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保健方法之——艾灸拔罐与刮痧共40页文档
拔罐艾灸刮痧改
(3)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 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 挤,也不宜拔牢。
(4)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 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诊断和治疗作用)
• 拔罐疗法,是利用罐具通过排气产生负压吸于体表,皮肤对这
种刺激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我们 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罐斑”。常见的皮肤变化有潮红、紫红或 紫黑色瘀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 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 至数天。
经络学说 1、经络的作用 2、运用经络预防和治疗疾病
罐的种类
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竹筒火罐 (2)陶瓷火罐 (3)玻璃火罐 (4)抽气罐
准备物品
火柴 玻璃罐若干 坩埚钳、消毒棉球 95%酒精、75%酒精 弯盘(内盛水)
操作步骤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 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冒加内关、膻中 ①拔罐法:以上穴位用闪火法拔罐4~6个,留罐15~20分钟,每日一次 ②走罐法:以背部第7颈椎至第10胸椎段为中心,向两侧肩胛部依次走罐,来回 数次。隔日一次。
2.咳嗽 肺腧,尺泽,大椎,膻中。
①拔罐法以上穴位用闪火法拔罐4~6个,留置15~20分钟,每日一次。 ② 闪罐法:痰多胸闷者,取膻中、肺腧闪罐10~20分钟,每日一次. ③走罐法:肢体背部酸痛者,可取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第1~12胸椎两侧走罐。 隔日一 次
③提罐法:先用闪火将罐吸拔于俞穴皮肤上,然后将罐上提,拉动皮肤,再恢复 原样,反复、轻柔、均匀地来回提拉多次,直至皮肤出现瘀血为止。
中医拔罐刮痧艾灸疗法
中医拔罐刮痧艾灸疗法一、拔罐,古时是用火使之产生负压,故称为火罐。
拔罐疗法,它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
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
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
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此外,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尚先的《理瀹骄文》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于我国火罐的产地、使用方法和适应症等,介绍的就更为清楚了。
后至今,人们在原来的火罐的基础上进行改近,遗弃了原来传统的点火的方式,直接用真空枪在罐内抽气,使罐内产生负压。
这种真空罐溶入了科学技术,使之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好轻松拔罐器就是禀承其中国传统医术,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使用拔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平衡阴阳。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
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
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协助诊断。
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之——艾灸拔罐与刮痧课件
3.艾卷灸
• (1)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 20 厘 米 宽 的 细 草 纸 上 , 将 其 卷 成 直 径 约 l. 5 厘 米 圆 柱 形 的 艾 卷 , 要 求 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 口 而 成 。 也 有 每 条 艾 绒 中 渗 入 肉 桂 、 干 姜 、 丁 香 、 独 活 、 细 辛、 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
5
1、直接灸 又称艾柱灸
• 1、直接灸 又称艾柱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
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 称为瘢
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
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 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 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 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 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 灸疮, 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 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 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 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 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 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 6故灸 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 2. 艾卷的制作
艾灸拔罐刮痧放血皮肤针
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注意要点
1、壮数要求:艾为纯阳,灸阳 数(3、5、7)即灸单数不灸双 数。
2、常用穴位:四花灸(中脘、 天枢、关元)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艾叶
容易燃烧
火力温和
艾草,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 故有“蕲艾”之称。
艾绒的制作
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 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晒干贮 藏,以备应用。粗艾绒——间接灸 细艾绒——直接灸
艾叶的性能与特点
艾叶----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 阳之性。
♧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
治疗小儿腹泻、中风 脱证、四肢发凉等。
3、 隔蒜灸
鲜大蒜切成厚约0.3~0.5厘米 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捣蒜如泥亦可
将蒜片置于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清热解毒、杀虫
用于治疗咳嗽哮喘, 带状疱疹,红丝疔,虫、蛇、 蝎、蜂蜇咬伤等病证。
Cupping Therapy
69
概述
拔罐法:又称:角法、
吸筒法
定义:以罐为工具,
造成罐内负压,使之 吸附于体表的部位, 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70
拔罐的作用原理
