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建筑

合集下载

小城镇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工程

小城镇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工程
构 节能 优化 设 计等关键 技 术 问题 .示范 工 程 设 计达 到规 定 的考 核 目标 ,即示 范工 程达 到
点 。东 立 面 .南 立 面设 置 比较 大 的开 窗 . 但 建 筑 的 感 觉更 贴 近 自然 而 平 屋面 部 分对 应
考虑 到 便 于业 主 布置 家具 , 保护 适 当 的私 密
维普资讯
特别关注
T eS e i 8 o u h p c a c s F

“ 小城镇建筑 节能与可再 生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工程”课题组
以某个 小 城镇 建 筑 为 示范 工 程 , 我 国 在 目前 的 技术 、 济 条件 下 . 合 应 用低 能 耗 经 综 建 筑 的 成套 技 术 . 行建 筑 物 的 能耗 分 析 及 进
建 筑 围 护结构 能耗 节 能 5 % ;示 范工 程太 阳 0
的外 墙 则 用 浅 色 的有 一 定 肌理 效 果 的墙 面 。 坡 屋 面 上 的 瓦选 择 了深 灰 色 的油 毡 瓦 . 其 使 与单坡 屋 面 的部 分和 平 顶屋 面 的部 分取 得 了
色彩 和 质感 的协 调
的遮 阳 、 通风 隔热 .也要 考 虑 冬季 的保 温 。
特 点 .课 题 组 完成 了 以下 方 面研 究 :
维普资讯
・ 被 动 式节 能 设 计 。东 、南 方 向 布 置
2 根据 实测 土壤热 物性 . 对地 埋管换 热 吊 顶 安 装 的 辐 射 供 冷 、供 热 毛 细 管 系 统 。 并采 用 了热 回 收和 除湿 机 相 结 合 的方 法 处
理新风 。


相对 通 透 . 敞 的公 共 空 间 . 样 有 利 于 在 器换热 效果 进行 计算模 拟 .预测 2 年 后 系统 开 这 5

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14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14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正文:---------------------------------------------------------------------------------------------------------------------------------------------------- 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可再生能源在调整能源结构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国家能源局组织各地区编制了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应用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

经对各地区上报的规划进行审核,确定了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名单,现予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根据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指标,经对各地上报的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进行复核,确定北京市昌平区等81个城市和8个产业园区为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

具体名单及建设内容见附件。

二、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应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遵循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的发展理念,确立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积极推动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区域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和建筑中的应用,显著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三、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要创新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式,探索多种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相互协调的综合利用模式。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类投资主体和需求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和管理创新等激发市场活力。

四、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要加强规划统筹协调,将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提出约束性发展指标。

科技部建筑节能示范楼

科技部建筑节能示范楼

绿色与节能目标
Green and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Aim • 节约能源使用70% • 多种节能技术协调补充 • 自控系统协调优化建筑运 行能效 • 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 Save 70% Energy Consumption • Multi technologies supplementing each other in coordinated fashion • 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ptimizes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 Make a harmonious, pleasant and creative environment for occupants
中美科技合作项目
基本情况

Project Outline
总设计: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ef Architect: Beijing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总承包:中建一局土木公司 Builder: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Civi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工程监理;中国国际咨询公司 Project Supervision: China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sultant Co.
遮阳与反光
1. 所有南向窗采用固定外遮阳 板,阻挡夏季太阳热辐射 2. 采用水平室内反光板,大进深 空间得到自然光照明
Shading and daylight reflection
1. All south windows have outdoor horizontal fixed shading device to hold solar radiation 2. Reflectors are utilized for daylighting deep space

高水平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

高水平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

高水平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从供需两端入手,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低碳经济。

一、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补好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能力,2025年基本建成防洪防凌减灾体系,确保黄河河套安澜。

全面提高防洪防凌能力。

有序推进黄河干流堤防巩固提升,加强险工险段治理,加快清水河、苦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

