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梅》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超级详细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超级详细版)

最新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超级详细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通过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分析书籍,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5.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阅读指导:介绍泛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以及如何把握文章结构和理解作者意图等技巧。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2.四大名著阅读:选择《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的一部或几部进行阅读。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古代社会矛盾的尖锐性等主题。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思考,为后续的讨论和交流做准备。

3.历史书籍阅读:选择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进行阅读,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以及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思考,为后续的讨论和交流做准备。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阅读中的发现和感受,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引导学生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分析书籍,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互动。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阅读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的收获和不足。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书籍进行阅读。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可以包括读书笔记、读后感、故事梗概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1.选取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故事、童话、诗歌等。

2.通过群体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文本的阅读和讨论。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2.选取的文学作品。

3.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前几次的文学阅读活动,复习相关的知识。

2.介绍今天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群体阅读(10分钟)1.选取一篇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

2.每读完一段落,老师停下来询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三、小组合作(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篇文学作品的复印件。

3.要求小组成员先默读文学作品,然后一起讨论问题。

4.每个小组负责回答几个问题,并展示他们的答案。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答案。

2.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3.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强调重点和难点。

2.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文学活动,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能够培养对不同文体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梅花知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梅花知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梅花知识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梅花知识,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部分。

在学习完本课内容后,学生能够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梅花的相关知识,懂得欣赏梅花,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掌握梅花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3.掌握梅花在诗词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梅花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美感与审美。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梅花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2.了解梅花在诗词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

2.如何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教具准备1.PPT或黑板。

2.相关图片、幻灯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寻找自己身边的花卉,并且学生描述自己认为这种花卉的特征,了解学生对花卉的欣赏能力。

2.学习(1)梅花的历史与文化老师通过图片展示、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包括《梅花三弄》、《梅岭三章》、唐代王安石的《登幽州台歌》等。

(2)梅花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图片展示、生动有趣的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梅花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花期及产地分布等知识。

(3)梅花在诗词中的运用通过诗词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梅花在诗词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梅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巩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梅花绘画等活动,巩固学生对梅花知识的掌握。

4.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绘制的梅花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六、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梅花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梅花的美感和审美,同时也想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以及如何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梅花的相关知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咏 梅 2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咏 梅 2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咏梅 2导读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回忆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诗,有词,还有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讲。

要充分利用课文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在同学间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建议本组教学14课时,课文8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读读背背、阅读1课时、习作3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机动1课时。

1、咏梅一、教材说明这首词题为《咏梅》,作于1961年12月,曾先后在中传阅,用意在于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毛泽东此词的创作,是对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的“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是个酷爱梅花的人,在他的诗稿文集中,梅花诗、词不下百首。

陆游的那首梅花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也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

毛泽东的这首梅花词,表现的也是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充满昂扬的斗志,谦逊的态度,创造出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

气魄宏大,文词俏丽,并且处处蕴含着强烈的对比,是这首词表达上的主要的特点。

抓住词中的对比(如,“悬崖百丈冰”与“花枝俏”的对比,“不争春”与“报春”的对比,“山花烂漫”与“丛中笑”的对比等),和在朗读中想象体会词中梅花的特点和品格,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首词,一是用梅花的高尚品格感染学生,二是让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作有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卜算子、烂漫。

2、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词中梅花的特点,学习梅花的品格。

三、教学建议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梅花的文章、图片,在班里交流。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插图、重点词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这首词字面意思较为浅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读得有点熟了,再用普通话把每句词句的意思说出来,然后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词中梅花的特点和品格。

《梅花》教案15篇

《梅花》教案15篇

《梅花》教案15篇《梅花》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有效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梅花山欣赏梅花,(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春到梅花山)二)、整体感知师:梅花仙子为大家送来了许多词语,你认识吗?(出示词语)指名分行读,生齐读,教师相机评价鼓励。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就更好了。

