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名著语录

合集下载

阿胶修治见真功

阿胶修治见真功

阿胶修治见真功东阿,阿胶修治,千百年来都传男不传女,师徒父子口耳相授,连大师级的药圣李时珍在自己名著《本草纲目》中有关阿胶生产要素的讲述,也讲得相当单薄潦草。

历史上唯一记载相对严谨细致的,是李时珍的同时代人卢之颐,他在自己的著作《本草乘雅半偈》中说道:“煮法必以乌驴皮,刮净去毛,急流水中浸七日。

入瓷锅内,渐增阿井水,煮三日夜则皮化。

滤清,再煮黏稠,贮盆中乃成尔。

冬日易干,其色深绿且明燥、轻脆。

味淡而甘。

亦须陈久方堪入药。

”明人刘述金的记述略有详实色彩:“大锅七口,乌驴皮用牡者。

皮入水已化,则每日递减一口,聚其融化之极者,止得一口,然后搭于架上,任其顺下而不断,凡四昼夜,胶乃成。

”清代乾隆时江苏常熟人王应奎在《御南随笔•续笔二》中又对部分细节进行了补充:“火用桑柴,三昼夜始成。

以麻油收者,其色微绿,以鹿胶收者,其色微紫。

并光亮如镜,味甘成,无皮臭。

其真者如是止矣,他说皆妄。

”后期,清·张隐庵《本草崇原》及《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均对阿胶的制备方法也仅做了概述,我们摘录《中国药学大辞典》以飨读者:“按古法,先取狼溪河水,以浸黑驴皮,后取阿井水以煎胶。

考狼溪河发源于洪范泉,其性阳,阿井水发源于济水,其性阴,取其阴阳相配之意。

煎炼四日,而后成胶。

又“阿胶自山东东阿县,以黑驴皮,阿井水煎之……考阿井在东阿县城西,县志云:昔有猛虎居西山,爪刨地得泉,饮之久,化为人,后遂将此泉为井,然此水实为济水之源,其色绿,其性趋下;东阿城内又为狼溪河,其水为漯水之源,乃洪范九泉之水所汇归,其性甘温,故合此二水为最善;再按定,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之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

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漂泡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木柴火熬三昼夜,去滓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蓍、归、芎、桔、桂、甘草等药汁,熬至成胶。

其胶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

”“真胶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方士名医大师都搞不清东阿阿胶的修治工艺,到底东阿道地阿胶是怎么制作的呢?为什么东阿道地阿胶一向能以“黑如翳漆凝若脂,透如琥珀润如玉,经夏不湿冬不软,陈年老胶效犹佳”享誉世界,2500多年来,阿胶和瓷器,丝绸、茶叶,一直是外交国礼,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晋商商道,流传四方,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国宝”,与“人参、鹿茸”,共称“中药滋补三大宝”。

