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的干涉-4

合集下载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和答案解析

λdr y 0=∆第一章 光的干涉●1.波长为nm 500的绿光投射在间距d 为cm 022.0的双缝上,在距离cm 180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若改用波长为nm 700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级亮纹位置的距离.解:由条纹间距公式λd r y y y j j 01=-=∆+ 得:cm 328.0818.0146.1cm146.1573.02cm818.0409.02cm573.010700022.0180cm 409.010500022.018021222202221022172027101=-=-=∆=⨯===⨯===⨯⨯==∆=⨯⨯==∆--y y y drj y d rj y d r y d r y j λλλλ●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nm 640,两狭缝间距为mm 4.0,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cm 50.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mm 1.0,问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式: 解:(1)由公得λd r y 0=∆ =cm 100.8104.64.05025--⨯=⨯⨯(2)由课本第20页图1-2的几何关系可知52100.01sin tan 0.040.810cm 50y r r d d dr θθ--≈≈===⨯521522()0.8106.4104r r πππϕλ--∆=-=⨯⨯=⨯(3) 由公式2222121212cos 4cos 2I A A A A A ϕϕ∆=++∆= 得8536.042224cos 18cos 0cos 421cos 2cos42cos 422202212212020=+=+==︒⋅=∆∆==πππϕϕA A A A I I pp●3. 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亮条纹所在的位置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已知光波长为6×10-7m.解:未加玻璃片时,1S 、2S 到P 点的光程差,由公式2rϕπλ∆∆=可知为 Δr =215252r r λπλπ-=⨯⨯=现在1S 发出的光束途中插入玻璃片时,P 点的光程差为()210022r r h nh λλϕππ'--+=∆=⨯=⎡⎤⎣⎦所以玻璃片的厚度为421510610cm 10.5r r h n λλ--====⨯-4. 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平行光射在间距为0.2mm 的双狭缝上.通过其中一个缝的能量为另一个的2倍,在离狭缝50cm 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求干涉条纹间距和条纹的可见度.解:6050050010 1.250.2r y d λ-∆==⨯⨯=mm122I I = 22122A A =12A A =()()122122/0.94270.941/A A V A A ∴===≈+5. 波长为700nm 的光源与菲涅耳双镜的相交棱之间距离为20cm ,棱到光屏间的距离L 为180cm,若所得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隔为1mm ,求双镜平面之间的夹角θ。

《光学教程》[姚启钧]课后习题解答

《光学教程》[姚启钧]课后习题解答

《光学教程》(姚启钧)习题解答第一章光的干涉1、波长为的绿光投射在间距为的双缝上,在距离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若改用波长为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纹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级亮纹位置的距离。

解:改用两种光第二级亮纹位置的距离为: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两狭缝间距为,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试求:⑴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纹之间的距离;⑵若P点离中央亮纹为问两束光在P点的相位差是多少?⑶求P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解:⑴⑵由光程差公式⑶中央点强度:P点光强为:3、把折射率为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亮条纹所在的位置变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

已知光波长为解:,设玻璃片的厚度为由玻璃片引起的附加光程差为:4、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射在间距为的双缝上、通过其中一个缝的能量为另一个的倍,在离狭缝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求干涉条纹间距和条纹的可见度。

解:由干涉条纹可见度定义:由题意,设,即代入上式得5、波长为的光源与菲涅耳双镜的相交棱之间距离为,棱到光屏间的距离为,若所得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隔为,求双镜平面之间的夹角、解:由菲涅耳双镜干涉条纹间距公式6、在题1、6图所示的劳埃德镜实验中,光源S到观察屏的距离为,到劳埃德镜面的垂直距离为。

劳埃德镜长,置于光源和屏之间的中央。

⑴若光波波长,问条纹间距是多少?⑵确定屏上能够看见条纹的区域大小,此区域内共有几条条纹?(提示:产生干涉的区域P1P2可由图中的几何关系求得)解:由图示可知:7050050010,40.4, 1.5150nm cm d mm cm r m cm λ-==⨯====①②在观察屏上能够看见条纹的区域为P 1P 2间即,离屏中央上方的范围内可看见条纹、7、试求能产生红光()的二级反射干涉条纹的肥皂膜厚度。

已知肥皂膜折射率为,且平行光与法向成300角入射。

解:由等倾干涉的光程差公式:8、透镜表面通常镀一层如M gF 2()一类的透明物质薄膜,目的是利用干涉来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射。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第一章:光的干涉现象1.1 教学目标1. 了解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3. 理解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区别与联系。

1.2 教学内容1. 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3. 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原理及现象。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干涉现象。

