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五种竞争力量结构
波特五种竞争力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buyer bargaining power)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五力模型表
四、供应者 1 、本企业需要的重要原材料有许多可供选择的供应者 2 、本企业需要的重要原材料有许多替代产品 3 、在我们需最多的原材料方面,我们公司是供应者的主要客户
1
2
3
4
4 、没有一个供应者对本公司是关键的
5、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变换大多数原材料的供应者 6 、相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没有一家供应者是很大的 7 、供应者是我们经营中的重要部分 分数= 各项得到分数之和÷所回答的项数×(第5-7项的均分)
波特模型说明:
每种竞争力量得分多少说明这种竞争力
量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大小,得分越高 则重要性越大。 某一项得分最高,说明这是一项最重要 的因素,应尽快解决或认真对待。
局限性:主观判断性强,涵盖容量有限,
实证效果待检验。
分数=各项得到分数之和÷所回答的项数×第7项的得分
同意 1 2 3 4
反对 5
二、行业中的竞争者
1 2 3 4
5
1、本行业中有许多竞争者
2、本行业中所有竞争几乎都一样 3、产品市场增长缓慢 4、本行业的固定成本很高 5、我们的顾客转换竞争者十分容易 6、在现有生产能力上增加一点生产能力十分困难 7、本行业没有两个企业是一样的 8、本行业中大部分企业要么成功要么垮台 9、本行业中大多数企业准备继续留在本行业 10、其他企业干什么对本企业并无多大影响
分数=各项得到分数之和÷所回答的项数×第10项的得分
三、替代产品 1、与我们产品用途相近的产品很多 2、其他产品有和我们产品相同的功能和 较低的成本
1
2
3
4
5
3、生产和我们产品功能相似的产品企业 在其他市场有很大的利润率
4、我们非常关心与我们产品功能相同的 其他种类产品
波特五力模型
• 形成替代产品竞争压力增大的因素
替代产品价格下降 替代产品性能 / 价格比增加 用户改用替代产品的转换成本下降
4. 供应商的力量 • 供应商议价力量增强的因素 供应商集中度高 没有替代品 行业不是供应商的主要客户
供应品是买方主要投入品
供应品具有差异性或买方具有转换成本 供应商表现出前向一体化的现实威胁
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公司,因此行业内竞争程度高
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潜在竞争者威胁较低
其它鞋类不能提供运动高强度性能,替代品威胁低
亚洲供应商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大,供方议价能力中等
但正在增加
购买数量少且质量影响较大,买方议价能力中等但偏
低
À¼µ¼ ÐÒÄ¾Õ Ð¾ÕÕ½ÈÍÐ Ì´²ÆÍÐ ¸ÓÉÒ¼ÁÁ ¸ÂÕÒ¼ÁÁ Æ Û È ¶ µ Ú ¹ ù  ¹ ù ß ø ë þ ² æ ú ú ·þ ² © ¦ Ì é Û ¦ ¿ ¹ ò ß é Û ¦ ¿ ß · Ð Ö Í µ
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
用户较强的品牌偏好 对大量资本的需求 用户较高的转换成本 缺乏足够的分销渠道
潜在的市场饱和
行业内公司的对抗行为
2. 行业进入难易程度 • 进入和退出壁垒与盈利关系
退出壁垒
低
进 入 壁 垒 低 盈利低但稳定
高
盈利低且有风险
高
盈利高且稳定
盈利高但有风险
3. 替代产品威胁 • 替代产品决定了行业中谋取利润的定价上限
• 5.客户的力量 • 购买者议价力量增强的因素 购买是大批量和集中进行的 购买产品数额或成本比例较大
购买品是标准或非差异性产品
购买者转换成本低 购买品对质量无重大影响 购买者掌握充分信息 购买者表现出向后一体化的现实威胁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据在于其内在的竞争结构。
在一个行业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
这五种竞争力量的现状,消长趋势及其综合作用强度,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获利能力。
(一)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是指那些向行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体或个人,也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供应商。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供应商,主要是为互联网企业承担基础产品的开发工作,比如动画广告设计、互动内容开发到网页设计等。
此类工作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任务,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这种选择的余地会相对较大,因此很多时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受到了同业竞争的限制,因此对互联网行业来说就有了议价优势.(二)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十分精细化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粗放”的行业。
主要还是行业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但也不排除小企业由于抓住发展机遇而飞速发展的例子。
经过了历史上的互联网寒冬、业务盈利模式转型等考验,中国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所剩无几,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第一阵营有新浪、百度、搜狐、网易、腾讯;业务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退入至第二阵营:中华网、TOM、雅虎中国、21CN、MSN中国、北青网、互联时空、天空等。
同时发展出许多的专业的人群服务网站:如58同城、赶集网、猪八戒网、威客网。
(三)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买方议价能力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价格敏感度和相对议价能力.价格敏感度决定买方讨价还价的欲望有多大;相对议价能力决定买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压低价格。
表面上来看,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大多不是实物,但这并不影响商家购买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一般来说,互联网行业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互联网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商其实也是多种多样。
