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儿的想象讲课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90ab83c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1.png)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复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二、课程内容:1、想象的概念①定义: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古代人们面对美丽的月亮产生了___的想象,创造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②补充: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1.黏合:如___、美人鱼等形象。
2.夸张与强调:如大头儿子。
3.拟人化:如黑猫警长。
4.典型化:文学创作运用普遍,如___笔下的阿Q、___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明确:想象发生的条件是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的对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便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中的作用:想象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研究任务。
游戏中的作用: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
结构游戏中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进行结构活动。
②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
2.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想象的。
3.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5.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6.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幼儿的想象问题教案设计
![幼儿的想象问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cb9f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9.png)
幼儿的想象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想象问题?2.想象问题的分类及特点。
3.如何解决想象问题?4.想象问题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解决具体的想象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图片引入想象问题的概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二步,讲解。
教师向幼儿介绍什么是想象问题,以及想象问题的分类及特点。
通过举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想象问题的概念。
第三步,实践。
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想象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你想飞到哪里去?为什么?第四步,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解决想象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第五步,应用。
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想象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会在哪里筑巢?为什么?第六步,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想象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想象力。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讨论法,通过讨论,激发幼儿的思维,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手段。
1.故事、图片等教具。
2.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语言。
七、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听取幼儿的回答和想法,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提升。
幼儿想象能力培养教案设计
![幼儿想象能力培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a216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f.png)
幼儿想象能力培养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背景介绍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套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培养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2. 提高幼儿的表达与交流能力;3. 培养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能力;4.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图书、玩具和艺术品,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2. 准备一些具体的主题,如动物、自然景色等,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素材。
四、教学活动1. 活动一:观察与描绘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1) 挑选一个具体的主题,如花园、海洋等,展示相关的图片或使用实物模型。
(2)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一些观察问题,如“花园里有什么颜色的花朵?”、“海洋中有哪些生物?”等。
(3)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观察到的事物,可以通过绘画、拼图等方式进行表达。
2. 活动二:联想与创意目的:培养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1) 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如“我的未来世界”或“奇幻动物”,通过图片或文字形式呈现。
(2) 引导幼儿展开联想,鼓励他们提出关于主题的各种想法和设想。
(3) 引导幼儿将他们的想法写下来或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出来。
(4)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创意,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活动三:故事创作目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讲故事能力。
(1)引导幼儿选择一个主题或给予一个故事情节的引导,如“一个小动物的冒险故事”。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故事,可以通过口述给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绘制故事的图片。
(3)组织幼儿分角色演绎故事,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系列教学活动,幼儿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发展和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
幼儿想象的发展教案资料
![幼儿想象的发展教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624a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4.png)
幼儿想象的发展教案资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和重要性;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准备:1.音乐CD或音乐乐器;2.绘本、童话故事书和玩具;3.速写本和彩色铅笔;4.各种形状的积木或搭建工具;5.移动场景或道具。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幼儿观察和想象1.带领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和环境,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会在哪里飞翔?如果你是一只鱼,你会在哪里游泳?2.播放轻快愉悦的音乐,引导幼儿躺下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梦中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醒来分享自己的想象之旅。
步骤二:通过绘本和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1.选择富有想象力的绘本或童话故事,读给幼儿听,并鼓励幼儿进行主观想象和猜测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2.请幼儿用速写本和彩色铅笔绘制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然后分享自己的作品。
步骤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1.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或搭建工具,鼓励幼儿自主组合搭建,创造自己的建筑、道路、城堡等。
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建筑和道路有什么特别的功能或故事背景,激发对建筑物和场景的想象和创造。
步骤四: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戏剧活动1.选择有趣的故事情节或场景,用移动场景或道具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
2.鼓励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自由发挥,想象自己成为故事中的角色,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角色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步骤五:培养幼儿的科学想象力1.组织幼儿进行小型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幼儿就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想象和思考。
2.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幼儿对科学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幼儿对幻想、想象和创造的理解程度。
