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Word文档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意义、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浅析。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教学活动去获取新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运用知识的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和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多种因素的积极影响。
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位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能够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只有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听讲课、做笔记、提问、思考等,才能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校和家庭环境也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氛围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阅读、演讲、写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下进行学习和实践。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还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杨莉)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宜昌市三峡高中杨莉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充分挖掘40分钟的学习潜力,尽量提高课堂上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多么重要。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校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一、用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数学老师和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一定会认真学习数学。
首先,要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要从内心喜欢老师,就会喜欢数学学习。
例如可以利用老师的特长和才艺、幽默感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也可用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来走进学生的心田,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
其次,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由“愿学”变为“乐学”。
(1)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探究的兴趣,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领略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讲解“数列求和”时以“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设疑引入。
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
”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这样既紧扣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2)情境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最终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增强学习知识的成就感。
把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关键点
层次化策略
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将教学 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逐层 深入。
情境化策略
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
实例分析:成功教学内容整合案例
案例一
某高中数学教师将三角函数知识 与物理中的振动、波动现象相结 合,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抽象概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分析学生需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 平、技能和能力,确保 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
际需求。
结合课程标准
参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 纲,确保教学目标与学
科要求保持一致。
具体、可衡量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 便于衡量和评价学生的
学习成果。
分层设置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 标,以满足个性化教学
需求。Βιβλιοθήκη 实例分析:优秀教学目标设计
REPORTING
明确教学目标意义
01
02
03
导向作用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 教师和学生朝着预期的方 向努力,确保课堂教学不 偏离主题。
激励作用
清晰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他 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评价依据
教学目标是评价课堂教学 效果的重要依据,有助于 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方法
适应学生需求
教学内容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 、兴趣、知识水平等因素,以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基础性
教学内容应注重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后续学
习奠定基础。
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应聚焦于课程中的重 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完整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一、让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用新理念转化自己教学行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是第一要务。
学校的发展依赖于师生的发展。
如果说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那么学生发展就是学校发展的目的。
教师发展的土壤在课堂,那么追求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将成为教师的立业之基、立身之本、立功之地。
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在未来社会将难以为计。
同理,学生要健康发展,也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无效的或说是低效的学习将会有碍于学生发展甚至贻误其终身。
教师应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师的追求。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需要创设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师生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成果的分享;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
首先,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去想、去说、去思、去做,积极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提供“阳光”、“空气”和“水”。
其次,教师要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双向的、多向的互动关系。
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合作交流;教师认真倾听,适时引发质疑、主动与学生合作。
课堂氛围和谐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会不断激发。
再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2、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管理,创设良好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教师备课力求做到细和实,要备课标、备教材、备重点、备难点、备方法、备学生、备媒体(包括板书)、备练习、备测试。
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2019年教育文档
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把构建“生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努力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以生为本”的良好局面。
我校依据“生本教育”理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和“生本教育”课堂构建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有效的理念引领,掌握“生本”课堂实践的理论依据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本教育,构建生本课堂,我校教师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学习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学校顺利实施生本教育、实现教师理念转变、实现生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保障。
回校后,外出参加学习的教师立即向全体教师汇报了学习考察收获,并制定了学校“构建生本课堂实施方案”,举行了“生本课堂构建”启动仪式。
另外,我校采取推荐文章、印发资料、读书学习、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学习、了解生本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并进行了“生本教育”理论知识测试活动。
学校投资为每个教师购买了林华民教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等书,并采取措施强化教师学习交流,从而引发全校“生本”教育的大思考、大行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放在一切教育策略的首位。