这些购买上的议价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水平。
比如在网络广告行业中,广告商对门户网站的议价能力就不强,因为门户网站只有几家,而通常有好多个广告商可供选择,其替代成本相对较高。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用于分析企业竞争环境的工具。
它主要用于帮助企业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五力模型包括以下五种力量:
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降低质量或减少供应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
如果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或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可以通过压低价格、要求更高的质量或选择其他供应商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
如果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3. 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可以通过进入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如果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企业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或利润减少等问题。
4.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可以通过提供类似或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如果替代品的威胁较大,企业可能会面临销售额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5. 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同行业竞争者可以通过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或广告宣传等方式对企业构成竞争。
如果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通过分析这五种力量,企业可以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应对这些竞争压力。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试分析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试分析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指的是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提出的竞争力模型,包括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顾客的谈判能力、替代品的可用性、新进入者的威胁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
下面详细分析一下这五种力量对行业竞争的影响。
首先,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取决于其对原材料和关键组件的控制程度。
如果供应商集中度高、供应商能够垄断供应关键资源,那么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就会增强,对企业产生威胁。
此时企业将面临来自供应商的价格上涨和其他不利条件的压力。
其次,顾客的谈判能力。
顾客的谈判能力取决于市场集中度、竞争对手的数量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等因素。
如果顾客对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低,那么顾客的谈判能力将增强。
这将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和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保持竞争力。
第三,替代品的可用性。
替代品的可用性是指顾客可以轻松选择的具有相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
如果有更多的替代品可供选择,那么顾客的谈判能力将增强,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提供独特的价值,以减少替代品的威胁。
其四,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取决于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
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新进入者可以轻松进入市场并与现有竞争对手竞争,那么现有竞争对手将面临新的竞争压力。
因此,现有企业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品牌声誉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建立竞争壁垒,阻止新进入者的威胁。
最后,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取决于市场集中度、市场增长率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因素。
如果市场集中度高,市场增长率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将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等手段赢得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顾客的谈判能力、替代品的可用性、新进入者的威胁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是影响行业竞争的五种重要力量。
简述波特五力模型
