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 最经典的中国军队老照片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https://img.taocdn.com/s3/m/6824c87a1ed9ad51f01df22a.png)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发帖人:打酱油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
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
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
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
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
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
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
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
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
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
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
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
中国历史经典瞬间一瞥
![中国历史经典瞬间一瞥](https://img.taocdn.com/s3/m/056cdc610b1c59eef8c7b446.png)
中国历史经典瞬间一瞥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开进北平的入城式,上午10时,庄严的入城式开始了,平津前委首长、北平市委、军管会的首长以及北平联合办事处的傅作义方面的代表登上了正阳门(前门)城楼,检阅了入城部队,威武雄壮的入城部队受到北平市民夹道热烈欢迎。
《万头攒动看飞机》----上海市民为支援抗战捐献5架飞机,照片是作者于1932年10月在上海虹桥机场拍摄的。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站队夜袭淞沪,炮轰吴淞口要塞,占领上海闸北一带,事变聚齐,群情鼎沸,驻沪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上海市民纷纷捐款救国,并将全部捐款购买了五架战斗机,在虹桥机场举行了飞机命名典礼的献机大会。
市民踊跃参加达10多万人。
作者到现场观察地形,选定一处高坡,待飞机列队起飞的一刹那,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拍下了万众欢腾,仰视天空飞机飞行的壮丽场面,地面上欢呼雀跃,激情澎湃的观众与空中比翼翱翔的五架战机融入同一画面上的新闻照片,生动的表现出我中华民族同仇敌杞的救国激情。
报纸刊出后引起轰动!当天报纸销售一空。
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西沙巡航身残与心残的撞击历史上甘肃省以干旱闻名,据记载从汉代到建国前为止的两千一百余年间,共发生旱灾252次。
1929年甘肃发生的一大旱灾,夺去了三百万人的生命。
千万年来,当地人民渴望改变干旱贫穷的面貌。
1958年,在大跃进的背景下,甘肃省党和政府提出一个彻底改变甘肃中部和东部地区干旱面貌的宏伟计划,在崇山峻岭上修建一条山上运河,把洮河水引上山。
建成后不仅可以灌溉1500万到2000万亩农田,还可以行船发电,这正是饱受干旱之苦的甘肃人民梦寐以求的事,受到了有全省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十几万农民开赴工地,以气吞山河的气概,打响了一场改造自然的战斗。
《给藏族儿童理发》郭沫若拜师布满井架天车的小城小平您好战火烧到鸭绿江边《鞋穿帮了》创作于1999年。
在当年《首届什刹海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非洲和欧洲的外国朋友穿着戏装,表演了一个京剧节目,这个节目受到了在场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d1f8df8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4.png)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制服进行了多次变迁,军服款式从简到繁,军服材料从低端到高级,军服功能从单一到完备,军服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要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建国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给军服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军队作战思想与军服设计观念的进步;第三是中国外交发展尤其是军事交流的程度推动了军服改革;第四个因素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军服历经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历史阶段。
由于环境所限,绝大部分军服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1949年1月,在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军委后勤部开始着手制作统一全军军服款式。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前后进行了15 次军服改革调整,按时间分分别是50式、55式、58式、62式、65式、71式、74式、78式、85式、87式、97式、99式、04式、05式和07式,其中成体系换发的军服有50 式、55 式、65 式、85式、87式以及07式。
下面以时间为轴线,对不同时期的军服变迁进行介绍、分析。
50式军服——首次统一军服制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中央军委于1950年1月4日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这是我军第一次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制式军服,开创我军拥有军种服装的历史,简称“50式”军服。
款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4 种。
在单衣标准方面,干部是开襟式,战士是套头式,女兵为连衣裙,男女均戴大檐帽。
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全军从当年10月1日开始,着新式军衔服装——“五五”式军服。
这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军衔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了较大的改善。
55 式军服分常服、礼服两种,所有人员配发常服,校级以上军官加配礼服。
海军军服演变
