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a52862ee06eff9aef807bd.png)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________②会虎为暴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 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 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 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2)B(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内蒙古包头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b5f42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2.png)
文言文阅读内蒙古包头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
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摘选自《小窗幽记》)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耕夫荷农器(2)终日可观书鼓琴9. 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10. 上文与刘禹锡《陋室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追求有何相似之处?11. 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内蒙古包头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快说(节选)金圣叹夏七月,亦无风,亦无云。
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
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
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重阴匝月,如醉如病。
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日试往看之,入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
顾客入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
”相与欢笑。
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曰:“君亦饥耶?”不亦快哉!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
忽逢艑舸疾行如风。
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桔柚”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选自黄卓越编《闲雅小品集观》有改动)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顾客入来(2)相与欢笑9. 翻译下面的句子。
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
10. 通过阅读本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11. 仿照本文写法(可不使用文言文),描写一件你感到“不亦快哉”的趣事。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3b98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c.png)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解析)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e899f7e87101f69f319598.png)
第一卷文言文阅读资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
〔 2 分〕(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 分〕【答案】8.C ( 通“讠志〞,做标记 )〔A.指示代词,那 B.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C. 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 D. 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 0.5 分,共 2 分〕⑵村里人的祖先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抵达这个与人间间隔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分,共2分〕20.【 2021 年·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 11 题。
〔 10 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何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够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缊袍敝衣处此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贵宾从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假设为佣耕..10. 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ba00be650e52ea5418989e.png)
初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司马迁李牧者,赵之良将也。
常居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复请李牧。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注】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②莫府:即幕府。
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
④入盗:入侵。
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
初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336181c5da50e2534d7f01.png)
初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fc7fd1767f5acfa0c7cd8f.png)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 《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 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 之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_______ ;太守的“乐”指:________ 。
【答案】(1)C(2)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
【解析】【分析】(1)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81ff7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f.png)
文言文阅读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8.(12分)文言文阅读。
【甲】蔡义,河内人也。
以明经①事大将军幕府。
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②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买犊车,令乘.之,不用。
久之,上诏求能为《诗》者,征义待诏,久不得见。
义上疏曰:“臣山东草野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
愿赐清闲之.所,得尽精思于前。
”上召见义,令说《诗》。
上甚说之,擢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
数岁,拜为少府,迁御史大夫,代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
(取材于《汉书》)【乙】吴悌,字思诚,金溪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征授御史。
尝出京视两淮盐政,海溢,没民舍,悌先赈之而后奏闻。
按④河南,伊王典楧⑤骄横,惮悌,遗书.称为友。
悌报曰:“殿下,天子亲藩,非悌所敢友。
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
”伊王愈惮之。
夏言⑥当国,与悌乡里。
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言问其.故,徐曰:“俟谈毕,吾以政请。
”言为.之改容。
(取材于《明史》)[注]①明经:通晓经书的解说。
②逮:及,达到。
③擢:选拔,提拔。
④按:巡行,巡视。
⑤典楧:明朝第七代伊王。
⑥夏言:明朝政治家。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乘.之乘:乘坐B.行能亡.所比亡:逃跑C.遗书.称为友书:书信D.悌尝谒.言谒:拜见(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B.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C.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D.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窃以闻道于.先师所欲有甚于.生者B.愿赐清闲之.所水陆草木之.花C.言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D.言为.之改容为.人谋而不忠乎(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蔡义供职大将军幕府时,家境贫寒,却不使用别人为他买的牛车。
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fa37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5.png)
文言文阅读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二)(14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
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
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
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一茅出涧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 为松谷庵旧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 循溪东西行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D. 至是始芳斯是陋室(《陋室铭》)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10. 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_____,B_____”极写水波壮阔。
【乙】文用“C______”和“D______”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
(ABCD请用原文回答)辽宁省沈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7.(14分)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
”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青海省西宁市城区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青海省西宁市城区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ca55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2.png)
青海省西宁市城区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文言文阅读青海省西宁市城区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二)(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
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①。
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
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②,蔷薇盛开,人语不传。
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
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
(节选自赵垣《云阳洞北小港记》)【注释】①凉樾低荫:树荫低垂,十分凉爽。
樾,树荫。
②解箨(tuò):脱壳。
