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一定不变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 、放热,温度不变C 、吸热,温度不变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B. 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时间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汽化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 、37.5℃和38.5℃B 、37.5℃和38℃C 、38℃和38.5℃D 、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 、用自来水冲洗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D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 、 、 .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

1、用体温计正确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答案】C2、在冷却食物时用0 ℃的冰比用0 ℃的水好,这是因为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C.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答案】C3、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答案】D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答案】D5、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答案】C6、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B.蒸发放热,沸腾吸热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有致冷作用【答案】B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升华吸热C.干冰液化放热D.干冰凝华放热【答案】B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A.65℃B.74℃C.66℃D.78℃【答案】C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第4~5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C.乙是晶体D.甲在3~6min内不需要吸热【答案】B10、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答案】A1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答案】D1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答案】D13、初冬时节,早晨发现南湖的水面在昨天晚上结了一层薄冰,昨夜最低气温()A.0℃B.0℃以下C.0℃以上D.0℃或0℃以下【答案】B14、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热风干手机让水沸腾,发生了汽化B.提高了手上水的温度,不利于水的蒸发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的蒸发D.热风将水吹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有利于水的蒸发【答案】C1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答案】D二、填空题。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共40.0 分〕1.如下图的以下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枝头结霜B. 山间起雾C. 雪人变小D. 海面结冰2. 小美同学对冰和石蜡分别加热,并通过试验过程中记录的试验数据绘制成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水的凝固点是0℃,BC段的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B.甲图象中的DE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C.乙图象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D.甲图中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零下15℃的冰放在一杯5℃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仍留有一块冰,此时能说明杯中( )A.水的温度和冰的温度都是0℃B.水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C.冰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水的温度是0℃D.不知水和冰的质量,无法确定冰和水的温度4.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的低B.夏天翻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缘由不一样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5. 如下图,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将两试管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直到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6.依据如图所供给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 78水银−39 357铅328 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的B.−39℃的固态水银吸热,温度肯定不变C.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的测温液体D.铅的凝固点时温度为−328℃7. 在标准大气压下,如下图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试验.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比照两试验有以下推断:(1)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取热量;(2)冰和碘都经受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两个推断( )A. 只有(1)正确B. 只有(2)正确C. (1)和(2)都正确D. (1)和(2)都错误8.以下现象中物态变化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消灭露珠属于熔化现象B.晒在太阳底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D.冬天的早晨,树叶上的霜是凝固现象9.关于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B.C. D.A. 水结冰— —凝固,吸热 C. 露的产生— —汽化,吸热B. 雾的生成— —液化,放热 D. 霜的形成— —升华,放热10. 关于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C. 早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成的小水滴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四周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1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2.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的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人体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空气中D.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3.如图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则试管中的水()A.同时沸腾B.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 稍后也沸腾了4. 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 霜B.雾C. 露D.雨5.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 早晨有浓雾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一般温度计时,可以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容器底充分接触C.应当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口袋里的樟脑丸变小了B.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时也能变干C.霜的形成D.碘放在火上烤一烤,产生紫色的气体10. 在26℃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液柱将会()A.立即上升B.先上升后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一直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1.北方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遇到冷空气形成的水珠。

12.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 __时热的缘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

1、0℃的冰和0℃的水相比较()A.0℃的冰冷些B.0℃的水冷些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D.二者的状态不同,无法比较2、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先熔化后凝固C.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4、下图中水的凝固图象是()。

5、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6、下列实例中,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A.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B.蒸饭的锅口上方喷出“白气”C.喝开水时眼镜片模糊D.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外壁“出汗”7、以下关于蒸发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要吸热,所以都有降温致冷作用B.都是将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C.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D.都在液体的表面发生8、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9、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红同学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的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帮助小红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10、冰的熔化温度为0 ℃,则0 ℃的水()。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A. 蒸发B. 凝固C. 升华D. 液化2. 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会经历升华过程?A. 冰块在室温下融化B.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气体C.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D. 水沸腾后变成蒸汽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固B. 液化C. 凝华D. 蒸发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霜的形成B. 雾的形成C. 雪的融化D. 植物的生长二、填空题5. 当水蒸气遇冷时,会_________成小水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6. 冰变成水的过程是_________,而水变成冰的过程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7. 描述一下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给出每种过程的名称。

