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法结合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 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 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教案

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大家还记得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应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对加法交换律掌握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加法运算中的另外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认识的李叔叔这节课又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了。

李叔叔骑了三天自行车,谁能算一算他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师生活动】: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列式计算三天的总路程。

3.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4.教师提示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把这个式子变一变,更简便地运算呢5.学生写出新的式子。

6.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得数相同。

【寻找规律】再比较下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69+176)+28=69+(176+28)155+(145+207)=(155+145)+207【总结规律】大家发现了什么,【归纳】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表示规律】那我们怎么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规律表示】 a .用图形表示:(+)+=+(+) b .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 a 、 b 、 c 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板书:( a , b ), c , a ,( b , c )【规律理解】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右边表示什么意思,三、练习巩固,运用新知.【练习巩固】现在请大家完成书上"做一做"第2题。

做一做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130+(70+4)=(130+)+【深化练习】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第四单元 加法结合律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 加法结合律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加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 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组活动准备:计算器、练习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24 56 76,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问:这个算式可以先计算哪两个数的和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加法运算中,我们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5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24 56 76,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4 56) 76 和24 (56 76) 的结果。

2. 学生计算后,教师提问:这两个结果相等吗?为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4. 教师出示更多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加法结合律。

(三)应用加法结合律(10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123 456 789,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2. 学生计算后,教师提问:运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哪两个数的和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练习纸和计算器。

2.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教学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第37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即(a+b)+c=a+(b+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计算器,学生需要准备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花了10元,然后他又买了一支笔,又花了5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引导他们发现无论先算哪一部分,结果都是一样的。

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公式,并解释它的意义。

我会用几个例题来讲解加法结合律的运用,例如:(2+3)+4=2+(3+4),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计算,理解其中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把加法结合律的公式和一些典型的例题写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7 + 8 + 52. 7 + (8 + 5)3. (7 + 8) + 5答案:1. 202. 203.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错,但在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加强学生们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引入1. 确保情景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法结合律的讲解1.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加法结合律的概念,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表达。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96+35=35+() 204+()=57+20423+()=15+()()+257=()+632、观察与发现提问: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猜测与尝试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数交换位置以后,结果都相等呢?4、生活中的应用图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预测:学生通常会列出28+17这样的算式,如果出现了17+28,让学生评议是否正确?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预测:学生的说法可能不够简练和准确,教师用肢体、表情等引导学生说清楚,再归纳】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通用10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篇1设计说明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接着通过验证、猜想,使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

本设计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形成疑问,提出问题1.观察、讨论。

师:这里有两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8)+6○4+(8+6)(19+82)+38○19+(82+38)师:观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2.交流发现。

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2)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个数,后两个数)(3)结果如何?(得数相同)3.提出猜想。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请你猜想一下,加法中除了交换律外,可能还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猜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给出的算式,发现两个算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自觉地产生探索的欲望。

⊙验证猜想,总结规律1.验证猜想。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4篇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4篇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4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69+一⑦2)+2869+(一⑦2+28)壹伍5+(145+207)(壹伍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一⑦2)+28=69+(一⑦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我精心准备了这份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红又给了小明5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例1:2 + 3 + 4 = (2 + 3) + 4 = 5 + 4 = 9例2:2 × 3 × 4 = (2 × 3) × 4 = 6 × 4 = 24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例如:练习1:4 + 5 + 6 = ?练习2:7 × 8 × 9 = ?4.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拓展1: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还有哪些应用场景?拓展2:你能找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逆运算吗?六、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a +b +c = (a + b) + c = a + (b + c)乘法结合律:a ×b ×c = (a × b) × c = a × (b × c)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第56—第5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者:唐荣教学设计:明确今天的教学内容板书:运算律简介运算律的含义:即运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例题画面,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条件并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说说列式的理由板书:28+17 男生跳绳人数+女生跳绳人数17+28 女生跳绳人数+男生跳绳人数3,比较两式结果,总结规律4,由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比较两式异同点,明确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逐步导出规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6,说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太多太多,为了简明表示出这一规律,我们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为a+b=b+a,明确这里的a,b分别代表两个数,等号表示"不变".二,数学加法结合律的条件(通过例题发现规律)1,根据例题的条件,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各自列出算式:2,交流解题方法,明确算理(28+17)+23 28+(17+23)由学生分别算出结果,并比较异同,明确虽然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说明这也是一种规律,由各人再举出例子试试,看这一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4,总结归纳这一规律,并学习用字母表示。