依法禁止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线内新增一般耕地和乱建建筑物,禁种妨碍行洪安全的高秆作物,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规范黄河河道沿岸采砂采土秩序,依法惩治非法采砂等行为。

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大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力度,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泄洪通道,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

进一步提高应对黄河凌汛水平,保障堤防和基础设施安全。

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以宁夏中南部易旱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备用水源工程,加强库坝窖池联调联用。

提升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体系。

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充实物资储备。

增强流域性重特大险情灾情、极端干旱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到202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

落实河湖管理有关规定,压实河湖长管理保护责任。

以河湖管理范围为边界适当外延,留足河湖两岸生态空间,严禁“贴边”、“贴线”开发。

加快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岸线功能分区,强化用途管制,严控开发强度。

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管理,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二、大力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做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严控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关于同意宁夏开展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函

关于同意宁夏开展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函

关于同意宁夏开展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函近日,我们收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关于开展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函。

经过慎重考虑和调研,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决定同意宁夏开展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并全力支持这一重要举措。

宁夏地处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区交界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同时,宁夏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资源。

因此,在宁夏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能源供应紧缺的问题,还能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将是宁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

通过建设示范区,可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建设示范区还将促进附属产业链的发展,推动高新技术和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

这不仅能够为宁夏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提高宁夏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对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政府和企业,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示范区的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示范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合作和交流,以携手共进的姿态共同推动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为了更好地支持宁夏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我们将按照政府的要求,加大对示范区的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协助宁夏政府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示范区的建设进展顺利。

同时,我们也将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和项目资源,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在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相信宁夏政府一定能够发挥好政府的职能,坚持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确保建设质量和效益。

我们也愿意为宁夏政府提供经验和建议,共同推动示范区建设的长足发展,为打造宁夏新能源产业高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们衷心祝愿宁夏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取得圆满成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典范,为实现中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舟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31•【字号】舟政办发[2009]85号•【施行日期】2009.07.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舟政办发【2009】8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舟山市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舟山市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推进舟山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我市海洋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和省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利时机,根据舟山建设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的战略定位,依托舟山丰富的海洋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强宏观引导,建设具有舟山特色的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我市新能源应用再上新台阶。

二、总体目标力争到2012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10兆瓦,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2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达10兆瓦。

新增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2万平方米,完成10条路(街、小区)太阳能照明应用。

引进和培育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企业,建设以风能为主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三、主要工作在市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制,明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实施主体,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施“221工程”,推进我市新能源利用。

深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

深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

立 法 先 行 ,以 制 度 政 策 作 保 证
2 0 年 以来 ,市政 府 先 后 出 台 了 《 圳 市 推 动节 约 能 源 工 03 深 作实 施 方 案 》 、 中共 深 圳 市 委 深 圳 市 人 民 政府 关于 全 面 推 进
获 得 中央财 政 专项 资助 3 2 万 元 。 74
进 条 例 》 . 明 确 要 求 鼓 励 节 约 能 源 、 节 约 用 水 、 节 约 用 材 节
推 广 激 励 ,扶 持 产 业 发 展
2 0 年 我 市 对 拓 日 、嘉 普 通 、珈 伟 、创益 四家企 业授 予 了 07 太 阳能产 业基 地 ”称 号 ,并通 过 技术 、经 济对 产业 基地 进行 扶 持 .首批 资助 了1 0 元 .通 过太 阳能产业 示范基 地 的示范 、引导 2万 和辐 射作 用 .加快 促进 太 阳能 技术在 建筑领 域 中的应 用 与发展 。 2 0 年 深 圳市 政 府 设 立 了 建筑 节 能 发展 专项 资 金 .市 财 政 09 已安 排 首 笔 资 金 3 O 万 元 ,主 要 用 于 对 可 再 生能 源 建 筑 应 用 0 0
织 研 究 编 制 《 圳 地 区 太 阳 能 辐射 数据 库 》 、 《 圳 市 太 阳 能 深 深
热 水 与 建 筑一 体 化 设 计 标 准 图 集 》 、 《 圳 市 太 阳能 热 水 与 建 深
我 市 政 府投 资建 设 项 目要 求采 用推 广 目录 中 的产 品和 技 术 ,社
科 研 支 撑 ,建 立标 准 技 术 体 系
深 圳市 根据 近几 年 的科 研成 果和 示 范项 目示 范情 况 正 在 组
请 直接 发包 ” 。 2 8 . 市 建 设 部 门 会 同 发 改 部 门 发 布 了 第 一 批 循 环 经 济 00 年

