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文档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通用三篇
医生《黄帝内经》通用三篇医生《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
《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
比方,经常熬夜,暴饮暴食。
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如今我们每个人普普统统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安康长寿。
《黄帝内经》是我国的国学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
通过这部古老经典的学习,我们可以洞察生命规律,从根本上把握安康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有关安康养生的阐述比比皆是。
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理解自然,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那么,到达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
也使我悟到“ 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的智慧。
《黄帝内经》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成为中国医药学开展的理论根底和泉。
我觉得《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 " 第一 " 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确实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场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那么和方法,为人类安康做出了宏大的奉献。
《黄帝内经》读后感7篇
《黄帝内经》读后感7篇1》.黄帝内经读后感徐文兵这本书是讲中医养生的。
将黄帝内经里的理论,运用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天地自然有一定的规律,经络运行也有固定的规律,人们日常的活动需要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才能让经络正常运行,身体才会健康。
有时身体不舒服并不一定需要吃药或打针,而是通过调整日常活动和习惯,顺应了自然规律,就会让身体的自愈力治愈身体。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心情和价值观,保持愉悦的心情,工作生活玩乐都适度,不过度耗费身体的元气,不舍命追求什么,自己能努力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尽力即可。
生活也是要建立在“活给自己看”的基础上,而不是跟别人对比中获得快乐。
自己能做到能得到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还有几个简单的食疗方子,和中医养生的误区。
是一本很实用的中医养生启蒙书。
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关于自己身体方面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我嘴唇发紫是因为任脉有淤血不通畅;如果要喝茶最适合中国人的是全发酵茶,比如红茶黑茶;精神上如果总是有问题那肯定是源自生理的原因,需要调养身体;吃饭不能吃的过饱因为会耗损精气去消化食物;要想补肾,首先晚上要早睡, 11 点前睡着,需要戒甜食,和吃点有黏性的东西像糯米糕一类的食物;枸杞是催心火催欲的药,不是补肾补肝的;搓耳朵要从下往上搓,可以补肾。
话说我打算试试里面的食疗方子,一个是姜枣茶,12 颗枣拇指大的姜切片,煮水常喝,可以暖胃。
二是吃点核桃,要吃熟的,去皮的,撒点盐,吃着很香,就能补肾。
2》.黄帝内经读后感说是读了《黄帝内经》,可实际上自己并不是读原文,而是看了北京厚朴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电视里讲《黄帝内经》的节目,然后又读了几本根据这个节目录制下的《对话录》,感到深受启发。
养生的文章有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只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几点写下,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顺应天时,顺应四季生命是智慧的,人体充满奥秘。
古人认为,人在宇宙中,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
年有四季,亘古不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敬畏天地,在应该的时节做应该的事情,不要违背上天的安排。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我们应该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他人从中受益,每一个心得体会都是我们成长的里程碑和里程,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阅读《黄帝内经》心得(7篇范例).doc
阅读《黄帝内经》心得(7篇范例)阅读《黄帝内经》心得篇1《黄帝内经》学习心得四则《黄帝内经》学习心得四则南方中药港20__一、《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源有人认为在中医药现代化的今天研究《黄帝内经》似乎违背常理,《内经》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现已有中医临床各种教材,以及大部头洋洋数百万的专著,何苦再去钻研几千年前的东西??种种认识,都有不同的见解和依据。
笔者在通读《内经》之后,尤其是在任继学老师的指导下,深刻领悟到《黄帝内经》确是中医学术之源,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继承是创新之本。
老师任继学教授极力主张:中医学术的发展关键在于继承不够,要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肾实质的研究就是在《本草纲目胡桃条》下证实并有所发展的。
《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渊源,我提出的络、毒理论无一不是源自《内经》,重视中医药理论的继承是首要的!任老的观点十分重要,不仅是他人几十年的体会,而且确是中医发展之所必须。
其一,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是实践得出的结论,但的挖掘不够。
其二,任何科学学科都离不开继承,甚至有不少极端的例子证实了理论虽错误,但在学科发展史上也有其闪光点和现实意义。
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至今,有许多突破与发展,但总体框架尚未超越《内经》理论,同时《内经》构建的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总体趋势又相一致。
“以人为本”的天地人观,整体医学理论,个体化诊疗模式等等,均源自《内经》,只是体现了《素问玉真要大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之发展思想而已。
然而在《内经》中蕴藏的`、众多的合理内核需要进一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与发展。
如“膜”学、气街、“器”等理论的阐发与研究都有良好的前景。
《内经》理论的实践价值极大。
《内经》的实践价值是公认的,无需多言。
但仅就个人学习导师经验和临床体会试述一二。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对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的诊疗指导意义很大。
合理选取千金鲤鱼汤,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化裁疗效肯定。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感想精选10篇(最新)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感想1《黄帝内经》这本书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反映其规律。
