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案例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案例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案例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其中,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一,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代表。

本文将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为案例,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作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互联网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在信用贷款、金融理财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相关风控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个人信息泄露、资金安全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监管和安全保障。

2. 互联网金融监管与科技创新的矛盾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滞后性使得一些不法行为或风险难以遏制。

然而,过于严格的监管又可能阻碍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被暂缓上市便是监管态度调整的一个例证,尽管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具备广阔前景,但监管仍然是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瓶颈。

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代表,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冲击。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崛起引起了传统银行的警觉,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投入,尝试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以保持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为了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应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1. 完善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加强风险评估能力,建立健全风控体系。

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前识别并防范风险。

同时,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建立公平公正的信用评估体系,提高监管水平,打击违法行为。

2. 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建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发展金融科技监管,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监管,充分发挥监管科技的作用。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着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不足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金融资源下沉力度、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并加强监管力度。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合作与创新,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普惠金融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构建更加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对策、金融资源、服务、监管、下沉力度、创新、未来发展、存在问题、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金融服务,让金融资源更加普惠、更加可及,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大部分金融资源仍然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农村和贫困地区等“脆弱群体”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足,没有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金融荒漠”。

监管不到位也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金融机构依然存在违规经营、不良竞争等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推动普惠金融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普惠金融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和对策,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建议。

本文旨在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和对策,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加强监管力度,推动我国金融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对金融服务全民的方针政策,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各地的普惠金融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普惠金融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普惠金融服务尚未真正覆盖到所有需要者,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金融知识普及率低,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

针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 正文2.1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在我国,普惠金融是指为农村、农民、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等服务的金融服务机构,其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人口,实现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金融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和中小微企业仍无法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

普惠金融产品缺乏创新。

现有普惠金融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储蓄和信贷业务,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金融科技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普惠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普惠金融机构规模小、服务质量低、经营不规范,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造成普惠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需要加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强普惠金融机构建设,提高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2 存在的问题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多数普惠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较窄。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赵银银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滞后,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突显出来。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不仅成为保持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任务,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关键词:金融服务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3-089-01作 者:湖南商学院金融系;湖南,长沙,410205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是指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它包括融资主体、金融机构体系、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及相关的法律规则、政策和宏观调控机制。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适应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能充分反映农村金融的特殊性,有利于国家对农业经济所采取的保护、支持、发展三个层次目标的实现。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与建立农村市场体系相结合,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基本产业政策相结合,从改善信贷资金供给入手,提高农民营运资金的能力和需求。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供求问题。

11收入水平低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发展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数千年来直到20世纪中叶,农业经济一直是经济的主要构成,农村人口始终占总人口的主体部分。

建国以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特别是经过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非农产业(工业和服务业)迅速扩大,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 DP)中的比重由建国初期的51%(1952年)降低到仅仅12.541%(2005年)。

但与此不成比例的是,迄今为止农业劳动力仍然占了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44.80%(2005年),农村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仍然占有58.01%(2005年)的比重。

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现状论文

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现状论文

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57-02摘要当前,金融服务业已成为先进服务行业中独特的一个版块,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我国的金融服务业还存在着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国内金融服务业相关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缺失、金融服务业监管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滞后、金融机构对外合作能力低下等。

针对如是问题,当前我国应该采取保持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坚持稳定的金融政策,健全经济法制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大力培养金融人才,使我国金融服务业不断走向成熟。

关键词金融服务发展金融现状一、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原因金融服务业包括保险、再保险、证券、外汇、资产管理、期货期权以及有关的辅助性金融服务,是先进服务行业中独立和独特的一块,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部门可以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为各市场主体分散和管理风险提供市场环境和条件,同时,也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扩散并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其中,我国金融服务业不发达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本质性的原因所在,大力发展中国金融服务业、提高或内资源配置效率才能使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圈活起来。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特征及竞争力分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总体特征是高速发展。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迅速增强。

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力比较中,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对服务个行业门类的法人单位数、年末实收资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单位实收资本、单位从业人员、单位收入7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规模评分位居第三;对服务业各行业门类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资本、资金周转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4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综合评分列第一。