四、计算题8. 假设一个封闭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当容器内的温度从20°C升高到100°C时,水的体积变化了多少百分比?(水的比热容为4.18J/g·°C,水的密度为1 g/cm³)答案一、选择题1. B. 凝固2. B.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气体3. C. 凝华4. D. 植物的生长二、填空题5. 凝结,液化6. 熔化,凝固三、简答题7. 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包括:- 熔化:固态物质变为液态- 凝固:液态物质变为固态- 蒸发:液态物质变为气态- 冷凝:气态物质变为液态- 升华: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 凝华:气态物质直接变为固态四、计算题8. 首先计算水吸收的热量:Q = mcΔT,其中m是水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由于水的体积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热量来估算体积变化。

假设水的质量为m,体积变化为ΔV,那么ΔV = (Q/m) / ρ,其中ρ是水的密度。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体积变化的百分比。

请注意,上述计算题的答案需要具体的数值来完成计算,这里仅提供了计算方法。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1。

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

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

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9。

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吃冰棒解热升华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

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A.熔化、汽化B。

熔化、液化C。

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A. 熔化B. 凝固C. 汽化D. 升华2. 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 玻璃B. 松香C. 食盐D. 沥青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固B. 凝华C. 液化D. 升华二、填空题4.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

5.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

四、计算题7. 如果水在标准大气压下从100℃开始冷却,直到完全凝固成冰,需要释放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18 J/g·℃,水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8. 描述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二、填空题4. 凝固5. 升华三、简答题6. 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包括: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气态变为液态)、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四、计算题7. 假设我们有100克水,从100℃冷却到0℃,首先计算冷却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Q_{cool} = 100g \times 4.18 \frac{J}{g\cdot ^\circ C} \times (100^\circ C - 0^\circ C) = 4180 J \]然后计算水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Q_{freezing} = 100g \times 334 \frac{J}{g} = 33400 J \]总热量为两者之和:\[ Q_{total} = Q_{cool} + Q_{freezing} = 4180 J + 33400 J = 37580 J \]五、实验题8. 实验步骤:a. 准备一个烧杯,装入适量的水,并记录初始温度。

b.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开始加热。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武汉在2024年3月24日成功举行了精彩的马拉松比赛。

为保障武汉马拉松比赛顺利进行,武汉相关部门特地采用了“人工驱雨技术”避免降雨对武汉马拉松比赛的影响。

在生活生产中,我们也时常利用“人工降雨技术”为干旱地区抗旱。

下面关于干冰人工降雨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来降低云层温度B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凝结在凝结核上形成雨C .干旱季节,只要我们需要,随时都可以利用人工降雨抗旱D .人工降雨和人工驱雨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是描写“霰”的诗句。

“霰”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的小冰粒,呈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

下列与“霰”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B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C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D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3.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C .正常人1min 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 .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80℃4.如图所示,滑雪场地内的造雪机在进行人工造雪。

其工作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细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细小的水滴在低温空气中遇冷变成“雪”飘下。

在造“雪”过程中,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B .凝华C .汽化D .凝固5.哈尔滨文旅火爆全国,冰雪大世界的吸引力持续拉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块采自松花江,是江水凝华形成的B.工人采冰时热的满头大汗,头上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汗水沸腾后形成的C.冰块垒起来很高,在雕刻之前,要用水把冰块“粘”起来才安全,这是凝固现象D.由于天气变化,冰雕熔化,此过程是放热过程6.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一139℃,沸点为12.3℃。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什么态的过程?A. 液态B. 气态C. 等离子态D. 等温态答案:B. 气态2. 在以下物质中,哪种物质不会发生升华现象?A.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B. 硝酸铵C. 碘D. 水答案:D. 水3. 熔化是物质由什么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A. 气态B. 等离子态D. 等温态答案:C. 固态4. 下列哪种物质的融点最低?A. 铁B. 铝C. 锌D. 水银答案:D. 水银5. 沸腾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什么态的过程?A. 气态B. 等离子态C. 固态D. 等温态答案:A. 气态二、判断题1.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B. 错误答案:A. 正确2.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近,分子运动较快。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3. 溶解是一种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4. 子午观测仪是利用物质的升华现象进行测量的仪器。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正确5. 水的密度在升华时会发生变化。