简述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用于分析一个行业基本竞争态势以及竞争战略的理论体系。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五力分别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时的竞争能力。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1)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绕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2)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3)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1)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2)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3)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4)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3、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简述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简述五种竞争力量模型竞争力量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研究市场结构,更好地实施有效的竞争战略。
它是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威胁和机遇的一个有用工具,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机会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即波特五力模型、上山图模型、价值链模型、客户价值模型、游戏理论模型。
第一种竞争力量模型是波特五力模型,它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提出,它将竞争力量分为五种,即供应商的武力,竞争对手的武力,潜在竞争者的武力,客户的武力以及产品代替品的武力。
第一种力量指的是供应商的武力,也就是企业所依赖的原料、部件等的供应商,对企业的压力来自供应商的多样性和供应能力。
第二种力量指的是竞争对手的力量,指的是企业同行和竞争企业之间的力量,如价格战、服务竞争等。
第三种力量指的是潜在竞争者的力量,指的是新兴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等,企业要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竞争者。
第四种力量指的是消费者的力量,消费者的行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研究消费者的喜好来调整自己的策略。
第五种力量指的是产品替代品的力量,指的是同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种力量是比较复杂的,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把握潜在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
第二种竞争力量模型是上山图模型,它是美国经济学家William Baumol于1959年提出的,借鉴了运动学中的概念,它将竞争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垄断结构、寡头结构、竞争结构和集中结构。
垄断结构指的是只有一个企业控制市场,此时企业可以控制价格,寡头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控制市场,竞争结构指的是多个企业共同控制市场,集中结构指的是多个企业分散控制市场或不控制市场,有很多竞争者存在。
通过上山图模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市场结构,确定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及时调整有效的竞争战略。
第三种竞争力量模型是价值链模型,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E. 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它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的费用和收益,将企业的业务活动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创造价值和分发价值。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Five For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Michael E. Porter提出的商业战略模型,用于评估一个市场或行业的竞争格局。
此模型由五大核心因素组成,即“供应商力量”、“客户力量”、“竞争力量”、“威胁替代品”和“协作力量”。
1. 供应商力量(Supplier Power):指为该行业生产或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拥有的权力,从而影响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
具体来说,市场中供应商越少,其力量就越大;供应商的组织规模越大,价格谈判的结果越有利于其自身;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越是专一,也可以给供应商提供垄断力量。
2.客户力量(Buyer Power):即客户拥有的权力,能够影响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常情况下,当客户购买力强时,企业的收入会受到客户的影响,因为客户可以降低行业的价格以及让求供应商给出特别优惠,或者可以透过自己的占有率降低企业的利润率。
3.竞争力量(Competition Power):衡量行业内主要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以及行业中新进企业拥有的并购能力或替代品带来的压力程度。
按照Porter的逻辑,行业竞争企业越多,行业中心商家利润将越低。
4.威胁替代品(Threat of Substitutes):该力量指向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替代品中,此替代品制造商拥有的威胁程度。
考虑到替代品带来的威胁,企业和供应商可能不愿为本身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收取高价,所以企业的利润率也受挤压。
5.协作力量(Bargaining Power of Collusion):指行业双方,一方为企业,一方为客户或供应商,在谈判上达成协议的力量程度,这种努力可以促进双方的利己目的,也可以有效弥补行业竞争的不平等。
同时,协作也可以限制其他参与者的进入和活动,从而减少同行内部的竞争。
五种竞争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
五种力量分别为:
