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

高一政治要点·疑点·考点1 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它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能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以大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劳动生产率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

反之,则获利较少甚至亏本。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

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就会不断地因优取胜。

反之,则会在竞争中遭到失败,以至被淘汰。

2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市场资源配置(1)价值规律作用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中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市场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实质上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刺激作用、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

(2)市场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给生产者和经营者信息,通过市场竞争,使资源向优势部门或生产者集中,最后合理地实现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配置,这也就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形式发挥的作用。

3 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形成价格(1)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

(2)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3)“市场形成价格”后,价格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

当某产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因为获利极大,就会刺激生产者竞相参与或扩大此产品的生产。

价格的上下波动,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

(4)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而上下波动是有限的,它不能离开价值这个轴心。

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它的价值相一致的。

所以,“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形成价格”是相互联系的,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1.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是调节和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二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三是导致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八大基本经济规律

八大基本经济规律

八大基本经济规律一、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生产和交换,是商品经济中其他规律的基础。

二、供需平衡规律供需平衡规律是指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趋于平衡的规律。

在供需平衡中,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下跌;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涨。

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三、竞争规律竞争规律是指市场中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获取利润而进行的角逐和竞争。

在竞争过程中,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竞争规律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平均利润规律平均利润规律是指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形成的利润平均化过程。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也不同。

通过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市场竞争,最终会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

五、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是指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量必须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否则会引起物价波动。

货币流通规律是保持物价稳定的重要因素。

六、资本积累规律资本积累规律是指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规律。

随着生产的扩大,资本家们通过剩余价值的积累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生产价格规律生产价格规律是指市场上价格由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构成的一种价格形成机制。

生产价格规律的目的是使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符合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率,从而实现市场经济的均衡发展。

生产价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价格形成机制之一。

八、人口规律人口规律是指人口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人口规律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规律、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规律等。

人口规律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是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判断正误题:1.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4.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8.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1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17.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0.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没有影响。

(×)21.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2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一、引言商品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其一般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准则。

这些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了解和掌握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1.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和流通,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供求规律供求规律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供给量相平衡的状态。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供给量也随之增加;反之,当供给减少时,价格下降,市场需求量也相应减少。

供求规律反映了商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3.竞争规律竞争规律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通过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

竞争规律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动市场经济的活力和创新。

4.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是指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的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着交换媒介的作用。

货币流通规律反映了商品市场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关系。

三、结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市场经济。

这些规律的运用要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以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和把握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经济规律,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章 参考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章 参考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和商品经济。

3.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4.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5.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7.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

8.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③4.③5.②6.③7.①8.③9.④10.②11.③12.③13.④14.②15.③16.④17.①18.④19.②20.④21.④22.①23.②24.④25.①26.②27.①28.④29.②30.②31.④32.②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⑤2.①④⑤3.④⑤4.①②④5.①②④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⑤8.①②③④⑤9.②③④10.①②11.①②12.②④13.②④⑤14.③④15.①②④⑤16.①④17.②③④18.①④⑤19.③④⑤20.①②21.①②③22.①②③④⑤23.①②24.①②③④25.①②③④⑤26.①②27.①②③28.①②③④29.①②③④⑤30.①②③31.①②③④四、填空题1.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2.自然社会3.劳动劳动时间4.个别劳动劳动必要劳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程度5.小大6.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7.少小8.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社会劳动9.价格10.货币 W-G-W11.价格价值12.供求关系价值规律13.社会资源商品经济14.物质承担者内容或基础表现形式1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6.观念现实金属货币和金属制品贵金属的自然形态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五、简答题1.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高一政治 价值规律

高一政治 价值规律
货币出现后即表现为价格必须与价值相符
价值
价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克思:价格与价值的完全一致只 存在于 偶然 的、个别 的场合,价 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唯一表现形式。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
价值
问题:价格为什么会涨跌?
供不应求 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 买方市场 价格下跌 价格上涨
供求影响价格
举例说明