(学生练习说话)三)、深入文本学习第二段师:你们喜爱梅花吗?许多人也像你们一样,也非常喜爱梅花,谁来读第二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在这段话中,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喜爱梅花呢?师:你从哪句读出了人们非常喜爱梅花呢?汇报(1)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师:(课件点击)板书喜爱小朋友们,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是啊!(出示图片:春天红梅花儿开,美丽迷人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人们最爱这可爱的红梅,它可是春天的使者,谁来读?(评价:你读出了对这花儿的喜爱….)汇报(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师: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一句,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人们喜爱梅花?1. 涌动着看花的人流师:是啊!看,这就是涌动着看花的人流。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词语)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都来到了梅花山,梅花山的大道上到处是欣赏梅花的人们,就像潮水在不停地流动,这就叫----(涌动着的人流)你还在哪里见过涌动的人流?比如过年的时候,哪儿会有涌动的人流呢?(学生用完整的话说一说)是啊!一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梅花山也热闹极了,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看花的人,大家因为喜爱梅花,才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赏花,你能读出来吗?(一起读)师:大家来到梅花山都会干什么呢?你来想象一下,说一说!(指名学生自由说)师:你们说的真好,可真会想呀!是呀,来到这里的每个人脸上都----(笑咪咪的)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快乐的开心的欢乐的)师:人不但多,而且每个人看到梅花都很快乐,这就是----(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假如你来到梅花山你最想干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对呀!看到这样又多又美的梅花,你们也想加入到赏花的人流中,在欢乐的海洋中尽享大自然的美景!(拿起书读男女生分读一起读)学习第一段过渡:人们为什么喜爱梅花呢?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段)出示课文老师引导:你觉得这儿的梅花怎么样?学生汇报(预设):1.因为梅花很美(板书:花美)师:你是从哪一句读出梅花很美的呢?学生汇报: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参考——梅花知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参考——梅花知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参考——梅花知识一、教学目标:1. 读懂梅花诗歌并背诵。

2. 阅读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哲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培养学生成长。

二、教学重点:1.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掘梅花的美丽。

2.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对诗句、文段等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培养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

三、教学难点:1. 阅读梅花文学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意蕴。

2. 通过诗歌,让学生感悟自然的美,培养他们一份向往自然的心态。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 + 学生独立理解2. 观察图片+学生创作3. 剧场式表演+评价五、教学内容:梅花知识1. 梅花的品种及其特点2. 梅花的花语与文化背景3. 唐代的梅花诗歌4. 宋代的梅花艺术5. 唐宋诗歌对梅花的品评六、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梅花的一段短视频,让学生了解梅花的基本知识,我们是以积极向上、心灵美好、优美的视觉和听觉来体验梅花之美的。

学生举手说出自己对梅花的了解,老师适时进行点拨和补充。

2.阅读文学作品(30分钟)1) 欣赏《梅花诗》;2) 合作阅读《梅咏》文学篇章,此处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互相讨论文学作品背后的意蕴。

3) 以小组形式阅读《满枝红》,拓展学生审美领域。

3.音乐艺术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相应的音乐,学生听音乐的同时,欣赏梅花的美丽,加深学生的感觉意识。

4.艺术创作(20分钟)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考美丽的梅花照片,开展绘画活动,学生进行梅花绘画,表现出他们对梅花的独特看法。

此处应引导学生朝向深入思考的方向进行,而非简单的表面描绘。

5.情景表演(20分钟)将南丰公安局梅池的现场布景呈现出来,安排学生扮演各个角色,在此背景下,以《满枝红》为基础,施行情景表演。

6.课后总结(10分钟)老师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各小组驾驭的重点都有什么,归纳起来。

并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进行探究和分享,以期增加学习的效率及互相帮助。

观察学生阅读能力的《梅花》教案

观察学生阅读能力的《梅花》教案

观察学生阅读能力的《梅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梅花》的内容和意义。

2.提高阅读与理解古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在表达方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步骤1.导读: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梅花》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梅花》的起源和历史渊源。

2.预习:在学生自习时间里,老师要求学生在读完《梅花》之前,先用自己的话简述“梅花”的形态和历史地位,着重强调“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壮美情怀,为后续课堂的阅读打下基础。

3.阅读:在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本和理解句意,尤其是一些生僻或容易造成误解的词语,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好读不懂和不懂读的问题。

如老师可以在讲解时让学生跟读,口齿流畅,正确地在语音语调和内容的把握上达到过关的目的。

4.分析:学生阅读完全文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全文,探寻文章背后的内涵。

可以起草一些“提问”和“回答”式的考试题目,以促进学生思考、自由联想、并提升对古文语境的理解。

5.培养:在学生理解了《梅花》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品诗歌中的美感,用细腻且贴身的语言帮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切身感受古典文学的风采与文化内涵。

在这里,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现场的朗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美感,并慢慢地培养学生对古文学习和欣赏的兴趣与爱好。

6.总结:老师可通过课前或课后测试来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实践1.通过阅读和学习《梅花》这一篇具有典型特点的古文,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和作文表达的能力。

2.对于阅读不熟悉的古文,可以寻找更多的资料进行补充和了解,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

3.古文阅读的理解方法非常重要,老师可以针对一些生僻词语,开展“朗读”,“解释”等活动,或是利用现代手段辅助深入了解意义。

4.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思考,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古文时,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这一目标。