![海军军服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98a52f1f61fb7360b4c6554.png)
中国海军军服演变1949年5月穿着陆军制服往海军报到的原解放军陆军官兵,背景是南京原国民党海军部大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阅兵大典中的人民海军方队,虽然才建军几个月,官兵已经有不同于国民党海军式样的军服了。
1950年解放军三军的军官与士兵服装, 与之后的全盘苏化仍有所不同.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民国政府首府南京,同日,在距离南京几百千米外的泰州白马庙乡,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序列中首次有了海军单位,这一天后来被确定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
当时人民解放军建设海军的技术基础主要是民国海军起义的舰只和人员,因为分散在各地,而且舰只状况优劣不一,整个建军工作头绪纷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1月15日,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肖劲光被正式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经过近3个月的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领导机关于4月14日成立。
作为一国海军对外重要形象展示的军服,在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后随即引起重视,此前人民解放军海军并无统一的军服,起义的民国海军官兵大部分仍然身着旧海军军服,只不过将原民国海军的各种符号标志都予以了摘除。
1950年7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制定出统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制式军服,人民共和国海军的军服传统由此开始。
新制定的这套军服,习惯根据制定的年代称为50式军服,主要分为干部服和战土服两类。
服装样式实际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参阅海军官兵身着的制服基本相同,目前尚无法确定二者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
解放军的军服在1954年后全盘模仿苏联包括海军的制服,图为中共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和周恩来总理校阅海军舰艇, 萧劲光所穿的白色制服和西方传统的"白甲"制服不同,因为他穿的是翻领辍领章中山装,而传统白甲服则是立领而不辍领章的. 因为萧劲光是中共空前绝后唯一的海军大将,所以这套制服就很希罕了!1955年10月1日,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建国庆典的日子,也是人民共和国海军军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磨砺长剑傲苍穹”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军)传奇
![“磨砺长剑傲苍穹”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军)传奇](https://img.taocdn.com/s3/m/44e8193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c.png)
有矛必有盾,有攻便有防。
自从空军作为一支战略力量出现在战场上,对空防御也就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任务。
人民军队从最早的简单隐蔽、消极防空,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防空力量,走过了一段艰辛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防空军成为继陆军、海军、空军之后的解放军“第四军种”,同时也是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军种。
作为一个独立军种的防空军虽然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光辉业绩必将永载史册,而在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民防空部队,已经并正在续写防空军的辉煌篇章,履行防空卫士的光荣使命——磨砺长剑,傲视苍穹!沿革篇:“防空卫士的光荣行列”我党我军历来高度重视防空力量建设。
初创时期的人民军队,由于武器装备条件的局限,只能采取疏散、隐蔽、伪装的办法防敌空袭,并利用手中的轻武器开展对空射击。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红军总司令部成立防空科,负责组织对空防御,任命曾在苏联步兵学校学习过防空军事的王智涛为科长。
后来又成立由罗华生任队长的防空训练队,从各部队抽调12个排和36挺机枪,集中起来进行防空训练。
集训结束后,以原属瑞金部队的3个排组成军委防空队,对保卫瑞金的空中安全发挥了一定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军委指示各野战军利用缴获的武器装备组建高炮部队。
1945年10月,延安炮兵学校奉命到达东北,随即展开筹组高炮部队的工作。
11月1日,在辽宁本溪组建了我军第一个高射炮大队,刘奠西任大队长,刘益民任政治委员,编有高射机关炮和高射炮各1个连,隶属辽东军区。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纵队高炮大队正式成立,次年7月扩编为高射炮第1团,刘奠西任团长,刘益民任政治委员。
1948年,又先后成立了高射炮第2、第3团。
截至1949年底,我军已成立了16个高射炮团,分别部署在北京、上海、武汉、沈阳等战略要地。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空军的袭扰破坏,中央军委决定加强防空部队建设,对城市要地实施积极防空。
到1950年10月,全国已建立起东北、华北、华东、上海4个地区性防空领导机构,拥有2个高射炮师部、16个高射炮团、1个探照灯团、2个雷达营和1个对空监视哨营等部队,兵力达6.8万余人。
岁月见证三军仪仗队的礼服变迁
![岁月见证三军仪仗队的礼服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759af8d326fff705cc170abf.png)
岁月见证三军仪仗队的礼服变迁来源:解放军报建国初期仪仗队服装。
上世纪60年代初仪仗队礼服。
上世纪70年代仪仗队服装。
上世纪90年代仪仗队礼服。
新世纪仪仗队礼服。
每一位来访的外国元首,踏上红地毯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这支队伍在带给他们非凡气质的同时,也以一次次仪仗队礼服的变迁,见证着人民军队进步与发展的崭新风貌。
最早的礼服源于普通军装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许多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10月16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位外宾——苏联驻华大使罗申。
罗申要正式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
当时将组建仪仗队迎宾的任务交给了公安警卫师警卫营。