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案例分析案例

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案例分析案例

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案例分析案例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新能源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选择。

在建筑中应用新能源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创新案例,探讨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太阳能应用于建筑照明系统太阳能是一种常见的新能源,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其采用了太阳能板和光伏发电系统来供电,以替代传统的电网供电方式。

通过将太阳能板安装在建筑的屋顶和立面上,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能来为建筑照明系统供电。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电网的需求,还能够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成本。

二、地源热泵应用于建筑空调系统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源热能进行空调供暖的新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以某写字楼为例,其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来进行空调供暖。

该系统通过地下水源热能,实现冬季取暖、夏季制冷,既满足了建筑内部温度需求,又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地源热泵系统还能够用于热水供应,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三、风力发电应用于建筑能源供应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以某高层住宅楼为例,其在建筑顶部安装了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通过利用建筑物周围的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供应给建筑内的部分电器设备使用,如电梯、照明等。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电网的依赖,还能够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运营成本。

四、智能控制系统优化能源管理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对建筑能源进行管理的新技术。

以某办公建筑为例,其采用了智能控制系统来优化能源管理。

通过系统中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然后根据需求调整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能耗的最小化。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建筑的运营绩效。

综上所述,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通过太阳能、地源热泵、风力发电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案例

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案例

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案例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新能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

建筑领域作为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对于新能源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展示其在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潜力。

1. 太阳能建筑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代表之一,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德国弗赖堡大学太阳能研究所的建筑,其外墙覆盖了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满足建筑内部的用电需求。

此外,建筑顶部还设置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于供暖和热水供应。

另外一些案例中,可以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建筑的屋顶材料,既保护了建筑结构,又发电以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

2. 风能建筑风能是另一种重要的新能源,适用于建筑领域的风能发电系统可以在建筑高层或者开阔地区设置。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座办公楼,利用建筑本身的形状和设计来捕捉周围的风能,通过风力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

这种风能建筑可以在城市中实现零排放的电力供应。

3. 地热能建筑地热能作为一种常见的新能源,在建筑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丹麦奥尔堡市政府大楼采用地热能技术,利用地下深处的稳定温度来供暖和制冷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这种地热能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4. 生物质能建筑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可以通过利用废弃物和农作物等可再生资源来发电或供热。

兰福德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建筑,利用生物质能作为燃料,通过生物质锅炉和发电机,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为建筑提供热水和电力。

生物质能的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建筑的碳排放。

5. 应用综合能源系统的建筑综合能源系统是指通过整合多种新能源技术,来提供一个综合的能源解决方案。

瑞士卢森政府大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建筑将太阳能、地热能以及其他新能源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各种能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建筑的能效。

