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 律声 韵 问题 。 而汤显 祖 虽然 同样 强调 戏 曲合之
些 。从 研究 的对 象说 , 可 以包括 文学 批评 、 既 文
学 理论 , 可 以包 括 从 文 学创 作 反 映 出来 的文 学 也 观念 ; 研 究 的角 度 说 , 可 以包括 史 的研 究 , 从 既 也 可 以包括 专 题 研 究 。 这 个 界定 对 古 代 文 论 的 ” 教 学 提 出了更 高要求 。 如 何上 好这 门在 学 生看来 略 显枯 燥而 又深 奥
21 0 1年 1月 第3 0卷 第 1 期
安庆 师 范学院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un l f qn e c esC l g ( o il ce c dt n o ra igT a h r ol e S c i eE i ) o An e aS n i o
评 主要 围绕 三 个 重 要 内 容 展 开 : 足 于 《 经 》, 立 诗 如《 毛诗 序》 《 经》 旨 内容 和 艺 术 特 色 的 概 对 诗 主 述 ; 足 于楚 辞 , 安 、 雄 、 固、 逸 等 展 开论 立 刘 扬 班 王
争; 立足 于汉 赋 , 司马相 如 、 扬雄 、 固等 关 于体性 班
J n. O O a 2l
Vo . 0 NO. 13 1
中 国古 代 文 论 教 学 的探讨 与 思 考
汪
超
安庆 263) 4 13
( 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 , 安徽 安
摘
要 :中国古代文论是一 门略显枯燥而又深奥 的课程 。对这 门课程 可以从 五个方 面来进 行把握 : 论结合 , 出 文 突
明显。挚虞《 文章流别论》 刘勰《 、 文心雕龙》 对于 文体 的论 述 , 是 “ 始 以表 末 , 名 以 章 义 , 都 原 释 选 文 以定篇 , 敷理 以举 统 ”2, 每种 文 体 追 溯其 起 对 J 源 , 述 其 演变 , 明其 名 称 意 义 , 叙 说 并举 例 加 以评
古代文论 的丰富性 ; 知人论世 , 强化古代文论 的传统性 ; 点线贯通 , 梳理古代文论 的条 理性 ; 重审研 究 , 确立古代 文论的学 术性 ; 横纵观照 , 构建古代文论 的当代性 。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教学 ;思考
中 图分 类 号 :G 4 6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3—4 3 (0 1 0 0 0 0 7 0 2 1 ) 1— 19— 4
的课 程 , 高 校 同仁 多 年 来 所 关 注 探 讨 的 问题 。 是 笔 者结合 教 学实 践 , 图从 五 个 方 面 对 此 课 题 展 试
开 深入思 考 , 完成 中国古代 文论 教 学 的初 步 构建 。
一
声律 , 但更 侧重 于从 具体 创 作 出发 , 出文词 与格 突 律 的 和谐 调 融 , 其 实 际 创 作 经 验 的 理论 总 结 。 是 文、 论结 合 之 下 , 比较 容 易 理 解 “ 沈 之 争 ” 就 汤 的 实质 。 同样 , 于 古代 文论 的 阐述理 解 , 需要 文 学 对 也 史 的佐证 分析 , 在古 代 文 体 学 批 评 研 究 中尤 为 这
中国文学 批评 史是 师 范 院校汉 语言 文学 专业
的专 业必 修课 , 中国文学 史互 为 补充 , 同完成 与 共
中国文学 的学 习鉴 赏和 审视 思考 。但 是究 这 门学
科 的名称 而 言 , 如 果 要 给 这 一 学 科 一 个 较 为 确 “ 切名 字 , 似乎 还是称 为 ‘ 代 文 学理 论 研 究 ’ 好 古 更
论 , 以说 就 是 一 部 简 明 的文 体 演 变 发 展 史 。此 可 外 , 代文论 形 式零 散 , 古 不少 都是 只 言片语 的简论
的辨 析 , 是基 于 当时 文 学 史 的 发 展 现 状 提 出理 都 论批 评 , 有很 强 的文 本和 文体 针对 性 。 具
