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 of ASME B WHT 版焊后热处理要求
asme标准热处理
![asme标准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c4c1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3.png)
asme标准热处理ASME标准热处理。
ASME标准热处理是指根据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制定的一系列热处理标准来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工艺,它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ASME标准热处理涉及到多种不同的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这些工艺可以根据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出不同的热处理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在ASME标准热处理中,退火是常用的一种工艺。
退火是通过加热材料至一定温度,然后控制冷却速度,使材料内部的晶粒重新排列,从而消除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
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温退火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适用的材料和工艺参数。
另外,正火是一种通过加热材料至临界温度,然后冷却至室温的工艺。
正火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
在ASME标准热处理中,正火通常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的处理,以满足不同工程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淬火是一种通过急冷工艺来使材料迅速冷却,从而形成马氏体组织,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在ASME标准热处理中,淬火通常用于高碳钢和合金钢的处理,以获得高强度和耐磨性能。
此外,回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已经淬火的材料至一定温度,然后控制冷却速度的工艺。
回火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韧性和抗脆性能,同时减少内部应力。
在ASME标准热处理中,回火通常用于淬火后的材料,以平衡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总的来说,ASME标准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工艺,它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材料的成分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并严格按照ASME标准来进行操作,以确保材料达到预期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e5fe1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6.png)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焊接性良好的低碳钢焊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但是,若焊接构件板(管)壁较厚且刚性较大,并处于低温环境下焊接,为防止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而造成焊接裂纹和脆性断裂,应该考虑采取焊前预热,并且在施焊时,要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保持连续焊接及采用碱性焊条等措施。
另外对焊接接头性能要求较高的构件,则在焊后要作回火处理,焊后回火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焊接应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局部组织和平衡各部分的性能。
例如,锅炉汽包即使采用像20g、22g等焊接性良好的低碳钢锅炉板材,在焊后仍要进行600 ~650℃的回火处理。
低碳钢电渣焊时,由于电渣焊焊接方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焊接金属的晶粒粗大,热影响区容易产生过热组织造成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显著降低。
因此,一般焊后的焊接接对需进行正火加回火的的热处理,以细化晶粒及消除过热组织。
含碳量高的材料,在焊接时,会有产生裂纹的倾向。
像这类材料在焊接时,就需要在焊前进行预热处理,趁热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焊接,在焊后立即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因焊接而产生的内应力。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焊接而使得焊接件产生裂纹。
对于压力容器来说,尤其要这样处理才行。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
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
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
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焊后需热处理的管道厚度
![焊后需热处理的管道厚度](https://img.taocdn.com/s3/m/e7ea7c7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a.png)
焊后需热处理的管道厚度G.2.1管道焊前预热和焊后需要热处理的厚度及要求,除按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和《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的规定。
G.2.2含碳量高于0.15%的铬钼合金钢,任意厚度均宜进行焊后热处理。
G.2.3 当管子或管件采用焊接连接时,推荐的预热和热处理要求所采用的厚度,应是连接接头处的较厚的壁厚,但下列情况除外:1 对于支管连接的情况,不论支管是整体补强或补强板或鞍座,在确定是否要热处理时,均不应考虑补强用的金属(不含焊缝)。
但在通过支管的任意平面内,当穿过焊缝的厚度超过规定需要热处理的最薄的材料厚度的2倍时,即使接头处各组成件的厚度小于此最薄的厚度,仍需进行热处理。
本规范第5.4.4条,支管连接焊缝的形式(本规范图5.4.4-1)所示的穿过焊缝的厚度,应按表G.2.3计算:表G.2.3 支管连接结构的热处理厚度注:符号意义间本规范第5.4.4条。
2对于平焊(滑套)法兰和承插焊法兰以及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50的管子连接的角焊缝,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50的螺纹接头的密封焊缝以及装在不论多大管子外表面的非受压件,如吊耳或其他管道支承件等,只要在任一平面内,穿过焊缝的厚度超过规定需要热处理的最薄的材料厚度的2倍时,即使接头处个组成件的厚度小于此最薄的厚度,仍需进行热处理。
3除设计文件或焊接工艺评定中有规定外,下述情况可不需要热处理:1)对于碳素钢材料,角焊缝厚度不大于16mm,与母材的厚度无关。
2)对于铬钼总含量小于5%的合金钢材料,当角焊缝厚度不大于13mm时,如采用了不低于推荐的最低预热温度,且母材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小于490MPa时,不论母材的厚度是多少。
3)对于铁素体材料,当焊缝采用奥氏体或镍基填充金属时。
焊后热处理标准
![焊后热处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8c5f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5.png)
焊后热处理标准焊接是金属加工中常见的工艺,通过焊接可以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
但是,在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组织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来恢复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焊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部位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以改善焊接部位的性能和组织结构的过程。
首先,焊后热处理的标准主要包括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
在进行焊后热处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焊后热处理的温度会根据材料的类型和焊接工艺的要求而有所不同,而时间则取决于焊接部位的厚度和需要改善的性能。
此外,冷却速率也是焊后热处理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冷却速率会对焊接部位的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焊后热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固溶处理。