1.4 教学步骤1. 引入干涉现象的概念,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2. 讲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引导学生思考;3. 通过实验演示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果;4. 分析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总结。

1.5 课后作业1. 复习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思考干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第二章:双缝干涉实验2.1 教学目标1. 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2. 学会调节实验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3. 能够解释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1. 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2. 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步骤;3. 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结果。

2.4 教学步骤1. 复习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2. 指导学生操作实验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3.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4. 分析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总结。

2.5 课后作业1. 复习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 思考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第三章:单缝衍射实验3.1 教学目标1. 掌握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2. 学会调节实验装置,进行单缝衍射实验;3. 能够解释单缝衍射条纹的形状和宽度。

3.2 教学内容1. 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2. 单缝衍射实验的操作步骤;3. 单缝衍射条纹的形状和宽度。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和结果。

光的干涉4

光的干涉4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 上观察到了彩色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 放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 放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 颜色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 颜色条纹仍存在 C、任何颜色的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 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1、光的本性学说的发展史: 17世纪: 牛顿的微粒说 惠更斯的波动说
19世纪60年代: 麦克斯韦的电磁说
20世纪初: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 20世纪: 公认的波粒二象性
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 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 振动加强区域与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隔开。
①两列波发生干涉的必要条件:f1 = f2 ②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 ③波的干涉和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
2、双缝干涉: 现象:明暗相间的条纹
杨氏双缝干涉
相干波源: 两狭缝S1和S2 特点:从S1和S2传出的光, 频率相同,振动情况 完全相同
相干光源可以通过同一束光分裂成两束 波长为λ,△X表示两明条纹(两暗条纹)的 间距,则 △X= —Ld λ
知识巩固与提高
知识巩固与提高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 S1和S2的距离之差△ S1=0.75μm,光屏上 Q点到双缝S1和S2的距离之差△ S2=1. 5μm, 如果用频率为6. 0×1014Hz的黄光照射双缝, 则P点将出现____条纹,Q点将出现____条纹
知识巩固与提高
3、(2004 天津)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 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两次闪 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 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与两次闪光 时间间隔△t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 测得两次闪光时间间隔△t、双缝到屏之间距离 L以及相邻两条两条纹间距△X。若所用激光 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 式是__________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第一章:光的干涉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双缝干涉的原理和公式。

3. 单缝衍射的原理和公式。

4. 干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原理。

2. 干涉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干涉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分析干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干涉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原理和公式。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应用:分析干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光学滤波器、干涉仪等。

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第二章:双缝干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缝干涉的原理和公式。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双缝干涉的原理。

2. 双缝干涉的公式的推导和解释。

3. 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双缝干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双缝干涉的原理和公式。

2. 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1. 双缝干涉公式的推导和解释。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双缝干涉的原理和公式。

2. 实验法: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分析双缝干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双缝干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双缝干涉的原理。

2. 讲解:详细讲解双缝干涉的原理和公式。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光学教程-总结

光学教程-总结

s in 1
0.61
R
1.22
D
艾里斑的线半径为: l 1.22 f
D
第二章 光的衍射
任何具有空间周期性的衍射屏都可以叫衍射光栅。
I
p
Ap2
s in 2 u2
u
sin2 N(d sin
sin2(d sin )
)
I0
s in 2 u2
u
sin2 Nv sin2 v
第二章 光的衍射
光栅衍射的强度分布 I / I0
B
r s
第三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近轴光线条件下球面反射的物像公式
1 1 2 s s r
对于r一定的球面,只有一个s
P
和给定的s对应,此时存在确定的像点。
这个像点是一个理想的像点,称为高
斯像点。s称为物距, 称s为 像距
1 1 1 s s f
C P O
这个联系物距和像距的公式称为球面反射物像公式。
人眼的分辨本领是描述人眼刚刚能区分非常靠近的两个物点的能 力的物理量。
瞳孔的分辨极限角为
U0
0.610
R
0.610
555 10 7 cm 0.1cm
3.4 10 4 rad
1
望远镜物镜的分辨极限常以物镜焦平面上刚刚能够分辨开的两个 象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表示,这极限值为
y
f 1
1.220
d
/ f
显微镜是用以观察在其物镜第一焦点附近(靠外)的物体的光学
系统。物体经物镜折射后在中间像面上所产生的艾里斑与平行光束 衍射时有几乎同样大小的角半径。
y 0.610
n sin u
第四章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光的干涉要点