A. 正确答案:B. 错误三、简答题1. 请解释固态物质的定形和定积特性。

答案:固态物质的定形特性指的是固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空间中排列有序,具有固定的形状。

固态物质的定积特性指的是固态物质的体积基本不受外界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2. 请解释液态物质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答案:液态物质的流动性指的是液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可以相互滑动,具有流动性。

液态物质的可压缩性指的是液态物质在受到外界压力作用下,体积会产生变化。

3. 请解释气态物质的容易扩散和压缩性。

答案:气态物质的容易扩散指的是气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可以在空间中自由运动和传播。

气态物质的压缩性指的是气态物质的体积可以通过增加外界压力而发生变化。

四、综合题某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A发生了以下变化:-10°C:物质A呈固态,形状不变;0°C:物质A开始融化,逐渐转变为液态;100°C:物质A迅速沸腾,转变为气态。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质经历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测试题及答案,帮助你巩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 燃烧B. 溶解C. 融化D. 酸碱反应答案:C. 融化2. 在以下温度范围内,哪个是水的冰态?A. -15°CB. 20°CC. 100°CD. 200°C答案:A. -15°C3. 下列哪个不是物质由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A. 汽化B. 蒸发C. 沸腾D. 凝固答案:D. 凝固4. 当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发生了什么物质变化?A. 融化B. 凝固C. 沸腾D. 降温答案:C. 沸腾5. 鉛笔芯较软,而冰较硬,这是因为:A. 冰的分子间力较强B. 鉛笔芯的分子间力较弱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D. 鉛笔芯分子的排列较疏松答案: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二、填空题1. 将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液化2.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蒸发又能凝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沸点3. 将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固4.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融化又能冻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熔点5. 气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华三、简答题1. 解释一下物态变化的原理以及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

答案: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物质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

温度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达到一定条件时会引起物态变化,如融化、沸腾、凝固等。

压力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间距,当压力足够大时,固态物质可以通过物态变化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冰箱来冷冻食物,这是利用物质的凝固原理将水变为冰来保鲜食物。

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姓名________班次_________一、选择题(3×18=54分)1、锡的熔点是232℃,那么232℃的锡:()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2、下面的几个现象中,属于凝华的现象是:()A、夏天,一打开冰柜,上面冒着“白气”;B、清晨,室外树木上出现露珠;C、北方的严冬,玻璃窗内壁上结了一层冰花;D、白炽灯丝时间用长了会变细。

3、在18 ℃的教室里,将温度计从装有18℃酒精的瓶中取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A、立即上升;B、先下降后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不变。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

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5、把冰水混合物移到-10℃房间内,那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A、低于0℃;B、一定是0℃;C、高于0℃;D、可能是0℃。

6、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材料坚硬,不怕热;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C、材料不传热;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吸收了与空气作用产生的热。

7、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8、从冰箱中取出玻璃酒瓶后,发现瓶子外面“出汗”这是:()A、酒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液化现象;C、熔化现象;D、汽化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2.如图,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水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C.人出水后比在水中要冷,这是因为泳池内水温高于人的体温,而空气温度低于人的水温D.人从泳池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4.如图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2分钟后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C.油在沸腾时温度会不断升高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6.组装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 固体。

它们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其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被加热物质的温度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可能是非晶体7.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人测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为()A.37℃、39℃B.38℃、39℃C.38℃、38℃D.37℃、38℃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等离子体2.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多少摄氏度?A. 0°CB. 100°CC. 37°CD. 273°C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结B. 凝华C. 蒸发D. 升华4.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发成水蒸气C. 铁生锈D. 水蒸气凝结成雨5.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升华C. 凝结D. 凝华二、填空题6.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7.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会经历_______过程变成液态。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9.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10.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三、简答题11. 解释什么是相变,并给出三种常见的相变过程。

12. 描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并解释涉及的物态变化。

四、计算题13. 如果一个冰块在标准大气压下从-5°C加热到0°C,且没有融化,计算它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假设冰块的质量为200g,比热容为2.1J/g·°C)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并记录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 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等离子体)2. 答案:B(100°C)3. 答案:B(凝华)4. 答案:C(铁生锈)5. 答案:B(升华)二、填空题6. 答案:凝固7. 答案:液化8. 答案:熔化9. 答案:凝结10. 答案:升华三、简答题11. 答案: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三种相变过程包括: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蒸发(液态到气态)。