由于时间紧,临时组建的仪仗队来不及做礼服,在欢迎罗申大使时,为了显示仪仗队威武雄壮,决定上身着缴获的日军呢料军衣,下着马裤,脚穿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
尽管着装都是缴获而来的,但队员们的动作整齐,精神饱满,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
“共和国成立两年多了,国门要敞开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到我们的国家来,中国需要有一支代表中华民族礼仪的仪仗队伍。
”1952年3月,毛泽东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在中央警卫队中选调一批骨干迅速组建中国仪仗队。
1953年6月29日,公安部队首长签署命令,抽调公安警卫师警卫营和第二团三营组建仪仗队,并在各野战部队中挑选仪仗队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仪仗队成立之初,正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的困难时期。
尽管战士们都是来自全军的优秀骨干,但仪仗队的服装却与其它部队无异,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仪仗用枪为苏式762步枪。
首次穿上正式礼服亮相检阅场1956年9月30日,时值国庆节前夕,北京披上了节日的盛装,首都机场到中南海20多公里的路上,几十万群众夹道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在队伍的尽头,身着新式礼服的三军仪仗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威武。
新中国历次阅兵衣着军装一览剖析
![新中国历次阅兵衣着军装一览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75ff04a300a6c30c229f33.png)
1949年:全军无统一服装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此次阅兵规定:“阅兵典礼一律着夏季服装”。因为全军没有
统一的服装,受阅的陆军部队全部穿黄绿色军装,头戴钢盔,帽 徽为“八一”红五星,左侧胸前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 样的长方形胸章。
பைடு நூலகம்
1999年:“世纪大阅兵”完整展现87式军服 1999年阅兵中行进的解放军仪仗
199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50周年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 也是1988年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本次阅 兵,87式军服以完整的系列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解放军的军服没有作训服体系,常服同时也是作战服。 而87式军服经过不断发展,其体系里出现了作训服、体能训练服, 弥补了该项空白。
1956首次授衔后身着55式军服受阅 图为身着新式军装的坦克学校军官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5年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 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 安门广场。
55式军服设置了礼服、常服、工作服3个系列,军官佩戴军衔 肩章、兵种勤务符号领章和帽徽;士兵佩戴帽徽和军衔领章;男 军官夏季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陆、空军士兵戴船形帽。
2009年:07式军服惊艳世界
本次阅兵式上,身穿07式军服的徒步方队透露出新时代的气息, 让人们过目不忘。进入新世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观 也得到了很大提升,07式军服的诞生让解放军变得更加“时髦”, 跟上了时代步伐。
07式军服的系列、制式、样式、颜色、面料和服饰标志等方面, 都经过了反复研究论证,2007年正式配发部队。07式军服共有礼 服、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四大类644个品种。
人民海军军服发展史
![人民海军军服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c574e7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8.png)
人民海军军服发展史50式海军军服1953年,毛主席与身着50式海军舰艇部队冬季呢服的“洛阳”舰官兵交谈1950年8月以后的50式海军军服帽徽1950年5月1日,我军换发了历史上第一套全军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简称50式军服,这也是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分级别、分军种、分用途装备的军服。
它设置有夏服、冬服等,并首次装备大檐帽。
官兵在夏服、冬服上衣左胸统一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标;各式军帽均佩戴帽徽,式样为在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字样。
海军夏服:干部上衣为立翻领,单排5粒扣,4个挖袋、有袋盖,西式裤;战士为水兵服,套头式,披肩领,蓝色护胸有3条白道,西式裤,裤腰两旁开口;女军人为连衣裙、短裤;干部和女军人戴大檐帽,战士戴无檐水兵帽,水兵帽墙外围纱带,前面正中印有"中国人民海军"字样。
海军冬服:干部和陆勤战士服装式样与干部夏服相同,海勤战士服式样与水兵夏服相同,女式军服上衣为小翻领,双排10粒扣,紧袖口,西式裤,裤腰旁开口;配棉帽或皮帽。
海军军服颜色:夏服为上白下藏蓝色(女裙服为全藏蓝色),冬服为藏蓝色。
海勤干部、战士配发礼服,式样与各自夏服相同,全白色,用料为细帆布。
海军帽徽和胸章:帽徽的式样与“八一”军徽相同。
即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1951年后,海军帽徽与海军军徽样式相同,即以“八一”军徽为主体,藏蓝色底衬以银灰色铁锚)。
胸章为长方形、白布底、四周有红色线条框,正面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黑色字样,背面印有供填写单位、职务、姓名、编号的栏目。
注: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海军营以上干部、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
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
从左至右依次为:海军舰艇军士、兵大衣/海军尉官常服/海军校官大衣/海军舰艇尉官礼服/海军舰艇军士、兵礼服/海军将官夏常服/海军女尉官夏常服彭德怀为毛主席讲解55式军服55式海军军服帽徽1953年初中央军委决定55式服装的改革工作由中央军委贺龙副主席主管,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当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洪学智,以后增加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
钢铁洪流:苏联随军记者拍摄的1948年百万解放军入关场景!