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
比如,"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
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
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
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之论。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
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
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
另外,黄帝内经中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论,合并经络,阐述热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减轻百姓遭受病厄之苦。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9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9篇)《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1《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的国学瑰宝,自古至今,引起了无数人对它的崇拜、深思,但《皇帝内经》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其思想博大精深,泛泛而读,往往只能似是而非。
最近,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对于其养生思想颇有一些体会。
现在,人们生活空气污染、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疾病”,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何为养生,就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养生学之源,可见受推崇程度非同一般,其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
对于未病先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六淫之邪的侵袭;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充分的体现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两个基本的观点,也就是整体观。
“天人相应”是说人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科技是如何的进步,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得要遵循自然界阴阳四时的规律。
《内经》提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人体必须“顺其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增进人体的健康。
黄帝内经的读书心得(13篇)
黄帝内经的读书心得(13篇) 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让灵魂感到冲突。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每次读书,都能秒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黄帝内经的读书心得,欢迎各位前来阅读。
黄帝内经的读书心得【篇1】想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黄帝;想健康长寿,一定要先看看《黄帝内经》。
黄帝诞生于四千多年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文化的初祖。
《黄帝内经》记载:“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一生下来就聪慧灵气,小时候就善于言谈,悟性超强,稍大后就无所不通,敦厚敏捷,成年后便登上天子之位。
后来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因他发明了轩冕,故又称之为轩辕黄帝。
书归正传,《黄帝内经》是我们最早的医学典籍,可以说是中医的始祖。
至于成书年代,一直很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先秦黄帝所作;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后人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在两汉时期成书,这些问题先不去讨论,咱们还是开始分享末学学习经典的一点心得。
《黄帝内经》采用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一般是黄帝问,岐伯答,岐伯是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创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被后人尊为中医始祖。
在《黄帝内经》中,被黄帝尊为天师。
在《黄帝内经》开篇“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第一段话就是:“(黄帝)乃问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个是黄帝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古时代的人都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多岁,行动还没有衰老现象,而现在的人,到五六十岁,就已经开始衰老了呢?下面就是岐伯精彩的回答了,大家有缘可以看看原文,末学在这里只是简单总结一下岐伯回答的两个要点:一,要懂得养生之道。
上古之人,都比较了解养生的学问,能够效法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身体,饮食有节,作息有常,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才使身体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伤害,活到人类应有的年龄,一百多岁还行动自如,没有衰退的迹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通用8篇)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通用8篇)本文为大家分享黄帝内经心得体会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黄帝内经》这本书是古代第一本医书,里面详细的记录了中医中药的很多种类和手法,为后世进行中医中药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黄帝内经》分为两卷,内容是皇帝与岐伯或者雷公或他人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可读性比较强,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深入浅出的描绘出了古人治病救人的方式方法,然后从侧面反映了医术和疾病的千变万化。
有喜欢养生的,和注意身体的人,可以看一下这本书,讲的非常科学和奇妙!《黄帝内经》详细记录了人体的脉络和五脏六腑与天地的联合关系,加上阴阳的平衡。
还有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属性,对于扎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时辰,都有一些明确记载。
对于内脏器官在四时(春夏秋冬)应该得病的预防或者得病之后的调养,都会给予指导。
就比如说养生,宜乎顺应四时之规律,怎么讲呢!譬如,夏天,夏天就应该晚睡早起,然后去出汗,冬天呢,因为寒冷,就要早睡晚起,等到早上寒气退去再起床。
还有,现在的季节是秋天,书中说道,秋伤于湿,冬必咳嗽。
