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读书》读后感
《教书读书》读书心得
《教书读书》读书心得有关师德师风随笔的作文篇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证明了立德首先需立师德。
一份高尚的教师道德素养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尤其是中学生在青少年期树立人生价值观的标杆。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德需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形象,需要关心爱护学生,需要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前行,做学生的引导者,做“点亮星星”的人。
高尚的师德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塑造良好形象。
爱因斯坦说,“是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就是教师的德与才。
正如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一样,他创办了南开大学并且十分注重对学生文明礼貌的教育,他在教育中也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他的学生因为抽烟和他叫板说,“我们吸烟有害,难道你吸烟无害吗?”张伯苓先生听后,歉意的笑了笑。
之后他销毁了他所有的烟并且折断了最心爱的烟杆。
对学生们说,“自此以后,我与同学们共同戒烟”。
果然,他再也没有吸过烟。
教师的言行无形中影响着学生,身教大于言传。
他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上了一堂人生教育课。
德才兼备,立德树人才是一位真正的好教师。
高尚的师德需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谭千秋是一位在汶川工作的平凡教师,他的双手不仅能在黑板上谱写知识,也能为四位孩子插上生命的翅膀。
在汶川地震中,他不惜放弃生命,因为爱,用他的臂膀护住学生。
砖块、水泥重重的砸在他的身上,但是他依然没有放手。
人们用*来赞美这位大爱无声铸师魂的教师。
与之相对的就是臭名昭著的“范跑跑”,地震来临时,不管不顾学生,第一个冲向安全地方。
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挥”。
关爱学生,发挥品格才是一位真正的好教师。
高尚的师德需要老师做学生的活水源泉。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教师应该吸入整个光的海洋。
以前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应该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了,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活水源泉。
教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教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优秀10篇)教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
所谓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存在的。
”作为一个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奋战40余年的“老兵”,石河子大学教授曹连莆如是说。
可谓一语中的,这句话鲜明地道出了教学过程中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书与育人即该如此。
一、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树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的思想,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学生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
而对做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光是会上宣讲,也不光是课余谈心,还应当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更有巨大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相辅相成。
二、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书·读书》读后感.
读《教书·读书》有感初次看到冷玉斌冷老师这本书时,我被封面深深吸引了。
“教”和“学”重叠在一起。
正如冷老师书中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到底,决定于两件事。
一是学习与汲取,即“读书”,二是实践与反思,即“教书”。
一天天读书,一天天教书。
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应该是淡泊的人,冷老师是一位憨厚而低调的乡村教师。
即便他已经拥有“国培计划”北大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的头衔,依然安心自在地在一个宁静小镇生活、教书、读书。
这是一种安逸的情怀,不急功近利。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这种选择,明明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明明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就连冷老师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劝他“赶快出来”,他为什么不为所动?其实,冷老师是富有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亦如俞洪敏在某次演讲中提到的,读书给他带来了情怀、胸怀、和气质。
这是一个人能把事情长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
由此,读书,成就了冷老师的厚积薄发,滋养了他的心灵,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因为大事的焦虑、烦躁、气恼、悲愁以及一切将他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烟消云散。
所以冷老师即使身处乡村,依然自得其乐,享受读书的孤独与快乐!我想,这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应追求的,对于读书的渴望,对于内心平静的渴望。
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不能断章取义、囫囵吞枣。
读书,就该像冷老师一样,真读!当今浮躁的社会,心静淡泊者胜出。
喜欢读书,坚持读书,实际是与作者的一次次对话,书中有人,人在书中,汲取书中养分,滋养生命与智慧,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坚持阅读何尝不是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新时代发展下,信息的广泛及快速传播,不断推动教师积极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继承无数教育先贤优秀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读书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
古有孔子杏坛讲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学而时习”,言传身教,一部《论语》成就万世师表。
