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

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3.再默读这一大段。

同时思考:(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4)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大家找找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

这儿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③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④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的很被动呢?⑤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

秦王怕玉碎,假意答应让城。

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

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6)复述完璧归赵(提示: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梗概进行。

统编语文五年级《18 将相和第一课时》讲课逐字稿

统编语文五年级《18 将相和第一课时》讲课逐字稿

《将相和》讲课逐字稿【教学目标】1.学习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搜集的我们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回车巷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位于我们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的一个窄窄的小巷,后人管它叫作回车巷。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曾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将相和》,那个流传了千百年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窄巷中。

二、揭题质疑体会不和1.同学们打开课文18课《将相和》。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故事的名字由学生上黑板板书。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并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学生回答“和”的意思是“和好,同心协力”的意思由“和”联想到“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详细描写两人不和的语句,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

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居功自傲.不服气)3.学生回答将相生平: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将相和(第一课时)

将相和(第一课时)
பைடு நூலகம்
完璧归赵
起因
秦王假意用十五 个城换赵国的无价 之宝,和氏璧。
经过 蔺相如识破
秦王没有诚意, 偷偷让人把和氏 璧送回赵国。秦 王无奈。蔺相如派
人秘密将和氏璧送 回赵国。
结果
完璧归赵
我说蔺相如......
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学习,我们知道蔺相如机智、勇敢、 无所畏惧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
阅读小贴士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 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的读, 了解课文主要的内容。
如果你读得比别人慢, 不必着急, 按自己的理解速度继续进行, 如果你读地比别人快, 不必窃喜, 端正坐好后, 静静回想课文内容。
将相 廉颇 蔺相如 大臣 上卿 抵御 推辞 强逼 允诺 侮辱 和氏璧 战袍 击缶 划归 请罪
着荆条去请罪。( × )
阅读小贴士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 文写了几个小故事?试着给这几个故 事分别列个小标题。
自学提示: 连词成句地默读课文完璧归赵的部分
(1-9自然段), 思考: 1.说一说完璧归赵的起因、经过、结
果。 2、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
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画出相关语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6 将相和
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四面楚歌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创作 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 期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000余年的历史,被鲁 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将:廉颇

相:蔺lìn 相如
战国时期赵国的 名将、杰出的军 事家。
上大夫。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美好品质。

2、分清每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3、把三个小故事任选一个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

2、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3、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学生讨论交流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媒体设计】录相带、投影片及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思路〗通过第一课时和课下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联系全文评价故事中的人物,适当加入自己的褒贬态度;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通过教师梳理,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弄清“将相和”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的联系;最后总结全文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学过程〗一、通过上节初读课文,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都知道了哪些问题?1、引导学生围绕从题目、主要内容、对人物(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个性的褒贬态度等方面回答,要紧紧抓住课文的叙述、描写来说,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说出谁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帮助他。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将相和”的故事里,去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些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呢?二、看录相(完璧归赵)师:你从录相里能够看懂哪些内容?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交流,质疑问难,发表见解,鼓励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生:这段录象讲述了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的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的和秦王斗争,作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生;我知道了蔺相如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不畏强权。

我从文中“……”看出来。

生:我从“当满朝文武……挺身而出”看出廉颇很勇敢。

问:蔺相如真的要连头和璧一起撞碎吗?可围绕这几方面回答:1、不是的,因为蔺相如答应赵王,如果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就把璧送回来。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

18、将相和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

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

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

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

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

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

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是:1、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将相和为中心,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设计理念: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鼓励学生将生动的故事情节编排为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大将廉颇为了国家利益、知错认错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教学重点:读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难点: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哪吒、武松、诸葛亮等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精选五年级《将相和》第一课时(共40张PPT)

精选五年级《将相和》第一课时(共40张PPT)
huà (计划)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两划. 位(h老uá同)船学。计划. (huà)这个周末一块儿去公园
2 0
理解词语
根据意思写词语。
2
3
年 五
1.现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文中指蔺相如派人把和氏璧完
将 相
年 级
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完璧归赵 )


文 上
2.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理直气壮 )
2023-2024学年秋季 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课件
2
0
2
3
年 五
将 相







2
0
2
3
年 五
将 相







2
0
2
3
年 五
将 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 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吧!
年 五
将 相
年 级
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文 上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

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 我会写
0 2 3 年 五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将 相 和
2
0 2
课堂小结
3

五 年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18将相和第一课时_20120328081654187

18将相和第一课时_20120328081654187

18、将相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2、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1、同学们,“战国七雄”时期,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当时的秦、赵两国之间的故事。

板题,读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2、自由读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引导学生进行理清课文顺序、归纳小标题的阅读训练。

1、读课后问题二,知道本课由三个故事组成。

2、带着课后问题二默读课文,找找这三个故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3、学生汇报。

4、采用多种形式引导朗读,从各个故事中找出能归纳小标题的语句,指导归纳。

如:A、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小标题《完璧归赵》。

B、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小标题《渑池会见》。

C、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小标题《负荆请罪》。

四、在《景阳冈》《猴王出示》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复习小说的学习方法,了解本课的时代背景。