12. 答案: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除2小题外每小题3分,2小题2分,计44分)1.摄氏温标是以通常情况下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 ℃,在通常情况下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2.健康人正常体温的平均值为36.8 ℃,读作_____3.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_____并且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使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4.我们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为____________,在柏油、松香、明矾、玻璃中_____是晶体.5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 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 6.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_____ _____.7.汽化的方式有_____和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和_____.8.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_______(2)_______10.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_____使窑里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至冻坏.11.在箱子里存放毛衣、毛裤等毛料衣服时,为了防止虫蛀,常常要往箱子里放几个樟脑丸,到了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这个过程中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12.将碘的小颗粒放到烧杯里,上边盖一个玻璃皿,在杯底部加热时会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同时玻璃皿底部有紫黑色碘颗粒生成,这两个现象反映了碘发生_____和_____.13.同一种晶体在同样的条件下,其凝固点和熔点_____,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14.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_____来降低气温的,人们在盛暑天气大汗淋漓,是靠_____,保持体温不变的.15.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温下,用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二、选择题(共56分,每小题4分)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一般温度计时,可以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容器底充分接触C.应当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7.医用体温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擦洗D.用清水冲洗18.0 ℃的冰与0 ℃的水相比较A.0 ℃的冰比0 ℃的水冷B.0 ℃的水比0 ℃的冰冷C.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比较19.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20.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1.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以下作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待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到亮处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22.三支温度计甲、乙、丙,甲温度计置于空气中;乙温度计的液泡上包有含水的棉花团;丙温度计置于有密闭盖子的水杯内,经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三支温度计都是准确的B.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C.甲、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D.至少有一支温度计是不准确的23.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时吸收热量,蒸发不需吸收热量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无关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温度不变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24.夏天,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夏天,金属会出汗”,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B.水是管中的水分子的扩散所致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D.是水蒸发形成的25.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C.夏天扇扇子觉得很凉快D.吃冰棒可以解热26.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e.水蒸气以干冰的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cB.a、d、fC.b、cD.e27.河面上常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水经过了下面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水先蒸发后液化B.水先汽化后凝华C.水蒸发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28.下列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是A.露是水凝固形成的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霜是冰升华形成的D.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9.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给小镜子消毒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参考答案:1.冰水混合物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2.36.8摄氏度3.熔化吸热4.有无熔点和凝固点;松香、明矾5.凝华升华液化凝固6.100 ℃的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多7.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8.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而形成的9.蒸发吸热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快10.凝固过程放热11.升华12.升华凝华13.相同 0 ℃ 0℃14.水蒸发吸热汗蒸发时从人体吸热15.常压缩体积16.D 17.C 18.C 19.B 20.D 21.C 22.B 23.D 24.C 25.A 26.B 27.A 28.B 29.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为4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8~40 ℃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37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2.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1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37 ℃与39 ℃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图1A.37 ℃和39 ℃B.37 ℃和38.5 ℃C.37 ℃和37 ℃D.38.5 ℃和39 ℃3.如图2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图24.如图3甲所示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 ℃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热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 minD.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图35.关于如图4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6.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

如图5所示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图57.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C.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平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D.沸水的温度一定比温水的温度高8.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玻璃窗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它们均附着在玻璃窗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它们均附着在玻璃窗的室内一侧9.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6中正确反映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图610.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11.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钨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氮熔点/℃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A.用铜锅熔化钢块可行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C.在-265 ℃时氮是固态D.-40 ℃的温度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12.如图7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加热烧杯使甲液体沸腾后,仍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若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B.若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C.若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D.乙液体一定能沸腾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本次测试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凝华?A. 水蒸气遇冷变成雾B. 冰棒从冰箱中取出表面有水珠C. 霜的形成D. 水烧开后变成水蒸气答案:C2.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A. 蒸发B. 升华C. 凝固D. 凝华答案:B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物态变化的名称?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混合答案:D二、填空题1.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