把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让学生真正处在自主的状态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天性得到发展,他们的生命得到激扬。
二、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了“生本”课堂的构建生本课堂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学生先学就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前小预习报告”或“课前小研究”为主;以学定教就是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先学的情况来点拨引导;少教多学就是教师引导点拨,大部分时间是学生交流、讨论、探究、争辩的过程;不教而教就是学生自觉自悟的过程。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交流、教师帮扶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来完成。
有效课堂的四个基本原则
有效课堂的四个基本原则作者:王迎新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3期对于“有效课堂”,我更倾向于这样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落实,更崇尚智慧的教学;有效课堂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一种互动的对话、合作、探究、共享的活动过程;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在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拓展创造的能力,从而养成自主、自觉、自立学习的习惯,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目标制订的兼容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课堂的指挥棒和方向盘。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从兼容性原则出发,牢牢把握住这个原则。
制订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课文为本。
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情,熟知班级学生的学情,熟知班级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透彻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的各个知识点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灵活施教;自知自己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对课堂教学的左右与影响,扬长避短,选择适合于本堂教学内容的方法与风格,智慧施教。
二、问题设计的层递性原则问题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有效的问题,往往能够启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最终得以实现教学的顺利开展与目标的切实落实。
问题设计要有层递性,这是源于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而言的。
所谓“层递性”一是指问题指向的对象要有层递性,即同一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灵活思考和解答;二是指问题本身要有层递性,即教师要有将主问题分解成不同切入点、不同难易度的小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可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问题。
三、学生参与的实效性原则“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应该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习、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
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说 了事 。
好素材, 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 , 提高写作水平。
六、 注 重作 文 的评 价
第 四, 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写作 的构 思过程 , 为了避免学生空话连篇 , 写成流水帐评价得 当, 能激励学生 敢于创新、 乐于作文 , 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不
二、 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结构生成 对于课堂有效性的解读, 我们可 以从生存与意义两方 面着 手。课堂是实体吗?课堂是实体, 课堂 由一定的时空 条件所 限定或界定 。 但是课堂又不是仅仅 由实体条件来定 义和约束 的, 课堂的存在还要 由一系列的关系 , 包括师生、 课程教材、 方法手段、 设备设施、 规则、 传统 、 氛围、 时间诸 因 素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现实的、 综合 的整体作用而标
深发展。
是课堂教学的永恒 总一 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
主题 , 已经 成 为课程 推 进实 践 中 的一个 重 点诉 求 , 成 为课 堂 论墅 坛 教学的一种 目标追求。
胡 .
一
、
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内涵及特征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源于 2 0 世纪上半叶西方 的教 学科学化运动, 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 为主义 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 , 这一概念频繁地出 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 引起了教育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就是课堂教学活动 的结果与预期 的教学 目标相互吻合 , 它以较小的投入 , 花费较少的时间和 精力 , 获得较大的教学效益 , 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
律, 也不 能 一棒 打 死 。应 根 据 不 同水 平 的学 生给 予 不 同 要
个组 织 和 整 理材 料 的过 程 , 搞清 哪些 应详 写 , 哪 些应 略
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对所要达到的
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清晰、可衡量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明确知道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无旁骛,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生动的教学内容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故事等形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此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
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才能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最后,科学的教学评价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教学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
观的、科学的,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
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等多方面的支持。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第1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同学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学问、技能、思维、方法、情感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和进展。
使同学情愿学,主动学,会学。
也可以说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要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前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的”。
二、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现象1 降低或完成不了教学目标。
主要缘由:(1)对新课标理解不够。
(2)对教材编写意图不明。
(3)缺少实践阅历。
例如:对同学的“计算”教学,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相比,计算难度降低,计算目标降低,计算课时削减了,使老师对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产生怀疑,误以为计算教学不重要了,轻视了对计算的教学,练习量比过去大大降低,导致同学计算力量下降。
2 赶时髦,流于形式。
(1)为“情境化”而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同学的现实。
为了体现数学学问来源于现实生活。
与现实生活有亲密联系,所以要设计一个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便于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从而感悟到数学的价值。
促进同学乐观地学好数学。
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去掉情境,进行数学学问的抽象学习,达到培育数学思维、培育解决问题的力量的标准。
而有些老师一味地流于形式,所创设的情境一是与教材内容偏差太远,缺少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渗透本节课数学学问的特点以及激发探究数学的奇怪心:二是只停留在好玩,奇怪、嬉戏上,忽视了整节课对数学学问的教学。
(2)为“合作沟通”而创设“合作沟通”。
培育同学合作沟通的力量是现实社会所必需的,有利于同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健全进展。
但问题是不能盲目,要具有“合作沟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有个老师在教学“红花10盆.黄花有20盆,一共有几盆花?”让同学争论“为什么用10+20解决问题?”其实就没有争论的价值,只为了在课堂上支配一个小组合作的环节。
3 简洁问题简单化。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以下是浅谈英
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方面:
1. 学生主体性:
学生在课堂中应该是主体性的,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包括提问、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这种参与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点。
2. 循序渐进的教学:
