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德国农业概况.doc

德国农业概况.doc

德国位于中欧西部,北濒北海和波罗的海。

面积356970平方公里。

人口8201.2万(1 995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8人。

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冰碛平原。

河流主要有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威悉河,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博登湖、基姆湖、维尔姆湖和阿墨湖。

属温带气候。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

将濒海的西欧和内陆的东欧连接起来,也成为暖和的南部和寒冷的北部的横梁。

德国的地形变化颇多,主要由广阔的平原、低伏的丘陵和高耸的山脉所组成,其南部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连绵的丘陵和森林,自此向北延伸到北海和波罗的海。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1、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在原联邦德国,农业家庭农场是德国农业的基础。

按其农业收入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业的专营企业,企业主总收入中有90%以上由经营农业所得;第二类是主营企业,农外所得收入小于50%;第三类是兼营企业,农外收入超过50%。

1995年,拥有农用地面积1公顷以上的52.3万个农场中,23.5万个农场的面积在1~1 0公顷之间,约占总数的45%。

约22.7万个农场的农用地面积在10至50公顷之间,占 4 3%。

可见,原联邦德国约有88%的农场规模在50公顷以下,50~100公顷以上的较大的农场仅占11%左右。

1994年,每个家庭农场年度的纯农业收入,前者为29152马克,后者为39798马克。

2、东西部农场存在明显差异。

在德国统一之后,原民主德国通称为“新州”,那里经过土地私有化之后,原先的超大型农场(1989年4700个)已分成3万家各种形式的农业企业(1995年底)。

其中,90%以上的是个体或合伙的农场(由3~5个家庭农场组成),但它们经营的平均规模仍大于西部,约有150公顷;合伙农场更大,平均经营450公顷。

1994年个体农场收入为每个劳动力43600马克,合伙农场为55800马克。

与原联邦德国各州不同的是,在新州的农场中,所经营的土地89.9%是租赁来的,而在西部租赁面积仅占45.1%。

德国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德国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健 全 的农 业 和肥 沃 的土 壤 、 净 的水 、 洁 的空 气 以 干 清
它要 求 整 个 生 产 活 动按 照 生 态 农 业 方 式进 行 , 即在 作 物 生 产 中 主 要 通 过 耕 作 与 栽 培 来 达 到 保 持 土 壤
肥 力 和 防 治 病 虫 害 的 目的 , 止 使 用 化 肥 、 药 等 禁 农
维普资讯
第 1 6卷
V 0. 6 11
第 1期
N O. 1
西 昌农 业 高 等 专 科 学校 学 报
J u n f Xih n rc l r l C l g o r a o c a g Ag i u t a o l e l u e
2 0 年 3月 02
Ma.2 2 r 00
德 国生 态 农 业 发 展 概 况
彭 音
( 山州 农 业 局 科 教 站 四川 西 昌 6 50 ) 凉 10 0

要 : 国 的 生 态食 品 在 世 界 上 享有 较 高 的 声誉 。 多 年 以 来 , 国致 力 于 生 态农 业 的 建设 和 发 展 。作 者 于 19 年 9 德 德 99
文献标识码 : D 文 章 编 号 : 0 8 4 6 (0 2 0 - 0 2 0 1 0- 192 0 )1 0 7 — 2
中 图分 类 号 : 1 15 6 S 8 .1
生 态农 业是 一 种 管 理 密 集 型 的 农 业 生 产 活动 ,
食 品 广泛 生 产 和大 自然 的 再 生能 力 以及维 持 天 然环 境 的必要 性 之 间达 到一 定 的均 衡 关 系 。 们认 识 到 , 人
标 。在 《 北莱 茵— — 威斯 特 法 伦 州 生态 农 业 19 ) 9 9 里

德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续)

德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续)

20 0 5年 ,德 国每个 农 民家庭 的劳动 力 年纯收入 平均 在 2~3万 欧元之 间 。对 此 ,
的土地面积从政府部门得 到相应 的补助,每
维尔弗尔特对记者说,德国农户按照其拥有 进 ,共同发展 ,减少 了化肥施用过多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
( 完待 续) 未
公顷为 3 8欧元 ,但如果扣除土地税等种种 0
升 ,罚 l 2欧分 。一方面不 能多生产 ,但 另一方面 ,收购商 提供 的报价又太低 。由于德 国那些收购商基本上处于垄断地 位 ,价格 由他们 掌控 ,每升 牛奶只给 2 4欧分 ,对 于农户而 言,这个价格偏低 ,农户 不仅 得不 到赢 利,而且还亏本 ,如 果要 让农户基本上保持收支平衡 的话,采购 商给农户 的报价 至少是 3 0欧分 / 升。维 尔弗尔特认 为 ,也许 ,这 是 目前德
维普资讯

