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小泥人
生动的小泥人
![生动的小泥人](https://img.taocdn.com/s3/m/6b7ed1d2d15abe23492f4d0d.png)
作者:李娜
泥塑
亦称“彩塑”。雕塑艺术之一。为我国五大雕 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 是以按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采用粘土、纤维 (麦秸、稻草、纸筋、棉花等)、河沙作为塑 造主要材料。在塑造完成,阴干、打磨以后, 在上粉底,然后在粉底上施彩绘。这类作品, 主要是在庙宇和石窟之中。敦煌莫高窟及麦积 山石窟的神佛塑像、太原晋祠圣母殿侍女像等, 均属此类名作。但无锡“惠山泥人”及天津 “泥人张”等俗称“泥人”,各具风格,属于 工艺美术品。
狮 身 人 面 像
掷 铁 饼 者
国 王 与 皇 后
1/5
2/5
3/5
4/5
5/5
聂家庄泥塑
彩绘乐舞杂技俑
乾隆款描金紫砂方壶
乾隆款描金紫砂方壶
紫砂桃形杯
紫砂桃形杯
学 生 的 作 品
评价:
1、能否发现、感受泥塑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能否积极参与泥塑的创作活动? 3、按照下列内容,用短语评价自己的作品。 A、造型是否有特点 B、神情是否生动 C、用了哪些技法 D、作品是否完整 E、自评: F、教师评价:
龙 门 石 窟
1/7
云 冈 石 窟 ----卢 舍 那 大 佛
2/7
麦 积 山 石 窟
3/7
4/7
5/7
敦 煌 莫 高 窟
6/7
将 军 佣
7/7
以引 及导 组学 合生 几从 方泥 面人 来的 欣动 赏态 , 细 节 的 美 化
新 年 娃
骑 麟 送 子
两老论诗
民间小人物
2 1 、、 什造 么型 地、 方动 运作 用、 了表 夸情 张变 、化 变? 形 的 手 法 ?
击 鼓 说 唱 俑
生动的小泥人案例分析
![生动的小泥人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56e6cfd5bbfd0a79567399.png)
生动的小泥人案例分析教材分析:《生动小泥人》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的可塑性,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泥”并不陌生,儿时经常玩泥巴,小学的美术课上接触橡皮泥和黄泥,泥塑和其他平面美术不同,它直观立体,便于成型,可以不断修改、整理、再塑,方法简便易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玩的愿望和对创作表现的渴望。
大部分学生都有过小时候玩泥巴的经验,本课能唤醒他们儿时的记忆,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他们学习泥塑创作方法,在玩中学,观察生活周围的人情百态,以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立体造型和表现的能力。
【案例一】一、导入:师:同学一定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谁来用简短的语言来讲述一下女娲石怎样造出人类的?生: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
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
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师:中国和泥土文化一直有很深的关系。
西方人是上帝创造的,中国人则是女娲创造的。
怎么造的呢?用泥土捏的。
所以,泥塑文化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
农闲的时候,农民们会动手捏制人物、动物等,来调剂生活,创造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泥塑作品。
摆放在寺庙里的那些泥塑作品,比如关公,观音,罗汉,这些都是民间的泥塑。
教学启示:在导入部分,用女娲补天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泥塑文化及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的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
【案例二】二、新课环节师:在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臵了收集民间泥塑资料或图片的任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收集到的信息,哪个小组来说说?生:天津泥人张、惠山阿福、东汉说唱俑、凤翔彩绘泥塑、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师:我很高兴学生能够积极地查找资料,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生动的小泥人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生动的小泥人](https://img.taocdn.com/s3/m/65f0f8d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f.png)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生动的小泥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了解小泥人是什么,以及传统小泥人的制作方法 - 学习用泥巴制作小泥人的基本步骤 - 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技巧制作出生动传神的小泥人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技巧制作出生动传神的小泥人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细节表现出小泥人的特征,让小泥人更加生动传神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1.教师介绍小泥人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品,并呈现一些小泥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小泥人的历史与发展。
3.提问:“你们制作过小泥人吗?制作小泥人需要些什么?”。
3.2 理论学习1.讲解小泥人的制作流程和使用工具,如:用手捏泥、用木棒压制等。
2.向学生展示一些高水平的小泥人作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泥人的特征和细节。
3.3 制作实践1.发放泥土、工具,让学生开始制作自己的小泥人。
2.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走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慷慨激昂地给予指导和鼓励。
3.4 总结归纳1.让学生先与同桌分享自己制作过程的经验,再展示自己的成品。
2.分享自己的制作感悟,如: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教师宣布本课的作业。
四、教具准备•小泥人的图片•浅色泥土和制作小工具•小黑板或白板五、课后作业1.收集小泥人的图片,并写出具体的制作方法。
2.制作一个“小小泥人”的视频,说说你在制作中的感受,分享你用工具、技巧表现小泥人特征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监测学生的课堂讨论谈话和自由制作成果。
•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评价建议,以便让他们改善自己的技能并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通过不同形式的考试评价分析和反思教学质量,统计学生的平均分等,并制定有效的实施计划来改进教学方法。
生动的小泥人课件
![生动的小泥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37204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9.png)
龙 门 石 窟
1/7
-----
云 冈 石 窟
卢 舍 那 大 佛
2/7
麦 积 山 石 窟
3/7
将 军 佣
7/7
新 年 娃
骑 麟 送 子
两老论诗
民间小人物
1 2
、、
什造
么型
地、
方动
运作
用、
了表
夸情
张变 、化 变?
