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船舶结构力学(48学时)第三章 力法(1)2014(2学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Ql 384EI
略
3
5q(2l ) vq1 384 EI m
Q
2Ql 2 7Ql 2 左 右 45EI 180EI
Ql 24EI
2
R ( 2l ) v R1 48EI
3
ml 24EI
3)R解出后,即可解出 双跨梁的内力与变形。 (思考:该种力法的 解题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求出力 R
4 3 3
进而有:M
R1 (2l ) q(2l ) 3 2 ql 1 4 8 16
3 4
2
l 5ql v1 R1 A R1 6 EI 48EI
例2:具有弹性支座的双跨梁 如下图,若节点3弯矩为零, A为多少?
q 1
l/2
3 A
EI
l/2
2
解:静定基:
q 1
l/2
EI
3
P
ql 2
m ql2 / 20
l/2
/2
解: 1、静定基
原模型:
P
ql 2
m ql2 / 20
l/2
/2
P
ql 2
静定基
m ql / 20
2
3
变形连续方程?
2、变形一致方程:
01 0 10 12 21 23
3、三弯矩方程:
M 0l M 1l Pl 0 3EI 6 EI 16EI 2 M 0l M 1l Pl M 1l M 2l ml 6 EI 3EI 16EI 3EI 6 EI 24EI 3 M 1l M 2l ml M 2l ql 6 EI 3EI 24EI 3EI 24EI
P
ql 2
1
ql 2
2
几次超静定?
3
4
静定基
1
2 3
1
2
3
4
变形协调方程?
图3-9
解:本连续梁为三次超静定 结构有三个基本未知数。 1、静定基; 2、变形一致方程; 3、三弯矩方程; 4、化简并求解;5、M图。
变形一致方程:
12 0 21 23 32 34
三弯矩方程:
4)写出三弯矩方程
M 1l M 2l ql 0 3EI 6 EI 24EI 3 3 M 1l M 2l ql M 2l ql (1) 6 EI 3EI 24EI 3EI 24EI
3
5)将以上方程式化简:
整理(1)式后得
正则式
1 2 2 M 1 M 2 ql 正则式 4 1 2 M 1 4 M 2 ql (2) 2 弯矩所得值为正,表示 6)解方程得 其方向与假定的相同。
(R能求出则梁的弯曲问 题可按第二章的叠加法 解决。)
比如用叠加法求节点1弯矩:
P
M图
中点挠度大小端点转角大小
l
m m
Pl / 4
Pl3 48EI
ml 16EI
3
2
Pl 16EI ml ml 左 右 3EI 6EI
2
2
Q
l
Ql / 8
Q q m l 1 R
0.128Ql
384E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Ql M Ql M M R1 1 q1
4
3
Rl 5ql 0 5 6 EI 24 EI R ql 4
P
M图
中点挠度大小
3
端点转角大小
2
m
Pl Pl EI , l 48EI 16EI Pl / 4 2 m ml ml ml 左 右 查单跨梁的弯曲要素表(附录A表A-2),得到: 3EI 6EI 16EI
Q
EI , l
Ql / 8
R3
l/2
4
2
3
据弹性支座有:v
5 q(l ) R3l 据静定基有: v3 384 EI 48EI
3
R3 A
变形协调方程:
R3l 5 ql R3 A 384 EI 48EI
4 3
另据静定基有: 令M3=0得 R
R3l ql M3 4 8
2
3
ql / 2代入变协方得
l A 192EI
“力”?
力法的适用范围:
力法多用于求解连 续梁、简单刚架及简单 板架。
2、节点:刚架或板架 中杆件的相交点、连续 梁中支座与杆件的交点。
3、简单刚架:
刚架中节点汇交的杆 件只有两根。(如单甲板 船的肋骨刚架)
是简单刚架?
