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的分类与作用.
线索的分类与作用
![线索的分类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31c0f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7.png)
线索的分类与作用.
线索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它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文章中的各种元素组织成一个有机体。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素都能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具体体现文章主题思想、联系各种材料的元素才能成为线索。
线索的分类包括:以具体事物或特征、人物或特征、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以及“我”所见所闻为线索。
例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而《背影》则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同时,《变色龙》以警官XXX 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而《荔枝蜜》则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此外,《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叙事线索组织材料,而《孔乙己》则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XXX这个人物形象。
线索的作用在于贯穿全文的脉络,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通过线索,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发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小说线索知识点总结
![小说线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32de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7.png)
小说线索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线索的概念小说线索是小说情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事件、人物关系和发展走向。
线索的设置对于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线索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保持对小说的持续阅读。
二、线索的分类1. 主线:主线是小说情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小说发展的核心。
主线通常围绕着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展开,贯穿整个故事情节,是整个故事的主线索。
2. 支线:支线是在主线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次要情节,通常用来丰富小说的内容,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支线通常与主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能够独立存在,并不影响主线的发展。
3. 转折线:转折线是小说情节中的转折点,是故事情节的关键部分。
转折线的设置能够为整个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和紧张感,让读者不断保持对故事的关注。
三、线索的设置原则1. 逻辑性原则:线索的设置应该符合故事情节的逻辑,不能脱离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设定。
线索的发展应该合乎常理,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2. 渐进性原则: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线索的揭示应该是渐进的,不能一下子揭露所有的情节,否则容易让读者失去好奇心。
3. 联系性原则:不同线索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能孤立存在,否则容易让情节显得零散,让读者无法理解。
四、线索的运用技巧1. 预示性暗示: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使用预示性暗示,为故事的发展制造悬念和神秘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突破性披露: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上,可以适当地使用突破性披露,将之前埋下的线索一一揭示,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感,增加小说的戏剧性。
3. 转换性发展: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使用转换性发展,即在主线和支线之间进行转换,增加故事情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小说线索的作用1. 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好的线索能够增加小说情节的吸引力,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丰富故事的内容:线索的设置能够丰富小说的内容,增加故事的可读性,让读者有更多的阅读享受。
作文指导——记叙文的线索
![作文指导——记叙文的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172fa237bcd126fff7050bb0.png)
(3)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 份感情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自卑和 忧伤。这思想起源于中学时填写档案表,当别的 同学都在“父亲”一栏潇洒挥笔——厂长、经理 时,我只能怯怯地写上“务农”,交表时,我只 能紧紧地将表捏在手中,生怕别人看见笑话我。 啊,父亲,为什么你不是厂长、经理……
记叙文线索分类
2.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 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 作者一家人的温馨。
记叙文线索分类
3.是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 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爱
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平淡之中见真情,可 敬可亲! 二.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景物描写,外貌描写都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融合, 更给文章增色不少。 三.结构严谨,首尾圆合。全文以“我”的情感变 化为线索,有自豪有伤感,有责怪有震撼,更有深 深的悔悟,层次分明,一气呵成,行文自然,首尾 呼应。
• 【简评】文章以一件破军大衣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将矛头直指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的现实,曾几何时, 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一些人抛到了九霄云 外,当权者以权谋私,身为子女者铜臭熏心,对父 母漠不关心。结尾卒章显志,丢弃军大衣的人最需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1)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 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 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 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 的夜空…… (2)小时侯,我常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因为他能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能捏好多 好多漂亮的小动物。每天放学,我便骑在父 亲的肩上,同学们那羡慕的眼光,更让我对 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线索知识点总结