击
形
的 手 法
鼓
?
说
唱
俑
狮 身 人 面 像
掷 铁 饼 者
同 龄 人 的色石补天,又用五色土 造人。 女娲把五色土捏成一个泥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做
好后,吹一口气,那些泥人就一个个变成活人了。女娲感到 这种方法太慢,也太着力,就用草搓成一根绳子,把五色土 涂粘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手一拉,泥块就剥落掉下
来,再吹一口气,这些小泥块又变成活蹦活跳的人了。
泥塑的历史:
•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 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 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 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 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 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 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 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起年级美术教案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起年级美术教案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50b8ac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2.png)
起年级美术教案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的:1、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橡皮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用橡皮泥通过揉捏敲等方法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过活动来了解突击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塑方方面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法来玩橡皮泥、塑造形体和面部表情,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1、师生问好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从提问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玩过〕,请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3、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等,早已享誉中外,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表达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
4、观赏泥塑作品〔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开展,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5、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商量结果进行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
〔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制造集体智慧〕6、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
7、作业要求:制作时,要大胆发挥,敢于实践,贵在生动。
可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同时照顾形象前后、左右的造型变化,注意立体效果。
8、教学评价:对小组完成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己的信心。
师生共同参加点评。
后记:同学们动手能力很强,他们能在集体合作中找到乐趣,但是有些同学显得很孤立,他不情愿和别人合作,如何更好的调节这局部同学,帮这些孩子拉在一个群体里。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体会到学生们非常喜欢亲手接触大自然中的泥土,在做小泥人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这也许是人的天性;学生不是雕塑家,老师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
人美版级美术上册课件生动的小泥人(1)
![人美版级美术上册课件生动的小泥人(1)](https://img.taocdn.com/s3/m/e67cf4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5.png)
人美版级美术上册课件生动的小泥人(1)《人美版级美术上册课件生动的小泥人》是一个关于创意与实践的课件,这个课件通过小泥人这一传统工艺品,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艺术之美。
一、小泥人:传统工艺品小泥人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它最早出现在古代长沙,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那时,小泥人小巧可爱,富有生命力,有的是人形、有的是羊形,后来逐渐发展为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物形象。
小泥人的制作技法渊源流长,是一种优秀的手工艺术。
它融合了设计、雕刻、描绘等多种艺术技能,不仅需要耐心和细致,还需要想象力和创意。
二、小泥人:培养审美能力小泥人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审美能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小泥人,学会欣赏和辨别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线条,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品味。
此外,小泥人的多样性和富有创意的雕刻形态也能够帮助孩子们构建完整而独特的审美体系。
三、小泥人:锻炼动手能力小泥人制作也对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要求。
制作小泥人需要手指灵活性和手掌的稳定性,使孩子们培养了触觉和手部协调能力。
通过制作小泥人,孩子们能够不断尝试和摸索各种不同的制作方式,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
四、小泥人:探索艺术之美小泥人制作涉及到色彩、形态、线条、纹饰等多种艺术语言。
孩子们在制作小泥人中不仅仅是创作了一个作品,还探索和发现了艺术之美。
同时,小泥人的创作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与艺术气质。
通过学习《人美版级美术上册课件生动的小泥人》,我们可以了解到制作小泥人的历史、审美价值和制作技术。
这个课件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小泥人传统工艺品的美丽和魅力,还通过实践让我们探索了创作美的方法和艺术语言。
因此,制作小泥人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是一种关于艺术和文化的教育形式。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a759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c.png)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泥塑的基本知识:介绍泥塑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
2. 泥塑的制作技巧:讲解泥塑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材、塑造、修整、干燥、烧制等。
