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数学动点的函数图像(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Baidu
9. (莆田)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2,点 E 在边 AD 上,∠ABE=45°,BE=DE,连 接 BD,点 P 在线段 DE 上,过点 P 作 PQ∥BD 交 BE 于点 Q,连接 QD,设 PD=x,△PQD 的面 积为 y,则能表示 y 与 x 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10. (钦州)如图,△ABC 中,AB=6,BC=8,tan∠B=43.点 D 是边 BC 上的一个动点(点 D 与点 B 不重合),过点 D 作 DE⊥AB,垂足为 E,点 F 是 AD 的中点,连接 EF.设△AEF 的面 积为 y,点 D 从点 B 沿 BC 运动到点 C 的过程中,D 与 B 的距离为 x,则能表示 y 与 x 的函数 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13. (天水)如图,边长为 2 的等边△ABC 和边长为 1 的等边△A′B′C′,它们的边 B′C′,BC 位于同一条直线 l 上,开始时,点 C′与 B 重合,△ABC 固定不动,然后把△A′ B′C′自左向右沿直线 l 平移,移出△ABC 外(点 B′与 C 重合)停止,设△A′B′C′平移的 距离为 x,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y,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是( )
6. 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 2 cm,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1 cm/s 的速度向点 C 移动, 同时点 Q 从点 A 出发,以 1 cm/s 的速度沿 A→B→C 的方向向点 C 移动,若△APQ 的面积为 S(cm2),则下列最能反映 S(cm2)与移动时间 t(s)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 11 题解图
∴△DNH≌△DPM.①当点 P 从点 M 出发,沿 M→C 运动时,即 0≤t<2 时,y=S△DNH+S 四
=S +S =S =4 边形 DHCP
△DPM
四边形 DHCP
正方形 DMCH
cm2;②当点
P 运动至点
C 时,即
t=2 时,y=S△DBC=4
cm2; ③当点 P 从点 C 出发沿 C→B 运动至 B 处时,即 2<t≤6 时,y=S△DBP=12×BP·DH=12(6
7.B 【解析】∵AB=4,AC=x,∴BC= AB2-AC2= 16-x2,∴S△ABC=12AC·BC=12 x 16-x2,∵此函数不是二次函数,也不是一次函数,∴排除 A、C,∵AB 为定值,当 OC⊥AB 时,△ABC 面积最大,此时 AC=2 2,即当 x=2 2时,y 最大,故排除 D,选 B.
-t)×2=6-t,可知 y 是 t 的一次函数,故选 C.
12.A 【解析】当点 P 在 AB 上时,即 0≤x≤3 时,P、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 PQ 围成的 图形的面积=12x× 3x= 23x2;当点 P 在 BC 上时,即 3<x≤9 时,P、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 PQ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12×3×3 3+12(2x-6+x-3)×3 3=9 2 3x-9 3,y 随 x 的增大而 增大;当点 P 在 CD 上时,即 9<x≤12 时,P、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 PQ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12×3 3-12(12-x)(12 3- 3x)=- 23x2+12 3x-36 3.综上,选项 A 符合题意.
13.B 【解析】由题意知:在△A′B′C′移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总为等边三角形.当
0≤x≤1 时,重合部分边长为 x,此时 y=12x× 23x= 43x2;当 1<x≤2 时,重合部分为
△A′B′C′,此时
y=12×1×
3 2=
3 4 ;当
2<x≤3
时,重合部分边长为
3-x,此时
y=12(3
-x)× 23(3-x)= 43(3-x)2.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左边为开口向上的抛
2019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题型复习
题型一 几何问题中的函数图象
针对演练 1. (青海)如图,在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中剪去一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 CEFG,动
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D→E→F→G→B 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 B 时停止(不含点 A 和点 B),则△ABP 的面积 S 随着时间 t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答案】 1.B 【解析】当点 P 在 AD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增大,所以△ABP 的面积
S 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 P 在 DE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不变,所以△ABP 的面积 S 不变;当点 P 在 EF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减小,所以△ABP 的面积 S 随 着时间 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 P 在 FG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不变,所以△ABP 的 面积 S 不变;当点 P 在 GB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减小,所以△ABP 的面积 S 随着 时间 t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 B.