4、简单板架:
节点数目较少,且主 向梁、交叉构件都是等断 面梁的板架。
3
例3:具有弹性支座的双跨梁 如下图,求 v2 , M1 。
q 1
l/2
2 A l/2
EI
3
3
l A 48EI
计算图形
解:静不定基(超静定基):
q 1
l/2 2 l/2 R 2 EI
3
R2
若用静定基?
l v1 R2 A R2 48EI
3
变形协调方程:
1 ql R2l AR2 384 EI 192EI
M 1l M 2l Pl 0 3EI 6 EI 16EI 2 M 1l M 2l Pl M 2l M 3l 6 EI 3EI 16EI 3EI 6 EI 3 M 2l M 3l M 3l ql 6 EI 3EI 3EI 24EI
2
化简成正则式:
3 2 2 M 1 M 2 ql 16 3 2 M 1 4 M 2 M 3 ql 16 1 2 M 2 4 M 3 ql 4
q
0
EI , l
1
A
3
EI , l
2
l A 6 EI
解:静定基:
0
q 1
据静定基写出:
4
EI , l
3
R1 R1
EI , l
2
5 q(2l ) R1 (2l ) v1 384 EI 48EI
据弹性支座写出:
变形协调方程?
l v1 R1 A R1 6 EI
3
变形协调方程:
5 q(2l ) R1 (2l ) R1l 384 EI 48EI 6 EI 解得: 5 R1 ql 8
由于此方程组中的 每一个方程式中最多包 括三个未知弯矩,因此 称为三弯矩方程式。
思考: 是否可以说力法的 第二种解题法(截面法) 就是三弯矩方程法?
2、三弯矩方程法的优点: (1)一般来说,对于求解 连续梁(三跨以上)、简单 刚架,用三弯矩方程法较 为简便;
(2)工程实际中应用 广泛; (3)求出弯矩后可立 即画出弯矩图。
主向梁?交叉构件?
简单板架?
5、连续梁:两端以一定
边界形式的固定,中间具 有多个刚性或弹性支座, 且在横向荷重作用下的直 杆。
双跨梁是连续梁?
二、力法原理 用力法解题有两种 方法,下面以受均布荷 重的双跨梁(静不定结 构)求解为例说明力法 原理。
力法第一法(去支座法): 力法第一法(去支座法): 1)将双跨梁中间刚性支座 拿掉,以支反力R代替拿 掉的支座对梁的作用,
力法第二种方法(截面法):
1)假定在原来双跨梁中间 支座处沿断面切断,
在断面处加上弯矩M及 铰支座以形成两根在断面处 为自由支持的单跨梁(力法 的基本结构-静定基);
2)对受均布荷重q与断面弯 矩M共同作用的两根单跨梁, 根据变形连续条件建立方程 式; 为什么?
10 12
静定基
由于原来的双跨梁在节点1(支 座1)处是连续的, 现在把它切开后仍应保持变形 连续的条件, 具体就是: 梁0-1与梁1-2在节点1处应该有 相同的转角(或M的大小恰好使 梁0-1与梁1-2在节点1处保持相 同的转角),即:
3
3
由此解得 M ql / 8 ,求 出了M后,两个单跨梁 的内力和变形都可解之。
2
( 思考:此例中显然 10 12 =0,这是转角 连续方程的特殊情况,如 何简化该模型成为单跨 梁?)
四、力法的解题步骤 1、首先将静不定结构转 变成一基本结构。此基 本结构大多数情况下为 静定结构(静定基)。
以下详解参见教材
1 2 M1 ql 104 解得: 37 2 M2 ql 416 25 2 M3 ql 416
详解参见教材
例3 计算下图中的等截面三 跨连续梁,已知梁的跨长 为 l ,梁断面惯性矩 为 I ,承受外载荷,有 q l q 均布荷重 ,集中力 P 2 2 ,集中力矩 m ql / 20 。
2
3
3)建立变形一致方程式
一个是固定端处的转角 为零的方程式,12 0 另一个是中间支座的转 角连续方程式。 21 23
P
M图
端点转角大小
EI , l
m m
Pl / 4
EI , l
Q
Pl 48EI 2 ml 16EI
5Ql 384EI
略
3
3
Pl 16EI ml ml 左 右 3EI 6EI
R
静定基
这时原来仅受均布荷重q作用的静 不定的双跨梁变为受均布荷重q与集中 力R共同作用的静定的单跨梁;
2)比较前后两种梁的变 形情况,根据变形一致 (协调、连续)条件建 立方程式;
原超静定结构
v1 0
静定基
变形一致条件:
v1 0
静定基
变形一致条件:
v1 0
vq1 vR1 0
第三章
力法
§3.2 具有刚性支 座连续梁的计算
一、 用力法的三弯 矩方程法(截面法) 求解刚性支座上的连 续梁问题举例:
例1(教材引例P33) 计算图3-6(a) 双跨 梁,画出该梁的弯矩 图。
1
2
3
静不定次数?