退火是指将焊接部位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以消除焊接应力和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正火是将焊接部位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进行适当冷却,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焊接部位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以使材料达到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固溶处理是将焊接部位加热至固溶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进行适当冷却,以溶解和再结晶金属中的固溶体和过共饱和固体溶体。
最后,焊后热处理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性能和组织结构上。
通过焊后热处理,可以消除焊接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韧性、硬度和强度,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减少焊接缺陷,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焊后热处理在金属加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焊接部位的性能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焊后热处理是焊接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接部位的性能和组织结构,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焊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焊后热处理标准和方法,以确保焊接部位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ASME规范中的焊接问题
![ASME规范中的焊接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e0bd43fe4733687f21aa0e.png)
ASME规范中的焊接问题
4、焊接材料的化学分析试验 a. 化学分析的取样要求按表NC-2432.1-1进行
焊接材料
GTAW/PAW
GMAW 其他焊接工艺
A-N0.8 填充金属
填充金属或 焊缝熔敷金属
焊缝熔敷金属 焊缝熔敷金属
其他各种填充金属
填充金属或 焊缝熔敷金属
填充金属 或焊缝熔 敷金属
焊缝熔敷金属
9A Gr.1 9B Gr.1
595~675℃ 595~635℃
30min
2min/mm
2min/mm
5h,t>125mm时, 每增加1mm, 加0.5min
注:名义厚度指焊缝厚度或连接的承压材料的较薄者,角焊缝的名义厚度指角焊 缝的高度,部分焊透焊缝的名义厚度指焊接坡口高度。
ASME规范中的焊接问题
ASME规范中的焊接问题
2、焊接材料的验收要求
a.焊丝
碳钢、低合金钢和镍基合金焊丝:化学分析 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TIG焊丝:化学分析和δ-铁素体测定(316
钢不需测量)
b.无稀释熔敷金属
碳钢、低合金钢和镍基合金焊条:化学分析、常温和设计温度拉 伸。碳钢或低合金钢还要求0℃和/或-20℃ Cv。
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焊条:化学分析,δ-铁素体测定、晶间腐 蚀、常温拉伸、设计温度拉伸、(常温Cv)。
ASME规范中的焊接问题
b. 化学分析应遵照适用的SFA技术规格书规定的方法, 当取样方法未在SFA中规定时,试样可从焊接垫板、焊 缝坡口、或其他试验焊缝上切取。对CrNi不锈钢焊 材,应分析C、Cr、Mo、Ni、Mn、Si、和Nb等元素以 及焊接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其他元素。
5、δ铁素体含量的测定
a. 对A-No.8焊接材料的填充金属或焊缝金属应测定δ铁 素体含量。对于SFA-5.4中的16-8-2型焊缝金属,或用 于焊缝金属堆焊的A-No.8型焊缝金属,则不要求测量 其δ-铁素体含量。
ASME与国内标准对锅炉焊后热处理要求的异同
![ASME与国内标准对锅炉焊后热处理要求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6669f3fdf61fb7360b4c65b2.png)
>1 0
>6
1C 2 oV i 2rMWTB 任何
lC 3 o S T B 2r M V i i
求 ,具体技 术要求见 国家标 准 【】 由于 AS 5。 ME 和 我 国 的 标 准 法 规 的体 系 不 一 致 ,深 入 学 习 AS ME 规范条 文 ,分 析 比较两 者在 焊后 热处理
方 面 的差异 ,有 助于提 高厂 家执 行 规 范 的准确 性 、保证 钢 印产 品 与规 范 的符 合性 ,提 高 产 品
的竞 争力 1 求
S 2 3 9 、S B 2 、S B 2 、S B 2 A 1T 1 TA4 TA5 TA6
厚度
3 A M E T 0 . S E S C N l在焊后 热处理方 面 的要 l
后返修焊接 缺 陷 ,并免于再 次热处理 。
32 P 3 的豁免条文 . 表 W- 9 P 3. W- 9 3规定公称厚度取焊缝厚度、受 以不低于 2 0 0 。F (5 9 ̄ C)的温度进 行预 热 ,可
5 )连 接扩 展 受 热 面 与 管 子 的焊 缝 及 销 钉 6 )机械方 法 固定加 密封焊 的管件 、手孔 、
ASME MC级部件焊后热处理
![ASME MC级部件焊后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30f2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b.png)
ASME MC级部件焊后热处理董永志;晏桂珍【摘要】The paper discusses on the PWHT temperature range and purpose of SPWHT of MC Components in 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 section Ⅲ division I subsection NE,establishes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heat methods of PWHT in the view of the expected purpose of PWHT,material properties,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tc.and brings forward the theory that the heat method of local PWHT can refer to ASME Section Ⅷ division Ⅰ.%探讨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Ⅲ卷第Ⅰ册NE分卷MC级部件焊后热处理温度范围,模拟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意义.结合焊后热处理的预期目的、材料特性、结构特点、工程建造等综合考虑制定焊后热处理的工艺参数及加热方式,并提出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方式可借鉴ASME第Ⅷ卷第Ⅰ册.【期刊名称】《电焊机》【年(卷),期】2017(047)003【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ASME;钢制安全壳;焊后热处理;模拟焊后热处理【作者】董永志;晏桂珍【作者单位】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海阳265118;烟台市核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海阳265118;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海阳265118;烟台市核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海阳265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441.8AP/CAP系列核电站钢制安全壳的设计、建造采用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Ⅲ卷第Ⅰ册NE分卷[1](简称ASMEⅢNE),规范系统地制定了钢制安全壳材料、设计、制作、检测、检验等规则。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78260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1.png)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应根据钢材的淬硬性、焊件厚度、结构刚性、焊接方法、焊接环境及适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应在焊接工艺文件中规定,并应经焊接工艺评定验证。
焊前预热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常用钢种的最低预热温度符合下表。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至15℃以上。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mm。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道间温度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
碳钢和低合金钢的最高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不宜大于250℃,奥氏体不锈钢的道间温度不宜大于150℃。
对有抗应力腐蚀要求的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非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时,应按焊接性较差的一侧钢材选定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温度,但焊后热处理温度不应超过另一侧钢材的下临界点。