首要 功 能 食 品 供 应— — 畜 牧 业 发 达 最 显 著
10万公斤。如果超额 ,将 受到惩罚 ,惩 罚的金 额是每多一 3

德 国的农业 发展政策具有许多特 点。在
欧盟的共同农业 政策框架指导下 ,德国把 农 业 定位于更为广 义和重要 的位置上 ,除了为 本国供应食物外 ,农业还 具有 以下非常重要
国农民最大的问题之一 。
的功能 :保护 自然资源 ,特别是保护物种的 多样性 、地下水、气候和 土壤 ;乡村景观为 国 民提供诱人的生活、工 作和休养场所;农 产品为工商业提供原材料,并为能源部 门提
供能源 。 20 0 6年 2 月。 德 国 农 业 部 发 表 了
德 国的农业布 局,可按地形地 貌来பைடு நூலகம்分。北德海岸地 区
方面继续 向国民提供高价值 、多品种的食

德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德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谢 作 前
( 州 市 光 机 电技 术 研 究 院 , 广 州 5 0 6 ) 广 16 3

要 :信 息化 是 农 业 生产 的 大趋 势 ,德 国农 业信 息化 技 术 处 于世 界 领 先 地位 。本 文介 绍
了信 息技 术在德 国农 业 中的 应 用情 况 , 比如 农 业机 械 的卫 星 定位 、精 准农 业 、农 田的计 算
用 也 不 是 广 泛 普 及 和 快 速 的发 展 ,只 有 大 型农 场 采用 的信 息 化技 术相 对 多一 些 。
( )农 业 机械 的 卫星 定位 一
和P 机 完成 的 ,但 是 效 果不 是 总 能令人 满 意 。 C
( )饲 养技 术 和食 品 安全 的 信息 化 三

1 动 物 识 别和 饲 养 呼 叫技 术 德 国从 7 年 代 中 . 0
在 种 植 业 中 ,正 在 讨 论 关 于 采 用 自动 田 间工 作系统 的总体 考虑 ,同时完全抛弃 现有 的系统 。
食 状 况 、产 奶 量 等 记 录 ,以便 发 现 问 题 和 采 取 适
当 的改进 措施 等 ( 如 :饲 料配 比) 例 。
目前 ,配 置 有 卫 星 的用 于 大 片 田间 或 者 园林 耕 作 的 自动 行 走 龙 门单 元 与小 型 的 用 于 普 通 田间 作 业 的 独 立 田 间机 器 人 形 成 竞 争 。 形 象 地 说 ,机 器 人 畜 群 使 上 个 世 纪 的机 械 化 以 带 有 智 能 单 元 的 畜 力
目前 , G S 术 在 德 国农 业 的应 用 也 不 是 特 P技 别 令 人 满 意 ,只 是 这 一 技 术 能 产 生 大 量 的 地 理 参
传 统 意 义 上 的农 业 是 保 守 的 ,人 们 的 风 俗 习

德国农业概况

德国农业概况
经 验 和 教 训 有 所 认 识 和 了 解 。 现 对 其 作 出
1 2 地 形 、土壤和 气候 条件 .
德 国 地 势 北 低 南 高 。 北 部 为 平 原 ,南 部 为 阿 尔 卑 斯 山 麓 地 带 ;从 北 往 南 ,依 次 分 布 着 平 原 、丘 陵 、 地 、 裂 谷 和 高 原 ,海 山 拔 高 度 从 5 0m到 29 2m 楚格峰) 等 [。 6 ( 不 1 ]
形 成 于 i 0 00 0 a前 的 冰 川 时 代 ,发 育 比 较
晚 。 但 德 国 的 土 壤 大 多 肥 沃 ,有 机 质 质 量
利 、 捷 克 、 斯 洛 伐 克 和 波 兰 接 壤 。 德 国南 北 长 8 6k 7 m,东 西 宽 6 0k 4 s,总 面 积 3 . 57
中 最 大 的 州 是 巴 伐 利 亚 州 。 全 德 共 有 大 小 城 市 3 0多 个 ,首 都 柏 林 为 全 国 第 一 大 城 0 市 。德 国经 济 的 主 要 支 柱 产 业 为 汽 车 工 业 、 机 械 制 造 、 电 子 、化 工 等 。 自 1 9 9 0年 统 一 后 ,德 国成 为 连 接 欧 洲 东 部 和 西 部 的 纽 带 与 中心 ,是 世 界 第 三 经 济 强 国 [。 1 ]
万 k 。居欧洲第 3 。 目前 德 国人 口总 数 为 m( 位)
分 数 多 为 3 以 上 ,p . ~ . 。 % H 5 5 7 5
德 国 位 于 均 匀 寒 冷 的 西 信 风 区 ,海 洋
性 气 候 与 大 陆 性 气 候 交 替 出 现 ,造 成 德 国
80 7万 ( 居 欧洲第 2 ,平 均 人 口 密 度 为 2 位 ) 2 0人 / m 。 德 国 由 1 3 k。 6个 联 邦 州 组 成 ,其