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是秋天,不要吃那些凉的的,不然冬天就会咳嗽。
还有一种说法是立秋后不要吃西瓜,西瓜是寒性食物,所以立秋后不应该再吃了。
还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般来讲,春天万物生发(植物发芽),夏天疯狂生长(小孩子长得特别快),秋收(肃杀和丰收,古代人在秋天打猎比较多,经过夏天的生长小动物长大并且有了后代),冬藏(有的动物冬眠,而人类一般冬天去世比较多,有的人得病,只要扛过了冬天,一般就会没事了)。
所以,沿着四时的规律去养生,可谓是科学而又高效!大家都知道十二个时辰,其实分别对应的心肝脾肺肾,还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并且发病的时间也是有例可循的。
还有针灸,也就是所谓的中医扎针点穴一类的手法。
如果有个中医经验丰富,看病的时候,不需要吃药,也许点穴扎针就可以治病救人。
还有号脉,根据脉搏跳动的频率,动静,判断病人的病情。
依托着阴阳,纵惯着逆从,考验着表里,所以,一个合格的医生一定是懂得这些道理的!并且善于利用这些原理,科学而又神奇为大家祛除病痛,拯救世人性命。
《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黄帝内经》读后感(通用11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帝内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帝内经》读后感篇1经过了半年的大量阅读《黄帝内经》,老师终于给我们解经了,当解完一段以后,每个人都站起来发言,而我也深有体会。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两汉年间,在内容上主要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人的对话形式展开。
下面我来解一小段给大家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呀,大都能活过100岁,而且动作灵活没有衰老的迹象。
现在的人,年龄到了50岁上下就动作迟缓有了衰老的迹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们大都懂得养生之道,能够效法天地间的阴阳变化来调节自己,饮食有规律,不过分操劳,所以能活到100岁。
现在的人就不同了,他们拼命地喝酒,任意地妄为,过份地生气,贪图享乐,起居没有规律,所以到了50岁左右就衰老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很努力用功读书,事业一番风顺,而且从不做坏事,是一个好人,可他也只活到了65岁。
他死后很不服气于是去问上帝,上帝帮他一查原来他能活到102岁,那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他平时的时候不注意调养自己,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很容易生病,所以到了晚年就没有长寿,但如果他从小就保养自己的话,那他就能活过百岁。
其实自己能活多久的寿命,关键看你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好的习惯和乐观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要注意四季气候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
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发脾气,善待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希望所有人都能够长寿!《黄帝内经》读后感篇2由于文言文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匮乏,确实读不懂《黄帝内经》,但仍然为她而着迷。
迷于书中所写的东南西北中,迷于她所写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迷于她所描述的肝心肺肾脾,以及书中的酸咸甘苦辛。
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
黄帝内经读后感《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帝内经读后感1由于文言文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匮乏,确实读不懂《黄帝内经》,但仍然为她而着迷。
迷于书中所写的东南西北中,迷于她所写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迷于她所描述的肝心肺肾脾,以及书中的酸咸甘苦辛。
她告诉我,吃什么最健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既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的,牛奶为上品,鸡鸭鱼肉为好东西,同时告诉了我们各种食物都有它的季节,和饮食专家们所提倡的不吃反季节食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告诉我们一年当中我们该怎么去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也就是说春天我们就应该象植物发芽一样,让我们人体的气机生发出来;夏天,我们所有的阳气浮于体表,同时将一年中代谢所产生的垃圾通过汗液排泄出体外,所以我们夏天的消化能力就相对弱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夏,夏天为什么容易拉肚子,为什么夏天吃多了雪糕不好,喝冰镇的汽水、啤酒不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开始收藏了,我们的身体也应该开始收敛了;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植物都凋零了,很多动物都冬眠了,水都结冰了,我们也应该象那些动植物一样避开寒冷的冬天之气,这也是俗习中提倡冬令进补的原因,这时人体的阳气全都在体内,吃的东西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
她告诉我,人要想健康,要因天之序,也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遵循一年的四季之气,遵循每天的小四季。
人的健康在自己,你和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也就越健康。
我为书中所写的一切而痴迷,相信随着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会有更深的理解。
黄帝内经读后感2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祖国文化的遗产珍贵的一部分。
他不但是古代祖先们对于自然灾害与疾病作斗争的记实,同时也说明人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认识疾病并逐出提高总结成功经验,进而能更好地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更好地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_读《黄帝内经》有感最新8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_读《黄帝内经》有感最新8篇《黄帝内经》是一本中药医药名书,其中有数百种古代一直沿用到今日的医术供后人学习,就是必须要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_读《黄帝内经》有感最新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基本介绍篇一《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
它的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
因此,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篇二《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
“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
“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则。
“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