可见,金融服务业在与其他行业的比较中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减少贫困与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在我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服务不普及、金融产品缺乏多样性、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较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建议,如加强监管措施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以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与便利性、加强金融教育以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金融服务的普及与改善,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对策、监管措施、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教育、重要性、我国1. 引言1.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普惠金融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普惠金融可以为各行业提供更加广泛的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普惠金融可以帮助解决农村、农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面临的金融难题,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支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普惠金融发展也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发展,推动金融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升级。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不仅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包容性的重要途径。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覆盖面不足。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普惠金融覆盖面较低,大部分农民和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

二、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主要以传统的存款、贷款为主,缺乏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需求的创新产品,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信息不对称。

很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缺乏信用记录和资质证明,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他们的信用风险,担心贷款违约。

四、金融服务费用高。

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多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他们往往无法承担高额的金融服务费用,导致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绿色金融旨在通过金融工具和策略,推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主要产品和服务。

同时,还将分析绿色金融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业务中的比重和地位,以及其对银行经营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贡献。

本文将深入剖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难点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这些对策和建议可能包括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等。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有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将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金融业务在我国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在绿色信贷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明确了绿色信贷的投向、标准和管理要求。

同时,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 睿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金融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服务;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8-065-02作 者:建设银行华兴支行蔡锷路分理处副行长;湖南,长沙, 410001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及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特别是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金融部门可以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为各市场主体分散和管理风险提供市场环境和条件,为整体经济配置资本并为国内和国际的商业运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金融服务业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服务为主体、其他相关金融服务为补充、相对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这样一个体系对于促进宏观经济的有效运行和提高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统计范围主要有这样一些机构:中央银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各级分、支行)、商收银行(包括国有商收银行、股份制商收银行、城市商收银行等)、其他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等)、信用合作社(包括城市和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收(包括国际、国内信托投资活动)、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包括证券经纪和交易活动,如证券公司等)、财务公司(包括办理企业集团内部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活动)、融资租赁公司、典当业、其他类未包括的非银行金融业(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市场等)、保险业(包括各类保险公司的保险活动,不包括社会福利保险活动)等。

在我国,由于作为金融服务业主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发展不协调,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绿色金融是当前全球发展的重要方向,商业银行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仍有待提高,主要问题包括产品创新不足、评价体系不健全、培训意识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加强培训意识提升等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前景广阔,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意识,才能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原因、对策建议、产品创新、评价体系、培训、意识提升、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绿色金融的重要性绿色金融是指以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为出发点,推动金融产业在投资、融资等方面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务。

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是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挑战。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从而有效缓解环境问题。

绿色金融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之一,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还能够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推动全社会朝着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变。

加强绿色金融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必然选择。

1.2 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金融实力和资金流动性,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绿色项目的发展。

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步入正轨,金融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服务个人和企业的金融需求上发挥巨大作用。

但其潜在的系统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存在较多不足,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银行业占有较大地位,而证券保险业的发展不足难以适应多元化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

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

体制内调研报告

体制内调研报告

体制内调研报告体制内调研报告: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体制内调研成为了了解和分析金融服务业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我国各地6000名金融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他们对金融服务业的认识和看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5个重点金融机构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

三、调研结果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1.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金融服务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日益丰富多样化。

但是,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地区和机构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金融科技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2. 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以下问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风险管理手段不够完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金融监管存在监管空白等。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1. 人才培养不足: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培训机构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导致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2. 监管不到位:随着金融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监管体系和政策相对滞后,存在监管空白,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不公平等问题。

3. 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一些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增加了投资风险。

五、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应大力支持金融教育的发展,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确保人员的素质能够适应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机构服务定位不清,普惠金融产品设计不够完善,普惠金融监管不到位等。

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大部分金融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难以获得贷款、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服务定位不清也是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过于注重盈利和高收益的业务,导致普惠金融的服务意愿不强。

一些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地区和农民等特定群体的金融需求了解不足,无法提供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普惠金融产品设计不够完善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普惠金融产品主要集中在小额贷款、小额存款和农村保险等方面,对于个人创业、民营企业融资等其他金融需求的支持力度不够。

部分产品的利息较高,且审批流程繁琐,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实际效果。

普惠金融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操作,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