据法国《论坛报》报道:国际棉花咨 询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虽然目前棉 花价格因为丰产而相当疲软,但旺盛 的世界需求在两年之内会把价格抬上 去。......估计在未来几年内棉花供应 将会出现世界性的短缺。 (供不应求使国际棉花的价格上涨)
中新社悉尼十月二日电澳洲羊毛革新局今天发表的一 份报告说,因受美国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澳洲的羊毛价 格以及销售大跌。 报告指出,自美国遭恐怖袭击后,美国消费者以及零 售商纷纷转向羊毛以外的其他重要市场,而澳洲羊毛的最 大市场中国的需求也显示出减弱的趋势。 报告称,如果中国市场上的时装潮流以及较稳定的零 售商对羊毛丧失需求,那么对羊毛原料的需求下跌的幅度 就远远超过了先前的估计。 澳洲高级羊毛生产商在今年不得不降低百分之三十七 的价格。
B.石油供应小于需求
C.石油生产者将得到更多的利益
D.石油供应充足,需求能力有限
课堂练习:
4、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BC )
A.价格由供求决定
B.价格由价值决定
C.价格受供求影响 D.价值受价格影响
讨论: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你还知道那些因素影响价格吗?
分析: 国家政策、消费者购买心 理、货币币值、纸币发行量
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

私人劳动:意思有值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独立化、专业化。

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用: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是买卖双方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制下制造某种实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数量来表示,而是以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就是在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

扩大再生产:指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以消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规模。

生产价格;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商品: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称为商品,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4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4
(简答)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多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多选)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
(单选)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在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各种政党制度的阶级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度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单选)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多选)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单选)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
(2)(单选)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3)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4)(多选)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代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简答)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互为前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作为商品,必然时同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特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公共基础知识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考点填空(带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考点填空(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点背诵(带答案)1.商品是用来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产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两个因素。

3.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5.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商品的决定。

6.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在于商品经济生产目的是用于,自然经济生产目的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以为基础,围绕上下波动。

8.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下降,此时形成买方市场, ,价格上升,此时形成卖方市场。

9.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 指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是商品的属性。

(2) 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属性、属性。

(3) 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10.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地租和地租。

11.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Ι和级差地租II。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是。

由于在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是。

12.货币的流通公式是: 。

资本流通的公式是:。

13.是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14.是把价值增值额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和利润在数量上是的。

15.利润率公式为:利润率= (m)/ (ctv)×100%。

16.剩余价值率总是利润率。

17.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具备贮藏手段。

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和的职能,某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18.货币流通量公式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19.货币具有职能,是因为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谈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谈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经常变动,这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因供求的变化,使价格有可能偏离价值成为经常的事。

由于商品生产内在价值规律的存在,作为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对价值的背离是有一定限度的;反映供求现状的价格能反过来调节供求,使价格围绕价值而波动,成为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

可见,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

也可以说,它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

价值规律正是通过其作用表现形式发挥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三方面作用:第一:调节作用,即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配置;第二,促进作用,即促进商品生产经营者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第三,分化作用。

使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拉开优胜劣汰的差距。

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商品生产经营者两极分化。

第一,调节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这三个弱点会导致经济波动、资源浪费和收入不均等。

解决这些弱点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为此,需要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不仅政企分开,而且应减少和规范政府的行政审批,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就是要给政府角色与行为进行科学定位,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裁判功能、导向功能。

有市场机制,就要有宏观调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

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第二,促进作用。

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总结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2)商品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政治经济学判断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题导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对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

错3.生产力反映的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错4.生产力中所包括的科学、管理、信息,它们都是独立的实体。

错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对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力。

错7.人们可以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

错第一章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对2.商品经济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

错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

错4.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对5.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错6.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对7.商品的二重性,从外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要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错8.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

错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10.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对11.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个方面。

错1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对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错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需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对15.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对16.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错17.虽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对1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对1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错20.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总量。

错2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错2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对23.纸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1)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即不同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概括地表述,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交换中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

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常存在着供求的不平衡,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销售者竞相出售商品,价格就降到价值以下;反之,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购买者竞相购买商品,价格就涨到价值以上。

因此,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不相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这是因为:首先,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价格无论怎样变动,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偏离价值太远。

其次,从较长期和全社会总体来看,同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降部分可以互相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在总体上价格与价值相等,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

这就表明,商品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受价值所制约,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正是通过价格的波动而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商品交换不是简单的物物联系,是通过物建立的人和人的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它是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

