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色谱分析法原理

合集下载

色谱法的原理

色谱法的原理

色谱法的原理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方法,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药学等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

本文将介绍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色谱法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分配-吸附”原理。

在色谱柱中,填充有固定相,样品在流动相的作用下,将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而发生分离。

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而流动相则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不同组合,色谱法可以分为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和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等不同类型。

在色谱法中,样品首先通过进样装置被引入到色谱柱中,然后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样品成分将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而逐渐分离。

最终,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检测器可以是吸收光谱仪、荧光检测器、质谱仪等不同类型的仪器。

色谱法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首先是色谱柱的选择,不同的固定相和柱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

其次是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的性质对于分离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温度、流速、进样量等操作条件也会影响色谱法的分离效果。

色谱法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色谱法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度检测和含量测定;在环境科学中,色谱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生物化学中,色谱法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等。

总之,色谱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通过分离和检测化合物,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和定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和操作条件,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希望本文对色谱法的原理和应用有所帮助。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4章第1-6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4章第1-6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一)固定相
本法采用未改性的原形硅胶为固定相,以水性溶液作流动相。常用于分析中药中的生物碱成分,或化学合成的生物碱类药物。
该方法的保留机制是基于硅胶表面的硅羟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离子交换特性,改变任一流动相条件(pH, 离子强度,含水量),都会对保留时间产生影响。
(二)流动相
该法常用的流动相为:乙醇(或甲醇)—1~3%三乙胺水溶液(磷酸或醋酸调节pH值至6~7.5)(85:15)或(80:20)。该法的色谱保留机理相当于离子交换机理,主要依碱性强弱出峰。色谱峰的对称性很好,峰形尖锐。适合于分离在反相HPLC中不宜分离的生物碱类混合物(反相HPLC中生物碱可能拖尾及峰展宽,有时tR相差很大)。
经典柱色谱填料颗粒粒径一般大于100um,颗粒较大,传质扩散缓慢,手工装柱不易装均匀,涡流扩散现象较严重,因此经典液相色谱法柱效较低,分离能力差,只能胜任各组分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样品(各组分性质相差较大的样品)的分离,HPLC填料粒径一般为5-10μm,传质快,采用高压均浆技术装柱,装柱均匀性号,涡流扩散小,因此HPLC柱效很高,比经典柱色谱高数百~数千倍,25cm长的硅胶柱柱效可达2万理论塔板,能胜任复杂物的分离,峰容量大。
色谱柱不能很长,柱效不会太高
载气不影响分配,靠改变固定相来改变选择性
固定相:没有GC那样种类繁多靠改变流动相来改变选择性
回收困难
可定量回收,可用于制备
第二节 液-固吸附色谱及液-液分配色谱
一 液-固吸附色谱(LSC)
(一)定义
色谱分离是基于吸附效应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又称液-固吸附色谱、正相色谱法(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NPC)。
影响NS/RE色谱保留的因素如下:
1. 水的比例增加,洗脱能力减小;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或光学原理来检测和分析气体样品中的成分和性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1. 热导法:该原理利用气体的导热性质来测量其成分。

将气体通入一个管道中,在管道两侧设置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气体中的成分不同,导热性也不同,会导致传感器两侧的温度差异。

通过测量温度差异,可以推算出气体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 色谱法:色谱法通过分离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浓度来进行分析。

气体经过填充有吸附剂或分子筛料的色谱柱时,不同组分会根据其在填充物上的亲和力和扩散速率不同而分离出来。

通过检测出某一组分的浓度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推断出气体中其他组分的含量。

3. 光谱法: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或发射特性来分析气体成分。

例如,红外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谱线来确定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而紫外-可见光谱法则利用气体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4.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气体与电极(阳极和阴极)间电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可以推断出气体中特定组分的浓度。