读《教书读书》有感
读《教书读书》有感暑期中的闲暇时光,有幸阅读了《教书·读书》一书。
作为一位小学体育教师,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受益良多,感触颇深。
《教书·读书》中《猪小妹的芭蕾课》这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生活。
感悟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孩子说出喜欢做某件事时,大概这事情就成功一半了,他花在这件事情中的时间和精力会远超过别人强迫他完成的情况,当唤醒了孩子对完成某件事的“内驱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会顺利很多——特别感兴趣,就是特别有特长。
我在教授立定跳远时,一开始组织学生练习,就一遍遍重复的跳,学生兴趣不浓,跳得也不远。
后来师父告诉了我一个小游戏——石头剪刀布,规定一段距离,两人一组伙伴间石头剪刀布,获胜同学有一次向前跳跃的机会。
枯燥地反复练习一旦结合了学生喜欢的小游戏,产生的良好化学反应点燃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不知疲倦,腿都跳酸疼了还乐此不疲,课堂变得轻松愉快,测试成绩更是喜人感悟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文中的父母一直陪伴着佩奇学习跳舞,跳舞也会出现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之中,老师给了佩奇许多鼓励,这些都让佩奇更加喜欢跳舞。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成长的关键期学校里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在学校里除了给学生上课,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课内外也是学生的陪伴者。
今天我送进学校一位纯朴的儿童,明天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当老师能将“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孩子”的想法贯穿于教育,陪伴孩子的生活、学习、社交、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对孩子的全方位成长有着很大帮助。
在美国,曾经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并不是智商、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而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所以,父母、教师的陪伴,这种潜移默化,更深入人心,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
总结教师是一个起“引导”作用的人,教育的本质是慢的艺术。
《读书教书》读书心得(优秀10篇)
《读书教书》读书心得(优秀10篇)《读书教书》读书心得篇1这几天我通过观看《魏书生谈教书育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我认为,每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和发展规律进行认识和研究,做教育的明白人。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育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当人师,不能当经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应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教育工作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方向。
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完整的、全面的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出现缺陷。
魏书生还特别强调身教,他认为身教应重于言教。
他日常注意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培养学生的人格,他认为教师没有人格力量,不能率先垂范,事实他就不能进行真正的身教。
由此看来身教只有亲自实践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己应该积极学习这种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读书教书》读书心得篇2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精心育人、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广大教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广大干部勤政、廉政,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学术风气不正等问题,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参与赌博、乱收费、乱补课等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开展以“向开县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要学习开县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爱岗敬业,是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一个公民,做到热爱岗位、敬重职业,也就是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联系起来了。
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就到了。
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一、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读《教书读书》有感
读《教书读书》有感有幸拜读了《教书读书》一书。
此书教人热爱,也让人冷静,值得轻抚,更值得细读。
本书的作者为冷玉斌,该书汇集了他近年来在教学、阅读领域的所思与所想。
文字朴素,冷眼热心,笔端常带温情与善意,娓娓道来,视角独特。
细细读来,会被他悲悯的情怀和深邃的理性思考所触动,发人深思。
冷玉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身怀大本领,自甘做小事,我敬佩这样的人。
他用心教书,安心读书,一寸又一寸,谱写自己脚下的路,以一个求知者的姿态不懈怠地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只有善于阅读,勤于实践,才能体察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那些细微之处,才能写出这触动人心、引起教者共鸣的文字。
冷玉斌老师说“当对某件事的叫法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后,人们对它的印象就会逐渐变得模式化与刻板化”。
是啊,你是否给你的学生定义过“好生”“差生”,从而就对他们的印象发生了改变,不自觉地认为做同一件事情的“好生”那是聪明机灵,“差生”则是捣乱可恶呢?曾记得刚工作不久,一次投掷课上,我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投掷安全,统一口令掷捡球,可接下来紧随口令“预备”,就见两个实心球飞了出去,我还没反应过来,两道人影一前一后冲出,扑向自己的球,抱住就往回跑,我火气蹭蹭的往上涨,定睛一看,一个是体委,一个是调皮捣蛋的“小王”。