德国农业发展近况

德国农业发展近况

年 问 ,德 国油 菜籽 种 植面 积预 计 将
增 长至 1 0万 公 顷 ,油菜 籽产 量将 8
达 到 7 0万 吨 ,菜 籽 油 产 量 则 增 长 0
8 %。为 实现 上 述 目标 , 府打 算 强 政 化对 利 用纤 维质 材料 生产 第 二口国 ,进 口量
量 分 别 为 2 5 0万 升 、.5亿 升 和 0 1 6
43 .1亿 升 。
生 物 柴油 征 收 01 . 5欧元 每升 的 税 , 并 逐年 提 高征税 额 , 2 1 到 0 2年实 现
与 常 规 柴 油 同 等 税 额 。 外 , 于 原 此 由
为 了增 加农 民收入 ,确 保能 源 安 全 和保 护环 境 ,德 国政 府 极力 鼓 励 可再 生 能源 生产 ,并且 制定 出 比 欧盟 委 员 会 2 0 0 3年 指 令 要 求 更 高 的努 力 目标 。到 2 1 0 0年 , 可再 生 能
德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生 物 柴 油
2 万吨则 用 于生 产生 物柴 油 。 0 4
德 国于 2 0 0 4年 开始 生 产 乙醇 ,
20 0 4年 、0 5年 和 2 0 20 0 6年 乙 醇 产
多年 来 ,政府 一 直对 生 物 柴油
实 施免 税 , 从 20 但 0 8年 初 开 始 对 纯
重庆维普
重庆维普
朱 行 : 国 农 业 发 展 近 况 德
国外 粮 农
夏 面
别 属 于 3家 面 粉 加 工 公 司 , 即 V K
Mu h e AG . e h h Mu h e e ln W ra n e ln KG
量则 从 9 6万 吨 下 降 至 4 5万 吨 。 20 0 6年 . 籽 油 产 量 和净 进 口量共 菜 计 为 3 0万吨 . 中 6 4 其 5万 吨用 于食

德国农业合作社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德国农业合作社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德 国农业合作社的历史 、现状及
发展趋势
◎ 李 敬 锁
德 国 合 作 社 是 现 代 企 业 的一 种 组 织形 式 ,不 是 股 份 公 司 ,而 是 人 的联
德 国农 业 合 作 社 的 历 史
在 l 世 纪 工 业 革命 中 ,德 国 许 多 9
恢复。
1 4 年 德 国 “ 夫 艾 森 协会 ”成 8 9 赖
( e d sofr alh sasneen) H d ed reD r nkse vr i 。 e
德 国 农 业 合 作 社 的 现 状
1 .德 国农 业合 作 社 的基 本情 况 。
多年 以来 ,赖夫 艾 森 的思 想及 合作 5 在 随后 的 几 十 年 里 ,合 作 思 想 在 l 0
使 命 ,那 就 是 使 其 成 员 受 益 。 合 作 社
( re rc W ]em af es n 1 1 — F id ih ih ] R 1f e , 社 组 织 联 合 在 一 起 ,形 成 了三 个 层 面 88
成 员 处 于 经 济 活 动 的 中心 ,他 们 共 同 1 8 8 8)在 魏 尔 布 施 ( e e b s h) W y r u c 建 上 的 组 织 机 构 , 即初 级 合作 社 、 地 区
承 担 责 任 的可 能 。 当前 ,合 作 社 组 织 做 出 了合 作 社 要 强 制 性 地 加 入 审 计 协 成 员共 同参 与 合 作 社 的经 营 管 理 和 确 体 系 已 在 全 球 10 个 国 家 得 以成 功 会 的 规 定 。强 制 性 审 计 制 度 促 进 了农 定 合 作 社 的 经 济 决 策 、 发展 方 向 ,正 0多
德 国 赖 夫 艾 森 协 会 作 为农 业 合作

