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
4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适用范围
4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适用范围以4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适用范围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四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并分析它们适用的情况。
1. 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货物最先被售出。
适用于库存周转较快的行业,如食品、时尚等。
因为这些行业的产品具有较短的保质期,需要及时售出,所以使用FIFO法可以确保最早进入的存货最先被售出,准确反映最新的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假设最晚进入库存的货物最先被售出。
适用于价格上涨的行业,如石油、金属等。
因为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所以使用LIFO法可以让企业在计算成本时使用较早期的低价存货,从而减少利润税额。
3. 移动加权平均法(WAVG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根据存货的实际进价和数量计算平均成本的方法。
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较大、库存周转较慢的行业,如机械设备、汽车等。
因为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变动较大,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存货成本的平均水平,避免价格波动对成本计算的影响。
4.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作为计价依据的方法。
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成本变动较少的行业,如制药、化工等。
因为这些行业的产品成本相对稳定,使用标准成本法可以提前确定产品的成本,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计划。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情况。
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存货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和市场情况选择适合的计价方法,并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所采用的计价方法,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企业还应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计价方法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和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并合理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存货成本的计算和决策分析。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通俗解释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通俗解释先进先出法(FIFO)是一种常用的存储管理算法,也称为先入先出算法。
通俗解释:FIFO法,即“先进先出法”,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排队模式。
当有一堆物体需要存储或处理时,我们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先处理或存储最早到达的物体,而最后处理或存储最晚到达的物体。
在计算机中,FIFO法同样应用于存储管理。
当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有限时,需要有效地管理数据的存储和释放,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FIFO法按照数据的到达顺序来对数据进行存储和释放,最早到达的数据总是最先被存储或释放。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一个队列,队列中的元素分别为1、2、3、4、5。
按照FIFO法,先处理或存储的是元素1,然后是元素2,以此类推,最后处理或存储的是元素5。
FIFO法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缓存管理中。
例如,如果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只能存储有限数量的数据,而新的数据不断到达,那么系统就需要决定何时将旧数据从内存中移除以获取空间来存储新数据。
这时,FIFO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最早被存储的数据往往是最旧的数据,因此可以按照FIFO法移除内存中的数据。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经常应用于数据分析和预测等领域。
通俗解释: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都是计算一系列数据的平均值的方法,但它们在计算平均值时使用了一些不同的权重或权数。
加权平均法是计算一系列数据的平均值时,在求和的过程中给予每个数据一个权重。
这个权重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数据的特性而变化的。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是:加权平均值= (数据1 *权重1 +数据2 *权重2 + ... +数据n *权重n) / (权重1 +权重2 + ... +权重n)。
通过给不同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加权平均法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不同数据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其中每位同学的平时成绩占比为6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为40%。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通俗解释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通俗解释先进先出法(First-In-First-Out,FIFO)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处理存储的算法。
这个名字表明了使用这个算法时,最先进入存储系统的数据将会首先被处理和移除。
在一个FIFO存储系统中,所有数据项都被按照它们的到达时间顺序排列。
当有新的数据到来时,它会被放置到队列的末尾。
而在处理数据时,位于队列前部的数据项会首先被处理。
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队列中没有数据项为止。
通常情况下,FIFO存储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队列(Queue),其中数据项被称为元素(Element)。
队列的末尾被称为队尾(rear),队列的前部被称为队首(front)。
当有新的元素进入队列时,它将被放置在队尾;而在处理元素时,队首的元素将首先被处理。
FIFO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
在操作系统中,FIFO算法被用于内存管理中,控制页面置换和内存分配。
在数据库系统中,FIFO算法则被用于缓存管理中,控制缓存页的替换。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Method)是一种用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它会为不同的数据项赋予不同的权重。
在加权平均法中,每个数据项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权重。
这个权重用于指定数据项在计算平均值时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数据项会被赋予更高的权重,而不那么重要的数据项则会被赋予较低的权重。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值= (数据项1 ×权重1 +数据项2 ×权重2 + ... +数据项n ×权重n) / (权重1 +权重2 + ... +权重n)具体来说,加权平均法可以用于估算股票指数、计算学生平均分数、计算产品成本等。
在这些应用中,不同的数据项会有不同的权重,这样就可以根据重要性来计算整体的平均值。
移动加权平均法(Moving Weighted Average Method)是一种用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它与加权平均法类似,但是在计算平均值时会考虑最近的一段时间内的数据。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例:某企业3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3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3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3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
在对存货发出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情况下,3月7日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648B.432C.180D.1 032[答案] A[解析] 3月5日购进存货后单位成本=(50×4+200×4."4)÷(50+200)=4."32(元);3月7日结存存货的成本=(200-150+200-100)×4."32=648(元)。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例:某企业甲材料10月份的收发数额如下:(1)期初余额100件,单价10元;(2)10日收入50件,单价11元;(3)12日领用60件;(4)20日收入80件,单价8元;(5)26日领用120件。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01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所以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缺点是平常无法从帐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法,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单位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x"=(x1y1+x2y2+x3y3……+xnyn)/(y1+y2+……+yn)移动平均法就是从第一项开始按照一定的项数求平均数,逐项移动,边移动边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或称移动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存货的移动平均法
存货的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加 = 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的实际成本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存货加权单价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小企业不适用。
[转]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所以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缺点是平常无法从帐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法,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单位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介绍8种成本核算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
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28日发出存货200件。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
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发表人:sunxufeng | 发表时间: 2009年十二月03日, 17:09(一)先进先出法(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二)后进先出法(1)后进先出法是以较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后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不同。
(3)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
(三)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辩认法、分批实际法。
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辩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
(四)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五)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1、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加权平均也是移动平均的一种,就是频率不同而已.2、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价格结算的时间不同,加权平均只能在月底,移动平均是随时的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两种方式对价格的敏感性不同移动平均比较适用于价格波动比较大的企业,比如和原材料相关的行业加权平均适用于对价格波动相对比较小的企业,比如机械加工行业(六)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价”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存货计价方式:先进先出、个别计价、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