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教授知识,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场景,通
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配合多媒体课件或
语言游戏等。
3. 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英语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问答、辩论、
小组讨论、听说读写等,以使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获得不同的提
高和训练。
4. 合理分配时间:
分配时间是英语教学中的关键元素。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足够而不浪费,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
积极性和课程的完整性。
只有在这些因素相互配合下,才能够达到
最佳的英语教学效果。
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八条要求
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八条要求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小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
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发展、社交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各个方面。
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应当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设备、教材教具等。
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运用。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方法、讨论方法、实践方法、合作学习方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八、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评价,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作业评价等。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以及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这个定义包含两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间的规定性。
凡是效率问题都与时间挂钩,离开时间不能说明效率。
我们提倡向课堂要质量是指向40分钟(小学)要质量,而不是向24小时要质量。
第二,目标的规定性。
凡是效率问题都要与目标挂钩,离开目标也无所谓效率。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适度、明确并要告诉学生。
只有学生清楚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高效完成任务。
2.和谐教学倡导整体建构,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工夫。
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一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
在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或整册书的知识结构;每学完一节教材都要及时回归到知识的上位系统。
3.创新型的教师具有理智健全知识完备、理念先进、德性高尚、思想开放、情智充沛的特点。
要充分体现这些特点,这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也许是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但并不是不可追求的。
对一个有准备的教师而言,教育智慧也许不会永远都是一个“彼岸性的问题。
教育智慧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教师。
要迎接教育智慧的到来,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准备: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育学理解和教育机智。
4.观课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条主要途径,那么评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更为重要的能力和基本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又一条更重要的途径。
评课,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
评课的过程是深入思考的过程,是认真总结的过程,是由现象升华到理论的过程,就如我数学组在教研活动中,就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
有效课堂三要素
有效课堂三要素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技巧。
下面我就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练习设计以及和谐课堂构建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谈一些体会。
一、提问精炼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线索,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脉络。
比如,教学《认识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一个精彩的画面——“动物园的一角”。
精彩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一个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这时,教师再给学生提出问题:图片中有几种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观察对象,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初步形成“几个几”的概念,为接下来学习乘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实践证明,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还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练习精当练习要抓住三个度:厚度、广度和深度。
厚度是指练习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而深度是指练习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比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设计打桩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练习铺路搭桥;然后设计辨析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最后出示画有国旗、巧克力、足球等的图片,让学生从国旗、巧克力等图案中找分数。
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练习设计,不但层次分明,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循序渐进,遵循小学生的思维规律。
巧妙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还让学生在变式练习中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精细有效的课堂除了包括有效的提问,精当的练习设计外,还应当包括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从生态学的角度面言,只有学生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焦虑的心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演出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心目中的一半,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些想法离奇幼稚,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我们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要保证其有效性就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教学发展的有效性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活动与交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性因素。
要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活动的发展效应取决于下面四个条件:(一)活动对个体所提出的要求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因而教学要求掌握在“最近发展区”为宜;(二)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如赞可夫主张“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于充分展开学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三)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四)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条件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得不到共识,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效应不高。
其中教学主体行为的体现度是教学发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当前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行为动力不足:诸如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开“小差”甚至厌学;教师的教学精神状况不佳,备课上课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不足。
另外,教学行为及环境的创设受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一定的教学思想观念,主要体现为:(一)全面育人观。
实际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结合教材来进行,而对于学术观点的影响、发展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方面如何落实到实处,这些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措施也欠有力;(二)教学效率观。
重视效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观念,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停留在空泛谈论阶段,尚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三)教学过程观。
传统的教学偏重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