3.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制作生动的小泥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难点:如何创作出生动可爱的小泥人。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泥塑作品示例,以及制作泥塑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制作泥塑的工具,如泥刀、泥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泥塑的制作技巧,包括选材、塑造、修整、干燥、烧制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制作生动的小泥人,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这只是一个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作品质量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绘制一幅关于泥塑的作品,可以是创作过程的插图或完成品的照片。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
八、评价标准: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是否能体现个人独特想法,创意新颖。
2. 作品的艺术性: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表现。
3. 制作过程的认真程度:是否遵循制作流程,态度认真。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泥塑展览或邀请泥塑艺术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2. 开展泥塑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本节课通过讲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制作方法,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13bb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d.png)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揉、搓、压、削、切等。
2. 泥塑的基本造型技巧:圆、方、三角等形状的塑造。
3. 泥塑的生动表现:表情、动作、服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泥人。
2. 难点:如何塑造出泥塑的生动表情和动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泥塑材料:泥巴、工具等。
2. 学生准备:自带一个小盒子,用于存放泥塑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生动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塑造生动的表情和动作。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小泥人,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泥塑制作练习。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模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杯等,结合泥塑作品,进行创意组合,形成有趣的装置艺术。
2. 组织学生参观泥塑展览或邀请泥塑艺术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个生动的小泥人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泥塑制作过程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技巧性和生动性。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泥人张教案(优秀6篇)
![泥人张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9cf00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9.png)
泥人张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一教学方式: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1、实物展示:将部分实物如小碗、杯子等,用泥捏制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播放录像:将正确的搓制泥条方法、泥条搭接方法等制作成录像片段,以便更加生动的帮助学生理解其方法。
3、技术准备:泥条盘筑的小物品、录像片段、ppt课件、泥工刀等。
教学目标:1、掌握泥捏制的方法,能捏制日常器皿;2、经历对生活物品的观察、尝试、交流、实践的过程,总结出器皿捏制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对泥条盘制物品这一内容的喜爱。
教学重点:掌握泥捏制器皿的方法,将器皿做的圆滑。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现场捏制出器皿。
教学方法: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陶艺泥、泥工刀、作品、课件等。
学生准备:陶艺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1、出示古代人用泥制作的器皿。
2、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用这种方法,来捏制这种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1、探究器皿的捏制方法:(1)观察器皿外形特点:提问1:你们看一看这个器皿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提问2:我们要盘制一只碗,首先要确定哪一部分大小?应该怎么制作?(2)尝试制作器皿:下面大家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器皿。
提示:尽量把底部压圆压平。
展示作品:说一说怎样把碗底制作的又平又圆。
(3)交流探究: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提出问题:为什么作品容易干裂?怎样改进?(出示课件)说明:捏塑前要将泥反复揉搓,这样制作的作品才不容易干裂。
(4)提升总结:制作器皿的时候分四部,揉、捏、搓、粘。
在泥塑前要将泥反复揉搓……2、再次练习器皿的捏制提出要求:盘制牢固、造型匀称、圆滑。
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1、展示作品,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2、巩固本课所学:说一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五、知识拓展:你们看这个花瓶,它的瓶颈部分是越来越细的,你们知道要怎么捏制的吗?课下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一下。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39d22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e.png)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优秀10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乐曲旋律和结构,并随A段音乐的节拍表现捏泥人欣赏泥人的动作,体验和表达欢快的情绪。
2、创编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乐优美舒缓的情绪。
3、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1、音乐《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捏过泥人吗?捏泥人要做哪些动作呢?(根据幼儿回答,带幼儿有节奏的说做动作。
)(二)了解音乐《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开心的事,我们为它配上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捏泥人的动作吧!(完整欣赏《喜洋洋》音乐)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2、这段音乐共有几段,每段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欣赏音乐)3、分段欣赏,区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动作,配合体会《喜洋洋》乐曲A段音乐的欢快节奏。
1、教师示范做捏泥人动作。
边做团搓压捏的动作,边念:团,团,团脑袋;搓,搓,搓胳膊;压,压,压身体;捏,捏,捏手脚。
2、幼儿练习,一起随着音乐节奏做捏泥人的动作。
第一遍:儿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
(动作大)(四)创编泥人造型,随B段音乐用舒缓的动作表现。
1、教师示范泥人造型。
(师随B段音乐,与一幼儿合作,捏成泥人小丑)2、引导幼儿感受造型过程。
3、引导幼儿创编泥人造型。
4、幼儿两两合作,听B段音乐练习。
(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五)随A段音乐表现欣赏泥人时高兴和赞赏的动作神态。