5,明确两规律的名称。

三,组织练习1,做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说出每一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第2题,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出各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说出每组题中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4,完成第5题。

四,全课总结1,由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及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加法运算中的两种运算规律,要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并明白其含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结合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结合律(教案)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第三节52页—53页《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2、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意义,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价值,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观看三位小朋友的跳绳视频,引出加法结合律。

二、知识新授1.观察发现师:观察下面两组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三个数相加,等号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等号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2.猜想验证师:按照这个样子结果一定相等吗?会不会是巧合呢?师:请同学们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来验证一下。

3.得出结论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4.应用练习(1)师:买这3样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20+23)+6=20+(23+6)(2)怎样计算更简便?57+288+43=加法交换律:57+43+288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88+(57+43)三、巩固练习1、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1+()=()+2089+201=201+()+29150+(29+50)=150+()+ 29108+(a+92)=a+(+ )2、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1)46+29+54(2)133+(67+26)3、思维拓展。

(1)2+4+6+8(2)11+12+13+ 39+38+37(3)1+2+3+4+5+9+7+8+9+10+.....+97+98++99+100四、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在加法计算中,我们利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使计算更为简便。

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加法结合律。

这是数学中非常基本的一个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它指的是,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是相等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例如,我会让大家计算3+4+5,然后我会把3和4先相加,得到7,再和5相加,得到12。

我还会让大家计算5+4+3,这次我会把4和3先相加,得到7,再和5相加,得到12。

通过这两个例题,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先加前两个数,还是先加后两个数,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把加法结合律的公式写出来,让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形式。

公式是:(a+b)+c=a+(b+c)。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让大家计算一些运用加法结合律的题目。

例如,计算8+7+2,大家可以先把8和7相加,得到15,再和2相加,得到17。

还可以先把7和2相加,得到9,再和8相加,得到17。

这样,大家就可以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下,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先把一些商品的价格相加,再和其他商品的价格相加,最终得到总价。

在拓展延伸部分,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有多于三个数相加,是否也适用加法结合律呢?通过今天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讲解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基础。

我希望大家能够清楚地理解,无论是先加前两个数,还是先加后两个数,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个概念可能一开始有些抽象,但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我相信大家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

例题的讲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学生活动场景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

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2、提出问题。

谈话:再过一两周,我们学校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了,最近,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去体育活动场看看吧!体育活动场上有28个男生在跳绳,一qi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提问: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几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5)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三个问题。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探究加法交换律,形成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等奖1、四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及P58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毽子,求参加活动的人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同时也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得渗透和铺垫。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入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加法运算律。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以前我们进行过许多加法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学习加法,去探求加法中的其他秘密。

2.多媒体出示例题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3.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②、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③、男生跳绳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4.总结:我们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进行过好多加法计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运算律)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学生观察例题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

①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②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③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是不同的?(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一、教师适当引导,进入新知。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这是同学们课外活动的情况。

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联系题意讲解,并板书:28+17=45(人),问:还可能怎样想:17+28=45(人)。

板书算式。

2、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3、得数相同的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成等式。

4、举例: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自己写一写。

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等式,并追问: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写的?核实是否相等。

5、总结规律:仔细观察,什么是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镜头引导发现规律。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可适当提示:用符号、文字、字母学生思考,充分发表意见,老师给予肯定。

7、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b=b+a.老师小结:引出:加法交换律(板书)8、小练习:填数三、教学加法结合律。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动脑,有了很多发现。

大家真的很不容易。

现在让我们再解决一个问题,看看我们能得到什么。

课件演示2、列式解答,利用题意追问算式含义,并相机加括号表示先算。

还可能先算什么?说算式含义3.比较这两个公式:有什么区别?什么是一样的?为什么数字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方程。

4.出示书中的题目,说出来,算出来。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发现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 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加法结合律的运算过程。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探讨加法结合律:3 4 5 = (3 4) 5 = 3 (4 5)(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3)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3. 深入讲解(1)详细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介绍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如利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 总结反馈(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

(2)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尝试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1. 加法结合律的定义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 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加法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原理。

2.能够从各种类型的问题中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

3.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和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二、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原理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将加法结合律运用于复杂情况中。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回忆与加法结合律相关的内容,如何用加法合并数字。

2.新课讲授首先介绍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原理,然后教授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在各种类型的问题中。

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生活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3.讨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一起解决一些与加法结合律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互相协作中不断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训练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上课所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巧。

