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7e60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7.png)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篇1一、深情导入,营造气氛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土地的誓言》,这是端木蕻良写的一篇文章。
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题目是《土地的誓言》。
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1、学生小组交流课下搜集到的作者及作品资料,小组代表介绍。
2、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建议用“这是一方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
(生齐读描写故乡的部分)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2、师: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富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师: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正如文中所说,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处“泛滥”,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思念家乡;②热爱、赞美家乡③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④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五、再读誓言,深化主旨师:面对这多灾多难的家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誓言?(生找出并齐读誓言部分)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作者想急切回归故乡誓言说:“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②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誓言中说:“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③作者要为故乡解放,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誓言中说:“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六、走出课文,延伸情感师:请同学们说一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简要说说理由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我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②我选的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师:同学们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正在走上伟大复兴,任重道远!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拼搏。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80a3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5.png)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
3.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词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和关注。
2. 预读 (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
3. 理解与解读 (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进行词义理解。
- 分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与态度培养 (1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 (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和环境。
- 分组进行小组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的讨论和展示。
6. 总结回顾 (5分钟):- 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 朗读训练: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3. 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完整的《土地的誓言》课文。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后写读后感,表达对土地的情感和思考。
2. 小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案评估。
土地的誓言教案(5篇)(优秀版)
![土地的誓言教案(5篇)(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ca109b0029bd64783e2c54.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一):《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目标:1、透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取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透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情绪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怪诞(dn)亘古(gn)默契(q)污秽(hu)....炽痛(ch)嗥鸣(ho)谰语(ln)...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四.理解全文结构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完美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应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之后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务必被解放!你务必站立哪?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作者选取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
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六、反复朗读,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1、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3、作文《我爱家乡的――》土地的誓言教案(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领会作者的情感。
《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a3bc2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c.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
调子是悲怆的。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
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于__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课将实验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当堂检索。
教学创意: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自主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配以音乐感染学生。
教学结构: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精彩语句扩展思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导入1、导语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二、整体感知1、范读2、学生自读三、品读精彩语句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
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A、明确该词的本意;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土地的誓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新-《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
![最新-《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5347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7.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可爱的给家人们找到的《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导入1、导语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二、整体感知1、范读2、学生自读三、品读精彩语句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
对于这些特殊的。
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A、明确该词的本意;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4b353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2.png)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激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间对话,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一)本文抒写的内容,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相去甚远,因此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在主题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用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可考虑播放音乐,历史短片作铺垫、补充。
(三)语言炽热、感情丰沛,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
老师在示范朗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字词的积累。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斑斓的色彩,丰饶的物品,好一片神奇的东北大地!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去感受一下那方神奇的热土!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质疑,教师简单板书学生的疑问。
)二、抽查预习:积累本课词语(ppt出示):炽痛嗥鸣斑斓谰语亘古镐头污秽默契三、研习新课:(一)一读,知内容:老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留给学生一个任务: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土地?成果展示:(ppt出示两个描写性的语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七年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精选7篇)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精选7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cec4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9.png)