以上是常见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气体和分析需求。

第2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2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将两者混合起来进行色谱实验,如果发现有 新峰或在未知峰上有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峰略 有分叉等)出现,则表示两者并非同一物质; 如果混合后峰增高而半峰宽并不相应增加, 则表示两者很可能是同一物质. 3.多柱法:在一根色谱柱上用保留值鉴定组分有 时不一定可靠,因为不同物质有可能在同一色 谱柱上具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应采用双柱或多 柱法进行定性分析.即采用两根或多根性质(极 性)不同的色谱柱进行分离,观察未知物和标 准试样的保留值是否始终重合.
§2.5 GC检测器 一、概述 1.作用: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各组分按其特性及含 量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 2.分类: 浓度型: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 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热导TCD ; 电子捕获ECD; 质量型: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 度变化。即检测器响应值和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氢焰FID; 火焰光度FPD;
二、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 定性方法的可靠性与色谱柱的分离效率有密切的 关系,为了提高可靠性,应该采用重现性较好 和较少受到操作条件影响的保留值. 由于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受柱长、固定液 含量、载气流速等操作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因 此一般适宜采用仅与柱温有关,而不受操作条 件影响的相对保留值r21作为定性指标. 1.对于比较简单的多组分混合物,如果其中所有 待测组分均为已知,它们的色谱峰也能一一分 离,那么为了确定各个色谱峰所代表的物质, 可将各个保留值与各相应的标准试样在同一条 件下所测得的保留值进行对照比较,确定各个 组分.
§2.6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一、概述:各种物质在一定色谱条件下都有确定不 变的保留值,因此保留值可作为一种定性指标 . 现状:GC定性分析还存在一定问题.其应用仅限 于当未知物通过其它方面的考虑(如来源,其它 定性方法的结果等)后,已被确定可能为某几个 化合物或属于某种类型时作最后的确证;其可靠 性不足以鉴定完全未知的物质。 近年,GC/MS、GC/光谱联用技术的开发,计算机 的应用,打开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验四()薄层色谱

实验四()薄层色谱

实验四()薄层⾊谱实验四(1)薄层⾊谱⼀、实验⽬的1、学习学习薄层⾊谱法的原理,了解其意义和应⽤。

2、掌握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谱的操作⽅法。

⼆、实验原理薄层⾊谱法是以薄层板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上展开⽽达到分离的⽬的,故也称为薄层层析。

它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种⼴泛使⽤的实验技术,可⽤于精制样品、化合物鉴定、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谱的先导(即为柱⾊谱摸索最佳条件)等⽅⾯。

1、薄层⾊谱常⽤的吸附剂硅胶和氧化铝是薄层层析常⽤的固相吸附剂。

化合物极性越⼤,它在硅胶和氧化铝上的吸附⼒越强,所以吸附剂均制成活性精细粉末。

活化通常是加热粉末以脱去⽔分。

硅胶是酸性的,⽤来分离酸性或中性的化合物。

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可⽤于分离极性或⾮极性的化合物。

商⽤的硅胶和氧化铝薄层板可以买到,这些薄板常⽤玻璃或塑料制成。

溶剂在薄层板上爬升的距离越长,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越好。

宽的薄层板也可⽤于量较⼤的样品,具有1~2mm厚的⼤板可⽤于50~1000 mg样品的分离制备。

2、样品的制备与点样样品必须溶解在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中,浓度最好是1~2%。

溶剂应具有⾼的挥发性以便于⽴即蒸发。

丙酮、⼆氯甲烷和氯仿等是常⽤的有机溶剂。

分析固体样品时,可将20~40mg样品溶到2mL 的溶剂中。

在距薄层板底端约1cm处,⽤铅笔划⼀条线,作为起点线。

⽤⽑细管(内径⼩于1mm)吸取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薄层板的起点线上。

样品量不能太多,否则易造成斑点过⼤,互相交叉或拖尾,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3、展开将选择好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空⽓饱和,再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层析缸中进⾏展开。

使⽤⾜够的展开剂以使薄层板底部浸⼊溶剂3~5mm,但溶剂不能太多,否则样点在液⾯以下,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层析。

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的前沿(离顶端5~10mm处)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铅笔划出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色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优势。

本文将就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载气相的色谱分离技术。

它适用于挥发性较好的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如石油化工、食品安全等领域。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通过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实现,固定相通常是一种涂覆在毛细管或填充在管柱中的吸附剂,而流动相则是惰性气体。

气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液相色谱是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技术。

它适用于挥发性较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如生物药品、环境监测等领域。

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通过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实现,固定相通常是一种涂覆在填充柱或固定在固定相支持物上的吸附剂,而流动相则是液体。

液相色谱具有分离能力强、适用范围广、分析准确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超临界流体色谱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技术。

