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施(新编版)
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灭火指南
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灭火指南对于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建筑,其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其防火性能相对较差。
因此,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受到火灾的侵害,在古城古建筑的维护保养过程中,必须要特别注重防火安全,建立健全的灭火体系。
本文将分别从防火安全和灭火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古城古建筑的防火安全灭火指南。
防火安全1. 电气安全古代没有电气设备,但现代文化建筑普遍带有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是起火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特定的电气安全措施,如以下三个方面,被提出。
•合理的电气设计:应避免电线和电缆的交叉等,保证电气系统可靠。
•定期巡检:应定期做好电气设备检查,积极消除安全隐患。
•预防过载:应当避免电器过载,保证安全并减少火灾发生率。
2. 建筑材料安全•伸缩缝和热缩带:古城古建筑内的木材和石材由于受潮和遭受持久的挤压会发生变化,会引起砖石的龟裂、生水泡或遍布细小的空隙。
因此,需要在建筑材料上施工伸缩缝和热缩带等,以便让烧毁的区域不会延伸至其他部分,防止火势渐大。
•饰面和装饰品:建筑材料中的饰面和装饰品容易燃烧,需要注意选用耐火性能佳的材料引入建筑,另外,装饰品也要符合建筑要求,以减少火灾的发生。
•神龛庙宇:古建筑的神龛庙宇周围往往累积了大量的木屑、文物等易燃材料,因此需要定期清理。
3. 消防设施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栓和灭火器。
在古城古建筑中,需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以满足灭火需求,如消防水带、灭火器等。
而这些的位置和数量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4. 急救设施急救设施包括火警自动报警器、喷淋系统等。
在建筑消防方案制定过程中,应针对性地采用一定的急救设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灭火1. 灭火方法在古城古建筑中,灭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常见的灭火方法有:•水灭火:如果火势比较小,可以选择水灭火。
但需要注意,古城古建筑内一般都是木结构建筑,因此在使用水灭火时,需要细心谨慎,以避免进一步扩大灾情。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是一种常见的灭火方法,有良好的隔离性,适用于小火灾。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
编号:AQ-JS-03039(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Fire safety measures for ancient buildings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古建筑防火应根据维持原貌、科学合理、人防技防并重的原则,将古建筑修缮、改造与消防规划相结合,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规划,灵活运用现代消防技术措施,达到既保留其固有历史风貌,又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水平的目的。
一、做好消防专项规划,改善消防安全坏境古建筑群应紧密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消防安全现状,研究消防对策,做好消防改造规划。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站《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根据古建筑群的特点和周边坏境,在改造规划中,可考虑建立公安、专职、兼职和民间消防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
消防站的选址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力争到达火灾现场的时间最短,以利及时控制火灾。
消防站的规模及内部设施应因地制宜,小型适用,不应追求大而全。
消防站的建筑风格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周围坏境相协调。
(二)配备实用有效的消防器材消防车辆的配备,应适合狭窄街道或崎岖山路通行的需要,配备小型消防车或消防摩托车。
消防器材的配置应减少水渍损失。
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的灭火效率高、水渍损失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细水雾等。
(三)因地制宜地设置消防供水设施应充分利用天然水源。
在无天然水源的古建筑,应建设消防泵房。
古建筑防火的7项安全措施
古建筑防火的7项安全措施(1)做好消防专项规划,改善消防安全环境1)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站2)配备实用有效的消防器材。
消防车辆的配备,应适合狭窄街道或崎岖山路通行的需要,宜配置小型消防车或消防摩托车。
应配置水渍损失小、灭火效率高的消防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细水雾等。
消防点配备:小型消防车或洒水车或消防摩托车1辆、手抬机动消防泵2台、移动式水带卷盘/水带槽2个、水带50~300m、水枪2套、灭火器≥2个、人员≥2人(手持对讲机、呼吸器、头盔、面罩)3)因地制宜地设置消防供水设施。
应充分利用天然水源。
对于无天然水源的古建筑,应建设消防泵房。
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通向水源地的消防车通道和取水设施;在消防车无法达到的地方,应设固定或移动的消防泵取水处。
地处山区的古建筑宜利用地形优势,修建山顶高位消防水池,形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4)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安全布局。
古建筑开发和利用,应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利用方式,与历史、文化背景相适应,与古代使用功能相适应。
应拆迁危及古建筑安全的各类危险源和毗邻古建筑的易燃棚屋、简易房和临时建筑,打通消防通道,留足防火间距(2)改善耐火性能,提高耐火等级1)阻燃处理。
直接采用防火涂料对可燃构件进行阻燃处理2)替换可燃构件。
对不在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结构可以用耐火极限较高的现代材料替代(3)开辟防火隔离带,打通消防通道。
建在森林、郊野的古建筑周围,应开辟30~50m防火隔离带,在秋冬季清除30m范围内的杂草、干枯树枝等可燃物。
规模较大古建筑,无法开辟防火间距的,应在不破坏原有格局基础上,设防火墙、水幕等防火分隔设施。
古建筑应在不破坏原有格局基础上开辟消防通道。
木结构建筑连片密集区要因地制宜采取设防火隔离带、开辟防火间距等措施,以防“火烧连营”(4)拆除违章搭建房屋,消除火灾隐患。
在古建筑外围,应拆除乱接乱建的可燃、易燃棚屋。
对危及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生产、储存单位和建筑,应强制搬迁和拆除。
古建筑群消防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古建筑普遍存在结构老化、火灾隐患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为切实加强古建筑群消防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作。
2. 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古建筑单位成立消防安全责任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消防安全管理措施1.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定期组织古建筑群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游客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确保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消防设施设备维护。
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4. 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确保古建筑群内的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不得占用、堵塞。
5. 火源管理。
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古建筑群内吸烟、使用明火;禁止在古建筑群内储存易燃易爆物品。
6. 用电安全管理。
加强古建筑群内用电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电气线路,防止电气火灾发生。
7. 火灾隐患排查。
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古建筑群消防安全。
四、火灾应急响应1. 火灾报警。
一旦发生火灾,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
2. 疏散逃生。
按照疏散预案,迅速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确保人员安全。