中医认为,本法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清热降火、解毒泄 浊、吸毒拔脓、祛腐生新、益气温阳、扶 正固本等作用。 (一)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1、机械刺激作用 2、温热作用
71
(二)体内生物学效应 1、促进血液循环 2、促进新陈代谢 3、提高免疫能力 4、缓解机体疼痛 5、调节大脑功能 6、调节肌肉功能 7、双向调节效应
灸法拔罐刮痧法
47
一 罐的种类
1、传统罐具:牛角、 竹罐、陶罐等。
48
一 罐的种类
2、新型罐具:玻璃罐、抽气吸拔罐等
49
一 罐的种类
玻璃罐:用玻璃制成,形如球状,肚大口小,口 边外翻,有大、中、小三种型号。优点是质地透明, 可以看见罐内的情况,便于随时掌握,缺点是容易破 碎,临床上较普遍使用。 竹罐:此罐是用细毛竹制作而成,其取材容易、 轻巧价廉、不易破碎;缺点是容易破裂、漏气。在民 间应用较广。
灸量大
(大炷、多壮、时间长)
灸之生熟
灸量小
(小炷、少壮、时间短)
病人
壮男体强
妇孺老羸
病情
初病、实证、急重
久病、虚证、轻缓
部位
肌肉丰厚处
(腰背、腹、股臀)
皮薄肉少处
(头面、胸、肢末)
40
灸法种类和应用
四、施灸的注意事项
(四)施灸的禁忌
1、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 2、颜面五官部、头部、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 皱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 3、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 4、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
(五)其他灸法
38
灸法种类和应用
四、施灸的注意事项
上 下 腹 四肢 多、大 阳 阴
(一)施灸的顺序
背 头身 少、小
左右对称 依次施灸
《灵枢•背俞》
(二)艾灸补泻法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等待)自灭也; 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傅,拊)其艾,须其 火灭也。”
39
灸法种类和应用
四、施灸的注意事项
(三)施灸的剂量
14
灸法的作用
拔罐艾灸刮痧改
8.痛经 三阴交Βιβλιοθήκη 关元,足三里。①留罐法:取以上穴位,用闪火法吸罐于诸穴上,留置5~20分钟,每日一 次。
③温罐法:取以上穴位,先用艾条重灸关元穴,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 穴位上,留置5~20分钟
中医适宜技术
常用中医技术
针刺疗法
灸法 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
中药疗法 其他疗法
拔罐疗法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 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 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 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 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 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 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 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温热作用
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 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 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 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 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 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 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治病机理
• 中医
中医学原理 1、疏通经络 和调脏腑 2、平衡阴阳 扶正祛邪
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示患有热毒证。如在拔罐后只出现 紫红或紫黑色罐斑,无丹痧和发热现象,多提示患有瘀血证。
• 如在拔罐后,皮肤表面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示患有
虚寒证。
• 如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示患有风证
。
常用穴位的拔罐疗法
足三里、涌泉、三阴交、神阙、背腧穴、 百会、大椎、内关、合谷
刮痧拔罐艾灸祛病全书
功能主 治
肺经养 生时间
肺经循 行路线
二 三大自然疗法的循行路线——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01
功能主 治
02
大肠经 养生时
间
03
大肠经 循行路
线
二 三大自然疗法的循行路线——经络
足阳明胃经
功能主 治
胃经养 生时间
胃经循 行路线
二 三大自然疗法的循行路线——经络
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 治
脾经养 生时间
脾经循 行路线
循环系统病症
01
心律失 常
02
低血压
03
高血压
04
冠心病
05
风湿性 心脏病
06
心肌缺 血
三 养生除疾的神奇秘诀——三法合用
呼吸系统病症
01
扁桃体 炎
02
哮喘
03
慢性支 气管炎
04
支气管 扩张
05
肺气肿
06
肺结核
三 养生除疾的神奇秘诀——三法合用
内分泌代谢病症
肥胖
A
症
糖尿
B
病
C 痛风
甲状腺功
D
能亢进
二 三大自然疗法的循行路线——经络
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 治
心经养 生时间
心经循 行路线
二 三大自然疗法的循行路线——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
01
功能主 治
02
小肠经 养生时
间
03
小肠经 循行路
线
二 三大自然疗法的循行路线——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01
功能主 治
02
膀胱经 养生时
间
03
膀胱经 循行路
中医适宜技术(刮痧、拔罐、艾灸)
什么是拔罐?
什么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做拔罐? •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均可以接受拔罐治疗,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的作用,因此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腰腿疼痛、关节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软组织损伤、严重感冒、头疼、咳嗽、哮喘、胃疼、呕 吐、腹痛、痛经、泄泻、中风等疾病。 哪些情况下患者不宜做拔罐? 拔罐的禁忌症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当有这些疾病时,不建议进行拔罐治疗 • 内科疾病: 重度心脏、呼吸衰竭、活动性结核、高热抽搐、全身浮肿、恶性肿瘤等。 • 皮肤疾病:皮肤局部溃烂、溃疡、皮肤过敏严重等 • 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白血病、血友病等 • 其他疾病: 精神类疾病患者、酒精中毒、抽搐、腹壁疝、腹股沟疝等 • 妊娠: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等不能进行拔罐。
• 5、远红外线:也称生命之光,具有杀菌、保暖、加速血液循环,它能使经络通的射线 (100个器针)更快进入体内。
• 6、生命全息:通过背部全息图,我们可以诊断一个人的隐藏的疾病,全息通过信息,传 递的一种图形,具有三维立体的直接转性。
第 一 模 块 —— 刮 痧
观看视频:
什么是刮痧?