调质钢焊缝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应低于其回火温度。
焊后热处理方式的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现场设备的焊后整体热处理宜采用炉内整体加热、炉内分段加热、炉外整体和分段加热等方法;现场设备分段组焊的环缝、管道焊缝以及焊接返修后的热处理,宜采用局部加热方法。
2. 炉内分段加热时,加热各段重叠部分长度不应少于1500mm。
炉外部分的设备应采取防止产生有害温度梯度的保温措施。
3. 采用局部加热热处理时,加热带应包括焊缝、热影响区及其他相邻母材。
焊缝每侧加热范围不应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加热带以外100mm的范围应进行保温。
炉外整体热处理和局部加热热处理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相关标准和热处理工艺文件的规定。
保温层应紧贴焊件表面,接缝应严密。
多层保温时,各层接缝应错开。
在热处理过程中,保温层不得松动、脱落。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焊件内外壁温度应均匀。
管道后热及焊后热处理宜采用电加热法。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时,应测量和记录其温度,测温点的部位和数量应合理,测温仪表应经检定合格。
管道焊后热处理的技术要求
![管道焊后热处理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d0153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2.png)
管道焊后热处理的技术要求一、引言管道焊接是管道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焊接后的管道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并提高焊缝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管道焊后热处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焊后热处理的目的焊后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提高焊缝的性能和稳定性。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焊缝区域发生相应的热膨胀和收缩,导致残余应力的积累。
这些残余应力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韧性,甚至导致开裂和变形。
通过热处理,可以使焊缝区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消除残余应力,提高焊缝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三、焊后热处理的方法1. 回火处理回火是一种常用的焊后热处理方法,适用于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等材料。
回火处理可以通过控制回火温度和时间来改变焊缝区域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一般情况下,回火温度应低于材料的临界温度,回火时间应足够长,以保证焊缝区域的均匀加热和冷却。
回火处理可以消除焊接产生的硬化组织,提高焊缝的韧性和可塑性。
2. 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针对高合金钢和特殊材料的焊后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可以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来改变焊缝区域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可以使焊缝区域发生相应的相变和析出,从而提高焊缝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应高于材料的临界温度,保温时间应足够长,以保证焊缝区域的充分相变和析出。
四、焊后热处理的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焊后热处理的温度控制是关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焊缝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应根据材料的特性和焊接工艺要求来确定合适的热处理温度。
同时,在热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均匀性,避免产生温度梯度过大的区域。
2. 时间控制焊后热处理的时间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焊缝的组织结构没有充分相变和析出,影响焊缝的性能。
而保温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能耗浪费和生产周期延长。
因此,应根据材料的特性和焊接工艺要求来确定合适的保温时间。
3. 冷却方式焊后热处理后的焊缝需要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
焊后热处理工艺守则
![焊后热处理工艺守则](https://img.taocdn.com/s3/m/e5c01f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0.png)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守则对焊后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编制作了规定。
2.总则压力容器产品有其独立的规范及制造标准,使用本守则应与产品图样、标准、相关工艺文件同时使用。
3.工艺内容与技术要求压力容器制造中应严格执行GB150标准对焊后热处理的规定。
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3.1A、B类焊接接头处的钢材名义厚度6s符合以下条件者1.1.1.1碳素钢、15MnNbR、07MnCrMoVRδs>32mm(如焊前预热IoOoC以上时,δs>38mm)1.1.1.2Q345R及16Mnδs>30mm(如焊前预热IoOoC以上时,δs>34mm)1.1.1.315MnVR及15MnVδs>28mm(如焊前预热IoOoC以上时,δs>32mm)1.1.1.4任意厚度的18MnMONbR、ISMnNiMoNbR、15CrMoR s14Cr1MoR x12Cr2Mo1R s20MnMo.20MnMoNb x15CrMo x1 2Cr1MoV s12Cr2Mo1和1Cr5Mo钢;1.1.1.5对予钢材厚度δs不同的焊接接头,上述厚度按薄者考虑,对予异种钢材相焊的焊接接头,按热处理严重者确定,但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中任一钢号的下临界点Ac1o1.1.1.6除图样另有规定,奥化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可不进行热处理。
3.1.2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如盛装液化石油气,液氨等的容器3.1.3图样注明盛装毒性与报废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3.1.4需要焊后进行消氢处理的容器,如焊后随即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则可免做消氢处理4.焊后热处理方法4.1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操作规范如下:4.1.1焊件进炉时,炉内温度≤400°C4.1.2焊件按功率升温至400。
C后加热区升温速度≤5000∕δs℃/h,且最高不得超过200o C∕h,最低可为50o C∕h o4.1.3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mm长度内的温差≤12(ΓC°4.1.4保温时间,温度见附表4.1.5保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mm长度内的温差≤65°C°4.1.6升温及保温时,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焊后热处理要求
![焊后热处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a7544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6.png)
焊后热处理要求Ⅰ 主控项目1、现场设备和管道焊后热处理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现行国家标准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热处理工艺文件和下列规定:1)对采用炉内整体热处理和炉内分段局部热处理的焊缝,应检查并记录进出炉温度、升温速度、降温速度、恒温温度和恒温时间、有效加热区内最大温差、任意两测温点间的温差等参数。
2)对采用炉外整体热处理和局部加热热处理的焊缝,应检查并记录升温速度、降温速度、恒温温度和恒温时间、任意两测温点间的温差等参数。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自动测温仪测量,检查热处理曲线和热处理报告。
2、现场设备和管道焊后热处理效果检查,应符合设计文件、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的规定。
当规定制作产品焊接检查试件时,应符合本规范第8.4.1条的规定。
当规定进行硬度检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热处理焊缝和热影响区硬度值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表7.0.2中未列入的材料,焊缝和热影响区硬度值为:碳素钢不应大于母材硬度测定值的120%;合金钢不应大于母材硬度测定值的125%。
2)当焊缝重新进行热处理时,应再次进行硬度检验。
3)焊缝的硬度检查区域应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
对于异种金属的焊缝,两侧母材热影响区均应进行硬度检查。