它适用于疏水性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如天然产物提取、药物分析等领域。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分离原理是通过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实现,固定相通常是一种涂覆在填充柱或固定在固定相支持物上的吸附剂,而流动相则是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色谱具有分离速度快、溶解度大、环保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检测技术,不同的色谱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分离和检测效果。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色谱分析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色谱分析的原理

色谱分析的原理

色谱分析的原理色谱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分离和检测混合物中的成分,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色谱分析的原理主要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和迁移过程,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色谱分析的原理。

首先,色谱分析的原理基于分离过程。

在色谱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共同作用下,样品中的成分会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发生分离。

固定相通常是一种固体或涂覆在固体支持物上的液体,而流动相则是气体或液体。

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不断分配和迁移,最终实现分离。

其次,色谱分析的原理基于检测过程。

当样品中的成分依次从色谱柱中流出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检测器通常会根据样品成分的特性产生相应的信号,比如吸收、荧光、电导率等信号。

通过检测器的信号,我们可以得知样品中各成分的浓度和相对含量。

此外,色谱分析的原理还涉及色谱柱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优化。

色谱柱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能力和适用范围。

操作条件的优化包括流动相的选择、流速的控制、温度的调节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样品的分离和检测效果。

最后,色谱分析的原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比如峰面积的计算、峰高的测量等。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信息,进而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

总的来说,色谱分析的原理是基于分离、检测、色谱柱选择和操作条件优化、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色谱分析工作,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化学分析工作原理

化学分析工作原理

化学分析工作原理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实验手段对物质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等。

化学分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测量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特性。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样品组成和分子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其中,紫外可见光谱通过测量样品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红外光谱则通过测量样品吸收或发射的红外光谱带,来分析样品的有机和无机成分。

质谱则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样品中的分子结构。

二、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样品中物质在固定或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层析等。

气相色谱是利用物质在气相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实现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液相色谱则是利用物质在液相流动相中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和鉴定。

层析则是利用物质在液体静相或气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

三、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电解、电沉积和电催化等。

电解是将样品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施加电场使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电解,从而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电沉积则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样品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从而定量测定样品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电催化则是指通过电化学反应使被测物质发生催化反应,并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势变化来确定样品中物质的含量。

四、光谱仪器分析法光谱仪器分析法是利用光谱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核磁共振、质谱、拉曼、荧光等。

核磁共振通过测量样品中核自旋的能级差距和各能级上核子的自旋取向,来研究样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质谱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丰度,来确定样品中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

拉曼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来分析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振动状态。

第四章 色谱分析法

第四章  色谱分析法

(2)外标法
外标法也称为标准曲线法。 特点及要求: • • •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 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 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
快速分析。
(3)内标法
内标物要满足以下要求:
(a)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
(b)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 (c)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d)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许多重要信息: (1)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 分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 定性分析. (3)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 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 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相同的色谱分析条件下,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 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
2.1
VR2 tR2 t R1 VR1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而与柱 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是色 谱法中,特别是气相色谱法中,广泛使用的定性数 据. 必须注意,相对保留值绝对不是两个组份保留时 间或保留体积之比 .


⑵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值时所 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图中 O′B.它相应于样品 到达柱末端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⑶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 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 = tR-tM
⑷死体积 VM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 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 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 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 (L/min)计算: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
2013-7-1 色谱分析法导论 10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值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热力学性质。除 了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
分配比k与分配系数K的关系为:
MS VS MS VS cs VS k K/ Mm MS V cm Vm m Vm
2013-7-1
色谱分析法导论
8
(一) 分离原理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 进入色谱柱与固定相 接触时,被固定相溶 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 入,被溶解或吸附的 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挥 发或脱附,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 分随着载气向前移动 时又再次被固定相溶 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流动, 溶解、挥发,或吸附 、脱附的过程反复地 进行。
14
5. 分配系数 K 与保留值的关系
VR =K Vs 将反映色谱行为的保留值与反映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 数K直接联系起来。
6. 分配比 k 与保留值的关系
tR tM t k R tM tM
tR= tM(1+ k )
k 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 k值越大, 保留时间越长。
2013-7-1
20
二、速率理论
速率理论方程式(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B H A Cu u
H:理论塔板高度,u:流动相的线速度(cm/s)
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
项系数和传质阻力项系数。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范第姆特)等在研究气 液色谱时提出。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
tR 2 tR 2 n 5.54( ) 16( ) Y1/ 2 Wb
2013-7-1 色谱分析法导论 17