普惠金融监管部门在发现问题后的处理迟缓,无法及时解决投诉和纠纷,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需要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扶持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网络,将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需要金融机构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意识。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等特定群体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需要加强普惠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其便利性和实用性。

可以利用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推出更多便捷的普惠金融产品。

需要加强对普惠金融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操作和不合理收费等行为进行严厉执法,确保普惠金融能够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案例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案例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体系结构。

我国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其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并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为例,探讨其成功背后的策略与模式,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

随后,通过对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深入研究,本文揭示了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业务模式、风险控制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监管不足、风险累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优化业务模式、提升技术水平、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以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猛,逐步从最初的探索阶段进入到全面发展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为例,该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创新的业务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

我国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模式上实现了多样化。

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往往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互联网金融则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余额宝等产品,通过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我国互联网金融在推动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等方面存在不足,而互联网金融则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等方式,为这些领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个人金融业务在银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分析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1.发展历程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基础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

这个阶段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汇款、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

(2)增值阶段:90年代后期至2008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银行在基础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信用卡、个人贷款、房屋按揭等增值服务。

(3)创新阶段:2008年至今。

这个阶段银行开始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如互联网金融、手机银行等。

2.优势和劣势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具有以下优势:(1)广泛的客户群体。

开户门槛较低,覆盖面广。

(2)稳定、可靠。

商业银行本身的经营稳健,客户信任度高。

(3)创新能力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推出创新的个人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也存在一些劣势:(1)同质化严重。

各家银行推出的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2)利润率下降。

当前经济形势不佳,利率下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率也在下降。

(3)风险较大。

由于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本质是风险业务,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3.当前状况当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储蓄、信用卡、贷款、理财、保险等。

从总体上看,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

具体表现如下:(1)储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消费的普及,储蓄业务的规模单增速缓慢。

(2)信用卡:信用卡业务成为商业银行主要业务之一,但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和用户的理性使用,信用卡业务增速放缓。

(3)贷款:房屋贷款和个人贷款是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中的重头戏,但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市场需求下降,贷款业务增速减缓。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金融服务贸易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跨境金融服务和交易活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金融服务贸易在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2.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2.1 主要业务领域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主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领域。

其中,银行服务主要包括跨境贸易融资、跨境支付结算等;证券服务主要涉及股票、债券和衍生品交易等;保险服务则包括保险代理、资产管理和再保险等。

2.2 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以上。

且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不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金融服务贸易的结构不够合理,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银行业务领域,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还相对较弱。

其次,金融服务贸易的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另外,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着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制约了其在国际市场开展业务的能力。

3. 对策研究3.1 调整金融服务贸易结构为了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应当积极调整金融服务贸易的结构,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推动跨境支付和金融科技创新等业务的开展,提升金融服务贸易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3.2 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质量为了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质量,我国应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优化客户服务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分享经验和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贸易水平。

3.3 改革金融服务贸易政策为了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还应在政策层面进行改革。

首先,要放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条件,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

福建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福建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福建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金融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金融服务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福建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福建省金融服务业的规模已经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福建省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加,银行网点和自动取款机的覆盖范围也持续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

此外,福建省还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如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电子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兴起。

这些发展表明福建省金融服务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然而,福建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仍不够广泛。

尽管福建省金融机构数量增加,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仍然不够到位。

此外,福建省的金融服务仍然偏向大型企业和有实力的个人,对小微企业和普通群众的金融服务不够到位。

其次,福建省金融服务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有一些金融科技企业在福建省兴起,但是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福建省的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再次,金融风险的防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如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福建省需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福建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农村和偏远地区开展业务,并提供相应的扶持和支持。

同时,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如金融服务网点的移动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

其次,加强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还可以加强金融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问题意义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也与全球环境治理息息相关。

作为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作用不容忽视。

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部分的内容如下:绿色金融是指为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而设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它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成为了当务之急。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缺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政策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绿色金融的有效运行,也制约了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 正文2.1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比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

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环保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融资渠道。

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也在逐渐增加。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源于XXX2005小额信贷国际年,彰显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内涵,引入我国后很快进入国内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政策实践范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使金融服务惠及所有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

普惠金融在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不断深化,着力破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难题,并研究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结构性排斥有待全面化解在各国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普遍都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我国突出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服务缺失、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弱势群体受到金融排斥。