检查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热处理记录,检查硬度检验报告。
表7.0.2 热处理焊缝和热影响区硬度值Ⅱ 一般项目3、热处理测温点的部位和数量应合理,热电偶的安装应保证测温准确可靠。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焊后热处理的加热区域宽度和保温层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下列规定:1)采用局部加热热处理时,加热范围应包括焊缝、热影响区及其相邻母材,焊缝每侧不应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加热范围以外部分至少100mm范围应进行保温。
2)炉外整体热处理和局部加热热处理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应符合热处理工艺文件的规定。
asme热处理标准
![asme热处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4ce9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1.png)
asme热处理标准ASME热处理标准。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是全球著名的标准化组织,其制定的热处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
ASME热处理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ASME热处理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ASME热处理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对于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ASME标准都有相应的规定,确保了热处理工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ASME热处理标准对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控制系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热处理设备必须能够稳定地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保证金属材料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达到设计要求的温度分布和保温时间。
同时,工艺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对热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确保热处理工艺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另外,ASME热处理标准还规定了热处理后金属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可以评估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性,保证金属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ASME热处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ASME热处理标准,可以有效地指导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和实施,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工程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材料保障。
因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ASME热处理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热处理技术水平,严格执行ASME标准,确保热处理工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和生产提供优质的金属材料保障。
同时,加强对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控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稳定可靠地运行,为热处理工艺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ASME热处理标准是保障工程材料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严格执行标准要求,不断提升热处理工艺的水平和质量,为工程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的金属材料保障。
焊后热处理管理规定
![焊后热处理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ebb5c1cfc4ffe473368abd1.png)
5.热处理外协委托
(1)产品和零部件热处理的外协委托由经营部负责,生产技术部门向外协单位提出热处理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以热处理工艺卡的形式提交给经营部,并由经营部作为合同的附件交与外协单位。热处理工艺卡应包括技术条件和热电偶的布置要求。
(2)制造、工艺、检验部门对外协单位的热处理条件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考察,选择和确定合格的外协单位。索取热处理时间-温度曲线和热处理报告,经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后,相关部门才能办理财务结算手续。
(3)外协热处理(含试板)返回时,应对工件(试板)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向外协单位索取热处理时间-温度曲线和热处理报告,经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后,相关部门才能与外协单位办理财务结算手续。
编制
编制时间
审核
审核时间
批准
批准时间
压力容器的热处理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钢制压力容器》和设计图样要求进行。
2.焊后热处理适用范围:
本热处理制度仅限于局部焊缝消除应力热处理,具体要求见《热处理工艺守则》。对于要求整体热处理的压力容器,可委托有热处理资格的单位进行整体焊后热处理。
4.焊后热处理要求:
(1)压力容器的热处理必需是在焊接工作全部完成后,经由焊接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
(5)热处理时,操作人员应按工艺操作,遵守产品热处理工艺规定的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
(6)热处理工艺的全过程,由热处理检验员负责监督执行并判定热处理结果,对违反工艺操作,检验员有权制止。
(7)热处理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操作者和检验人员必须在《工艺过程卡》、《热处理工艺卡》上签字。热处理检验员同时填写《热处理报告》。
Bechtel焊后热处理规范PHT技术总结
![Bechtel焊后热处理规范PHT技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a528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0.png)
Bechtel 总焊接规范PHT1 施工设备和技术温度换算华氏℉℃×9/532 摄氏℃5/9×℉-32 1.0 范围1.1此标准详细要求用于核电站项目现场焊接焊后热处理PWHT 1.2 此标准包括加温或降温速度规范要求加热区最小尺寸和允许热处理方法。
当焊后热处理要求包括时间和温度时Bechtel表格84/167和/或相应规范。
1.3 程序规范要求满足所有ASME 部分ⅠⅢ和Ⅷ分项1和核电管道ASME规范B31.1. 20 加热方法21 焊后热处理按照此规范使用电阻加热奎尔特兹卤素灯加热燃气的马弗炉加热或按照此施工规范采用其他方法。
对ASME Ⅲ不允许使用燃气的马弗炉加热除非有证明资料显示可以取得一致温度且内部温度也可接受。
不允许热量放出。
30 加热和冷却速度311 焊接加热要求缓慢且与要求的焊后热处理温度一致保持此温度持续要求时间长度然后在隔热层下慢慢冷却或在静止的空气中到达8000F或更低温度。
低于8000F的焊接处允许在静止的空气中没有隔离层慢慢冷却。
8000F以上建议的加热和冷却速度不应超过6000F除以厚度单位为英寸的一半但每小时不超过6000F也不要少于1000F每小时。
3.2 ASME 部分Ⅲ 3.2.1 8000F以上建议的加热和冷却速度不应超过4000F除以最大金属厚度单位为英寸的一半但无论什么情况的速度不应超过4000F每小时。
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间焊接长度内任何15个间隔焊脚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500F。
不管厚度速度每小时需要不少于1000F。
从8000F降温对任何厚度都可以在空气中进行。
3.3 ASME 部分Ⅲ分项1 3.3.1 8000F以上加热速度每小时不超过4000F除以最大金属厚度单位为英寸但不论在什么情况每小时不超过4000F。
在加热过程中间容器加热段焊接长度内任何15个间隔焊脚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500F。
加热和冷却速度每小时需要不少于1000F。
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规定
![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fa1ceeb680203d8ce2f24ad.png)
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规定(2012-07-19 15:59:15)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我国没有明确规范,而美国ASME及USA标准,英国BS 标准,联邦德国.AD、DIN及VdTuV规范等某些发达国家的标准都有相应的规定。