7. 如图,点 C 是以点 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点 C 不与点 A,B 重合), AB=4.设弦 AC 的长为 x,△ABC 的面积为 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图 象大致是( )
8. (鄂州)如图,O 是边长为 4 cm 的正方形 ABCD 的中心,M 是 BC 的中点,动点 P 由 A 开始沿折线 A—B—M 方向匀速运动,到 M 时停止运动,速度为 1 cm/s,设 P 点的运动时间 为 t(s),点 P 的运动路径与 OA,OP 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 S(cm2),则描述面积 S(cm2)与时间 t(s)的关系的图象可以是( )
3.C 【解析】根据图形知道,当直线 l:x=t 在 BD 的左侧时,S=t2,当直线 l:x =t 在 BD 右侧时,S=-(t- 2)2+1,结合选项,只有选项 C 符合.
4.C 【解析】∵∠APC 是△ABP 的外角,∴∠APC=∠PAB+∠B,同理∠BDP=∠PAB
+∠APD,又∵∠B=∠APD,∴∠APC=∠BDP,∵∠B=∠C=60°,∴△BDP∽△CPA,∴BAPC= PBCD,即x4=4-y x,整理得,y=-14 x2+x,故选 C.
2. (资阳)如图,AD、BC 是⊙O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 P 从点 O 出发,沿 O→C→D→O 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 y 与 P 运动的时间 x(单位:秒)的关系图是 ()
3. 如图,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0, 22),B( 22,0),顶点 C,D 位于第一象限,直线 l:x=t,(0≤t≤ 2)将正方形 ABCD 分成两部分,设位于直线 l 左侧部分(阴影部分)的面 积为 S,则函数 S 与 t 的图象大致是( )
11. 如图,两个等腰 Rt△ABC、Rt△DEF 的斜边都为 4 2 cm,点 D、M 分别是 AB、AC 边上的中点,DE 与 AC(或 BC)交于点 P,当点 P 从点 M 出发以 1 cm/s 的速度沿 M→C 运动至 点 C 后又立即沿 C→B 运动至点 B 结束.若运动时间为 t(单位:s),Rt△ABC 和 Rt△DEF 重 叠部分的面积为 y(单位:cm2),则 y 关于 t 的图象大致是( )
2.B 【解析】当点 P 在点 O 处时,∠APB=∠AOB=90°,当点 P 沿 OC 运动到点 C 时, ∠APB=12∠AOB=45°;当点 P 在C︵D上运动时,∠APB=12∠AOB=45°;当点 P 沿 DO 运动到 点 O 时,∠APB 从 45°增大到 90°.结合选项可知 B 选项符合.
11 C 【解析】如解图,连接 DM,过点 D 作 DH⊥BC 于点 H,记 DF 与 BC 相交于点 N,∵点 D、
M 分别是 AB,AC 边的中点,∴DM=12BC=2 cm,MC=12AC=2 cm,∴DM=MC,∴四边形 DMCH 为正方形,∴DH=DM,又∵∠NDH+∠HDP=90°,∠HDP+∠PDM=90°,∴∠NDH=∠PDM,
10.B 【解析】∵BD=x,DE⊥AB,tan∠B=43,∴在 Rt△BED 中,BE=35x,DE=45x, ∵AB=6,∴AE=6-35x,又∵点 F 为 AD 的中点,∴S△AEF=12S△ADE=12×12AE·DE,∴y=S△AEF =14×(6-35x)×45x,化简得 y=-235x2+65x(0<x≤8),∴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开口向下的 二次函数,且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为 0<x≤8,结合题中给出的选项,只有选项 B 符合.
8.A 【解析】根据题意,当 0<t≤4 时,S=12×AP×A2D=12×t×42=t,面积 S 随时间 t 的增大而增大;当 4<t≤6 时,S=S 四边形 ABMO-SΔMOP=12×(2+4)×2-12×(6-t)×2=t, 因此 S 始终是 t 的正比例函数,故选 A.
