斋志异》中狐妖的生存理念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小说中狐妖形象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审视当代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论文 《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审美意趣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论文 《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审美意趣的发展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审美意趣的发展院系名称:网络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6年02月22日《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审美意趣的发展【摘要】在中国鬼狐这一意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几乎再也找不出一种事物能够像它们一样被赋予如此奇妙而意味深刻的含义了!它们从最初的图腾崇拜发展到现在的妖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更是赋予了其无法超越的美好形象:它们是兼具人的形、情、义的鬼狐,它们是神秘而可爱的异类,同时它们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寄托美好愿望和摆脱现实黑暗的理想王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其形象演变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人们审美意趣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鬼狐;形象;发展The Aesthetic Interest Development of Ghost and FoxesImage in "Liao Zhai Zhi Yi"【Abstract】In the Chinese Ghost Fox this image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the attention, the same as they have been given such a wonderful and profound meaning mean almost could not find a thing! They totem worship from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to the goblins now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process, Pu Songling's "Strange" is given that it can not go beyond the beautiful image: they are both shaped, love, defined ghost fox, they are mysterious and lovely heterogeneous, they also give people a sustenance of good wishes and get rid of the dark reality of the ideal kingdom, more importantly, its image evolution allows us to feel deeply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esthetic charm.【Key words】liao zhai zhi yi ;pu song-ling ;the ghost and fox;image ;development引言千百年来,鬼狐传说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和追捧,不管是文人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钟情于这一话题。

_聊斋志异_中的狐妖形象研究_魏黎丽

_聊斋志异_中的狐妖形象研究_魏黎丽
《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已呈现出等同于人的形象和倾
向,她们不仅有人婀娜多姿之态,也被赋予了人的个
性,更具备了人类的情感。作者以为,蒲氏已将鬼狐
作品中的客观异物形象改造成了内在意念中的彼岸之
物,清晰了狐的形象,并继承发展了新的人狐关系,
可谓 “《聊斋》之后,再无狐妖”。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著. 说文解字注[M].[清]段玉,裁注. 天
眼神中又流露出揪心的愁怨。
随着人们对狐生活习惯和性情的观察,又发现狐
多疑,这在人类看来是聪慧狡黠的体现。狐体态轻盈,
出则同行,入则同卧,形影不离。这些 “似人”的特
性使狐与其他的动物区分开来。屈原 《九章·哀郢》
中写道: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2]
作为有美
德的兽类,狐愈是得到人们的重视,由狐引发的联想
二、狐妖形象的特点
纵观 《聊斋志异》中的狐妖故事,幻化成人形的
狐妖在形象上大多美艳俏皮,有的机敏可爱,有的狡
猾妖媚,有的善良纯真。她们似 “人形”,具 “人
性”,而人狐之恋更是让狐妖享 “人情”。
( 一) 似 “人形”———柔弱无骨,巧笑倩兮
影片初始,茫茫大漠,在沙漠匪窝的帐子里,狐
妖 “小唯”幻化成人形,雪白绒毯似遮似掩般裹住她
鬼”的模样,“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
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
折芳馨兮遗所思”
[6]
,而蒲松龄继承并将 “美鬼”发
挥至了极致。
蒲松龄笔下的狐妖多为柔弱无骨,精于变化。《玄
1 1 1短篇小说 2013
中记》里曾描述说,修炼五十年的狐狸,可以变化成

《聊斋志异》狐形象研究

《聊斋志异》狐形象研究

《聊斋志异》狐形象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狐这一意象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一形象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最终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本文将《聊斋志异》中的狐形象进行分类,并对《聊斋志异》中狐形象的文学意蕴进行研究。

标签:狐形象;《聊斋志异》;分类狐最初作为一种自然物,被原始先民视为不寻常的动物,对于狐这一形象,在历代人们眼中和文学创作上都经历了不同的变化。

一、《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多样性分类蒲松龄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有意识的收集各种材料,他说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这一伟大的著作。