色谱定性分析原理

色谱定性分析原理

色谱定性分析原理
色谱定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

其原理基于溶液中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分配和吸附特性不同。

在色谱定性分析中,通常会使用色谱柱和移动相。

色谱柱是由固定相填充的管状结构,而移动相是溶解样品的液体。

当样品溶液被注射到色谱柱上时,各种化合物会因其在固定相上的亲和性不同而被分离。

较亲和于固定相的化合物会在色谱柱上停留时间更长,而较不亲和于固定相的化合物则会被迅速洗脱。

接下来,为了分析移动相中的化合物,会将柱上的化合物转移到检测器上进行检测。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质谱仪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或质量谱图,来确定其种类。

此外,色谱定性分析还可以利用不同化合物的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分析。

保留指数是通过对已知化合物进行色谱分析,测量其停留时间与某个参考标准物质的停留时间之间的比值得到的。

这样,对比样品中未知化合物的保留指数和已知化合物的保留指数,就可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种类。

总而言之,色谱定性分析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不同亲和性以及其中的分离和检测技术,能够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种类,并为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色谱分析法概述范文

色谱分析法概述范文

色谱分析法概述范文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分析方法。

它通过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测定化合物。

色谱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分离和确定固、液、气相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具有高灵敏度、选择性、重现性和快速分析速度等优点。

气相色谱(GC)是利用气体载气和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GC常用于分析挥发性有机物,如石油化工中的燃料、溶剂和有机污染物等。

GC具有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可以快速分析多种组分。

液相色谱(LC)是利用液体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LC可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两种类型。

正相色谱是指流动相为非极性溶剂,固定相为极性的固体材料,用于分离非极性有机物和极性无机物。

反相色谱是指流动相为极性溶剂,固定相为非极性的固体材料,用于分离极性有机物。

LC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药物等领域的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是一种液相色谱的高效率改进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使用高压强制液相通过色谱柱,提高分离速度和分辨率。

UHPLC主要用于分析复杂样品和需要高分辨率的分析。

离子色谱(IC)是利用离子交换柱对离子物质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IC主要用于分析离子荧光染料、水中无机离子、药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等。

在样品前处理方面,色谱分析法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提取、分离、浓缩、蒸馏等。

这些步骤有助于减少样品的复杂性和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在仪器方面,色谱分析法需要使用高性能液相色谱仪(HPLC)、气相色谱仪(GC)和离子色谱仪(IC)等分析仪器。

这些仪器通过控制流动相和固定相的流动速度和温度等参数来实现样品的分离和测定。

总之,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高效、可靠和灵敏的化学分析方法。

它在科学研究、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药物分析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化学信息。

药物的鉴别试验 色谱鉴别法

药物的鉴别试验 色谱鉴别法
目录
CONTENTS
01 药物鉴别试验概述 02 化学鉴别法 03 光谱鉴别法 04 色谱鉴别法
04 药物检测技术
色谱鉴别法
Part4 色谱鉴别法
一、色谱鉴别法概述
1、色谱鉴别法的原理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混合物中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 差别,当溶质在两相间作相对移动时,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从而使 各组分得到分离
Part4 色谱鉴别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鉴别法
1、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操作条件进行 试验 要求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应一致
Part4 色谱鉴别法
补充:其他鉴别方法
1、生物学鉴别法 2、放射性药物用测定半衰期和能谱的方法 3、旋光法 4、纸色谱法、折射率法、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法等
✓供试品和对照品(或标准品)用同种溶剂 配成同样浓度的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 样,展开、显色,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颜 色、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
Part4 色谱鉴别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鉴别法
1、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 一般规定按供试品含量测定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操作条件进行 试验 要求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应一致
2、色谱鉴别法的结果判断 不同组分有各自的特征色谱行为如比移值Rf或保留时间 同一种药物色谱行为相同,可以鉴别药物及其制剂
Part4 色谱鉴别法
二、薄层色谱鉴别法(TLC)
1、薄层色谱鉴别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 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 样、展开后,根据比移值(Rf)与适 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的比 移值(Rf)作对比 2、色谱鉴别法的结果判断 采用对照品(或标准品)比较法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色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样品分离和测定组分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它基于样品中各组分在特定条件下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通过分离得到各组分的峰,进而测定其浓度。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固定相分配和分离、柱温控制、检测器检测和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