乡村振兴国外现状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国外现状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国外现状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是指借助现代化手段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下面是关于国外乡村振兴现状的研究报告。

1. 德国:德国在乡村振兴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

他们通
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创新农业等手段,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如修建道路、改善供水和电力设施等。

德国的乡村振兴政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并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2. 日本:日本在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他们实
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农村创业和发展休闲农业等。

此外,日本还通过提供农村人才培训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

日本的乡村振兴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了显著改善。

3. 美国:美国在乡村振兴方面也有一些成功案例。

他们注重
发展农村旅游和生态农业,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

此外,美国还通过提供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美国的乡村振兴政策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使农村地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

综上所述,国外的一些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们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手段,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国家的
成功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从中学习有效的政策和实施方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德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德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是 高 度 现 代 化 。 整 个 农 业 转 移 合 作 社 、各 类 涉 农 科 研 机 构 等 , 从 与 政 府 农 业 官 员 的交 谈 中得 到
到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知 识 的 轨 道 上 , 可为农业企业 提供包括科技 、信 深 刻 的 印 象 :发 展 环 境 友 好 型 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 个 响亮 的 口号 表 明 ,德 国虽 然 不 仅 仅 是 提 供 粮 食 等 食 物 和 饲 料 草 地 、茂 密 森林 交 织 的 充满 人 文 是 世 界上 一 个 高 度 发 达 的 现 代 化 的产 业 ,而 且 早 已成 为 可 再 生 原 氛 围 的 乡 村 风 光 ,成 为居 住 和 休 工业 国家 ,但 仍然 高度 重视农 业 。 料 的供 应 部 门 ,提 供 大 量 生 物 能 养 、旅游 的宜人 场所 。 统 一 后 的 德 国包 括 l 6个 州 , 源 ,还 是 保 护 自然 环 境 与从 事 旅 国土 总 面积 3. 57万 k 目前 , 游 业 的 处 所 。 三 是 产 品 优 质 化 。 m。 拥有 人 口约 82 0万 的德 国 ,农 业 各 种 食 品必 须 符 合 严 格 的食 品 法 0 用 地 面 积约 为 19 0万 h 0 m ,占 国 规 ,建 立 高 效 的 食 品质 量 可 追 溯 土 总 面 积 的一 半 以上 。 目前 ,德 制度 ,消 费 者 可 以 选 择 不 同 的 质 绿 色 环 境 农 业 也 就 是 环 境 友 国农 业 担 负 着 两 项 关 键 任 务 :一 量 等 级 、产 品标 识 、企 业 优 质 标 好 型农 业 。现 在 ,德 国 环 境 友 好

2 6一
世鹰 罐业 W0d gcIr r rut e iA i u

德国农业发展模式

德国农业发展模式

德国农业发展模式德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代表性。

其农业现代化进程始于20世纪初,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高度机械化、科技化、专业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

以下是对德国农业发展模式的详细分析:1. 农业机械化:德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农民可以借助先进的农业机械完成从种植到收割的全部流程。

这种高机械化程度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幅减少了人力成本。

2. 科技化:德国农业注重科技研发和应用,广泛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精准农业、无人机巡田、智能化农场等,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专业化:德国的农业产业分工非常明确,形成了各自的专业化领域。

比如,有的农户专注于某一类农作物的种植或养殖,有的则专门从事农业机械服务或农业技术咨询等。

这种专业化分工使得每个农户都能在各自领域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

4. 市场化:德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作物种植种类和规模。

同时,德国的农业市场开放程度高,国际农产品贸易活跃。

5. 集约化:德国农业还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德国还鼓励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形成大规模的农场,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 政策支持:德国政府对农业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包括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等。

这些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7. 农民组织:德国的农民组织健全,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

这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挑战。

8. 循环农业:德国还注重发展循环农业,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农作物轮作等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 国际合作:德国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项目,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分享其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果,推动全球农业的发展。

德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高度的现代化和专业化特征,注重科技应用和市场导向,政策支持和农民组织健全,同时也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德国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德国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波罗的海
玉米种植面积为38 万公顷, 产量为356 万吨。北 海


全有20国机09约耕年有地, 1年有3均机0 个增食面长品粉销约加售4%工额,厂为有,5绝机5 亿大农欧多业元数农,位场占于得食南到品部政销地府售区额总莱。外量茵补的河助4。%。