3. 灭火救援。
立即组织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救援,同时请求消防部门支援。
4. 火灾调查。
火灾扑灭后,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古建筑单位要严格按照预案要求,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 预案评估。
每年对本预案进行一次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古建筑消防应急预案范文(二篇)
古建筑消防应急预案范文一、背景介绍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特殊结构和材料,其火灾风险较高,并且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很难扑灭,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古建筑消防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保护古建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古建筑的火灾防控工作,预防火灾的发生。
(2) 整体思维:将消防安全纳入古建筑全局考虑,形成合力。
(3)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古建筑消防提供保障。
(4) 积极救援:一旦火灾发生,积极组织救援,并尽快控制火势。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古建筑管理部门(1) 制定古建筑消防管理规程,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2) 负责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 组织古建筑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消防队(1) 负责古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组织古建筑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古建筑内人员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3) 一旦发生火灾,快速赶到现场,尽快控制火势并救援被困人员。
四、火灾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古建筑的电气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2. 加强火灾隐患检查,防止居民在室内乱扔烟蒂等引发火灾的行为。
3. 加装烟雾探测器和报警器,提高火灾发生时的报警速度。
4. 定期组织防火安全培训,提高居民的火灾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流程1. 火灾报警(1) 一旦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并按照指挥中心的要求提供必要的信息。
(2) 同时通过广播、电话等方式通知古建筑内的人员撤离。
2. 紧急疏散(1) 各楼层负责人立即组织居民按照疏散路线有序撤离。
(2) 疏散时要求居民不要乱闯乱蹦,保持队形,向指定地点撤离。
(3) 有特殊困难的人员要得到及时照顾和帮助。
3. 灭火救援(1)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迅速赶到现场,尽快控制火势。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最新版)古建筑防火应根据维持原貌、科学合理、人防技防并重的原则,将古建筑修缮、改造与消防规划相结合,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规划,灵活运用现代消防技术措施,达到既保留其固有历史风貌,又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水平的目的。
一、做好消防专项规划,改善消防安全坏境古建筑群应紧密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消防安全现状,研究消防对策,做好消防改造规划。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站《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根据古建筑群的特点和周边坏境,在改造规划中,可考虑建立公安、专职、兼职和民间消防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
消防站的选址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力争到达火灾现场的时间最短,以利及时控制火灾。
消防站的规模及内部设施应因地制宜,小型适用,不应追求大而全。
消防站的建筑风格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周围坏境相协调。
(二)配备实用有效的消防器材消防车辆的配备,应适合狭窄街道或崎岖山路通行的需要,配备小型消防车或消防摩托车。
消防器材的配置应减少水渍损失。
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的灭火效率高、水渍损失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细水雾等。
(三)因地制宜地设置消防供水设施应充分利用天然水源。
在无天然水源的古建筑,应建设消防泵房。
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通向水源地的消防车通道和可靠的取水设施。
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
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
对于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一方面,文物古建
筑是历史的见证,我们需要保存它们;另一方面,文物古建筑多为
木质结构,火灾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为了保护文物古建筑,以下是一些防火措施。
一、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对
于文物古建筑,火灾一旦发生,控制和扑救都十分困难,因此自动
报警系统的安装显得格外重要。
二、设置防火电线、电器设施
防火电线、电器设施是防范火灾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杜绝因
为电气设备损坏引起的火灾。
对于文物古建筑,电气设施尤其要注
意安全,保证电器设施的正常工作。
三、加强火源管控
文物古建筑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为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开展文物保护,应该防止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尤其是控制易燃、易爆物品在文物古建筑中的使用和存储。
四、增强消防设备的装备和功能
对于古建筑,消防设备的设置和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加
装排烟设备、消防栓等消防设备,使得古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
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五、定期开展消防检查
对于文物古建筑,应定期开展消防检查,尤其要关注易发生火
灾的场所和环节,及时消除消防隐患,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措施要做到科学、精细、细心、周备,尽可能保证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止大火肆虐,从而更好地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措施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措施古建筑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重要遗产,因此保护古建筑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工作。
而在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消防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探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应该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预防火灾的发生,二是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及时的灭火和疏散。
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第一步是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在排查工作中,应该从古建筑的结构特点、用火用电设备、火源和可燃物等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调查。
对于那些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应该进行及时的整改,修复并改进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同时,在排查中还要对古建筑的防火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在古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装修和改建工作。