什么是刮痧?
五大作用
• 具有消炎、止痛、疏通、驱散、调节五大作用,能治常见病、多发病,各种疑难杂症。 • 1、消炎: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气管炎、肺炎、肾炎肝炎、尿道炎、膀胱炎等多
发病,均有疏通作用。
• 2、止痛:对于风湿痛、关节痛、气滞性胃痛、腰腿痛、经痛、蚊咬痛、三叉神经痛、胆 绞痛、腹胀痛、头痛等慢性病,均有止痛作用。
二、刮痧
• 对刮痧的误解: • 有人畏惧刮痧,觉得那是损伤皮肤的一种疗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误解
的原由就是你没有亲自感受过,只是凭着视觉的经验,就像西医对中医的 误解一样,拒绝实际的体会,只凭感观的成见 • 可当你真正刮过一次,且必须找个懂刮痧技巧的人来操作,你当时就会接 纳这种方法,并连呼痛快。
刮痧火罐艾灸PPT课件
18
【方法】
(1)投火法。 (2)闪火法。 (3)滴酒法。 (4)刺血拔罐法。 (5)走罐。
1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数百种 内外疾病,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
高热病人,大饥大饱或过度劳累者 禁灸部位:
1.心尖搏动处、大血管处 2.睾丸、乳头、阴部 3.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 4.防止艾火烧伤衣物、被褥等 。
37
晕灸处理:
平躺,头低脚高松解衣带,休息片刻,给温开水 或茶即可。 按人中,合谷,足三里,百汇,涌泉,内关 涂抹祛风油等醒神开窍
38
胃病(尤其是虚寒性胃痛):
• 5、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 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 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 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7
四、刮痧适应症:
•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牙 痛、颈肩背痛、落枕、肠胃病、 肩周炎、食欲不振、痛经、疲 劳、失眠、养颜美容等。
9
• 4、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 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 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 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 6、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 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 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10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 作用的结合。
17
【种类】
罐的种类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竹罐、陶罐、 玻璃罐和抽气罐等。
《刮痧与拔罐》课件
X. 拔罐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拔罐之前,要确保皮肤清洁和干燥。使用适度的负压力度,并注意避 开敏感区域和伤口。拔罐后,要保持温暖,避免受凉。如果有特殊健康问题, 请咨询医生建议。
XI. 拔罐的方法
拔罐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罐子,如玻璃罐、竹筒罐、硅胶罐等。在涂抹一层拔罐油后,将罐子倒放在皮肤上, 通过创建负压吸附在皮肤上,然后进行按摩和拨动。
XII. 拔罐的工具
拔罐可以使用玻璃罐、竹筒罐、硅胶罐等不同类型的工具。选择适合自己的 工具,并使用消毒液清洁工具以确保安全和卫生。
XIII. 刮痧与拔罐的区别
刮痧是通过刮擦皮肤表面来促进血液循环,而拔罐是通过创建负压吸引皮肤,以提高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XIV. 刮痧与拔罐的相似之处
刮痧和拔罐都是古老的中医疗法,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疲劳、调节身体气血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拔罐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创建负压,使罐子吸附在皮肤上,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排毒,缓解疼痛和疾病。
VIII. 拔罐的起源
拔罐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和实践,与刮痧一样,它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
IX. 拔罐的疗效
拔罐被认为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调节身体气血, 帮助调整脏腑功能,缓解一些常见疾病和不适。
V. 刮痧的方法
刮痧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如玉石板、动物角、铜板等。使用轻柔但有力的手法,在涂抹一层刮痧油后,在皮 肤上刮擦,沿着经络和肌肉走向进行。
VI. 刮痧的工具
刮痧可以使用大理石板、牛角刮痧板、玻璃刮痧板等不同类型的工具。选择 适合自己的工具,并使用消毒液清洁工具以确保安全和卫生。
VII. 拔罐介绍
XV. 刮痧与拔罐的综合运用
拔罐法+刮痧-刺法灸法学
第四章拔罐法拔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臉穴或患处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拔罐法拔罐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充血,致使经络气血通畅,因而具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清热拔毒等功效。
拔罐法的适应范围广,疗效好,见效快,且具有易学易懂易推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等特点。