![线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4ab8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5.png)
线索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线索知识点线索知识点是针对特定主题或问题的信息片段或数据点,用于帮助理解问题、构建解决方案以及做出决策。
线索知识点通常是由不同来源的信息构成,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
二、线索知识点的重要性1. 辅助问题分析:线索知识点可以提供信息和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有助于问题的准确定义和分析。
2. 帮助决策制定:线索知识点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帮助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3. 推动解决问题:线索知识点能够提供信息和数据,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线索,并且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三、线索知识点的种类1. 文字线索知识点:包括文字资料、报告、新闻、文章等,是最常见的线索知识点形式。
2. 图像线索知识点:包括照片、图表、地图、图解等,能够通过图像的形式更直观地传递信息。
3. 音频线索知识点:包括录音、音频文件、声音片段等,通过声音传递信息,适用于语言类问题的处理。
4. 视频线索知识点:包括视频资料、录像、影像文件等,通过视频形式更直观地传递信息,适用于事实性问题的处理。
四、如何获取线索知识点1. 线索知识点库:通过建立和维护线索知识点库,定期对库中的内容进行更新和整理,为后续问题处理提供支持。
2. 信息采集:通过网络查阅、调研、采访等途径,获取相关的线索知识点。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其中的线索知识点。
4. 线索发掘:在实际问题处理中,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其中的线索知识点。
五、线索知识点的应用1. 问题分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利用线索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核心和线索。
2. 解决方案构建:通过线索知识点的收集和整理,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加以参考和运用,提升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3. 决策制定:在做出决策时,利用线索知识点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帮助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4. 信息共享:线索知识点的共享和传递,能够让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并且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式。
小学阅读指导6:文章的线索
![小学阅读指导6:文章的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2e4c9fa59e31433239689394.png)
文章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一、线索的分类文章线索的分类,主要有六种: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事情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例文:北京的春节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语文中线索的定义
![语文中线索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df5b13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1.png)
语文中线索的定义
语文中线索的定义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一条主线,它如同一根绳子,将文章或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情节、人物、事件、情感等要素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和逻辑脉络。
线索在叙事性文本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线索可以分为明线与暗线两种:
-明线:通常指明显可见的故事情节发展线索,如围绕某一物品(信物)、特定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主人公的行为活动轨迹或地点
变换等。
-暗线:相对于明线而言,暗线则更侧重于隐含的情感线索或者
主题线索,往往通过作者对人物心理变化、象征寓意、情感起伏等内在元素的描绘,来展现作品深层次的主题或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理清文章的线索 记叙文阅读专题-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理清文章的线索 记叙文阅读专题-中考语文三轮冲刺](https://img.taocdn.com/s3/m/714f16a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8.png)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六、真题演练
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 就简单了。”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 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 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 扭,而我却这般费力!⑪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 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 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 回来吃。”
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的表现了; (2)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
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 索来串联,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件串联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刻 画鲜明的;(3)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缜密,更严谨,使文章形成 整体。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四、常见题型
③标题看“线”:很多文章标题会揭示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
④以情导“线”:注意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
⑤时空连“线”:注意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
⑥文体隐“线”:叙事散文常以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游记散
文常以游踪为线,抒情散文常以情感为线。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五、答题方法
答题模板 ①xx线索贯穿了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连在一 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②明线是……,写了……内容;暗线是……,写了……内容。 这样双线并行,相辅相成,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二、线索分类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 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记叙文线索主要可分为六类: 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线、感情线。