谈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的综合利用

谈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的综合利用

年来关 于能源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中看 出, 人 们一致认 为建 筑节能 水系统主要应用 于医院住 院部 , 其中, 手术室 为全天供 应热水 , 病
在所有 的节能途径 中是 最具备 节能 条件 的 , 是 减少 能源 消耗 , 确 房为定时供应热水 , 储热水箱容积按屋 面集热器 全天产热水 量确 保能源 消耗供 应充足的最佳方式之 一 , 同时大型公 共建筑 的耗能 定 。根据 国标 图集 0 6 S S 1 2 8太 阳能 集 中热水 系统 选用 与安 装 的 比重越来越 大 , 综 上所 述 我 国的 节能 重 点应 是通 过 改进 建 筑设 规定 、 住 院部定 时供应热水制度及住 院部病人很 大一部分靠 陪护
地上建筑 2 8 0 9 5 m , 地下 1 2 0 0 m , 全部 为示范 面积 。建筑 密度 1 8 . 3 3 %, 容 积率 1 . 0 5 , 绿化 率 3 5 %, 地 上机 动停 车位 1 5 0个 。项 目建筑高度 7 2 . 2 m, 计划建设期 2 2个 月。该项 目为 医疗综合楼 , 属于公共建筑 , 主要是通过综合应 用相关 的节 能技术 达到相 关的 节能 目标 , 对本地 区贯彻 国家节 能减排政 策起 到示范工程作用 。
大大 降低 。
表 1 热水用量计 算( 6 O℃)
项目
用水量定额/ L
1 工 程概 况
镇江市第 二 人 民 医 院 整体 搬 迁 工程 项 目规 划 建 筑 净 用 地 2 6 7 0 0 m 2 ( 2 6 . 7 h m ) , 总建筑面积 2 9 2 9 5 m 2 , 项 目医疗综 合楼等
谈 建 筑 节 能 与 新 能 源 的 综 合 利 用
韩 永 吕蕙芳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2.05.25•【文号】国能新能[2012]156号•【施行日期】2012.05.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156号)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能源终端消费最为集中的区域,城市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

为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能源局将组织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新能源示范城市是指在城市区域能源发展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达到较高比例或较大利用规模的城市。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现代能源利用体系为目标,按照“清洁高效、多能互补、分布利用、综合协调”的原则,积极探索各类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电、供热、供暖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减少城市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新能源利用在城市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各类可再生能源及技术在城市推广应用,重点推进太阳能热利用和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风力发电、生物质清洁燃料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地热能及地表水和空气能量利用、新能源动力交通等。

促进适应新能源利用的技术进步,建立适应城市新能源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机制等。

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申报主体为:地级市和县级市(不包括已申请绿色能源县的县级市)。

副省级以上特大型城市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城区申请,具备较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的产业园区可申报新能源示范园区。

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研究报告

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研究报告

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研究报告在全球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人们正日益关注并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在建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报告将着重介绍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新能源技术的研究现状新能源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形式。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是指通过利用太阳能源进行发电或热能转换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光伏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也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在建筑领域,太阳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建筑外墙、屋顶和窗户等部位,通过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2. 风能技术风能技术是利用风力转换为机械能或电能的技术。

在建筑领域,通过安装风力发电装置,可以利用风能为建筑供电。

此外,风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通风系统,通过风力驱动实现建筑内部空气的流通和净化。

3. 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技术是指利用地壳内的热能进行供暖、供热或发电的技术。

在建筑领域,地热能技术可以通过地热泵系统实现建筑的供暖和制冷。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利用地下的热能资源,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二、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建筑的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可以更加环保、节能。

通过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建筑可以自行产生电能,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同时,通过采用地热能技术,建筑可以实现供暖和制冷,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绿色建筑的发展成为可能。

2. 建筑能效的提升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建筑的能效。

通过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热泵系统,建筑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改善建筑的通风、采光等方面,提高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新能源技术对未来建筑的影响

新能源技术对未来建筑的影响

新能源技术对未来建筑的影响在当今时代,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领域也不例外。

从能源的获取、利用到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新能源技术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振奋的蓝图。

首先,新能源技术为未来建筑提供了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传统建筑往往依赖于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的使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其储量有限,难以满足长期的需求。

相比之下,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物。

例如,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外墙甚至窗户上,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照明、空调、电器等设备所需的能源。