2.收集幼儿的速写本作品和角色扮演的记录,评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水平。
3.观察幼儿在科学实验中的提问和猜测,评价幼儿的科学想象力的发展程度。
《幼儿想象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想象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d67a61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c.png)
《幼儿想象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幼儿时期是孩子想象力最为丰富、活跃的阶段。
而想象力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幼儿认知、情感、言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导学案将围绕幼儿想象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培养方法。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想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掌握幼儿不同年龄段想象力的发展规律。
3. 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重点内容1. 幼儿想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想象力发展。
3. 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四、拓展学习1. 通过故事、绘本、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利用角色扮演、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境。
3. 鼓励幼儿参与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课堂实践1. 初步介绍幼儿想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幼儿为何会有想象力。
2. 分组讨论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想象力发展情况,并结合实例进行分享和总结。
3. 设计一些启发想象力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都成长为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幼儿想象的定义和特征。
2.认识幼儿想象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3.探讨幼儿想象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导学内容1.什么是幼儿想象?2.幼儿想象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3.幼儿想象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幼儿想象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5.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法。
三、导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让他们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和奇妙。
2.理解幼儿想象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教师向幼儿阐述幼儿想象的概念,引导幼儿讨论想象和现实的关系,帮助他们认识到幼儿想象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关于幼儿园想象力激发教学教案
![关于幼儿园想象力激发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6a8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3.png)
关于幼儿园想象力激发教学教案幼儿园想象力激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想象力的含义,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2. 提供各种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教学活动和资源;3. 培养幼儿借助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想象力的定义和意义;2. 想象力激发教学活动和资源介绍;3. 创造性思考和表达的培养。
三、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想象力的概念(20分钟)1. 教师和幼儿进行互动,询问他们关于想象的理解,并鼓励幼儿分享个人的想象故事。
2. 教师简要介绍想象力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发幼儿对想象力的兴趣。
Step 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30分钟)1. 呈现一幅奇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内容。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想象力创作一个故事。
2. 使用声音、音乐和道具等多种刺激,鼓励幼儿进行模拟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角色和情境的启发,让幼儿自由发挥。
Step 3 提供想象力激发教学活动和资源(35分钟)1. 阅读绘本:选择一本有趣的图书进行朗读,引导幼儿想象书中的情节和人物。
2. 绘画创作:提供各种色彩工具和纸张,让幼儿自由绘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可以询问幼儿他们绘画中的故事情节。
3. 角色扮演:布置角色扮演区域,提供不同的服装和道具,幼儿可以扮演自己想象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表演。
Step 4 培养创造性思考和表达(2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情境,鼓励幼儿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2.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考,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形式。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动态图片或绘本,用于引发幼儿的想象力;2. 色彩工具和纸张,供幼儿进行绘画创作;3. 角色扮演区域,准备不同的服装和道具;4. 讨论问题和情境的提示卡片。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幼儿参与想象力激发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2. 教师记录幼儿表达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考的内容。
六、拓展延伸1. 在幼儿园内设立想象力角落,提供丰富的绘本、玩具、道具等资源,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2. 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科技展览等,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3. 鼓励幼儿参与校园文艺活动,如话剧表演、绘画比赛等,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考和表达能力。
幼儿想象的教案
![幼儿想象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4f2c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7.png)
幼儿想象的教案
教案标题: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想象力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想象力?
2. 想象力的作用和价值。
3. 激发想象力的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1. 图书、故事书或图片书籍。
2. 素材如玩具、模型、彩笔、纸张等。
3. 音乐或音频设备。
4. 视频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和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内容,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想象这些内容的故事和情节。
2. 故事分享:老师为幼儿讲述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引导幼儿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想象。
3. 创意绘画:提供丰富的绘画素材,鼓励幼儿自由绘画,表达他们的想象和创意。
4. 角色扮演:准备一些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装,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
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
5. 自由游戏: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道具,让幼儿自由游戏,发挥想象力,创
造各种角色和情节。
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想象力的发挥、创造性表达等,通过观察记录或作品展示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
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绘画材料
和玩具,引导幼儿进行更多的自主想象和创造活动。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激发幼儿想象力的
教学策略和方法。
幼儿想象能力教案
![幼儿想象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f91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7.png)
幼儿想象能力教案【教案】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引言:幼儿的想象能力是指幼儿通过思维和想象,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情景、故事等能力。
想象力是幼儿认知、语言和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幼儿的活动和教学设计,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想象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提供各类刺激物,开拓幼儿的想象空间;3.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幼儿教材和绘本;2. 各类刺激物,如图画、玩具、自然物品等;3.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活动及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关于想象的话题,如“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能想象一下它在什么场景中?”2.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想象能力的概念,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或场景。