9.C 【解析】∵∠ABE=45°,∠A=90°,∴△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B= 2,∴BE= 2AB=2 2,∵BE=DE,PD=x,∴PE=DE-PD=2 2-x,∵PQ∥BD,BE=DE, ∴QE=PE=2 2-x,又∵△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Q 到 AD 的距离为 22(2 2-x)=2 - 22x,∴y=12x(2- 22x)=- 42(x2-2 2x+2)+ 22=- 42(x- 2)2+ 22,结合选项, 只有 C 选项符合.
5.C 【解析】依题意,得 y=S 正方形 ABCD-S△AEH-S△BEF-S△CFG-S△DGH=1-4×12(1-x)x= 2x2-2x+1,即 y=2x2-2x+1(0≤x≤1),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x=12,故选 C.
6.C 【解析】当 0≤t≤2 时,S=12·t·sin60°·t= 43t2,此函数抛物线开口向上, 且函数图象为抛物线右侧的一部分;当 2<t≤4 时,S=12×2·sin60°(4-t)=- 23t+2 3, 此函数图象是直线的一部分,且 S 随 t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符合题意的函数图象只有 C.
12. 如图,在▱ABCD 中,∠A=60°,AB=6 cm,BC=12 cm,点 P、Q 同时从顶点 A 出 发,点 P 沿 A→B→C→D 方向以 2 cm/s 的速度前进,点 Q 沿 A→D 方向以 1 cm/s 的速度前进, 当 Q 到达点 D 时,两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x s,P、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 PQ 围 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y(单位:cm2),则 y 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4. (泰安)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 4,点 P 为 BC 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 B、C 重合), 且∠APD=60°,PD 交 AB 于点 D.设 BP=x,BD=y,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5. 如图,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1,E、F、G、H 分别为 AB、BC、CD、DA 边上的点,且 AE =BF=CG=DH.设小正方形 EFGH 的面积为 y,AE=x,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物线的一部分,中间为直线 y= 43的一部分,右边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且顶点为
(3,0),最高点为(2, 43),结合选项中的图象可知,选项 B 符合.
9. (莆田)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2,点 E 在边 AD 上,∠ABE=45°,BE=DE,连 接 BD,点 P 在线段 DE 上,过点 P 作 PQ∥BD 交 BE 于点 Q,连接 QD,设 PD=x,△PQD 的面 积为 y,则能表示 y 与 x 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10. (钦州)如图,△ABC 中,AB=6,BC=8,tan∠B=43.点 D 是边 BC 上的一个动点(点 D 与点 B 不重合),过点 D 作 DE⊥AB,垂足为 E,点 F 是 AD 的中点,连接 EF.设△AEF 的面 积为 y,点 D 从点 B 沿 BC 运动到点 C 的过程中,D 与 B 的距离为 x,则能表示 y 与 x 的函数 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13. (天水)如图,边长为 2 的等边△ABC 和边长为 1 的等边△A′B′C′,它们的边 B′C′,BC 位于同一条直线 l 上,开始时,点 C′与 B 重合,△ABC 固定不动,然后把△A′ B′C′自左向右沿直线 l 平移,移出△ABC 外(点 B′与 C 重合)停止,设△A′B′C′平移的 距离为 x,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y,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是( )
6. 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 2 cm,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1 cm/s 的速度向点 C 移动, 同时点 Q 从点 A 出发,以 1 cm/s 的速度沿 A→B→C 的方向向点 C 移动,若△APQ 的面积为 S(cm2),则下列最能反映 S(cm2)与移动时间 t(s)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 11 题解图
∴△DNH≌△DPM.①当点 P 从点 M 出发,沿 M→C 运动时,即 0≤t<2 时,y=S△DNH+S 四
=S +S =S =4 边形 DHCP
△DPM
四边形 DHCP
正方形 DMCH
cm2;②当点
P 运动至点
C 时,即
t=2 时,y=S△DBC=4
cm2; ③当点 P 从点 C 出发沿 C→B 运动至 B 处时,即 2<t≤6 时,y=S△DBP=12×BP·DH=12(6
7.B 【解析】∵AB=4,AC=x,∴BC= AB2-AC2= 16-x2,∴S△ABC=12AC·BC=12 x 16-x2,∵此函数不是二次函数,也不是一次函数,∴排除 A、C,∵AB 为定值,当 OC⊥AB 时,△ABC 面积最大,此时 AC=2 2,即当 x=2 2时,y 最大,故排除 D,选 B.
