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理解之重点字词句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字、词、句的解读
【技巧指导】
记叙文阅读重点考查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综合考查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具体说来,要求如下:
1.能理清思路,理解作品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文本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阅读记叙文,理解作品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是关键所在。
技巧一:浏览全篇,把握主旨
浏览全篇,把握主旨,是理解记叙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前提。现代文阅读要“提高基本的阅读能力”,“理解、读懂”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当然也是理解文句含义的方法。如例文《一朵玫瑰花》中对“天堂,原来可以如此接近”一句含义的理解,《爱的力学》中对“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一句含义的理解,只需我们在阅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其主旨,就不难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了。
技巧二:咬文嚼字,以点带面
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文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然后再借助关键字词的含义进而分析整个句子的深层含义,“以点带面”,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如例文《爱的力学》中“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中,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层含义,就要把握住句中的一个关键词“砸”,理解它的含义和作用—表现了从高楼下落的物体由于距离和速度所产生的极大作用力,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细节描写的深层含义了: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爱是灵魂里惟一的一种力。这位父亲多么伟大,他深知去接女儿,可能将自己置于死地,但在那一刹那,他没有犹豫,非常果断,他将女儿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女儿受到一点伤害。
技巧三:把握修辞,揭示寓意
有的句子因使用了修辞手法,意义就显得比较隐蔽一些,我们可从比喻、象征、拟人、反复等修辞意义中去理解句子的“句外之意”“言外之音”。如例文《一朵玫瑰花》中写道:“因……因为妹妹能从床边的窗户看到这道玫瑰花墙,她每天都出神地看着这里。有一天,
她说:‘那里就是天堂吧,真想去那里闻闻天堂的气味啊!’”“就是那朵快要凋谢的玫瑰花,似乎轻轻一碰,花瓣就会落了的玫瑰花?”在这里,“一朵玫瑰花”喻指生活中我们极容易忽视的一些微小的“不美”的事物。作者意在提醒读者:任何一种事物,即便是一朵快要凋谢的玫瑰花,同样能散发出“天堂”的气味,请珍爱生活中每一朵真实的“玫瑰花”!
技巧四:联系背景,结合实际
有的句子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例如鲁迅的名篇《孔乙己》中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就应该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封建社会进行理解。本句描写的对象是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不能受到同长衫顾客一样的待遇。混在“短衣帮”中,又穿着长衫,说明封建思想对他影响很深,不肯丢下这读书人身份的标志。理解了“站着喝酒”和“穿长衫”的根源,就不难理解本句的含义了:主要在于揭示孔乙己思想意识和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表现他迂腐寒酸的性格。
二、析中考,忆题型
中考常见题型:
1.加点词、画线的句子(段)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3.如何理解加点词、画线的句子(段)?
4.请你对加点、画线的句子(段)进行赏析。一般在中考阅读中占2-4分。
三、引方法,探规律
1.关键词含义的答题技巧:
(1)结合特色语言环境,落实到文章所指;(2)注意赐予的感情色彩;(3)注意修辞手法,区分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4)注意词的言外之意,区分一词多义。
表述格式:关键词含义 = 字面义 + 语境义 + 扣主题
2.关键句段含义的答题技巧:
(1)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背景。
(2)要结合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分析。
(3)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运用所起的表达作用。
表述格式:关键句段含义 = 字面义(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境义 + 扣主题3.“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4.“一句话中某两个三哥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类实体的答题技巧: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因为(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因为(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替换。
5.“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类实体的答题技巧:
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内容上的作用包括“含义、思想感情”,结构上作用包括“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
表述格式:内容 + 结构 + 修辞效果
补充:理解记叙文中某句话的深刻含义
破解这个难点,首先要明白,命题虽然指向“深刻含义”,其实理解起来一直是从最浅层意义开始的。所谓的“深刻意义包含四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句子最表层的含义;二是透过表层能直接分析出来的语句表意倾向;第三是横向联系语境,分析出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间接要表达的“真意”;四是揭示作者写这句话的写作目的——即要为表达什么主题服务。
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分为四步:
第一步,概括这句话直接表达的表面内容是什么
表达方式是记叙,就是回答这句话“记叙了什么”;
表达方式是描写,就是回答这句话“描写了什么;
表达方式是议论,就是回答这句话“揭示了什么”或者“阐述了什么”;
表达方式是说明,就是回答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中的“什么”要既要指明“具体的对象”,又要指出语言表达指向这个对象的“哪个方面”。
例如:他今年已经90多岁了,依旧鹤发童颜。这句话描绘了老人的外貌。
第二步,抓住表达核心,分析作者的直接表意倾向
还以上面的句子为例:他今年已经90多岁了,依旧鹤发童颜。“90多岁了”突出“老人年龄大”,“鹤发童颜”突出“老人身体健康,容光焕发,内心愉悦”。
在概括表意倾向的时候主要指向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表现人物的何种心理、情绪、心态。只要涉及,就要全部揭示出来。
同时在概括事物特点时,要兼顾正面和侧面,不能只见正面,不见侧面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主要突出的是小草的生命力旺盛,同时也突出了泥土的坚硬,(反衬小草的生命力旺盛),不能只见小草,不见泥土。
第三步,结合语境,横向联系,分析作者间接要表达的“真意”
例如《巴黎圣母院》中关于红衣主教的描述——相貌堂堂,衣着高贵得体,和他的丑恶行为联系起来,我们就会一下子明白,作者刻画他的相貌衣着,突出这种外在之美,真意在于反衬表现其内心的肮脏、丑恶。
第四步,揭示作者的写作目的
作者写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要为两个目的服务,一是结构,二是主题,因此分析前三个点的时候,要立足文章本身刻画的对象,而最后一点,要分析作者究竟要通过刻画、描写这个对象达到自己怎样的写作目的——是要书法某种情感,还是要揭示某个道理,是要赞美或批判某个人物的某种品质,还是要表达某种情趣追求。
例如朱自清写《春》最后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这句话直接描写的是春天给人的印象和感受,突出的是春天色彩之美、活力之美,抒发的是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三步横向联系没有产生“真意”。
回答这个问题,要按照这样四个步骤层层深入地加以分析,才能把问题答得全面、具体、深刻。
值得额外强调的是,在理解一句话的表面含义的时候,同学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子,在这里将他们归类讲解,一一给出具体的破解方法。
一是修辞类的句子——在解决表面含义的时候,要脱去修辞的外衣,把它变成平实的语言。
例如:她站在那里,像一株盛开的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它变成平实的句子就是——她长得很漂亮!
二是矛盾类的句子——分别指出相互矛盾的点,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