“你们俩怎么回事?没听清我刚才的要求吗?”我怒吼道,暗暗庆幸其他同学的球还没出手。
体委看看我,小声说:“对不起,老师,我手滑了”。
小王同学也看着我说:“对不起,老师,我也手滑了。
”相同的回话,我理所当然地认可了体委的理由,让他下次注意,要握好球,回队伍里重新准备去。
然后回头对着小王一通怒吼:“人家说什么你就说什么啊,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找理由,不遵守纪律就不要投了,你不要安全,其他人还要呢。
”小王原本就是个小霸王,脾气也上来了,攥紧小拳头,怒视着我:“我没有,我就是手滑了,体委跑出去捡球,我才跟着跑出去的。
”“你这什么态度,做错事还有理了,对老师还大吼大叫,到旁边反省去,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读书教书读书心得(精品10篇)
读书教书读书心得(精品10篇)读书教书读书心得篇1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江同志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人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
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对教师的定义是授业解惑,也不曾提及如何育人之说。
但在现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老师如果只忙于教学、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至少不能说他(她)是一个非常称职的老师或者说他(她)缺少爱心,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的老师也代不出好的班级。
如果一个班集体没有凝聚力,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果对所有的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较强的个人人格魅力,那么这个班级到头来必然会人心涣散,纪律涣散,更谈不上教学成绩。
从相反的角度讲,一个老师不管他代不代班主任,只要他有爱心(注意我说的是真心地去爱孩子而不是假意地去敷衍他们甚至讨厌他们),真正地关心学生的生活身体心理健康、爱护学生的爱好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急学生家长之所急,说学生家长之想说而又不敢说,做学生家长欲做而又不便做,都能在班级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望,这样以来当你在班级里上课时学生无论是听课状态还是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是空前的,如有人在课上违反纪律,就会像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样,受到同学们群起而攻之。
在这样的班级里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基本上是对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合作默契,感情沟通尽在细微处;有时候一个提问,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将会永远地印记在学生在心灵中,这也许会成为他进步的动力,或许会成为他从一个落后生转变成一个先进生的转折点,因为他知道:老师在关注着我!一、人民教师应具备爱生如爱子的高尚品德。
冷玉斌 教书读书读后感
冷玉斌教书读书读后感篇一冷玉斌教书读书读后感最近读了冷玉斌老师的《教书读书》,这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在迷雾中突然看到了一束光,也许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但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冷老师在书中分享的那些教书和读书的经历,就好像是我自己在学校里经历过的一样。
他说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育人,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以前是不是只把教书当成了一份工作,而忽略了育人的重要性?可能还真是这样。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又陷入沉思。
兴奋的是,冷老师的很多观点和我不谋而合,比如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得先从老师自己热爱阅读开始。
我就觉得,这太对啦!可又一想,我自己真的做到热爱阅读了吗?我觉得有点惭愧。
书里还提到了很多有趣的教学案例,那场景描述得生动极了,仿佛我就在现场看着一样。
比如他讲怎么引导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慢慢爱上了语文,这过程可真是充满了曲折和惊喜。
我就在想,要是我遇到这样的学生,我能像冷老师那样有耐心和智慧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总之,读完这本书,我心里乱糟糟的,有激动,有反思,有对未来教学的憧憬,也有对自己不足的担忧。
但不管怎样,这书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生涯,我觉得,这一路的阅读和思考,真好!篇二冷玉斌教书读书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冷玉斌老师的《教书读书》,这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这能有啥特别的?”可越读越觉得,哇塞,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冷老师讲的那些关于教书和读书的事儿,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里一直纠结的那个锁。
比如说,他提到教书要有创新,不能老是走老路子。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太死板了?我可能一直觉得按部就班最保险,可这样真的能教好学生吗?也许,是时候做出改变啦。
还有读书这一块儿,冷老师说要读各种各样的书,不能只盯着一种类型。
我就寻思,我平时是不是太局限了?只读自己喜欢的那几类书,错过了好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
这可不行啊!书中有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说的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找到了自信,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教书读书心得体会
教书读书心得体会教书读书是一件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情,每一次教学与阅读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通过教书读书,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下面将分享我的个人感悟。
教书使我学习教书是一种向别人传授知识的行为,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在教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仅要对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跟上时代的发展。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要有智慧,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才能够为学生传递正能量。
