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复习指导
阅读专项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题型+解题指导)

阅读专项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题型+解题指导)考点一: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
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小说环境描写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处。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
高尔基将它比作是“风俗画”。
我们打开小说这“半亩方塘”,常常会欣赏到社会环境这“天光云影”,徘徊其间,摇曳多姿。
一、题型归纳(一)自然环境描写1、摘取文字类。
2、作用类。
3、分析技巧类4、赏析类(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类二规律解析自然环境描写(一)第一类----摘取文字类。
读后认真寻找符合条件的描写文字即可,难度不大。
在此不赘述。
(二)第二类-----作用类。
1出题方式: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2方法思路:第一步——概括特点:先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而后重新组合画面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最后用两三个或三四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的特点;B第二步——解说作用:①就环境本身,交代了时令、地点、时代背景等;②结合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环境氛围;③结合人物,反衬(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或烘托衬托凸显人物的……形象;④结合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⑤结合主题,暗示、深化主题⑥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⑦开头的,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⑧结尾的,与上文……内容相呼应,深化主题,韵味无穷。
3答题范式:a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b、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4答案示例:碑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的特点、作用和描写手法知识点汇总

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知识汇总一、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自然景物特点常用词语】宁静清幽、安适恬静、宁静祥和、生机勃勃、春机盎然万物复苏、清新明丽、清新脱俗、轻松和谐、鲜妍明媚温馨和谐、绚丽多彩、宏伟壮丽、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凄凉、萧瑟、寒冷、凋零、稀疏、单调、萧条、丑陋衰败、凝重、沉郁、压抑、凄美、恶劣、恐怖、阴森【自然环境的作用】1.对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对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对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4.对主题: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题【常见设问方式】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梁生宝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6分)2.小说第二段描写自然环境有何用意?(6分)3.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审题解析:此类考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环境” 等提示考点答题的关键词。
【题型】1.概括环境特点;2.分析环境的作用;3.概括特点+分析作用【概括自然环境的方法】1.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内容全面找出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自然景物的特点(寓意)①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寻找并分析概括环境特点,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尤其注意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
②关注文章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3.多角度分析自然景物的作用。
找准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答题模板】①××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奠定)了××的抒情基调;(环境本身)②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赏析小说环境之环境描写手法+

【解题过程】
环境描写
手法分析
开头: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 “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从视觉
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 角度来写,“不时有布谷在啼
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 叫”从听觉角度来写,有声有色,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
环境描写手法
学习目标
1 ·明确并识记小说常见的环境手法 2 · 掌握环境描写手法解题技巧
一、小说环境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 概括环境特点、 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作用。
学习任务一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一品资料P88,P89内容并圈画关键词
一、小说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 ➢ 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
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阶级关系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 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依旧。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气氛 的反感与贬抑。
“点”的描写,大红的“寿”字和祥林嫂的死状形成对照, “事理通达心成鲜明对照。(分析作用)
答题模式:手法+作用
学习任务三 小组讨论,重点突破
悦的响声”运用拟人手法
谈话中: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 “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
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 着沁人心脾的气息”运用比喻手
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 法
人心脾的气息……
【答案】 ①“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不时有布谷在啼叫”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 来写,视听结合,有声有色,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自然背景。②“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 翅膀”“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运用拟人手法,“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 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运用比喻手法,这些景物描写从侧面烘托了谢、赵二人由刚 见面时的互存隔阂到相谈甚欢、彼此敞开心扉的心理变化。③整篇小说在情节发展的过程 中描写了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 息。
小说复习环境描写

作用:此处是“我”理想中故乡的景象,朝 气蓬勃,神奇美好。表现“我”对故乡现状 的不满和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想象和憧憬。表 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 愿望和决心,突出了文章主题 。
特别提醒
返回
例5: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看看将近初冬” -------《孔乙己》
沙场点兵
三维设计P228《溜索》P229《黄 油烙饼》
重点突破
•
教材回顾,小试牛刀
常见题型
例1:简析下面所写景物的作用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 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 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作用:写故乡萧瑟荒凉的景象,渲染凄凉的气氛,暗 示当时社会环境的萧条,烘托人物的悲凉心情。与下 一段回忆故乡的美丽形成对比。
作用: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渲染了悲壮紧张 的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很好地烘托了 人物孤独沉郁的心情,衬托了林冲悲壮孤独的英 雄形象
社会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环境 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暗示社会环境
渲染某种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突出主题
常见题型 记得吗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正面描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描写
人物
三 要 素
侧面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 描 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 绘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故事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 环境
本节课复习的重点一 •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复习环境描写作用教案