1、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2、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3、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5、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
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贡献为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只限于原有竞争对手之间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一)新进入者的威胁所谓新进入者也称潜在进入者,可以是新创办的企业,也可以是由于实现多元化经营而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
新进入者往往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充裕的资源,与现有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从而对现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的威胁。
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障碍和现有企业的反击强度。
1.进入障碍进入障碍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克服的障碍和需付出的代价。
如果一个产业的进入障碍比较高,新进入者的加入就比较困难,对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威胁就比较小。
反之则威胁较大。
决定进入障碍高低的主要因素通常为:a.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产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规模经济会迫使潜在进入者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以大的生产规模进入该产业,结果是大量投资引致市场整个投入量增加,利益分配格局剧烈变化,从而导致该产业现有企业的强烈抵制;要么以小的生产规模进入,结果是产品成本过高造成竞争劣势。
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潜在进入者望而却步。
b.产品差异优势指原有企业通过长期的广告宣传、用户服务和产品质量等获得的市场信誉和用户忠诚。
产品差异形成的进入障碍,迫使新进入者必须在产品开发、广告宣传和用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才有可能树立自己的信誉,并从原有企业手中夺取用户,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c.资金需求是企业进入某产业所需的物资和货币的总量。
新进入者想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并在竞争中获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冒失败的风险,由此形成了进入障碍。
不同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像采矿业、计算机业、汽车业等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使一般企业难以进入。
d.销售渠道新进入者在进入新产业时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产品分销途径与方式,一个产业原有的分销渠道已经为现有企业服务,新进入者要进入该产业销售渠道,就必须通过价格折扣、降低付款条件及广告合作等方法来说服原销售渠道接受自己的产品,这样做势必减少新进入者的利润,从而形成了进入障碍。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下面一一简要说明:1,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是行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生产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资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
新进入者加入该行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从而可能使得行业生产成本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2,替代品的威胁:某一行业有时常会与另一行业的企业处于竞争的状况,其原因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
替代产品的价格如果比较低,它投入市场就会使本行业产品的价格上限只能处在较低的水平,这就限制了本行业的收益。
本行业与生产替代产品的其它行业进行的竞争,常常需要本行业所有企业采取共同措施和集体行动。
3,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亦即顾客,买方的竞争力量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买方所需产品的数量、买方转而购买其他替代产品所需的成本、买方所各自追求的目标。
买方可能要求降低购买价格,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多的优质服务,其结果是使得行业的竞争者们相互竞争残杀,导致行业利润下降。
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对某一行业来说,供应商竞争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供应商行业的市场状况以及他们所提供物品的重要性。
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低相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从而使下游行业利润下降。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工具,用于帮助企业了解竞争环境和制定战略。
该模型基于五个竞争力量,包括:
1. 竞争对手的威胁:指竞争对手对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威胁程度。
竞争对手数量多、产品替代品多、行业内竞争激烈,都会增加竞争对手的威胁。
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指其他企业进入当前市场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程度受制于市场准入难度、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等因素。
3. 替代品的威胁:指其他产品或服务可替代当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程度。