东阿阿胶的广告推广词

东阿阿胶的广告推广词

东阿阿胶的广告推广词摘抄1. 东方有佳人,透如琥珀润如玉,阿胶一品百年堂2. 东方有佳人,透如琥珀润如玉,百年堂阿胶,女人的美丽工程师3. 百年堂阿胶,东阿最古老的阿胶.古镇古村古风韵,古朴风俗别样情,青岩古镇六百年,神效阿胶百年堂4. 百年堂阿胶,人间奇艳只在,梅花枝上雪. 千年国宝,就在百年堂阿胶5. 百年堂阿胶-百年堂中王中王,历代皇家独珍藏6. 精灵灵眼眸,白皙皙脸蛋,功予百年堂阿胶的好7. 百年堂,古老配方,精心制作,值得信赖8. 镜破不改光,兰消不改香;阿胶船千年,药魂百年堂9. 天下阿胶出东阿,东阿阿胶百年堂,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 , 古老制法,百年堂上品阿胶,值得信赖10.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年阿胶百年堂,东阿阿胶王中王11. 百年堂阿胶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千熬万炼的阿胶,水火相济百年堂12. 歧黄济世百年堂,承传中国传统,弘扬中华经典13. 百年堂阿胶-阿娇美女;羞得百花落,醉叹贵妃颜,源于阿胶丸,得以桃花面14. 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15. 千年古号百年堂——百年古树根连根,百年阿胶是明灯,照亮身心健康路,千年不倒长青树16. 千年风雨,淡定沉着,百年堂阿胶.东阿阿胶的`广告推广词推荐1. 一个千年历史的见证,东阿最古老的阿胶2. 千年文化百年传承,阿胶千年还是百年堂的好3. 天下阿胶看东阿,东阿阿胶百年堂4. 真材实料,货真价实,店运昌隆两千载,誉满中原第一家5. .落尽残红始吐芳,假名唤做百花王.千锤百炼无双艳,如此多胶--百年堂6. 百年古树根连根,百年阿胶是明灯,照亮健康身心路,千年不倒常青树7. 胶到,福到,好运到。

8. 讲古训,恪守古方秘法修制道地珍品;求真品,讳忌见利忘义堂堂正正做人。

9. 千年胶守古方修秘法制道地珍品,百年堂拓大道讲仁义刚正做人。

10. 志承千史,熬胶百年。

11. 生命诚可贵,古方价更高。

12. 华夏百年堂,传承千古方。

关于阿胶养生的经典句

关于阿胶养生的经典句

关于阿胶养生的经典句阿胶,这玩意儿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听说古代的宫女们可都爱用呢!一块小小的阿胶,简直是个养生宝贝。

你要是听到有人说“吃了阿胶,皮肤水当当”,你绝对不能不信。

说到阿胶,那可真是个宝物,想想看,它是用驴皮熬制的,哎呀,听上去就感觉特别神秘,仿佛是某种古老的秘方,想要尝试的人都得有点勇气,哈哈。

阿胶不仅是滋补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现在的年轻人,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时间好好照顾自己,阿胶就像是提醒你,别忘了为自己的身体添点滋养。

说起阿胶的好处,真是一箩筐!你知道吗,阿胶能补血、养颜,甚至还可以调理气色。

想想,自己每天在电脑前熬夜,皮肤干得像沙漠,眼袋都快能装水了,喝一口阿胶,嘿,立马感觉能量满满!阿胶的口感还蛮不错,虽说有点黏,但和甜甜的枣泥一块儿吃,简直是绝配。

喝下去那一瞬间,就像是被温暖的阳光包围,心里特别舒服。

小伙伴们都说,吃了阿胶,整个人都焕然一新,像是脱胎换骨,前途一片光明!你知道吗,阿胶的吃法也特别有趣。

传统上是用水冲泡,但你可以加点牛奶,变身成美味的奶昔,太好喝了!早上来一杯,绝对能让你精神焕发,像超人一样飞出门去。

或者,做成小点心,跟朋友分享,简直是聚会的最佳伴侣,大家一起唠嗑,吃着阿胶点心,真是其乐融融。

哎,光说吃的还不够,阿胶的文化也是一块宝,跟许多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紧密相连,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养生这事儿,光靠阿胶是不够的。

生活中还得有规律,早睡早起,少熬夜,多喝水,配合阿胶,效果才是最佳的。

说实话,很多人都把阿胶当成了养生的“万能药”,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你吃了再多的阿胶,如果不注意作息,身体照样会闹脾气。

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想要养生,还得靠自己努力。

阿胶可以给你提供滋养,但自己得好好珍惜,才能真正享受到健康的生活。

阿胶在咱们的生活中可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很多人都能轻松享用。

尤其是现在,市场上各种品牌的阿胶琳琅满目,价格也各有差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中药阿胶,血肉有情之品,治血虚诸证