在装修、改建以及其他维修工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消防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消防要求。
此外,在装修工程中也应该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建材和装修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和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古建筑的消防设施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应该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灭火器酒店站、破门器等。
在古建筑的各个区域,应该设置合适的消防水源,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同时,在古建筑的各个楼层和区域应该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出口,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快速撤离。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培训。
应该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培训中,应该重点介绍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相应的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此外,还应该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提高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定期检查古建筑的消防设施和防火材料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设施和设备,应该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转。
古建筑消防应急预案模版(二篇)
古建筑消防应急预案模版一、应急预案制定目的古建筑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然而,古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年代久远的特点,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
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性,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本预案制定。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具有古建筑属性的建筑,包括古宅、古庙、古楼、古桥等。
三、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 预防措施(1)定期进行古建筑火灾隐患排查,对潜在的火灾隐患进行记录和整改。
(2)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灭火器材和防火设备,确保灭火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3)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电线、电器设备,确保无电线老化、电器设备漏电等问题。
(4)建立健全古建筑消防宣传教育机制,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人员的消防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应急组织与指挥(1)成立古建筑火灾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救援队伍的职责和任务。
(2)指定专人负责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并建立起应急指挥中心,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应急疏散与避难(1)制定古建筑内人员的疏散路线和疏散计划,明确各个疏散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配备足够数量和规格的应急疏散器材,如应急照明灯、疏散标志等。
(3)制定避难场所和应急集结点,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后能够及时有序地疏散和集结。
4. 灭火救援(1)配备足够数量和规格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灭火器等。
(2)建立古建筑内火灾报警系统和联动设备,确保火灾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置。
(3)制定灭火、救援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火灾点的灭火方法、应急通道的保留和救援队伍的协调等。
5. 应急恢复与善后(1)火灾事故发生后,及时组织修复和重建工作,保护古建筑的完好性和文化价值。
(2)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严肃处理造成火灾事故的人员和单位。
(3)进行火灾事故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吸取,完善应急预案和相关管理制度。
四、应急预案实施要求(1)应急预案要明确各职责人员的任务和权限,确保预案的执行。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提示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提示一、火源管控1. 严格控制明火使用,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使用明火。
2. 禁止在文物古建筑内吸烟,吸烟者需到指定地点或室外吸烟。
3. 禁止私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文物古建筑。
二、易燃物处理1. 加强对文物古建筑内易燃物品的管理,如纸制品、布料等。
2. 定期检查易燃物品的存放情况,确保存放环境安全。
3. 对易燃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并做好相应的防火措施。
三、电气设备安装1. 在文物古建筑内安装电气设备时,应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
2. 禁止私拉乱接电线,所有电线应按规定铺设和固定。
3.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安全无故障。
四、火警报警器维护1. 定期检查火警报警器的运行情况,确保报警器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2. 对报警器进行定期测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3. 当报警器发出警报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并报警。
五、消防器材配备1. 根据文物古建筑的特点和面积,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2. 消防器材应存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
3. 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有效性。
六、消防通道保持畅通1. 确保文物古建筑内的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2. 禁止在消防通道上堆放杂物或私人物品。
3. 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打开消防通道,以便人员疏散和救援车辆进入。
七、消防演练与培训1.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技能。
2. 在演练过程中,应模拟真实火灾情况,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
3. 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4.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消防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水平。
5. 培训员工如何使用消防器材、如何扑灭初起火灾等基本技能。
6. 培训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和自救能力。
7.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8.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消防知识测试,确保他们掌握足够的消防知识。
9. 建立完善的消防档案和记录制度,以便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
古建筑群消防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我国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而,古建筑群由于年代久远,建筑材料易燃,火灾风险较高。
为保障古建筑群的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消防安全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古建筑群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古建筑群及其附属设施安全。