2009 年, 全国农场收入平均增长13.8%, 达到41125 欧元。
德国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目录
一、德国农业概况 二、德国农业现状
全国农业规模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德国农业组织机构 德国政府补贴农业政策
三、德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现代科技农业特点 德国农业特征 德国 河
多瑙河
一、德国农业概况
❖ 统一后的德国包括16个州,国 土总面积35.7万km²。
北德平原
中德山地
巴伐利亚高原
南部高原山地
阿尔卑斯山脉
德国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 大麦、土豆、甜菜、水果、 牛、猪、鸡等。
肥沃耕地主要种植小麦、 大麦、玉米和甜菜
贫瘠土地则主要种植黑麦、 燕麦、土豆和饲料甜菜。
目前,德国农业担负着 两项关键任务: 一是供应多样化优质食 物和饲料; 二是生产可再生工业原 料,尤其是未来的能源 载体——生物质能原料。
德国政府: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再生原料产业,成为欧洲 最大的生物燃料(主要是生物柴油)生产国
原料农业的发展:德国生产生物柴油的专用油菜子种植 面积超过100万hm²,生产生物乙醇的专用糖和淀粉接近 30万hm²,用于生产生物气的植物40万hm²左右。 建立8个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生物柴油总产量达到200多 万t。在全国建立1 500个生物柴油加油站,以方便销售, 同年生物柴油占德国再生能源市场的份额已达60%以上

德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德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A出…hu200310(总294世雠业World近年来,德国的农业信息技术不断推广术的应用和推广,数字广播普及,农业信息网络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大和数字电视的技术已经成多数工作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完成的。

根据熟。

近年来,德国加快进入2001年EFITA会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德国17信息社会的步伐,德国政府万全业农户中有7.5万农户使用了计算机,有发表的{INF02000:通往信5.5万户农户使用互联网。

通过电子计算机网息社会的德国之路》成为政络,农业新技术、新信息得到快速传递,德府迎接信息社会挑战的行动国农业信息技术正在普及并向农业全面信息纲领,也成为政府关于信息化迈进。

社会的白皮书。

一、德国农业信息化现状;l产尝盖署篓萎曩笔子1.农业信息化的阶段和进程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德国联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德国农业邦农业科技文献中心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在农村地区普(ZADI)的网络系统是基于及的初级阶段。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互联网络之上的农业文献信是德国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存储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委等农业信息化技术从初级阶段走向成熟的阶托站点的检查,可随时接收段。

如1976年就使用计算机登记每块地的类欧盟的法律法规,并将欧盟型及价值,建立了各地区、村庄、道路的信的法律文件转换成本国语言息系统。

80年代中期建立了全德国的地区农的文件。

德国的14个联邦州业经济模型,目前已成为很成熟的农业信息都可以通过农业文献信息中处理系统,为有关决策提供服务。

心系统得到该中心的库存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德国电子计算机献资料。

数据处理,电子数据模拟模型技术从研究开(2)农业生产技术网络发走向应用,是农业信息技术从初级阶段走服务系统。

德国的农业生产向成熟的阶段。

在此时期,德国在农业的数技术信息服务主要通过3种据库技术建设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如害虫管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来实施。

理数据库系统、农药残留数据库、作物保护一是各州植保局开发和运营剂数据库和作物保护文献数据库等。

德国农业发展史

德国农业发展史

德国农业发展史一、德国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德国的农业史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

在这个时期,德国的古老部落就已经开始了农业的生产活动。

近代之前,德国农业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手段十分落后,劳动力不充足,农民生活水平低下,整个农业生产缺乏组织和规划。

18世纪中期,德国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官方还积极推行了农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通过宣传普及农业知识,开设农业学院等手段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到19世纪初叶,德国的农业逐渐走上了正轨。

二、德国农业的进步与现代化在德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是从落后到进步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德国农民逐渐掌握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劳动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管理的合理化促进了农业的大幅度发展。

德国首次世界大战后,农业逐渐步入现代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德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力的农业政策,以鼓励和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1950年代,随着化学肥料、农药等新兴科技的应用,德国农业进步更为迅速,产量显著增加。

三、德国农业现状21世纪时,德国农业依旧保持了现代化的趋势,在劳动力、技术和设备上都实现了巨大的提升。

德国农业的经济总量占其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相当比例,同时也是欧洲联盟的重要农业国家之一。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和立法法规规范,使农业从而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现在德国的农业面积和产量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同时,农民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和经营模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德国农业发展历经了数百年,从小农经济到现代化,从单纯的劳动力提高到科学合理化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超越式的进步。