小学语文五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梅》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五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梅》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梅》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五年级《梅》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懂得感悟美、感悟高尚人格的魅力,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这堂课上孩子们学习了《墨梅图题诗》、《白梅》、《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四首诗词。

前两首为为元朝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所作。

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不同流合污的气节与卓尔不群的人品。

其中“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了诗人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甘愿过隐居生活的志向。

后两首虽然题目相同,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通过对比阅读,让孩子们对作者的高尚情操深入了解。

师:同学们,这墨梅有什么特点?你从诗中找到答案了吗?生:色淡师:你从诗中的哪里看出来的?生: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师:这两行诗中还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生:洗砚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

生:淡墨痕: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师:毛泽东笔下的梅是什么形象?生:喜悦。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她在丛中笑。

师:还有呢?生:不惧困难。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师:这首词表达了梅花怎样的品质?生:不畏严寒,不怕困难。

生:乐观积极。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总的来说突出表现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质。

师:陆游笔下的梅是什么形象?生:寂寞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师:还有呢?生:凄惨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零落成泥碾作尘。

师:曾经“铁马金戈”的陆游为什么如此寂寞、愁苦呢?生: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师:什么理想?生:王师北定中国,也就是统一中国。

师:讲得很好。

师:接着我们来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生:写作背景不同。

毛泽东写词时正值困难时期,用这首词鼓励大家乐观面对困难。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八组艺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八组艺术人教新课标
2.培养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艺术形式的美。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作品结构、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4.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流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对于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的追求,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学生对于家庭、友情、亲情等美好情感的珍视和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4.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分享心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本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秋天的怀念》、《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不仅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2.设计相关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3.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梅花》教案

《梅花》教案

《梅花》教案《梅花》教案(精选24篇)《梅花》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

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

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梅花知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梅花知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梅花知识引言梅花是中国诗词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本教案旨在通过梅花认知、梅花赏析等方面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国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认识梅花,了解梅花的形态特征和常见品种。

•学习梅花相关的词语,了解梅花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梅花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的梅花,让学生了解梅花的外观形态和颜色特征。

教学过程1.回顾观察:请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梅花特征和颜色,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2.梅花的形态特征:让学生了解梅花的枝条、叶子、花朵等部位的名称和形态特征,并通过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和解释。

3.梅花的品种:介绍梅花的常见品种,如水仙梅、海棠梅、青梅等,并让学生通过图片等形式进行辨认和区分。

第二课:梅花的词语课前准备请学生阅读或背诵有关梅花的诗句或成语,如《题李凝幽居壁》的“瘦影自怜秋水照,沉吟别处欲何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或“梅花香自苦寒来”。

教学过程1.让学生分享并背诵诗句或成语,并解释其中涉及到的梅花意象。

2.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写下有关梅花的词语,如梅花、梅雨、梅花鹿、梅花诗等,并进行意义和用法的讲解和示范。

第三课:欣赏梅花诗词课前准备请学生阅读或背诵与梅花有关的诗句或词曲,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教学过程1.让学生分享诗词的感受和理解,了解梅花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内涵。

2.联想梅花的图像和书写梅花的字形,让学生练习写梅花的诗句或自创的诗词。

3.借助音乐或图像,让学生欣赏有关梅花的音乐、绘画或书法等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总结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梅花的外观、品种、词语和诗词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梅花阅读教学设计

梅花阅读教学设计

梅花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梅花阅读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年级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导入,如引述相关名人名言、唱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歌曲、出示相关图片等。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预习分析与设问在阅读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标题、猜测文章内容,或者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为学生创设阅读的需求。

第三步:整体阅读学生可以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对于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先暂时了解其大意,为后续深入理解做准备。

第四步:详细阅读学生可以仔细阅读文章,逐段理解并注释生词,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提供必要的辅导。

第五步:合作学习与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者整体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和理解,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更有见地的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

第六步:个人思考与表达学生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或者某一主题进行个人思考,并以写作或者口头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见解,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第七步:学习反思与总结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可以进行反思与总结,回答一些问题,如: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你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有更深的理解了吗?你在这次阅读中获得了哪些技能和经验?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发言和作业情况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写作或者口头评价等方式来进行。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网站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梅花阅读教学设计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人教新课标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展开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二组的教学。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系列与民俗文化相关的文章,深入了解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首先,我们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我们通过讲解文章中的民俗风情,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最后,我们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学习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民俗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我强调学生要尊重和传承民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总结归纳中得到提高。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组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良好的评价能力。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反思与评价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梅花》课文教案分享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梅花》课文教案分享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梅花》课文教案分享课文教案分享一、课程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懂得感受梅花的美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并掌握汉字“梅”的用法和读音,提高学生的汉字意识和发音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文字描述梅花,和自己的情感和联想。