解: 1)确定所要求解 的基本未知数数目
此双跨梁为两次静不定结 构,故所要求解的未知数数目 为2。
Q ql
4 3
q
l/2 2 l/2 3 R2 EI
端点弯矩大小 Ql 12
中点挠度大小
EI , l
1 ql 4 384 EI
P
EI , l
1 Pl 3 192 EI
Pl 8
正负?
Q ql R2 10 10 解得: 4 ql v2 AR2 480EI Ql R2l 17 2 M1 ql 12 8 240
1 2 M 1 ql 14
3 2 M2 ql 28
7)画弯矩图
求出了 M 1 、M 2 后, 就可以分别对两个单跨 梁1-2、2-3画弯矩图。
其中每一个单跨梁 的弯矩图都可以用叠加 法来画。最后组合起来 得到双跨梁的弯矩图, 图3-7(a)。
a
弯矩图
3
例2(教材P37例) 计算图 3-9中的等断面三跨连续 梁,已知梁的跨长为 , l 梁断面惯性矩为 ,梁 I 上作用的均布荷重为 , q 梁上作用的集中力为 =
节点转角连续方程
原超静定结构
10 12
3)写出含有M的变形连 续条件的具体形式(关 于弯矩的方程)并解出 M
10 12
Ml ql 10 3EI 24EI 3 Ml ql 12 3EI 24EI
3
代入式( J4-2 10 )得 12
Ml ql Ml ql 3EI 24EI 3EI 24EI
Ql 24EI
2
2
EI , l
Q
Ql / 8
EI , l
2Ql 2 7Ql 2 左 右 45EI 180EI
查单跨梁的弯曲要素表(附录A表A-2),利用叠加法可得: 两端自由支持单跨梁的弯曲要素表
静定基:
2
1
2
1
2
2
3
EI ,l
EI ,l
12 0
21 23
化简?
M 1l M 2l ql3 0 3EI 6 EI 24EI 3 3 M 1l M 2l ql M 2l ql 6 EI 3EI 24EI 3EI 24EI
2
2 2 R ( 2 l ) 2 Ql 7 Ql q ( 2 l ) 略 左 45EI 右 180EI
24EI
l -m/2
m/2
8
ql 8
零 1
2
ml 24EI
4
三、用力法的去支座法
求解弹性支座上的连 续梁举例:
例1:具有弹性支座的双跨梁 如下图,用力法的去支座法 求 R1 , M1 , v1 ,已知如图。
(力法基本未知数数目与结构的 静不定次数相同。)
2、在去掉约束或截断处, 列出变形一致(连续) 方程式以保证基本结构 的变形与原结构的变形 相同。
(方程数目与基本未知数数目相同。)
3、从变形一致(或连续、 协调)方程式中求出未 知“力”,进一步可求 出结构的其他弯曲要素。
五、三弯矩方程法 1、三弯矩方程式:一般来 说,在用力法的第二种方法 (截面法)解静不定杆系问 题时,列出的变形连续方程 式(或称节点转角连续方程) 是以各断面弯矩为未知数的 方程组,
第三章
力法
§3.1 力法的基本原理
思考:
1、 船体结构中主要 杆系及特点?
连续梁;刚架;板架 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静不定杆系
2、计算静不定杆系的 方法?
(使用力法、位移法等)
3、区分刚架与板架的 关键?
一、基本概念 1、力法:以“力”为基本 未知数,根据变形一致 (协调、连续)条件建立 关于“力”的方程式,求 解静不定问题的方法 。
1 2 3
2)建立基本结构 去掉左端的刚性固定变 简支,并在中间支座切开, 得到如图3-6(b)的基本 结构,
1 2 3
静定基
2
1
2
1
2
2
3
EI ,l
EI ,l
图中
M1
与 M 2 为未知弯矩,它们的方向是暂时假定(假定正向)的。
变形一致方程式?