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澈:(2)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___ 北: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如鸣珮环,心乐之港之上芳树丛生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许寡人D. 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4.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说说【甲】文第④段为何要描写清冷幽寂的环境?15. 【甲】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乙】文中“池如镜,如奁初启然"写出了池水______的特点。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159e652cc58bd63086bd18.png)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中考语文试卷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a57c8128ea81c758f57873.png)
中考语文试卷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偶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2)用“/”给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翻译句子。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案】(1)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2)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解析】【分析】(1)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是一词多义:探求;请求;谋求;责备。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分句;句子成分;虚词;关联词。
公退之暇(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被鹤氅(披着鹤氅)/戴华阳巾(戴着华阳巾)。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远,远眺。
吞,望见。
具,详细的。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bd81f60029bd64783e2cc1.png)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四川省巴中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4db76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2.png)
四川省巴中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文言文阅读四川省巴中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三)(13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
孝武皇帝时,以武为栘中监①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②。
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
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
又当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
称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钱汤镬⑥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
”匈奴亦由此重之。
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
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苏武之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注释】①栘(yí)中监:汉初官名。
②取当:取得相当的补偿。
③旃(zhān):同“毡”。
④暴(pù):晒,后作“曝"。
⑤由:同“犹”,像。
⑥斧钺(yuè)汤镬(huò):指汉代两种残酷的刑罚。
斧钺,以大斧砍。
汤镬,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镬中烹。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f94f675fbfc77da269b1bd.png)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ef64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3.png)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
仕隋为虎贲郎将。
文帝命覆①陇西牧簿,得隐②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
”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
今当免悉达等,旌③尔善言。
”遂皆以减论。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数岁,召为刑部尚书。
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注释】①覆:审察。
②隐:隐藏。
③旌:表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后家长安( )(2)朕不明,乃至是( )(3)时贼珍用山积( )(4)固辞,改工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尊使命》)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4.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皭①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②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③如家人。
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
皭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
”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
尝出郭省敛⑥,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④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①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④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答案】(1)左右,上下(2)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
(3)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最上面一层大约有五寸厚。
故“许”的意思是左右,上下。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尚:还是;将:用。
注意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添加上。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
(3)这篇短文首先概括写造白糖的方法,然后再具体介绍造白糖的方法。
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故答案为:⑴左右,上下⑵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
⑶逻辑顺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
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
2.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嫉。
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
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②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节选自范公俑《过庭录》,有删改)【注】①负:凭仗。
②规:劝诫。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国:则有去国怀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 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略无阙处(《三峡》)C. 乐:然则何时而乐耶钟鼓乐之(《关雎》))D. 斯:微斯人斯是陋室(《陋室铭》)(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3)语段【甲】中第一,二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答案】(1)D(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3)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4)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解析】【分析】(1)A项,国都/国家;B项,处在/地方;C项,喜悦,愉快/使……快乐;D项,均是指示代词,“此;这”的意思。
(2)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3)抓住关键句分别进行概括即可。
第一段,从“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等可知其描绘的是萧条阴冷的景象;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可体会其抒发的是凄凉悲伤的情感。
第二段,从“秦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可知其描绘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根据“此乐何极”“心旷神怡”“宠辱借忘”“喜洋洋”等可体会其喜悦的情感。
(4)根据两文的内容和主旨谈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⑴D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⑶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⑷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⑷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
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乙】滕子京很有才华,造到许多人的嫉妒。
从庆州知州(的位置)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范仲淹和他年龄相仿,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答。
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
范仲淹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
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好友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②宠辱偕忘________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④微斯人________(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对此,你怎么看?【答案】(1)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2)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4)我不同意这一观点。
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解析】【分析】(1)、景:日光;偕:一起;求:探求;微:如果没有。
(2)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对重点词语正确翻译,句式上样正确认识。
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璧:玉璧;忧:以......为忧;乐:以.....为乐,据此进行翻译。
(3)藤子京也有此胸怀,谪守巴陵郡后并没有沉沦,而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以此证明。
(4)审查题干,联系生活,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阐述理由时,层次要清晰,语言要简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⑴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⑵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⑶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⑷我不同意这一观点。
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意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某种观点的看法,考生要正确对待观点,表明态度,阐述要合理,论述要清晰。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