固定相分配和分离是色谱分析的关键环节。

色谱柱包含一个固定相,通常是一种涂覆在一种支持材料上的针织物或涂层。

样品在移动相的推动下通过固定相,各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发生分配行为。

不同物质在分配过程中各自具有特定的亲和性,一些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较多的相互作用,被较慢地携带并分离。

因此,通过控制固定相的性质,可以使样品中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率通过,从而实现分离。

柱温控制也是色谱分析的重要环节。

柱温控制可以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具体来说,一些组分在低温下分配较好,而其他物质则需要较高温度才能分解或分离。

因此,通过控制色谱柱的温度,可以调节组分之间的分离效果,优化分析条件。

检测器检测是色谱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检测器中,通过采集样品通过柱的时间和各组分的峰形状,可以确定各组分的浓度。

常见的色谱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仪等。

各种检测器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根据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数据处理是色谱分析的最后一步。

它涉及到对检测器输出信号的处理,包括峰识别、峰面积或峰高计算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确定各组分的浓度,进而进行定量分析。

对于色谱分析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分析物的性质、样品基质以及仪器设备的可用性来确定。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等。

气相色谱适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的分析,而液相色谱则适用于非挥发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

总之,色谱分析通过分离和测定样品中各组分的方法,基于固定相分配和分离、柱温控制、检测器检测和数据处理等原理。

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方法和优化分析条件,可以实现对各种样品的有效分析和定量测定。

第4章 色谱分析基础

第4章 色谱分析基础

较小。分析工作中通常倾向于使用较低的配比。
关于固定液
固定液的性质对分离是起决定作用的。在这里讨论一下 固定液的用量问题。一般来说,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 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就越多。但从下式可见,
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液膜薄一些。目前填充色谱柱 中盛行低固定液含量的色谱柱。固定液液膜薄,柱效能提高 ,并可缩短分析时间;但固定液用量太低,液膜超薄,允许 的进样量也就越少。因此固定液的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 固定液的配比一般用5:100到25:10O,也有低于5:100的 。不同的担体为要达到较高的柱效能,其固定液的配比往往 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 以越高。
k为容量因子; Dg 、DL为扩散系数。
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作载气,可降低传质 阻力。
将常数项的关系式代入简化式得:
(1)范弟姆特方程式对于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它 可以说明 ,填充均匀程度、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 、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 (2)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如:Dg(M载气 、柱温)。
k值增大,有利于分离,但k > 10时,对R的 增加不明显,也会显著增加分析时间 k的最佳范围:1 ~ 10
(3)与柱选择性的关系 r2,1越大,柱选择性越好,分离效果越好。如果两 个相邻峰的选择因子足够大,则即使色谱柱的理 论塔板数较小,也可以实现分离。 柱长的选择
n有效
r21 2 16 R ( ) r21 1
2 2
r21 2 L 16 R ( ) H 有效 r21 1
L2 R2 2 L1 R1
2
例题1: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 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 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 cm,柱长是多少? 解: r21= 100 / 85 = 1.18 n有效 = 16R2 [r21 / (r21 —1) ]2 = 16×1.52 ×(1.18 / 0.18 ) 2 = 1547(块) L有效 = n有效· 有效 = 1547×0.1 = 155 cm H 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

色谱工作原理

色谱工作原理

色谱工作原理
色谱工作原理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重要技术。

它基于化学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差异相互作用,并利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化学物质分离和检测。

色谱工作原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在进样口注入,并通过进样系统进入色谱柱。

色谱柱通常由填充物(固定相)填充,填充物是一种颗粒状材料,具有特定的化学特性。

2.在色谱柱中,样品与填充物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是吸附、离子交换、分配等。

3.流动相被送入色谱柱中,并推动样品的运动。

流动相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具体选择取决于分析要求。

4.在色谱柱中,不同化学物质根据其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性质以不同的速率移动。

这导致化学物质在柱中逐渐分离。

5.分离后的化学物质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检测器可以是光学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6.检测器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系统记录和分析。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成分、流速和固定相的性质,可以改变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

色谱工作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
分析、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等。

它为化学物质的分离和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色谱质谱原理

色谱质谱原理

色谱质谱原理
色谱质谱是一种联合分析技术,它将色谱和质谱两个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旨在实现对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同时分离和鉴定。

色谱质谱原理基于两个主要的分析原理: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

色谱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通过在静态或移动相上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分开的过程。