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观念现在我国教育界也有相当重视。
二、教学知识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
在这里必须有两点应明确:第一是科学知识和有效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但科学知识并不一定等于有效的知识。
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如讲授的内容是科学的,但全是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这就叫做“正确而无效的知识”。
第二是非科学知识也不能笼统地认为是无效的知识。
如中小学教材中的寓言、神话故事等内容并非是科学的,但可以启迪人们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
因此,我们认为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丰富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主要表现为:其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教学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给学生以基本的方法、系统的知识,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然而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数量和学生知识的增长的数量往往是不相等的。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总量不等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量。
其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编码合理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自由出入”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其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思想教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谁都知道教育需要说理(知识),但说理不等于教育(如正确无效的知识)。
其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他们的主要需要是知识且是有效知识的满足。
教学中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感,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教学调控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课堂教学的速度。
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
判定教学速度是否适当的标准是极难确定的,一般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依据。
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接收信息量是以“组块”为单位,要想长期记忆一个组块,最低需要显示八秒钟的时间,但要真正理解掌握应用,则一节课只能完成4—20个组块。
其二是课堂教学的密度。
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教学任务的程度。
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
如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提高思维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教改实验表明,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问题讨论、表扬激励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改变大脑的兴奋点,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是比较高的。
其三是课堂教学的难度。
它是指教授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的难易程度,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时的难易程度。
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是浪费。
其四是课堂教学的时间。
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时间缺乏精打细算,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为了减少时间的损耗,建议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前做好准备;准时上课;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提问技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
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也可以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
但启发式教学不是盲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善于引导。
人们往往误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等。
最终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
在教学中怎样在学生一定的有限的知识基础上,用大量典型的实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正是启发式的用武之地。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教学策略的选定和设计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有针对性加以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和内容,可以构成有特色的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策略类型主要有:(一)以方法因素为中心的方法型教学策略。
其中又可划分为讲授型和发现型两种。
讲授型策略:其主要倾向是向学习者系统传递知识,要求教师指定内容、提供材料、制定广深。
发现型策略:其主要倾向是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要求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指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以内容因素为中心的内容型教学策略。
根据内容性质和内在的逻辑结构可划分为直线式(按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顺序,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内阶段和步骤);分支并行式(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平行的单元,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与媒体);综合式就是上述几种方式的综合。
(三)以师生活动方式加以划分的方式型教学策略。
其中分为教师中心策略:是学校中普遍常见的形式;学生中心策略:主要考虑学生个人的实际需要。
(四)以教学任务和学习类型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策略。
其中又可划分为讲解性、练习性、问题定向性和综合能力性策略。
策略的划分主要是为研究、探讨所用,实际中必须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新策略。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即使头脑中储备了解决某个问题所具备的全部知识,也不能保证这个问题能得到解决。
于是在我们面前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掌握知识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设计教材教法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只有做到条件化——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触发”条件结合,形成条件化的知识;结构化——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排列;熟练化——知识的各个方面经过练习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策略化——选择、组合、改变或操作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命题的一系列规则。
这样才会有效迁移,才能成功地用以解决问题。
五、教学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出教学信息。
教学过程也就是由书本等知识媒体或教师头脑中的知识(贮存状态的知识信息)通过传输(传输状态的知识信息),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贮存状态的知识信息)的过程。
在这一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至少应注意三个环节:(一)解决好信息的变换问题。
教师备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准备将贮存状态的知识重新组合,以便变换成传输状态的信息而输出,这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解决好如何讲解及表达方式和顺序的问题。
其基本要求是简化信号、合理编码。
(二)解决好信息的传输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而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
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这已是许多实验数据证明了的,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
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
(三)掌握好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
虽然没有输出就没有输入,但教学效果如何却不能用教师输出多少来加以判别,它取决于学生的有效输入。
这里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要使整个过程处于最优状态取得最优效果。
教学过程的调控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
第一,调控的原则——掌握教学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的增加。
教学平衡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处于同题、同步(即教师在全心全意地教、学生在一心一意地学),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调控的方法——教学反馈信息。
教学反馈的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的表情、眼神、动作是一般的反馈信息;而对问题的回答、讨论会、座谈会则属于高级反馈回路。
测验和考核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反馈回路,但不能把考试作为一条“鞭子”督促学生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