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市场化程度不够,发展深度不足,商业性机构发展不到位,公益性机构发展政策缺乏,成为我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

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而这种二元结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

在政策激励不足的情况下,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商业性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大中型企业和城市优质客户,而不愿投向小散和低端客户,因此贫困地区更容易受到排斥。

普惠金融应具有全面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特征,要使所有拥有金融需求的人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使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二)民间借贷与信用借贷并存,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待根除(三)输血型借贷主导而造血型借贷不足,金融供给侧导向有待改善科学合理的普惠金融制度不仅能授之以鱼,而且能授之以渔。

当前,我国个体借贷的主要用途包孕:首选购房和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型用途;其次是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经营等财富增长型目的;最后是教育、医疗及婚丧嫁娶等生活型、应急型付出。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使更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提高他们的金融包容性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我国自2006年提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金融服务渠道不够多样化,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依然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应用不足,远程服务和智能化服务的开发不够,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操作和风险隐患。

金融服务普惠性有待提升,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民工、贫困人口等在金融服务领域依然存在较大的空白。

本文将从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强监管与规范以及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概述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很多地区和群体仍然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深化,缺乏创新力和发展动力。

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存在着监管漏洞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有待提高,有些金融机构仍然存在歧视性和不公平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导致金融不平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需要通过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内容结束】2. 正文2.1 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

在我国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还未完全普及,很多农民和小微企业依然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多为传统的贷款、储蓄等产品,缺乏针对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个性化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金融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在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另一方面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电子化程度非常低金融工具和品种种类单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客观上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性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仍然有一定的限制并且面临人民币升值的潜在亏损的风险金融产品的创新又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市场整体创新性不足主观上监管部门从维护金融体系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存在过度强调稳定的倾向大量的国有金融机构也存在保证安全的需求在金融领域存在较多的政府保护隐性担保和管制利率提供的利润空间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动力不足三人力资本质量较低金融服务业员工的素质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服务为主 体、其他相关金融服务为补充、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 比,在效率和竞争力上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篇论文主 要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給出了改善我国金融服务业现状的 对策。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 .....................................................................................................................................1 (一)有关概念 .................................................................................................................................................1 1.金融业 ......................................................................................................................................................1 2.金融服务 .................................................................................................................................................1 (二)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1 (三)外商投资在金融业逐步升温 .................................................................................................................1 (四)金融业成为外资并购的重点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0912130211 国贸0902 魏琪摘要:随着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主要的是挑战。

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

对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金融资产快速增加且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意义非同小可,而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一个顺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成,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对微观经济活动,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数,对策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14.1万亿元,所占比例64.7%l.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1997年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

为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中国还陆续增设和重组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将2200多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109家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了3家农村商业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2.证券类金融机构在规范中发展近些年来,中国证券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管理逐步规范。

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投资基金51家,基金的发行总规模804.23亿元,基金资产总值804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证券类金融机构发展空间广阔。

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证券类金融机构的功能,大力发展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增加新的基金品种,扩大业务范围。

3.保险机构体系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完成了财产险、人寿险和再保险业务的分离,各类保险机构进一步健全。

到2001年底,中国已有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15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9家和外国保险分公司13家;同时成立了一批保险经纪、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等保险中介机构。

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变革,保险需求的范围和规模将不断扩大,商业保险的作用将逐步增强,各类保险机构将进一步加快发展。

(二)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

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宏观金融间接调控方式的逐步建立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在以后的10年里,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即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控制货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传统做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国家银行贷款规模控制覆盖的范围逐步缩小;二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1993年以来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货币供应渠道发生变化,国家银行贷款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率下降。

(四)金融法制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金融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银行及其相关法规已经逐步完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继颁布实施,奠定了中国金融法律体系的框架。

此后又出台了《担保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最近又完善了《合同法》。

从法律上确定和巩固了中国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已积累的有益经验,从而标志着中国金融事业已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1.我国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由于起步较晚,以及外来干涉、国家变革等原因,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其内部行业结构及区域发展不均衡。