其中不乏创作了大量的狐妖形象,但这些狐妖,一改过去狐妖在过去的邪恶形象,创造出了不少美丽感人的狐妖形象,她们或美丽善良或感恩图报或有情有义或天真烂漫或无私奉献,具有人性美,甚至超越人性的特点。

她们之间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狐妖形象的多样性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情狐、友狐、谐狐、侠狐、仙狐。

(一)情狐《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美丽动人的情狐形象,她们与人间男子相恋,是爱与美的象征。

《阿绣》描画了刘子固的痴情故事。

刘子固结识了杂货铺少女阿绣,因为阿绣“姣丽无双而对她念念不忘,但却因为阿绣已许人家而伤心难过,并希望能遇到一个类似阿绣的人。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求欢,被发现后狐女坦坦荡荡地直抒衷情,转身离去,后来经历战乱,狐女施法将民女阿绣救出。

狐女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即使不特别加害,民女阿绣也清白难保,甚至性命难保,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狐女这位爱情失意者,没有悲哀,没有懊丧,没有嫉妒,没有怨天尤人,只有对所爱者的宽容和帮助,足见她对情的投入之深。

(二)友狐友情是蒲松龄非常重视的一种情感,其中有七十多篇题材涉及友情,知己之情在蒲松龄笔下被刻画的生动形象,知己之情不局限于人类之间,而是拓展到了人与异类之间,狐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论《聊斋志异》中狐典型的文学审美化

论《聊斋志异》中狐典型的文学审美化

狐狸炼丹被王兰鬼魂窃吞得道; 《 陵县狐》附篇借狐女之 口
《 小翠 》 等 篇 中 的狐 典 型 纷纷 出现 , 唤起 人 的 美好 情 感 和愿 谈狐修炼之苦……这实际是人类梦幻的化身 ,荒诞不经。这

“ 人性 善 ” 的象 征 。
真诚执著追求爱情之狐的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狐妻
凤 》 中 的青 风违 抗 叔 命 冒险 与 耿 生幽 会 , 被叔 父 阻 止 ,后 来 耿 生救 下 ~ 狐 , 正是 青 风 。家 人 以 为青 凤 已死 ,而 青凤 耿 生
象,光芒 四射。从中国狐文化 的视角研 究 《 聊斋志异》 中狐 型故事 。这 些狐女有情有义 、仁至义尽 、生死不渝 。 《 青
少 他锐意求新,在继承传统 的基础上大胆反叛。狐精作为 害人精 的代名词,在 尚礼仪、重伦理、父权制文化 占主导地
位 的 古代 中国 , 无疑 是 千 夫所 指 的 唾 骂对 象 ,在 审 美领 域 的
界 ,在 文 学 史 上具 有 重 大 价值 。 三 、 人类 梦 幻 的 化身
在悠久 的狐狸信仰中 ,人们认为经千年修炼 的狐可以通
《 聊斋志异》中的美狐 典型具有善美之性,是现实人性
蒲松龄笔下也有害人 的狐精,如 《 贾儿》中迫害商人之 向理想境界的升华,这些狐典型 “ 超出了它们的时代局限,
2 n 妻 的妖 狐 , 《 刘海 石 》 中 害人 的 白毛狐 狸 倪 氏等 ,但 为 数甚 表 现 了作 者 的伦 理 道 德 和 理想 主 义 ” [,达 到 了高度 艺 术 境
价值取向只能是丑恶 。蒲松龄笔下美狐创造的价值不在于他 天,即天狐 。汉魏之后受道家方术吐纳炼丹说影响,又有狐
改变了传统妖狐的邪恶之性,不在于他对妖狐的评 价具有真 狸炼 丹 说 。天 狐 有 直 接修 炼 成 人 、再 由人修 成 仙 的 ,也 有 由 理 性 ( 妖 根 本 不 存 在 ) ,而 在 于 他 对 妖 狐 进 行 审 美 改 造 狐炼丹直接修炼成仙的。 《 狐 聊斋志异》中的 《 王兰》篇,写 时,使美狐 富有人情 美和伦理美 , 《 风》 、 《 宁》 、 青 婴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文化内涵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文化内涵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文化内涵有关狐狸的叙事故事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汗牛充栋,不仅构成了瑰丽奇特的狐狸世界,而且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狐狸形象。