这种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例如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毛细管电泳等。

通过色谱分离,可以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以实现后续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质谱鉴定是通过测量化合物分子在质谱仪中的离子化行为和质谱图谱,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质谱仪将化合物分子转化为带正电荷的离子,并根据质量-电荷比(m/z)将离子
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质谱图谱的分析,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

色谱质谱技术将色谱和质谱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多种化合物的同时分离和鉴定。

首先,样品通过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化合物逐个送入质谱仪进行离子化和检测。

通过质谱仪得到的质谱图谱,可以对每一个化合物进行鉴定。

总之,色谱质谱原理是基于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两个主要的分析原理。

通过将这两个分析方法联合起来,能够实现对样品中多种化合物的同时分离和鉴定,并且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优势。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色谱法,又称层析法。

根据其分离原理,有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等方法。

吸附色谱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用溶剂或气体洗脱,以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

分配色谱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其中一相为液体,涂布或使之键合在固体载体上,称固定相;另一相为液体或气体,称流动相。

常用的载体有硅胶、硅藻土、硅镁型吸附剂与纤维素粉等。

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有不同强度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

排阻色谱又称凝胶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色谱法的分离方法,有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色谱所用溶剂应与试样不起化学反应,并应用纯度较高的溶剂。

色谱时的温度,除气相色谱法或另有规定外,系指在室温下操作。

分离后各成分的检出,应采用各单体中规定的方法。

通常用柱色谱、纸色谱或薄层色谱分离有色物质时,可根据其色带进行区分,对有些无色物质,可在245-365nm的紫外灯下检视。

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也可喷显色剂使之显色。

薄层色谱还可用加有荧光物质的薄层硅胶,采用荧光熄灭法检视。

用纸色谱进行定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部分剪下或挖取,用溶剂溶出该成分,再用分光光度法或比色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在纸或薄层板上测出,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以纸或薄层板上测出。

柱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可用接于色谱柱出口处的各种检测器检测。

柱色谱还可分部收集流出液后用适宜方法测定。

柱色谱法所用色谱管为内径均匀、下端缩口的硬质玻璃管,下端用棉花或玻璃纤维塞住,管内装有吸附剂。

化学中的色谱分析方法

化学中的色谱分析方法

化学中的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是一种在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通过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色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几种色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及特点。

一、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气相色谱是一种在气相流动条件下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气相载气将样品混合物分离成单独的组分,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药物、石油化工等领域。

气相色谱的主要特点包括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

在实际应用中,气相色谱常用于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成分、药物、食品添加剂等。

二、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液相色谱是一种在液相流动条件下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样品混合物分离成单独的组分,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生物、药物、环境、食品等领域。

液相色谱的主要特点包括适用性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

在实际应用中,液相色谱常用于分析生物样品、药物、天然产物、环境污染物等。

三、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液相色谱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超高压力将样品混合物快速分离成单独的组分,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生物、药物、环境、食品等领域。

超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特点包括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

在实际应用中,超高效液相色谱常用于分析生物样品、药物、天然产物、环境污染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因子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 (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留 值.此时,ri/s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在多元混 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将它 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为重要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可用符号α表示:
α
=
t R2 tR 1