3. 展示刺激物:教师展示各类刺激物,如图画、玩具或自然物品等,通过让幼儿观察、触摸、嗅闻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感官,提供想象的素材。
4. 想象绘画:教师鼓励幼儿运用想象,自由绘画一幅图画,并引导幼儿描述图画中的场景和故事。
5. 想象故事:通过讲述或阅读故事书,教师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鼓励他们想象故事的续写或改编。
6.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各种情景,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角色和对话。
7. 想象游戏:教师设计各类想象游戏,如“幻想花园”、“变魔术”等,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8. 总结: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本次活动中所培养的想象能力,并询问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感想和收获。
四、教学延伸:1. 继续开展各类与想象相关的活动,如拼图游戏、剪纸、绘本创作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他们提出关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各种猜想和想象。
3. 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5a595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0.png)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2 教学内容介绍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想象发展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理论和概念。
引入案例分析,让学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员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二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2.1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2 教学内容讲解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想象能力的差异。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想象发展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察。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员对不同年龄阶段想象发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影响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因素3.1 教学目标了解影响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各种因素。
3.2 教学内容讲解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影响。
分析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影响想象发展的因素。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员探讨不同因素对想象发展的具体影响。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员对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教育策略4.1 教学目标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在教育环境中创设有利于想象发展的条件。
介绍各种教育活动和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讲述、绘画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教育策略和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员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员对教育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员进行分析。
讨论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5.3 教学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员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幼儿想象发展教案设计
![幼儿想象发展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5d92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b.png)
幼儿想象发展教案设计幼儿想象力发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想象力培养。
3. 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与技巧。
3. 想象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引发幼儿对想象力的思考,例如通过一些图片、故事或简短的视频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步骤二:引入新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想象力的概念,即通过构建思维的形象来创造新想法或概念。
2. 引导幼儿思考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在游戏、绘画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步骤三: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与技巧(20分钟)1. 制定游戏活动,例如“变魔术”游戏,鼓励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和道具运用来拓展和发展想象力。
2. 制作手工艺品,如折纸、剪纸等,帮助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
3. 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场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和展示他们的想象力。
步骤四:想象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20分钟)1. 通过观看动画片或视频,介绍想象力在艺术、文学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插画、故事创作和科学发明等。
2. 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幼儿在相应领域中应用想象力,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想象力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内容中所学到的方法与技巧,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发展想象力。
四、教学评估:1. 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
2. 结合小组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评估幼儿的想象力发展程度。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故事书和简短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料。
2. 游戏道具、手工材料等,用于活动和制作手工艺品。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通过阅读故事书、观看影片和提出问题等方式。
2. 定期组织类似的活动和讨论,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想象力教案
![幼儿想象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c27d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5.png)
幼儿想象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意识;2. 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一些有趣的图片、故事书籍和玩具等;2. 教师准备相关的玩具和工具,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教师利用一些有趣的图片或故事,让幼儿猜想图片或故事中的情节,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讨论。
2. 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故事情节和图片等教具,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
3. 创造想象教师通过幼儿的思考和分享,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小组合作等,让幼儿将自己的想象付诸实践。
例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画,或者用纸和剪刀等制作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动物。
5. 分享交流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想象作品,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
幼儿可以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并进行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6. 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归纳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对想象力的兴趣和追求,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想象力。
四、教学扩展1. 鼓励家长在家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如读故事、看图片、玩角色扮演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2. 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情境,提供更多的刺激和机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教师可以定期安排一些与想象力相关的活动,如幼儿剧场、创意绘画比赛等,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想象作品。