先秦时期“狐”就与传说相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狐狸从图腾到狐妖,再到狐仙,影响了后期文学作品中狐狸形象的走向和塑造特征。

到了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笔下的女狐形象,完成了人性与狐性的高度统一,丰富了狐文化的内涵。

在综合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之后,笔者发现,涉及狐或者描写狐的篇目大概占了六分之一,蒲松龄对于狐形象的青睐以及对其寄托的情感显而易见。

虽然现下学界对其研究视角多元化,在作者思想、作品主题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但是,专门从文化内涵角度对其研究得并不多。

故笔者试图从《聊斋志异》女狐形象的整理入手,对整理出的四十余篇作品依据情感寓意进行分类研究,并根据女狐形象的分类和特点,从古代民俗文化角度分析其文化内涵,希望能在前人的研究上有所发现。

一、《聊斋志异》及女狐形象的形成《聊斋志异》,明清小说四大传说之一,别称《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其含义就是记录在他书房里想象出来的志怪故事。

“聊斋”是他书房的名称,“志”指描写,“义”指奇闻异事。

在这个小说集中,蒲松龄创造了许多色彩斑斓、美丽动人的形象,尤其是“狐狸”形象,为我国古代文学增添了许多神奇而又令人感到神秘的色彩。

西汉刘安就曾在他《淮南子・谬称训》中写道:“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

非未尝见狐者,必未常见狸者。

” [I]最开始的时候,“狐”与“狸”是指大自然中的两种不同的动物,但是古人发现他们两者不管是外观还是生活习惯都非常的相似,于是渐渐地大家都将他们等同看待,于是“狐”和“狸”都指代“狐狸”。

《聊斋志异》深受学术界的关注,在其出版后,学术界大都多次进行校勘、删改、整理再出版。

在当前学界较权威的版本主要有张友鹤先生的《聊斋志异会注会校会评本》[2]、任笃行先生的《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3]以及赵伯陶先生的《聊斋志异详注新评》[4]等,三个版本各有特色,亦各有优缺点。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解读.doc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解读.doc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解读摘要:在《聊斋志异》的世界里,狐魅们被赋予了人多种人物形态,同时他们又有人类没有的异类能力。

作者通过塑造狐魅形象展示了人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也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每一个《聊斋志异》中的小故事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作者对良知和爱心的期盼。

下面笔者就通过论述《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来解读蒲松龄这部白话文小说。

关键词:《聊斋志异》;花妖狐媚形象;艺术特色1 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1.1 具有异化美与意象美蒲松龄笔下的花鸟鱼虫皆可幻化为人型,其中塑造的花妖狐魅形象最多。

其中狐妖是蒲松龄笔下最常出现的主要形象之一。

这也许是由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狐就是一种特殊物种,它不同于人,亦不同于其他妖和鬼魅,它本身就具有其他事物没有的灵气和仙气,而且狐狸善变。

正如纪晓岚所言: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异途,狐则在仙妖之间。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传统文化中狐文化包含两方面,前期是宗教信仰,这一时期的文学创造中狐主要是为宗教服务;后期则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上。

蒲松龄笔下的狐魅形象则是致力于美化其形象,他笔下的狐魅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音容笑貌,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某种物性,但是在保留狐魅物性的同时,作者对物性进行了筛选以使其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同时在小说中,这类狐魅形象的物性总能与人性中某种特征找到契合点,并将自身的物性美化身为人的美好品质表现出来,因此作者笔下狐魅异化之后的形象被升华和诗意化的形象,具有暗示美。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的外貌和常人无异,他们的物性、妖性具有隐蔽性,作者在描写时也通常会用人的某些特征暗示妖的物性特征。

例如,描写花妖时,会通过少女身上强烈的香气来暗示香樟或牡丹的自然属性。

(《花姑子》、《葛巾》);描写狐妖时并不重点叙述它们身上的狐骚臭而是让其具有超凡的美貌、善良而纯情的品质;描写鬼怪时并不突出他们的狰狞可怕,而是以少女的低体温手冷如冰和过于轻盈的身姿身轻若刍灵来暗示其为鬼的属性。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赋予妖艳美丽的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狐仙白素贞便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形象。