替代品的威胁越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可能受到更大影响。
4. 买方的议价能力:指买方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要求的影响力。
如果买方的议价能力强大,企业可能需要妥协以满足其要求。
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供应商对企业所需资源或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的影响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强,企业可能面临成本的上升和质量的不稳定性。
通过分析以上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并评估其对企业的影响程
度,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波特五力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MichaelE.Porter提出的,它是对市场竞争活动进行综合分析的重要工具,也是当今经济学中最流行的市场分析方法之一。
波特的五力模型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及时跟踪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全面有效地评估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任何一个行业内企业具有良好的波特五力模型,都可以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
波特的五力模型由五个力量组成: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替代品及新进入者。
其中,供应商是指向企业提供原材料、技术、设备等服务的公司或个人;客户是为企业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公司或个人;竞争对手是指在竞争中与企业对抗的其它公司或个人;替代品是指以不同形式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如客户用其它品牌重复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新进入者是指新进入目标市场的企业,它们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品质来挑战市场中现有的企业。
供应商力量:指企业所购买的材料、技术、原料的价格和质量的变化,以及供应商的紧缩及购买时机,都对企业的定价和利润产生影响。
供应商力量的影响越大,企业的谈判空间也就越小,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和供应商管理机制,以减少供应商的权力,确保其生产的产品的稳定性。
客户力量:它涉及到客户对产品价格及品质的要求和他们对品牌的偏好度,若企业满足客户需求,以品质优势抑或价格优势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企业可以获取利润;而如果企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无论其产品品质如何,都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竞争对手力量:竞争对手力量也可称为市场竞争力量,它涉及到竞争对手的数量、结构、定价等因素,企业如果能有效的分析竞争对手的弱点和优势,对其采取对策,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替代品力量:替代品质量好,价格低,即便是原有用户,也有可能转投其他替代品。
因此,企业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产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便抵御替代品的威胁,企业可以采取固定价格政策、定期更新产品等措施,以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波特五种竞争力量结构
波特五种竞争力量结构1. 竞争者在波特竞争力量结构中,竞争者是指在同一市场或行业中经营同样或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企业。
竞争者对企业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竞争者的竞争力量取决于企业们之间的相对市场份额、品牌形象、产品特性和定价策略等因素。
如果市场份额、品牌形象等方面被其他竞争者赶上或者超过,企业就会陷入劣势。
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掌握竞争者的动态和策略,以制定相应的反制策略。
2. 供应商供应商是指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产品等资产或服务的企业。
供应商对于企业的经营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供应商的竞争力量取决于其对企业的供货能力、价格、产品品质、服务水平和专业技术等因素。
如果供应商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停滞、产品品质下降或价格上涨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需要考虑供应商的整体实力和信誉度,并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同时积极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并进行竞价谈判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3. 顾客顾客是企业的生命线。
正如波特所说,“没有顾客,商业就不会存在”。
顾客的竞争力量体现在消费者数量、购买力、购买欲望、消费行为等方面。
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就会失去顾客的青睐,导致销售量下降和市场份额减少。
因此,企业对于顾客需求的了解和满足非常重要,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更新升级,并且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吸引和保留顾客。
4. 替代品替代品是指同类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案,它们可以满足相同的需求。
替代品的存在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替代品价格更低、性能更好,就会吸引企业的顾客购买。
替代品的竞争力量取决于其价格、功能和性能等因素。
企业要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购买习惯,以及对替代品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改进方案。