二、课程重点1.听懂课文,理解梅花的特点及美丽。

2.学习并掌握汉字“梅”的读音、用法和写法。

3.阅读、分析、学习并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联想能力,让学生用文字描写梅花,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联想。

三、教学过程1.前导活动: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美丽,询问学生对梅花的印象及感觉,并听其发表言之有物的观点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核心解读:教师朗读课文,先让学生跟读,再分析课文。

1)了解梅花的特点。

梅花是一种极富魅力的花卉,它寒冬时节绝地开花,五瓣花瓣,白色、粉色、红色等多种颜色,散发出一种清新淡雅、淡香幽远的气息,尤其是雪后,梅花更是带着娇媚和坚韧在白雪中绽放。

2)掌握汉字“梅”的读音、用法和写法。

梅,音méi,是一个多音字,有“梅花”一词,还有“梅雨”、“南梅”等词语。

3)阅读、分析、学习并背诵课文。

教师先阅读课文,让学生跟读,然后分析词句,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一句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中“风”与“梅”的音律结合十分和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千树万树”与“梨花开”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梅花的迷人之处。

让学生一起背诵,加深记忆。

3.巩固练习:让学生回忆画面,描述自己在梅树下的感受及情感,或通过想象,描述自己遇到梅花后的情感及联想,并呈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辅助手段1.音频资料:播放梅花诗歌的音频文件。

2.图片:用多种角度拍摄梅花的照片,展示梅花的美丽;引导学生描绘梅花的娇美和坚韧。

3.教学PPT:编制相关主题的PPT,注重课文理解、语文知识点讲解、互动口语表达这三个方面,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梅花》《青松》群文阅读设计

《梅花》《青松》群文阅读设计

《梅花》《青松》群文阅读设计学习古诗,是让我们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依然能找到那个温暖的港湾。

学习古诗,要让我们感受到一首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怎样融入我们内心的,从而感受到那种充满力量、永远充满力量的意境。

学习古诗,要让我们感知到那一首首诗中蕴含着的人生哲理是怎样为之感染、激励自己。

学习古诗词,要想真正让读者感悟到其中蕴涵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感悟,就必须与阅读相结合。

《梅花》和《青松》都是一篇充满爱国情怀、昂扬向上、饱含诗意的优秀诗歌。

本课学习《梅花》和《青松》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充分阅读理解。

一、理解诗歌大意,找准文章的主旨在群文阅读中,要明确诗歌的主旨,先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懂了诗歌,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诗是以人为主体的语言作品。

..表现了作者的民族精神之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之美好情感和决心。

.......二、明确学习重点,把握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学习这两首诗,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由主要内容带领学生一起研读,然后再指导学生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感悟这两首诗中蕴涵的哲理。

在本课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背诵,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在学习这些诗歌中蕴含着生命里的智慧结晶。

下面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为什么用“不畏寒”“不畏权贵’‘坚忍不拔’“等词语。

】【体会诗歌蕴含内涵的人生哲理】【感悟作者思想情感】【品味作者的人生感悟】【体会伟大崇高境界和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等词语,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命与人民所具有的价值追求。

】【体会作者在艰难困苦和悲愤挫折中不屈不挠、不达目的决不放弃、敢于牺牲甚至不惜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等精神含义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体会祖国不断强大、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之意境】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生命所具有的一种崇高与力量,也让读者深刻理解了诗人的人生哲理:珍惜时间,把握现在;勤奋努力以不辜负时间;坚持不懈以追求完美;宽容大度以维护社会和谐。

五年级上古诗词中的梅花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五年级上古诗词中的梅花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五年级上古诗词中的梅花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梅花的意象和文化内涵,我设计了一次梅花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多篇以梅花为主题的古诗词,感受梅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梅花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体会梅花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感受梅花在诗词中的形象特点。

(2)理解诗人借梅花所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志向。

2、难点(1)体会梅花在不同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群文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初,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几幅梅花傲雪绽放的图片,并播放了一段悠扬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梅花,你们想到了哪些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

由此,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中的梅花。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我选取了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和卢梅坡的《雪梅》三首诗词,让学生进行初读。

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并初步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读完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每首诗词所展现的梅花形象。

有的学生说:“王安石的《梅花》中,梅花独自在墙角开放,不畏严寒。

”有的学生说:“王冕的《墨梅》里,梅花颜色淡雅,香气清幽。

”还有的学生说:“卢梅坡的《雪梅》中,梅花和雪花相互争春,各有千秋。

”(三)精读诗词,品味内涵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对三首诗词进行精读,深入品味其中的内涵。