她化身为绝世美女,以其妩媚风情让许多男子为之倾倒。

在《娇红记》中,狐仙娇红更是以其艳丽的容貌和妖媚的魅力令人神魂颠倒。

这种妖艳美丽的形象使得狐在古代文学中成为了魅惑人心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美的追求和渴望。

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被描绘为具有灵性和智慧的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狐仙白素贞和许多其他狐狸精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超凡的能力。

她们能够化形成人,具有非凡的医术和预知能力,同时也能够运用巫术和魔法。

在《封神演义》中,狐妖妲己更是具有狡诈狐狸精神的代表,她能够智取商纣王,操纵政治,并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这种灵性和智慧的形象使得狐在古代文学中成为了耐人寻味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智慧和智力的崇尚和向往。

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被赋予神秘的形象。

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狐常常被描绘为神秘的神圣存在,能够与天地相通,具有非凡的能力和精神力量。

在《聊斋志异》中,狐仙和狐妖也展现出了神秘的仙妖之气,有着神秘不可测的神力和能力。

这种神秘的形象使得狐在古代文学中成为了神秘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神往和向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具有多重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既有魅惑人心的一面,也有灵性智慧的一面,同时还有邪恶阴险的一面,以及神秘神圣的一面。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狐的形象进行探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对于狐这一形象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更是古代人对于生活、世界和人性的理解和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聊斋志异》中狐狸形象比较研究

《聊斋志异》中狐狸形象比较研究

咬文嚼字○《聊斋志异》中狐狸形象比较研究□孙秋实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先生对蒲松龄故居的题字。

《聊斋志异》又称《鬼狐传》,在此书四百九十余篇故事中,有82篇涉及狐狸。

蒲松龄对前代的狐狸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思傅会,切磋琢磨,其对狐狸形象刻画的类型之广、故事之新、寓意之深,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

《聊斋志异》中的狐狸,在幻化成人、向慕情爱的通灵鬼魅的基础上,更有人情人性。

本文将《聊斋志异》中的狐狸与前代的狐狸、《聊斋志异》中不同类型的狐狸进行对比,以容华绝世、神通广大、聪慧广博、高洁率真、重情重义、敢爱敢恨、温良友善这七个词语概括了聊斋之狐,以期通过比较研究,更清晰地探究《聊斋志异》中的狐狸形象。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狐狸;人情;人性写狐写鬼莫高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在塑造狐鬼神怪形象方面堪称集大成者,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评价可谓是恰如其分。

《聊斋志异》中的狐狸,通人性,有人情,他们容华绝世、神通广大、聪慧广博、高洁率真、重情重义、敢爱敢恨、温良友善,这些以往令人们避之不及的狐鬼仙神在蒲松龄的笔下有时却比“正人君子”更胜三分。

一、《聊斋志异》之前的狐类形象(一)先秦远古传说中的狐——瑞兽古代传说中的狐狸最早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就有体现,古人将狐狸与玄鸟、玄武等并列为祥瑞之物。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就记载了狐狸:“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这时的“九尾狐”异于普通狐狸,颇有些神秘色彩,但其性情颇为模糊。

夏后启的母亲所属的涂山氏族就与九尾狐有关,《吴越春秋》记载:“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

我家嘉夷,来宾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禹娶了以狐为图腾的涂山氏族女子为妻,其子启成为夏后。

正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令玄鸟成为商王朝的图腾一样,九尾狐成为夏王朝的图腾。

此时的九尾狐不仅是王权的象征,更与社稷家国紧密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摘要: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狐妖的篇幅极为可观且十分精彩。

学界对于狐妖形象的研究很是关注,成果斐然。

本文借鉴学者对狐妖形象研究的成果,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关于狐妖的故事,解读蒲松龄笔下“和易可亲”的充满人性温暖的夜半美人身上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