中药阿胶,血肉有情之品,治血虚诸证

中药阿胶,血肉有情之品,治血虚诸证阿胶古书说出东阿,故曰阿胶;东阿县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阿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东阿县产的阿胶冬不皲裂、夏不粘臭。

古代为皇室贡品,北魏《水经注》云:“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清代称“九天贡胶”。

本为止血药,今乃补血圣药。

阿胶,性味甘,平。

归肺、肝、肾经。

养血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安胎。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萎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补血,为血肉有情之品,用于治血虚诸证,而尤以治疗出血而致血虚为佳。

可单用本品即效。

亦常配熟地、当归、芍药等同用,如阿胶四物汤;若与桂枝、甘草、人参等同用,可治气虚血少之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

补血又止血,可单味炒黄为末服,治疗妊娠尿血,酒送服治月水不止;用于阴虚血热吐衄,常配伍蒲黄、生地黄等药;用于咳嗽咯血,配人参、天冬、白及等药,如阿胶散;用于血虚血寒妇人崩漏下血等,与熟地、当归、芍药等同用,如胶艾汤;可治脾虚寒便血或吐血等证,配白术、灶心土、附子等同用,如黄土汤。

养阴滋肾水,用于热病伤阴,肾水亏而心火亢,心烦不得眠,常与黄连、白芍等同用,如黄连阿胶汤;用于肾阴耗损,身热不甚,久留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背,或神倦耳聋,脉虚软或结代者,常配炙甘草、干地黄、麦冬等药滋阴复脉,如加减复脉汤;用于阴血亏虚,水不涵木引起的手足蠕动或瘛疭等虚风内动之证,多与干地黄、生白芍、生龟甲、生鳖甲同用,如大定风珠。

滋阴润肺,用于肺热阴虚,燥咳痰少,咽喉干燥,痰中带血,常配马兜铃、牛蒡子、杏仁等同用,如补肺阿胶汤;用于燥邪伤肺,干咳无痰,心烦口渴,鼻燥咽干等,与桑叶、杏仁、麦冬等,如清燥救肺汤。

用于治咳嗽日久,气阴两伤,宜与人参、豆豉、葱白同用,阿胶饮;若治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证属肺气虚弱者,常配五味子、人参、贝母、罂粟壳等药,有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之效,如《卫生宝鉴》引王子昭方九仙散;若治肺肾阴虚,劳嗽咳血,常与天冬、生熟地、百合、百部同用如《医学心悟》月华丸,养血润燥,用于血虚津亏之肠燥、老人、虚人之大便秘,多蜂蜜、葱白、枳壳同用,如胶蜜汤、阿胶枳壳丸等。

阿胶与历史名人

阿胶与历史名人

自古以来,阿胶不仅药用广泛,而且还是滋补、美容、保健之佳品。

一直是人们滋补强身的首选之品,并与历史上许多达官贵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东阿甄胶堂作为东阿典范的道地阿胶之一,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

1 、曹植赋诗“仙药”赞阿胶。

曹植曾为“东阿王” ,初来东阿,骨瘦如柴,后因常食阿胶,身体受益匪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 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地方出的阿胶。

【注: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

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后世将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 。

】2、阿胶与李世民东阿境内千年流传的民间掌故说到,当年,尽管李世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在山东境内,却遇到强人王世充。

那王世充也不是等闲之辈,一阵厮杀下来,李世民小受顿挫,人困马乏,遂引军进入东阿县休整。

东阿人就以阿胶熬汤来拥军。

说也奇怪,大队人马第二天就精神焕发,居然一鼓作气打败了王世充。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公历)-- 649年7月10日)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继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千古一帝】3、阿胶与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天生丽质、美白红润。

《新唐书》在写到晚年武则天时说:“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令左右不悟其衰。

” 那么,武则天永葆青春的秘诀何在?原来宫中御医经常给服用“美白如玉汤” ,其成份是:阿胶、黑芝麻、木瓜、白芷、玉竹、山楂等美容养颜滋补之品,经常服用调理,才使武则天肤色美白如玉,光滑细腻,艳丽无疵。

