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九章
第九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第九章学习目标:1、语音演变的线索和规律2、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3、组合、聚合规则的发展4、类推、语法化、结构的重新分析5、词汇的发展6、词义的发展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语音发展的线索如何知道语音发生了变化?方言和亲属语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等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1、方言、亲属语言间的差异比较(1)方言比较通过方言间的比较,可以声母、韵母、声调等的演变线索,比如声母的演变情况:再如韵尾的演变线索:(2)亲属语言的比较,也可以了解语音的演变。
比如:2、古今诗歌押韵的变化,也是了解语音的演变主要线索。
比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xiang),君去春江正淼茫(mang)。
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chang)。
再如: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时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3、不同时代的借词,也可以提供很多语言演变的信息。
比如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由于在不同的时代借入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借词也是研究汉语的主要材料,如: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音演变有明显的规律性:1、变化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比如“浊音清化”规则,绝大多数语言都有这样的演变特征,1234567892、时间性。
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在相同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3、地区性。
音变在一定的地区进行。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语音对应关系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语音对应关系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比如“夫、枯、呼、熏”在广州话中声母都是f-,而这些字在北京话中声母分别是f-、k-、h-、x-,也就是说,广州话得声母f-跟北京话得声母f-、k-、h-、x-是对应的,或者说有对应关系。
欧洲吉普赛语和叙利亚吉普赛语的对应关系:2、历史比较法语言或方言间的对应关系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可能。
语言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九章

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感性思维活动不包括A.视觉和听觉B.触觉和知觉C.记忆和想象D.情感和意志【解析】D 本题考查感性思维活动包含的内容。
狭义的感性思维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D项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2.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的人类思维活动是A.感性思维活动B.理性思维活动C.发散思维活动D.求异思维活动【解析】B 本题考查语言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理性思维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则不一定要借助于语言来进行,即使这两类思维活动与语言有关,语言的作用也不像在理性思维中那么大。
求异思维活动和发散思维活动是一回事。
3.下列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B.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时可能会相互脱节C.不能绝对地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D.高度集中复杂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凭借语言【解析】A 人的思维活动是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4.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B.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D.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解析】B 本题考查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和思维虽然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同源,更不等同,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认知能力先于言语能力的发展,所以是思维决定语言。
5.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A.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B.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C.二者都主要靠获得D.二者都主要靠学习【解析】A 本题考查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
第一语言指的是母语,主要是“获得”的,第二语言指的是外语,主要是“学得”的。
6.幼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句阶段产生了最早的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获得的双词句阶段的相关知识。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语言的定义与特性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人类交流和思维。
讨论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如普遍语法和语言习得机制。
1.2 语言学的范畴与分支介绍语言学的定义和范畴,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等。
讨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第二章:语言的结构2.1 语音与音系分析语音的物理特性,如音高、音强、音长等。
探讨音系的基本原理,包括音素、音位和音韵规则。
2.2 词汇与词义研究词汇的构成和分类,如词根、前缀、后缀等。
讨论词义的变化和引申,以及词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语法与句法3.1 语法的基本概念介绍语法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包括句子结构、词类、词形变化等。
探讨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变化。
3.2 句子的构成与分类分析句子结构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讨论句子的分类和功能,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第四章:语义与语用4.1 语义学的基本原理介绍语义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包括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
探讨语义的成分分析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4.2 语用的基本概念讨论语用的定义和范畴,包括语境、语用含义、言语行为等。
分析语用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第五章:语言的变异与变化5.1 语言的变异现象探讨语言的变异形式,包括方言、俚语、行话等。
分析语言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5.2 语言的变化与演变研究语言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包括语音变化、词汇变化、语法变化等。
探讨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语言的接触与影响6.1 语言的接触形式分析语言接触的类型,如双语、多语、语言借用等。