-t)×2=6-t,可知 y 是 t 的一次函数,故选 C.
12.A 【解析】当点 P 在 AB 上时,即 0≤x≤3 时,P、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 PQ 围成的 图形的面积=12x× 3x= 23x2;当点 P 在 BC 上时,即 3<x≤9 时,P、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 PQ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12×3×3 3+12(2x-6+x-3)×3 3=9 2 3x-9 3,y 随 x 的增大而 增大;当点 P 在 CD 上时,即 9<x≤12 时,P、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 PQ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12×3 3-12(12-x)(12 3- 3x)=- 23x2+12 3x-36 3.综上,选项 A 符合题意.
13.B 【解析】由题意知:在△A′B′C′移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总为等边三角形.当
0≤x≤1 时,重合部分边长为 x,此时 y=12x× 23x= 43x2;当 1<x≤2 时,重合部分为
△A′B′C′,此时
y=12×1×
3 2=
3 4 ;当
2<x≤3
时,重合部分边长为
3-x,此时
y=12(3
-x)× 23(3-x)= 43(3-x)2.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左边为开口向上的抛
2019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题型复习
题型一 几何问题中的函数图象
针对演练 1. (青海)如图,在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中剪去一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 CEFG,动
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D→E→F→G→B 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 B 时停止(不含点 A 和点 B),则△ABP 的面积 S 随着时间 t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答案】 1.B 【解析】当点 P 在 AD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增大,所以△ABP 的面积
S 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 P 在 DE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不变,所以△ABP 的面积 S 不变;当点 P 在 EF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减小,所以△ABP 的面积 S 随 着时间 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 P 在 FG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不变,所以△ABP 的 面积 S 不变;当点 P 在 GB 上时,△ABP 的底边 AB 不变,高减小,所以△ABP 的面积 S 随着 时间 t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 B.
7. 如图,点 C 是以点 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点 C 不与点 A,B 重合), AB=4.设弦 AC 的长为 x,△ABC 的面积为 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图 象大致是( )
8. (鄂州)如图,O 是边长为 4 cm 的正方形 ABCD 的中心,M 是 BC 的中点,动点 P 由 A 开始沿折线 A—B—M 方向匀速运动,到 M 时停止运动,速度为 1 cm/s,设 P 点的运动时间 为 t(s),点 P 的运动路径与 OA,OP 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 S(cm2),则描述面积 S(cm2)与时间 t(s)的关系的图象可以是( )
3.C 【解析】根据图形知道,当直线 l:x=t 在 BD 的左侧时,S=t2,当直线 l:x =t 在 BD 右侧时,S=-(t- 2)2+1,结合选项,只有选项 C 符合.
4.C 【解析】∵∠APC 是△ABP 的外角,∴∠APC=∠PAB+∠B,同理∠BDP=∠PAB
+∠APD,又∵∠B=∠APD,∴∠APC=∠BDP,∵∠B=∠C=60°,∴△BDP∽△CPA,∴BAPC= PBCD,即x4=4-y x,整理得,y=-14 x2+x,故选 C.
2. (资阳)如图,AD、BC 是⊙O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 P 从点 O 出发,沿 O→C→D→O 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 y 与 P 运动的时间 x(单位:秒)的关系图是 ()
3. 如图,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0, 22),B( 22,0),顶点 C,D 位于第一象限,直线 l:x=t,(0≤t≤ 2)将正方形 ABCD 分成两部分,设位于直线 l 左侧部分(阴影部分)的面 积为 S,则函数 S 与 t 的图象大致是( )
11. 如图,两个等腰 Rt△ABC、Rt△DEF 的斜边都为 4 2 cm,点 D、M 分别是 AB、AC 边上的中点,DE 与 AC(或 BC)交于点 P,当点 P 从点 M 出发以 1 cm/s 的速度沿 M→C 运动至 点 C 后又立即沿 C→B 运动至点 B 结束.若运动时间为 t(单位:s),Rt△ABC 和 Rt△DEF 重 叠部分的面积为 y(单位:cm2),则 y 关于 t 的图象大致是( )
2.B 【解析】当点 P 在点 O 处时,∠APB=∠AOB=90°,当点 P 沿 OC 运动到点 C 时, ∠APB=12∠AOB=45°;当点 P 在C︵D上运动时,∠APB=12∠AOB=45°;当点 P 沿 DO 运动到 点 O 时,∠APB 从 45°增大到 90°.结合选项可知 B 选项符合.