第一章 光的干涉要点
第一章 光的干涉
习 题
1.1 在杨氏双孔实验中,孔距为0.1mm,孔与屏幕的距离为3m,对下列三条典型谱线求出干涉条纹的 间距: F蓝线(4861Å),黄线(5893Å)。红线(6563Å)。 1.2 在杨氏双孔实验中,孔距离为0.45mm,孔与幕的距离为1.2,测得10个亮纹之间的距离为1.5cm, 问光源的波长是多少。 1.3 试计算两列相干光波的振幅比为下列数值时条纹的反衬度,A1/A2=1、1/3、3、1/6、1/10。 1.4 两束相干的平行光束,传播方向平行于xz面,对称地斜射在记录介质(xy面)上,光的波长 为6328Å,问: (1)当两束光的夹角为10°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为多少? (2)当两束光的夹角为60°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为多少? (3)如果记录介质的空间分辨率为2000条/毫米,这介质能否记录上述两种条纹? 1.5 在一焦距为f的薄凸透镜的物方焦面上有O、Q两个相干的点光源,O与光轴的距离为a (满足傍轴 条件), (1)试分析象方焦面上接收到的干涉条纹的特征(形状、间距和取向)。 (2)如果将屏幕向背离透镜的方向平移,其上干涉条纹有何变化? 1.6 一列平面波U1正入射于波前z = 0面上,与一列球面波U2在傍轴范围内发生干涉,试分析干涉条纹 的特征。 1.7 设一平凸透镜与一平板玻璃能完全接触,两都之间的空气隙形成牛顿环。利用波长这589nm的单 色光源,测得从中心算起的第k个暗环的直径为0.70nm 。第k+15个暗环的直径为2.20mm,试求 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如果已知凸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1)利用这种可以求得所用光波的波长。 (2)若形成牛顿环的间隙中充满折射率为1.33的水,则上述两暗环的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章 光的干涉
1.8 用波长为589nm的钠黄光观察牛顿环。在透镜与平板接触良好的情况下,测得第20个暗环的直 径为0.687cm。当透镜向上移动5.00×10-4cm时,同一级暗环的直径变为多少? 1.9 证明迈克耳逊干涉仪中圆形等倾条纹的半径与整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1.10 用钠光5893 Å观察迈克耳步干涉纹,先看到干涉场中有10亮环,且中心是亮的,移动平面镜M1 后,看到中心吞(吐)了10环,而此时干涉场中还剩有5个亮环。试求: (1)M1移动的距离。 (2)开始时中心亮班的干涉级。 (3)M1移动后,从中心向外数第5个亮环的干涉级 1.11 钠光灯发射的黄线包含两条相近的谱线,平均波长为5893 Å, 在钠光下调节迈克耳逊干涉仪, 人们发现干涉场的反衬度随镜面移动而周期性地变化。实验的结果由条纹最清晰到最模糊,视 场中吞(吐)490圈条纹,求钠双线的两个波长。 1.12 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反射镜移动0.33mm,测得条纹变动192次,求光的波长 1.13 有两个波长λ 1和λ 2 ,在6000 Å附近的差为0.001 Å,要用法布里一珀罗干涉仪把它们分辨开 来,间隔h需要多大?设反射率R =0 .95。 1.14 如果法布里一珀罗干涉仪两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用绿光(5000 Å)作实验,干涉图样 的中心正好是一亮斑。求第十个亮斑的角直径。 1.15 设F-P腔长5cm,用扩展光源作实验,光波波长为0.6μ m,问; (1)中心干涉级数为多少? (2)在倾角为1°附近干涉环的半角宽度为多少?设反射率R =0.98。 (3)如果用这个F-P分辨谱线,其色分辨本领有多大?可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有多少?

第一章光干涉

第一章光干涉
2.光程差
光程差为两束光的光程之差。
L2 L1 n2r2 n1r1
例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
和在玻璃中
(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解:光在某媒质中的几何路程r与该媒质的折射率n的乘积 nr
r2
r1
(2 j 1)
2
(暗纹)
相长
r r 常量,干涉花相样长 为双叶螺旋双 曲面
2
1
同级条纹为旋 转双曲面
相长
如果是双缝干涉,则 相长
屏上条纹是直纹。
相长 如果s1s2相差不恒定, 则条纹是高速变化。 相长 无条纹.
1.3 分波面
双光束干涉
p
分波面法(杨氏)
S*
分振幅法
S*
分振动面法(5.9)
r2
s2
E1 A01 cos[t 10]
E2 A02 cos[t 20] s1
r1
P
r2
两波传至P点,引起两个振动:
s2
E1 p
A01
cos[(t
r1 ) v1
10 ]
E2 p
A02
cos[(t
r2 v2
) 20 ]
1
2
( r2
v2
r1 v1
)
(10
20 )
( r2
v2
r1 v1
) (10
二、干涉图样的形成:
then: I A2 A2 A2 2A A cos
1
2
12
2
1