探讨语言接触的原因和结果,以及接触语言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6.2 语言的扩散与传播研究语言扩散的过程和模式,如语言的传播、语言的替换和语言的消亡。
分析语言扩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第七章:语言的记录与描写7.1 语言记录的方法和技术介绍语言记录的基本方法,如语音记录、文字记录和计算机记录。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理解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表达和交流思想与信息。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分支。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发展等方面。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言政策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语言的符号特性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语言使用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语言学的应用。
小组展示:让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分支,进行小组展示并分享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1.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加深对语言和语言学的理解。
写一篇短文:让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分支,对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进行阐述。
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第二章:语言的结构2.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结构组成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理解语言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2.2 教学内容语音:语音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包括元音、辅音、声调等。
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包括实词和虚词。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体系,包括词法和句法。
语言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语言结构的规律性和可变性对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3 教学活动语音实验:让学生通过语音实验感知和区分不同的语音特征。
词汇游戏:让学生通过词汇游戏理解和记忆单词的用法和意义。
语法练习:让学生通过语法练习掌握句法规则和语法结构。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语言结构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语音练习:让学生进行语音练习,提高对语音特征的辨识能力。
词汇练习: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加深对单词用法和意义的学习。
语法练习: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巩固句法规则和语法结构的知识。
9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真题习题集锦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习题、真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感性思维活动不包括( D )P280A.视觉和听觉B.触觉和知觉C.记忆和想象D.情感和意志2.必须借助语言才能人的思维活动是( A )P281A.感性思维活动B.理性思维活动C.分散思维活动D.求异思维活动3.下列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B.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时可能会相互脱节C.不能绝对的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D.高度集中复杂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凭借语言4.认为“思维和语言各自发展,二者没有关系”的学者不包括( ) 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B.法国哲学家迪卡尔C.英国哲学家霍布斯 D.苏联语言学家马尔5.目前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D ) P282 A.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B.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C.思维对语言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语言决定思维D.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6.提出“语言相关论”的学者是( D )p282A.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B.前苏联语言学家马尔C.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D.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7.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B.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D.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8.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 )P288A.单词句阶段 B. 语法旬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9.标志着儿童进入真正语言阶段的是( C )p288A.非自控阶段B.模糊语阶段C.单词阶段D.双词语阶段10.儿童语言发展到双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D )p289A.理解能力B.语义能力C.发音能力D.语法能力11.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处于语言准备阶段的是( A )A.非自控阶段B.双词阶段C.电报句阶段D.成人句阶段12.幼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语阶段产生最早的( C )p289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13.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句语言所处的阶段是()A.述事行为B.行事行为C.成事行为D.言内行为14.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说话的年龄是( D )A.1岁左右B.2岁左右C.3岁左右D.5岁左右15.解释儿童语言或得的途径和条件的“天赋说”理论基础是( A )p292A.语言遗传机制假设B.语言决定论C.认知心理学D.条件反射理16.提出语言遗传机制的假设的是( D )P292A.洪堡特B.威廉.琼斯C.保罗D.乔姆斯基17.“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主要观点是( D )p281A.语言源自神授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能力的先天性D.语言决定思维18.语言相对论的主要观点是( A )P282A.语言决定思维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能力的先天性D.语言源自神授19.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单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B )P288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20.汉族过年时“福”字倒贴,称“福(倒)到了”,这是一种( B )p336A.反说话B.吉祥话C.避讳话D.惯用话21.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是( C )P296A.双语B.洋泾兵C.中介词D.来源词22.