风能发电装置也可以与建筑相结合,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气流产生电力。

此外,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也在未来建筑的能源供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新能源技术,未来建筑有望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甚至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将多余的电能回馈给电网。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将极大地改变未来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外观形态。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建筑的朝向、形状和布局将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朝南的窗户和倾斜的屋顶可以增加太阳能的接收面积,而流线型的建筑外形可以减少风阻,提高风能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安装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装置等新能源设备,建筑的外立面和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这可能导致未来建筑出现更多独特的造型和外观,不再仅仅追求美观和艺术效果,而是更加注重能源效率和功能的实现。

在建筑材料方面,新能源技术也将推动其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型的节能材料,如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真空绝热板、相变材料等,将被广泛应用于未来建筑的墙体、屋顶和门窗,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一些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的建筑材料,如太阳能玻璃、光伏瓦等,也将逐渐成为主流。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能源转换功能,还能够保持建筑的美观和完整性,使未来建筑在外观上与传统建筑有明显的区别。

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新能源的战略部署,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先后组织实施了项目示范、城市示范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取得明显成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应用技术逐渐成熟、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目标切实提高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

“十二五”期间,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进一步丰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力争到2015年底,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以上,形成常规能源替代能力3000万吨标准煤。

二、切实加大推广力度,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大规模应用“十二五”期间,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基础上,加快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充分挖掘应用潜力。

(一)集中连片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为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十二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选择在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方积极性高、配套政策落实的区域,实行集中连片推广,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率先实现突破,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建筑能耗的比例达到10%以上。

各省(区、市、兵团)要在充分评估本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建筑用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集中连片推广方案,明确集中推广的重点区域、推广目标、实施计划及保障措施,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规划,并于2011年4月25日前上报。

浅析绿色综合能源站设计——以天津北辰核心区1号综合能源站为例

浅析绿色综合能源站设计——以天津北辰核心区1号综合能源站为例

■构建新时期绿色建筑设计创新体系•示范项目浅析绿色综合能源站设计*—以天津北辰核心区1号综合能源站为例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Green Comprehensive Energy Station:Taking Tianjin Beichen Core Area Comprehensive Energy Station 1as an Example程轩董妍博常钟隽CHENU Xuan, DONG Yanbo. CHANG /hon^jun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TU27; TU201.5文献标识码:A 摘獎以天津北辰核心区I号综合能源站为例,从能源系统规划、建筑单体设计、智能能源平台管理等方面阐述绿色综合能源站的设计方案利用可再生能源,巧妙设计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融合海绵城市和节能设计等绿色建筑概念,实现绿色工业建筑二星级的设计标准,总结绿色工业建筑的设计措施和设计方法:关键i«1能源站;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手法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N o.l Comprehensive Energy Station in Beichen corearea o f Tianj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schemeo f the green comprehensive energy station from the aspects o f energysystem planning, building monomer design and intelligent energyplatform management. The project has achieved the goal o f two-stardesign standard o f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s through the use of renewableenergy, the ingenious design o f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natural lighting,the integration o f sponge city and other concepts, energy-saving designand other green building design measures, then the design method ofgreen buildings are summarized.Keywordsenergy station: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method我国城市的集中供热正处于设备更新、技术改革的关键时期,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应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以及智慧化的管理模式是供热发展的趋势,综合区域能源规划、绿色设计、智慧运维的新一代能源站已逐渐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时代要求。

新能源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新能源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新能源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强的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过去几十年中,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这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能源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实际案例。

2. 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太阳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能源技术,其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建筑设计中。

在被动设计方面,建筑师利用太阳能的辐射热量来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朝向和窗户的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来冬季供暖,夏季降温。

在主动设计方面,太阳能电池板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屋顶或立面上,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应建筑的用电需求。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空调系统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减少了建筑的能源消耗。

3. 风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风能是另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通过在建筑的适当位置设置风轮或风力发电机,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供应建筑的用电需求。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利用建筑的自然通风来实现节能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人工通风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