第5讲 记叙文2——线索 照应 悬念 伏笔铺垫 表达方式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
![第5讲 记叙文2——线索 照应 悬念 伏笔铺垫 表达方式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83b203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9.png)
第五讲记叙文阅读(二)线索、照应、悬念、伏笔铺垫、表达方式一、线索1.线索的定义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
2.线索的分类①以人物为线索②以事情为线索③以物品为线索④以地点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感情为线索2.线索的作用:①以……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结构严谨③写出……的内容④表达……的情感\主旨\人物形象二、伏笔与铺垫的1.伏笔的定义:伏笔是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交待。
在答案没有揭晓前,它在文章中是无关紧要的,当看到后面情节后,读者才会恍然明白前面一些看似闲笔的资料原来是为后面的内容服务的。
2.照应的定义: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
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有着落。
3.伏笔和照应的作用:①伏笔含蓄交待,照应贯通前后。
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②情节发展合理,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③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往往能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
④伏笔照应搭配使用能使情节发展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三、照应1.照应的定义:前后意思相近或者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或段落称为照应。
2.照应的分类:3.照应的作用:①使文章气血贯通、脉络清楚。
②使文章下文与上文相呼应,结构严谨。
四、设置悬念1.设置悬念的定义: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2.设置悬念的作用:四、表达方式(一)记叙:主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也就是记叙的六要素清晰的介绍给读者,语言主要是使用叙述性的语言。
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二)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成因、结果等进行解说,从而使人们对于这一事物有个明确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一般没有感情形象的描绘。
(三)议论:议论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的表达方式。
主要使用比较抽象的有较强逻辑性的语言。
初中线索知识点总结
![初中线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c5a9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0.png)
初中线索知识点总结一、线索的定义和分类1. 线索的定义线索是指为研究某个问题或事物提供方向或线索的信息或方法。
2. 线索的分类(1)时间线索: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或活动的线索。
(2)地点线索:指与某一地区或地点相关的线索。
(3)人物线索:指与某一人物或团体相关的线索。
(4)物品线索:指与某一物品或事物相关的线索。
二、线索的作用和意义1. 线索的作用(1)为解决问题提供方向性的信息和线索。
(2)帮助查找和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3)指导我们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线索的意义线索对于解决问题和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度。
三、发现线索的方法1. 仔细观察和思考(1)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环境,留心发现可能的线索。
(2)积极思考,根据已有的信息推断出可能的线索。
2. 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1)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或文献,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
(2)借助互联网进行搜索和收集相关信息。
3. 采访和交流(1)与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和访谈,获取更多的实际情况和线索。
(2)参与相关的讨论和研讨会,从中发现可能的线索。
四、判断线索的价值1. 线索的相关性要判断线索是否具有相关性,即它是否与解决问题或研究事物有直接的关联。
2. 线索的可信度线索的可信度是指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是否经过验证,是否具有真实性。
3. 线索的重要性线索的重要性是指它对于解决问题或研究事物的价值和影响程度。
五、线索的应用1. 线索的整合和分析将搜集到的线索进行整合和分析,总结出关键的信息和结论。
2.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根据线索的分析结果,确定解决问题或研究事物的方向和策略,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步骤。
3. 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将线索的分析结果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指导行动和决策。
六、线索的注意事项1. 耐心和细心寻找线索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不能急躁,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和筛选。
中考语文专题2理清叙事线索分析线索作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2理清叙事线索分析线索作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ab2ab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f.png)
专题02:理清叙事线索,分析线索作用【考情梳理】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它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1.记叙文线索分类❶以实物为线索。
如:《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
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❷以人物为线索。
如:《邓稼先》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❸以事件为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❹以时间为线索。
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先后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❺以地点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❻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3.如何找文章的线索。
(1)看文题。
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尤其是以人和物为标题的文章。
(2)看反复。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3)看抒情议论句。
记叙文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它往往隐含着线索。
(4)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注:一篇文章行文的线索不一定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线索,要看哪一个线索是最突出的,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一一对应,一明一暗展开叙述。