正是因为各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才会发生交换。

使用价值表现的是商品的差异性。

物的属性是能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他人的需求。

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

劳动产品可以满足人的需求(共性)。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强调的是对他人有用的“社会使用价值”(特性)。

使用价值有时指物的有用性,有时指商品体本身。

物的有用性是能用来交换的前提,所以马克思将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看作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然后,马克思从商品的自然属性转换到量的分析——交换中的数量关系价值: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者说是价值实体。

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所以,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就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

这种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创造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除了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这一面外,还有共同的、同质的一面,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即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这种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私人劳动是指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生产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自发波动。

这是因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供求关系是一个不能排除的因素。

它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当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时,生产者的供应就会增加,消费者的需求会减少,迫使商品的价格降低而趋于价值。

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增加,而生产者的供应则会减少,迫使商品的价格提高而趋于价值。

它的特点: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努力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首先,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商品的交换既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其次,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存在着诸多矛盾,如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归根到底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1/ 2最后,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意味着商品售卖了出去,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进行再生产,反之,生产者无法生存,因而它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正确理解价值规律,不仅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理解和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才能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才能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1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

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普遍的经济现象。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价值规律的实现(等价交换的实现)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

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题库A 字部1.(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A.资本积累B.货币流通C.劳动力成为商品D.扩大再生产【正确答案】C2.( )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A.剩余价值规律B.货币流通规律C.价值规律D.经济危机规律【正确答案】C3.( )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正确答案】B4.( )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

A.阶级革命过程B.产业革命过程C.资本原始积累过程D.民主法治过程【正确答案】C5.( )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

A.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确答案】C6.( )是资本化的地租。

A.租金B.土地价格C.土地价值D.货币资本【正确答案】B7.( )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金融资本【正确答案】DB 字部1.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 )。

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D.资本积聚【正确答案】A2.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正确答案】C3.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A.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B.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被反映的统一C.认识的过程是改造与被改造的统一D.认识的过程是创造与被创造的统一【正确答案】A4.不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有( )A.政治思想B.法律思想C.艺术D.语言学【正确答案】DC 字部1.“参与制”是金融寡头( )。

A.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B.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C.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正确答案】B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对立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正确答案】C3.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 )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或物质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如衣服可以御寒,食物可以充饥等。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

2.交换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因而作为商品又具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交换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来解决;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

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作为商品两个因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如生产家具、打板做衣服、烹调等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

这一过程,是人们以特定的劳动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以适应自身的特定需要的过程。

因此,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尽管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本质上看都是无差别的。

这种撇开了劳动的特定性质和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两次独立的劳动。

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可见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三)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一般普通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如农民种地、工人开矿等劳动;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如医生治病、软件开发、科研工作、实验室实验等。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确定和比较的呢?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大若干倍,因而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地实现的。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表明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表明劳动生产率越低。

如马克思所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四)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因此,从商品生产角度来看,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的规律,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是等价交换的规律。

也就是说价值规律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包括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

2.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对价值的这种偏离,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是积极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消极的。

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2)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价值形式在历史上,最初的交换只是原始公社之间剩余产品的偶然的交换,因此商品价值表现也具有偶然性。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和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这就是简单价值形式。

第二阶段:扩大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增多了,商品的交换已不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逐渐成为经常的现象。

于是,价值形式由简单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的价值形式。

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一种商品逐渐地、自发地从许多商品当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公认的、共同的等价物,其他一切商品都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价值形式就是一般的价值形式。

第四阶段:货币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时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随着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的数量大大增加和地区的扩大,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的单一固定性和地区的统一性。

于是,一种商品就逐渐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种商品就是贵金属——金或银。

这时,价值形式发展到了最完备的形式,即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无本质的区别。

在这里,贵金属金或银之所以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只因为它们本身的天然特殊性使它们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因为,贵金属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坚固,不易损坏,宜于长期保存;质地均匀,便于分割成不同重量的条块,适于表现各种商品的不同价值。

由于金、银等贵金属具有上述优点,所以它们能够排斥其它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

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示,货币成了价值的代表,成为独立的价值形式。

商品的交换由以物易物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此,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此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化成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

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货币的本质: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

所以,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如果在交换中商品不能转换成货币,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商品的价值也不能实现。

因此,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能否转换为货币,对商品所有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的过程,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而且说“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货币的五种职能共同表现了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

五种职能当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有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