4-1光-光 的 干 涉 大学物理作业习题解答

4-1光-光 的 干 涉 大学物理作业习题解答

n 1 1.5 1
6
1-5 用白光垂直照射在折射率为1.40的薄膜上,如果紫光 (400纳米)在反射光中消失,问此薄膜的最小厚度是多少?紫 光在薄膜中的波长是多少?
解(1)设薄膜在空气中,反射极小时光程差满足
2nd (k 1 ),
2
2
当k=1时有最小厚度,由上式解得
dmin
2n
400106 21.4
141 .
1-10 一个透明塑料(n=1.40)制成的劈尖,当用单色光垂直照射 时,观测到两相邻干涉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2.5毫米, 设劈尖的夹角=1.0×10-4弧度,求单色光的波长.
解 相邻两明(或暗条纹)的距离为 x 2.5mm,劈尖的夹角
1.0104rad, 又因 x 2 n ,
1-8 为了使可见光中黄绿光反射最少,在照相机镜头表面覆盖一层
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介薄膜. 照相机镜头呈蓝紫色就是因为反射
光中缺少了黄绿光. 若照相机镜头的折射率为1.5 , 试求氟化镁介质
薄膜的最小厚度.
9
解 人眼对黄绿光反应最灵敏,但照相底片没有这种性
能..为了使照片显示出人眼观察到的色彩,必须对黄绿光
变)(3)当膜快要破时,从反射方向看它是暗的,为什么?
解 (1)入射角i 3 00 ,由折射定律1.0 sin i n sin
式中 n 1.33, 解得 220 , 为膜内折射角. 相干加强条件为:
2nd cos k. 2
取k=0,得膜最小厚度为
d
4n cos
.
在300方向上,绿光(=500纳米)相干加强,因此最小厚度为 8
增透,这样照片的景色才能接近人眼观察到的景色. 对黄绿光增透, 反射光中黄绿光相干相消, 光程差公

光的干涉-PPT

光的干涉-PPT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让一束光经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后,形成的两束 反射光产生的干涉现象叫薄膜干涉.
点 击 画 面 观 看 动 画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1、在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 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暗条纹)应 出现在膜的厚度相等的地方.由于光波波长极短,所以 微薄膜干涉时,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 纹.2、用手紧压两块玻璃板看到彩色条纹,阳光下的肥 皂泡和水面飘浮油膜出现彩色等都是薄膜干涉.
第1节 光的干涉
光到底是什么?……………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由于波动说没有 数学基础以及牛 顿的威望使得微 粒说一直占上风
牛顿
19世纪初证明了 波动说的正确性
惠更斯
微粒说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 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波动说
这里的光子完全不同于牛顿所说的“微粒”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 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 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屏
光的干涉
S1 S2 d
双缝干涉
P2
P1
P
P
P1 P2
S1、S2
相干波源
P1S2-P1S1= d
光程差
P2S2-P2S1> d 距离屏幕的中心越远路程差越大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1、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 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 上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第一章 光 的 干 涉

第一章 光 的 干 涉

第一章光的干涉(4)一.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再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中从A沿某路径传到B,若A、B两点位相差为3π,则此路径AB的光程为[ ](A)1.5λ(B) 1.5nλ(C) 3λ(D) 1.5λ/n2.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再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中从A沿某路径传到B点,路径的长度为l。

A、B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Δφ,则[ ](A)l=3λ/2, Δφ=3π(B)l=3λ/(2n), Δφ=3nπ(C) l=3λ/(2n), Δφ=3π(D) l=3nλ/2, Δφ=3nπ3.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A)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条纹。

(C)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不产生干涉条纹4.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板在中心恰好接触,它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K的表达式为[ ](A)rK=√kλR.(B)rK=√kλR/n.(C)rK=√kπλR.(D)rK=√kλ/R.5.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λ/4(B) λ/(4n)( C ) λ/2(D) λ/(2n)6.验滚珠大小的干涉装置示意图(a)。

S为光源,L为会聚透镜,M为半透半反镜,在平晶T1、T2之间放置A、B、C三个滚珠,其中A为标准件,直径为d0.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平晶,在M 上方观察时观察到等厚条纹如图(b)所示,轻压C端,条纹间距变大,则B珠的直径d1、C珠的直径d2 与d0的关系分别为:[ ](A)d1= d0+λd2= d0+3λ(B)d1= d0-λd2= d0-3λ(C)d1= d0+ (1/2)λd2= d0+(3/2)λ(D)d1= d0- (1/2)λd2 = d0-(3/2)λ7.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处形成的圆斑为[ ](A) 全明(B) 全暗(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D)右半部暗,左半部明8. 如图所示,两个直径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珠之间的距离,夹在两块平晶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尖,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与答案解析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与答案解析