答案:液化2.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

答案:凝固3.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

答案:熔化三、判断题1. 冰化成水是熔化过程。

()答案:正确2. 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滴是液化过程。

()答案:正确3. 干冰升华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

答案: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包括: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气态变为液态)、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2. 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答案: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后,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了冰晶,这种现象称为凝华。

五、计算题1. 如果水的沸点是100℃,那么在1大气压下,水从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18 J/g·℃,水的汽化热为2260 J/g)答案:首先计算水从0℃升至100℃所需热量:Q1 = m × c ×ΔT = m × 4.18 J/g·℃ × 100℃。

然后计算水从100℃升至气态所需热量:Q2 = m × 2260 J/g。

总热量Q = Q1 + Q2。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中哪一幅图像大致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2.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3.火箭升空的景象常在电视或图片上看到.在升空的瞬间,常伴着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这些白色气团是A.火箭发动机喷出的废气B.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气流冲起的水雾C.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高温火焰汽化后再液化而形成的水雾 D.高温的大气和烟尘4.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5.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A.10℃ B.40 ℃ C.80℃ D.100℃6.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A.汽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 7.夏天,从冰柜拿出来的冰棒,它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9.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10.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用久的白炽灯内壁会发黑,这是钨丝经历了 A.升华过程 B.凝华过程C.凝固过程 D.先升华、后凝华11.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来源:学科网]A B 图1 C D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12.对于图2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t=100℃,能表示水的沸腾图像 B.如果t=48℃,能表示海波的熔化图像 C.如果t=32℃,能表示蜡的熔化图像 D.如果t=0℃,能表示冰的熔化图像1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14.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 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5.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这种现象是A.熔化 B.升华. C .汽化 D凝华16.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18.把5000g 0℃的水和5000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 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1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0.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21.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封雪飘 图322.电冰箱工作时,液态的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迅速 ,变成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氟利昂在冰箱外 ,这样就将冰箱内的热带到了外面.23.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只雪糕时,上面有“白粉”,这是 现象,剥开纸后看到雪糕向 (填“上”或“下”)冒“白气”,这是 现象.2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4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25.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26.在用水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而小红认为用小火维持沸腾就可以了.你认为 的观念正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27.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热.28.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 .你认为茶壶放在 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29.请你按照某一依据对松香、玻璃、铜、铁、沥青进行分类,其中 为一类,你分类的依据是 .30.双金属片温度计是利用 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在受热膨胀时,双金属片会向膨胀得的一侧弯曲.(填大或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第31小题4分,第32~33小题各5分,第34小题6分,计20分)31.为了证明酒精在高温下能汽化,小明将几滴酒精滴入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立即放入80℃的热水中(如图5),他应该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证明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他设计的实验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指出来.32.如图6所示,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两个现象.现象一:瓶内的水结冰并且“多”了;现象二: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一层小水珠.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33.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7.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图5图6(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_ _____. (3)在上表所示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4)如图8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利用图象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34.小军在学习《物态变化》一章时,听老师说,夏天草地上的露水和冬天地上的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来的,前者变成了液体,后者变成了固体,小军想为什么水蒸气会发生两种不同的变化呢?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自选器材设计出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方案.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第35小题6分,第36~37小题各7分,计20分.)35.当出现大旱时,一些地区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缓解旱情.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将干冰撒播到云层中使其降雨.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 36.宋棋同学在家观察妈妈做饭时发现,烧沸腾的油中不慎滴入水滴,会造成油滴飞溅,发出爆裂的响声;但妈妈在汆鸡蛋汤时,向沸腾的水中滴入油滴,却并没有上述现象发生.请你猜想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37.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图7 图8二、填空题21、汽化,降低.2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3、下,液化.24、汽化,液化.25、升华,熔化.26、小红,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27、凝华;吸.28、水蒸发吸热,阴凉通风的.29、铜、铁,它们都是晶体.30、金属,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31、应该看到塑料袋鼓起来;实验中没有将袋中空气挤尽,这样实验可能是空气受热膨胀使塑料袋鼓起来了,不能说明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 32、根据mVρ=(或m V ρ=),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冰和水的质量相等,所以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瓶壁的温度低于外界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成小水珠.33、(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3)B ;(4)从图象看出,第1分钟内的冰和第5分钟内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温度高,根据t cm Q ∆=吸可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34、猜想:可能是外界温度高低造成的,在温度降低且高于0℃时,发生的是液化,在温度降低且低于或等于0℃时发生的是凝华. 实验方案:(1)器材:两片相同的树叶,冰箱.(2)步骤:在夏天,将两片树叶分别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和冷藏室里,过20分钟后拿出,观察两片树叶上的变化,看从冷冻室里取出的树叶上是否有小冰晶出现,从冷藏室取出的树叶上是否有小水珠出现.四、应用与实践题35、固态的干冰撒播到云层中后,会迅速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导致云层温度降低,云中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越聚越多,当大气托不住时,便落下来形成降雨.36、这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高.当水滴入沸腾的油中时,水由于密度大而迅速下沉,同时迅速汽化成水蒸气,体积剧烈膨胀,引起油滴飞溅和空气振动发声.而油滴入沸水中 时,由于油的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同时沸点比水高,油不会迅速汽化,不会引起上述现象.37、汽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前挡风玻璃液化成了小水珠,形成了一层雾气, 妨碍了人的视线.用暖风吹挡风玻璃上的小水珠,可以使小水珠在高温下蒸发成水蒸气,使人看清前面的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测试题
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 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 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 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 、不变
B 、降低
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 在25 C 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 25C 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7、 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C 、吸热,温度不变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 海波的熔点为48C ,那么48C 的海波处于:(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凝固、液化、凝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
汽化、液化、升华 D.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B 、放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
A、凝固
B、升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凝华
12、 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熔化后汽化
13、 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
38C ,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
37.5 C 和385C 的两
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37.5C 和 38.5C B 、37.5C 和 38C C 、38C 和 38.5C D 、38C 和 38C 14、 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A 、用自来水冲洗
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D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 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
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它 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