小说复习环境描写作用教案环境的鉴赏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和作用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典型例题(2012广东卷)荷叶韩开春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
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
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其实,我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
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
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小说环境篇知识点总结

小说环境篇知识点总结小说的环境篇是小说创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为故事情节提供了场景背景,还是作家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
在小说的环境篇中,作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城市风情、社会风貌、历史背景等来为作品创造出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这些都是小说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小说环境篇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小说中最为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它包括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动植物、动物等方面。
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基础,也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对人物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产生影响。
例如,北方的冰雪严寒与南方的温暖湿润会给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产生不同的塑造。
2. 气候条件:气候对人物的身心健康、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炎炎夏日与严寒冬季都可能成为故事情节的背景与推动力。
3. 地形地貌:山峦河流、平原湖泊等地貌特征也都是构成小说环境篇的重要元素。
它们不仅为故事提供了可塑的场景,也反映了人物命运的多变与曲折。
4. 植被与动植物:植被与动植物的描写,可以丰富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为人物的情感与世界观提供更多的外在表现。
自然环境的描写,需要作家具备对自然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以及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只有将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入到小说情节中,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立体、自然的阅读体验。
二、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环境要素,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为小说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多样性和社会冲突,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1. 建筑景观:城市的建筑景观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建筑风格与建筑布局都会对人物的生活、情感与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街道风情:城市的街道与交通是城市生活的缩影,作家可以通过描绘街道的景象、交通的繁忙或拥堵,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社会地位与情感状况。
3. 社会风貌:城市是社会的缩影,城市中的人与事,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冲突与和谐。
小说的环境描写复习课

•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 景色,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 具体描写了 景色 营造(创设) 气氛; 的抒情基调; 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气氛 渲染(定下) 的抒情基调 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 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 情节展开作 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的情节发展。 了铺垫,推动 的情节发展
•
•
回扣课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为什么小说对学校走廊上布置反复描述? 为什么小说对学校走廊上布置反复描述? 找出这样的描述) (找出这样的描述)
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学校
学生 战地 医院 伤兵
反复 描写 环境
突出这种反差 让人感受到战争 对文明的摧残, 对文明的摧残, 表现法西斯穷兵 黩武的本质。 黩武的本质。
阅读中要始终把环境、 阅读中要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 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主题。 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主题。
经典试题回放 2004年高考语文卷 北京春季) 年高考语文卷( 2004年高考语文卷(北京春季)
雁 阵 雁阵” “雁阵”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 发展起什么作用? 发展起什么作用?
答题宝典
(新高考)专题三 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教师用书(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新高考)专题三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师用书(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第三节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复习指导】1.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地位、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人物出场、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境,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⑤揭示或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象征某种概念、思想或感情,如象征和平、幸福、品格、命运、前景、希望等;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暗示人物心情、命运;暗示下文情节。
2.答题指要⑴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意作答。
⑵答题角度:环境+人物+情节+主题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
【过关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鼓书艺人老舍宝庆的心情十分震动,一个抗日团体给他来了信,要他的班子为抗战做点事情。
当琴珠问起他们肯出多少钱时,他大吃一惊。
他知道人家连车马费都不会给的。
琴珠一听,直摇头:“不干!”“我来付车马费。
”宝庆没辙了。
琴珠笑得前仰后合,半天才憋出话来:“您钱多,您有钱……我们穷人得挣钱吃饭。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复习指导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复习指导增城市增城中学陈曲设计意图:2008年语文科《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规定,阅读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小说的阅读鉴赏时有可见,如2008年广东卷。
描写具体的环境是小说的特点之一。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从环境描写入手来开展对小说阅读的复习,既是抓住了基础,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
(知识与能力)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二、教学重难点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
三、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必修三、必修四中的小说单元,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中心。
2.印发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日月行色》。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分钟)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那是小说。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
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
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
二、回顾小说相关文段,分析、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钟)(一)举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1.问:回忆《荷花淀》和《药》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以下两个文段在小说中的作用。
例1: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的,正好编..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席。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知识点总结
1.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作用
环境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或表现时间、季节和气候。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故乡》第二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点明时间——深冬,地点——船舱。
③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
②暗示人物命运。
③导引人物出场。
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③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④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与结尾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的……内容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题①暗示主题。
②深化主题。
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2.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作用
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①引导人物出场。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或影响人物性格。
③揭示人物心境。
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主题①揭示社会的本质。
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高考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完美版