![钢铁洪流:苏联随军记者拍摄的1948年百万解放军入关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c62796a75ef7ba0d4a733bf9.png)
钢铁洪流:苏联随军记者拍摄的1948年百万解放军入关场景!科罗廖夫2017-09-27 08:13只因缺少中国彩虹5号的独门绝技:美军死神无人机被瞬间击落!突发:美军一架MQ9死神隐身无人机被老式防空导弹击落!歼10音爆干掉恐怖分子:从12个军事细节看《空天猎》地球上唯一起飞时还到处漏油的战机:比导弹速度还快!这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用火车装载大批坦克进入山海关的镜头,是苏联随军记者拍摄下的1948年11月百万解放军入关的壮观场景。
看上去就像是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
军列满载着解放军的日式坦克和重炮部队,冲进关内。
东北野战军在关内数千里大迂回,歼灭百万敌军。
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全中国。
这些镜头都是《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两部记录片的精彩内容。
这两部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苏联中央文献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导演谢尔盖·格拉西莫夫,影片获得了1950年斯大林金奖。
是建国初最著名的几部记录片。
有一些历史发明家,看了这两部影片以后,认为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得到了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以至于有过以下网络段子:根据苏联的解密史料证明,中国内战中四野的部队里有日本关东军34万,还有朝鲜籍日军15万,伪满州国军17万,苏联陆海空三军全面参与了辽沈会战。
辽沈会战其实是由苏联将领科瓦廖夫亲自指挥的,因为林根本指挥不了"苏日联军"的陆海空大兵团的立体作战!这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根据地在延安,内战却从东北开打的原因。
米哈伊尔·普罗科菲耶维奇·科瓦廖夫大将,1939年率领白俄罗斯方面军解放波兰东北,1943年任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1948年率领第四野战军解放中国东北。
还有更离谱的段子,譬如以下这段: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的歼星舰获得奇功,由于该舰性能先进,战力强大,外形科幻,后来被美国抄袭,运用在星球大战中。
在锦州战役中,由于东北野战军歼星舰的参与,仅用三十秒就结束了战斗。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75b3fe0242a8956bece465.png)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A:中国,1937年A1:二等兵,第7集团军第72师,北平至绥远铁路,中国,1937年8月战争早期面对日军的攻击只有少数部队进行了轻微抵抗,第72师就是其中一支。
它的这名士兵穿着经常被描述为“北方中国”部队的军服,其大盖帽是德国式的,使用轻质棉制造,帽顶和脖带为棕色皮革材料。
他的制服和裤子采用与轻质卡其棉稍有不同的面料,绑腿也是同样材质。
士兵配备很轻的装备,其中包括少见的中国早期版本水壶和子弹袋,后者是用于装他的德国MP28-II式冲丅锋枪弹夹的,而MP28-II式冲丅锋枪是国丅民党政府大量装备的一种很重要的武器。
另外他胸前的皮袋子是装冲丅锋枪的装填工具的,并通过背带和腰带固定。
A2:下士,第88师,上海,1937年一些接受过德国训练的国军最好的师,在保卫上海的无用战斗中虽然表现勇敢,却无奈的被消灭,第88师就是这样一支部队。
作为对蒋介石最忠诚的师之一,国丅民党政府同意用有限的资源为它的成员提供良好的服装和装备。
这名士兵戴左侧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德国M35式钢盔。
领章显示他的军衔,胸前部分被遮挡的布制鉴定牌则标注着他所在部队的详细资料、他的服役时间以及他的指挥官。
此外,他的巨大的帆布腰包是用来装他的捷克造ZB26式轻机丅枪的子弹的。
A3:二等兵,第56师,上海,1937年图中士兵的钢盔是一种中国陆军所使用的罕见款式,但在前线它经常能被看到。
略微像“平顶版”的德国钢盔的这种产品较粗糙且形状经常不一致,其中一些在前面有浮雕式的青天白日帽徽。
他左肩斜挎的卷起的毯子实际上是灰棉制造的,并可用于装干粮,而右肩挎的帆布背包可以装一些士兵的个人物品,由于缺乏帆布子弹袋,这个包也可以装他的汉阳88式步丅枪的子弹。
A4:中士,第29军第37师,卢沟桥,1937年7月当抗战爆发时,第29军正驻扎在北平近郊。
这名士兵属于这个军最精锐的部队“大刀队”。
这些大刀手在冲丅锋枪的掩护下潜入日军阵地砍杀了大量敌军,而另外一些部队在投入战斗时则一手持大刀一手持手丅枪。
中国军服百年发展史(下)
![中国军服百年发展史(下)](https://img.taocdn.com/s3/m/ff0453f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4.png)
“85式军服”的常服分为三款,“⼠兵和⼠官”使⽤上图第⼀款;“校尉等衔级军官”使⽤上图第⼆款;在前⽂中曾提到过的“85式军服材料层级划分”也被87式所继承,87式使⽤的“将官款材质”为“纯⽑凡尔丁除此之外,“87式常服”还有“肩章的制式区别”,不同衔级的底板有不同的特征。
其“军官、将官款标志的“五束宝剑光芒”象征着陆军,“海锚”象征着海军,“飞翅”象征着空军,( )代表着专业技术军官,在“礼服”⽅⾯的设计,整体是以“常服为基底”设计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常服的“去作战功能化“红⾊的⽛线”代表“陆军”,“⽩⾊的⽛线”代表“海军”,“蓝⾊的⽛线”代表“空军”。
军服“内搭的衬衫”也被作为⼀种“制式服装”安装了肩章,不过这种肩章“与外部不同”,其被称为这种形式的肩章更加“简约”,以相近军服颜⾊的“纯⾊为底板”,上⾯“镶嵌的军衔条纹”也以更加简洁的⽅式表达。
其他部分的设计则与普通衬衫相近。
颜⾊为⼀个“浅绿⾊”,有两个“五个上贴型⼝袋”,五个⾦属型纽扣,前系“墨绿⾊领带”(⼥款为玫瑰红“97式军服”“97式军服”则是87式的⼀个“衍⽣系列”,其在87式军服“功能三分”的基础上⼜进⾏了⼀次细化。