下列母语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语学习注重加固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B.母语学习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听和说的语言能力C.母语学习的任务也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母语学习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23.下列关于中介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才出现B.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更快C.中介语无法用于日常交际活动D.中介语的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24.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 A )A.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B.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C.二者都主要靠获得D.二者都主要靠学习25.通过先天遗传得到的语言能力叫( B )A.语言转移B.语言获得C.语言转化D.语言学习26.下面各项用以解释儿童获得语言原因和条件的是( A ) p291A.强化说B.感叹说C.摹声说D.手势说27.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一项是( A )P292 A.天赋说 B.摹仿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28.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被称为( D ) P297A.中介语阶段B.目标语阶段 C.低平期 D.高原期29.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指的是 ( D )A.听说阶段 B.读写阶段 C.初级阶段 D.后期阶段30.说英语的儿童在习得下面的几句话:①“I no want some food.”②“I don’t want some food.”③“I don’t want any food.”④“No 1 want some food.”时通常的顺序是( B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31.认为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观点被称作( A )P282A.语言决定论B.语言遗传机制论C.语言反应论D.语言不可知论32.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句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C )P289A. 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33.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局语言所处阶段是( C )P289A.单词句阶段B.双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D.复杂句阶段34.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D )P290A.1岁左右B.2岁左右C. 3岁左右D.5岁左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BCE )p281A.音乐 B.舞蹈 C.绘画D.推理 E.文学5.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迁移现象的有( DE )P297A.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方言带到迁移地B.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带到迁移地C.第二语言学习者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D.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积极影响E.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消极影响三、术语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语言获得:p285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可能真正“得到”。
九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语言的接触第一节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㈠借词1、定义: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各种类型中都会出现的常见现象是词语的借用。
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和意译词不同:意译词一般不被认为是借词。
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
鸡尾(酒)(英:cocktail)足球(英:football)汉语在吸收外来成分时不喜欢借音,而喜欢用自己的语素构词来表达外来的意义。
国际通用术语增多,各种语言一般都采用借词的形式来表达。
虽然汉语引进外来的意义以意译为主,但似乎已经跟不上新术语出现的速度。
往往在意义还未出现或推开前,这类事物已经普及了。
还有的用意译太过繁杂,一时又找不到更简洁的形式。
这时借词就占了优势。
如CPU(中央处理器),开始引入计算机时,人们就称为CPU,后来又采用意译的形式“中央处理器”,但由于词性太长,一直没有推广开来。
汉族自古就向其他民族借用词语汉代从西域借词(葡萄、石榴、苜蓿、菠萝、狮子、玻璃)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佛教用词(佛、菩萨、罗汉、塔)元代时借入蒙古语词(胡同、站、蘑菇)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从欧美大量借词2、意义: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
借词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
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汉语借词的类型音译词维他命vitamin 脱口秀talk-show 沙发sofa音译加意译比萨饼(pizza)酒吧(bar)啤酒(beer) 芭蕾舞(ballet)音译兼意译可口可乐(caco cola) 基因(gene)马拉松(marathon)半音译半意译华尔街(Wall Street)迷你裙(mini-skirt)呼啦圈(hula hoop)字母词CD、VCD 、IT、IP㈡、借词与社会如果两个社会地域不相邻且接触程度不深,则语言的变化就只限于向对方语言借用自己语言中所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音位的聚合系统和组合规则、词法、句法等都不发生变化。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自学笔记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第一节语言学的应用问题一、名词解释:1、应用语言学二、简答及论述2.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3.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4.为什么说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密不可分?5.为什么说语言学应用的结果也能推动语言学的研究?6.为什么说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为什么说语言学是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为什么说语言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第二节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教学(母语教学/语文教学)2.“中介语现象”3.内在大纲4.“语言迁移现象”5.外语教学的“翻译法”6.外语教学的“听说法”二、简答及论述7. 词典分哪两类?8.常用的释义方法.9.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为什么说语言教学也需要语言学的知识)10.母语的获得与学习、外语的学习与获得.11.外语教学的特点.12.母语知识有利于外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13.母语知识可能干扰外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又如何解决?14.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学知识.15.外语学习中发生(中介语)错误的类型和原因.16.母语语言教学的任务.17. 母语语言教学(跟外语教学相比)有哪些不同要求?18.为什么能听说一种语言不等于真正掌握这种语言?19.为什么说具备了一种语言的能力不等于能熟练运用这种语言?20.为什么说具有较高的阅读写作能力或理解表达能力不等于语言的文化底韵厚和语言的文明程度高?第三节语言学和信息处理一、名词解释1.语言信息处理2.语料库语言学3.理论语言学4.语音合成 5.语音识别 6.人机对话二、简答及论述7.语言学与已实现的信息处理技术.8.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中的语言学知识。
