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评论
• 法国文学评论家拉蒙·费南代在《选篇》前言中指出, “《追忆似水年华》写的是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地受溺 爱的孩子缓慢成长的过程,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 们的存在。”总的说,这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的小说, 从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开始,一直写到他晚年的心情。他 三十多岁由于严重的哮喘与气管炎,怕见阳光,怕吹风, 把自己囚禁在斗室中,白天绝对不出门,也尽量少接见来 访者,实际上从那时起,他已经与世隔绝。《似水年华》, 这是一个自愿活埋在坟墓中的人,在寂静的坟墓中回想生 前种种经历与感受的抒情记录。
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 第二个女人是盖尔芒特公爵夫人 。盖尔芒特夫人的年纪 不可考,当童年的普鲁斯特见到她时,她已是一个少妇。 她的姓氏属于贡布雷的领主。她的美在于她的身后站立着 的是整个古老而灿烂的法兰西。盖尔芒特夫人成了普鲁斯 特的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漫长而芬芳。 第三卷就是以 《盖尔芒特家那边》为名。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逝水年华》一译为《追忆似水年华》、《追寻逝去 的时光》)这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 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 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 共7卷15册。它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 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 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 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 • 普鲁斯特创作《追忆逝水年华》的十余年间,完全禁闭在 斗室中,与世隔绝。他全部精力与时间集中在回忆与写作 上,毫不关心世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它对法国人 民生活的强烈影响,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几乎毫无反映。
追忆似水年华的意义
意识流是通过日常的一些事物,触景生情,引发当事人 的思想活动,并把这种复杂多变的思想活动用文字体现出 来,反映一些实时风貌,以及某些人群的一种生存状态。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 要篇幅。这种回忆表现的东西是"自我",是人的内心世界,是 人的精神生活.这种表现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方式,一物 诱发一物,一环引出一环,形成作品意识联想自由流畅的 态势,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这部小说成 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并宣告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的 形成.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使用的意识流可以说朴实无华, 以自己的经历来对比现在的生活,表达出了一个游子对美 好过去的无限怀念。语言没有《尤利西斯》那么晦涩。
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 在20岁那年的夏天,普鲁斯特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度假, 结识了阿尔贝蒂娜。回到巴黎,他们断断续续地交往着, 期间,普鲁斯特正热恋着盖尔芒特夫人。随后,因为一些 偶然事件,普鲁斯特对阿尔贝蒂娜的纯洁起了疑心,突如 其来的占有欲使得普鲁斯特的爱情急剧升温,最终,阿尔 贝蒂娜顺从地做了普鲁斯特的未婚妻,两人开始秘密同居。 她才智平庸,无论与盖尔芒特夫人或希尔贝特相比都 显得愚蠢庸俗,但是她的意志却总是坚强得令普鲁斯特痛 苦,在好不容易成为普鲁斯特的未婚妻后,却为争取自由 行动的权利和人格的被尊重而不惜与普鲁斯特决裂。后来 她因意外而离世。 第四到第六卷的内容都有这段感情的描述。 这三个女人对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的创作有着很 大的影响。了解这三段感情有利于理解这部作品。
《追忆似水年华》
• 这部小说中反映的巴黎是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 十九世纪末叶是法兰西资本主义逐渐由垄断资本进入帝国 主义的过程。二十世纪初年,法国资本主义已经达到最高 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在这时期,法国社会出现了物质 生活方面的极大繁荣。 • 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而言,《追忆逝水年华》是十九世 纪末年的小说,是反映临近巨大的变革与转折点时刻的法 国社会的小说,因此可以说也是一部反映旧时代的小说。 《似水年华》是法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最后一颗硕果,最后 一朵奇葩,最后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意识流类 文学作品的开端。
普鲁斯特人生轨迹
他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 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虽说不是废人, 却年纪轻轻就成为病人,每年有一定时间必须闭门谢客。 这种隐居有助于把生活转化为艺术。他的气质是内向的, 敏感到了近于病态的程度。 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出入于所谓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 成为沙龙中的宠儿。由于他聪慧俊秀,深得沙龙中贵妇人 们的欢心,《在少女们身旁》过安闲日子,积累了丰富的 上流社会生活感受,从那时起,二十岁左右的普鲁斯特就 产生终生从事文学创作的意愿。马塞尔在文学沙龙中结识 花花公子夏尔·阿斯,后来成为其作品中夏尔·斯万的原型。
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追忆似水年华》在1913年至1927年间陆续发表的时候, 批评家们一度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总体构思,没有贯彻 始终的中心情节,只有看似零乱繁复的回忆。 但是,普鲁斯特自己却认为这部作品的唯一优点正在 于它的结构。那些回忆的碎片隐藏着被时间销蚀的岁月, 四处凋零散落,信手拈来,每一个碎片后面都有一个真实 的世界在苏醒,它们在漫不经心的互相追逐中逐渐架起了 一座回忆的大教堂,这座建筑物庞大而结实,简单而稳重。 普鲁斯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爱上的三个女人是这座教 堂最引入胜的彩色壁画。
《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相比
相似之处:规模宏大,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描写得栩栩 如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很多方面的现实。 不同之处: 1、流派。《追忆似水年华》是现代主义文学,《人间 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角度,巴尔扎克着重于从事物的外部现象观察世界、 描写世界;普鲁斯特则刻意突出内部世界,增加小说的画 面的深度与立体感。他们表现客观现实世界的目的是一致 的,然而他们观察与描写的角度往往不同。仅就这一点, 《似水年华》与《人间喜剧》相比,显出早期的现代派艺 术倾向,使《似水年华》成为二十世纪小说的先驱,与十 九世纪小说的典型特点有很明显的分歧。 3、写法,《似水年华》一个艺术特点是“我”与“非 我”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小说贯彻始终的线索是 “我”,但作者常常把“我”放在一边,用很长的篇幅写 别人。巴尔扎克着重写“物”,他把作为他叙述故事的 “物”的背景描写得仔细周全,可是巴尔扎克从来不写自 然的背景,不写小说主人翁周围的其他活人。