将“⼯作服”“防⽔”“防化”这整个“97式军服系列”后来被⼤量装备于“⾹港部队”“澳门部队”。
我们观察“97式军服”的整体可以发现,97式⾝上“87式军服的影⼦”还有很多。
像“西服双排扣开领式结构”、袖⼝的“红⾊军种⽛线”、同款“⼤檐帽”、“肩章领花”此类完全相同。
不同的地⽅在于增加了“绶带”“胸挂姓名牌”和“盾型右臂章”的设计。
“姓名牌”的增加,提供了⼀些礼服的“实⽤性”。
⽽“绶带”增加了⼀些礼服的“庄严感和华丽感”,使礼服的整体更加完善了(绶带在87式礼服上是没有的,在87式仪仗队上有,两者不是同个类⽬。
)这种97式军服的“常服”分为四季款四种,春秋为“西服式”和“夹克式”两种。
西服配置“将官和军官”,“夹克式”配置“⼠兵和⼠官”。
日本人视角:淞沪会战这个样子 记忆
![日本人视角:淞沪会战这个样子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b8f02a777e21af45b307a8d3.png)
日本人视角:淞沪会战这个样子记忆这组战地影像,是日本读卖新闻社的记者从8月下旬开始随军拍摄的,从日本人的视角记录了日军攻占上海的过程。
这些影像的背后,是70万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守疆卫土的悲壮与豪情。
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以付出伤亡29万人的惨重代价,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
供图:华辰影像淞沪会战于1937年8月13日打响,导火索是发生在8月9日的“虹桥机场事件”。
此时北平和天津已经沦陷,在北平沦陷后的第二天,即7月30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就向蒋介石提出:先消灭驻扎在上海的日军,以绝后患。
图为8月下旬,上海军工路上的日军敢死队。
1937年8月12日,张治中率国民党精锐87师、88师及两个重炮团共2万多人到达上海。
此时,上海驻扎着日军6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及其他武装共4000多人,位于虹口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位于杨浦军工路的公大纱厂为其主要军事据点。
图为上海军工路上受伤的日本兵。
张治中部队本想在日本援军到达上海之前消灭日本驻沪部队,稳定大后方后再北上抗日。
但是,驻沪日军凭借其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坚固的工事,使中国军队屡攻不下。
再加上蒋介石错误的指挥策略,寄希望于英美调停,贻误了战机。
图为进攻上海闸北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
两军鏖战十日之后,8月23日,松井石根率领2个师团作为上海派遣军的先头部队登陆上海。
之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几乎都到达上海,国军70万将士在上海继续与日军拼杀。
图为上海闸北市区,进入市民家中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狙击手。
日军登陆后,开始进攻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中方阵地。
尤其是在罗店,双方展开拉锯战,双方为了争夺此地,各自死亡9000多人,罗店血流成河。
图为死守十字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太田部队士兵。
中国军队伤亡之惨烈,可以称得上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当时形容罗店拉锯战中国军是拿人海填火海。
中国的精锐部队被送进日本陆海空三军火力的熔炉之中去,一个师上去之后,两天就打光了。
图为上海十字桥战场。
陆军第一军卫国英雄纪念馆
![陆军第一军卫国英雄纪念馆](https://img.taocdn.com/s3/m/9b9520eaf61fb7360b4c6574.png)
陆军第一军卫国英雄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军(现72集团军),1984年6月29日-1985年7月20日由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率领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战时番号14军(甲),代号35151部队。
全军参战将士26624人,参战历时一年有余,参加大小战斗一百多次,共歼敌5007人,我军阵亡397人。
为纪念参战将士的丰功伟绩,为永远铭记在战争中英勇牺牲、血洒疆场的将士,特设”陆军第一军卫国英雄纪念馆”,供后人悼念。
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而血洒疆场的烈士们永垂不朽!陆军第一军各部队参战纪要:1984年6月19日18点30分,中央军委对炮九师十六团下达赴滇参战命令预令。
1984年6月26日上午九时,全团举行赴滇参战誓师大会,南京军区参谋长周德礼宣布中央军委命令。
6月29日午后,炮兵第十六团作为南京军区赴滇参战先遣团,由团长王纪庚、政委吴克贤率领,军长傅全有,炮九师师长袁兴华为出征将士送行。
全团分为五个梯队,第一梯队于29日凌晨在无锡南门站登上军列,另外四个梯队分批于6月30日装车,经浙赣、湘贵、贵昆铁路向云南前线开进。
7月10日晚六时,第一、三梯队按时抵达老山战区西畴县马关区沙坪坝、新街集结待命,7月11日晚五时,另外三个梯队分别抵达麻栗坡县落水洞、豆鼓店、坪寨集结待命。
11日晚上七时,部队接到昆明军区前指紧急命令,一、二、三营配属陆军14军第40步兵师于当晚投入战斗,即7.12战斗。
8月1日起配属陆军第11军32步兵师作战。
12月9日回归陆军第一军指挥,配属第1步兵师、第36步兵师对敌作战。
1985年5月30日撤出战场,7月9日凯旋归建。
1984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陆军第一军军部、第1步兵师、陆军第12军36步兵师、炮九师师部、炮14团、炮3团、福州军区炮13团,归一军指挥,由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率领开赴老山战区参战。