静定基:
2
1
2
1
2
2
3
EI ,l
EI ,l
原结构:1
5Ql 384EI
略
3
5q(2l ) vq1 384 EI m
Q
2Ql 2 7Ql 2 左 右 45EI 180EI
Ql 24EI
2
R ( 2l ) v R1 48EI
3
ml 24EI
3)R解出后,即可解出 双跨梁的内力与变形。 (思考:该种力法的 解题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求出力 R
4 3 3
进而有:M
R1 (2l ) q(2l ) 3 2 ql 1 4 8 16
3 4
2
l 5ql v1 R1 A R1 6 EI 48EI
例2:具有弹性支座的双跨梁 如下图,若节点3弯矩为零, A为多少?
q 1
l/2
3 A
EI
l/2
2
解:静定基:
q 1
l/2
EI
3
P
ql 2
m ql2 / 20
l/2
/2
解: 1、静定基
原模型:
P
ql 2
m ql2 / 20
l/2
/2
P
ql 2
静定基
m ql / 20
2
3
变形连续方程?
2、变形一致方程:
01 0 10 12 21 23
3、三弯矩方程:
M 0l M 1l Pl 0 3EI 6 EI 16EI 2 M 0l M 1l Pl M 1l M 2l ml 6 EI 3EI 16EI 3EI 6 EI 24EI 3 M 1l M 2l ml M 2l ql 6 EI 3EI 24EI 3EI 24EI
P
ql 2
1
ql 2
2
几次超静定?
3
4
静定基
1
2 3
1
2
3
4
变形协调方程?
图3-9
解:本连续梁为三次超静定 结构有三个基本未知数。 1、静定基; 2、变形一致方程; 3、三弯矩方程; 4、化简并求解;5、M图。
变形一致方程:
12 0 21 23 32 34
三弯矩方程:
4)写出三弯矩方程
M 1l M 2l ql 0 3EI 6 EI 24EI 3 3 M 1l M 2l ql M 2l ql (1) 6 EI 3EI 24EI 3EI 24EI
3
5)将以上方程式化简:
整理(1)式后得
正则式
1 2 2 M 1 M 2 ql 正则式 4 1 2 M 1 4 M 2 ql (2) 2 弯矩所得值为正,表示 6)解方程得 其方向与假定的相同。
(R能求出则梁的弯曲问 题可按第二章的叠加法 解决。)
比如用叠加法求节点1弯矩:
P
M图
中点挠度大小端点转角大小
l
m m
Pl / 4
Pl3 48EI
ml 16EI
3
2
Pl 16EI ml ml 左 右 3EI 6EI
2
2
Q
l
Ql / 8
Q q m l 1 R
0.128Ql
384E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Ql M Ql M M R1 1 q1
4
3
Rl 5ql 0 5 6 EI 24 EI R ql 4
P
M图
中点挠度大小
3
端点转角大小
2
m
Pl Pl EI , l 48EI 16EI Pl / 4 2 m ml ml ml 左 右 查单跨梁的弯曲要素表(附录A表A-2),得到: 3EI 6EI 16EI
Q
EI , l
Ql / 8
R3
l/2
4
2
3
据弹性支座有:v
5 q(l ) R3l 据静定基有: v3 384 EI 48EI
3
R3 A
变形协调方程:
R3l 5 ql R3 A 384 EI 48EI
4 3
另据静定基有: 令M3=0得 R
R3l ql M3 4 8
2
3
ql / 2代入变协方得
l A 192EI
“力”?
力法的适用范围:
力法多用于求解连 续梁、简单刚架及简单 板架。
2、节点:刚架或板架 中杆件的相交点、连续 梁中支座与杆件的交点。
3、简单刚架:
刚架中节点汇交的杆 件只有两根。(如单甲板 船的肋骨刚架)
是简单刚架?