教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在教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
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为只有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我将学生视为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读书让我拓宽视野读书是一种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学习过程,通过读书,我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拓宽我的视野。
读书不仅帮助我积累知识,还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读书还能够帮助我放松身心,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读书要注重品位和选择读书不是为了填满自己的时间,而是要注重选择和品位。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读书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价值的书籍。
要切实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避免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同时,也要适应自己的节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
这样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得到收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读书要有适度的求索精神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一颗渴望求知的心。
读书是一种挖掘和探寻的过程,要在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发现新的看法和观点。
《教书与读书》读后感
《教书与读书》读后感为人师者,应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化的理论素养。
宽厚仁爱的人文精神,独具魅力的人格品质。
这一切都建立在广泛吸收优秀文化精髓和接受名家大师经典洗礼的基础上。
而正如文中所讲,我们现在或因“无空读”、“无书读”、“无心读”等各种原因,让心灵沙漠化了许久。
因为我们对书本的长期搁置,新意远离了我们,课堂上同学们只能听到重复了多年的陈词滥调;长期缺乏充电,我们的课堂缺乏活力,只是人云亦云的把教参书上的种种硬塞给学生,学生听的乏味,我们讲的乏力。
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就首先要做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用书丰富自己的内涵,用知识去擦亮孩子的眼睛,点亮孩子眼中的火花,用书掌握人生的哲理,用书洗涤自己的心灵,让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人生正确的方向。
读书对教师格外重要,我们教给孩子的不应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已,更应让他们看到书本知识外的广阔天地。
多读一点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就会多一分高雅品位;多读一些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就能多把握一分教育的真谛。
读书时教书的前提和基础,读书时一种对知识的加工活动,而教书是知识的输出活动,没有哪一位出色的教师不是经过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博览群书积累知识的,教师经常性的读书,是在给自己的“一桶水”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活水,并且给学生源源不断地供给一杯杯清新活水。
不读书的教师,自己的“一桶水”会日渐减少,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脱节,那么我们学生的清新活水从何而来?那么教师应该怎么读书呢?首先教科书和教参书当然是不可或缺的,接着读好所教学科和领域的各种书。
此外,还要博览相关学科知识的数,这样有助于教学的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多角度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的知识既要专又要博,除了和学科相关的,学科外的书籍也要涉猎,力求成为“杂家”,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书读书心得体会
教书读书心得体会教书与读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职业生涯的两大支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必要性。
以下是我在教书与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教书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勇于质疑。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读书则是我不断进步的阶梯。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
无论是专业书籍还是跨学科的文献,我都尽力去阅读和理解,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读书让我保持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让我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不断学习,我能够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书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在教书中,我实践所学,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读书中,我汲取新知,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在教书与读书的旅程中,我也体会到了耐心和毅力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付出和努力。
同样,学习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设定目标、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总之,教书与读书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
它们不仅让我在专业上不断成长,更让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未来,我将继续在教书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行,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
读《读书教书》有感
读《读书教书》有感我常常在想,怎样才能算上最优质的教学方法?是死抓正确答案,认准死理么?教育改革至今,我觉得每一位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都有了新的感悟。
就我而言,“教育”即教书、育人。
《读书教书》片段中的这位情商高、懂得体贴的孩子让我最深的感觉就是心疼,纯洁而天真的他并没有把题目当成白纸黑字的文字,而是真正地构建在他的生活中,所以他选择为他喜欢的老师留一个苹果。
