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护理
心血管系统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心血管系统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患者,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心输出量减少(一)护理诊断依据1、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2、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减慢。
3、呼吸困难,肺部啰音。
4、尿量减少。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和温度、尿量等。
3、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如洋地黄类、利尿剂等。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洋地黄中毒的表现。
4、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二、体液过多(一)护理诊断依据1、患者体重增加。
2、下肢或全身水肿。
3、胸腔或腹腔积液。
(二)护理措施1、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控制液体的摄入量,避免加重水肿。
2、体位与活动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适量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病情观察定期测量体重、腹围,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
监测电解质的变化,预防电解质紊乱。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
对于水肿部位,可用温水擦拭,轻轻按摩。
三、活动无耐力(一)护理诊断依据1、患者自诉活动后感到疲劳、气促。
2、活动量减少,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二)护理措施1、评估活动耐力与患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其心功能状况确定活动的程度和时间。
2、活动指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了解病人住宿有无胸闷、胸痛、心慌气急,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
2.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心率、脉搏、心律、呼吸、血压3.护士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4.抢救药品无固定,即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时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5.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最医嘱给予吸氧;急性肺水肿病人采取30-50%酒精湿化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6.排泄的护理:鼓励卧床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
连续3天未排便可给与缓泻剂或低压肥皂水灌肠,对危重病人纪录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7.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等急、危重病人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8.休息及卧床:重症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着逐渐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9.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饱餐10.药物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正确指导病人服药11.心理护理: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病人,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任何另病人烦恼、激动的事,协助病人客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12.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有关的防治与急救知识2)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3)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4)根据不同的疾病指导病人选择不同的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5)病人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心绞痛护理常规按心内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一般护理】1.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就地休息、停止活动2.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过分悲伤或高兴。
3.应给予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适量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勿饱餐及刺激性饮料和食物,避免寒冷刺激,禁烟酒,不饮浓茶、咖啡,多吃蔬菜水果。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轻者适当休息,明显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伴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2 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
三、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配合抢救。
2注意有无栓塞症表现。
如肺栓塞时可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脑栓塞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肾栓塞时可出现血尿、腰痛;肢体动脉栓塞时可出现皮肤温度下降、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1 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3 应用洋地黄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
4 应用抗凝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教育1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预防各种感染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2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3 保持大便通畅。
4 坚持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 定期复查。
风湿性瓣膜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做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
2 饮食给予低盐、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病情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注意疼痛程度及部位、四肢活动度,以判断有无栓塞。
2 注意体温、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3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有无中毒反应,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及定期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4 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四、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时按球囊扩张手术护理常规五、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 预防风湿热发生,控制风湿活动。
3 坚持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 定期复查。
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电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分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督促病人坚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心功能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心功能II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III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心功能IV 级须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生活由他人照顾。
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
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二、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适当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咳嗽、咳痰的量及性质、尿量、周围循环情况等。
四、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必要时应取半卧位;肺水肿的病人应取端坐位,并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通气效果。