七年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精选7篇)教案及反思七班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七班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七班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习采纳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方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同学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让同学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尝的抒情方式;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呈现“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图片和课件,通过画面让同学的心灵造成或产生剧烈的震撼;再播放《松花江上》等音乐,充分调动同学,唤起同学内心情感,从而导入新课。
2、了解、背景:(呈现课间到屏幕上,同学齐读)端木蕻良(1912~),原名曹汉文,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同学时代即开头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其成名作为他创作于1936年的短篇《鴜鹭湖的愁闷》,是反应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其中《鴜鹭湖的愁闷》一向为人称道,这是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像的人民贫困,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宁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
他还擅长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概,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
他注意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汲取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动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制造。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9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edeb4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3.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9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与主体间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突破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法:读——悟——赏——拓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积累字词。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热爱你足下的这片土地吗?那么就请你用最深情的语言来形容它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自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用所给句式说话。
)同学们的语言是那样的优美和深情!是啊,当我们面对着如此美丽而广博的土地时,怎能不生发感慨。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讴歌过我们足下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端木蕻良的笔共同去领略我们足下这片黑土地的魅力!(设计意图:激情激趣,让学生带着热情走进文章。
)(串联词:首先我们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目的性更强,学生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串联词:文章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依托,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所给出的微型词典走进文章,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文章。
)三、读一读知内容自由快速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章。
)(学生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
)共读文章,先指名朗读、再教师范读、最后全体齐读。
(设计意图: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边读文章边思考下列问题。
)(串联词:前面两位同学读得都非常棒,连我也禁不住要一试身手了,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朗读好不好?)(串联词:还剩下最后一部分,把读的机会留给大家,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dfc50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e.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
(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
(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
(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
(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
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整体感知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
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
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
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
(可以投影)四、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土地的誓言》教案10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740d8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0.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10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10篇,以供借鉴。
《土地的誓言》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热忱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布置】1课时。
【公开课教案】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1、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同学朗读1、要求: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热忱所发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身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同学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⑴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汇编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6165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c.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汇编五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2、通过朗读了解__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__主题。
3、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与主体间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__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__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突破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法:读——悟——赏——拓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积累字词。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热爱你足下的这片土地吗?那么就请你用最深情的语言来形容它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__所描绘的对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自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用所给句式说话。
)同学们的语言是那样的优美和深情!是啊,当我们面对着如此美丽而广博的土地时,怎能不生发感慨。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讴歌过我们足下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端木蕻良的笔共同去领略我们足下这片黑土地的魅力!(设计意图:激情激趣,让学生带着热情走进__。
)(串联词:首先我们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目的性更强,学生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串联词:__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依托,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所给出的微型词典走进__,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__。
)三、读一读知内容自由快速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__。
)(学生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__。
)共读__,先指名朗读、再教师范读、最后全体齐读。
(设计意图: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__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边读__边思考下列问题。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efd4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a.png)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录像:九一八事变资料介绍,(课前3分钟)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来聆听一下作者的心声。
然后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
三、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一:听一听,感受故乡美。
边听边思考:概括两段内容。
东北给你怎样的印象?(提示:划出各段中有关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然后概括,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东北的物产丰富,明确:(1)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
(2)故乡的美好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出誓言,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
东北物产丰富、美丽、丰饶(板书)。
小结:从图片中,我们欣赏到了东北的景物美、文化美。
而在作家端木蕻良的笔下则展示的更加具体形象。
活动二:读一读,感悟故乡美。