5. 新进入者新进入者是指尚未进入市场或行业的竞争者。
对于企业来说,新进入者会带来新的竞争力量和挑战。
新进入者的竞争力量取决于其资本实力、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产业的边界界定之后,经理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分析产业环境中的竞争力量,找出机会与威胁,制定战略应对竞争。
然而,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竞争不仅仅在竞争对手之间表现出来,有时甚至根植于经济基础之中。
在特定的产业中,比竞争者自身更强大的竞争力量有很多,客户、供应商、潜在加入者以及替代品都是竞争力量。
根据具体产业的不同,它们可以起到主导作用或者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善由五种力量决定: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如图3——2所示。
这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和最终利润率,竞争激烈的产业,如计算机、白色家电等,没有公司能能过投资于这此产业赚取超额回报;在竞争相对缓和的产业,如房地产、电信、石油化工等,则存在赚取很高回报的空间。
在波特的分析框架中,竞争力量强被视为威胁,在为它挤压利润;而竞争力量弱则被视为机会,因为公司可能获取得更多的盈利。
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弱可能会随着时间和产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管理者的任务是认清五种竞争力量的变化如何带来新机会和威胁,并在产业中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公司有够更好的保护自己,对抗这此力量或者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
此外,一家企业有可能能过自己的战略,摆脱这些力量的干扰使公司转变成为自己的优势。
因此,为了制定应对竞争局面的战略,摆脱这此力量的干扰使公司获得发展,公司必须弄清楚这此力量在自己的产业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在具体的环境中又是如何影响公司的。
表3-2列出了对五种力量进行彻底分析时需要询问和思考的一些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力量是如何起作用的,提供解决的办法,并尽可能利用这些力量带来的机会。
(一)潜在的进入威胁潜在的威胁对手是当前不在产业内但是有能力进入本产业的公司。
例如,有线电视企 进入壁垒 竞争因素供应商能力的影响因素购买者能力的影响因素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行业竞争者 竞争强度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品牌识别转化成本 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 政府政策、技术专利预期的报复行业增长 固定成本/附加值 间歇性的生产能力过剩 产品差异性 品牌识别 转化成本 信息复杂性 竞争对手的多样性 退出壁垒 投入的差别 供应商和企业的转换成本 替代品的出现供应商的集中度供货量对供应商的重要程度 与总体采购相关的成本 投入对成本或差异性的影响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威胁 议价杠杆 价格敏感性 购买者集中度 替代产品购买者的利润 产品差异性转换成本 品牌识别信息获取能力 购买量后向一体化能力价格/采购能力对质量/绩效的影响决策者的动机 潜在进入者 供应商 购买者 替代品 替代品相对的性价比 转换成本 购买者对替代品的倾向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图3-2产业竞争的五力模型表3-2 五种力量的应用分析对象要问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顾客我对顾客有多重要?顾客对我又有多重要?品牌认同我的顾客有多少种可供选择的产品?转化成本我的顾客要求我做出价格让步吗?产品差异我能从与顾客合作中获取利润质量/性能的影响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顾客、供应商的集中度供应商我们该和这家供应商建立联盟吗?供应商的集中度除了这家供应商外我还有别的选择吗?供应商之间的差异除了我之外这家供应商还有别的选择吗?前向一体化的威胁这家供应商是我获取成功的关键吗?能替代供应商的可获得性它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我成功的关键吗?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这家供应商能够以商的供应价格把成本转嫁给我吗?供应商对成本或差异化的影响成本或差异化对供应商的影响供应商或同行的转换成本产业中与整体购买相关的成本潜在的进入者谁最有可能想进入这个市场?为什么?转换成本当一个新进入者进入时我怎样对付它?政府政策如何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这个产业?规模经济我作为守成者的优势相对于新进入者如何?预期的报复作为守成者,我具有哪些优势是新进入者必须战胜的?资金需求在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之前我如何转移铁注意力来对付它?进入分销渠道特有的学习曲替代品如果没有替代品,那么顾客是如何通过现有产品或服务来顾客对替代品的倾向满足其需求的?说服顾客接受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购买产品有什么困难?顾客价值尺度的数量有更便宜的或更好的替代品吗?是不是正有人试图开发一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替代品的性价比需求?产业之外的哪家企业可能会抢占我的顾客?竞争对手我最强的竞争对手是谁?退出障碍我如何和这些强大的竞争者较量?品牌认同有没有办法能降低市场的竞争成度?产业成长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市场影响力的源泉在哪?转换成本什么因素最可能加剧或削弱产业内的竞争?产品差异竞争对手之间是相互攻击,还是有别的竞争方式?竞争者的集中度和平衡近来成为传统的电话企业的竞争对手,新的数字技术令有线电视企业可以通过传送电视信号的线路提供电话服务。
潜在的进入者对于现存的公司(有时称之为守成者)而言是一种竞争威胁,产业内现有的企业通常会试图阻止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本产业,因为新进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并且潜在地侵蚀现有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可能带来相当数量的资源,引起竞争加剧。
如果潜在的进入者对手越多,现有企业越难以保住市场份额、越难以盈利。