存货计价方式:先进先出、个别计价、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引言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存货是一个重要的资产,对存货的计价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和财务报表。
存货计价方式是企业在进行存货出售和核算时所采用的方式,常见的存货计价方式包括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文将对这四种存货计价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
1. 先进先出法(FIFO)先进先出法(First-In, First-Out)是指在计算存货的成本和库存量时,假设最早进入的存货最先出售。
也就是说,最先购入的存货在销售时先被消耗,成本也会首先被计入。
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存货资金周转快、库存更新频繁的企业。
它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库存中较低的成本,适合于食品、鲜活商品等需要及时售出的行业。
2. 个别计价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个别计价法是指根据存货的实际购入成本为每个存货单独确定其成本。
在销售时,将实际购入成本分配给相应的存货,计算销售成本。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存货带有明确标记、高价值的情况,例如奢侈品、工艺品等。
然而,个别计价法对于大规模库存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需要针对每一件存货进行成本核算。
3.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加权平均法是指将存货按照其购入成本和购入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从而确定存货的平均成本。
每次计算时都会重新计算加权平均成本,销售时按照平均成本核算。
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存货带有相对固定的成本,且库存更新频率较低的情况,适合于一些批发和分销型企业。
4. 移动加权平均法(Moving Average)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销售时,根据存货的平均成本计算销售成本,并将最新的进货成本纳入到平均成本中,以保持平均成本的准确性。
移动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存货成本波动较大、库存更新频繁的情况,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
5. 比较与选择在选择存货计价方式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存货的四种计量方式
存货的四种计量方式
存货分别有以下四种方法:1、加权平均法公式为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为3、先进先出法4、个别计价法。
1、加权平均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3、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4、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先按计划成本对存货的收发及结存进行核算,并及时计算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月份终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将上述差异分配于发出存货的成本中,将已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资料类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加权平均法的定义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定义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种方法的计算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适用场景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成本核算和财务决策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权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加权平均法11 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存货的数量为权数,计算存货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111 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总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总数量)112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13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移动加权平均法21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211 其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成本+本次进货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212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13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计算示例31 假设某企业月初存货数量为 100 件,单价为 10 元;本月第一批购入 200 件,单价为 12 元;第二批购入 300 件,单价为 11 元。
企业会计准则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中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五种,分别是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
1.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按照货物购入的先后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2. 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的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3.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1种方法。
4. 后进先出法:是指以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5. 个别计价法:是指每次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的方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会计类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会计人员。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1)、移动平均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3)、先进先出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
记账实操-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记账实操-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一、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是指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
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移动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的区别概念不同:加权平均法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加权。
适用于价格变化不大或要求不是特别精确的成本核算。
核算起来比较简单,省时省力。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按照上一日结存来加权的。
适用于价格变化大或要求精确核算的成本核算。
核算比较费时。
计算公式不同: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上次结存数量×上次结存单价+本次入库数量×本次入库单价)÷(上次结存数量+本次入库数量)本期(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上期结存数量×上期结存单价+∑本期入库数量×本期入库单价)÷(上期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三、存货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存货加权平均法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发出存货的计量四种方法的总结
发出存货的计量四种方法的总结1、加权平均法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3、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4、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先按计划成本对存货的收发及结存进行核算,并及时计算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月份终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将上述差异分配于发出存货的成本中,将已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扩展资料: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⑴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
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
⑵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
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⑶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
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⑴存货是有形资产,这一点有别于无形资产。
⑵存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在企业中,存货经常处于不断销售、耗用、购买、或重置中,具有较快的变现能力和明显的流动性。
⑶存货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下,存货能够规律地转换为货币资产或其他资产,但长期不能耗用的存货就有可能变为积压物资或降价销售,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两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它们对于成本的计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计算方式和应用特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称为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企业月初有存货 100 件,每件成本 10 元;本月购入 500 件,每件成本 12 元。
那么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 ×10 + 500 × 12)÷(100 + 500)= 1167 元。
如果本月发出 400 件,那么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400 × 1167 = 4668 元,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00 + 500 400)× 1167 = 2334 元。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存货成本的波动。
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可能会导致存货成本计算的不准确,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计算和财务决策。
接下来,我们看看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成本+本次进货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发出后库存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后库存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成本有多少种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
发出产品的成本:(100+200)*2.1=630(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30=630(万元)
区别: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这种方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300*2-100*2)+300*2.2/(300+300-100) =2.12(万元)
发出产品成本:100*2+200*2.12=624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24=6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