现在的德国农业依旧在不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全世界农业的典范之一。

德国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德国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易 北 河
多瑙河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0
农业补贴主要措施有: 直接补贴 按面积直接领取常规补贴,标准每公 顷300欧元(2626.9 元人民币)。在常规补贴基础 上,另外对环保有贡献的农民可以加申请特殊贴 转型和维持补贴 从事生态农业经营农民可领, 多年生农作物(如葡萄、樱桃等水果生产)在转型期 每公顷可获得950欧元补贴,蔬菜生产可获得480欧 元的转型补贴,一般种植业(主要是小麦等)和绿地 生产转型补贴相对比较少,每公顷只有210欧元。 其它补贴 如德国对全国耕地实行土地面积10% 以上33%以下的休耕政策,休耕土地每公顷补贴 200-450欧元。对于有些不适宜农业生产并造成水土 流失的土地退耕还林(草),补贴年限最长可达20年。
地势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 北部是波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 平坦,温带海洋性气候,土壤较 为贫瘠,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适宜牧草、黑麦、燕麦、马铃薯 等植物的生长,以畜牧业为主。
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还 有一些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南 部由于距海较远,气候的大陆性 特征较为显著,而且广布森林和 草地。特别是河谷地带土壤肥沃, 盛产葡萄、烟草,水果以及用于 制造啤酒的啤酒花等。
农业联合体和合作社:德国政府鼓励农民建立农业联合体和合作社,作 为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载体。德国农业企业规模小,平均种植面积仅 40.4公顷。除蔬菜、水果或生态产品企业直接销售小部分少量产品外, 绝大部分农业企业不直接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而是自发组成农业合作 社或联合体,进行农产品的进一步处理、加工,并销售到下一流通环节。
北德平原
中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
巴伐利亚高原
南部高原山地
阿尔卑斯山脉
德国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 大麦、土豆、甜菜、水果、 牛、猪、鸡等。

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特点及启示

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特点及启示

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特点及启示刘英杰【摘要】德国国土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中,约一半用于农业生产。

农畜产品种类繁多,质量优异,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马铃薯和甜菜等,畜牧业多饲养乳用、肉用牲畜。

农产品可满足本国90%左右的总需求,扣除从国外进口的饲料,自给率约80%。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农业生产效率也非常高。

2002年,每位德国农民养活的人口为124人。

尽管全日制务农人数由1960年的240万人下降到了2002年的不足60万人,但德国仍是欧盟国家中仅次于法国和意大利的第三大农产品生产国。

一、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特点德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具有许多特色。

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框架指导下,德国把农业和农村发展定位在更为…【关键词】德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特点;生态农业;农业和农村;共同农业政策;农业合作社;德国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启示德国国土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中,约一半用于农业生产。

农畜产品种类繁多,质量优异,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马铃薯和甜菜等,畜牧业多饲养乳用、肉用牲畜。

农产品可满足本国90%左右的总需求,扣除从国外进口的饲料,自给率约80%。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农业生产效率也非常高。

2002年,每位德国农民养活的人口为124人。

尽管全日制务农人数由1960年的240万人下降到了2002年的不足60万人,但德国仍是欧盟国家中仅次于法国和意大利的第三大农产品生产国。

一、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特点德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具有许多特色。

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框架指导下,德国把农业和农村发展定位在更为广义和重要的位置上。

除了为本国提供食物以外,还具有以下重要功能: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物种的多样性、地下水、气候和土壤;美化乡村景观,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休息场所;为工商业提供原材料,为能源部门提供能源。

基于以上的定位,德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重视环境保护、财政支持、农地合并、村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

德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与其启示

德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与其启示

德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及其启示发布日期: 2009-12-11 08:28:48 来源:世界农业作者:编辑:wjzx 点击数: 403德国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农业农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同步发展,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城乡一体,交相辉映。

一、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概况德国农业高度发达,表现在“六高”:一是农业生产效率高。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农户不足60万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养活124人。

二是农产品自给率高。

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主要用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

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高。

全国有各种联合体1079个,各类合作社1万多个,覆盖了绝大部分农产品及销售、加工企业,实现了农工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保障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四是农业科技含量高。

建成许多重点实验室,且科研作风严谨,注重原始创新,特别是在转基因技术、新品种选育和种苗技术、新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不仅为德国农业生产,也为世界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从播种到收获全部机械化,而且机械性能好,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农业生产。

六是农民收入高。

德国的农业发展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大部分农场规模在50hm2以下,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畜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户农民年人均收入万马克。