同时,在讲解中也应该注意抓住一些基本技巧,如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和快速估算等,使学生会灵活使用这些技巧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加法结合律相关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容总结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以增强其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应该在作业布置时注重难度适宜,避免因难度过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不仅仅要重视掌握其基本理论,更应注重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2.能根据加法结合律进行加法计算。

教学重点1.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2.基于加法结合律进行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1.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加法结合律与其他法则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板书、讲义、练习册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针对有关的内容进行课前导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

2. 介绍加法结合律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数字,如1、2、3,然后问学生如何计算1+2+3。

大多数学生会逐个相加,得出结果为6。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还有另外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先把1和2相加,然后再加上3。

这便是加法结合律。

教师进一步解释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即加法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不影响最终结果。

3. 加法结合律的基本性质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加法结合律的基本性质,然后汇报。

4.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计算题,如3+4+5+6,然后引导学生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先计算3+4,再相加5和6,得出结果为18。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加法结合律的计算练习。

6. 总结讲解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方法。

教学评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诊断性评估,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加法结合律与其他加法性质的联系和区别,如交换律和分配律等。

课后作业安排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册作业,并将部分题目作为下节课的课堂练习。

总结反思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

通过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理解和运用《加法结合律》;2.通过实例运用《加法结合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结合律》;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分类讨论法;2.引导发现法。

四、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工具:课件、图片、实物。

五、教学流程1.引入新知识(1)教师出一道口算题目:4+2+3=?,让学生算出来。

(2)教师问:这道题算得如何?有没有其他算法?(3)引导学生发现:先算4+2得出6,然后再加上3得出9,即(4+2)+3=9。

(4)教师总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加法结合律”。

2.知识讲解(1)教师出示加法结合律公式:a+(b+c)=(a+b)+c。

(2)教师讲解:加法结合律是指,无论是先加a和b还是先加b和c,再将结果与c相加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3)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结合律》。

3.知识运用(1)教师出示一组题目:3+4+5=?、3+(4+5)=?,要求学生分别计算。

(2)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算法更快捷?为什么?(3)让学生将算式转化为加法结合律形式,即3+4+5=(3+4)+5,然后计算出结果。

(4)教师出示更多相似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转化并计算。

4.情景转换(1)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小明在超市购买了3元的苹果、2元的橙子、1元的香蕉,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加法结合律的形式,即3+2+1=(3+2)+1。

(3)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反馈答案。

5.情景解答(1)教师出示更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加法结合律的形式,再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6.巩固练习(1)教师通过作业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提供练习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4.3《加法结合律》(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4.3《加法结合律》(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意义。

2. 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用书、练习本。

3.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2)教师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进行板书。

(3)学生尝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强调加法结合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结合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6.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加法结合律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六、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板书设计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意义。

2. 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4.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引入和运用。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它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2、目标分析(1)教学技能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二、说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这部分分成4步进行1、感知规律课的开始出示第56页的例题(前两幅图),通过解决“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出一个等式,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并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验证规律(1)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2)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3、概括规律(1)通过自己仿写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规律,尝试用语言表述。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出来着重强调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的简便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

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口述加法结合律。

2.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运算。

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3.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解决思路,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形成疑问,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准备题:37+26+63、37+(26+63),学生计算出得数。

2.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同:加数相同,得数相同。

异:运算顺序不同。

再一题:59+38+732和59+(38+732),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3.讨论: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的情况可能有如下两种:
A、不能用文字概括,而结合具体式题说出结合律。

教师引导:
①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
②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数,后两数)
③结果如何?(得数相同即和不变)
B、基本能用文字概括出结合律。

教师适当引导。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

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猜想是从准备题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它。

(二)验证猜想,形成规律
1.我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

(13+8)+5
女生完成
3024+(73+6)
13+(8+5)
男生完成
3024+73+6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

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

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
合猜想。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例2:
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2元。

他一共用去几元?
A、口头列式:(27+18)+1227+(18+12)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

得出(27+18)+12=27+(18+12)(板书)
4.揭题:
从式题到生活实例,都符合我们的猜想,同时也证明了猜想的正确。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加法结合律
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看书
5、小结:
(1)学生根据板书口述结合律。

(2)学生尝试用三个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结合律。

(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
学习加法结合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

1、口头回答□里填几?
(15+12)+5=15+(12+□)
(243+146)+54=243+(□+54)
4037+(25+44)(4037+25)+□
a+(b+c)=(a+□)+c
2、练习
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