五、教学评价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想象力的发展等来进行评价。
同时,通过幼儿的想象作品和交流分享情况也能得到一些评价信息。
设计幼儿想象课程教案
![设计幼儿想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d997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2.png)
设计幼儿想象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幼儿想象课程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各种活动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表达和分享他们的想象力。
教案步骤:引入:1. 使用绘本、图片或玩具等引起幼儿兴趣的物品,引发幼儿对想象力的思考。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想象力吗?你们能举例子吗?主体:3. 创造一个想象力激发的环境:a. 布置一个想象力角落,提供各种角色扮演服装、道具和玩具。
b. 在教室中放置各种不同的材料,如纸张、彩笔、贴纸、建筑积木等。
c. 使用音乐、故事、影片或图片等媒体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 想象力游戏和活动:a. 角色扮演游戏:鼓励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创造自己的故事和情节。
b. 创作绘画:提供各种材料,鼓励幼儿绘制他们的想象中的事物或场景。
c. 想象故事:通过提供一个开头,鼓励幼儿继续编写自己的故事。
d. 想象游戏:设计一些游戏,如“幻想动物园”或“未来世界”,让幼儿展示他们的想象力。
5. 想象力分享和表达:a. 定期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分享他们的想象力作品或故事。
b. 鼓励幼儿用语言、绘画或其他方式表达他们的想象力。
总结:6. 回顾课程中的活动和体验,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
7.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展和运用他们的想象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绘画和故事创作等活动中展示的想象力水平。
3.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记录他们的表达方式。
教案扩展:1. 鼓励家长在家中提供类似的创造性环境,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2. 组织参观艺术展览、剧院或其他文化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和材料的安全性,以避免任何潜在的伤害。
2. 确保活动的难度和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3. 鼓励幼儿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想象力作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幼儿想象培养教案设计
![幼儿想象培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e327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f.png)
幼儿想象培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高想象力的表达能力;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3. 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图画、幻灯片、音乐、玩具等;2. 教材:包含丰富想象元素的童话故事、绘本、儿歌等;3. 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温馨、明亮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幼儿回想并描述他们梦想中的世界。
(教师可以逐个让幼儿说出自己梦想中最特别的地方,如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动物等)2. 播放美妙的音乐,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想象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
3. 展示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其中包含丰富的图画和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图片中的故事情节。
正文:1. 提供一张空白的画纸和丰富的绘画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图画。
(教师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细腻地描述自己画中的故事情节和细节)2. 邀请每个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尝试猜测画中故事的发生背景和情节。
教学活动2:故事演绎1. 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童话故事卡片,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情节和人物,自行编写并表演故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补充信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邀请幼儿依次上台表演自己的故事,并让其他幼儿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活动3:角色扮演1. 提供一些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让幼儿选取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担任其中一个角色,与幼儿互动)2. 引导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情节发展,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1. 在黑板上或纸上写下一个开头,让幼儿继续下去,续写故事的情节。
(教师可以给出适当的提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写作)2. 邀请幼儿互相交换纸张,继续续写对方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和创意思维。
幼儿想象教案
![幼儿想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389a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a.png)
幼儿想象教案引言:在学前教育的阶段,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想象力可以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本文将结合幼儿特点,探讨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第一节:以故事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故事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讲故事,可以引导幼儿进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中。
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情节和想象力的故事,让幼儿参与其中,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感受其中的情景和情感。
小节一:使用视觉辅助工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辅助故事讲述和想象的工具,如图画、幻灯片等。
通过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
小节二: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除了故事讲述,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自由发挥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幼儿参与故事情节中的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想象的乐趣。
第二节:创设多样化的游戏环境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游戏环境,可以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并积极探索和学习。
小节一: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创设各种角色扮演游戏的场景,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各种情景。
小节二:搭建创造性的游戏区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搭建不同主题的游戏区域,如海洋世界、火车站等。
这些游戏区域可以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道具,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游戏中收获乐趣和知识。
第三节:开展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绘画和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活动,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小节一:自由绘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自由绘画活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和素材,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节二:手工制作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付诸实践。
学前儿童想象培养 教案
![学前儿童想象培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fc62affd0a79563c1e7251.png)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教学对象(1)本课选自现代教育出版社《学前心理学》第六单元第三课(2)教学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二年级学生2.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想象力是富于创造的基础。
然而,据《长江日报》报道,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想象力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改变对想象力培养的忽视。