阿胶之_初刻拍案惊奇_第4回水火相济陈修园参悟天地造化

阿胶之_初刻拍案惊奇_第4回水火相济陈修园参悟天地造化

中国药店 2007年第3期119驴皮何以得东阿地下水方能成为真阿胶?自唐至清,虽然代代有医家强调,代代有医家告诫,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说的说不清楚,听的也听不明白,真正是一笔人人都明白的糊涂账。

直到清代嘉定年间,一个福建长乐人决心解开这个谜底。

这个人就是陈修园。

1793年,也就是乾隆58年,40岁的陈修园赴京会试,未中,遂留寓北京,悬壶应诊。

期间,光禄寺刑部郎中伊云林患中风症,不省人事,手足瘫痪,汤米不进已十余日,都门名医皆云不治,陈修园以三大剂起之,名震一时。

陈修园最风光的岁月发生于1794年,当时文华殿大学士和病足痿,不能上朝,太医院束手无策,陈氏杀狗取皮,和药裹患处,旬日而愈。

现在流行于民间的狗皮膏药,就起源于陈修园。

此后陈修园宦海沉浮十几年,闲暇时研究中医,亦官亦医,著书91卷,计150万言。

端的是一代宗师。

在《神农本草经读》中,陈修园写道:“人之血脉,宜伏而不宜见,宜沉而不宜浮,以之制胶,正与血脉相宜也。

”这个“以之制胶”的“之”,就是“清而重,性趋下”的东阿地下水。

制作阿胶的另一种基本原料是驴皮。

关于驴皮,陈修园很学术地写道,“所以妙者,驴属马类,属火而动风,肝为风脏而藏血,取水火相济之意也。

”如此制作出来的阿胶,则可以“借驴皮动风之药,引入肝经;又取阿水沉静之性,静以制动,风火熄而阴血生。

”这一解释,正如“独活不摇风而治风,浮萍不沉水而治水”一样,充满了“医者意也”的中医智慧。

所以陈修园顾盼自雄,接下来自我赞美了几句:“此《本经》性与天道之言,得闻文章之后,犹难语此,况其下乎?”捎带着把其它医家骂了个遍。

对略懂医术的人来说,陈修园对东阿阿胶的解释,简直就是我佛慈悲,妙法莲花,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依然是一头雾水,古怪得很。

1994年1月24日,山东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试图用自然科学语言给出答案。

他们的化验结果表明,东阿地下水每50千克比一般水重1.5至2千克,矿物质含量则高于一般水质几倍乃至几十倍。

阿胶养生经典语录

阿胶养生经典语录

阿胶养生经典语录阿胶养生经典语录阿胶是一种近代比较知名的中药材料,其调养养生的功效备受广大爱好者的推崇。

以下是阿胶养生经典语录,希望对您的身心健康有所帮助。

一、阿胶的功效与用途1. “人人都需要阿胶,女人喝阿胶更是必不可少。

”解释:阿胶具有滋补补充精血、润肺止咳、安神补脑、美容养颜等多种功效,故所有人都可以食用,而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由于月经等生理原因所导致的失血,喝阿胶可以补血养颜。

2. “防癌抗瘤好帮手,诸多病症防不胜防。

”解释:阿胶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及多糖等,对于一些癌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症。

3. “中药学名归,泽被其恩滋有道。

”解释:阿胶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含有相对较少的化学成分,有着天然独有的优良品质和疗效。