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者,服药前应测心率,心率低于60次/分者,暂停服一次;应用扩血管药物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者应记录好出入量,注意水电平衡;六、根据护理级别,加强病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分秒必争,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七、长期卧床及全身浮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按时协助翻身,防止发生褥疮。
八、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仪器,放于固定位置,药品要齐全、足量,并定期检查数量及有效期;保持仪器性能完好。
九、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及除颤器的应用,掌握心电图知识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抢救措施等。
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治疗。
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湿温度适宜;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并注意防止增加心脏负担的各种诱因。
心血管系统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心血管系统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前后负荷进行性加重导致心肌射血减少有关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应用心电监护仪,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紫绀、肺底湿啰音、颈静脉怒张情况等,并按要求记录。
2.给氧: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流量为2〜4L/min。
3.卧床休息,保持合适体位:病区保持安静、空气清新,适当限制探视人员,冬天应注意保暖。
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高枕卧位,严重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4.遵医嘱正确给予洋地黄药物和血管扩张剂,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5.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及病情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
6.合理饮食: 控制钠盐摄入,告知患者限制钠盐的重要性,在限钠期间应多食维生素,增加食欲。
二、气体交换功能受损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肺部感染、肺淤血等有关。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有无躁动,烦躁不安,神态改变等,并按要求记录。
2.给氧:持续低流量给氧,同时监测患者动脉血气情况,注意Pa02、PaC02变化。
3.保持合适的体位: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取半卧位,减轻肺循环充血,增加肺通气量。
4.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是给予超声雾化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除,已有感染的应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体液过多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前后负荷加重、心肌收缩力下降等导致液体进入大于排除等有关。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应用心电监护仪,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等情况,并按要求记录。
2.协助病人取坐位,双下肢下垂。
3.吸氧,湿化瓶内盛50%的酒精,必要时给予面罩给氧。
4.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准确记录病人的出人量及体重。
静脉给药时应控制输液总量及滴注速度。
5.遵医嘱用强心剂、镇静剂,严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四、有药物中毒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与使用洋地黄类抗心力衰竭药物应用不当有关。
护理措施:1.严格遵循药物使用方法:按时间、按剂量服用,静脉滴注时必须用葡萄糖液稀释,在心电图监测下缓慢滴注,并要测定血压。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严重类型。
1. 紧急处理(1)病人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
(2)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4~6L/分,病情稳定可改成1~3L/分,逐渐间歇吸氧。
(3)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除颤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5)镇痛:尽快解除病人疼痛,可根据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或皮下注射吗啡5~10mg,必要时1~2小时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2. 再灌注治疗的护理迅速准确执行溶栓疗法,用药前注意出血倾向,溶栓后严密观察再通指标。
3. 病情观察(1)持续观察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2)尽早发现病情变化①心律失常: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以发病24小时内最为多见,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分),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次的易损期(R-on-T)等心室颤动的先兆。
②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速、大汗、烦躁不安、尿量减少(20ml/小时),甚至晕厥,为休克的表现。
③心力衰竭: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
4. 药物护理(1)溶栓疗法严格掌握禁忌症、适应症,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2)控制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补充血容量,控制输液速度。
(3)在梗死发生24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心血管内科常见症状及护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2
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症状
一、心绞痛 二、心悸 三、气促、呼吸困难 四、水肿 五、咳嗽、咳痰/咯血
可编辑课件
3
一、心绞痛
◆ 心绞痛是一种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 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 临床综合征。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 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 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 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 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 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 8.病情观察 注意心悸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诱发缓解因素和呼吸 困难、胸痛、晕厥等伴随症状,重点观察心脏的体征,尤其是心率、 心律变化。全身情况和生命体征也不能忽视,以利于查明病因。
可编辑课件
11
三、气促、呼吸困难
◆ 气促/呼吸困难是指病人感到空气不足 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活 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 加活动,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心源性气促/呼吸困难 主要由右心和(或)左心衰竭引起,两者发生机制不同,左心衰竭所 致呼吸困难较为严重。
◆ 5.衣服应宽松 衣服的紧束,可增强心脏搏动的感受和引起呼吸困难。
可编辑课件
10
护理措施
◆ 6.饮食 如果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悸,应给予合理的营养,控制钠 盐,少量多餐,以减轻水肿和心脏前负荷,多吃水果、蔬菜、维生素 ,以利心肌代谢,防止低钾,避免饱餐,因饱餐可诱发心律失常,加 重心悸。 7.吸氧 可行面罩和鼻导管吸氧,因吸氧可提高血氧浓度,对治疗心律 失常有效。对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悸,如伴有气急、不能平卧、发 绀等症状者也应有吸氧。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1、心血管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心悸胸痛意识障碍2、高血压病护理常规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4、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护理常规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常规6、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7、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8、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9、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常规10、心律失常护理常规11、房颤护理常规12、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13、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13、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常规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护理常规15、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16、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17、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18、扩张型心肌病护理常规19、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20、心包炎护理常规21、心包穿刺术护理常规22、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23、风湿性心脏病护理常规24、胸、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25、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27、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及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1一、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护理(一)心悸【相关知识】1.定义:心悸是由于心脏搏动增强所致,可伴或不伴频率及节律的改变,常常与精神因素和注意力有关,多伴有心前区的不适。