4. 地热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地热能是一种通过地壳内部的热能来供应建筑能源需求的新能源技术。

利用地热能可以实现建筑的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等需求。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地热换热器、地热水暖系统等技术,将地下的热能转化为建筑所需要的能源。

这种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还可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5. 实际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应用新能源技术。

例如,中国的天津金融街项目将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应用于建筑的外立面和屋顶,以提供可再生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美国的帝国大厦采用了地热能系统来供应建筑的能源需求,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光伏建筑一体化简介

光伏建筑一体化简介

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热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采暖与空调的能耗日益增长。

在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对经济进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

根据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不一致,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

这种方式是将光伏方阵依附于建筑物上,建筑物作为光伏方阵载体,起支承作用。

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

这种方式是光伏组件以一种建筑材料的形式出现,光伏方阵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与光电采光顶等。

在这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

由于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最佳安装方式,因而倍受关注。

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是BIPV 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光伏组件的要求较高。

光伏组件不仅要满足光伏发电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

[1]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外的进展现状美国是世界上能量消耗最大的国家,国会先后通过了“太阳能供暖降温房屋的建筑条例”与“节约能源房屋建筑法规”等鼓励新能源利用的法律文件。

在经济上也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在太阳能利用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经费,而且由国会通过一项对太阳能系统买主减税的优惠办法。

因此,美国太阳能建筑的进展极为迅速,不管是对太阳能建筑的研究、设计优化,还是材料、房屋部件结构的产品开发、应用,与真正形成商业运作的房地产开发,美国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建筑产业化体系。

美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由新墨西哥洲的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编制出版了被动式太阳房设计手册。

此外,美国还出版了许多有用的被动式太阳房建筑图集,既介绍成功的设计实例,也有对太阳房原理、构造的全面说明。

这些工具书的发行与一些样板示范房屋的建立,对美国公众同意太阳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山东综合能源服务站典型示范项目

山东综合能源服务站典型示范项目

山东综合能源服务站典型示范项目一、潍坊诸城综合能源服务站:加油+加氢+充电+加气2023年4月,山东省首座“氢电油气”综合能源服务站在潍坊诸城投入运营,该站于2023年7月开工,项目总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规划面积8000平方米。

该服务站共配备2个汽油罐、2个柴油罐,2个CNG气罐、2个1NG气罐、4个储氢罐、10个快充新能源车位和2台500千伏安杆变,站内设置2台12枪加油机,2台4枪35兆帕加氢机,预留一台70兆帕加氢机,加注能力高达1000千克/12小时,可同时满足35兆帕和70兆帕车辆用户加注需求。

二、滨州“八站合一”智慧能源综合示范区,光伏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站+充电站+放电站+5G基站等2023年2月4日,山东滨州智慈能源综合示范区已经建成投运,该站是全国首家“八站合一”智慧能源综合示范区。

该项目以220千伏山东滨州郭集变电站为试点,在郭集综合区建设光伏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站、电动车充电站、电动车放电站、5G基站、北斗地面增强站,与220千伏郭集变电站有机融合,实现“八站合一”,在国内形成智慧能源示范效应。

滨州郭集变电站在办公区屋顶、车位顶部空间安装光伏板,建成装机容量485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该电站年均发电量42万千瓦时,光伏产生的绿色电能可满足办公楼日常办公、电动汽车充电使用。

同时,率先建成国内首家含光伏发电、储能、能量管理、汽车充放电、配电等多维融合“智慧微电网”,白天采用光伏发电作为电源,对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晚间光伏不足以供电时,储能系统便作为电源供电。

三、济南七合一综合加能站: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光伏发电等2023年9月26日,中石化济南第58"油气氢电服+光伏+培训基地”七合一综合加能站盛大开业。

该站是集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光伏发电、易捷便利、洗车、培训、党建文化等多功能一体的超级综合加能站。

该站位于济南市二环西路与刘长山路交叉口南1.2公里处,占地面积约1.3万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