2.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消防工作落实到位。
3.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火灾损失。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消防安全工作。
2. 设置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古建筑群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消防安全工作。
四、消防安全管理措施1. 设备设施管理(1)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2)对消防设备进行编号、标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不得占用、堵塞。
2. 人员管理(1)对古建筑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2)对古建筑群内游客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提高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
(3)加强值班巡逻,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3. 防火措施(1)禁止在古建筑群内吸烟、使用明火,严禁违规动火作业。
(2)对古建筑群内的电气线路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线路安全。
(3)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不得随意存放、使用。
(4)对古建筑群内的消防水源进行检查,确保消防水源充足。
4. 应急处置(1)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报警、疏散、灭火等流程。
(2)设立火灾报警点,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报警。
(3)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定期进行灭火演练。
(4)加强与周边消防部门的联系,形成联动机制。
五、预案实施与检查1. 每年对消防安全预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3. 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不断优化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六、奖惩措施1. 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
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一、提高认识,建章立制1.1教育培训加大消防安全知识与古文物建筑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升古建筑管理人员与民众火灾预防的意识。
除此以外,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使管理人员意识到消防安全工作重大意义,了解到防范火灾发生的措施与学习到火灾救援和灭火的技能。
L2明确责任文物古建筑单位应当遵守《消防法》与《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中的相关条例,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团队;依照单位的实际状况,构建与优化消防预案与消防治理政策;积极协同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安全工作的进行,实行安全责任制的制度,保证各项消防措施的切实执行与落实。
L3设施建设如果古代文物建筑处于开放区域,就必须建造一个消防储水箱,配备水箱,水桶和沙子进行灭火。
在不破坏建筑物的基础上,建筑单元需要在核心建筑物内安装火灾报警器,如自动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器。
二、用火管理2.1炊事用火在炊事用火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炉灶的位置与筑造。
灶房必须与文物聚集的储藏室与古建筑保持安全的消防间距,炉灶周围不可堆积易燃物品,需要与依然建筑留有安全距离。
另外,炉灶应选用耐火的材料进行建造,内壁应当严密。
在使用时保证有人实时看管,做饭时油汤不宜过满,防止浮油过溢引起火灾。
2.2照明用火在使用照明火源时,不可与易燃物过分,需要在火源外部设置防火的灯罩。
在进行照明时,远离易燃物品,使用后及时清理油垢。
添加灯油时应将灯火熄灭。
2. 3取暖用火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均会采取火炉、手炉、火盆等明火的方式进行取暖。
因此在使用该类取暖措施的时候,需要添加隔热层,避免明火与地板、被褥等易燃结构直接接触。
2. 4禁止在古建筑区燃放烟花爆竹等。
三、明火管理寺庙、道观等宗教活动进行密切的古建筑场所,通常会设有香炉、蜡烛、长命油灯等装置。
在香客数量上升时,火源的数量也在上升,因此出现火灾的几率也在攀升。
针对该类情况,提升管理力度势在必行:2.1 使香客与大殿保持距离,在殿外设置焚香专区,并保证有工作人员实时看管,做到人离火熄。
文物古建筑场所消防安全指导
文物古建筑场所消防安全指导
1. 前言
文物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
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做好预防为主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于保护文物古建筑安全完好至关重要。
2. 消防安全制度
2.1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
2.2 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3 设立专职或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 防火检查
3.1 定期对火灾隐患进行排查,重点检查用电设备、燃气设施、火源管控等。
3.2 加强对施工临时用电、焊接等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3.3 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不得堆放可燃物品。
4. 消防设施
4.1 按照规范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并定期组织检测维护。
4.2 设置明显的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4.3 配备合格的消防器材,放置于便于取用的位置。
5. 防火宣传教育
5.1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5.2 向游客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防火意识。
6. 应急处置
6.1 一旦发生火灾,立即疏散人员,同时拨打119报警。
6.2 熟悉现场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可在初期采取扑救。
6.3 保护好珍贵文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是文物古建筑场所消防安全的一些基本指导,希望对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具体操作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王屋山文物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及火灾扑救准备工作
王屋山文物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及火灾扑救准备工作王屋山文物古建筑群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古建筑群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建筑群所面临的消防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古建筑资源,必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做好火灾扑救准备工作。
一、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古建筑群由于其建筑结构特殊,多为木质结构,且年代久远,易于燃烧。
古建筑内部的装饰艺术品、文物等也是极易燃的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于古建筑群多为景区或旅游景点,游客的增加也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1.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对于王屋山文物古建筑群,应当加强对消防设施的建设和更新,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独立式独立式手提式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
对古建筑群周围的疏散通道、消防通道等也要做好规划和设置。
2. 加强消防安全意识教育。
对古建筑群管理人员和游客应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培训相关人员掌握简单的火灾扑救技能,提供紧急救护设备,增强火灾事件发生时的抗压能力。
3. 完善消防预案和应急救援队伍。
针对古建筑群的特点,应制定详细的消防预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
设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火灾事件的能力。