1、分析王安石《梅花》我先让学生思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诗中,‘凌寒独自开’体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学生们经过讨论,纷纷回答:“体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质。

人教六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教六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06.
群文阅读教学 实施建议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02
群文阅读教学的定义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通过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群文阅读教学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质疑、探究和发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交互性讨论:群 文阅读教学注重 师生、生生之间 的交互讨论,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 解和表达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提高学生阅读速 度和阅读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和阅读习惯
拓展学生的知识 面和视野
提高学上册教材分析
03
教材内容概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阅读、写作、口 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
教学互动性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学设 计案例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量 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学评价与反馈建议
评价方式:采 用多种评价方 式,如观察、 口头表达、作 品展示等,全 面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
反馈及时:教 师及时给予学 生反馈,指导 学生进行有针 对性的改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结构清晰: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 主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古诗词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词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词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梅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其优美的辞章、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梅群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熟悉梅群文的背景和作者;3.感受梅群文带来的审美享受;4.通过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播放一段梅群文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梅群文(10分钟)教师简要地介绍梅群文的背景和作者。

解释梅群文代表了梅花开放的美丽景象和豪情壮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3. 梅群文欣赏(15分钟)教师选择一首梅群文,逐词解释,带领学生欣赏梅群文的词句和意境。

学生可以跟读或默读,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学梅群文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进行讨论,探讨其中的意义和感受。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加深思考。

5. 学生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促进互动和交流。

6. 梅群文创作(2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梅群文的主题或情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短诗或写一段文字。

鼓励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7. 全班共读(15分钟)教师选择几个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全班共读。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8. 总结和延伸(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梅群文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古诗词,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资料1. 梅群文的选取及相关注释。

2. 梅群文创作的指导要点。

3. 课堂展示和讨论的规则。

教学设计如上所述,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梅群文这一经典之作,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因为怕完成不了四篇诗词的课堂任务,我引导得过于着急。有的地方学生还没想好我就让他们说,没说好的就帮他们说了,总之,放手不够大胆,牵引的痕迹较明显。以后的群文教学,我一定要设计好每篇文章的训练点,不用像今天一样面面俱到,或者减少一篇文章的学习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其次,由于群文阅读课堂的内容多而杂,比一般课堂更难把控,所以对学生预习的质量要求更高,所以,精心设计前置学习题单非常有必要,否则,学生在预习时会轻易放过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造成在课堂上的思维滞后。
师:还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不惧困难。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师:这首词表达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生:不畏严寒,不怕困难。
生:乐观积极。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总的来说突出表现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质。
师:陆游笔下的梅是什么形象?
生:寂寞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师:还有呢?
生:表达的情感不同,陆游的更悲观,看不到希望;而毛泽东的给人以希望,让人更有斗志。
师:两首词赋予梅花的思想内涵不同,不必去追究孰优孰劣。
三、案例反思
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非常有效。这节课打破了以往单篇的教学模式,把四篇诗词用“梅”联系起来,体现了群文阅读的理念。我认为我在选材上抓住了文章的联系,四篇文章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对比教学会非常有意思。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在课堂中运用得还不够,所以这堂课暴露了较多的问题。
师:同学们,这墨梅有什么特点?你从诗中找到答案了吗?
生:色淡
师:你从诗中的哪里看出来的?
生: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师:这两行诗中还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生:洗砚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
生:淡墨痕: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
师:毛泽东笔下的梅是什么形象?
生:喜悦。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她在丛中笑。
虽然这堂课的问题不少,但勇敢的尝试总是好的。孩子们对这种教学模式也显示出深厚的兴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探索中,我一定会再次、多次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以达到呈现出完美的课堂。
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
《梅》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北师大版第十一册《梅》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懂得感悟美、感悟高尚人格的魅力,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生:凄惨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零落成泥碾作尘。
师:曾经“铁马金戈”的陆游为什么如此寂寞、愁苦呢?
生: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师:什么理想?
生:王师北定中国,也就是统一中国。
师:讲得很好。
师:接着我们来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生:写作背景不同。毛泽东写词时正值困难时期,用这首词鼓励大家乐观面对困难。而陆游写词时,朝廷被主和派把持,无法统一中国。
二、案例描述
这堂课上孩子们学习了《墨梅图题诗》、《白梅》、《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四首诗词。前两首为为元朝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所作。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不同流合污的气节与卓尔不群的人品。其中“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了诗人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甘愿过隐居生活的志向。后两首虽然题目相同,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通过对比阅读,让孩子们对作者的高尚情操深入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