正常人也可发生心悸。
2.常见原因及表现2.1.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2心脏搏动增强如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室内压力显著增高的患者)和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发热、低血糖反应)。
2.3生理性因素如健康人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氨茶碱等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至心悸。
【评估及观察要点】⒈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⒉评估心悸发作的诱因、次数、频率、伴随症状,患者的用药史、既往史等⒊了解患者血红蛋白、血糖、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电解质水平等的检查结果【干预措施】⒈体位与休息:嘱患者当心悸发作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课件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情绪管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 保持联系,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认知干预
向患者普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 的认知水平,减少焦虑和恐惧。
应对技能培训
急救药物
了解常用急救药物的用法、用量及 注意事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正确 使用。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急救处理
心绞痛
识别心绞痛的症状,如胸痛、胸 闷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休 息、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
急性心肌梗死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如胸 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掌 握溶栓、介入治疗等紧急处理方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尽量 少吃夜宵和零食。
适量运动
结合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促 进心血管健康。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与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
遵循低盐饮食原则,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品、咸鱼等,同时注意控制 饮酒量。
高血脂患者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增加富含 可溶性纤维的食品如燕麦、苹果等。
高危人群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如年龄较大、有家族史 等人群。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管理
控制血压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减少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调节血脂
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降 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硬化。
管理糖尿病
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对 心血管的损害。
健康生活方式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控制 危险因素、合理膳食和中医治疗等手 段。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心内科是专门负责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科室。
在进行心内科护理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特点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以下是心内科常见的护理诊断:1.缺氧:心脏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缺氧症状,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状况和皮肤颜色等。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提供氧气辅助呼吸、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协助患者调整体位等,以减轻患者的缺氧症状。
2.心衰:心衰是心内科患者常见的疾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和肺水肿等症状。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控制液体摄入和排出、提供舒适的环境等,以减轻患者的心衰症状。
3.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性疾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电图变化和心肌酶学指标等。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提供心理支持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心肌功能。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内科患者常见的疾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等指标。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协助患者保持安静和调整体位等,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5.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心内科患者常见的疾病,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血压和血糖等指标。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锻炼、进行心理支持等,以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6.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心内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肢体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提醒患者早期行动、进行肢体按摩和提供合理的床位位置等,以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除了以上提到的护理诊断,心内科护理还包括疼痛管理、体位调整、液体平衡、危重监护、心理支持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护士在实施护理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PPT课件
阿斯综合症
即心原性脑缺血综合症,是指突然发作的严 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 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 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 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 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
2.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说明心悸发病原因和对病人 有何影响。减轻焦虑,以免因此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使心率增快、心搏增强和心律的变化,加重心悸。 帮助病人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如通过散步、看书、 交谈等方式。增加休息时间,睡前可用小剂量镇静 剂以改善睡眠。指导患者不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及时更换引起心悸的药物。
(2)休克: 早期意识清楚或仅表现为精神迟钝; 有周围 循环衰竭的表现, 且明显而持久。
(3)眩晕: 感自身和/或周围景物旋转, 常伴有恶心、 呕吐等症状, 一般无意识障碍。
(4)癫痫: 发作时, 抽搐先于意识丧失, 而晕厥则恰好 相反。癫痫发作时, 常有强直性抽搐伴眼球上翻, 咬舌和尿失禁。癫痫不发作时, 患者有一过性意识 丧失, 但并不倒地, 且血压无变化, 发作及终止极快, 无发作后症状。
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保证治疗药物 及时应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 诸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利多卡因中枢神经 系统的毒副反应:呼吸抑制或骤停,心血管系统的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和低血压等。胺碘酮的心内反应如心率缓慢、Q-T 间期延长、传导阻滞、血压下降、诱发心衰等。在静滴异丙 基肾上腺素过程中如出现频发室早、多源性室早、室速等反 应,亦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立即停药观察,必要时安心脏起 搏器,以策安全。