拔罐法属于中医传统外治法范畴,历史悠久。
因古人使用兽角作为拔罐工具,故古称“角法”。
起初人们使用牛、羊等的角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拔罐法的起源。
至目前为止,最早的记载见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对痔疾采取“以小角角之”的治法,说明当时是以角法作为治疗痔疾的手段之一。
这表明早在先秦时期已有应用负压原理治病的经验。
此外,东晋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也写到了用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以治疗疮疡脓肿的疗法。
宋代角法中有“水角”“水银角”的记载。
《太平圣惠方》载:“凡疗痈疽发背,肿高坚硬脓稠盛,色赤者,宜水角。
”《苏沈良方》一书亦载用火筒法治疗久嗽的方法。
明代的《外科正宗》《济急仙方》等医籍也都有角法的记载,申斗垣在《外科启玄》中把拔罐称为“吸法”“煮竹筒法”,也用于疮疡的吸毒排脓。
清代,拔罐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
吴谦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了先用针刺,继用中药(羌活、白芷、嶄艾等)煮罐后拔之以治疗痈疽阴证的针药筒疗法,并提出其预后判断。
在《理渝骈文》一书中可看到治疗风邪头痛、破伤风和黄疸等内科疾病使用拔罐的记载。
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是第一部对于火罐疗法记载比较详细、完整的医学论著,书中专列了《火气罐》一节,对火罐的出处、大小、形状、适应证、使用方法、适应范围等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还指出火罐可治风寒、头痛及风痹、眩晕等证。
20世纪50年代后,罐具种类从角罐、竹罐、陶瓷罐发展到玻璃罐、金属罐、塑料罐、橡胶罐,并相继出现了磁疗罐、红外线罐、激光罐等新型罐具。
常用的刮痧拔罐艾灸方法(聚会指导)
常用的刮痧拔罐艾灸方法(聚会指导)大家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没有时间学习经络养生的基础知识。
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讲很多经络的概念,大家未必能理解。
以前我很想跟大家分析和解释。
但是因为很多人并不花心思去学习和揣摩。
所以效果并不好。
今天,就从实践入手,不教大家太多复杂的理论。
直接从身体入手来解决问题。
有些常见的问题,比如喉咙痛,咳嗽,感冒,发烧,颈椎痛这些肠镜问题,我们有一些小窍门常常在群里指导的。
今天我们可以现场实地指导一下。
1,喉咙痛:在喉咙揪痧,在天突拔罐。
(小孩可以用吸湿罐)2,咳嗽:在喉咙揪痧,在天突拔罐,中府拔罐,可以一直的拔着,只到不咳嗽为止。
出水泡的话,刺破水泡再拔。
3,感冒头痛无力:在大椎,百会,印堂艾灸,绑随身灸,在肩膀头拔罐,伴随喉咙痛的,1,2的动作也要做。
4,发烧:泡脚,在后背艾灸,在胳膊上刮痧走罐。
原则是热的地方刮痧,冷的地方艾灸。
5,痛经:在腹部和对应的后腰艾灸。
6,肠胃问题,也是在腹部和对应的后腰艾灸。
7,乳腺问题,在乳腺增生的部位艾灸之外,在期门穴拔罐,在太冲穴隔姜灸。
尤其是期门拔罐,这个需要长期的做,有严重的乳腺增生问题的,肝气郁结的,需要长期的每天在这里拔罐,如果拔不出什么,可以先在这里艾灸,再拔,出了水泡之后,就会感觉轻松和舒服很多,同时侧腰部位也可以拔罐。
不用局限于穴位。
很多人担心不好找穴位,其实没有什么难的,我们可以对照经络人,看自己哪里有不该有的赘肉,这里是该艾灸和拔罐的地方。
说明这里堵塞了。
还有就是摸,摸起来硬的地方,有结节的地方。
也是堵塞的地方,需要艾灸和拔罐的地方。
还有就是艾灸后很痒的地方。
艾灸后痛的地方,这些都是经络的堵塞点。
上面这些都是一些入门者比较感兴趣的,入门者常常问:楚叶,我喉咙痛,应该怎么灸?我咳嗽应该怎么灸?入门者把穴位看得很重要很神奇,觉得好像不管什么病,几个穴位就可以搞定了。
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最多只是起一个缓解的作用。
对于年轻人,体质很好的,可以有效果。
艾灸、拔罐、电疗、开天门、刮痧经验总结(全)
艾灸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
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急性损伤及发炎部位禁止温灸。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3、温灸后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食用油腻生冷食物。
4、实施艾灸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调节温度,以防烫伤5、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经验交流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
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艾灸后如果马上洗手,益用热水,50度左右即可。
如非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4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
太饥。
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5.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
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
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7.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
一般施灸早上,下午。
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8.艾灸后如果是热水,可以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钟后,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再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9.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