(小组合作学习)精读课文“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思考: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描写这些景物和物产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词语的运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有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等”。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要求:以四人或两人为一小组,每人说一个内容,先读段落,再交流讨论两个问题,然后班上集体评价,教师点拨。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def6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c.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3、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4、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南极吗?它一面向世人呈现着它那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蒙上厚厚的面纱,使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因此,叩访南极、第一个登上南极点是很多探险家们的梦想。
在1911年12月14日、1912年1月18日这短短的、不足五个星期的时间里,先后有两支探险队到达:一支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队成功的让国旗飘扬在南极点上凯旋而归,一支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队在归途中全军覆灭。
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饱含感情的为斯科特一行写传,并称他们为伟大的悲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这一悲壮的一幕。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幻灯】1、作家作品介绍: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代表作:传记《罗曼罗兰》《三位大师》,先进的长篇《焦躁的心》,特点:不拘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个性。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贮藏( ) ②储存( ) ③忧心忡忡( ) ④凛冽( ) ⑤毋宁( )⑥白雪皑皑( )⑦遗孀( ) ⑧告罄( ) ⑨怏怏不快( )3、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拖zhuagrave;i( ) ②战ligrave;( ) ③sugrave;( )米④gū( )负⑤吞shigrave;( )⑥鲁mǎng( ) ⑦雪qiāo( ) ⑧ egrave;( )运⑨zhān( )鞋4、请复述文章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线索(时间顺序),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560b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9.png)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翻看《中国历史填充图册》,分析通辽市在一九三一年的归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师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我们通辽市归吉林省管辖,一九三一年日本关东军攻炸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三省,我们通辽市也包括在内。
当我们的先辈们背井离乡,离开故土家园十年的时候。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离开自己的故土的?又是如何强烈的渴望回到家园?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我们的先辈当时的心境,随作家端木蕻良一起面对家园,抒发对《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要求]:1、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2、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4、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5、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
(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的情感)四、自主研读、合作探究1、四人一小组,结合课文内容及所了解的东北信息,交流东北印象(包括历史与物产)2、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出示投影片)[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29ef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a.png)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篇1一、了解背景三个要点:1、时代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2、作者姓名与身份: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青年作家。
3、写作时间:“九一八”十周年。
——可以老师讲解,可以学生介绍。
——此处设计:让学生根据此两点内容评述作者:作者生活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怎么一个人?二、感知文情1、听朗读录音,学生跟随默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
——此处设计:提问——你听到了作者心中怎样的声音?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协助:范读关键语句)2、学生自由选择朗读片断(关键句子),互相评价,并任选角度说明为什么选这样的文字来朗读。
3、老师对学生朗读进行点评,提示朗读要领。
三、分析课文1、板书课题、讲解:土地的誓言教师提问引导:(1)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提到“土地”的?找出语句,读一读;再想一想,这里的“土地”指什么?(“广大的关东原野——故乡”)(2)作者在这“土地”上有哪些行为?从这些行为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土地”(故乡)怎样的情感?读一读;找到具体的语句(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
)再想一想。
2、老师分析讲解作者这些行为表达的情感与当时时代背景的关系。
再提本文“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讲解:作者热爱“土地”,热爱故乡,是因为“土地”被敌寇侵占,家乡的人遭受苦痛,期盼“土地”焕发生机,人民重获自由。
(关键语句:“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5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0b53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e.png)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5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篇一【课型】新授【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是鲁迅先生的文章。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
文章几乎是按生活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
作者通过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领会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阿长和《山海经》”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板书标题、作者,(二)作者介绍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三)出示教学目标(四)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骇掳悚煌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烦琐惧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279e3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e.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布置】1课时。
【公开课教案】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1、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同学朗读1、要求: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发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质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c1d9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c.png)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质6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解答学生预习中的疑惑教学过程:1.出示系列风景图片:请看,这里有……(白桦林、红高梁、人参、貂皮、鹿茸),更有广袤的黑色的土地。
知道这是哪里吗?明确:东北。
2.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叫端木薮良(板书),他的家乡就在东北。
他怀着对家乡土地的一腔深情,写下了一篇抒情散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土地的誓言二(板书,领读文题)3.解读文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起哪些问题呢?(谁的誓言?什么誓言?)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到你喜欢的地方画出来,并放声朗读。
4.交流品读,初获感知刚才大家读得都很投入,相信你对这片土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象,现在请你来说:这是一片的土地!5生各抒己见。
(暂不展开)(3人左右)认识土地的美丽、丰饶4.首先我们来领略一下她的美丽、丰饶。
(板书)文中哪些地方描绘了这块土地的美丽、丰饶呢?描绘到的语句是不是比较多?那你就告诉大家在第几段,从哪一句开始到哪一句结束吧?(请同学找)(有没有补充?)5.这么美丽、丰饶的土地,这么丰富的景色描写,我们以第一段中的文字为例,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美感呢?(自己朗读,体会一下)请你选择自己读起来感觉最好的一两句,给大家读一读。
6.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热爱、怀念的感情,想象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读一读这些绘声绘色的文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认识土地的欢乐、耻辱7.同学们,作者热爱、怀念着这片土地,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个美丽、丰饶的地方吗?(提示:作者还描写到了这块土地上的什么情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有必要的话(家乡生养了他,家乡的土地上印下了他无数的脚印)文中哪些语言再现了他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呢?8.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来回忆这些生活场景的呢?(学生思考时)(快乐)9.这部分描写中好像有一个词与“快乐”的氛围格格不入,发现了吗?(“埋葬”)一般用于什么?用在这里恰当吗?为什么会用“埋葬”?(“九一八”)过渡10.知道“九一八”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学生说,老师补充:1931年9月18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激情的语言。
2、领悟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古老的东方有一片美丽的土地,他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1931年9月18日的那天,被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
日寇的铁蹄揭开了这场悲剧的序幕,从那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14
年的苦难与抗争。
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东北的作家端木洪亮,遥望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土地的誓言
下面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朗读触摸语言、走进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圈画出最能扣动你心弦的语句
二、初读,感知誓言:
1、听范读学生勾画(7分钟)
2、师:哪些语句深深感动了你?