因此,竞争对手进入的潜在可能性越高,对现有企业盈利的威胁越大。
如果潜在的进入威胁小,现有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提高价格和增加利润。
潜在竞争对手决定是否进入一个产业取决于其面临的进入风险,而现存的进入障碍及现有竞争者对于新进入者的反应,决定了进入风险的大小。
如果进入壁垒很高而且新进入者预计现有竞争者会进行报复,那么很明显,潜在进入者就不会产生严重的进入威胁。
为了降低这种潜在的进入威胁,现存的公司依靠构筑进入壁垒来阻碍新进入者。
阻碍新竞争者进入的主要壁垒包括以下几种形式: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奖金需求、绝对成本优势、顾客转移成本、分销渠道和政府管制。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同降低公司成本的大规模生产相关的优势。
规模经济优势的来源主要有:(1)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所带来的成本削减;(2)大宗购买者材料和部件的折扣;(3)固定生产成本均摊到大批量产品上所产生的成本优势;(4)广告和营销费用均摊到大批量产品上所产生的成本优势。
如果这些成本优势很明显,新进入者的生产规模不够,将产生严重的成本劣势。
规模经济因素迫使新的进入者要么以一种更大的规模进入,要么接受一种不利于降低成本的局面。
如果新企业希望直接进入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它将承担与大规模相对应的高风险。
直接进入规模生产的另一个风险是产品供应的增加会压制价格并且引来现有企业的报复。
因此现有企业拥有规模经济的情况可以防止产量少面成本高的新公司进入市场,减少进入威胁。
对于一家想进入造纸业的新公司而言,它想获得成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高效生产所需要的产量要高于一家新公司所能达到的合理产量,这样该新进入者在竞争中就面临着一个成本少势。
对于计算机(主机)的生产、研发、市场和服务,规模经济也是最主要的进入壁垒,施乐公司和通用公司在挫折中发现了这一点。
规模经济在分销、销售能力的利用、资金筹集和其他方面也起着壁垒的作用。
2产品差异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依赖或偏好是新进入者必须逾越的另个壁垒。
企业可以能过持续投放广告、宣传本品牌产品、公司名称、专利保护、产品创新、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创造忠实于本品牌的顾客。
因此,广告、售后服务、在本产业中的排名,以及产品差异和促进品牌识别的主要因素,可能也是进入软饮料产业、医药产业、化妆品产业、信托投资产业和公共会计产业的最大障碍。
通过产品差异所形成的强大品牌忠诚令新企业难以从现有企业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这将有效地降低新企业的进入威胁,因为它们很可能得不偿失。
为了形成鲜明的产品差异,企业会在顾客价值方面努力创新。
3资金需求新的进入者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全面投资以增强其竞争力,这就构成了一个进入壁垒,尤其是当资金被用到难以收回的项目上,如广告等。
不但购置固定资金需要资金,而建立企业信用、开发新产品、吸引更多客户同样需要资金,当大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进入任一产业时,在某些产业中巨大的资金需求,如自动化生产和矿物提取等,就限制了其他潜在的进入者。
例如,想进入水泥产业或汽车产业的准进入者会发现,为开发一个新的业务所需要的积累资金是一个严惩的障碍。
4绝对成本优势不管新进入者的规模和可能获得的范围经济如何,有时现有企业相对于新进入者的竞争者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这些优势可以在学习曲线或经验曲线、专有技术、最佳原料采购、以低价购入固定资产、政府补贴、厂区位置等方面为新进入者设置障碍。
有时绝对的成本优势也像专利优势一样能够合法地阻止新进入者。
5顾客转移成本转移成本是顾客从现有企业的产品转向新企业产品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如果转移成本高,顾客就被锁定在现有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中,即使新企业提供的产品更好。
因此对于新进入者,消费者从一个供应商向另一个供应商转换所产生的成本(既有人力成本也有资金成本)使吸引消费者变得比较困难。
我们熟悉的例子包括从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转向另一种。
如果某人现在用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配套的应用软件,他要转换成另一种操作系统的成本会很高。
为了完成这一转变,他不得不重新购买应用软件,将现有的文件转换到新的操作系统下。
面对如此沉重的金钱和时间成本,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进行转换,除非新的操作系统在功能方面实现飞跃。
6分销渠道新的进入者必须保证其产品和服务的争销。
例如,无论通过降价、提高质量、集中销售或其他方法,一种新的食品必须取代其他产品在超市货架上的位置。
批发和零售的渠道越少,竞争者越有机会控制这此渠道,其结果是进入该产业的难度也就越大。
有时,这个壁垒实在太高,新进入者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来克服它。
天美时(Timex)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以这种方式进入手表产业的;而进入软饮料产业的公司已经发现这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因为大量的从事瓶装饮料的企业已经和守成者结成了联盟,新进入者很难插足。
7政府管制政府可以通过进入许可和原料限制等方式阻止甚至拒绝新进入者,像电信、银行、保险、电力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政府对航空、矿产等领域的限制更为细致,政府还可以通过空气和水的污染标准,以及安全法规等间接阻止新进入者。
总之,如果现有产业的资金需求较大,而现有企业也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分销渠道和品牌忠诚、相对于潜在的竞争者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规模经济明显、顾客转移成本较高和享受政府管制的保护,则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将大大减小,也即竞争力量较弱。
因此,现有企业可以制定较高的价格、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水平。
事实上,经验证据表明,进入壁垒的高度是产业利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显然,从战略角度持续提高进入壁垒、保护利润是符合现有企业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