9.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中的语言学知识.10.语料库和语料分析中的语言学知识.11.语音实验与语音的识别合成中的语言学知识.12.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中的语言学知识.13.语言学与未实现的信息处理技术.14.哪些语言学的知识可以用于信息处理技术?15.语言学的知识可以用于哪些信息处理技术?16.机器翻译的四个层级.17.从人机对话的途径看,大致可分为哪两种?18.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与人机对话的区别.19.为什么语言规则知识和语料库知识都可以用于语言信息处理?20.为什么说信息处理需要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也是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方向?21.为什么说未来以语句形式自然语言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与语言学有更密切的关系?参考答案第一节语言学的应用问题一、名词解释1.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叫做应用语言学.其主要内容包括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第一节语言和思维活动一、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一)什么是思维:‚思维‛大致有三个意思:一是‚思想‛,二是‚思考‛,三是‚意识、精神‛。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起源和发生的先后问题:(1)思维和语言相互独立,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但二者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
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语音和词、词组、句子等。
(2)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而且思维活动必须运用语言才能进行,即使说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二者也不一一对应。
(3)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思维决定语言。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则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2、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1)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是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现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2)理性思维:也叫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主要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活动过程。
(3)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3、地位和作用的主导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虽然语言对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这种影响,更不能说语言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萨丕尔和沃尔夫(‚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被称为‚语言相关论‛。
二、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1、语言可以帮助完成认知过程。
2、语言可以储存认知成果。
3、语言可以增强认知能力。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过程一、什么是‚语言获得‛(一)‚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的内涵1、语言获得:语言获得从字面上说就是‚得到‛。
更准确地说,‚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
语言学概论答案(六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
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
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
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2.词语的替换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
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
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
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4.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
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5.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这些都是词义的缩小。
叶蜚声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语言系统发展

齐:九 kiou → tiou 撮:虚 xy
尖团合流:
ts ts‘ s(齐、撮) k k‘ x(齐、撮)
这种规律性的特点:
1.有一定条件限制; 2.有时间性; 3.有地区性
语音的发展各地不平衡,但有整齐的对应关系。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2. 亲属语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3.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 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测拟原始“母语”的方法。
10
语言学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略)
11
语言学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12
语言学
知识要点: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13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1. 新事物、新认识的产生引起新词的产生 2. 旧事物的消失引起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1. 什么是词语的替换
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 发生变化。“名变实不变”。
1. 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
古音
b d ɡ dz 病蛋柜皂
例字
平潭葵曹
今音
规律
p‘ t‘ k‘ ts‘(平:送气清音) p t k ts (仄:不送气清音)
8
2. 尖团合流
古尖音 ts ts‘ s
齐:酒 tsiou → tiou 撮:须 sy
→ y → y
→ t t‘
9
古团音 k
k‘ x
1. 通过方言和亲属语言
①古无轻唇音:分、肺、饭、甫 (古念重唇p…)
②古无舌上音:直、朝、张、车
③娘日二纽归泥:娘;日、儿、燃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

二、语法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1. 代词宾语从动词前到动词后
忌不自信 2. 大名冠小名的消失
以与动词分离到补语必须与动词紧邻 打头破 打破头
二、语法的演变
聚合类的演变
语法聚合类的演变主要表现:
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增减