高考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种类、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种类2、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掌握景物描写题的答题技巧、掌握景物描写题的答题技巧授课过程授课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阅读必修二有关课文,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阅读必修二有关课文,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1、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幢砖砌房屋的墙壁。
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最后的常春藤叶》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最后的常春藤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22、与下文写常春藤叶埋下伏笔(相呼应)应)2、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祝福》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祝福》【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
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
4、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祝福》【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5、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中考小说阅读专项复习环境描写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2.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
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或表现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小说主旨。
展。
1、完成附录相关练习 2、青岛复习指导小说练习
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 情。 【考点】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鉴赏。 【解析】 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 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 人物的作用。(6分) 答案: 深刻寓意:1、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 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2、腊梅林:用傲雪的 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表现人物: 1、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 的沉重心情;2、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 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 解更深了。3、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 坚贞人格
1、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 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答案】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分析环境,要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人物形象的 烘托,对小说氛围的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课件

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来,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 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
答题示范3⑤鸽群仍在天上飞舞,要等阳光融化了积雪, 它们才能降落到翻耕过的土地里找寻食物。但它们好像不 为积雪是否来临所焦虑,那样子奋力地凌空飞舞,在天地 间抛撒欢乐的音符。 第⑤段的环境描写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分析环境描写手法)
如除描写技巧角度(白描、细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渲染、衬托、想象、抑扬等),还要考虑修辞方法(比 喻、拟人、夸张等)、写景角度(感觉角度、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等
•要注意全面考虑,如除描写技巧角度(白描、细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点面结合、渲染、衬托、想象、 抑扬等),还要考虑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写景角度 (感觉角度、观察角度、写景顺序)等
四、考题讲练【2023·全国乙卷 真题第3套 】
•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 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6分)(曹多勇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要注意全面考虑,如除描写技巧角度(白描、细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点面结合、渲染、衬托、想象、 抑扬等),还要考虑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写景角度 (感觉角度、观察角度、写景顺序)等
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
等作答动词和“描写”“景物描
(2)(安徽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 写”“特色”“手法”等表答题 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董师傅游湖》) 方向的名词。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的手法课件

二、描写环境的技巧
(1)从技巧角度看
1、细节描写 具体分析见最是细节动人心,最是小事见真情——细节描写的作用
2、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
托的画法; 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重
词藻,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3、渲染烘托
渲染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 烘托,正面着意描写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 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 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 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 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 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 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2)描写环境的角度
写景的技巧: 感知觉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 写、场面描写、工笔(细描)、白描、烘托、渲染、衬托、象征
写景的顺序: 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由外到内 等
2、侧面描写
①人物的叙述。(借人写环境) ②物象的衬托。(借物写环境)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 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 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 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 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小说阅读理解中环境描写的技巧,期末必考!(附答题模板)