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怎样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如何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何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一日生活中训练幼儿的想象力等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想象力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想象力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改变对想象力培养的忽视;2.能力目标:掌握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具体方法;3.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2.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想象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别【教法和学法】1.教法选择和运用: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和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2.学法指导: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分析归纳、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音频、提问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幼儿想象发展教案
![幼儿想象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3d3e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f.png)
幼儿想象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1.了解想象力的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能够运用到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中;3.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分享,丰富想象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准备1.教具:图书、幻灯片、纸张、颜料、画笔等;2.教材:包括幼儿童话故事、音乐、绘画等与想象力相关的素材;3.教学环境:教室中要设置合适的角落,包括阅读区、艺术区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 教师互动:与幼儿们进行简单的互动对话,引入“想象力”的概念。
- 提问:你能告诉我想象力是什么吗?想象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2.探究(20分钟)- 展示:展示一幅插图或读一篇幼儿童话故事,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并让他们描述或绘画自己对故事中场景和人物的想象。
-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绘画或编故事。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想象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和合作。
-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或故事。
3.拓展(15分钟)- 音乐游戏: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们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想象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或画面,并进行表演。
- 先后绘画:教师抽取一张只有线条或形状的图片,然后将其分发给每位幼儿。
要求幼儿继续画下去,将图片完成,并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4.巩固(15分钟)- 图书阅读:教师读一篇有趣的幼儿故事,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鼓励幼儿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对故事的延伸。
- 幼儿绘画:让幼儿根据听到的故事内容,自由绘画并表达他们的想象。
5.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想象力。
- 结束语:鼓励幼儿们继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造。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估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主动性。
2.作品评价: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对绘画内容的想象力、创意以及表达能力的评价。
幼儿园的想象表达教案
![幼儿园的想象表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bc5f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5.png)
幼儿园的想象表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幼儿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并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
具体目标如下:1. 能够理解并运用各种描述词汇,如大、小、高、低等。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想象场景或故事。
3. 能够运用颜色和形状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图画。
4.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想象内容,并尊重他人的想法。
二、教学准备图片、玩具、颜色笔、纸张、贴画、羽毛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神秘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提问:“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有什么想象呢?”2. 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可以发放玩具给每个幼儿,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玩具在想象里变成了其他东西?”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
3. 主体活动(30分钟)a. 想象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的场景(如海滩、森林、城市等),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些场景的特点,并引导幼儿使用形容词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b. 想象绘画表达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出图画,并引导幼儿使用丰富多样的颜色和形状。
教师可以提供颜色笔、纸张等绘画材料,以及图片作为参考。
c. 小组合作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绘画的图画,并相互欣赏和评论。
鼓励幼儿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4. 结束活动(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羽毛来进行瞬间想象活动,幼儿需要根据教师的描述,用想象力进行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在雪山上飞翔的感觉是什么?请用手中的羽毛来表达。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幼儿能够通过语言和绘画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小组合作和分享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关于幼儿园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教案
![关于幼儿园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f541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a.png)
关于幼儿园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教案教案目的:培养幼儿园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想象力是什么,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他们能够创造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提供各种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涂鸦板、纸张和颜料等绘画用具。
2. 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用具。
3. 各种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教学过程:1. 想象力是什么?- 引导幼儿谈论并分享他们对想象力的理解。
- 通过举例子,解释想象力是指幼儿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新的事物、场景或想法的能力。
2. 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在日常生活中想象力的应用,比如在玩耍、绘画、故事讲述等方面。
- 让幼儿认识到,通过培养想象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新的东西,并且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3. 观察和想象活动- 准备一些有趣的物品,如水果、玩具、植物等。
- 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些物品,并鼓励他们想象这些物品有什么特殊的功能或用途。
- 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可以让他们绘画或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
4. 绘画和创作活动- 提供一些白纸和颜料,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用绘画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想象世界。
- 鼓励幼儿多使用不同颜色和形状,展现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 展示和分享幼儿的作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价值。
5. 角色扮演活动- 准备一些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
-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穿上相应的服装。
- 引导幼儿使用想象力,扮演自己选择的角色,并和其他幼儿互动。