综合上述标准规定,对高强度Cr不锈钢,为了去氢需要预热,其温度范围为150一4 00℃。
马氏体不锈钢焊后热处理温度范围为730—800℃。
铁奈体不锈钢焊后热处理温度范围为730一800℃,随即快速冷却以防脆化,4)奥氏体不锈钢没有一个标准规定必须焊后热处理,仅建议当板材很厚肘,可选择900~1100℃温度范围进行热处理,随即进行水冷或空冷(根据板厚),5)奥氏体一铁素体双相钢和镲基合金没有任何规定和建议。
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温度范围的热处理。
1.低温焊后热处理(≤500℃)Cr-Ni奥氏体不锈钢,在200 ~400℃热处理可减少峰值应力(约减少40%),但总应力降低很少。
奥氏体不锈钢偶尔也采用400一500℃热处理。
低温处理不适于高强度Cr不锈钢。
2.中温焊后热处理(550一820℃)中温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应力。
这种热处理可用于复合钢,对基层及不锈钢复层都可消除应力。
对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一般都在600 ~730℃范围内进行焊后热处理,以改善缺口韧性。
奥氏体一铁索体双相钢不宜采用中温处理,因为会引起ɑ相和碳化物析出。
奥氏体不锈钢用于复合钢中时,可在540~700℃处理以消除应力。
奥氏体不锈钢一般不宜在550—800℃热处理,因为这个温度范围会促进晶阅腐蚀的产生(C<0.03%的超低碳不锈钢除外).3.高温焊后热处理( >900℃)目的是溶解掉焊接时形成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有害析出物。
高温处理后还应随之缝行一次巾温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900℃处理,可使焊缝中有害的碳化物和仃相溶解,使性能接近予母材。
马氏体不锈钢回火后,进行900℃处理可提高机械性能。
.。
焊后热处理标准
![焊后热处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d598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3.png)
焊后热处理标准焊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接头进行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焊后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对焊后热处理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焊后热处理的标准主要包括焊后回火、焊后时效和焊后退火等几种方式。
焊后回火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冷却至室温。
焊后时效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将焊接接头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冷却处理。
焊后退火则是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处理。
这些焊后热处理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焊接材料和工艺要求来确定。
其次,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一般来说,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应该控制在材料的回火温度以下,以免出现过回火现象。
同时,保温时间也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工艺要求来确定,过长或者过短的保温时间都会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
另外,焊后热处理的方法和设备也需要合理选择。
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焊后热处理设备有电阻炉、气体炉、盐浴炉等。
不同的设备对焊接接头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焊后热处理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焊后热处理时,需要对温度、时间、冷却速度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焊接接头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焊后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进行检测和评定,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总之,焊后热处理是焊接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焊后热处理,以确保焊接接头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ASME钢制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认证评定要求与原则
![ASME钢制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认证评定要求与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fced5df2af90242a995e5b6.png)
ASME钢制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认证评定要求与原则一、锅炉与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原则。
锅炉与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立项的必要性,原则上按焊接工艺重要参数来确定。
任何一种重要参数不同于原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或其变化超过了法规所容许的范围都必须作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焊接工艺评定项目以接头形式分类,并以下列三种基本接头形式作为评定试件的接头形式,其包括了产品结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接头形式。
1)开坡口全焊透对接接头,可用于评定所有开坡口的全焊透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包括开坡口的全焊透T形接头。
2)开坡口局部焊透对接接头,可用于评定所有开坡口的局部焊透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包括开坡口局部焊透的T形接头。
3)不开坡口的角接接头,可用于评定所有不开坡口的角接接头,包括接管与筒体的角焊缝。
二、哪些焊缝需要进行焊接工艺评定?锅炉与压力容器制造中,制造法规并不对产品结构上的所有焊缝提出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而只有下列焊缝必须作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1)、在焊接受压部件上的各种形式的接头。
2)、在非受压承载焊接部件上的各种形式的接头,如与受压部件相接的所有永久性或临时性吊耳和加强板连接的焊缝。
3)、非受压且基本不承载的部件(如加大换热面的附件――鲛片、绝热层支撑销钉等)与受压部件相接的焊缝按下列原则确定:如采用手工、或机械化焊接方法,应作角接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如采用全自动焊接方法,则不必作焊接工艺评定。
三、按焊接工艺重要参数确定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1.焊接方法;从一种焊接方法改用另一种焊接方法,应作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适用于锅炉与压力容器的焊接方法有: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渣焊、激光焊、电子束焊、闪光对接焊、感应加热压力焊、电阻焊、铝热压焊、气压焊、惯性及连续驱动母材焊、螺柱电弧焊和螺柱电阻焊。
在实际焊件的同一条焊缝上,如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焊接方法,或不同的重要工艺参数焊接时,则可按每种焊接方法所焊的母材,金属厚度分别对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焊后热处理要求
![焊后热处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877f57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a.png)
焊后热处理要求焊后热处理要求1、ASME SEC ⅧDIV 1焊后热处理要求1、通则所有现场焊道要求PWHT,除非符合下述每一P编号组群排除条款要求。
2、P-1及P-10C组群1材料,符合下述条件不要求PWHTa、材料厚度在1-1/2吋(含)以下,如果材料厚度超过1-1/4 吋且预热至少200℉而且UW-2章节在使用上无PWHT之要求。
b、对材料厚度在1-1/2吋及当UW-2要求PWHT之任何厚度材料,则所有焊接连接及附属件必须进行热处理,除非下述之非强制性条件:角焊及开槽焊道尺寸不超过1/2吋之附属喷嘴连接且完成之内径不大于2吋,如果不形成纽带(ligament)而要求增加壳体或head厚度且预热至少200℉。
非压力配件附属到压力配件且角焊喉厚在1/2吋(含)以下,及植钉焊至压力配件,如果当压力配件厚度超过1-1/4吋且经预热至少200℉。
3、P-3及P-10A组群1材料P-3组群1及2与P-10A(除SA487,等级IQ)在下述要求条件下不做PWHT。
a、对厚度在5/8吋(含)以下的材料,如果既有焊接程序检定厚度等于或超过生产焊接且UW-2章节在使用上无PWHT之要求。
b、对材料厚度超过5/8吋及当UW-2要求PWHT之任何厚度的材料,则所有焊接连接及附属件必须进行热处理,除非下述之非强制性条件:管件公称壁厚小于1/2吋(含)且规定最大含碳量不超过0.25%圆周焊接(circumferential welds)。