4.线索作用(1)可以集中表现主题,因为主题是通过材料来体现的,材料又是由线索串联起来的,如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的表现了;(2)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索来串联,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件串联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刻画鲜明的;(3)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缜密,更严谨,使文章形成整体。
文章线索和描写方法及作用
![文章线索和描写方法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0d8a8f84254b35eefd3467.png)
文章的线索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能够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文章线索的分类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情为线索3、以物品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文章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实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实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实行描写。
文章线索的种类及作用
![文章线索的种类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6caa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c.png)
文章线索的种类及作用一、时间线索时间线索是指文章中呈现出的时间顺序或时间跨度的线索。
时间线索可以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使文章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时间线索的作用:1. 提供事件发展的顺序:通过时间线索,读者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避免信息的混乱和错误的理解。
2. 帮助读者理解事件的背景:时间线索可以提供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3. 加强文章的逻辑结构:时间线索可以帮助作者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组织起来,使文章具有更好的逻辑结构。
4. 增加文章的可信度:通过时间线索,读者可以了解到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二、地点线索地点线索是指文章中呈现出的地点信息的线索。
地点线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地点线索的作用:1. 提供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地点线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环境和背景,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2. 帮助读者理解事件的影响范围:地点线索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事件发生的地点范围,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事件的影响范围和重要性。
3. 增加文章的可信度:通过地点线索,读者可以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 增强文本的描写力:地点线索可以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地点氛围和环境,增强文本的描写力。
三、人物线索人物线索是指文章中呈现出的人物信息的线索。
人物线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使文章更加有针对性和具体性。
人物线索的作用:1. 引出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人物线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引出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使文章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
2. 揭示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通过人物线索,读者可以了解到事件中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进一步理解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3. 增加文章的可信度:通过人物线索,读者可以了解事件中涉及的人物,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 增强文本的情感色彩:人物线索可以让读者对事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文本的情感色彩。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章的线索》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章的线索》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eb5cbd376baf1ffc4fada8.png)
文章的线索一、要点梳理(一)线索的定义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也是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二)线索的分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1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故事情节,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
文中的“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如断腿之前孔乙己在酒店,酒客揭短,奚落他没有“进学”,孔乙己教小孩识字、分茴香豆给小孩吃,人们背地议论孔乙己和断腿原因,断腿之后的末次喝酒,等等。
这些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我”始终在咸亨酒店这个“舞台”上活动,是主人公的重要配角,无“我”难以成篇。
7.多条线索贯穿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作为线索。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
而后者则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2二、方法点拨(一)抓标题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分析线索。
答: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
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章线索分析》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章线索分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a6d4e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章线索分析》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某种感情等等。
运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等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2、线索的作用: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3、你能结合所学课文说说设置线索的方法有哪几种吗?以“人”为线索,如《我们家的男子汉》以“物”为线索,如《白杨树》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以“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如《乡愁》《我的老师》4、文章中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三颗枸杞豆》,先用倒叙的写法引出回忆,然后按时间的顺序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
