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诗歌鉴赏5(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诗歌鉴赏 5

古典诗歌鉴赏

第一讲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例如

1、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ft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ft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

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

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

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

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ft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

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6 分)

泾溪〔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注】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 与“清霜”重复。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第二讲思乡怀人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

体味艺术特点。

鉴赏例如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

什么?

答案:〔1〕写猛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那么是思想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江楼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①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②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描写了江楼下如水

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书司空图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ft。

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ft”,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感。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ft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⑵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

答: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②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

第三讲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说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重在对友人的劝勉;而柳永的《雨霖铃》那么重在抒发离愁别恨。鉴赏这类诗必须仔细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类型。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鉴赏例如

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ft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ft”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

案: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⑵红叶青ft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阅读以下两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