17、 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
_______ (内、外)表面;
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 _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18、 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 ____________ ,分度值为: _______ ,示数是 ________ 。

C H
10 20
C — 38

37
I
19、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 ______________ 时 ________ 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20、 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
21、 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冬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是 早晨有浓雾是
现象。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现象; _现象;
2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汽化要 _________ 热。

23、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 ______________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
种液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

24、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_____ 时要_______ 热,后者是酒精 ________ 时要________ 热。

25、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 __________ .( “升高”、“降低”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 分)
26、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
a、b所示,当温度达到90oC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得到的温度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时间
(mi n)
012345678910温度
(C)
9092949698999999959999
(2)从沸腾的图像中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oC
(3)从实验记录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第________ 分钟的数据记录的是错误的,依据是
你觉得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我们知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oC,而小明测得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只有99oC,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可以看出,这三种物质中,
可能是同种物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28、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 把装着某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

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该物质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
(2) 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上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 A ”、“ B ”或“ C ”),示数为 ______________ C,该物质是 _____________ (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3)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 __________ 。

(4)下表是一位同学探究某固体熔化,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用了

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 ____________ 有关.
四、简答或计算题 (第30题5分,31题6 分)
30、夏天在游泳池里游泳,并不感觉水有多冷,可是当到了岸上以后 阵风吹来时,这种冷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为什么

31、小明家有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把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为 4 C,把它插在标注
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温度为
94C ,那么:(1)这支温度计准确吗?它每小格代表多少C?
(2 )当读数为22C 时,实际温度为多少?
质量相同的一滴水, 把其中一滴水均匀摊开, 根据小明的操作可知, 小明同学主要研究液体 ,就会立刻感到冷,当有
16、-8C 36.7C 17C 热胀冷缩17、内夕卜18、35 C -42C 0.1 C 37.6 C 19、汽化吸20、80 BC 21、升华液化液化22、沸腾蒸发吸23、压缩体积降低温度24、熔化吸汽化(蒸发)吸25、不变26、(1)ba
(2)99 (3)8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温度计离开被测液体来读数(读数错误)(4)当地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7、甲乙它们的熔点相同28、( 1 )受热均匀(2)B 48晶体(3)高(4)48 3 29、表面积30、因为上岸后,水蒸发需要吸热身体就
会感觉到冷.风吹过来的的时候,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使蒸发更加快,吸热更多,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31、(1)不准确,每小格代表10/9 C (2) 20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