(资料袋)启发接下来的学习重点:那么在这篇课文中蔺相如和廉颇两个重要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三个故事又是怎样塑造人物的形象的呢?板书设计:18、将相和将相廉颇蔺相如。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廉颇教学准备: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查阅资料(3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

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

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

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教材】《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历史故事,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博大胸怀。

文中的三个小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且各有中心,又密切联系,合起来又成来一个完整的故事。

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思想广博深刻,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字感染力。

本课是安排在讲读课文《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拘于本课教材的结构安排别具匠心,比上一课复杂了一点,所以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深入,为下单元“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作铺垫。

以至我仍把“抓住重点练习段,理解课文内容,疏理条理,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立足“教材特点”及新大纲精神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弄懂每个故事各自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培养学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目标,把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既体现词句训练(理论依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

)【说教法】(变序导读法、举一反三法、引探法。

)根据本文篇幅长,结构独特,但故事趣味性强等特点,我决定在强调预习的基础上采用“变序导读法”、“举一反三法”和“引探法”有机结合。

变序导读法,即不按照文章结构的顺序去逐段进行讲读与分析,而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维支撑点,(本文便是造成将相不和的根源点,造成将相和好的是“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入手,追根溯源,寻清前因,达到读懂课文进行语文训练的目的。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通用8篇)《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2013《将相和》第一课时

2013《将相和》第一课时

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

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

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

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

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

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

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诺、怯、荆、诸”等,理解新词“无价之宝、负荆请罪、绝口不提”等意思。

2、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推敲人物言行,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蔺相如迎难而上的爱国品质。

18.将 相 和(第一课时)

18.将 相 和(第一课时)
①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①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准备
教师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学生
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教学
重难

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时安排
2
教学方法
总第1课时授课时间:2018年5月2日星期三第2节




第一次备课
设计意图
②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1【教学目标】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领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任务读熟课文,明白得重点生字词。

分清三个故事的起止段,并用小标题归纳。

理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

学习“负荆请罪”那个故事,体会廉颇的品质。

第二课时1、学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2、通过抓重点语句及感情朗读体会蔺相如那张嘴的厉害(蔺相如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差不多学习了,《将相和》中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你们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样呀?(1、生:专门好!老师:自信最美!那敢不敢同意老师的检查呢?2、生:不太好。

老师:真谦虚呀!让我检查一下好吗?)(一)谁敢把课题讲一讲?(二)谁来说说课文的结构?(三)通过学习“负荆请罪”那个故事,你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了哪些了解,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四)为了国家的利益,廉颇背负荆条主动到蔺相如家请罪,赵国的两大重臣终于握手言和了。

我们由衷的替赵王感到快乐,快乐之余,不免产生如此的疑问,在此之前,怎么说是什么缘故让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闹起了矛盾,丧失了和气呢?引出“不和”之全然缘故导入新课。

学生摸索后,可能A、用自己的话说。

找到第16自然段二、复习不和之全然缘故导入新课1、学生摸索后,可能①用自己的话说②可能找到第16自然段两种情形。

2、学生齐读第16自然段,老师提问:廉颇什么缘故感到不服气呢?(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3、读书,要能体会出其中蕴涵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假如做到了,才叫真正地读书。

指导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

(四)老师板书“嘴”三、巧设悬念,深入探究:这一张嘴1、过渡:蔺相如只靠一张嘴,就爬到了身经百战的廉颇大将军头上去了,遇上如此的事,换作是你,你服气不服气?老师也和大伙儿一样不服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渑池: 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
完璧归赵: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
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 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 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 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 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
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 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课文主要讲了_廉__颇___和_蔺__相__如_由 _“_和__”__到_“_不__和__”_再_“_和__好__”__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_战__国__时候,主要讲
了_完__璧__归__赵_____,_渑__池__之__会_____, ___负__荆__请__罪___三个故事。
(3)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 作用?
思考: “渑池之会”上秦
赵两国是打了平手, 还是分谁? 写了他们的什么事?
(文章这一段主要写了廉颇和蔺相如, 写了他们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 样?
起因: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 不服气,总想寻机羞辱蔺相如。
赵国 召集 诸位 允诺 战袍 商议 推辞 能耐 理直气壮 负荆请罪
胆怯 鼓瑟 抵御 拒绝 隆重 约定 无价之宝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
买不到。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
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 打仗。
经过: 蔺相如处处避让,并对下人 讲清了避让的原因。
结果: 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
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 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 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 被封为上大夫,上卿. .
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
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 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 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 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 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 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 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 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 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 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 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 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 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 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 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将”指廉__颇_____,
“相”指蔺_相__如____。
“和”的意思是 同_心__协__力_,__保_卫__赵_国__。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 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 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 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 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 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 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 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 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 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完璧归赵
起因: 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宝玉
经过: 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 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 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 为上大夫。
渑池之会
学习课文第二个故事,默读,思考。
1.这段主要讲了一些什么事?主要 人物是谁?还提到谁?
(赵王 秦王 蔺相如,还有廉颇.)
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
起因: 赵王赴秦王之约,去渑池 相会,并带相如一起赴约。
经过: 渑池会上,相如勇斗秦王。
结果: 他们顺利返回赵国,赵王 封相如为上卿。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 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 他的什么品质?
(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 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蔺相 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 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 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顾 全大局,注重团结,机智勇敢的品 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