收稿 日期:2 1 0 2 00— 4— 2 作 者简介:汪超 , 安徽桐城人 , 男, 安徽 省安庆师 范学 院文学 院教师 , 文学博 士。
一
文学理论批评或是直接批评作家作 品, 或是 总结创 作 经验 , 后 形 成 理 论 原 则 。文 学 理 论 批 然 评形 成 后 , 又能指 导 推动具 体 的文 学创 作 , 两者 关 系非 常密切 。因 此 , 批 评史 研 究 和文 学 史 研 究 把
结合 起 来 , 既有利 于认 识 理论 批评 的价 值 , 又有 利 于 理解 文学 创作 的特 色 。古代 文 学史 中不 少文 人 往往 身 兼 作 家 和理 论 批 评 家 , 自居 易 、 稹 、 如 元 韩 愈 、 宗 元 、 阳修 、 柳 欧 苏轼 、 庭 坚 、 黄 陆游 等 。 戏 曲 史上 著名 的“ 汤沈 之 争 ” 主要 围绕 《 丹 亭 》 , 牡 的格 律 问题 , 汤显 祖 和 沈璩 二 人 在 戏 曲观 念 上 发 生 了 分歧 。究 其实 , 璩侧 重 于戏 曲理论 的建 设 构架 , 沈 针 对 当 时曲坛 的 戏 曲创作 弊端 , 视戏 曲作 品 的 重
、
文论 结合 , 出古 代文 论来自百度文库的丰 富性 突
中国古代 文论 教 学 大 纲 说 明 , 课 程 学 习 的 本
前提 是完成 文学 概 论 、 代 文 学 两 门课 程 。这 就 古
表 明, 古代文论与古代文学史联系紧密, 是对文学 规 律 和 艺术 方法 的总结 概括 。如 两汉 时 期文学 批
・
10 ・ 1
安庆师 范学院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2 1 笠 01
概 说 。所 以 , 对这 些文 论思 想 的分 析 , 也必 须结合
风气 的影 响 , 常常存 在某 些共 同点 , 而形成 这一 从 时代 的文 学风 尚 , 出现 相 近 的文 学 创 作倾 向 和审 美情趣 。 因此 , 当我 们 研究 某 个 时代 文论 家 的时 候 , 果将 其 与 同时代 的文论 联系 起来 考察 , 如 就能
些 。从 研究 的对 象说 , 可 以包括 文学 批评 、 既 文
学 理论 , 可 以包 括 从 文 学创 作 反 映 出来 的文 学 也 观念 ; 研 究 的角 度 说 , 可 以包括 史 的研 究 , 从 既 也 可 以包括 专 题 研 究 。 这 个 界定 对 古 代 文 论 的 ” 教 学 提 出了更 高要求 。 如 何上 好这 门在 学 生看来 略 显枯 燥而 又深 奥
21 0 1年 1月 第3 0卷 第 1 期
安庆 师 范学院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un l f qn e c esC l g ( o il ce c dt n o ra igT a h r ol e S c i eE i ) o An e aS n i o
评 主要 围绕 三 个 重 要 内 容 展 开 : 足 于 《 经 》, 立 诗 如《 毛诗 序》 《 经》 旨 内容 和 艺 术 特 色 的 概 对 诗 主 述 ; 足 于楚 辞 , 安 、 雄 、 固、 逸 等 展 开论 立 刘 扬 班 王
争; 立足 于汉 赋 , 司马相 如 、 扬雄 、 固等 关 于体性 班
J n. O O a 2l
Vo . 0 NO. 13 1
中 国古 代 文 论 教 学 的探讨 与 思 考
汪
超
安庆 263) 4 13
( 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 , 安徽 安
摘
要 :中国古代文论是一 门略显枯燥而又深奥 的课程 。对这 门课程 可以从 五个方 面来进 行把握 : 论结合 , 出 文 突
明显。挚虞《 文章流别论》 刘勰《 、 文心雕龙》 对于 文体 的论 述 , 是 “ 始 以表 末 , 名 以 章 义 , 都 原 释 选 文 以定篇 , 敷理 以举 统 ”2, 每种 文 体 追 溯其 起 对 J 源 , 述 其 演变 , 明其 名 称 意 义 , 叙 说 并举 例 加 以评