1. 现代英语与古代英语相比,形态变化大大减少 2. 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
1)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出现了
特有的量词; 2)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 的专用语素(-了,-着,-过)。
二、语法的演变
类推
语言是既有规则、有条理,又到处存在着强式和例外的系统。因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了在最小语言符号创立之初语言为哪些词根选择了
相同的辅音或元音这种同音关系完全是偶然的
(2)语言演变在语言内部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语言中的基本词根是语言中十分稳 定的部分,即使已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和亲属语言,基本词根也较少被替换,
长期保留在各后代语中
(3)语音有条件地整齐演变的特点决定了符合某一语音条件的语言符号要变一 起变
一、语音的演变
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1.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2.语音演变规律具有时间性
3.地区性
一、语音的演变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语音对应关系是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
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
吴语:浊塞音b声母阳平调 北京话:清送气塞音声母ph阳平调
二、语法的演变
结构的重新分析
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九章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第一语言教学:是指母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是指外语教学。
中介语:是指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的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内在大纲:从外语教学的角度看,不同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通过,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是大致相同的,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
语言迁移:是指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的影响。
语文教学:就是母语的语言教学,是指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语言教学活动。
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
知识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的词典,也叫百科词典。
语言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即词语的语言知识的词典,也叫语文词典。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语言的定义与特征介绍语言的定义,强调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人类交流和思维。
讨论语言的基本特征,如结构性、性、动态性等。
1.2 语言的类型与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语言,如自然语言、人工语言、手语等。
讨论语言的分类方法,如根据语言系属、使用人数等。
1.3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领域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如语言、言语、方言等。
讨论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语音学、语法学、语用学等。
第二章:语言的起源与发展2.1 语言的起源探讨语言的起源问题,介绍不同学者的观点,如生物进化论、社会接触论等。
2.2 语言的发展讨论语言的发展过程,包括语音变化、语法演变、词汇扩展等。
2.3 语言的变迁与演变介绍语言的变迁与演变现象,如借词、方言形成、语言灭绝等。
第三章:语言的结构与功能3.1 语言的结构分析语言的结构,包括音素、音节、词汇、句子等层面。
3.2 语言的语音系统介绍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如音素、音位、声调等。
3.3 语言的功能讨论语言的主要功能,如表达意义、传递信息、实施交际等。
第四章:语言的变异与方言4.1 语言的变异探讨语言的变异现象,包括地域变异、社会变异、个体变异等。
4.2 方言的形成与分类介绍方言的形成原因,如地理隔离、社会分化等。
讨论方言的分类方法,如根据语音特征、语法规则等。
4.3 方言与标准语的关系分析方言与标准语的关系,包括互相影响、竞争、共存等。
第五章:语言的接触与交流5.1 语言接触的概念与类型介绍语言接触的概念,强调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讨论语言接触的类型,如借词、混合语、语言转用等。
5.2 语言借用的现象与影响分析语言借用的现象,如借用词、借用语法结构等。
讨论语言借用对借用者和被借用语言的影响。
5.3 语言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的影响探讨语言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如英语的全球普及。
分析语言全球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如语言侵蚀、语言死亡等。
第六章:语言的变异与语言变化6.1 语言变异的类型与原因介绍语言变异的类型,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词汇变异等。
语言学概论9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印欧语最早的词序是宾语在动词的前面,与此相 联系,关系从句在主词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 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语言大多由“宾—动” 型变成“动—宾”型,与此相联系,关系从句从 主词前移到主词后,修饰语移到中心语后面。 这个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现在,英语修饰 语的位置还没有完全变过来,还处在两可之间。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量词是汉语中后起的词类。先秦汉语
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
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就
大量使用了。
数量结构是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在汉语语法的发展中还产生了粘附在词末 表示语法意义的构形语素:“了”表行为 动作的完成,“着”表行为动作的持续, “过”表行为动作的曾经发生。 它们粘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成为这两个 词类的明显的标志。 这种意义的“了”“着”“过”是隋唐以 后逐步发展出来的,有人认为这是“近代 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 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 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较,主要表现在两 方面: 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 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 特有的量词; 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 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了、~着、 ~过)。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为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仿译西方语言 用派生法构成的术语,汉语中陆续增加了好些能产的构词 词缀,如相当于英语“-ize”,“-ization”的“化”, 相当于英语“-ty”,“-ness”等的“性”就参与了好多 新词的构成,如:
欧化、普通化、标准化、物质化、军事化、机械化、理想化; 可能性、或然性、重要性、明显性、确切性、严重性、必要性。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文字.