λdr y 0=∆第一章 光的干涉●1.波长为nm 500的绿光投射在间距d 为cm 022.0的双缝上,在距离cm 180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若改用波长为nm 700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级亮纹位置的距离.解:由条纹间距公式λd r y y y j j 01=-=∆+ 得:cm 328.0818.0146.1cm146.1573.02cm818.0409.02cm573.010700022.0180cm 409.010500022.018021222202221022172027101=-=-=∆=⨯===⨯===⨯⨯==∆=⨯⨯==∆--y y y drj y d rj y d r y d r y j λλλλ●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nm 640,两狭缝间距为mm 4.0,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cm 50.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mm 1.0,问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解:(1)由公式: 得λd r y 0=∆ =cm100.8104.64.05025--⨯=⨯⨯(2)由课本第20页图1-2的几何关系可知52100.01sin tan 0.040.810cm 50y r r d d dr θθ--≈≈===⨯521522()0.8106.4104r r πππϕλ--∆=-=⨯⨯=⨯(3) 由公式2222121212cos 4cos 2I A A A A A ϕϕ∆=++∆= 得8536.042224cos 18cos 0cos 421cos 2cos42cos 422202212212020=+=+==︒⋅=∆∆==πππϕϕA A A A I I pp●3. 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亮条纹所在的位置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已知光波长为6×10-7m.解:未加玻璃片时,1S 、2S 到P 点的光程差,由公式2rϕπλ∆∆=可知为 Δr =215252r r λπλπ-=⨯⨯=现在1S 发出的光束途中插入玻璃片时,P 点的光程差为()210022r r h nh λλϕππ'--+=∆=⨯=⎡⎤⎣⎦所以玻璃片的厚度为421510610cm 10.5r r h n λλ--====⨯-4. 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平行光射在间距为0.2mm 的双狭缝上.通过其中一个缝的能量为另一个的2倍,在离狭缝50cm 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求干涉条纹间距和条纹的可见度.解:6050050010 1.250.2r y d λ-∆==⨯⨯=mm122I I = 22122A A =12A A =()()122122/0.94270.94121/A A V A A ∴===≈++5. 波长为700nm 的光源与菲涅耳双镜的相交棱之间距离为20cm ,棱到光屏间的距离L 为180cm,若所得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隔为1mm ,求双镜平面之间的夹角θ。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第一章:光的干涉现象1.1 教学目标:了解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理解干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1.2 教学内容: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相干光源、相干介质、相干接收器干涉现象的原理:光波的叠加和相干性干涉现象的应用:干涉仪、干涉滤光片等1.3 教学方法:讲授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通过实验演示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干涉现象讲解干涉现象的原理,结合数学公式和图示进行解释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干涉现象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第二章:双缝干涉实验2.1 教学目标:理解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结果分析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2.2 教学内容: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双缝、光源、屏板、滤光片等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方法:调整双缝间距、改变光源强度等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等间距、对称、中心亮条纹等2.3 教学方法:讲解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进行讲解演示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结合图示和实验数据进行讲解第三章:单缝衍射实验3.1 教学目标:理解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和装置掌握单缝衍射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结果分析单缝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3.2 教学内容: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和装置:单缝、光源、屏板、滤光片等单缝衍射实验的操作方法:调整单缝宽度、改变光源强度等单缝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非等间距、不对称、中心亮条纹等3.3 教学方法:讲解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和装置,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进行讲解演示单缝衍射实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单缝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结合图示和实验数据进行讲解第四章:多缝干涉实验4.1 教学目标:理解多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掌握多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结果分析多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4.2 教学内容:多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多缝、光源、屏板、滤光片等多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方法:调整多缝间距、改变光源强度等多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等间距、对称、中心亮条纹等4.3 教学方法:讲解多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进行讲解演示多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多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结合图示和实验数据进行讲解第五章:光的干涉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领域掌握光的干涉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2 教学内容:光的干涉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领域:光学仪器、光电子技术、光学通信等光的干涉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原理和技术:干涉仪、干涉滤光片、干涉条纹等5.3 教学方法: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领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原理和技术,结合图示和实物进行讲解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干涉滤光片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六章:干涉现象的数学描述6.1 教学目标:理解干涉现象的数学描述方法掌握干涉条纹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学习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干涉现象6.2 教学内容:干涉现象的数学描述方法:叠加原理、相干函数、干涉条纹的数学表达式干涉条纹的计算方法:条纹间距、条纹对比度等参数的计算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多缝干涉等6.3 教学方法:讲解干涉现象的数学描述方法,通过数学公式和图示进行解释学习干涉条纹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练习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干涉现象,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的内在规律第七章:干涉现象的观测与测量7.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干涉现象进行观测与测量掌握干涉现象的观测工具和测量方法理解干涉现象在观测与测量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干涉现象的观测工具:光学显微镜、干涉望远镜等干涉现象的测量方法:干涉条纹的测量、干涉图的记录与分析干涉现象在观测与测量中的应用:长度测量、角度测量、折射率测量等7.3 教学方法:介绍干涉现象的观测工具和测量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示进行讲解学习干涉条纹的测量和干涉图的记录与分析,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了解干涉现象在观测与测量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第八章:干涉现象的科研与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干涉现象在科研中的应用领域掌握干涉现象在科研中的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8.2 教学内容:干涉现象在科研中的应用领域:光学干涉成像、干涉光谱、干涉计量等干涉现象在科研中的关键技术:干涉仪的设计与制作、干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干涉现象相关的科研项目8.3 教学方法:介绍干涉现象在科研中的应用领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讲解干涉现象在科研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图示和实物进行讲解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干涉仪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第九章:光的干涉现象与环境9.1 教学目标:了解光的干涉现象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光的干涉现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9.2 教学内容:光的干涉现象与环境的关系: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光的干涉现象的影响光的干涉现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干涉仪在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光的干涉现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解光的干涉现象与环境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干涉仪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第十章:光的干涉现象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光的干涉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光的干涉现象在前沿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0.2 教学内容:光的干涉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光子计算、光子集成电路、量子干涉等光的干涉现象在前沿领域的应用:光子芯片、量子计算机、光子传感器等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光的干涉现象在前沿领域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解光的干涉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前沿科技进行讲解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在前沿领域的应用,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干涉仪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光的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干涉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