让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成长的轨迹。
②以空间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点范围的转换,一目了然。
③以事物为线索如《繁星》,围绕“繁星”,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的深切感受。
《皇帝的新装》以“新装”的奇怪特性为线索,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全文。
再现儿时在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⑤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如《我们家的男子汉》⑥以人物为线索,以人特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使读者清楚的看到“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点.⑥多种线索混合使用如《月迹》全文以“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在寻月亮的过程中又按“中堂里”—“院内”—“院外”的空间顺序来写。
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有又有孩童“失望”—“嫉妒”“争执”—“惊奇”—“满足”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巧用线索与反复
![巧用线索与反复](https://img.taocdn.com/s3/m/1107f46827d3240c8447ef7a.png)
巧用线索与反复一、文章线索的分类以地点为线索 12 以时间为线索3、以感情为线索4、以人物为线索5、以事情为线索6、以物品为线索二、文章线索的作用1、换个巧妙的角度去选材赢得浓厚的生活气息,新颖别致的效果;如:母爱的主题,可用哪些线索?又如:数字的线索,可以表现多个主题其中环保的主题,你怎么设计呢?2、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三、反复如何使用?一个关键词在不同层次中出现一个句子在不同层次中出现一个语段在不同层次中出现作用:像音乐主旋律一样,不断回旋使故事结构脉络清晰波澜起伏内容——丰富多变感情——深厚强烈情节——层层推进主题——显明四、运用线索与反复,为下列文章补上几个句子我眼中的色彩我眼中的色彩是黄的,它代表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思念。
又闻粽叶飘香,又见香袋缤纷,又是一年端午节。
每当此时,外婆那深深藏在我心底的慈祥的面容,又浮现在我眼前。
从前,我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
长长的米粒被煮的有些泛黄,里面包的是我最爱吃的肉焰,靠近焰(馅)的地方有些透明,也露出些被塞在米中有些暗红色稍带黄色的肉。
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这是外婆的杰作。
咬一口刚煮好的粽子,满嘴充满了米香。
再咬一口,就露出了焰(馅)儿。
粽子中的米融入了肉香,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吃的满嘴是“胡子”。
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花猫”,我却毫不在意,用舌舔舔米粒,用手一抹嘴巴,便跑去找外婆了。
外婆笑着看着我,在窗前慢慢挪动步子,从枕旁的针线盒里去(取)出几个黄色的香袋。
外婆只有我一个孙辈孩子,便分外疼惜,每到端午总会给我做五、六个香袋,好像几乎没有相似的。
外婆手很巧,会在香袋上绣许多图案,例如心形、星星、花花草草等。
做什么像什么,虽然没有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却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外婆很迷信。
每到端午节中饭前,总会在我手上系好红、黄、蓝、白、黑五色,一边系,嘴里还默念着:“愿××长命百岁,永远平安。
文章线索
![文章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9a1cc6dcdaef5ef7bb0d3c3b.png)
文章线索中考语文复习文章线索教学目标:文章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2.以事情为线索如《养花》3.以物品为线索如《一个苹果》4.以地点为线索如《参观人民大会堂》5.以时间为线索如《一定要争气》6.以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般的是先抑后扬)7.双线索如《少年闰土》文章线索的基本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双线索在作用:《药》这篇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写华老栓夫妇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一条是暗线,写革命者夏瑜被捕入狱、狱中斗争和英勇就义。
在暗线中,除革命者夏瑜外,仅次于夏瑜的人物就是夏三爷了。
作者之所以在暗线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不仅仅是为了交待夏瑜入狱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夏三爷这个告密者的卑鄙自私来反衬革命者夏瑜的英勇顽强。
一个是伯父,一个是侄子;一个是卑鄙自私、出卖革命者,一个是在狱中仍然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直至慷慨就义;这形成了一多么鲜明的对照啊!《麦琪的礼物》小说构思巧妙,采用“一虚一实,双线并行”的构思方式,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小说的主人公德拉和杰姆用各自珍爱的东西换钱为对方买圣诞节礼物,但作者只详写德拉卖掉自己的头发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对杰姆卖掉金表买发梳一事则直到结尾才一笔带过。
小说有两条线,一明写,一暗写,这就叫“一实一虚,双线并行”的构思方法。
既可避免重复,呆板,又可造成强烈的悬念,在作品末尾形成一个令人惊愕、出人意料而又不违情理的精彩结局。
怎样把握文章的线索:一、时空连“线”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从我能记忆时起”、“到四五岁时”、“到八九岁时”、“1895 年”、“1900 年”、“1908 年”、“1909 年”、“1919 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母亲优秀品德的许多事情,便一桩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可知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组织安排材料的。
线索
![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3c4b44370722192e4536f668.png)
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和主线。
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面对零散的粒粒珍珠,如果缺乏合适的线就串缀不成闪光的项链。
写文章也如此,当作者选定一个能带动一切的线索时,他就可以把各种材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线索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作用,可分为叙事线索、抒情线索;根据多少,可分为单线、复线、多线;根据重要程度,可分为主线、副线;根据藏露程度,可分为明线、暗线等。
抓住反复出现的重点句,也能准确地找出文章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线索的含义及作用难度系数:★★★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线索”变形试题
<知识点梳理>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判定线索及其作用:
线索的分类:
a.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索贯穿全文
b.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c.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d.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e.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f.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线索知识点较小,不容易单独设题,常与标题,第一人称,主题等知识点一起考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