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论语》十二章
初中必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翻译: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心得,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上当;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无定。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罕》翻译: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对我怎么样?”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不安。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翻译: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学而》翻译:孔子说:“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远处旅行。
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 第2篇《论语》十二章复习素材
第2篇 《论语》十二章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②不亦君子..乎(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④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 ⑥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爱好) ⑧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粮。
水,冷水) ⑨人不堪.其忧(忍受) ⑩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⑪子在川.上曰(河,河流) ⑫不舍.昼夜(舍弃) ⑬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⑭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⑮切.问而近思(恳切) ❷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❸一词多义①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②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 ③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❹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时常地,按时今义:时间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④温故.而知新 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古义:优点、长处今义:善良 ⑥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❺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⑥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名师归纳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一、论语十二章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河中石兽清代: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新课标古诗文背诵《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注释及译文
新课标古诗文背诵《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注释及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注、点评】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 )【注释】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点评】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二、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
【译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点评】这句话形容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心情。
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注释】喻:明白,知道。
【译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点评】这句话从价值指向的不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的。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点评】“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1。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论语》十二章
2020 中考必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中考复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 年,75 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相关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三、课文翻译1. 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2020中考复习 初中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
中考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1《论语》十二章》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中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强调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种人可以当老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陋室铭》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从正反面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陋室铭》中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3《爱莲说》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初中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
中考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1《论语》十二章》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中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强调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种人可以当老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陋室铭》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从正反面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陋室铭》中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3《爱莲说》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0中考23篇文言文
(七上)《论语》十二章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七下)陋室铭刘禹锡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河中石兽纪昀清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中考冲刺文言文《论语十二章》翻译句子练习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疑惑了。
(4)吾日三省吾身。
译文: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强迫其改变志向。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020年中考语文 第2篇《论语》十二章复习素材
第2篇 《论语》十二章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②不亦君子..乎(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④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 ⑥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爱好) ⑧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粮。
水,冷水) ⑨人不堪.其忧(忍受) ⑩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⑪子在川.上曰(河,河流) ⑫不舍.昼夜(舍弃) ⑬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⑭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⑮切.问而近思(恳切) ❷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❸一词多义①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②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 ③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❹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时常地,按时今义:时间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④温故.而知新 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古义:优点、长处今义:善良 ⑥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❺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⑥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论语十二章译文和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如下:1.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2020中考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精选试题带答案背诵版
2020中考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精选试题带答案背诵版《论语十二章》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中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强调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种人可以当老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陋室铭》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从正反面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陋室铭》中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3《爱莲说》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论语十二章》古诗
《论语十二章》古诗一、原文:《论语十二章》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衍生注释:1. “学而时习之”的“时”:按时,这里可以理解为经常。
“习”:复习、练习等。
“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2. “吾日三省吾身”的“省”:反省。
3. “十有五”的“有”:通“又”,古人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4.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疑惑。
5.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三、赏析:主题方面,《论语十二章》涵盖了众多关于学习、做人、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哲理。
从学习角度看,它强调学习要时常复习、要学思结合、要温故知新等;从做人来看,倡导有高远志向、坚守自己的志向,同时也要向身边人学习,无论是善的还是不善的方面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情感上,有一种积极向上、对自我要求严格的情绪在其中。
像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态度,表达出不以物质条件衡量幸福的境界。
表现手法多是通过孔子及其弟子通俗易懂的对话。
这种语录体的方式把深刻的道理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
例如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句子,简单几个字就传达出一种谦逊的学习态度,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的老师。
2023中考语文复习《论语》十二章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三十岁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做事才能
不逾矩。”(《为政》) 随心所欲,但不超过法度。”(《为政》)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
参考译文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曾子曰:“吾日三省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乎?”(《学而》)
呢?”(《学而》)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
4.孔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课文中的哪则语录?孔子学琴的经历给 了你怎样的启示?
第一问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意一则即 可)第二问围绕“好学、乐学、善学、学而不厌”等回答即可。
(16)饭. 疏食,饮水
(17)曲肱. 而枕之 (18)择其善. 者. 而从之
饭: 吃 肱: 胳膊 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19)子在川. 上曰
川: 河流
(20)逝. 者如斯. 夫
逝: 往、离去
(21)不舍. 昼夜 (22)三. 军. 可夺. 帅也
三军: 指军队
(23)匹. 夫. 不可夺志也 (24)博学而笃. 志.
惑: 迷惑,疑惑 天命: 上天的意旨 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0)七十而从. 心所欲 从: 顺从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为政》)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3.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xǐng)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从多个方面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检查自己。
⑤为,替。
⑥信:诚信。
⑦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4.子曰:“吾十有(yòu)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课内阅读理解:《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2)不逾矩()(3)人不堪其忧()(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B.逝者如斯夫匹夫不可夺志也C.学而不思则罔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学习与思考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5.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二、答案:1.(1)自我检查、反省(2)越过(3)能忍受(4)以……为乐;2.C;3.(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的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4.示例:学习与思考是辩证关系。
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中考复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相关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三、课文翻译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雍也》)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0.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罕》)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
”12.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问题归纳1.“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不是一个意思。
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2.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忠” 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 “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
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 “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6.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想到哪些相关的诗词句?想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谈谈你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理解。
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
“博学” 与“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五、课文主题本课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第二方面,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和志向;第三方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是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准则。
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复习◆◆◆1、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习知识并按时复习它】,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吗】?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亦/君子乎【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学习方法,交友乐趣,为人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品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而立【三十岁能所成就】,四十/而不惑【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时候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而耳顺【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又不会逾越法度】。
”——学习和品德修养的过程4、子曰:“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后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为师矣【就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学习方法6、子曰:“ 贤哉,回也【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竹篮饭】,一瓢饮【一瓢水】,在陋巷【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人/不堪其忧【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贤哉,回也【有贤德啊,颜回】!”——品德修养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学习态度8、子曰:“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道德修养9、子曰:“三人行【几个人一同走路】,必有/我师焉【在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学习态度10、子在川上曰【孔子在河边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逝去的一切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不舍昼夜【日夜不停呀】。
”——珍惜时间(学习态度)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但平民百姓的志气不可以被改变】。
”——道德修养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求教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在其中矣【仁德就在其中了】”——学习方法一重点词语把握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日,古义:每天;今义:日期。
(7)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时候。
习,古义:复习、温习;今义:习惯。
(8)温故而知新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缘故,故居,故友等。
(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介词,从。
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4、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