“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黄帝内经》的读书心得(精选11篇)
《黄帝内经》的读书心得(精选11篇)《黄帝内经》的读书心得篇1《黄帝内经》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
《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
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
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是我国的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
通过这部古老经典的学习,我们能够洞察生命规律,从根本上把握健康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有关健康养生的论述比比皆是。
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
也使我悟到“ 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的智慧。
《黄帝内经》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我觉得《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 " 第一 " 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医学生学习《黄帝内经》心得体会四篇
篇一:作为一位《黄帝内经》的忠实学者,我深受这部经典的启发和影响。
在此,我想分享我对这部医学巨著的总体感受、关键点分析、个人体验以及对于现代医学的启示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要说的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古代医学领域具有极高的成就。
这部经典不仅总结了古代医家的经验和智慧,而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主题表达方面,《黄帝内经》以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形式进行阐述,内容广泛涉及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思想。
阅读这部经典,我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自己能够有机会学习这部医学瑰宝感到无比庆幸。
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关键点。
例如,书中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不仅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而且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也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它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维框架,对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对书中的主人公黄帝和岐伯非常认同,他们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对医术充满热情。
每当读到他们之间的对话,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思考,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参与他们的讨论。
此外,我对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也深感震撼,例如那张治病的药方,只有几味简单的中药,却能神奇地治愈疾病。
这些都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信任。
结合我自身的中医背景,《黄帝内经》给我在临床和实践方面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我逐渐领悟到中医强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例如,《黄帝内经》提到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让我明白了在面对不同的病人时,要善于运用中医的“八纲”辨证方法,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黄帝内经》还强调医生要关注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面,这使我更加注重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和需求。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_读《黄帝内经》有感]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范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_读《黄帝内经》有感]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范文《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篇1《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以“经”命名的三大奇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一。
这三部奇书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古人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较早的医学典籍。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古书中千古流芳的内容,更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弥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赋予他们崭新的生命力,使得他们不断跟上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脚步,继续让他们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发挥出应有的源头作用。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
古人云:“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因此,身为一名有知识、有修养的现代人,无论是为了我们父母的身体健康还是为了自己乃至子孙后代,人人都有必要重新去学习并领悟人类先祖著医书的宗旨,正确看待他们学医、重孝之目的,全面了解《黄帝内经》能给世人带来的人生启示。
第一、从《黄帝内经》“现有的”内容看,《黄帝内经》是托名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人的“论医”之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分九卷、81篇,共80多万字。
1、《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
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
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
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
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将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
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皇帝内经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黄帝内经》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人体内部,五脏与五行相对应,而五行又与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