非压力配件附属至压力配件角焊,其喉厚在1/2吋以下(含)及植钉焊至压力件且含碳量不超过0.25%同时经至少200℉之预热。
ASME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程序
![ASME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cf1c2685acfa1c7aa00ccd2.png)
ASME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程序Postweld Heat Treatment Procedure1. General总则This procedure is supplemented to the “Heat Treatment Instruction ”(specific heat treatment instruct ion), and is applicable to the boilers and pressure vessels and parts of carbon steels (PNo1 Gr.Nos 1, 2&3) fabricate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ASME Code Sect Ⅰ,B31.1and VIII Div.1.本程序是对”热处理工艺卡”(专用热处理工艺)的补充,用于按ASME规范第Ⅰ卷,B31.1和第Ⅷ卷第1分册的要求,碳钢(PNO组1、2或3)所制造的锅炉/压力容器和部件; For the other materials, the applicable procedure and condition will be added or provided. 对于其它材料,将增加或提出相应程序或条件;2. Personnel人员The PWHT operator shall be familiar with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heat treatment and has been properly trained.焊后热处理操作者应熟悉热处理的一般要求并经过适当的培训;3.Equipment设备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根据具体情况编制4. Procedures工艺One of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may be used for the PWHT:焊后热处理应按下列工艺之一执行;4.1 If it is practicable, the vessel shall be heated as a whole in an enclosed furnace. 如可行,整台容器装入封闭炉内加热;4.2Heating the vessel in more than one heat in furnace, provided the overlap of the heated sections of the vessels at least 5 ft. When this procedure is used, the portion outside of the furnace shall be sh ielded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not harmful.容器在一加热炉内分几段加热,要求被重复加热的各段至少有5英尺长(1.5m),当采用这种工艺时, 在炉外的部分应予以覆盖保温,以免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4.3.Heat of the shell sections and/or portions of the vessels to postweld heat treat longitudinal joints or complicated welded details before joining to make the completed vessels. When the vessel is req uired to be PWHT, and it is not practicable to PWHT the completed vessel as a whole or in two or more heats as provided in 4.2 above, any circumferential joints not previously PWHT may be therea fter locally PWHT by heating such joins by any appropriate means that will assure required uniform ity. As a minimum, the soak band shall contain the weld, heat affected zone, and a portion of base m etal adjacent to the weld being heat treated. The minimum width of this volume is the widest width of weld plus T or 2in(51mm), whichever is less, on each side or end of the weld. The portion outsid e the heating device shall be protected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not harmful. This procedur e may also be used to PWHT portions of new vessels after repairs.在组装成整体容器之前,可对筒节或容器的的纵焊缝或结构复杂的焊接点进行焊后热处理.对要求焊后热处理,但有不能整体热处理,或如 4.2条所述分两次或多次热处理,其上任何未经焊后热处理的环焊缝,可采用任何能达到保证均匀要求的加热方法进行局部热处理.此时加热应包括焊缝热影响区及临近的母材,其宽度应为焊缝最大宽度处的每侧各加T或2英寸(51mm)两者之中最小者. 加热装置以外的部分应予以覆盖保温,以免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该工艺还可用于新容器返修后各部分的焊后热处理;4.4 Heating the vessel internally by any appropriate means and with adequate indicating and recordi ng temperature devices to aid in the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 e in the vessel wall. Previous to this operation, the vessel should be fully enclosed with insulating m aterial, or the permanent insulation may be installed provide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required temperat ure. In this procedure the internal pressure should be kept as low as practicable, but shall not exceed 50% of the maximum allowable working pressure at the highest metal temperature expected during the PWHT period.采用任何适当方法在容器内部加热并用足够的温度指示记录仪表,协助控制并维持容器器壁温度的均匀分布,在进行本操作之前容器应用绝热材料包起来,或设置永久性绝热材料,以适应所要求的温度.在此过程中容器的内压应保持愈低愈好,不应超过焊后热处理期间预期的最高金属壁温下的最大许用工作压力的50%;4.5 Heating a circumferential band containing nozzles or other welded attachments that required P WHT in such a manner that the entire band shall be brought up uniformly to the required temperatur e and held for the specified time. The circumferential band shall extend around the entire vessel, sha ll include the nozzle or welded attachment. As a minimum, the soak band shall contain the weld, he at affected zone, and portion of base metal adjacent to the weld being heat treatment. The minimum width of this volume is the widest width of weld plus T or 2in(51mm), whichever is less, on each si de or end of the weld. The portion of the vessel outside of the circumferential band shall be protect ed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not harmful.接管或其它焊接附件要求焊后热处理时,可对其所在环带加热,要求整个环向包括接管或焊接附件均应包容在内,其宽度应为焊缝最大宽度处的每侧各加t或2英寸(51mm),两者之中最小者.环带以外的部分应予以覆盖保温,以免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4.6 Heating a circumferential joints of the pipe or tubing by any appropriate means using a soak band that extends around the entire circumference. The minimum width of this volume is the widest wi dth of weld plus T or 2in(51mm), whichever is less, on each side or end of the weld. The portion of the soak band shall be protected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not harmful.