1、引导幼儿创编欣赏泥人的动作神态。
泥人捏好了,真高兴啊!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和神态来表示高兴来赞赏自己的泥人呢?2、教师示范表现欣赏泥人的情景。
3、幼儿随音乐表现。
(六)完整表现捏泥人的过程。
1、师随音乐示范一次。
2、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
3、请客人老师合作一次。
(七)谈话小结。
进一步明确音乐《喜洋洋》让人开心,与同伴协作让人开心,希望小朋友把开心和快乐带给更多的朋友。
第5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教案(精选5篇)
![第5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9a629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7.png)
第5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2、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古代及当地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对泥塑艺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泥塑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三、讲授新课:(一)板书课题——《捏泥人》 (二)讨论:1、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2、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由哪些特征?3、通过具体形象想表达哪些情感?4、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三)讲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四)示范:教师简要地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示范小泥人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1、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一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2、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学生作品最容易出现的是琐碎,在具体指导学生制作时强化整体感,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然后在特征处加强表现和处理。
(2)学生对泥性不够了解,可通过练泥来解决(如干、湿、黏性、延展性等)四、课堂小结:(一)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
(二)教师对每一件展示的作品都加以鼓励。
布置作业学生捏小泥人以上就是美术四年级说课稿捏泥人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泥人张读后感篇二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八年级语文泥人张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泥人张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a73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7.png)
八年级语文泥人张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一活动背景“江南一枝花,锡剧顶呱呱”,锡剧是江南文化传承中的一朵艺苑奇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婉转清丽的唱腔,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一代一代的芸芸众生。
月城,古称卧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渊源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戏曲文化更是独领风骚。
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戏曲为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田间小憩,小曲随口唱;夏夜纳凉,胡琴声悠悠;有朋远至,丝竹情深。
街头巷尾,不时传来悠扬婉转、高亢嘹亮的曲调,名剧名家家喻户晓。
群众的热情参与,领导的热情支持,使月城拥有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小戏之镇”等一系列的荣誉。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我园抓住契机,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加大力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将戏曲教学作为我园的特色活动,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戏曲不仅是成人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孩子钟爱的东西。
在儿童那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最冲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戏曲活动的雏形——孩子喜爱扮演各种角色,表现各种动作,他们不仅喜爱戏曲,而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戏曲天性。
活动目标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学习运用“紫竹调”说唱《捏泥人》。
2、根据泥人形象创编歌词。
3、增进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捏泥人学问的兴趣。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泥人、泥人图片活动过程1、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他特别爱动脑筋,喜欢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小问号,最近他买了几个泥人,所以他对泥人特别感兴趣,他问我泥人为什么这么有趣、这么漂亮,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一时答不上来,我就知道澄江中心的小朋友都是泥塑、陶艺的专家,所以他拜托我请教你们,请你们告诉我怎样做的。
(幼儿回答)师:我懂了,我回去转告他,他还请我把他的泥人也带来了2、出示泥人,今天我们就把小问号的泥人和他要问的问题唱到歌里去。
小泥人说课稿
![小泥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a823f433687e21ae45a99e.png)
篇一:《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第四课:《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
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塑作品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
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
(2)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发现→创造的过程,掌握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四、教学活动准备由于条件的限制,粘土泥用橡皮泥或黄泥代替。
牙签、火柴棒。
五、媒体运用课件ppt六、教学过程(一)了解泥塑(看一看)课件展示泥塑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ppt欣赏古代泥塑作品以及近代泥人张作品,使学生了解泥塑历史由来已久,对动手做泥塑产生兴趣。
(二)初步练习、总结方法(试一试)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制作前需了解那些知识学生可能会提到:(怎样做一个泥塑作品,做什么,都用到那些工具,每一步用到那些手法。
)并据此总结出分主题(1)制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过程。
学生大都提不到构思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强调补充。
2、解决问题同学们通过初步的练习,总结出了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一般过程。