德国农村环境优美。

近1/3面积覆盖着森林,许多中小城市几乎处于森林的包围之中,使德国成为一个风景秀丽的花园国家。

德国政府严格实施《土地整治法》,明确了相关村镇规划,划定自然保护区,改善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充分听取当地居民意见,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地保护了乡村自然风光,农村安静又整洁,湛蓝如洗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田野,悠闲自在的牛羊,令人赏心悦目。

二、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德国农业的战略定位是除了提供食物外,更赋予其他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地下水、气候和土壤;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休养的场所;为工商业提供原材料,并为能源部门提供能源。

德国的粮食贸易的现状

德国的粮食贸易的现状

德国的粮食贸易的现状德国的粮食贸易的现状,及对其他国家在粮食贸易上的态度,和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德国农业发达,是欧盟三大农产品主产国之一。

目前德国共有耕地1190万公顷,农场平均规模36公顷,德国农业从业人口占社会从业人口的2.1%,农业GDP 占全国GDP的0.77%。

从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机械化发展,粮食单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总量持续上升,从60年代初的1726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4347万吨。

从1990年开始,该国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欧洲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主要出口品种是小麦、大麦和黑麦,2005年粮食净出口562万吨。

德国粮食政策的基础是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

德国首先必须遵循欧盟的政策和法律,在此前提下,联邦及各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欧盟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保证粮食安全,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和买得起所需要的食品。

韩国粮食政策旨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证粮食稳定安全供应,努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结构调整。

德国采取的最重要的手段都是政府的高额补贴,依靠补贴促进粮食生产,既有产量补贴又有农民收入补贴。

同时,粮食安全由单纯依靠国内市场转为依靠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德国储备粮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储备粮,为发生自然灾害、战争等时用;一种是欧盟干预粮,农民以干预价格出售给农业部储备局。

德国没有大量的储备粮,这是因为曾经存在大量的生产过剩,所以对粮食的供给满足需求有信心。

2006年,德国粮食总供给量为6400万吨,总消费量为4200万吨。

德国对储备粮采取招标形式进行。

对于国家储备粮,供应者和储备者都是通过招标进行确定的;对于欧盟干预粮,农业部对储备者进行公开招标,粮食所有权属于欧盟,联邦政府执行欧盟的政策。

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由私营仓储企业承担保管责任,具体程序是:首先,每年由私营企业提出申请,政府对申请企业的财务状况、设施条件、管理能力以及仓储商对其设施的控制能力等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核查;其次,政府与获得批准的私人企业签订仓储合同,确定储存费用补贴;第三,运用高科技手段对仓储进行监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德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发布时间:2015-04-1711:19:09?作者:shengde?来源:原创?浏览次数:442?收藏
摘要:德国的“三绿农业”——绿色环境农业、绿色原料农业和绿色基因农业是近年来德国农业发展中最为关注的领域。

本文对德国“三绿农业”的发展进程和关键性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
德国农业呈现明显的特点:一是高度现代化。

整个农业转移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轨道上,科技成为强大的农业生产力。

在德国普遍实现农业企业化、农民知识化、管理科学化、耕作机械化、结构合理化、发展持续化。

二是功能多样化。

德国农业已经不仅仅是提供粮食等食物和饲料的产业,而且早已成为可再生原料的供应部门,提供大量生物能源,还是保护自然环境与从事旅游业的处所。

三是产品优质化。

各种食品必须符合严格的食品法规,建立高效的食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消费者可
以选择不同的质量等级、产品标识、企业优质标志、国家绿色标志等,确保食品安全。

四是生产高效化。

每个农业经营者约可养活的人数高达140个,平均每个农业劳力贡献的净产值在2万欧元以上。

德国农产品的自给率保持较高水平,谷类、马铃薯、食糖和牛肉超过自给,牛奶和猪肉接近自给,禽肉需少量进口,禽蛋的进口量在30%左右。

五是服务专业化。

为农业服务的组织有多种,包括各类农村合作社、各类涉农科研机构等,可为农业企业提供包括科技、信息、机械和农资供应
源等置于保护的重点;通过补贴,促进农民生态休耕,以及在秋收后迅速种植冬季作物,改善土壤生态;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村地区平衡发展。

现代环境友好型农业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具有实质意义的突进。

从德国普遍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行动和经验中,可得到深刻的启示: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普遍道路和模式。

其基本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其主要内涵是建立可持
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其最终目标是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社会相互和谐。