因此,人体健康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
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作息,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1. 顺应四时变化《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应该顺应这一自然规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调养精神。
夏季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应注意饮食清淡,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秋季干燥,应适当增加滋润食物的摄入,避免燥邪侵袭。
冬季寒冷,要注重保暖,适当增加温补食物的摄入。
2. 调整生活作息《黄帝内经》指出:“人卧则血归于肝。
”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的“值班时间”,此时人体应处于睡眠状态,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身体各个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二、阴阳平衡,健康之源《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础是阴阳平衡。
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代表着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
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1. 调整饮食结构《黄帝内经》提倡饮食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即以谷物为主食,辅以水果、肉类、蔬菜等,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同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使阴阳平衡。
2. 适度运动《黄帝内经》强调:“动则不衰,静则生疾。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伤阴精。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黄帝内经》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调养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预防疾病。
2. 心理调适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助于预防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文档Contract Template《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以经命名的三大奇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一。
这三部奇书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古人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0�7�0�1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较早的医学典籍。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古书中千古流芳的内容,更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弥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赋予他们崭新的生命力,使得他们不断跟上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脚步,继续让他们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发挥出应有的源头作用。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
古人云: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因此,身为一名有知识、有修养的现代人,无论是为了我们父母的身体健康还是为了自己乃至子孙后代,人人都有必要重新去学习并领悟人类先祖著医书的宗旨,正确看待他们学医、重孝之目的,全面了解《黄帝内经》能给世人带来的人生启示。
据网上相关资料介绍:第一、从《黄帝内经》现有的内容看,《黄帝内经》是托名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人的论医之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分九卷、81篇,共80多万字。
1、《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
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
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
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
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将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
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2、《素问》,在汉魂、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
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
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
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
(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第二、从《黄帝内经》原始的内容看,《黄帝内经》又名《内经》,其中所引述的古代医籍多达五十多种。
主要有《禁服》、《脉度》、《本藏》、《外揣》、《五色》、《热论》、《诊经》、《脉经》、《针经》、《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经脉》等等。
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时,就已经有很多的更为远古的相关医书流传于世,所以,也可以简单地认为《黄帝内经》是对我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逻辑大总结。
第三、从《内经》的创作年代看,其基本定稿年代大概不晚于战国时期。
尽管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但是,《内经》得以见诸于世可能在大约20xx年前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
第四、从《黄帝内经》涉及的知识领域看,其博大精深的阐述,不仅仅涉及医学,还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很多的学科。
第五、从《内经》的问世及其深远影响看,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正是深受《内经》成书思想的熏陶,经过自己不断地刻苦研读,深得其内容精要后再不断结合自己切身的体会,重新弥补了其中的不足部分,最终才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第六、从《黄帝内经》的成书过程看,《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期可能被称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