三、火灾扑救准备工作1. 提前布置消防器材。
在古建筑群的关键区域,如文物库房、重要文物陈列区和游客密集区域等,应提前布置消防器材,确保能够在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
2. 建立火灾监测系统。
安装火灾监测系统,加强对古建筑群内部的火灾监测和预警。
一旦发现火情,能够迅速做出应对措施,减小损失。
3. 加强扑救准备。
对古建筑群的管理人员和保安人员也要进行火灾扑救培训,熟悉古建筑群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掌握有效的火灾扑救技能,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古建筑群消防安全措施
古建筑群消防安全措施一、引言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 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但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迄今我国已有29 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
还有100 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理应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理应依据批准的规划实行。
不过,当前的现实是,绝绝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
以山西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 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 处。
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专业规划。
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二、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
通过对平遥古城消防建设整体规划、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中消防站及配套给水建设工程、浑源悬空寺消防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理应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
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即时有效地扑救。
古建筑安全防火工作措施
古建筑安全防火工作措施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古建筑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年代久远,结构松散,木质构件多,其火灾安全隐患较大。
因此,针对古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古建筑安全防火工作的措施。
一、古建筑安全防火工作的意义古建筑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被广大人民所喜爱。
古建筑的火灾安全隐患较大,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还会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加强古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古建筑的火灾往往导致文化财富的无可挽回的损失。
古建筑通常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一旦火灾发生,这些宝贵财富将会烧毁或损坏,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永久损失,并对后代传承造成巨大影响。
其次,古建筑火灾容易引发城市火灾扩散,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古建筑多分布在城市繁华地区,建筑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古建筑的结构松散和木质构件多,火势会迅速蔓延,造成城市火灾的发生和扩散,危及周边建筑和人民的安全。
此外,古建筑火灾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古建筑通常使用传统的木结构和砖瓦结构,这些材料一旦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加强古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保护古建筑的安全,不仅是维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需要。
二、古建筑安全防火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预防火灾的发生,古建筑安全防火工作应当按照以下基本要求进行:1. 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和施工。
古建筑安全防火工作应当遵守《古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古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古建筑火灾危害评估与防火措施》等国家标准,确保古建筑的防火性能和防火安全符合标准要求。
2. 古建筑应当配备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
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精选五篇)
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精选五篇)第一篇: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1.加强领导,从严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一是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主体。
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是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主体,依法承担所属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二是明确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的法定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是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依法承担消防安全责任。
并根据单位实际确定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三是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防火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四是建立防火档案,逐步改善防灭火条件。
五是加强宣传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群众保护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识。
六是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进行训练。
七是制定灭火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严格生活用火管理严格生活用火管理严格生活用火管理严格生活用火管理。
一是在古建筑内应严禁使用液化气和安装煤气管道。
二是做饭、采暖的炉灶烟囱,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三是供游人参观或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禁止吸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小孩玩火,并应当设有明显的禁止标志。
四是如因维修需要临时使用焊接、切割设备的,必须经相关单位批准,指定专人监护,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五是炉灰、垃圾等应设专用场地堆放,并指定专人管理。
3.严格电源管理严格电源管理严格电源管理严格电源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古建筑不准安装大功率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
二是古建筑的电气线路,一律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并穿金属管敷设,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三是规范配线方式,一般应将一座殿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回路,独立设置控制开关。
四是在古建筑内,禁止使用表面温度较高的碘钨灯等加热照明器具。
五是古建筑如临时需要使用电气照明或其它设备,必须办理临时用电审批手续,由专职电工安装,用电结束即拆除4 4 4 4 改善防火条件改善防火条件改善防火条件改善防火条件,创造安全环境创造安全环境创造安全环境创造安全环境。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古建筑防火应根据维持原貌、科学合理、人防技防并重的原则,将古建筑修缮、改造与消防规划相结合,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规划,灵活运用现代消防技术措施,达到既保留其固有历史风貌,又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水平的目的。