1984年7月20日凌晨,军直属分队在湖州长兴站登上军列,军政治部所属机关在湖州三天门站登上军列,一师师部率一团在杭州艮山站登上军列,二、三团和师炮兵团分批在杭州南星桥站依次装载,共27个军列,走南线,即浙赣、湘贵、贵昆铁路,向云南前线挺进。
曹庚岭回忆录 军旅生涯(二)1970 战士生活
![曹庚岭回忆录 军旅生涯(二)1970 战士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a5f856483c1ec5da51e27015.png)
曹庚岭回忆录军旅生涯(二)1970年的战士生活我和军首长合了影1970年1月9日我被调入120炮连指挥排话务班当话务员。
指挥排有三个班:侦察班(6人)、电话班(6人)和话务班(5人),排长张生华。
当时的连长是高文泉,指导员暴义,副连长陈胜发,副指导员郝福平。
话务班共5人:班长是王红胜(69年兵,河北故城人),副班长是张秀恩(68年兵,河南长葛人),同班还有张志太(68年兵,河北沙河人)、李振廷(69年兵,河北故城人)。
班里从班长到每一个战友对我这个新兵都非常热情。
我们班当时有三部老式两瓦无线电台(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背的那种电台,74年更换了硅两瓦电台),电台重三十八斤。
到话务班后,就投入到学习掌握两瓦电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用电台传口令。
平时训练主要是练习传口令。
每天我们背着电台到潘庄镇周围去训练,两部电台相距500到2000米,在规定的时间打开电台,在规定的频率上沟通联系,然后练习传口令。
后来还练习了一些简单的发报技术和背密码。
相比步兵连和炮兵班的训练,我们班的训练还是比较轻松和自由的。
当时的通信地址是天津市北郊区东堤头大队1631部队1大队7分队。
从1月10日起到春节除进行军事训练外,还进行了战备教育和形势教育。
2月6日春节。
春节休息了一天。
过了春节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
当时北京军区要在588团开现场会,训练很是紧张。
为了迎接军区现场会,团里准备了不少项目,其中有一项是用八二迫击炮挂手榴弹打飞机。
2月10日中午,团里实验用八二迫击炮挂手榴弹打飞机,不幸发生堂炸,当场有5人牺牲,其中有林副团长,还有几名战士和干部受了重伤,当时我们正在潘庄东面训练,我们接到通知,马上返回连队去献血救人。
军区现场会也因此事故取消了。
2月18日起至3月4日,进行15天的两忆三查教育,也是1970年政治思想教育第一战役。
两忆:忆阶级苦,忆民族苦;三查:查战备思想树立的牢不牢,查战备中自己的本职工作怎么样,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思想硬不硬。
一位老兵珍藏的70年代老连队训练生活老照片
![一位老兵珍藏的70年代老连队训练生活老照片](https://img.taocdn.com/s3/m/35e834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6.png)
一位老兵珍藏的70年代老连队训练生活老照片
老照片的故事《战斗岁月》
摄影:鹿景怡
回顾40余年的摄影经历,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每当在整理这些作品时,脑海中总是过电影似的,浮现出一幅幅图像,这就摄影的魅力。
特别是在部队的十八年戎马生涯,历练了自己意志,是解放军这所大熔炉培养了我,为我摄影人生奠定了基础,为纪念四十多年前参军的今天,整理出一辑《战斗岁月》老照片,与战友们共享,与摄友分享。
喷火兵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
刺杀
放靶。
采用无线摇控飞机拖上一布靶,给炮兵作实弹打靶。
长高了
快速通过浮桥
电台报务兵
发报练习
漓江洗车
宣传群众
老当益壮
点滳
钻研(入选全国影展)
夜读
元旦社论发表
欢呼我国又一次新的氢弹试验成功。
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最新指示发表
1969年元旦社论发表。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部队干部战士参观泥塑《收租院》展览。
"葵花朵朵向阳开"。
中国百年军服兴衰史(图文版)
![中国百年军服兴衰史(图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6eaf88ec3a87c24028c474.png)
国庆更新,维尼接着上次女生校服的帖子,继续讲解民国男性制服的演变史。
男人穿什么制服最帅,自然是军服了。
闲话不说,立刻开始。
近代军服从何说起,就从湘淮军洋枪队的登场开篇。
第一代军服,如图,浓郁的湖南特色。
身上穿传统号衣,大包巾缠头。
湖南兵自曾国藩起家,历经晚清,民国,一直以来都是这身打扮行头。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湘西剿匪记》,剧中湖南匪首在围攻县城时,也是这套打扮。
这部片子在小熊童年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台词都很经典,记得老匪首有句台词,“拿下县城,晚上就要分堂客了”。
什么叫堂客,为什么要晚上才分?困扰维尼当时幼小的心灵,那时似是学校包场,去问带队女老湿,结果女老湿不但不告诉维尼,还批评,打压天才旺盛的求知欲,好在日后维尼自学成才,明白了其中道理。
言归正传,湘淮军系,地方团练武装崛起其实并非朝廷本意。
站在朝廷立场,地方独立筹饷,自主募兵不是什么好事。
但时势逼人,光靠旧式八旗,绿营,根本无法应对国内长毛,海外洋人的交相进逼。
一方面要借重,另一面要防备,这种两难微妙的心态一直持续到甲午之战。
甲午之战的结果,对朝廷其实是利好消息。
最大的藩镇李鸿章势力被重创,而且身败名裂。
朝廷的机会来了,战后顺利接收李鸿章经营许久的直隶地盘,开始编练直属朝廷的新军,也就是武卫军,如图。
武卫军五大主力,中军以旗人为主,其余四军分前后左右,拱卫中军。
看制服,又变了。
这次的重点是帽子,朝廷是洋法练兵,帽子是欧式平顶草帽,看过《黄飞鸿》系列,就明白这是当时最潮的款式,戴出来绝对拉风。
可人算不如天算,没几年碰上庚子年闹义和团。
如图,义和团期间大清各色武装制服。
右边是4个拿着刀枪棍棒的义和团大师兄,中间是戴传统满洲花翎帽的八旗兵军乐领队,最左边两个则是缠头巾的旧式湘淮军巡防营士兵,画面后方腰缠子弹袋的就是新编练的武卫军。
战争结果,唐山大兄被联军揍了个生活不能自理。
但对地方督抚来说却又是利多,东南互保壮大了实力,尤其是袁世凯,他的武卫右军在山东驻防,没卷进战争,幸运的维持了完整建制。