采用任一适的方法加热管子的环缝,加热带环绕整个圆周布置.加热带以外的部分应予以覆盖保温,以免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5.Operation操作The operator shall perform the PWHT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requirement as specified following: 操作者应按下面指定的这些要求完成焊后热处理:5.1The temperature of the furnace shall not exceed 800℉at the time the Vessel or the partis placed in it.容器或零件进炉时,炉温不得超过800℉;5.2 Above 800℉(427℃),the rate of heating shall be not more than 400.℉/hr divided by the maximum metal thickness of the shell or head plate in inches, but in no case more than400℉/hr. During the heating period there shall not be a greater variation in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portio n of the vessel being heated than 250℉ within any 15 feet interval of length.800℉(427℃)以上时,加热速率不得大于400℉/hr除以壳体或封头的最大板厚(单位:英寸),但决不能超过400℉/hr,升温期间,被加热容器的各个部分不应有较大的温度差异,在15英寸(4.5米)长的范围内的温度差异不得大于250℉(139℃);5.3 The vessel or vessel part constructed of materials which belong to P-No1GrNos1,2,3 shall be he ld at or above the temperature specified in Table 1or 2 for the period of time specified in the Table. 用PNo1GrNos1,2,3建造的容器或零部件,应在等于或大于表1或表2中所规定的温度下保持表中所规定的时间;TABLE 1表1 PWHT REQUIREMENTS FOR CARBON AND LOW ALLOY STEELSTABLE 2表2ALTERNATIVE PWHT REQUIREMENTS FOR CARBON AND LOW ALLOY STEELSs greater than 1 inch.注1. 此为厚度小于等于1英寸时的最少保温时间,当厚度大于1英寸后,厚度每增加1英寸最少保温时间应增加15分钟;(2) These lower PWHT temperature permitted only for P-No.1 Gr.Nos.1 and 2materials. During the holding perio d, there shall not be a difference greater than 150℉(83℃) between the highest and lowest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portion of the vessel being heated, except wher e the range of further limited by the “Heat Treatment Instruction Card”.注2. 这些较低的焊后热处理温度仅适用于PNo组1和组2的材料.除“热处理工艺卡”中进一步限制的范围外,在保温时间内,被加热容器的各部分的最高温度差不得大于150℉(83℃);5.4 During the heating and holding period, the furnace atmosphere shall be so controlled as to avoid excessive oxidation of the surface of the vessel. The furnace shall be of such design as to prevent di rect impingement of the flame on the vessel.在加热和保温期间应控制炉内气氛,以免容器表面过度氧化,设计炉膛时应防止火焰直接喷烧容器;5.5Above 800℉,cooling shall be done in a closed furnace at a rate not greater than 500℉/hr, divided by the maximum metal thickness of the shell or the head plate in inches, but in no case more than 500℉/hr. From 800℉ the vessel may be cooled in still air.The rates of heating and cooling need not be less than 100℉/hr. In all cases considerationof closed chamber and complex structure may indicated reduced rates of heating and cooling to avoi d structural damage due to excessive thermal gradients.温度高于800℉(427℃)时降温应在封闭的炉内或冷却室内进行,其冷却速率不得大于500℉/hr(278℃/hr)除以壳体或封头的最大金属板厚(单位:英寸),但决不能超过500℉/hr,温度低于800℉后容器可在空气中冷却.加热和冷却速率均不得低于100℉/hr(56℃/hr),考虑到炉膛和复杂的结构,有必要减少加热和冷却速度以防由于过热而造成的结构损坏;5.6 The temperature recorder and thermocouples shall be in the effective calibration period. The the rmocouples shall directly touch the vessel at the bottom, center and the top of the charge, or in oth er zones of possible temperature variation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indicated shall be true temperatur e for all vessels or parts in those zones.温度记录仪和电偶应在有效检定期内,热电偶应在炉的底、中、顶部接触容器或温度可能变化的其它区域,这样指示的瓦温度才是整个容器或那些区域的零件的真实温度;5.7The thermocouple should be fastened to the attachment plate (with thread hole) by bolts. The att achment plate should be welded to workpiece. The welding shall be performed using the qualified WPS by the qualified welder.热电偶应用螺柱固定在工件上,带有螺纹孔的连接板焊在工件上,焊接由有资格的焊工用评定的WPS完成;5.8 The Heat Treatment Engineer shall be indicated identification number of the heat treated items, heat treatment requirements and furnace name including No. & recorder No. on the Heat Treatment Record attached to the time---temperature chart.热处理工程师应在热处理记录上指明被热处理件的识别号、热处理要求、炉名以及热电偶号和记录仪号,并附在时间—温度曲线上;5.9Examination Engineer shall supervise the heat treatment operation and review the time---temper ature chart and the Heat Treatment Record to verify conformance to the procedure.检查工程师应监督热处理工作并审核时间—温度曲线图和热处理记录以认定其与工艺的一致性;6 Examination检查6.1 PWHT shall be done before the hydrostatic test and after any welded repairs except as permitted by the code.热处理应在水压之前以及焊接修补之后进行,范围允许者除外;6.2 The examiner shall collect the Heat Treatment Record and time —temperature chart. 检查员应收集热处理记录和时间—温度曲线图;6.3 The Chief Examination Engineer shall review all records related to the heat treatment to verify t hat conditions of heat treatmen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cedure, the customer’s specificatio n, certificates of materials and applicable WPS.检查责任工程师应审核有关热处理的所有记录并认定热处理条件满足工艺、用户技术条件、材料证明书和所使用的WPS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e of ASME B31.1-2014 and B31.3-2014 in AlbertaPWHT requirementsASME B31.1-2014 和 B31.3-2014使用(阿尔伯塔省)PWHT要求译者:孙明菊 QQ:2742451522015/12/3This Information Bulletin IB15-008 Rev. 1 supersedes IB15-008 issued June 25, 2015.此信息公告IB15-008版本1取代2015年6月25日发行的IB15-008This information bulletin is issued to bring awareness of code changes and provide guidance to designers, owners and fabricators regarding the use of ASME B31.1-2014 Power Piping Code which was published on August 15, 2014 and ASME B31.3-2014 Process Piping Code which was published February 27, 2015.发出此信息公告为引起对于标准更改的关注,并为使用2014年8月15日发布的ASME B31.3-2014工艺管道和2015年2月27日发布的ASME B31.1-2014动力管道的设计方、业主和制造商提供指导。