《光的干涉》课件

《光的干涉》课件
实验原理:当光波入射到薄膜表面时 ,反射光和透射光会发生干涉,形成
特定的干涉条纹。
实验步骤
1. 制备不同厚度的薄膜样品。
2. 将光源对准薄膜,使光波入射到薄 膜表面。
3. 观察薄膜表面的干涉条纹,分析干 涉现象与薄膜厚度的关系。
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目的: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不同波长的光的干 涉现象。 实验步骤
2. 将不同波长的光源依次对准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通过分束器将一束光分为两 束,分别经过反射镜后回到分束器,形成干涉。
1. 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确保光路正确。
3. 观察不同波长光的干涉条纹,分析干涉现象与波长 的关系。
04
光的干涉的应用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长度、角度、折射率等物理量。干涉仪的精度极高,可以达到纳米级 别。
光的波动性是指光以波的形式传播, 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等波动特征。
光的干涉是光波动性的具体表现之一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 们会相互叠加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当两列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 形成新的波形。
在光的干涉中,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的光程差决定了干涉加强或减弱的 位置。
多功能性
光学干涉技术将向多功能化发展,实现同时进行 多种参数的测量和多维度的信息获取。
光学干涉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光学干涉技术面临着测量精度、 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方法。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 的增加,光学干涉技术在科学研 究、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的应 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光的干涉习题与答案解析

光的干涉习题与答案解析

组合产生的第 10 个暗环半径分别为 rBC 4.5mm 和 rAC 5mm ,试计算 RA 、 RB 和 RC 。
h r2
解:
2R
OA
hAB
hA
hB
rAB 2 2RA
rAB 2 2RB
rAB 2 2
1 ( RA
1 )
RB
同理, hBC
rBC 2
1 ( RB
1 RC
)
RA
hAC
rAC 2
P2
2mm
P1
P0
0.4m
1.5m
题图
y r0 1500 500106 0.1875mm
解:(1)干涉条纹间距
d
4
(2)产生干涉区域 P1P2 由图中几何关系得:设 p2 点为 y2 位置、 P1 点位置为 y1
则干涉区域
y y2 y1
y2
1 2
r0
r tan2
1 2
r0
r
1 2
1 2
r0
y r0 500 500106 1.25
解: d 0.2
mm
I1 2I2
A12 2 A22
A1 2 A2
V
1
2
A1 A1
/ /
A2 A2
2
22 1 2
0.9427
0.94
5. 波长为 700nm 的光源与菲涅耳双镜的相交棱之间距离为 20cm,棱到光屏间的距离 L 为 180cm,若所得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隔为 1mm,求双镜平面之间的夹角θ。
1 ( RA
1 RC
解:对于亮环,有
rj
(2 j 1) R 2
( j 0,1,2,3,)