4、简单板架:
节点数目较少,且主 向梁、交叉构件都是等断 面梁的板架。
3
例3:具有弹性支座的双跨梁 如下图,求 v2 , M1 。
q 1
l/2
2 A l/2
EI
3
3
l A 48EI
计算图形
解:静不定基(超静定基):
q 1
l/2 2 l/2 R 2 EI
3
R2
若用静定基?
l v1 R2 A R2 48EI
3
变形协调方程:
1 ql R2l AR2 384 EI 192EI
M 1l M 2l Pl 0 3EI 6 EI 16EI 2 M 1l M 2l Pl M 2l M 3l 6 EI 3EI 16EI 3EI 6 EI 3 M 2l M 3l M 3l ql 6 EI 3EI 3EI 24EI
2
化简成正则式:
3 2 2 M 1 M 2 ql 16 3 2 M 1 4 M 2 M 3 ql 16 1 2 M 2 4 M 3 ql 4
q
0
EI , l
1
A
3
EI , l
2
l A 6 EI
解:静定基:
0
q 1
据静定基写出:
4
EI , l
3
R1 R1
EI , l
2
5 q(2l ) R1 (2l ) v1 384 EI 48EI
据弹性支座写出:
变形协调方程?
l v1 R1 A R1 6 EI
3
变形协调方程:
5 q(2l ) R1 (2l ) R1l 384 EI 48EI 6 EI 解得: 5 R1 ql 8
由于此方程组中的 每一个方程式中最多包 括三个未知弯矩,因此 称为三弯矩方程式。
思考: 是否可以说力法的 第二种解题法(截面法) 就是三弯矩方程法?
2、三弯矩方程法的优点: (1)一般来说,对于求解 连续梁(三跨以上)、简单 刚架,用三弯矩方程法较 为简便;
(2)工程实际中应用 广泛; (3)求出弯矩后可立 即画出弯矩图。
主向梁?交叉构件?
简单板架?
5、连续梁:两端以一定
边界形式的固定,中间具 有多个刚性或弹性支座, 且在横向荷重作用下的直 杆。
双跨梁是连续梁?
二、力法原理 用力法解题有两种 方法,下面以受均布荷 重的双跨梁(静不定结 构)求解为例说明力法 原理。
力法第一法(去支座法): 力法第一法(去支座法): 1)将双跨梁中间刚性支座 拿掉,以支反力R代替拿 掉的支座对梁的作用,
力法第二种方法(截面法):
1)假定在原来双跨梁中间 支座处沿断面切断,
在断面处加上弯矩M及 铰支座以形成两根在断面处 为自由支持的单跨梁(力法 的基本结构-静定基);
2)对受均布荷重q与断面弯 矩M共同作用的两根单跨梁, 根据变形连续条件建立方程 式; 为什么?
10 12
静定基
由于原来的双跨梁在节点1(支 座1)处是连续的, 现在把它切开后仍应保持变形 连续的条件, 具体就是: 梁0-1与梁1-2在节点1处应该有 相同的转角(或M的大小恰好使 梁0-1与梁1-2在节点1处保持相 同的转角),即:
3
3
由此解得 M ql / 8 ,求 出了M后,两个单跨梁 的内力和变形都可解之。
2
( 思考:此例中显然 10 12 =0,这是转角 连续方程的特殊情况,如 何简化该模型成为单跨 梁?)
四、力法的解题步骤 1、首先将静不定结构转 变成一基本结构。此基 本结构大多数情况下为 静定结构(静定基)。
以下详解参见教材
1 2 M1 ql 104 解得: 37 2 M2 ql 416 25 2 M3 ql 416
详解参见教材
例3 计算下图中的等截面三 跨连续梁,已知梁的跨长 为 l ,梁断面惯性矩 为 I ,承受外载荷,有 q l q 均布荷重 ,集中力 P 2 2 ,集中力矩 m ql / 20 。
2
3
3)建立变形一致方程式
一个是固定端处的转角 为零的方程式,12 0 另一个是中间支座的转 角连续方程式。 21 23
P
M图
端点转角大小
EI , l
m m
Pl / 4
EI , l
Q
Pl 48EI 2 ml 16EI
5Ql 384EI
略
3
3
Pl 16EI ml ml 左 右 3EI 6EI
R
静定基
这时原来仅受均布荷重q作用的静 不定的双跨梁变为受均布荷重q与集中 力R共同作用的静定的单跨梁;
2)比较前后两种梁的变 形情况,根据变形一致 (协调、连续)条件建 立方程式;
原超静定结构
v1 0
静定基
变形一致条件:
v1 0
静定基
变形一致条件:
v1 0
vq1 vR1 0
第三章
力法
§3.2 具有刚性支 座连续梁的计算
一、 用力法的三弯 矩方程法(截面法) 求解刚性支座上的连 续梁问题举例:
例1(教材引例P33) 计算图3-6(a) 双跨 梁,画出该梁的弯矩 图。
1
2
3
静不定次数?