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中,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
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地保存,载于《汉书艺文志》中,仍为十八卷。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
魏末晋初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亡失。
《九卷》在唐代时,王冰称之为《灵枢》。
至宋,史崧将其家藏《灵枢经》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
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
宋之后,《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始成为《黄帝内经》基本固定的两大组成部分,分别从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藏象、病症、诊法、治则、针灸等九大方面,并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始对中医学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这只是经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时读经典后,运用经典的几个病案写出来,与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过来找我针灸治疗颈椎病,因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针就能明显减轻,有时一针就可以了,今天又来了,说昨天科室有个事挺气人的,领导安排给他做,又没地方发泄,实在不想接那个活儿,晚上想着这事,没睡好,早上起来,颈椎部位疼痛,头晕不适。
因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时蛮有性格的,脾气较大,又急躁,听他说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颈椎病是因为肝郁化火,想起内经的原话: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针刺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1分钟后拔针,头晕颈痛消失。
省公安厅一领导,上班期间办公室突然感觉心好像要跳出来了,很难受,自己摸脉,每分钟接近150次,持续了近30分钟,打电话咨询该怎么办?问起病因,说最近因为国庆60周年庆,因安保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大,自己火气很大,经常对下属发脾气。
我比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内关穴处,他照做了,开始压上去疼痛难耐,很想放弃,电话中一再嘱咐直压到内关穴处无疼痛为止。
20分钟后电话告知心跳如常。
这也是来自于学习经典的体会,内经原文: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选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指压治疗,疗效确实令人感到惊奇。
如果病人没经验的,肯定会急诊叫120送去医院,其实这也是中医针灸在急诊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
一从事药材生意的病人,广州人,在北京做生意,因为肩背疼痛近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照片,MR检查,均未见异常,局部打封闭,贴膏药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见改善。
回广州后约出来吃晚饭,餐桌上见患者咳嗽,流涕,很狼狈的样子,连声说对不起,他夫人说感冒很长时间了,把他嘴上的烟拿掉,还暗示要我告诉他抽烟会加重咳嗽。
其实自从见到患者的第一眼起,治疗取穴已了然于心。
于是选手太阴肺经荥穴鱼际,用泻法,患者痛得哇哇叫,不到2分钟拔针,患者全身出微汗,肩背疼痛,咳嗽,流涕所有症状全消失了。
我也点了一支烟,顺手给他一支,边聊边抽烟。
这哪与抽烟相关啊。
西医可是讲抽烟与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相关性啊,记得在老家有的抽烟,活到九十多也未见咽喉炎,气管炎及肺癌的,有的从不占烟酒,50多岁也一身的病啊。
其实他只是肺经外感风寒,是肺经的问题,针刺肺经鱼际穴,针到病除。
病人觉得很神奇,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在《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记载了该病的治疗方法: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还有关于脾经病和肾经病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以西医命名的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这里就不举例了,只是想说明一点,想学好中医,做一个名理的中医,临床疗效好的中医,无论您走遍千山万水,访遍五岳九州的名师,您终究还得回来温习我们共同的的经典:《黄帝内经》。
这只是《金匮真言论》中的一小段,读了,也经常用,常常收到针到病除的临床疗效,很多病友说我看病用药取穴很随意,但见效快,疗效好,对西医的同一个病,能用很多穴位,很多方法治疗,很难学,也难看懂的,其实我只是继承了中医学先祖的一点点东西,在临床上运用经络辩证治疗而已。
《黄帝内经》里还有很多的宝贝等着我们的中医学子去挖掘,去探索,去继承,去发扬。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四则一、《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源有人认为在中医药现代化的今天研究《黄帝内经》似乎违背常理,《内经》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现已有中医临床各种教材,以及大部头洋洋数百万的专著,何苦再去钻研几千年前的东西?……种种认识,都有不同的见解和依据。
笔者在通读《内经》之后,尤其是在任继学老师的指导下,深刻领悟到《黄帝内经》确是中医学术之源,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继承是创新之本。
老师任继学教授极力主张:中医学术的发展关键在于继承不够,要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肾实质的研究就是在《本草纲目·胡桃条》下证实并有所发展的。
《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渊源,我提出的络、毒理论无一不是源自《内经》,重视中医药理论的继承是首要的!任老的观点十分重要,不仅是他个人几十年的体会,而且确是中医发展之所必须。
其一,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是实践得出的结论,但目前的挖掘不够。
其二,任何科学学科都离不开继承,甚至有不少极端的例子证实了理论虽错误,但在学科发展史上也有其闪光点和现实意义。
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至今,有许多突破与发展,但总体框架尚未超越《内经》理论,同时《内经》构建的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总体趋势又相一致。
“以人为本”的天地人观,整体医学理论,个体化诊疗模式等等,均源自《内经》,只是体现了《素问·玉真要大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之发展思想而已。
然而在《内经》中蕴藏的、众多的合理内核需要进一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与发展。
如“膜”学、气街、“器”等理论的阐发与研究都有良好的前景。
2.《内经》理论的实践价值极大。
《内经》的实践价值是公认的,无需多言。
但仅就个人学习导师经验和临床体会试述一二。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对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的诊疗指导意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