马塞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
法国意识流作家。法国 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 流小说大师。1984年6月, 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法 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 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 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 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 名列第六。 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 流派的开山鼻祖而在世界文 学史上留名
《追忆似水年华》和传统小说不同
• 它虽然有一个中心人物“我”,但没有贯彻始终的中心情 节。只有回忆,没有情节。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巴黎大学 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期间,对柏格森直觉主义 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运用到创作中,柏格森与弗洛伊 德是他创作的导师。 在他的小说中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 物、情节、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传统小说里 的诸要素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通篇的对人物内心活 动的描绘。这是普鲁斯特对于法国小说的创新,但不是为 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表现他对于生命的特殊感受而创造 的新艺术手法。
4、内涵。《追忆似水年华》全书以 “我”为主体,将其所 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 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 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人 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 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 大主题。
人生的不同时期
• 1882至1889年,普鲁斯特在巴黎贡多塞中学求学。并进入 圣日耳曼区古老贵族世家的沙龙。这时期普鲁斯特开始写 作,向杂志投稿。1896年,将各处发表的纪事、随笔、故 事等汇编成第一部作品《悠游卒岁录》出版。 • 1896至1899年,写作自传体小说《让·桑德伊》,未完成, 直到1952年由后人根据手稿整理发表。少年和青年时代, 普鲁斯特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但他注意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磨练分析批判能力。他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个 时期的经历。 • 1903至1905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 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 • 1907至1922年,普鲁斯特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终年生 活在一间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 1907年他下定决心 要创作《追忆逝水年华》,1908年他开始动笔,到1922年 他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
《追忆似水年华》名句
• 有回忆才是完美人生。 •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 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 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与田野,遗忘那些永 远不能实现的梦。 • 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 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 合而为一一样。 • 尽管我们知道再无任何希望,我们仍然期待。等待稍稍一 点动静,稍稍一点声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追忆似水年华》目录
• • • • • • • 第一卷 在斯万家那边 第二卷 在少女们身旁 第三卷 盖尔芒特家那边 第四卷 索多姆和戈摩尔 第五卷 女囚 第六卷 消逝了的阿尔贝蒂 娜 第七卷 重现的时光
读懂《追忆逝水年华》要了解
• 首先对于普鲁斯特来说“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 园。”普鲁斯特以一千种方式重复这一想法。“幸福的岁 月是失去的岁月,人们期待着痛苦以便工作。”他被逐出 童年时代的伊甸园,失去了幸福,于是就企图重新创造幸 福。 • 整部的《追忆逝水年华》都是用回忆的方式追忆过往的美 好时光的。 • 但《追忆似水年华》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回忆录, 所写的事 也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 而是撇开逻辑上的联系, 根据记忆 中的偶然联想而展开的 。
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 童年时代,普鲁斯特常随父母来小镇贡布雷度假,他爱上 的第一个女人希尔贝特,正是他在贡布雷的邻居。他那近 乎崇拜的爱慕和极度敏感的自尊使希尔贝特起了反感,少 女时代的希尔贝特不愿承受也无法承受这逐渐沉重、令人 不快的友谊,两人渐行渐远。《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二卷 几乎就是是普鲁斯特这段爱情经历。
相关评论
• 法国著名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A·莫罗亚(1885—1967) 在1954年巴黎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七星丛书》本的《追 忆逝水年华》序言中写道:“一九○○年至一九五○年这 五十年中,除了《追忆逝水年华》之外,没有别的值得永 志不忘的小说巨著。不仅由于普鲁斯特的作品和巴尔扎克 的作品一样篇帙浩繁,因为也有人写过十五卷甚至二十卷 的巨型小说,而且有时也写得文采动人,然而他们并不给 我们发现‘新大陆’或包罗万象的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 挖掘早已为人所知的‘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发 现了新的‘矿藏’。”
出版的曲折
• 1913年写毕《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三部,即《在斯万家那 边》、《盖尔芒特家那边》、《重现的时光》,但无出版 商愿意接受。贝尔纳•格拉塞后来同意出版,但应由作者 出资;且不顾普鲁斯特的愿望,仅同意先出第一部,《盖 尔芒特家那边》须在1914年,《重现的时光》则须在 1915年始能问世。 《在斯万家那边》出版后反应冷淡。 • 1918年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发表,翌年获法国最高文 学奖——龚古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