1. 突破了有声语言时间和空间的工具和传播科学的媒 介。
3. 文字导致了书面语的产生,促进了语言的发 展。 4.文字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是文化 的活化石。
四、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 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 符号如何记录语言符号已如前述。文字和语言 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 别。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 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文字则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文字是 记录符号的符号。
二、文字三要素:形、音、义
文字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符号,是人们为 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任何 一种符号都包括形式(能记)和内容(所记) 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 义,而文字记录语言则是通过一定的形体来记 录语言的音和义的,无论是意音文字还是拼音 文字,都是如此。如汉语中人们用“书”这个 形体来记录“shū” 这个音和“装订成册的成本 著作”这个义。英语中人们用“book”这个形体 来记录[buk]这个音,表达“装订成册的成本著 作”这个意义。
文字
(符号)形式(书写形体,如“书、book” )
内容 语言符号/音义结合体语音(shū、buk) 意义(装订成册的成本著作) 从上面图式可以看出,文字作为记录语言 的书写符号,通常是以字形为标志,用“形” 通过“音”来表达“义”的,即用不同的形体
来标记语言中的词或语素。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字也 是一种系统。我们知道,书写符号并不一定都 是文字,我们平常见到的一些指示性的标记符 号,它们只是单个的、孤立的书写符号,不可 能进行排列组合,所以它们无法标记语言,只 有形成体系的书写符号才能标记复杂的语言体 系。文字正是这样的一种书写符号体系。如汉 字就是由一整套形体符号如笔画、偏旁、笔顺、 标点等构成的汉字体系,而英文等拼音文字则 包括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等。文字正是 通过这种书写符号系统的形式才把语言符号记 录下来,使语言的口头形式书面化。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3)地区性。语音的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 进行。 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 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仍保留原来 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语音对应关系:是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 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 系统性差异。 *要根据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 系。 2、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 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推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 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苏州话不论声母的清浊,都分尖、团;宁波话则
不论声母的清浊,都不分尖、团;上海话中的清 声母不分尖、团,浊声母却又分尖、团。
吴方言尖、团音合流的线索:从南往北, 宁波话先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 完成合流的全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 两套。
2、记录了语音的文字。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
一、语法演变的结果 1、组合规则的演变 语法的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词序的改变上。 形态丰富的语言,词序的变化一般并不影响词语 之间的语法关系,所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并不固 定,词序相当自由。 The student’s book The book of the student
2、词义演变的结果 (2)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概括反 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如汉语的 “江”、“河”原来特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则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2)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反映的 现实想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古代汉语中“谷” 是指谷类的总称,现在在北方只指粟(去皮后为 小米),在南方只指稻谷。 3)词义的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 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如古汉语的 “闻”是用耳朵听,现在则转为用鼻子嗅。
语言学概论 练习题 附答案 0906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
A.腭化规律B.清音浊化规律C.浊音清化规律D.浊音送气化规律2.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加上词尾s或es表示,但()组词不能这样类推。
A.knife man leaf womanB.chair pen book friendC.pound bag sort weekdayD.hero pig room source3.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
A.语音B.词义C.词汇D.语法4.下列词的词义,属于词义缩小的是()A.”皮”原指兽皮B.”涕”原指眼泪C.”瓦”原指一切烧好的上器D.”江”原捐”长江”二、判断题1.任何规则都是有例外的,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后面加上s,但man、k nife的复数却不能加s,而是内部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
()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2.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是语言词汇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
基本词汇比较稳固,变动较小,一般词汇则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
()3.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首先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如为了避免同音词带来的歧义,出现了大量的复音词。
()4.从语言中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如英语中的”chairone”代替”chairman”、”moonwalk”、”美眉”、”网聊”等诸多领域的新词语进入词汇,可以看出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为灵敏,变化比较快。
()三、名词解释1.尖音和团音2.尖团合流3.浊音清化4.语言演变规律/音变规律5.语音对应关系6.历史比较法7.历史比较语言学8类推9.词义的演变10.词义的扩大11.词义的缩小12.词义的转移四、问答题1.语音的演变有没有规律?教材上提到的汉语史上的“尖团合流”是否反映了语音演变的规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2.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从尖团音的分合看语音演变的规律性?4.“浊音清化”的规律和发生这种演变规律的条件。
完整word版,00541语言学概论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一、语言: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
(多了一些成份)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
(一般情况下)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
(犹太民族)(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
(满族、汉族)(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广东上海)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
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
(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三、辨析题
1.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
正确。
因为时间性本身就是语音演变的特点之一。
2.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不对。
相对词汇和语音而言,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但稳定是相对的。
因为任何语言的语法都会发生变化的,只不过这种变化相对缓慢一些而已。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
不对。
类推作用的效能有一定限度,一则它推不倒根基深厚的旧山头,二则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语言总是达不到井然有条的境界,而类推作用也总是有它的用武之地。
4.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不对。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语言系统的内部原因,也有属于语言系统外部原因的社会因素。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语音演变规律具有地区性特点?