而老师能得到孩子的“苹果”,说明他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喜爱;但同样,这位教师仅仅看到纸面上的对错,失去了学生回馈给老师的爱,真的很是可惜。
转眼成为教师已经两年了,对于教学中的正误判定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在我看来,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淡化对与错,鼓励孩子勇敢尝试。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自己的一堂课,内容是滚铁环。
教材中的指导教学方法是将小推杆固定于圈上,人在圈后推圈向前。
难点在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控圈能力很弱,圈在前导致孩子们不能把握圈的平衡,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直到我注意到了班上的一个小调皮,他没有按照我的教学要求尝试,而是胡乱的推圈满操场飞奔,看起来就像是乱玩调皮。
再看动作,人都和圈平行了,这不是错误动作么?正准备上前纠错,却眼前一亮,虽然不是很稳定,却能摇摇晃晃的向前不倒。
之后经过多次尝试,我肯定了这种“错误”行为,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低年级孩子手臂手腕控制能力较差,人圈平行借助身体更利于控制圈的稳定。
按照“错误动作”,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再适时提醒改变站位,滚铁环也不是难事了!其实学习的本质是没有对与错的,所谓的正确答案只是前人总结的结果罢了,或许没有前面的各种尝试,正确答案也并非“正确”。
六年是孩子发展的黄金时间,每个孩子都是自主的,聪明的。
淡化教学中的对与错,培养孩子的思维,留给孩子们错误的空间,辅助孩子们成长,才是最好的选择。
冷先生作品让我受益匪浅,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让人亲切,好像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却在不经意间悄悄忘却;每一个故事很小,却让人回味无穷。
《教书·读书》读后感说课讲解
读《教书·读书》有感初次看到冷玉斌冷老师这本书时,我被封面深深吸引了。
“教”和“学”重叠在一起。
正如冷老师书中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到底,决定于两件事。
一是学习与汲取,即“读书”,二是实践与反思,即“教书”。
一天天读书,一天天教书。
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应该是淡泊的人,冷老师是一位憨厚而低调的乡村教师。
即便他已经拥有“国培计划”北大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的头衔,依然安心自在地在一个宁静小镇生活、教书、读书。
这是一种安逸的情怀,不急功近利。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这种选择,明明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明明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就连冷老师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劝他“赶快出来”,他为什么不为所动?其实,冷老师是富有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亦如俞洪敏在某次演讲中提到的,读书给他带来了情怀、胸怀、和气质。
这是一个人能把事情长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
由此,读书,成就了冷老师的厚积薄发,滋养了他的心灵,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因为大事的焦虑、烦躁、气恼、悲愁以及一切将他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烟消云散。
所以冷老师即使身处乡村,依然自得其乐,享受读书的孤独与快乐!我想,这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应追求的,对于读书的渴望,对于内心平静的渴望。
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不能断章取义、囫囵吞枣。
读书,就该像冷老师一样,真读!当今浮躁的社会,心静淡泊者胜出。
喜欢读书,坚持读书,实际是与作者的一次次对话,书中有人,人在书中,汲取书中养分,滋养生命与智慧,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坚持阅读何尝不是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新时代发展下,信息的广泛及快速传播,不断推动教师积极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继承无数教育先贤优秀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读书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
古有孔子杏坛讲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学而时习”,言传身教,一部《论语》成就万世师表。
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7篇
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7篇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1"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
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
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
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
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
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
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
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
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
不过找借口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面对不如意的现状,才会说两句话,从而在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罢了。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
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
读《读书教书》有感
读《读书教书》有感今天拜读《读书教书》中,对作者评价《蘑菇该奖赏给谁》的观点很有感触,于是搜索找到了这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蘑菇该奖给谁》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对他们说:“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小黑兔得意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小白兔难为情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兔妈妈问。