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艰苦历程及狐妖一词的来源与嬗变;其次,分析小说中刻画的狐妖形象及其与以往小说中狐妖形象的不同。

再次,通过所刻画的狐妖形象的分析,解读狐妖所反映出来的女性意识和“士”观念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最后,对全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妖形象女性意识引言狐妖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是一个相当常见与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或素材。

“狐妖”这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的书籍中,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其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人入人梦中的故事。

干宝《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已相当多。

及唐代,谈狐之窗愈多,《广异志》、《宣室志》连篇累牍,《太平广记》专录狐事者达九卷之多。

宋、明时,谈狐作品渐少。

至清,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

其中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狐妖最为出色,这与蒲松龄的家乡文化风情是很有联系的。

狐妖传说主要流于北方,蒲松龄的家乡山东临淄亦多神话传说故事。

在这种环境的熏染下蒲松龄从小喜欢天马行空的作品,他酷爱小说。

蒲松龄青少年时正值明清易代,发生了很多新奇事,引发了他写小说的热情。

从张笃庆的诗说蒲松龄“自是神仙人不识”,“司空博物本风流”[1],可以得出。

蒲松龄大概从25岁开始写作,无论生活上遇到多大的困难,甚至穷到揭不开锅的境况下仍坚持不放弃写作。

正是蒲松龄把写小说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并且他总是有意识地向朋友收集小说材料,就像《聊斋志异》里所说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经过蒲松龄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笔耕,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而他的这部书也改变狐妖在过去小说中邪恶形象,并创造出不少美丽感人的狐妖形象。

她们美丽善良或温柔娴淑或天真活泼或冰雪聪明或有情有义或无私奉献,独具人性美。

使得世间痴男儿皆盼有青凤之遇,足见《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对读者的巨大吸引力,也说明了蒲松龄塑造的狐妖形象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正文一、《聊斋志异》中刻画的狐妖形象在早期怪异小说中狐的形象,充当的大多数是并不光彩的角色,除了吸人精血,窃取财物,诱人作恶之类的形象,主要是淫媚之狐,常糟人批判。

在众多的狐妖故事中,唐代的《任氏传》一改之前小说的狐妖形象。

狐女任氏不仅美丽温柔,而且聪明勇敢。

对郑生无比忠贞,能以一弱女子抗拒韦崟的无礼。

任氏的出现表明塑造狐妖形象由淫狐变为羙狐的转机。

可惜这种良好的转变在宋元明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继承和发展。

真正改变狐的淫媚形象的是《聊斋志异》。

蒲松龄最喜欢写狐妖。

在他的笔下,各种狐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读者眼花缭乱。

《聊斋志异》明确写狐的作品近八十篇。

在我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蒲松龄那样,将狐写得那么多,那么好,真可叹为观止!笔者在此将《聊斋志异》中的狐划分为四类:情狐、侠狐、友狐、谐狐,分别表现它们的艺术形象。

1.情狐《聊斋志异》极善于描写情狐,塑造了一系列美丽动人的情狐形象,如莲香、阿绣、青凤等等。

这些多情的狐妖具有美丽的形貌、心灵、情操。

她们是爱与美的象征,为世俗痴男子所羡慕,企盼与狐妖的艳遇。

《莲香》写的是狐鬼共恋桑生的动人爱情故事。

此中狐女莲香无疑是出于中心地位,故而小说以狐女之名命篇。

莲香冒充“西家妓女”主动就生合欢,分明是一般狐女之性,但她有着温婉诚挚的性格。

莲香面对着情敌——女鬼李氏,表现出和“醋娘子”李氏全然不同的态度。

她对李氏的宽容和“妾见犹怜”的怜惜,终于感动了李氏,“事莲犹姊”。

[2]这种态度既是莲香的敦厚之性使然,也是出于对桑生的深恋之情——爱桑生之所爱。

因此,当李氏借尸还魂以人的身份做了桑生“新妇”之后,莲香也断然死去并订下“十年相见之约”,转世为人再事桑生,成就了“两世情好”。

故事里虽带有一夫多妻封建思想,但抛开这不说。

莲香愿为桑生订下“十年之约”也足见其真情,很令人感动的。

《阿秀》写的是刘子固的痴情故事。

海州男子刘子固外出到盖省,对杂货铺“姣丽无双”的少女阿绣一见钟情,就借买东西亲近阿绣,结果感情越陷越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刘子固对阿绣的痴情,被忠于其父母的仆人发现,设计让他离开盖州。