5 强调平时准备工作到位,保持随时可以进入工作状态 医护人 员平时必须做好思想上、技术上、设备上充分准备,各种急 救用品特别是除颤器、起搏器应定时检查、维修、充电。整 个抢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具体分工,密切协作,以确保 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是指在内科护理的领域中,涉及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内容。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包括心脏、血管和循环系统,它们共同协作使血液循环正常运行。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患者的心血管生理参数,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准备护理用具,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3.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4.协助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给予抗凝剂治疗等;
5.定期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包括病情观察、疼痛评估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护理问题;
6.提供患者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以提供全面的心血管系统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早安,朋友们。
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心内科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将病危病人病情通知家属。
做好入院介绍。
三、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应注意休息。
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丧失,须绝对卧床休息,并注意精心护理,避免不良刺激。
四、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2分钟,有脉搏短绌时,需2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并做好记录。
五、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
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
六、给无盐或低盐饮食,严重水肿者应限制摄水量。
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禁烟、酒、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七、病室要安静、清洁并减少探视。
八、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尿量、体重、咳痰量及性质的变法,记录出入量。
九、长期卧床及全身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
床铺要平整,定时翻身,动作轻柔,避免病人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十、用洋地黄类或奎尼丁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每次给药前前应数心率。
遇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洋地黄、奎尼丁药物中毒。
如心律<60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物不清、黄视、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
十一、备好各种与急救有关的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器、血液动力学检查装置、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
仪器要放在规定位置,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十二、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1.疾病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疾病教育,包括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
2.饮食调理:根据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控制摄入的总能量,限制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鼓励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和均衡性。
3.锻炼计划:制定适合患者的锻炼计划,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到1小时。
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
6.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查和病理生理学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加强对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检查和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7.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非常大,患者应尽量戒烟戒酒,或限制烟酒的摄入。
鼓励患者参加戒烟戒酒的康复辅导活动,以增加戒烟戒酒的成功率。
8.定期体检: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特殊检查,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9.疾病防控:患者应避免疲劳、压力大、情绪激动等情况,以减少疾病的发作。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尘埃,预防感染。
10.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通过疾病教育、饮食调理、定期锻炼、情绪管理、药物管理、定期检查、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疾病防控和定期复诊等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心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心血管内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在临床工作中,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肌梗死1、急救要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急救人员在接诊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第一时间解除疼痛和抢救生命。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供氧;其次要及时进行静脉通道建立,补液并联合进行抗凝等治疗;在临床急救中应注意相关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2、急救配合: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协作,配合默契,共同实施相关急救措施。
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要紧密,确保急救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临床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进行临床护理,包括心电监测、心功能支持和局部心肌再灌注等方面的治疗,同时要注意治疗后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工作。
二、心力衰竭1、急救要点: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另一个常见病症。
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出现的急性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等症状进行及时评估,然后进行有效的吸氧、呼吸支持及药物治疗等。
2、急救配合:医护人员在急救心力衰竭患者时,要配合紧密,确保医疗措施的连贯性。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的不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临床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
包括心功能评估和支持、充分的营养和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
三、心律失常1、急救要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心律失常也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情况。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密切的心电监护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2、急救配合:在心律失常的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协调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病情变化,紧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
3、临床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得到系统的临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供给氧气 给予中等流量(2-4L/MIN) 中等浓度29%-37%氧气 入.
5. 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20-30滴/分.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
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呼吸困难的特点 程度 发生的时间及伴 随症状,及时发现心功能变化情况,加强夜间巡视及护理.