“我跟乌龟赛跑,所有的乌龟都跑不过我!”小黑兔说。
“我跟骏马赛跑,他们都跑得比我快。
”小白兔说。
“我的好孩子,”兔妈妈亲了亲小白兔,从篮子里挑出一个最大的蘑菇,“这是给你的奖品!”小黑兔不服气地问:“我今天得了冠军,为什么把大蘑菇给小白兔?”兔妈妈说:“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冷先生对于兔妈妈的选择是很复杂的,他是这样说的:”做妈妈是件很难的事情。
“同样身为老师的我也很能体会他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来看很能理解对于两种不同的孩子,处于引导者的我们最好是分开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这个故事我能分出两种不同的评价。
1.“勇士”小白兔首先,如文中兔妈妈的选择一样,大多数读者会更偏向小白兔,小白兔在比赛中挑战了更高的难度,选择了跑步健将——骏马,相比之下小黑兔选择的短跑弱者——乌龟,虽然小黑兔获得了胜利,但是对手过于弱小,换做小白兔上也能轻易取胜。
而小白兔选择挑战更高难度,这种永不气馁,迎难而上的勇气是兔妈妈“偏心”的原因,虽然能力不及但勇往无前,是真的勇士。
2.糊涂的兔妈妈兔妈妈把更好的蘑菇奖励给了小白兔,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这种奖励欠妥。
为什么就断定小黑兔“不求上进”呢?我们知道,体育赛事中分组完全是随机的,抽到种子选手晋级可能性当然低,如果处于水平较低的一组,轻松获得成功也是板上钉钉。
诚然,面对困难不放弃是很“勇”,难道面对弱者全力取胜就不该得到奖励了么?这样的奖励反而让单纯的孩子们收到了不公,糊涂。
读《读书教书》有感
读《读书教书》有感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话不假。
正值寒假,享受轻松之余,打开工作室推荐书目,一眼就选中了冷先生的《读书教书》,身处教育事业的我希望从中间找到共鸣。
不负所望,这一段小故事与大家一同分享。
这是一则短故事,想要分享给大家的原因只有一个——虽然是童话,但仿佛真的还原了我的课堂,蕴含的教育理念更是先进、发人深省。
新生们体育课的初体验就是广播操,不得不说咱们的广播操很能抓住低年段的孩子。
欢快的音乐,动感的节拍,美丽舒展的动作很快便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
正如冷先生的描绘,刚开始小狗、小佩琪们都是群魔乱舞,节拍卡点不准,动作记不熟,还有“拆房子”的不协调佩琪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快速的解决问题,提高水平呢?答案就在文中——“羚羊女士老师倒毫不在意,继续示范,继续提示:“孩子们,优雅、美丽……”这就是答案,作为教育者我们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引导。
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进步远远超乎你的想象,给他们模仿的空间剩下的就是见证他们创造奇迹。
往往让人可惜的是,孩子们的热情依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复一年的教授同样东西的教师失去了耐心,身为教师的我们只是放弃了一节课,但是对于这一节课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便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老师们切记,珍惜自己的教育初衷,不要在时间里迷失自我。
故事还未结束,佩琪最后学会提高舞蹈水平的地方不在学校而是在家中,或者说在生活中。
佩琪在课堂中学会了技术,但想提高却不能仅仅依靠短短课堂时间,它热爱这项运动,喜欢这样运动,不是为了老师的要求或是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喜爱。
成就一项运动的初衷永远是喜爱这项运动。
因为热爱,所以佩琪迫不及待的给家人表演;因为热爱,所以佩琪一家成了“舞台”。
很多时候,当兴趣变成了任务时,它也失去了乐趣,慢慢也失去了动力。
最后借用王蒙先生的一句话送给处于教育事业中的同行:“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切记莫要忘记初心。
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
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1我是希望小学的一名普通老师,出生于教师之家,是聆听着师爱故事、感受着师爱魅力长大的:妈妈初中毕业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女儿身加上家境贫困,面临辍学,幸运的是她的老师爱她,不远百里走路到外公家,用爱说服了外公,妈妈才有了后来的教师生涯;爸爸为了他面临辍学的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往返于乡间小路上;妈妈为了读准英语单词跟随录音读了一遍又一遍直至深夜;每次过节爸爸妈妈总是会把不能回家的农村学生带回家和我们一起共度佳节。
所以我从小便立下了当一名老师的美好愿望。
经过不懈地努力,__年我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地考取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赣州师范学校。
经过3个春秋的苦读,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走进了教师队伍,从此饱尝着教师工作的平凡、辛劳和光荣。
从教21年中有14年投入幼教事业,7年扎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教书育人最深的感受就是:做好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博大的爱,更重要的是还要怀有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
教育,即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一、爱岗敬业,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乐于奉献。
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还要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关系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书·读书》有感初次看到冷玉斌冷老师这本书时,我被封面深深吸引了。
“教”和“学”重叠在一起。
正如冷老师书中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到底,决定于两件事。
一是学习与汲取,即“读书”,二是实践与反思,即“教书”。
一天天读书,一天天教书。
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应该是淡泊的人,冷老师是一位憨厚而低调的乡村教师。
即便他已经拥有“国培计划”北大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的头衔,依然安心自在地在一个宁静小镇生活、教书、读书。
这是一种安逸的情怀,不急功近利。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这种选择,明明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明明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就连冷老师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劝他“赶快出来”,他为什么不为所动?其实,冷老师是富有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亦如俞洪敏在某次演讲中提到的,读书给他带来了情怀、胸怀、和气质。
这是一个人能把事情长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
