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藤野先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 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 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
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 恶。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 本的,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 失望、痛苦、愤懑的心情和强烈的报国热望, 使他百感交集,远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 成尖锐的矛盾,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埋下伏笔。
4.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这
两个名字印象深刻?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从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名,反映了作者忧国忧 民的思想。而这正是作者转到仙台在藤野先生的 指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
5.我初到仙台受到哪些优待?如何理解我 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 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 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 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 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
藤野先生
鲁迅
课堂·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我们对老师曾 怀着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一向以犀利、冷峻文笔 著称的鲁迅先生,在回忆起他的老师藤野先生时, 饱含深情、写满感激。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 个人?二十年后鲁迅为什么对他始终不忘?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 严九郎,是 鲁迅在仙 台学医时 的先生。
字·词·音
1.注音
驿站( yì ) 教诲(huì ) 系住( jì ) 芦荟(huì ) 瞥见( piē ) 畸形( jī ) 匿名( nì ) 诘责( jié ) 绯红( fēi ) 不逊( xùn )
杳无消息(yǎo ) 深恶痛疾( wù )
油光可鉴( jiàn )
字·词·音
2.理解词义。
⑴宛如:正像,好像 ⑵绯红:鲜红 ⑶油光可这鉴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
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 里作动词。 ⑷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 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字·词·音
⑸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⑹不逊:无礼。逊,谦逊。 ⑺诘责:反问并责备。 ⑻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⑼瞥见:一眼看见。
添改讲义(11-15)
工作认真负责
没
纠正解剖图(16-19) 关心解剖实习(20-22)
对学生严格要求
正 直
治有 学民
热 严族
为人热情诚恳
诚 谨偏 见
了解裹脚(23)
可贵的求实精神
文章通过以上四件事的描写,全面地表现了藤 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 见的高尚品质
选取典型事例 来表现一个人 思想性格
3.“形成一座富士山。” 比喻的本体是什 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部分中国留 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了他们什么心理 和政治倾向?
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 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抓住特征是:头 上盘着辫子,揭示心理是“既不想剪除辫 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揭示这些人的政治 倾向是:效忠满清王朝。
速读课文,思考: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 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 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 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 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相识
仙台
北京
相处 离别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 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 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 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 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 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 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 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 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 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 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通过几件事来表现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 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 容?
人物分析:
藤野先生:(6-23与先生相识、相处)
作者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 形象?(第6段)
抓住特征: 白描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浏览文章11-23段,文中写了几件事?给每件事情拟
写一个小标题。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
品质?(与先生相处)
整体·感知
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本文依据“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按照 “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给文 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⑴第 1-3 段: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 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⑵第 4-35 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 相处、离别)。
⑶第36-38段:写 激离 之别情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 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 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 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 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 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本 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 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 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 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 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 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 化的原因。
问题·探究
2.作者用怎样的笔法写在东京见到什么? 听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抓特征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写在东 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 听到了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污 浊”,“油光可鉴”,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 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 看看”埋下伏笔。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 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
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 恶。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 本的,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 失望、痛苦、愤懑的心情和强烈的报国热望, 使他百感交集,远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 成尖锐的矛盾,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埋下伏笔。
4.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这
两个名字印象深刻?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从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名,反映了作者忧国忧 民的思想。而这正是作者转到仙台在藤野先生的 指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
5.我初到仙台受到哪些优待?如何理解我 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 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 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 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 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
藤野先生
鲁迅
课堂·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我们对老师曾 怀着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一向以犀利、冷峻文笔 著称的鲁迅先生,在回忆起他的老师藤野先生时, 饱含深情、写满感激。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 个人?二十年后鲁迅为什么对他始终不忘?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 严九郎,是 鲁迅在仙 台学医时 的先生。
字·词·音
1.注音
驿站( yì ) 教诲(huì ) 系住( jì ) 芦荟(huì ) 瞥见( piē ) 畸形( jī ) 匿名( nì ) 诘责( jié ) 绯红( fēi ) 不逊( xùn )
杳无消息(yǎo ) 深恶痛疾( wù )
油光可鉴( jiàn )
字·词·音
2.理解词义。
⑴宛如:正像,好像 ⑵绯红:鲜红 ⑶油光可这鉴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
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 里作动词。 ⑷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 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字·词·音
⑸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⑹不逊:无礼。逊,谦逊。 ⑺诘责:反问并责备。 ⑻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⑼瞥见:一眼看见。
添改讲义(11-15)
工作认真负责
没
纠正解剖图(16-19) 关心解剖实习(20-22)
对学生严格要求
正 直
治有 学民
热 严族
为人热情诚恳
诚 谨偏 见
了解裹脚(23)
可贵的求实精神
文章通过以上四件事的描写,全面地表现了藤 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 见的高尚品质
选取典型事例 来表现一个人 思想性格
3.“形成一座富士山。” 比喻的本体是什 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部分中国留 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了他们什么心理 和政治倾向?
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 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抓住特征是:头 上盘着辫子,揭示心理是“既不想剪除辫 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揭示这些人的政治 倾向是:效忠满清王朝。
速读课文,思考: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 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 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 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 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相识
仙台
北京
相处 离别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 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 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 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 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 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 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 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 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 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 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通过几件事来表现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 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 容?
人物分析:
藤野先生:(6-23与先生相识、相处)
作者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 形象?(第6段)
抓住特征: 白描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浏览文章11-23段,文中写了几件事?给每件事情拟
写一个小标题。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
品质?(与先生相处)
整体·感知
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本文依据“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按照 “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给文 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⑴第 1-3 段: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 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⑵第 4-35 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 相处、离别)。
⑶第36-38段:写 激离 之别情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 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 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 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 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 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本 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 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 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 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 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 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 化的原因。
问题·探究
2.作者用怎样的笔法写在东京见到什么? 听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抓特征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写在东 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 听到了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污 浊”,“油光可鉴”,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 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 看看”埋下伏笔。
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