语言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
比如,汉语的浊音清化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2.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由上古汉语“宾+动”语序到后来“动+宾”语序的变化。
如: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印》)
“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
“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偻句不余欺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由上古汉语“大名+小名”到后来“小名+大名”的变化。
如:“丘获”(昭公四年)、“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
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鲔’,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
《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
《孟子》言‘草芥’,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
《荀子》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
”
(3)“五四”以后,汉语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在句法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例如汉语中的主从复合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而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从句前置、后置都可以。
“五四”以后,汉语中的从句也出现了后置的情况。
例如,“可是我得省些钱,万一妈妈叫我去……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钱。
”(老舍:《月牙儿》)在对话中,甚至在复合句的中间还可以用“××说”之类的语句隔开。
例如,“‘根据我过去的经验,’他抢口回答道,‘也只有往多处报呵!’”(茅盾:《腐蚀》)。
这些所谓的“欧化”格式都是在汉语句
法结构许可的范围内作了一些调整,不涉及结构规则本身的改变。
总的看来,汉语的词序从古以来变动不大。
3.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
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比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一了,-着,- 过)。
4.下面的各种语言现象,哪些是语法发展过程中的类推作用?哪些不是?
①“朕”是古人自称之词,从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②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现在swolled替代了swollen。
③汉语的动宾结构原来有两种格式,即"动词-宾语"和"宾语-动词"(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而现代汉语中"宾语-动词"的这种格式基本消失了。
④汉语古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这种演变规律可以概括为"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答:②、③是类推现象,①、④不是。
5.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1)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
例如“导弹”“核弹”“登月”“污染”“集装箱”“汽垫船”等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
构成新词的材料,少数从外语借来(参看第八章第一节),多数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按照固有的构词规则构成的。
完全新创的词,如英语中的gas(瓦斯),ko-dak(科达,指小型照相机),bleep(电子仪器的哗卜声),zap(炮弹的飞过声)等是很少见的,这就保证了新词作为表达新义的工具,容易被社会接受。
(2)旧词的消亡也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例如“马褂”“顶戴”‘朝珠”“黄包车”“杠房”等词语都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
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
在汉语的发展中,先秦是词汇系统发生变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上古,汉族人对某些现实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或现象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
例如马这种牲畜,只要肤色、年龄、公母不同就有不同的称呼:公马叫“骘”(zhi),母马叫“騇”(shè),后左脚白的叫“馵”(zhù),四条腿膝下都白的叫“驓”(zēng),四只蹄子都白的叫“騚”(qián),前两脚都白的叫“騱”(xī),后两脚都白的叫“翑”(qú),前右脚白的叫“启”,前左脚白的叫“踦”(qī),后右脚白的叫“驤”,身子黑而胯下白的叫“驈”(yù),黄白相间的叫“皇”,纯黑色的叫“驪”,红黄色的叫“騂”(xīng),白毛黑鬃的叫“駱”(luò)……马在词汇系统中作这样的区分不是孤立的,其他牛、羊、猪……也有跟马相应的区分。
由于词汇系统的这种变动,先秦时期大量的旧词消失了。
词汇的这种发展,过去人们都归之于从具体到抽象。
如果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它也符合经济、简易、明确的要求。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例如以畜牧业为主的社会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和认识的发展,舍弃对现实现象的一些不必要的区分,精简词语,这自然会减轻人们记忆的负担,使语言工具更经济、简易,便于运用;如要表达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的小类,可以用词语的组合来实现,如三岁的马不叫
“駣”(táo),可叫“三龄马”。
这样,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既经济、简易,又丝毫不影响表达的明确性。
6.把下列各词的词义演变的语言现象分别归于: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
c.词义的转移这三类。
①英语meat原指食物,现指食用的肉类。
②俄语пиво原指一切饮料,现指啤酒。
③英语bird原指幼鸟,现指鸟。
④英语knave原指男孩、小伙子,现指流氓、无赖、恶棍。
⑤"臭"原指一切气味,现指臭味。
⑥"墨水"原指写字用的黑色液体,现指写字用的各种颜色的液体。
⑦俄语глаз原指鹅卵石,现指眼睛。
⑧“涕”原指眼泪,现指鼻涕。
(1)词义的扩大:③、⑥
(2)词义的缩小:①、②、⑤
(3)词义的转移:④、⑦、⑧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