由此,读书,成就了冷老师的厚积薄发,滋养了他的心灵,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因为大事的焦虑、烦躁、气恼、悲愁以及一切将他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烟消云散。
所以冷老师即使身处乡村,依然自得其乐,享受读书的孤独与快乐!我想,这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应追求的,对于读书的渴望,对于内心平静的渴望。
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不能断章取义、囫囵吞枣。
读书,就该像冷老师一样,真读!当今浮躁的社会,心静淡泊者胜出。
喜欢读书,坚持读书,实际是与作者的一次次对话,书中有人,人在书中,汲取书中养分,滋养生命与智慧,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坚持阅读何尝不是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新时代发展下,信息的广泛及快速传播,不断推动教师积极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继承无数教育先贤优秀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读书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
古有孔子杏坛讲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学而时习”,言传身教,一部《论语》成就万世师表。
《师说》,去璞存真,用简洁朴实的语言道尽师者使命。
《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不光有理论指导,也有我们沿用至今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走班制,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借鉴的经验?一切教育经验的取得和传承、一切教育方法的发展与改进何尝不是在督促我们——读书、实践!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
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西欧人信奉多年的“真理”在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地之时轰然倒塌。
千年“真理”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面对着有主观能动性的孩子。
教育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用不变的理论来面对变化着的孩子,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来面对独具特色的人,那样,教育也只能成为生产机器的机器。
因此,青年教师们我们需要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和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好对教材的多元解读、创造性解读,非照本宣科。
同时,秉持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正如冷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读书、教书、反思。
冷老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师的使命与责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引着教师们的前进方向:一天天读书,一天天教书!一天早晨,捧着这本书在地铁里阅读,被崔永元和教师们的精彩对话所吸引,一不留神竟坐过了站。
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师,确实够有魅力的。
十一学校始终不断地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将自己的优秀教师遴选出来,为他们举办教育教学思想的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十一学校的变革,了解教师们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学校将该活动冠名为“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每次都邀请崔永元来主持,从2014年到2016年,先后有11位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展现各自的风采。
每位教师的展示基本上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学校为这位教师精心拍摄的大约10分钟左右的视频,生动活泼地再现校园生活、课堂教学、师生活动以及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实践;二是教师的主旨演讲,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教育观念,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式;三是亲情互动,邀请教师的子女、家属以及学生、同事、老师等来到展示现场互动交流,从更多的细节凸显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崔永元以他一贯的机智幽默、亲切活泼的主持风格,为这一活动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一、阅读的意义名师成长的路径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很值得大家借鉴的。
对阅读的重视,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名师所具备的共同特征。
十一学校的这些名师在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的过程中,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阅读。
王笃年老师认为,自己能够立志做一名中学教师,就是因为“阅读成就了我”。
在上大学期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参加工作之后,他在系统研究苏霍姆林斯基重要著作的同时,有进一步研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等系列教育名家经典著作,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课程教学领域有了相应的基础之后,王笃年老师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以及加涅、奥苏贝尔等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闫存林老师更是“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喜欢上阅读,爱阅读的孩子永远是永福的。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动身阅读的良好习惯,他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包括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在“豆瓣”上创建读书平台,和学生一起聊与阅读相关的话题,在课堂上朗读经典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文章所带来的多元理解,带领学生将相关的作品进行改编并演出,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作品的韵味……教师自己喜欢阅读,并且以身作则,才有可能让学生也爱上阅读。