基本书法:捏、卷、贴、刻、接、压制作过程:设计构思——练泥——制作各部分轮廓——修改调整——塑造细部(三)创新制作,让作品体现美感。
人美版美术七上第四课《制作生动的小泥人》课件_1
![人美版美术七上第四课《制作生动的小泥人》课件_1](https://img.taocdn.com/s3/m/4adf34b2ddccda38366bafcb.png)
泥人张 惠山
高密
凤翔
淮阳
动手实践
• 体验:学习用黏土随意地捏一 个小泥人,感受泥性,自己摸 索捏泥人时用了哪些方法?( 动 手实践,讨论交流)
• 为了体现团结互助精神,同学 们要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创 作一幅作品。我们在制作作品 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注意细部刻画,这样才能使 作品栩栩如生。另外,还可以 进行夸张性塑造,抓住事物的 特征进行夸张,这样的作品更 具有艺术美感。
• 课后作业
• 对自己捏的小泥人进行再加工或见到电影、电视
等媒体中的有趣人物,用黏土表现出来。
• 要求: • 动作造型整体化,在主要特征处加强表现与处理。 • 作品衔接处若泥的黏性不够,可用牙签、 铁丝
等插接。
• 愉快合作,具有独特性
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 锡的惠山泥人。它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远涉 重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虽然泥塑并非以科
技含量而论,但它确实在您的生活中增加了新的亮点。朴实、直观、 真实和更加的“零距离”。在珍藏时间上也极具挑战性,而且还具 有收藏价值。就是说每件作品均是手工制做,皆为孤品,世界上独 一无二的。不存在仿造、复制、盗版等被侵权现象的发生,它更不 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 赏角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在高科技 迅猛发展的今天,是人们追求其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 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
泥塑的技法、步骤
• 技法:捏 卷 贴 接 刻 压 磨 • 步骤: • 1、)捏大体造型 • 2、)完善大体造型 • 3、)刻画细节 • 4、)收拾整理 • 制作过程:设计构思——练泥——制作各部分轮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fbe2b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1.png)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学习如何制作小泥人;-了解小泥人制作的历史与传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小泥人的历史与传统;2.制作小泥人的材料和工具;3.制作小泥人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时间:5分钟)-引入小泥人的话题,与学生共同回顾小泥人的历史和传统,并激发学生对小泥人制作的兴趣。
2.讲授:(时间:10分钟)-介绍小泥人的历史和传统,并给学生讲解小泥人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演示:(时间:10分钟)-示范制作小泥人的各个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和技巧。
4.分组制作:(时间:2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指派一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每组提供一定量的泥土和制作工具,并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制作小泥人;-老师在每个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和解答问题。
5.展示与评价:(时间: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泥人,并介绍他们的创意和设计理念;-全班同学共同评价和欣赏其他小组制作的小泥人,给予鼓励和建议。
6.反思:(时间: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点评,夸奖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通过了解小泥人的历史与传统,让学生学会制作小泥人,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导入小泥人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讲授小泥人的历史和传统知识,演示制作过程等。
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制作小泥人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和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耐心和细心,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然而,本次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部分学生在制作小泥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惑和难题,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的解答,并在课程中给予及时指导。
生动的小泥人
![生动的小泥人](https://img.taocdn.com/s3/m/0bfd8fda168884868662d68d.png)
生动的小泥人砀山县黄集中学吴贞品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泥塑是我国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和泥塑的历史。
2、熟悉泥塑的制作方法。
方法与过程:1、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2、注意使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学具准备:胶泥或橡皮泥及辅助工具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示范课时: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小的时候玩过泥巴吗?有没有捏过一些小泥人和小动物之类的泥塑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板书课题:生动的小泥人二、授新课:1、介绍泥塑的发展历史:同学们捏制的小玩具就是泥塑,泥塑是我国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等,早已是享誉中外,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民间艺术淳朴雅拙的特点,今天我们就用泥巴捏一个生动的小泥人,总中体验泥塑的魅力。
1、)天津的“泥人张”2、)无锡的“惠山泥人”3、)艺术表现形式2、作品欣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欣赏课本中的几幅作品,及拍摄的照片。
《骑鸡娃》《阿福》《说唱佣》《踏青》3、讨论:1、)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2、)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由哪些特征?3、)通过具体形象想表达什么情感?4、)说一说“说唱佣”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根据讨论的情况,教师及时发现,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4、教师示范: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小泥人的制作过程:简要的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捏制,不讲究人物的比例,结构关系只要生动有趣就行。
课堂作业:塑造一个生动的小泥人(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大胆发挥,敢于实践,贵在生动。
《生动的小泥人》课件
![《生动的小泥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d65b12c281e53a5802ff92.png)
捏泥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大胆得去捏泥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几 个同学一起,创作一组有主题 的泥人组合。
宝钗
思考: 这些泥塑形象有什么特征?