⼩说阅读理解中环境描写的技巧,期末必考!(附答题模板)⼀.什么是“⼩说中的环境”指⼩说中,⼈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天⽓、季节、景⾊、场⾯等。
⼆.环境的定义1.社会环境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活风尚、风⼟⼈情的描写;在具体的⽂章中则指对⼈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然环境对⽇⽉星⾠、⼭川河流、花草树⽊、鸟兽鱼⾍、时序节令、风⾬雪霜等⾃然景物的描写。
三.⾃然环境作⽤的探究1.⼀次有意义的活动星期六,我们去淮安,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早晨,东⽅刚刚露⽩,太阳还没升起,我就催促爸爸赶快送我上学校乘车。
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着每⼀个厅,不知不觉,太阳已照到我们的头上,很多同学额头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可每个同学还在端详着每⼀张图⽚。
看着那⼀张张照⽚,我们仿佛⾛进了周总理⽣活的年代……太阳已渐渐落⼭,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登上回家。
⾃然环境对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展开、推动、暗⽰⼩说的情节。
红⼟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都蒙上了⼀层⽩⾊。
⼏个学⽣从明仑⼤学校门⾛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2.⾃然环境→往往暗⽰社会环境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薄帘,纷扬的⾬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
⼏声轻脆的鸟鸣划破了天幕……爷爷就那样静静地躺着,脸上是那样的安详……(爷爷⼀⽣酷爱琵琶,可⼀⽣总是那样的坎坷,只有在风烛残年才重归天籁……)3.代⼈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的时间(季节)、地点等,特别是渲染⽓氛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神庙》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1、正是严冬天⽓,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天⼤雪来。
(林冲怀着复杂的⼼情来到草料场,)2、雪地⾥踏着碎琼乱⽟,迤逦背着北风⽽⾏。
那雪正下得紧。
(在林冲觉得⾝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喝了⼀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
)作⽤:为下⽂内容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复习指导
增城市增城中学陈曲
设计意图:2008年语文科《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规定,阅读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小说的阅读鉴赏时有可见,如2008年广东卷。
描写具体的环境是小说的特点之一。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从环境描写入手来开展对小说阅读的复习,既是抓住了基础,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
(知识与能力)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必修三、必修四中的小说单元,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中心。
2.印发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日月行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那是小说。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
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
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
二、回顾小说相关文段,分析、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钟)
(一)举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问:回忆《荷花淀》和《药》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以下两个文段在小说中的作用。
例1: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
...的,正好编
..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
席。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
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
........。
..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例2: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
东西,什么都睡着。
街上黑沉沉
..的路,看得分明。
灯光照着他
...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
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
2.参考答案:
例1: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作者连用两个比喻,突出芦苇的柔
润、洁白,营造
..、.热爱亲人的形象
.......。
同时,这
........、.善良
.......,烘托出水生嫂勤劳
..了幽美宁静的氛围
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因为正是家乡如此富饶美丽,水生嫂才对故乡充满了热
爱,容不得帝国主义的侵略,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例2:作者描绘了一幅异常单调和阴暗的画面,作用是①与华老栓的爽快和充满希望的
心情
.....,
....、.肃杀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暗示华老栓希望破灭的必然性②为夏瑜的牺牲营造孤寂
暗示革命者脱离群众的悲哀③暗示
.............。
..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阴暗、凄凉和恐怖
(二)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或氛围;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暗示社会环境,
深化作品主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刚我们一起归纳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打铁要趁热,接下来,让我们实战演练一下,在实践中将这一规律融会于心。
三、高考试题分析、演练(27分钟)
(一)《日月行色》(07年湖北卷)(10分钟)
[例一]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
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
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
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
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问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
..?(4分)
..和作用
1.小说主题解说
2.学生答案点评
3.参考答案分析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
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
...的
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
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
....的乌发是同一
...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
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
.....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
出秀婉窈窕
....的一尊倩影)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我”与刚刚订婚的女子第一次约会)
(二)《乌米》(08年浙江卷)(当堂练习)(17分钟)
[例二]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2008年浙江卷《乌米》)
问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
1.小说主题解说
2.学生答案点评
3.参考答案分析: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山脚的喧闹衬托山顶的静谧;土屋的破旧、环境色彩的肃穆衬托乌米的处境和形象);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从山顶到山坡、山脚,从周围的石堆、土屋到寒光熠熠的大海)。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
(层层叠叠的石堆……肃穆静谧的气氛)
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乌米的家人都在海上失事了)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实践出真知,经过两道试题的演练,相信大家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为我们今后的答题找准方向。
四、归纳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5分钟)
1.高考中,小说环境描写多从手法、特点、作用
........等方面来出题。
2.小说中环境描写试题的答题思路:紧扣环境特点
......、.
....、.人物形象塑造
....,从其对情节发展
主题揭示
....等三方面的作用来把握题目。
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塑造及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小说。
3.小说中环境描写试题的答题格式: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六、课后巩固
完成《酒婆》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