古代文论 的丰富性 ; 知人论世 , 强化古代文论 的传统性 ; 点线贯通 , 梳理古代文论 的条 理性 ; 重审研 究 , 确立古代 文论的学 术性 ; 横纵观照 , 构建古代文论 的当代性 。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教学 ;思考
中 图分 类 号 :G 4 6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3—4 3 (0 1 0 0 0 0 7 0 2 1 ) 1— 19— 4
的课 程 , 高 校 同仁 多 年 来 所 关 注 探 讨 的 问题 。 是 笔 者结合 教 学实 践 , 图从 五 个 方 面 对 此 课 题 展 试
开 深入思 考 , 完成 中国古代 文论 教 学 的初 步 构建 。
一
声律 , 但更 侧重 于从 具体 创 作 出发 , 出文词 与格 突 律 的 和谐 调 融 , 其 实 际 创 作 经 验 的 理论 总 结 。 是 文、 论结 合 之 下 , 比较 容 易 理 解 “ 沈 之 争 ” 就 汤 的 实质 。 同样 , 于 古代 文论 的 阐述理 解 , 需要 文 学 对 也 史 的佐证 分析 , 在古 代 文 体 学 批 评 研 究 中尤 为 这
中国文学 批评 史是 师 范 院校汉 语言 文学 专业
的专 业必 修课 , 中国文学 史互 为 补充 , 同完成 与 共
中国文学 的学 习鉴 赏和 审视 思考 。但 是究 这 门学
科 的名称 而 言 , 如 果 要 给 这 一 学 科 一 个 较 为 确 “ 切名 字 , 似乎 还是称 为 ‘ 代 文 学理 论 研 究 ’ 好 古 更
论 , 以说 就 是 一 部 简 明 的文 体 演 变 发 展 史 。此 可 外 , 代文论 形 式零 散 , 古 不少 都是 只 言片语 的简论
的辨 析 , 是基 于 当时 文 学 史 的 发 展 现 状 提 出理 都 论批 评 , 有很 强 的文 本和 文体 针对 性 。 具
收稿 日期:2 1 0 2 00— 4— 2 作 者简介:汪超 , 安徽桐城人 , 男, 安徽 省安庆师 范学 院文学 院教师 , 文学博 士。
一
文学理论批评或是直接批评作家作 品, 或是 总结创 作 经验 , 后 形 成 理 论 原 则 。文 学 理 论 批 然 评形 成 后 , 又能指 导 推动具 体 的文 学创 作 , 两者 关 系非 常密切 。因 此 , 批 评史 研 究 和文 学 史 研 究 把
结合 起 来 , 既有利 于认 识 理论 批评 的价 值 , 又有 利 于 理解 文学 创作 的特 色 。古代 文 学史 中不 少文 人 往往 身 兼 作 家 和理 论 批 评 家 , 自居 易 、 稹 、 如 元 韩 愈 、 宗 元 、 阳修 、 柳 欧 苏轼 、 庭 坚 、 黄 陆游 等 。 戏 曲 史上 著名 的“ 汤沈 之 争 ” 主要 围绕 《 丹 亭 》 , 牡 的格 律 问题 , 汤显 祖 和 沈璩 二 人 在 戏 曲观 念 上 发 生 了 分歧 。究 其实 , 璩侧 重 于戏 曲理论 的建 设 构架 , 沈 针 对 当 时曲坛 的 戏 曲创作 弊端 , 视戏 曲作 品 的 重
、
文论 结合 , 出古 代文 论来自百度文库的丰 富性 突
中国古代 文论 教 学 大 纲 说 明 , 课 程 学 习 的 本
前提 是完成 文学 概 论 、 代 文 学 两 门课 程 。这 就 古
表 明, 古代文论与古代文学史联系紧密, 是对文学 规 律 和 艺术 方法 的总结 概括 。如 两汉 时 期文学 批
・
10 ・ 1
安庆师 范学院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2 1 笠 01
概 说 。所 以 , 对这 些文 论思 想 的分 析 , 也必 须结合
风气 的影 响 , 常常存 在某 些共 同点 , 而形成 这一 从 时代 的文 学风 尚 , 出现 相 近 的文 学 创 作倾 向 和审 美情趣 。 因此 , 当我 们 研究 某 个 时代 文论 家 的时 候 , 果将 其 与 同时代 的文论 联系 起来 考察 , 如 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