一、做好消防专项规划,改善消防安全坏境古建筑群应紧密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消防安全现状,研究消防对策,做好消防改造规划。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站《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根据古建筑群的特点和周边坏境,在改造规划中,可考虑建立公安、专职、兼职和民间消防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
消防站的选址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力争到达火灾现场的时间最短,以利及时控制火灾。
消防站的规模及内部设施应因地制宜,小型适用,不应追求大而全。
消防站的建筑风格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周围坏境相协调。
(二)配备实用有效的消防器材消防车辆的配备,应适合狭窄街道或崎岖山路通行的需要,配备小型消防车或消防摩托车。
消防器材的配置应减少水渍损失。
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的灭火效率高、水渍损失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细水雾等。
(三)因地制宜地设置消防供水设施应充分利用天然水源。
在无天然水源的古建筑,应建设消防泵房。
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通向水源地的消防车通道和可靠的取水设施。
在消防车无法到达的地方,应设固定或移动的消防泵取水处。
地处山区的古建筑宜利用地形优势,修建山顶高位消防水池,形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四)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安全布局古建筑开发和利用,应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利用方式,与历史、文化背景相适应,与古代使用功能相适应。
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规划,适度利用。
应拆迁危及古建筑安全的各类危险源和毗连寺庙的易燃棚屋、简易房和临时建筑,打通消防通道,留足防火间距。
二、改善耐火性能,提高耐火等级古建筑耐火性能差,且很难从根本上加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施(新编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施(新编版)摘要:古建筑是消亡历史的见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但目前国内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文章就针对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古建筑群;消防安全;规划一、引言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
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
以山西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处。
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专业规划。
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二、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
通过对平遥古城消防建设整体规划、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中消防站及配套给水建设工程、浑源悬空寺消防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
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扑救。
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部分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余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
如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的文庙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
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相当紧张的实际,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以下特点:a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分钟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平方公里的要求。
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
如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择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分钟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
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
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
b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
c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
d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和一致。
2.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
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是消防车辆要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情况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消防车辆,应配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对这类型的古建筑,火灾扑救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
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少,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
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灭火的需要。
(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
这样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
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4.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座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的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
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就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
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
2003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搭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5.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大部分的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
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
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建规》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但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2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势必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
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的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
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这类事故也多有发生。
200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
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