-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编排小剧场表演,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和展示- 结束活动后,让幼儿回顾自己参与的活动,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鼓励每个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活动以及对自己想象力的发现。
- 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角色扮演表演等,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果并相互欣赏。
幼儿想象的发展教案
![幼儿想象的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7ee7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3.png)
幼儿想象的发展教案教案名称:幼儿想象力发展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通过各种儿童故事、绘本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提供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和任务,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1.一些适合幼儿的富有想象力的绘本和儿童故事。
2.拼图、积木和其他创意玩具。
3.小道具和服装用于角色扮演。
4.笔和纸用于记录幼儿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具有想象力的绘本或故事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疯狂的科学家》或《彩虹鱼的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2.启发性问题-提出一些引导幼儿思考的问题,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有魔法,你会用它做什么?”-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3.想象力游戏-进行一些鼓励想象力发展的游戏,如“将积木组合成你想象中的城堡”或“绘制你梦想中的动物”。
-鼓励幼儿表达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4.角色扮演-提供一些小道具和服装,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或他们自己创造的角色。
-鼓励幼儿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角色,并根据需要改变情节和对话。
5.创意绘画和写作-提供纸和绘画工具,让幼儿画出自己的想象中的场景或人物。
-鼓励幼儿用文字描述他们的绘画,并帮助他们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6.整理和总结-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想法、绘画和故事,并讨论他们发展想象力的经验。
-总结幼儿的发言,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表达对幼儿的鼓励和肯定。
教学延伸活动:1.继续阅读和探索富有想象力的绘本和故事,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创作活动。
2.安排参观博物馆、画廊或其他艺术相关的地方,激发幼儿对艺术和创造力的兴趣。
3.组织幼儿参加绘画比赛或创意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定期进行角色扮演和创意绘画或写作的活动,以继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岁的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 (一)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二)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三)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四)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在月亮上荡秋千》
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 (一)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二)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 (三)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四)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 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 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 验的的多少。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 的基础。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 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
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 的时期,它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幼儿游戏、听故事、听音乐、绘画、搭积木、各种造型 活动等等,都离不开想象。 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 推动力。
1、 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
(二)按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划分 1、再造想象:指这些新形象对自己来讲是没有亲身感知过,仅是根据当前 任务和所提供的材料,在词或其他东西的调节下运用个人经验,而在头脑 中加工再造出来的想象。 例如,某美术学院举行考试,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要求 考生必须把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在画上确切地表现出来。结果,三名考生分 别画了如下三幅画
各年龄儿童想象的特点: 2-3岁完全没有目的 3-4岁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 4-5岁无意想象中出现有意成分 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
偶发的图形:2岁以后3岁以前偶然画出的图形
3—4岁的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 (一)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二)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想象内容贫乏,
2、 在语言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如:续编故事 续编儿歌 一问一答
3、通过美工活动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手工制作
4、 在音情操,调节人的情绪,特别是节奏明快的音 乐,能使人变得振奋,通过音乐活动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尤为 重要。
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创编歌词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如:老师 示范唱一句:小白兔,跳跳跳,跳呀跳呀跳;小朋友创编了一 句:小金鱼,游游游,游呀游呀游。老师又编了一句:小公鸡, 喔喔喔,喔呀喔喔叫;小朋友创编了一句:小黄鸭,嘎嘎嘎, 嘎呀嘎嘎叫;小花猫,喵喵喵,喵呀喵喵叫。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人物,不依赖现 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 困难,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从内容上可分为:
(1)跳跃式的想象: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夸张式的想象:幼儿园孩子经常有“说大话”的现象,他们毫不在乎 自己说的是不是真的。 (3)过程式的想象:由于幼儿的想象主要是无意想象,所以幼儿的想象一 般没有什么目的,更多地是从想象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4)模仿式的想象:表现在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言行举止都酷似他 们最熟悉最贴近的人或物。 (5)情绪化的想象:幼儿做事情常常很情绪化。在一定情绪下,幼儿可以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改变想象内容。 (6)拟人化的想象:幼儿容易从自己的体验、从自己的角度去推想和理解 外在事物,所以出现很多拟人化的想象。
罗夏墨迹测验
(一)按目的划分 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 由自主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梦) 2、有意想象:是主动的,有目的的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 任务而进行的。
(一)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 想象活动不能指向于一定的目的。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第六章 幼儿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第一,想象的基础是客观现实。想象是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 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问题:天生的盲人可以想象出颜色的绚丽和五彩的花朵吗?为什么?
第二,想象的结果可以超越现实。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 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胡晓舟,六岁作,在“我在 二〇〇〇年的生活”世界儿 童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
2-3岁 4-5岁
3-4岁 5-6岁
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现象 一个3岁多的幼儿听到他爸爸介绍了出差广州了的情况,他也 很想去广州玩一玩。星期一去幼儿园,老师问他:“星期天去哪 儿了,玩得好吗?”他回答说:“去广州了,玩得真高兴。”这 正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我们绝为能误认为孩子有说谎,而应 帮助孩子从混淆中分清想象与现实。幼儿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 现实中的事物清楚地区别开来,有时把想象当现实,把自己臆想 的事物、渴望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并且以肯定的 形式进叙述, 告诉别人,分不清什么是想象的,什么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