(四)急性肺水肿的抢救
主要表现:常突然发作、高度气急、呼吸浅
速、端坐呼吸、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面色灰白,口唇及肢端发钳、大汗、烦躁不安、 心悸、乏力等。体征包括双肺广泛水泡音和/ 或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区奔马律及收缩期 杂音,心界向左扩大,可有心律失常和交替脉, 不同心脏病尚有相应体征和症状。急性心源性 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重症,必须分秒必争进行 抢救,以免危及病人生命。
心绞痛特点
胸痛部位:胸骨上、中段,心前区,范围较 大(手掌大小)而界限不清。
放射部位:左肩、左臂内侧、颈、咽或下颌 部。
胸痛性质:难描述,多为沉闷、压榨或紧缩 感,病人难受。
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1-15分钟 (95%)。
诱因:体力或情绪。 缓解因素: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1. 吸氧 将氧气先通过75%酒精湿化后吸入,也可用1%硅酮溶液代
替酒精,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肺通气功能。 2.改善静脉回流 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以改善肺活量和
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3 .镇静吗啡 一般3-5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隔15分钟注射一次。病
情轻者5-10mg皮下或肌注。吗啡可消除病人的焦虑情绪,又可反 射性地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吗啡有抑制呼吸的作用, 对于高龄、哮喘、昏迷、严重肺部病变、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者 应慎用或禁用。 4 平喘氨茶碱 它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增加肾血流,并对心肌有短 暂的正性肌力作用及静脉轻度扩张,因而能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 轻度利尿作用。常用250mg稀释于20-4Oml溶液中静推10-15分 钟,1-2小时可重复一次。 5 利尿 可静注速尿20-4Omg,以减轻血容量,降低前负荷。 6 强心 对于肺水肿伴有心房颤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很快的 病人,给予西地兰0.2-0.4mg稀释于20ml溶液中静推(缓慢)。 7 扩管 静滴血管扩张剂,常用硝普钠微量泵、硝酸甘油口含、硝酸 酯类液体静滴等。
其疼痛性质与部位心绞痛相似,但常于安 静或睡眠中发生
疼痛程度重、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超过30分钟 病人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恶心、恐惧及
濒死感 少数病人疼痛部位及性质不典型,易与急
腹症混淆
肺栓塞
胸痛发生率88% 三种不同的征候群 1. 急性肺梗死:为较大的栓子完全阻断肺
动脉。表现为胸痛、咯血。 2.急性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 3.急性肺心病 体征:低热、发绀、心动过速、颈静脉恕张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特点
1. 有心脏疾病史及其体征; 2. 呼吸困难在平卧时加重, 坐位或立位时
减轻; 3. 肺基部有中、小湿性罗音; 4. X线检查发现心影扩大, 肺门及其附近
充血或兼有肺水肺征; 5. 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上有异常改变。
(二)表现类型
1.劳力性呼吸困难 是最先出现的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 发生,呼吸即缓解.系体力活动时,回心血 量增加.加重肺淤血的结果.
4.急性肺水肿
是最严重的一类型呼吸困难,可以影响患 者生命,需要急症急症处理。病人表现为 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的缺氧,不断 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三)护理
1 调整体位 安置病人坐位或半卧位,尤其对已有心力衰竭的呼吸 困难病人夜间睡眠亦应保持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呼吸 运动.
2. 稳定情绪 了解病人心态,改善呼吸运动
多有高血压、心脏病史; 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 少数
位于剑突下, 并可向左肩放射;
常因体力活动而诱发或加剧, 休息后可
好转或终止;
血压常有改变(降低或增高); 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心率和心律异常
改变, 部分病人可闻及心脏杂音;
心电图多有异常。
急性胸痛的常见重要疾病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肺栓塞 主动脉夹层
四、心悸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 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 不适,心率 ,心缓慢时感到搏动 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 也可有心率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 者也可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房 扑、房颤 等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心悸。
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 血、高热、低血糖反应等。
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
胸痛 心源性呼吸困难 晕厥 心悸 水肿
一、胸痛
部位 性质 程度 持续时间 放射部位 诱发和缓解因素 伴随症状
查体与辅助检查
心肺异常体征 心电图(动态、多次) 血象 胸部X线检查 心脏B超 CT MRI
心血管疾病所致胸痛特点
和低血压,P2亢进,胸膜摩擦音。
主动脉夹层
胸痛最严重 持续时间长 血压高(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部位可延伸至腹部 可伴有浆膜腔积液(血)
伴胸痛的非心血管疾病
反流性食道炎 贲门痉挛 心脏官能神经症 胸廓综合征等。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 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 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常发生在夜间,病人平卧时淤血加重,于 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轻者经数分 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小时,有些病人伴 有咳嗽.咳泡沫样痰.有些病人伴支气管 痉挛,双肺干罗音,与支气管哮喘类似,又 称心源性哮喘.重症者可咳粉红色泡沫 痰,发展成急性肺水肿.
3.端坐呼吸
心功能不全后期,病人休息时亦感呼吸困 难.不能平卧,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 轻呼吸困难,称端坐呼吸.坐位时膈肌下降, 回心血量减少.故病人采取的坐位越高,反 映病人左心衰竭的程度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