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德国农业的战略道路。

德国的环境友好型农业企业越来越多地组成生态种植业协会,其会员的共同行动准则是,每个种植单位应把自己看做是其所处生态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努力保护好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积极采取施用农家
开展生物技术研究。

德国各地育种研究所的良种繁育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加强了培育优质品种的研究。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突出研究的重点转变了。

过去,对育种第一位强调的是高产、稳产,然后才是优质和抗逆性,而现在育种的重点越来越突出优质、抗性强的目标。

迄今,德国在小麦、黑麦、燕麦等麦类产品品质以及抗倒伏,抗白粉病、锈病和穗病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培育出了高营养、高品位的啤酒大麦。

此外,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

为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德国联邦政府采取了2项支柱性政策措施:一是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

二是向农民提供直接补贴,并且与农业环境保护挂钩。

就前一政策措施而言,联邦政府已与各州政府就“全国2007-2013年农村发展战略”协调一致,达成了整体战略方案。

在此期限内,可供德国使用的欧盟资金80.1亿欧元。

与促进农村发展的欧盟资金相配合,德国政府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财政重点是跨企业的一体化措施,促进农业企业的投资,对欠发达地
份起对生物柴油实行免税政策,对混用生物柴油按比例减免消费税。

如今,利用生物技术促进的生物能源的原料对德国农村地区创造价值和保障劳动岗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生产新能源的贡献也最大。

早在2005年,德国可提供的新能源中约有2/3的份额为再生生物原料。

同年,全德国约有300个研究、发展和示范项目,为不同生产线和市场运用,促进再生原料作物的研究、发展和示范项目的科研经费高达5200万欧元。

德国联邦政府还与着名大
企业合作,在萨克森州弗赖具格,建立了生产液态生物燃料的中间试验装置。

按照2007年1月份生效实行的《生物燃料定额法》,到2015年,德国对生物燃料的消耗量要提高到占能源总消耗量的8%,并实行税收优惠措施。

德国在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可再生性工业原料植物方面,起步很早。

还在20世纪90年代初叶,德国政府就号召农民种植可再生原料作物,以替代矿藏资源、化工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近年来,
计2020年将达到20%,其中主要是以菜子油和大豆油做原料加工的生物柴油。

此外,德国化学工业消耗原料的1/10以上也是由可再生原料作物提供的。

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这个比例将增加1倍。

早在2006年,在可再生原料领域就业职工已达到23万人,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

当然,在德国也产生了一种担心,即到2020年,德国农地面积的1/3将用于可再生原料的生产,会产生
“与粮食作物争地”的问题。

当然,也有一种意见认为,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无需担心粮食和其他食物供应不足问题。

三、谨慎研究和利用绿色基因农业
在德国,对于粮食等食物采用转基因技术,采取极慎重、极严肃的态度,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
2.德国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用农产品和抗病虫害
目前,德国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生产医药,以及抗御病虫害等。

德国对基因和生物技术研究是世界上起步早、成果大的国家。

尽管德国的活动家及消费者,在欧洲反对遗传改良生物和食品,德国人也不愿消费遗传改良食品,但德国仍然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支持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即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医药,这成为德国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的主要课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叶,德国科学家就着手基因羊的研究,希望能从羊奶中提取可以治疗血液病的蛋白。

另外,德国马普育种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人工合成的助长素,使茄子的生长受助长素的定性支配,在冬季种植的茄子也可以达到与夏季茄子相似的品质。

这种反季节茄子品种在意大利试种已取得了成功。

目前,马普育种研究所与意大利同行合作,继续研究推广实用技术,即适合大田生产的反季节番茄和青椒。

为解决温室效应和地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所造成的影响,德
确规定,并向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和进行明确标识。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相关食品或食品配料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危险;二是对消费者不会产生任何误导作用;三是与传统食品和食品配料相比较,不会导致营养方面的损害;四是必须确保这些产品对环境不造成任何危害。

以上诸条意味着,不符上述条件的转基因食品或材料,是不允许上市应用的。

此外,为了协调欧盟各成员国的法律规章,并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欧盟最高权力机构——欧盟委员会还提出两项建议:一项
是关于转基因食品、饲料的准许与标识规定的建议;另一项是关于转基因食品、饲料可追溯性的建议。

这两项建议得到德国等欧盟成员国的赞同和支持。

德国除了执行欧盟统一制定的《新型食品法规》之外,在德国市场上允许出售的所谓新型食品极少,迄今仅仅允许出售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植物甾醇类。

另外,德国与其他所有欧盟成员国一致,对上市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技术改造有机体成分的食品必须加以标识。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