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认知视域下贫困大学生的自信重塑-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1-10-28 16:34:50 文章来源:大河论文文章作者:316344470 浏览次数:26

自我认知视域下贫困大学生的自信重塑

摘要:精英教育大众化后,高校学生数量激增,贫困生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并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本文拟从自我认知视域出发,阐述自我认知偏差造成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恰当的自我认知实现自信重塑的目的。

关键词:贫困生自我认知自信

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占在校生总数的10%至20%左右,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以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为例,该学院共有在校学生1370人,其中贫困生200多人,所占比例约为15%。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他们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一、自我认知偏差造成的主要心理问题。

不少贫困生自我评价偏低,自我认知的偏差往往导致他们自我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产生正确认知,因而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根源是自卑感。由于经济背景的差别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贫困生在心理上感受到巨大反差。有些贫困生形成了一些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差,时常囊中羞涩,难以在与人交往中“潇洒自如”,他们觉得自己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所见所闻上都远远不如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于是他们开始低估自己,甚至否定自己,自认为低人一等,往往以人之长比己之短,遂自视处处不如人,表现出悲观失望,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失去了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逐渐陷入了自卑的泥潭。

(二)封闭心理

许多贫困生由于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缺乏信心,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拈据的消费让人看不起,在人际关系中往往采取冷淡、回避的态度和行为;不愿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贫穷和困难,想方设法加以掩盖,靠自己的忍受和个人的努力渡过难关;不愿意展示自己,往往担心别人不能正确理解和接纳自己,而把自己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给人的感觉是难以接近、不合群,性格孤僻,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三)文饰心理

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寒酸外表不能正确看待,担心因为困难而让人看不起,就采用各种手法“包装”自己,掩饰自己,平常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与真实情况极不相符,甚至完全相反。如平时可以省吃俭用,但衣着打扮却特别讲究;平是尽管

囊中羞涩,但在同学聚会时借钱也要做老大;平时虽然表现平平,但在同学面前总要表现出一种傲气,做出高人一等的姿态。这种一反常态的举止,正暴露出他们心理上的虚弱,害怕失败、受挫,极力来掩饰自己的弱点。这种“文饰”的心理实际上是自欺欺人,一旦事后平静下来,往往会导致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四)焦虑心理

有些贫困学生由于平时生活中习惯了精打细算、谨小慎微,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常对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事情拿得起、放不下,并逐步形成了敏感狭隘、优柔寡断的心理;也有些学生感到交往对自己十分重要,渴望与人交往,但是缺乏正确的认知,时常有这样的顾虑:在今天“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自己连吃饭都要算计着花,哪里有钱发展人际关系?这些认知问题的存在常常使他们处于激烈的心理矛盾之中,导致焦虑心理的出现。

(五)依赖心理

有的贫困大学生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缺乏主动克服困难的精神,过分依赖学校和社会的资助并在心理上十分坦然地接受学校和社会的资助,认为这些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乏一种应该努力学习以回报社会的心态。一旦学校与社会不能完全满足其经济方面的需要,一旦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障碍和困难,就感到无所适从,缺少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来自: 大河论文工作室() 详细出处参考:/show.asp?id=7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