11 C 【解析】如解图,连接 DM,过点 D 作 DH⊥BC 于点 H,记 DF 与 BC 相交于点 N,∵点 D、
M 分别是 AB,AC 边的中点,∴DM=12BC=2 cm,MC=12AC=2 cm,∴DM=MC,∴四边形 DMCH 为正方形,∴DH=DM,又∵∠NDH+∠HDP=90°,∠HDP+∠PDM=90°,∴∠NDH=∠PDM,
10.B 【解析】∵BD=x,DE⊥AB,tan∠B=43,∴在 Rt△BED 中,BE=35x,DE=45x, ∵AB=6,∴AE=6-35x,又∵点 F 为 AD 的中点,∴S△AEF=12S△ADE=12×12AE·DE,∴y=S△AEF =14×(6-35x)×45x,化简得 y=-235x2+65x(0<x≤8),∴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开口向下的 二次函数,且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为 0<x≤8,结合题中给出的选项,只有选项 B 符合.
8.A 【解析】根据题意,当 0<t≤4 时,S=12×AP×A2D=12×t×42=t,面积 S 随时间 t 的增大而增大;当 4<t≤6 时,S=S 四边形 ABMO-SΔMOP=12×(2+4)×2-12×(6-t)×2=t, 因此 S 始终是 t 的正比例函数,故选 A.
9.C 【解析】∵∠ABE=45°,∠A=90°,∴△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B= 2,∴BE= 2AB=2 2,∵BE=DE,PD=x,∴PE=DE-PD=2 2-x,∵PQ∥BD,BE=DE, ∴QE=PE=2 2-x,又∵△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Q 到 AD 的距离为 22(2 2-x)=2 - 22x,∴y=12x(2- 22x)=- 42(x2-2 2x+2)+ 22=- 42(x- 2)2+ 22,结合选项, 只有 C 选项符合.
5.C 【解析】依题意,得 y=S 正方形 ABCD-S△AEH-S△BEF-S△CFG-S△DGH=1-4×12(1-x)x= 2x2-2x+1,即 y=2x2-2x+1(0≤x≤1),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x=12,故选 C.
6.C 【解析】当 0≤t≤2 时,S=12·t·sin60°·t= 43t2,此函数抛物线开口向上, 且函数图象为抛物线右侧的一部分;当 2<t≤4 时,S=12×2·sin60°(4-t)=- 23t+2 3, 此函数图象是直线的一部分,且 S 随 t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符合题意的函数图象只有 C.
12. 如图,在▱ABCD 中,∠A=60°,AB=6 cm,BC=12 cm,点 P、Q 同时从顶点 A 出 发,点 P 沿 A→B→C→D 方向以 2 cm/s 的速度前进,点 Q 沿 A→D 方向以 1 cm/s 的速度前进, 当 Q 到达点 D 时,两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x s,P、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 PQ 围 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y(单位:cm2),则 y 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4. (泰安)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 4,点 P 为 BC 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 B、C 重合), 且∠APD=60°,PD 交 AB 于点 D.设 BP=x,BD=y,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5. 如图,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1,E、F、G、H 分别为 AB、BC、CD、DA 边上的点,且 AE =BF=CG=DH.设小正方形 EFGH 的面积为 y,AE=x,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物线的一部分,中间为直线 y= 43的一部分,右边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且顶点为
(3,0),最高点为(2, 43),结合选项中的图象可知,选项 B 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