截至2003年,我国金融服务业所占GDP比重为4.14%,还不及某些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在GDP所占比重的一半,由于投入不够,我国金融服务业在体制、技术、服务质量、监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持续低速度,使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

金融服务业内部,银行业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其他相关行业的比重相对偏低;金融服务业的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发展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2.国内金融服务业相关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缺失在金融服务行业人才管理的问题上,一方面,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及行业开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为员工支付的报酬低于国内许多较高收益行业的水平,在同行业的比较中也大大低于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一方面,较低的职工薪酬和人力资本投入使得内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收益率差别越来越大,导致大量人才资源向外资金融机构流动,加剧金融人才及劳动力资源的缺失。

3.我国金融服务业监管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滞后我国的法律在金融方面的监管力度还很低下,我国金融立法比较滞后,专业法律层次低,法规操作性较差,实践过程中还常存在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

监管方面我国主要依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三会”机制,而在社会监管方面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4.我国金融机构对外合作能力低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开展程度很低,除中国银行以外,其他银行的海外业务拓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外资银行在综合化的经营模式下,通过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已将其分支遍布到全球。

国内银行的业务开展主要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而国外银行已将业务重点放在金融衍生工具上,常常通过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

三、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1、金融服务业在我国起步晚,底子薄。

我国金融服务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经历了很长的恢复阶段。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大致可以1995 年作为分界点,1995 年之前是金融服务业恢复形成阶段,1995 之后则进入逐渐完善和不断深化时期。

有关数据显示②,从金融服务贸易增长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1989 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到1989年金融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最高,达到了7.3 % ,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也高达25.9 %。

这表明金融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高速增长。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对GDP 的贡献基本保持在6 %左右。

这只是说相对于自身而言,取得很大的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业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在竞争力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2、金融服务贸易与国际贸易发展不同步,金融服务贸易相对落后,并且金融业与服务业耦合度低。

据世界银行统计,1990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57.48 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2 位,而且其中主要出口收入为国际运输、港口服务以及旅游收入,金融服务贸易所占份额很小。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层次偏低,服务贸易落后,造成金融业与服务业耦合度较低。

3、金融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是粗放型的竞争方式,在经营过程中往往热衷于揽储蓄、扩网点等,在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途径选择上,没有着重于服务效率的提高和服务项目的开拓。

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既有发展观念的局限,也有人才缺乏的局限。

特别是要开展对外金融服务贸易,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晚,起点低,较高外语水平与较强专业技能同时具备的人才十分紧缺,已成为我国开展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4、我国金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

金融业创新除了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外,还体现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

在当今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新产品的开发成为提高金融业市场竞争力的动力。

我国金融业信息技术相对于国外比较落后,在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也不及国外的大金融机构,虽然近些年我国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劣势。

四、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对策(一)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开放金融业,实施自由化战略是大势所趋。

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离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业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所以,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方针,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一方面,坚持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把握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制定和完善对外资金融企业市场准入和监管的法律法规,完善审慎监管,促进中外资金融企业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着力优化金融业对外开放结构,支持外资金融企业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开展金融服务,积极引进有助于扩大消费、为中小企业和“三农”等提供特色服务的外资金融企业。

(二)加快“走出去”战略,拓展金融服务贸易空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一些大金融企业纷纷破产倒闭,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暂时处于疲软。

我国金融企业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大规模走出国门,大力发展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增强我国金融业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为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服务市场争取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加快走出去的速度和规模,快速、深层次占领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

一是加快收购海外金融企业。

这样,既可以解决机构网点业务员工的“本土化”,也可以扩大当地业务,同时还可以定期派出员工去进行实习和培训;二是有针对性地投资参股跨国公司以及当地的金融企业。

这样,可以建立海外机构的稳定客户群,把金融服务贸易业做大做强。

(三)大力培养金融高级人才,发挥人力资本优势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本质上就是金融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端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竞争。

在人才吸纳上,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创造的人才相对过剩的机遇,在欧美金融企业大量裁减人员之际,及时吸纳其中的优秀高端人才,快速弥补我国高端人才不足,提高金融贸易竞争力。

同时高度重视吸纳我国自己培养的高端人才,建立金融服务贸易人才库。

在人才的培养上,第一,建立金融教育培养基地,加强复合型高端金融人才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