解: 1)确定所要求解 的基本未知数数目
此双跨梁为两次静不定结 构,故所要求解的未知数数目 为2。
Q ql
4 3
q
l/2 2 l/2 3 R2 EI
端点弯矩大小 Ql 12
中点挠度大小
EI , l
1 ql 4 384 EI
P
EI , l
1 Pl 3 192 EI
Pl 8
正负?
Q ql R2 10 10 解得: 4 ql v2 AR2 480EI Ql R2l 17 2 M1 ql 12 8 240
1 2 M 1 ql 14
3 2 M2 ql 28
7)画弯矩图
求出了 M 1 、M 2 后, 就可以分别对两个单跨 梁1-2、2-3画弯矩图。
其中每一个单跨梁 的弯矩图都可以用叠加 法来画。最后组合起来 得到双跨梁的弯矩图, 图3-7(a)。
a
弯矩图
3
例2(教材P37例) 计算图 3-9中的等断面三跨连续 梁,已知梁的跨长为 , l 梁断面惯性矩为 ,梁 I 上作用的均布荷重为 , q 梁上作用的集中力为 =
节点转角连续方程
原超静定结构
10 12
3)写出含有M的变形连 续条件的具体形式(关 于弯矩的方程)并解出 M
10 12
Ml ql 10 3EI 24EI 3 Ml ql 12 3EI 24EI
3
代入式( J4-2 10 )得 12
Ml ql Ml ql 3EI 24EI 3EI 24EI
Ql 24EI
2
2
EI , l
Q
Ql / 8
EI , l
2Ql 2 7Ql 2 左 右 45EI 180EI
查单跨梁的弯曲要素表(附录A表A-2),利用叠加法可得: 两端自由支持单跨梁的弯曲要素表
静定基:
2
1
2
1
2
2
3
EI ,l
EI ,l
12 0
21 23
化简?
M 1l M 2l ql3 0 3EI 6 EI 24EI 3 3 M 1l M 2l ql M 2l ql 6 EI 3EI 24EI 3EI 24EI
2
2 2 R ( 2 l ) 2 Ql 7 Ql q ( 2 l ) 略 左 45EI 右 180EI
24EI
l -m/2
m/2
8
ql 8
零 1
2
ml 24EI
4
三、用力法的去支座法
求解弹性支座上的连 续梁举例:
例1:具有弹性支座的双跨梁 如下图,用力法的去支座法 求 R1 , M1 , v1 ,已知如图。
(力法基本未知数数目与结构的 静不定次数相同。)
2、在去掉约束或截断处, 列出变形一致(连续) 方程式以保证基本结构 的变形与原结构的变形 相同。
(方程数目与基本未知数数目相同。)
3、从变形一致(或连续、 协调)方程式中求出未 知“力”,进一步可求 出结构的其他弯曲要素。
五、三弯矩方程法 1、三弯矩方程式:一般来 说,在用力法的第二种方法 (截面法)解静不定杆系问 题时,列出的变形连续方程 式(或称节点转角连续方程) 是以各断面弯矩为未知数的 方程组,
第三章
力法
§3.1 力法的基本原理
思考:
1、 船体结构中主要 杆系及特点?
连续梁;刚架;板架 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静不定杆系
2、计算静不定杆系的 方法?
(使用力法、位移法等)
3、区分刚架与板架的 关键?
一、基本概念 1、力法:以“力”为基本 未知数,根据变形一致 (协调、连续)条件建立 关于“力”的方程式,求 解静不定问题的方法 。
1 2 3
2)建立基本结构 去掉左端的刚性固定变 简支,并在中间支座切开, 得到如图3-6(b)的基本 结构,
1 2 3
静定基
2
1
2
1
2
2
3
EI ,l
EI ,l
图中
M1
与 M 2 为未知弯矩,它们的方向是暂时假定(假定正向)的。
变形一致方程式?
静定基:
2
1
2
1
2
2
3
EI ,l
EI ,l
原结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