塑造泥人造型时,
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怎样做到夸张、变形?
击鼓说唱俑与真实人物 神态、表情、动作的比较
。
取材的特点
卡通造型的泥塑
卡 通 造 型 的 泥 塑
福娃造型的泥人
同 龄 人 的 作 品
泥塑制作基本手法: 捏、卷、贴、刻、接
生动的小泥人
剪 纸
风 筝
泥塑
皮 影
无锡惠山泥人
天津泥人张
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 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 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 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 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 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 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 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 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 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 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 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 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山泥人特点
一类为“耍货”,也称“粗货”。 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造型单纯, 用笔粗放,色彩明快,形神兼备。内 容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大阿 福。另一类是手捏戏文,也叫“细 货”,作品取材京昆戏剧中的精彩场 面,人物刻画生动,色彩华丽,耐人 寻味。
泥人制作的基本技法
捏 卷 贴 刻 接惠山泥人的特点 泥人制作的基本技法
天津泥人具有鲜明的现 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 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 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 舍得当,匠心独特,形成了 独立的体系,达到了形神兼 备。
一类为“耍货”,也称“粗货”。
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造型单 纯,用笔粗放,色彩明快,形神兼 备。内容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 另一类是手捏戏文,也叫“细货”, 作品取材京昆戏剧中的精彩场面, 人物刻画生动,色彩华丽,耐人寻 味。
天津泥人特点
“。
天津泥人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 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 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 舍得当,匠心独特,形成了独立的体 系,达到了形神兼备。
惠山泥人作品欣赏
欣赏
欣赏作品
了解讨论
惠山泥人得特点、艺术风格
介
绍
无锡惠山泥人相传始于明代,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经艺人们世代艺术实践,形成了无锡泥人的独特风格。 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被誉为“无锡 三宝”之一。代表作品“大阿福” 广为人知名扬四海。 无锡泥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耍货”,也称 “粗货”。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造型单纯,用笔 粗放,色彩明快,形神兼备。内容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 为主,如大阿福、老寿星、渔翁得利等等,深受群众和 儿童喜爱。另一类是手捏戏文,也叫“细货”,作品取 材京昆戏剧中的精彩场面,人物刻画生动,色彩华丽, 耐人寻味,适宜人们喜庆赠礼或欣赏之用。历史上曾盛 极一时,如今已很少见。
捏
卷贴刻接
生动的小泥人
紫云一中:张松丽
天津泥人张作品
欣赏
天津泥人张作品
了解、讨论
天津泥人张作品的特点
清代道光年间在天津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创始人张明 山(1826~1906),以制作泥人闻名遐迩,其技艺娴熟,瞬间 “触手成像”,人称“泥人张”。 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 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泥人张彩塑属 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 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 的艺术形式。它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 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熟泥”,其特点是 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 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 自然风干。“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 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使用 丙稀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 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 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泥人张”的作品享誉国内外,作品 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屡获殊荣。有些国家还将其作品注明"中 国之特产"作藏品陈列。中国美术馆收藏“泥人张”的作品达九 件之多,居民间艺术品之首,成为国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