一年过去,他仍然不能忘情阿绣。

他再次回盖州寻找阿绣,阿绣却已经随父亲离去,不久听说已许嫁他人。

刘子固很伤心,日夜“捧荚缀泣,而徘徊顾念,冀天下有相似之者”。

[3]狐女阿绣李代桃僵,幻化为阿绣形象出现在刘子固面前。

使得刘子固以为与真阿秀再次相见了,狐女阿秀亦顺利的实现了桃代李僵的目的。

然而,不久后聪明细心的仆人发现了狐女阿秀不是真阿秀。

狐女知事情已败露便舒徐从容,坦坦荡荡、落落大方地直抒衷情,说完转身离去。

刘子固跑回盖州,却遭受战乱,跟仆人失散,在回家的路上重新与真阿绣相遇,才得知这是狐女帮助的结果:阿绣的父亲带她从广宁回到盖州,半路上被乱兵捉住,是狐女施法术将阿秀从乱兵中带出来。

少女阿绣不知道救自己的人是哪个,刘子固知道:是狐女!狐女有法术神力,却没有对无情义的刘子固施以报复,而是将自己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帮助薄情郎和情敌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狐女这位爱情失意者,没有悲哀,没有懊丧,没有嫉妒,没有怨天尤人,只有对相爱者的宽容和体谅,对美的执着追求,对爱的无私奉献。

为此,足见狐女的高贵品格与宽广的胸怀,亦为其爱情感到惋惜。

2.友狐明清俗间有许多人狐友情的故事流传,是之谓狐友故事。

同爱情故事一样,友情也是人间美好情感,所以描写友狐也是蒲松龄羙狐创造的重要内容。

在友狐形象的描写中,蒲松龄特别注意发掘人狐友情中动人的情感因素和植根于传统美德的伦理因素,因此友狐实际都是仁爱信义之狐。

《娇娜》描写两位狐女,松娘嫁与书生孔雪笠,“艳色贤名,声闻遐迩”,属情狐类型;娇娜所嫁为狐,夫名吴郎,虽然孔生对其心怀爱慕,但各有家室,最终确立为亲密朋友关系,娇娜成为孔生的“腻友”。

蒲松龄赞语云:“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

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

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 [4]所谓“腻友”是一种处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亲密两性关系。

娇娜对于孔生的情意只是亲之近之而不愈规矩,所以但明伦论评道:“娇娜能用情,能守礼,天真烂漫,举止大方,可爱可敬。

”娇娜孔生的友情是生死之交。

先是孔生胸肿,眠食都废,娇娜用狐丹治愈;后来娇娜遇雷庭之劫,孔生仗剑击雷鬼相救,自己反被击死,娇娜又亲以狐丹救活。

当娇娜见孔生震死后大哭道:“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5]既不肯独生,又何畏接吻之非礼!娇娜不畏礼教的批评‘撮颐度丸,接吻呵气’再次救活了孔生,足见双方情谊之真。