3、生:谈论打动自己的语句。
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三、研读,品味誓言
(一)研读第一段
1、让学生快速在第一段,找出描写土地的语句
学生回答
2、生放声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生: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
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
富饶的、美丽的、神奇的、生机勃勃的土地(教师板书)
4、家乡的土地是如此的美丽、丰饶、神秘,作者的内心对她充满了赞美和依恋之情。
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出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
②应该用喜悦激昂的语气,读出作者作为一个东北人的骄傲
③应该读出层次感,有的地方要一泻千里,有的地方需要深沉舒缓
(此环节需要用实例来训练朗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归纳:抓住“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总是……不管……即使……都会……”这些句子,读出自豪、喜悦、激昂的语气,描写神秘的地方要用深沉、舒缓的语气来读。
)
5生用自豪骄傲的、强烈的口气齐读描写土地的语段
学生读,教师指导读
(二)研读第二段
1、学生速读第二段,找出描写土地的语句后出示
幻灯片,让学生比较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好在那里?小组讨论:更具体、亲切。
2、推荐一位学生读课文
(三)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擦去板书
1、过渡语:美丽富让已成为过去,现在故乡已是满目疮痍,现在,土地上却充满着蹂躏,充满着掠夺,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妻离子散!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妻儿,面对同胞惨遭杀戮,作为一个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作家,在9.18十周年这天,义愤填膺、激情满怀,他写下了这篇《土地的誓言》,请大家
在读课文,看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生找出并齐读誓言部分)
3、学生找到后让学生齐读誓言部分.誓言中表达
了哪些决心?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作者想急切回归故乡誓言说:“我永不能忘
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②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誓言
中说:“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③作者要为故乡解放,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誓言中说:“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4、读完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对家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经的憎恨的复杂情感。
巴金
..曾有“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的
情思,诗人李广田
...也有“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
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生长又死亡
.....”的心愿。
余光中发出了“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依旧萦绕着那片厚土。
”这是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对土地的爱,就是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作者内心深处,更是对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其实在那个背景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都会发出如此的铮铮誓言。
朗诵:《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5、配乐齐读誓言
三、感悟,抒写誓言
1、对这段侵略历史,日本的教科书违背历史,美化他们的恶劣行径。
自1975年起,日本历届在任首相均以“私人身份”到靖国神社参拜。
小泉纯一郎自2001年当选首相后,先后5次参拜了靖国神社。
2013年10月18日,日本百余议员拜靖国神社,首相安倍不限内阁成员参拜。
今天世界的局势也不稳定,钓鱼岛6.3平方公里,至今被日本控制,日方为“巩固”对钓鱼岛的“主权”,于2012年取名“尖阁列岛”,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
2014年安倍政府在APEC北京峰会期间对钓鱼岛问题让步向中方作出的让步,承认存主权争议。
2、同学们,面对祖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祖国的领土受到侵犯,你们该怎么做呢?
(简要地写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学生写誓言。
3、宣读我的誓言:哪些同学愿意让老师、同学来见证你的铿锵誓言?
四、结课:同学们的誓言也和课文中的誓言一样令老师感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希望同学们铭记誓言,练好本领,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教师寄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