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数学学科子课题

(一)研究背景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教师、家长、学生而言,倍受关注、倍感忧虑的教育问题莫过于课堂问题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课堂纪律或行为管理技能,是通向成功教学生涯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因此,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尤其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更是课堂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发育期,心理的叛逆期,因而在课堂上总会表现出种种问题行为,它将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问题行为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严重对立,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极大伤害。如果教师意识到课堂里发生的所有错综复杂的行为,并进行积极预防和矫治,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对于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首先,课堂管理是教师的行为活动,即课堂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其次,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再次,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采用的所有方法、策略均属于课堂管理的范畴。

2、课堂问题行为

行为是指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生理与心理的活动,即行为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所有活动。我国学者李志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

3、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教学的适宜行为,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本文就是着重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解决课堂问题行为,从而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提出可行的策略。

4、课堂问题行为的判定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破坏课堂纪律,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秩序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是学生在师生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本人或他人学习、或影响教师教学的行为。

在数学学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

外向性行为:上课乱插嘴;上课随意发出怪声引起同学哄堂大笑;同学之间传纸条等等。

内向性行为:上课总是低头;教师布置的练习总是不动笔;自己一个人做小动作;上课总是发呆等等。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数学学科课堂问题行为在中小学课堂中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必须充分协调这一体系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但是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学生常常因各种原因引发种种课堂问题行为,这不仅极大地干扰了教师正常的教学行为,而且阻碍了学生自身及他人正常的学习行为。作为教学活动中另一主体的教师也常因自身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素养等的不同而引发学生的一些课堂问题行为;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教师在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并未对此有清楚的认识,这不仅无助于问题行为的解决,反而激化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而使课堂人际关系紧张,教学效率降低,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课堂问题行为”,对“教师的应对方式”进行实验干预根据,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发育期,心理的叛逆期,因而在课堂上总会表现出种种问题行为,它将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问题行为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严重对立,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极大伤害。如果教师意识到课堂里发生的所有错综复杂的行为,并进行积极

预防和矫治,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对于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思想,教师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上,把学生放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沿经受锻炼、考验,让学生重新做回自己,做自己未来的驾御者。

2、人本管理理论

21世纪科学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文化的非理性主义相融合的管理学理论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个体自主选择,把人的愿望、情感、需要于一些理性的规章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区培养和提高人的能力。

3、控制理论

行为控制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一种理念,它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第一,通过对环境刺激的精心设计和控制、安排,获得预期的行为结果。第二,充分利用强化的作用。在斯金纳看来,由于人们通常是以增加愉快、减少痛苦的方式行事,在人的行为习得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能够引起“愉快”或“痛苦”感受的事和物来增加或消解某种行为的出现,即以强化练习而导致行为的变化。

4、促进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皮业杰等促进发展论的倡导者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作为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结合的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学生内部的争论、磋商、讨论、协商等方式,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渊源。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课堂问题行为”,对“教师的应对方式”进行实验干预根据,解决影响教学效率和师生心理健康的课堂问题行为,提高教师应对方式与能力,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行为矫正策略

行为矫正策略是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它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取代或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步骤是:确定需要矫正的行为——制定矫正问题行为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当的强化物与强化时间——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以良好的行为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做好师生情感的投入;②教师角度的转变;③设置问题时要分层次;④设置问题时情境时要分层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2)、心理辅导策略

心理辅导策略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合作、民主式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协助正常人的教育与发展,其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良好自我意识,正确选择行为方向,确立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实现成功。心理辅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发挥学生潜能的情境;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平时多下班与学生谈论学习之外的事,增进亲和力;②上课时不再经常板着脸让学生看着就后怕,要面带笑容;③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要表扬“很好”“很棒”“教师很高兴”,答错时要安慰“不要紧”“没关系”“争取下次答对”“教师相信你一定行”等等。

(3)、目标导向策略

目标导向策略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德克雷斯(R.Drekurs)提出的。德雷克斯认为,“人的所有行为,包括不良行为,都受其内在需要所驱动,并尽力追求个人的社会认同”。因此,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被认同,学生如果得不到认同,他们的行为目标就会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错误行为目标的处理策略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