十一学校的这些优秀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表率。
十一学校取消行政班,建立起一个个学科教室之后,学生每人一张课表,可以只有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多了。
但时间就像手里的沙子,要想将其抓牢控制住很不容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如何提升阅读的质量也是各学科的老师们一直关注的重点。
他们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从一节课的规划到一天的规划,从一周的规划到一学期的规划,着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一个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自然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的品质,让自己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已经很难用自己所掌握的这些现有知识来面对未来、应对未知世界的挑战。
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其实就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二、改变的力量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大家并不觉得它有什么不妥。
但这习以为常的教学究竟有多大的效果,是否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多少教师对此做过深刻的反思呢?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坐在教室里,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基础,有对学科不一样的兴趣和志向,但却要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相同的事情,这本身就凸显出整齐划一的课程教学管理与风格迥异的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一是小班化,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开展学习,而不是始终跟着老师亦步亦趋。
十一学校在几年前开始了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取消行政班级、学科按照不同程度分层、建立一个个的学科教室……学校最担心学生在这样的变革中出现混乱和迷茫,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最终发现最难改变的其实还是教师自己。
班级里的学生少了,按理可以因材施教了,但教师们还是喜欢从头讲到尾;有的老师看上去关注到了学生的实际,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但很多都是教师自己一厢情愿的安排,学生并不认帐。
在这样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王春易老师在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也有很多的迷茫。
她33岁就成为特级生物教师,对生物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总是能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但现在课堂不再是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了,改革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踩到脚底下去了,而展示给学生的都是自己不成熟的那一面。
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哭了很多次,流了不少泪,但她坚信,教育改革的这个方向是对的,我们不能再向过去那样对学生的成长大包大揽,一定要给学生的自我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改变。
为此,她一次次地问计与学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学生的展示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看到学生会阅读了、会做笔记了、会画图了、会反思了、会提问题了,她就觉得是自己获得了新生一般。
她的一段演讲让我印象深刻:“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都要改变,越是爱讲,越是会讲的老师越要改变。
为什么?因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越少;教师讲得越清楚、明白,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越弱,到最后,学生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曹书德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改变,更是值得老师们学习。
遇到非常聪明的学生,你说一件事情他立刻就会给出答案,在课堂上根本安静不下来,这样的境况相信很多老师都经历过,曹老师给他设计单独的学习计划,让他自主学习,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
布置同一题目要求学生完成某种类型的作文,是教学的一种常态,到了曹老师这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有学生不喜欢借景抒情类的文章,但对科幻类的作品非常喜爱,他就鼓励学生科幻作品;有学生非常喜欢推理类的作品,他支持学生的这一喜好,赞同有相同志趣的学生成立读书小组,就推理类作品展开研究,并鼓励他们创作推理类的小说……改变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统一的作业要求,这些针对学生实际的变化和处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一点点的改变,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此,我深信不疑。
三、做事的标准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衡量的标准很简单,即看是否有利于学生。
如果这件事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就要好好去做,如果不利于学生成长那就不能去做。
《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他还是一个年轻的物理学教授时,曾经非常努力地讲授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他自己也引以为豪。
但有一天,有一位毕业生来到了他的办公室,语气中透出愤怒和悲哀,“你把我的生活给毁了!”“这是怎么回事?”“我上大一时选了你的课。
因为你把物理学讲的那么趣味横生,我才决定选物理学作为专业,直到上了高年级我才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对这个科目兴趣不大,我得才能和目标在别的方面。
就是因为你,我的整个大学都被浪费了。
”如果有学生这样来和你交流的时候,不知道你会怎样想?周志英老师对此曾感慨的说:“优秀的教师更有可能让学生迷失自我。
”在很多时候,学生就是因为“亲其师”然后“信其道”的,我们也常以此来评判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但因为很多中学生很不是非常明晰自己的志向,缺少生涯发展的规划,教师也很容易把学生带到他自己并不擅长的发展道路上,会给他今后的发展到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