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9
1972
Overton(1890s): Lipid nature of PM;
三、生物膜结构特征
1、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膜的 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2、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 物膜骨架;
3、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 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膜蛋白是赋予生物膜 功能的主要决定者;
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质膜表面寡糖链。 膜骨架:质膜下的表层溶胶中具有细胞骨架来自百度文库分组成的网络结构,除
对质膜有支持作用外,还与维持质膜的功能有关,这部分细胞骨架称 之。 细胞表面: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
二、质膜结构的研究简史
1. E. Overton 1895 发现凡是溶于脂肪 的物质很容易透过植物的细胞膜, 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透过细 胞膜,因此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 脂类物质组成。
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 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称为有序液体(Liquid-
ordered)。 在低温下这些区域能抵抗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称为抗去
垢剂膜(detergent-resistant membranes,DRMs)。
Mechanisms of raft clustering. (a) Rafts (red) are small at the plasma membrane, containing only a subset of proteins. (b) Raft size is increased by clustering, leading to a new mixture of molecules. This clustering can be triggered in different way.
分子侧向交换频率的10-10。但在内质网膜上,新合 成的磷脂分子翻转运动发生频率很高。
膜脂分子的运动
(三)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① 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②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
使膜流动性增加。 ③ 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
4、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膜 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四、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一)成分: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磷脂: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分为二类: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主要特征:
①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部(心磷脂除外); ②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大多数由16,18或20个组成; ③含有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糖脂: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5%以下),神经细
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一节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第二节 细胞连接
外基质
第三节 细胞外被与细胞
第一节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一、概念
细胞膜(plasma membrane)又称质膜,是包在细胞最外层,有脂质 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 方面具有相似性,总称之。生物膜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 础。
5、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强 调了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示意图
6、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1997)
是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 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
胞糖脂含量较高; 胆固醇和中性脂类:胆固醇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30%以下),对增加
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水溶性物质通透性起重要作用。细菌质膜不含有胆 固醇,但某些细菌的膜脂中含有甘油脂等中性脂类。
(二)膜 脂 运 动 方 式
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基本运动方式),其扩散系 数为10-8cm2/s;
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 脂分子尾部的摆动; 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发生频率还不到脂
低。 ④ 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
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⑤ 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三) 脂质体(liposome)
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 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 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绪论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细胞的能量转换 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糖体 细胞骨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衰老与凋亡
2. E. Gorter & F. Grendel 1925 用有机 溶剂提取了人的红细胞质膜的脂 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 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 积,因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 子组成。
3、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 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有 蛋白质。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式 的质膜模型。
蛋白质分子
极性孔
脂质分子
4、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 -暗三层结构,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明带)和内外表面各厚约 2nm的蛋白质构成(暗带),总厚约7.5nm。 认为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 的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发展了三明治模型,提出蛋白质—脂 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