可知娇娜作为孔生的“腻友”,其情其意是远出肌肤之亲的崇高情感。

《封三娘》封三娘是特别性情的女性友狐,她和人的友情在同性间展开。

封三娘本为修吐纳引导之术的道术之狐,只因睹范十一娘之艳美,为情魔所缠,心生爱意,而十一娘亦相爱悦。

不过封三娘毕竟始终自持,没有堕入同性恋的“情魔之劫”,而以姊妹之情善待范十一娘。

作为十一娘闺中良友,她告诫十一娘慎于择偶:“纨绔儿傲不足数,如欲得佳偶,请无以贫富论。

”[6]并为十三娘物色得贫士孟秀才——谓为“翰苑才”,代为赠钗作伐。

范夫人嫌贫作阻,又逢某权要托邑宰求婚,范公畏而允之,十一娘愤而自杀。

这时封三娘忽来,使孟生发墓,投药救活十一娘,终于成就姻缘。

封三娘是一个以友情为核心的崭新的狐媒形象,她对十一娘的友情既有姊妹之情,又有诤友之义,可谓善为友者。

3.谐狐《聊斋志异》中有一类狐妖,诙谐、幽默看了令人不禁发笑。

他们纯洁美丽,天真活泼,不懂封建礼仪,言行举止十分大胆滑稽。

让人不觉叛逆异类,反而被其纯真憨笑所征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啊。

读过《聊斋志异》的人,谁都忘不了婴宁的笑。

婴宁的笑是人的性情的自然表现。

作者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情致,姿容和神态来写她的笑及令人啼笑皆非的一面。

含苞欲放的青年少女婴宁偶然邂逅情痴王子服,见他注目不移,笑骂一句“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7],表现出若有意若无意的微妙情意。

再见王生时,笑意逐渐分明。

当婴宁发现王生在自家门口徘徊,乃“含笑拈花而入”,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听到鬼母唤她出来与王生相见时,顿时发出阵阵笑声,人还来到,户外“隐有笑声”,继而“嗤嗤笑不已”,见面后犹掩口笑不可遏,活绘出婴宁天性乐笑的情态。

鬼母责备她不该在客人面前嘻嘻哈哈,她只好“忍笑而立”当鬼母将提亲的事挑明,王生再次注目婴宁,以示相爱,又惹得婴宁大笑。

随后躲在后院小树上,见王生追来,又狂笑欲堕,边下边笑,“不能自止”。

耐人寻味的是,方将及地,她才失手而堕,使王生有机会上前扶她“阴捘其腕”,于是笑声又起,“倚树不能行”。

当王生出示袖中花表示“相爱不忘”,婴宁似乎不解其意要折一巨捆送给他。

王生说妹子为何这么傻,我爱的是“捻花”那个人。

往下更有趣,当王生向她表示:“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8]时婴宁不明白这两爱的区别。

王生不得已向她解释夫妻之爱是“夜共枕席耳”,婴宁却回答说“我不惯与生人睡”后来当母亲向她问及和王生说了什么话时。

婴宁直通通地回答“大哥欲与我共寝”顿时令王生满脸通红,示意她不要再说了,婴宁却反问“适此语不应说耶?”王生向她说明:“此背人语。

”婴宁却回答:“背他人,岂可背老母?且寝处也常事,何讳之。

” [9]小翠母亲为了报王太常的恩,将女儿嫁给王太常的痴傻儿子。

在别的少女,必愁苦不堪,可是小翠却笑哈哈,似乎乐不知愁。

婚后,整天带王元丰踢圆球,涂鬼面,扮古人,甚至把圆球踢到公公的脸上,婆婆气冲冲地来责问小翠,她却俯首微笑,若无其事。

后来越玩越离谱,最离奇的一次是让王元丰穿戴皇帝礼服,还让王给谏拿了去。

更严重的是,王给谏又是王太常的死对头,正设法暗中陷害于他。

小翠的玩耍,无异于授人把柄。

因此王太常“惊颜如土”,在恐惧和盛怒的情绪支配下,竟拿起斧头砍了房门要杀小翠。

可是,小翠依然是“含笑”不当回事。

看到这里人们或许真是以为小翠贪玩,完全不懂人情世故。

嫁与元丰,恰好是一对“癲妇痴儿”。

再读下去,人们才发现,她这样做就是为了引诱王给谏上当。

费尽心机的王给谏终以诬告罪被充军云南。

小翠的贪玩癲痴,背后藏着莫大的智慧。

4.侠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向来是行侠仗义的男子所为。

他们乐于慷慨解囊,救人于水火之中,保护弱小,申张正义。

然而,蒲松龄笔下的狐妖已有如此之豪杰。

《红玉》里的红玉贤德更带侠气,蒲松龄称赞道:“非特人侠,狐亦侠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