第一章 光的干涉

第一章   光的干涉


回 上一页
第一章 光的干涉
习 题
1.1 在杨氏双孔实验中,孔距为0.1mm,孔与屏幕的距离为3m,对下列三条典型谱线求出干涉条纹的 间距: F蓝线(4861Å),黄线(5893Å)。红线(6563Å)。 1.2 在杨氏双孔实验中,孔距离为0.45mm,孔与幕的距离为1.2,测得10个亮纹之间的距离为1.5cm, 问光源的波长是多少。 1.3 试计算两列相干光波的振幅比为下列数值时条纹的反衬度,A1/A2=1、1/3、3、1/6、1/10。 1.4 两束相干的平行光束,传播方向平行于xz面,对称地斜射在记录介质(xy面)上,光的波长 为6328Å,问: (1)当两束光的夹角为10°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为多少? (2)当两束光的夹角为60°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为多少? (3)如果记录介质的空间分辨率为2000条/毫米,这介质能否记录上述两种条纹? 1.5 在一焦距为f的薄凸透镜的物方焦面上有O、Q两个相干的点光源,O与光轴的距离为a (满足傍轴 条件), (1)试分析象方焦面上接收到的干涉条纹的特征(形状、间距和取向)。 (2)如果将屏幕向背离透镜的方向平移,其上干涉条纹有何变化? 1.6 一列平面波U1正入射于波前z = 0面上,与一列球面波U2在傍轴范围内发生干涉,试分析干涉条纹 的特征。 1.7 设一平凸透镜与一平板玻璃能完全接触,两都之间的空气隙形成牛顿环。利用波长这589nm的单 色光源,测得从中心算起的第k个暗环的直径为0.70nm 。第k+15个暗环的直径为2.20mm,试求 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如果已知凸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1)利用这种可以求得所用光波的波长。 (2)若形成牛顿环的间隙中充满折射率为1.33的水,则上述两暗环的直径变为多大?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南开大学姚江宏特色大学物理课件光学1-1第一章 光的干涉

南开大学姚江宏特色大学物理课件光学1-1第一章 光的干涉
若观察到零级明条纹移到原来第k级明条纹处,求该透明 介质的厚度。设入射光波长为。
解:在真空中 r2 r1
S2上盖一介质
S1 r1
r2 h nh r1
Sd
p
r2
x
o
零级明条纹:=0 r2 r1 h nh (1 n)h
S2 L
光路中有介质时n>1,r2<r1,零级明条纹向下移动。
且当 D b, D d 时
A' S2 A' S1 2D
36
由几何关系: A' S2 [(d / 2 b / 2)2 D2 ]1/2 A' S1 [(d / 2 b / 2)2 D2 ]1/2
得出:( A' S2 )2 ( A' S1)2 bd
A' S2 A' S1 2D
)2
r22 r12 (r2 r1)(r2 r1) 2xd
当L >>d 时:
r1
r2 2L 2 xd
r2
r1
xd L
0 L
S1 r1
Sd
p
r2
x
o
S2
19
L
结论1:明暗条纹的中心位置
2 xd 0 L
2 xd 2k L
明条纹中心位置: x kL
d
0统一写成
k 0,1,2,
k 叫波矢,波矢的方向表示波的传播方向。k=2 /
是光矢量每振动一次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
5
电磁场的能量密度 w 1 E2 1 H 2
2
2
平面电磁波的能量密度 E 2 H 2 w E 2
能流密度矢量的大小
S uw uE2 uA2 cos2 (t o 2r )

第一章光的干涉

第一章光的干涉
I A
2
1



0
[ A1 A 2 2 A1 A 2 cos( 1 2 )] dt A1 A 2
2 2 2
2
29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二、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典型干涉实验
1、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 一个原则:在任何时刻到达观察点的应该是 同一批原子发射出来,经过不同光程的两列波。 各原子的发光尽管迅速改变,但是任何相位改 变总是同时发生在这两列波上,因而它们到达 同一观察点时总是保持着不变的相位差。 • 两种办法:分波面和分振幅
二、 干涉现象
干涉是波动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凡是能产生干 涉的现象,都可认为该现象具有波动性。
两列或两列以上波叠加,如果两波频率 相同,在观察时间内波动不中断,而且在相 遇处振动方向几乎沿着同一直线,那么它们 叠加后产生的合振动可能在有些地方加强, 在有些地方减弱,这一强度按空间周期性变 化的现象称为干涉。干涉所形成的整个图样 称为干涉图样。 7
则,二列光波在空间叠加后,同一级条纹的空间各点 几何位臵应满足条件:
r2 r1 常数
这些点的轨迹是以S1、S2为轴线的双叶旋转双曲面, S1、S2为双曲面的两个焦点. 23
二.干涉图样的形成
2、两个单色点光源干涉图样的形状