照片档案记录我美好的童年“军旅”生活
![照片档案记录我美好的童年“军旅”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c2dc1e4959eef8c75ebfb311.png)
照片档案记录我美好的童年“军旅”生活作者:赵燕来源:《档案天地》2008年第01期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
再次翻阅那些童年的“老照片”,勾起了我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70年代初,8个月大的我和妈妈一起随军到了部队,开始了我童年的“军旅”生活,直到10岁才回到地方。
在军队中度过的那段童年时光是我记忆中的一块净土,那时的孩子,童年时没有电脑、网球、高尔夫,更没有迪斯尼,可是,很多时候,我却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段透明时光的幸福与快乐。
爸爸是军人,属沈阳军区,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由于工作关系,当时爸爸经常在军区范围内调动,作为随军家属,我有幸能在童年就去过大连、沈阳、哈尔滨、大庆、五大连池、佳木斯、牡丹江、松花江、鹤岗等在现在来说的旅游胜地,这是与我同龄的孩子们所无法比拟的:70年代初的孩子小时能留下照片的不多,但是因为生活在军队,使我保留下了不少童年的天真与烂漫,留下了不少童年美好珍贵的照片。
当时爸爸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带领我们全家出去,每次出去都不忘给我们照几张像。
现在看来爸爸那时还挺有远见的,如今拿出儿时的照片,不大在孩子面前炫耀的爸爸也会滔滔不绝、大谈特谈。
问他当时的想法时,爸爸回想说。
当时想法挺单纯,他们40年代生在农村的人当时不仅物质生活苦,精神生活也很匮乏,去的地方很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甚至连火车什么样都不知道。
为此,他要走出去。
就选择了参军。
他的第一张照片是参军后照的,小时候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连自己小时长什么样根本不知道,他要在孩子身上弥补这些遗憾。
那个年代还提不上旅游,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经过开发成为人们专门休闲玩耍的去处,但那时所去地方的自然景观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我对历史地理产生了兴趣也源于那时,以致在高中时我选择上了文科。
五大连池是在黑龙江省的北部,黑河市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现在已发展为闻名国内外的火山旅游、矿泉疗养胜地,是中国唯一的矿泉水之乡。
鱼鹰社系列第194号
![鱼鹰社系列第194号](https://img.taocdn.com/s3/m/c2d3c8e6b8f67c1cfad6b842.png)
鱼鹰社系列第194号:自1949年以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
原作者Benjamin Lai,绘图Adam Hook。
A:20世纪50年代A1:彭德怀元帅,55式将官礼服彭德怀元帅(1898-1974)是朝鲜战争中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并在1954年至59年间担任国防部长。
55式将官礼服仿制自苏联陆军1945年4月的同类版本服装,采用深“海绿色”面料并装饰红色滚边以及领子及袖口处的金色“俄国式花边”,袖口这种花边下方还有一排橡叶装饰。
注意礼服上还装饰金色橡叶环绕的帽徽、金色脖带、领子上的展开的橡叶加金星图案以及袖口花边上方大号的金星。
红边(除了底边)金色饰面的肩章上展示着代表军衔的巨大的银星和中央位置的大体量金色/红色国徽图案。
彭德怀元帅在右胸前展示着三枚勋章,自上而下依次为人民解放军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和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A2:上士,步兵,55式野战服夏季轻质版55式野战服因各工厂分散生产而呈现出多种色调,其中以图中这种发黄的绿棕色为主。
军官版本带有4个内置的上衣兜,胸前口袋采用“托架式”口袋盖,下摆口袋为矩形直边口袋盖;义务役军人只配置胸前的口袋。
包括船形帽在内的制服都与苏联的“pilotka”式服装类似,而它们的使用非常不普遍。
服装上仅有的徽章是人民解放军的小号55式帽徽以及领章。
领章是代表人民解放军的红色以及代表义务役军人的银色铆扣,后者覆盖在一条象征士官的单条黄色横杠上,而三颗星徽则代表了上士军衔。
简单的帆布制弹药袋式装备用来装他的7.62毫米口径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夹,这种枪是中国仿制的苏联西蒙诺夫SKS步枪,配有折叠的十字棱戳刺式刺刀。
A3:雷锋中士,运输部队,55式冬季制服雷锋(1940-62)是一名运输部队的士官司机并牺牲于一次交通事故。
他死后被挑选出来作为共产主义公民的完美代表,并被树立成为毛泽东发起的一场宣传战中的典型,也就是号召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们“向雷锋同志学习”。
越南战争老山战役有多惨烈 66张老照片告诉你
![越南战争老山战役有多惨烈 66张老照片告诉你](https://img.taocdn.com/s3/m/49ca8b50fe4733687e21aaf0.png)
越南战争老山战役有多惨烈66张老照片告诉你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军不断对中国云南省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袭扰、蚕食,进而入侵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
为了驱逐入侵的越军,保卫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国防,除云南省军区所属部队坚守边防一线外,还先后从各大军区抽调部队参加防御作战。
老山战役于是随后打响,一般是指1984年4月28日至1993年4月1日,许世友、杨得志指挥的系列战役。
