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学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出自(A )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2.下列不是达原饮主药的是(D )
A.槟榔
B.厚朴
C.草果
D.草豆蔻
3.春温一病病名最早见于(C )
A.《伤寒论》
B.《内经》
C.《伤寒补亡论》
D.《伤寒例》
4.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依据是(A )
A.四时主气
B.临床特征
C.发病季节
D.感邪性质
5.湿温后期,证见: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治宜选用(D )
A.三仁汤
B.八珍汤
C.生脉散
D.薛氏五叶芦根汤
6.温病证见:发热汗出不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大便溏烂,小便短赤,苔黄滑腻。其病机为( C )
A.湿热阻于下焦
B.湿热积滞交结胃肠
C.湿热困阻中焦
D.肠热下利
7.清咽养营汤适用于烂喉痧的证型为(C )
A.毒壅气分
B.毒侵肺卫
C.余毒伤阴
D.毒燔气营
8.春温初起,治疗的主要原则是(D )
A.辛凉解表,宣肺泄卫
B.泄卫透表,清热化湿
C.辛凉透邪,甘润养津
D.清泄里热,透邪外出
9.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或咽痛,心烦不安,或时有谵语,或肌肤斑疹隐现,舌红或绛,苔黄白相兼或少苔、脉浮弦数。证属(C )
A.邪袭肺卫
B.气热兼表
C.营热兼表
D.肺热壅盛
10.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斑色深红或紫黑,或吐衄、便血、尿血,烦躁不安,甚或昏狂谵妄,舌色深绛,脉数。证属(B )
A.邪人心营,营阴受灼
B.邪入血分,迫血动血
C.气血两燔
D.血分热盛,内陷心包
11.温病症见:身热,腹胀满,便秘或热结旁流,口干,咽燥,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证属(B )
A.热灼胸膈
B.热结肠腑,阴液亏损
C.热结肠腑,气阴两虚
D.热结阳明,小肠热盛
12.风温与春温病初起证候的鉴别要点,在于后者有(C )
A.肺卫表证
B.阴亏证
C.里热证
D.斑疹见症
13.温病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或伴咳嗽,咽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治宜(B )
A.疏表润燥
B.疏风清热
C.宣表化湿
D.透表清暑
14.暑温症见灼热,躁扰不安,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迷不清,或喉中痰声漉漉,舌绛,脉弦滑或弦数。治宜(B )
A.神犀丹
B.羚角钩藤汤
C.三甲复脉汤
D.安宫牛黄丸
15.下列关于暑温诊断的要点,错误的是(C )
A.发于夏暑当令之时
B.起病较急
C.传变较慢,常在气分留恋难解
D.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
二、问答题:
16、.列举宋、金、元时期对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四位医家及其代表著作。
(1)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
(2)郭雍《伤寒补亡论)
(3)罗天益《卫生宝鉴》
(4)王安道《医经溯洄集》
17、.薛生白《湿热病篇》认为:“浊邪上干则胸闷,胃液不升则口渴。”如何理解“胃液不升则口渴”?
胃液不升之口渴,由湿邪内阻,气不布津,津液不能上升所致,与胃液不足的口渴者不同,故薛氏治以化湿为主,湿化则气布,气布则津升,津升则口渴除。
18.如何辨别湿温病湿热的轻重?
湿温病辨别“湿”、“热”的轻重主次,是决定治法、选方用药的先决条件。正如何廉臣云:“首要辨明湿与温之孰轻孰重,有无兼挟,然后对症发药,随机策应,庶可用药当而确收成效焉。”
一般,湿重于热者,发热不甚,或伴恶寒,头目昏重,如裹如蒙,口淡不渴,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大便溏烂,小便清长或白浊;表情淡漠,怠倦懒动,面色淡黄,舌质稍淡或正常,苔白滑腻而不干,脉濡缓。热重于湿者,多为壮热不寒,头痛较剧,目眩痛目赤,口干口苦,口渴甚喜冷饮,大便秘结或黄褐垢腻,小便短赤,表情多烦躁不安,面色油垢带红,舌质红苔黄浊腻而带干,脉滑数,湿热并重者,则两者兼而有之。
19.温疫主要包括哪两种类型?各由哪位医家及著作所论述?初起证治有何区别?
(1)温疫主要包括湿热疫与暑燥疫两种类型。
(2)前者为吴又可《温疫论》所论述,后者为余师愚《疫疹一得》所论述。
(3)湿热疫初起可为卫气同病或邪遏膜原,可选用柴葛解肌汤解肌透表,化湿清热;或用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4)暑燥疫初起卫气同病,多为表寒里热证,可选用增损双解散,疏表散寒,通泄里热。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