整个干涉花样在空 间分布的大致轮廓
双曲面和光屏面的交线
24
2
则 ,合振动平均值达到最大值,称 为干涉相长。(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2)在相位差为
2 1 ( 2 j 1)

的 奇数 倍。
(j=0, 1, 2, 3, …)

I ( A1 A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波长为400 760nm 的可见光正射在一块厚度为1.2×10-6m,折射率为1.5玻璃片上,
试问从玻璃片反射的光中哪些波长的光最强.
解:依题意,反射光最强即为增反膜的相长干涉,则有:
2)
12(22λδ+==j d n 故
1242+=j d
n λ 当0=j 时,
nm 7200102.15.14432=⨯⨯⨯==-d n λ 当1=j 时,nm 24003102.15.143
=⨯⨯⨯=-λ
当2=j 时,nm 14405102.15.143
=⨯⨯⨯=-λ
当3=j 时,nm 10707102.15.143
=⨯⨯⨯=-λ
当4=j 时,nm 8009102.15.143
=⨯⨯⨯=-λ
当5=j 时,nm 5.65411102.15.143
=⨯⨯⨯=-λ
当6=j 时,nm 8.55313102.15.143
=⨯⨯⨯=-λ
当7=j 时,nm 48015102.15.143
=⨯⨯⨯=-λ
当8=j 时,nm 5.42317102.15.143
=⨯⨯⨯=-λ
当9=j 时,nm 37819102.15.143
=⨯⨯⨯=-λ
所以,在nm 760~390的可见光中,从玻璃片上反射最强的光波波长为
nm.5.654,nm 8.553,nm 480,nm 5.423
12.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0.25mm 时,看到条纹移过的数目为909个,设光为垂直入射,求所用光源的波长。

解:根据课本59页公式可知,迈克耳孙干涉仪移动每一条条纹相当h 的变化为:
()22212cos 2cos 2cos 21i i j i j h h h λλλ=-+=-=∆
现因 02=i , 故 2λ=∆h
909=N 所对应的h 为

N h N h =∆=
故 550nm mm 105.590925.0224=⨯=⨯==
-N h λ
13. 迈克耳孙干涉仪平面镜的面积为4×4cm 2,观察到该镜上有20个条纹。

当入射光
的波长为589nm 时,两镜面之间的夹角为多大?
解: 因为 2cm 44⨯=S
所以 40mm cm 4==L
所以 mm 22040===
∆N L L
又因为 θλ2=
∆L
所以 ()73.301025.1471022589266''=⨯=⨯⨯=∆=-rad L
λθ 14. 调节一台迈克耳孙干涉仪,使其用波长为500nm 的扩展光源照明时会出现同心圆环条纹。

若要使圆环中心处相继出现1000条圆环条纹,则必须将移动一臂多远的距离?若中心是亮的,试计算第一暗环的角半径。

(提示:圆环是等倾干涉图样。

计算第一暗环角半
径是可利用θ≈sin θ及cos θ≈1-θ2/2的关系。


解:(1)因为光程差δ每改变一个波长λ的距离,就有一亮条A 纹移过。

所以 λδN =∆
又因为对于迈克耳孙干涉仪光程差的改变量d ∆=∆2δ(Δd 为反射镜移动
的距离)
所以 d N ∆==∆2λδ
所以 0.25mm nm 10255002100024=⨯=⨯==
∆λN d
(2)因为迈克耳孙干涉仪无附加光程差
并且 021==i i 0.121==n n
它形成等倾干涉圆环条纹,假设反射面的相位不予考虑
所以光程差 12222cos 2l l d i d -===δ 即两臂长度差的2倍
若中心是亮的,对中央亮纹有: λj d =2 (1)
对第一暗纹有: ()212cos 22λ
-=j i d (2)
(2)-(1)得:
()2cos 122λ=-i d 2242sin 42sin 2222222222λ==⎪⎭
⎫ ⎝⎛≈=di i d i d i d 所以 ︒===
= 1.8rad 032.01000122d i λ
这就是等倾干涉条纹的第一暗环的角半径,可见2i 是相当小的。

15. 用单色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亮环的直径为3mm ,在它外边第5个亮环的直径为
4.6mm ,所用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为1.03m ,求此单色光的波长。

解:对于亮环,有 R
j r j 2)12(λ
+= ( ,3,2,1,0=j )
所以 λR j r j )21(2+= λR j r j )215(25++=+
所以 590.3nm mm 10903.51030540.36.4545422225225=⨯=⨯⨯-=⨯⨯-=-=
-++R d d R r r j j j j 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