1979年4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进入文山州,在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协同下,坚守边防一线阵地。
先后参加了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等战斗。
至1984年4月27日撤离文山归建。
1984年1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1、32师共计8932人进入文山州,在西畴县西洒、蚌谷、董马等地驻训;陆军第14军40师,41师122、123团共计18297人进入文山,在马关、麻栗坡等地驻训。
同时进入文山州的还有原昆明军区炮兵第4师,在砚山驻训。
同年4月,该前述部队配属边防15团(守备2团)先后参加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作战。
共毙、伤、俘越军6633人(其中11军毙、伤、俘越军2128人,14军毙、伤、俘越军4505人),该前述部队牺牲766人(含民兵、民工),其中老山、八里河东山方向牺牲651人,者阴山方向牺牲115人,在老山战区最为惨烈的“7.12”战斗中,仅14军40师119团、41师122团等部队便牺牲61人。
同年8月5日--12月9日,该前述部队撤离文山州,凯旋归建。
1984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第12军36师,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师部率炮兵第3、14、16团,福州军区炮兵第3师共计26624人进入文山州赴中越边境轮战,集结于文山、砚山两县驻训,并于1984年12月9日接替陆军第11军、第14军和炮兵第4师在老山、八里东山方向的防御任务。
同时进入文山州参加防御作战的还有:北京军区工兵第15团,福州军区工兵第1团、南京军区工兵团,沈阳军区高炮第18团,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昆明军区工兵第7团以及总参直属工程建设第115团。
建军节快乐一起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成就
![建军节快乐一起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894886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f.png)
建军节快乐一起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成就在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成就。
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以来,她始终坚守着国家的安全,保卫着和平的疆土。
无论是在解放战争年代,还是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军队都展现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实力和精神风貌。
1. 历史战争时期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中国军队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无论是楚汉相争的壮举,还是抗击外侮的历史战役,中国军队始终保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孙子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世界军事思想的宝库,为后世的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2.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壮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应运而生,从此,中国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军队奋力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巩固,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美军,捍卫了东北边疆的和平与稳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3. 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军事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中国军队在现代战争中具备了更强大的实力。
无论是南海诸岛的维权行动,还是对台湾问题的坚决维护,中国军队都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4. 政治信仰和党军关系的坚不可摧中国军队始终保持着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军队辉煌成就的重要保证。
中国军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以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政治稳定和组织纪律,确保军队始终保持革命性、先进性和纯洁性。
总之,中国军队的辉煌成就不仅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壮举,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的结果。
中国军队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本质特点,始终站在捍卫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最前沿。
建军节,让我们致敬这支伟大的军队,期待中国军队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创造辉煌!(字数:5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