式中tR2′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这 时α总是大于1的 。
五、区域宽度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组份在色谱柱中谱带 扩张的函数,它反映了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 素.度量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 1. 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σ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如 图18-3中EF距离的一半。 2. 半峰宽 1/2 半峰宽W 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如图18-3中 GH间的距离.它与标准偏差σ的关系是: W1/2 = 2.354σ
四、保留值
1.死时间tM .死时间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 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 为死时间,如图18- 3中 O′A′。因为这种 物质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故其流动速 度将与流动相的流动速度相近.测定流动 相平均线速ū时,可用往长L与tM的比值计 算。
u =
L
tM
2.保留时间tR 保留时间t
色谱法分类
1.按两相状态分类
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 ), 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 根据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还是固定液( 根据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还是固定液(附着在 惰性载体上的一薄层有机化合物液体), ),又可 惰性载体上的一薄层有机化合物液体),又可 分为气固色谱( 分为气固色谱(GS C)和气液色谱 )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 (GLC).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 ). )。同理 (LC)。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 )。同理, ).超临界流体为 (LSC)和液液色谱(LLC).超临界流体为 )和液液色谱( ). 流动相的色谱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 流动相的色谱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 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 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 键合到载体表面, 键合到载体表面,这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 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 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
第四章 色谱法原理
(Principles of Chromatography Principles Chromatography)
4.1 概述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Цвет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Цвет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后来 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Цвет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 不仅用于分离有色物质,还用于分离无色物质, 不仅用于分离有色物质,还用于分离无色物质,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各种色 谱法。但不管属于哪一类色谱法,其共同的基本特点是具备两个相:不动的 谱法。但不管属于哪一类色谱法,其共同的基本特点是具备两个相: 一相,称一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样品流过固定相的流动体,称为流动相 固定相; 流动相。 一相,称一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样品流过固定相的流动体,称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 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 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 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 滞留时间长短不同 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 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而与 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 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是色 谱法中,特别是气相色谱法中,广泛使用的定性数据. 谱法中,特别是气相色谱法中,广泛使用的定性数据. 必须注意,相对保留值绝对不是两个组份保留时间或保 留体积之比 .
Michael Tswett(1872-1919), a Russian botanist , discover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umn chromatography. He separated plant pigments by eluting a mixture of the pigments on a column of c alc i um c ar bo na t e . The various pigments separated into colored bands; hence the name chromatography. 他为了分离植物色素, 他为了分离植物色素,将植物绿叶的石油醚提取液倒入装 有碳酸钙粉末的玻璃管中,并用石油醚自上而下淋洗, 有碳酸钙粉末的玻璃管中,并用石油醚自上而下淋洗,由于不 同的色素在碳酸钙颗粒表面的吸附力不同,随着淋洗的进行, 同的色素在碳酸钙颗粒表面的吸附力不同,随着淋洗的进行, 不同色素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形成一圈圈不同颜色的色带, 不同色素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形成一圈圈不同颜色的色带, 使各色素成分得到了分离。 使各色素成分得到了分离。他将这种分离方法命名为色谱法 (chromatography)。 )。
在色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英国人A.J. P. A.J. Martin(马丁 马丁) Synge(辛格 辛格) 他们提出色 Martin(马丁)和R.L.M. Synge(辛格),他们 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 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 1952年,因为他们对分 配色谱理论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 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图 18-3 O′B.它相应于样品到达柱末端的 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 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3.调整保留时间tR′ .调整保留时间
tR′ = tR-tM
由于组份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R 包含了组份 随流动相通过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份在固定相中滞 留所需的时间,所以tR′实际上是组份在固定相中停 留的总时间.保留时间可用时间单位(如s)或距离 单位(如cm)表示。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同一组份的 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工作 者有时用保留体积等参数进行定性检定.
2.按分离机理分类 2.按分离机理分类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 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利用组分在固 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分 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分 配色谱法。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 配色谱法。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 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 分离的方法,称为凝胶色谱法 尺寸排阻色谱法。最近, 凝胶色谱法或 分离的方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最近, 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 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 分子)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 分子)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 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5.保留体积 VR .
VR = tR·F0
6.调整保留体积VR′ 调整保留体积V
某组份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该 组份的调整保留体积,即
VR′ = VR- VM
7.相对保留值γ2.1 相对保留值γ
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1的调整保 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
γ
2 .1
=
tR2 t R1


=
V R2 V R1
4.死体积 VM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 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 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当后两 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 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L/min)计算:
VM = tM·F0
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份在柱后出现浓 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保留体积 与保留时间t。的关系如下:
色谱法的优缺点: 色谱法的优缺点: 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 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好; 多组分同时分析;易于自动化。 多组分同时分析;易于自动化。 定性能力较差。 定性能力较差。
2.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2.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年代 1906 1931 1938 1938 1941 1944 1949 1952 1956 1957 1958 1959 1964 1965 1975 1981 Golay Porath, Flodin Moore Giddings Small Jorgenson等 发明者 Tswett Kuhn, Lederer Izmailov, Shraiber Taylor, Uray Martin, Synge Consden等 Macllean Martin, James Van Deemter等 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 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色素。最先提出色谱概念。 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a-、b-和g-胡萝卜素。使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最先使用薄层色谱法。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 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 谱)。 发明了纸色谱。 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黏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进入实用阶段。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 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 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专用仪器问世。 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发表凝胶过滤色谱的报告。 发明凝胶渗透色谱。 发展了色谱理论,为色谱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 离子色谱法。 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