ASME B31.1 Power Piping Code and ASME B31.3 Process Piping Code establish rules for preheat and post weld heat treatment (PWHT) and provide exemptions from PWHT based on a material’s P Number, thickness, strength, and in some case alloy content. These rules were not consistent in earlier editions (prior to 2014) of these two codes in terms of preheat requirements, preheat temperatures, the thicknesses that require PWHT, the definition of the thicknesses that require PWHT,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that turn on the PWHT requirements, the holding temperatures, the holding times,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rates, and the terminology used to describe the requirements.ASME B31.1 和 ASME B31.3基于材料的P Number,厚度,强度,合金含量(某些情况下)制定了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规则以及焊后热处理的免除。
这些规则与这两个标准的早期版本(2014年以前版本)并不一致,在以下方面有不同:预热要求,预热温度,需进行焊后热处理的厚度要求,需进行焊后热处理的厚度定义,化学成分导致需焊后热处理,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加热和冷却速率,和用于描述要求的术语To eliminate inconsistencies for preheat and PWHT, changes have been made to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format in the 2014 editions of the ASME B31.1 and ASME B31.3 Codes. To achieve consistent rules for materials by P Number (P1, P3, P4,P5A, etc.), these piping codes have been revised in many places.为了消除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不一致,2014年版的ASME B31.1和ASME B31.3中已经在技术要求和格式上作了修改。
为了实现材料用P Number(P1,P3,P4,P5A等)分类后要求一致,这两个管道标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修正。
Revisions include:修正包括: Preheat temperature increase (e.g. P1 and P3 in both codes); 预热温度升高(例如,P1和P3,两个标准均如此) PWHT holding temperature (e.g. P5A and P5B in ASME B31.1 and P3, P4, P5A, P5B, P6, P9A, and P10I in ASME B31.3); 焊后热处理保温温度(例如P5A以及P5B在ASME B31.1和P3,P4,P5A,P5B,P6 P9A和P10I在ASME B31.3); PWHT holding time (increased for P9A, and P9B in ASME B31.3); 焊后热处理保温时间(P9A和P9B在ASME B31.3有所升高); The thickness that requires PWHT (revised for P1 in both codes); 需要焊后热处理的厚度(P1有修正,两个标准均如此); The governing thicknesses for exemption from PWHT (e.g. P3, P4, P5A) ; 焊后热处理免除的主要组件厚度(例如P3,P4,P5A) The minimum holding time requirements have been reduced to 30 minutes forP15E material group and to 15 minutes for all other material groups; 最小保温时间要求:P15E材料组已经降低到30分钟,所有其他材料组降低到15分钟; The hardness testing requirements have been deleted for all material groups; 所有材料组的硬度测试要求已被删除; The PWHT requirements for P10 material group were deleted from Table 331.1.1 of ASME B31.3; ASME B31.3表331.1.1删除对于P10材料组焊后热处理的要求; Requirements for PWHT of P7 material group were added to Table 331.1.1 of ASME B31.3. ASME B31.3表331.1.1加入P7材料组焊后热处理要求。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piping design (owners and designers) should carefully review the piping codes and their specifications in light of these changes.管道设计者(业主和设计人员)应仔细阅读这些管道标准的变化。
One change in particular has raised concerns. These piping codes now provide an exemption from PWHT of P1 materials (all groups) with no limitation on material thickness.一个特别的变化已引起关注。
这两个管道标准目前提供所有P1材料(所有组)焊后热处理的免除,对于材料的厚度没有限制。
Concerns about this exemption include:关于这项免除的问题包括: Pressure piping systems constructed of P1 material without PWHT may notperform adequately, particularly when exposed to certain process fluids. 使用无焊后热处理的P1材料建造的压力管道系统可能无法充分满足使用要求,尤其是暴露在某些工艺流体中。
The stricter welding controls for preheat and multi-layer welding technique required during construction may not always be adequate or achievable, resulting in welded pressure piping systems that are more prone to service induced deterioration. 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焊接过程中更严格控制预热和多层焊技术可能并不充分或可以实现的,从而导致焊接的压力管道系统更容易出现工况造成的恶化失效。
These Codes have become less prescriptive. This leads to the need for more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good judgment. The Codes are relying on knowledgeable users (owners and designers) to specify PWHT (that is, to disallow the exemption) when they deem it necessary.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 note 4 in Table 132.2 of ASME B31.1, or note 4 in Table 331.1.3 of ASME B31.3, which states ”(4) No exemptions are permitted for PWHTs required by the designer or the WPS”. Designers and owners of pressure piping systems made of P1 materials that will be constructed to ASME B31.1-2014 or ASME B31.3-2014 should review their piping specifications and designs to ensure PWHT is performed when required for service conditions, fabrication conditions, or other circumstances specified by the owner or designer.这两个管道标准已经变得不那么强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