二、餐饮养生之阿胶应用1. “阿胶玉润甜酥糕,食之美味滋阴补肾。

”解释:玉润甜酥糕以阿胶和燕窝为主要原料,融合优秀的烘焙工艺,香甜可口,滋阴养颜,补肾养血。

2. “一杯阿胶糊,一天精神保证。

”解释:阿胶糊以阿胶为基础,可与人参、鸡蛋等辅助其功效,常饮则有精神健旺的作用。

3. “阿胶百合元气锅,滋阴润肤甘美口。

”解释:阿胶百合元气锅以阿胶、百合、枸杞、芡实等为原材料,充分发挥这些原材料的营养价值。

滋阴润肤,增强人体免疫力。

三、阿胶外用之功效1. “皮肤干燥要用阿胶,润肤嫩滑不辍手。

”解释:阿胶具有保湿和滋润皮肤的功效,对于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非常有效。

2. “阿胶膏治疗化脓性感染,效果卓著,临床广泛应用。

”解释:阿胶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外用制剂,其具有化脓性感染、烧烫伤等治疗功效,是临床上非常受欢迎的治疗药物之一。

3. “阿胶自制面膜,肌肤水润嫩如水。

”解释:阿胶自制面膜,可以将阿胶、蜂蜜、鸡蛋、木瓜等原材料混合制成,其滋润肌肤的功效非常显著,可以让肌肤水润嫩如水。

总结:以上是阿胶养生经典语录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于广大爱好者和需要阿胶调养养生的人士有所启发和帮助。

东阿阿胶的经典广告词

东阿阿胶的经典广告词

东阿阿胶的经典广告词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东阿阿胶的经典广告词》的内容,具体内容:东阿阿胶,作为阿胶行业最杰出的经典品牌,视质量如生命,走出了一条以质取胜、以质求强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该产品的广告词,欢迎大家参考!1. 百年堂阿胶,...东阿阿胶,作为阿胶行业最杰出的经典品牌,视质量如生命,走出了一条以质取胜、以质求强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该产品的广告词,欢迎大家参考!1. 百年堂阿胶,品真华贵,风雨不变,恒久文蕴,好国宝!2. 东方有佳人,透如琥珀润如玉,阿胶一品百年堂3. 东方有佳人,透如琥珀润如玉,百年堂阿胶,女人的美丽工程师4. 百年堂阿胶,东阿最古老的阿胶.古镇古村古风韵,古朴风俗别样情,青岩古镇六百年,神效阿胶百年堂5. 百年堂阿胶,人间奇艳只在,梅花枝上雪. 千年国宝,就在百年堂阿胶6. 百年堂阿胶-百年堂中王中王,历代皇家独珍藏7. 精灵灵眼眸,白皙皙脸蛋,功予百年堂阿胶的好8. 百年堂,古老配方,精心制作,值得信赖9. 镜破不改光,兰消不改香;阿胶船千年,药魂百年堂10. 天下阿胶出东阿,东阿阿胶百年堂,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 , 古老制法,百年堂上品阿胶,值得信赖1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年阿胶百年堂,东阿阿胶王中王12. 百年堂阿胶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千熬万炼的阿胶,水火相济百年堂13. 歧黄济世百年堂,承传中国传统,弘扬中华经典14. 百年堂阿胶-阿娇美女;羞得百花落,醉叹贵妃颜,源于阿胶丸,得以桃花面15. 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16. 千年古号百年堂——百年古树根连根,百年阿胶是明灯,照亮身心健康路,千年不倒长青树17. 千年风雨,淡定从容,百年堂阿胶.18. 一个千年历史的见证,东阿最古老的阿胶19. 千年文化百年传承,阿胶千年还是百年堂的好20. 天下阿胶看东阿,东阿阿胶百年堂21. 真材实料,货真价实,店运昌隆两千载,誉满中原第一家推荐1. 讲古训,恪守古方秘法修制道地珍品;求真品,讳忌见利忘义堂堂正正做人。

说一说历史上阿胶的典籍记载

说一说历史上阿胶的典籍记载

说一说历史上阿胶的典籍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提起这两字,不自觉得就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了出来。

作为我国名贵中药材的一种,阿胶在我国自三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它的药用历史,自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

历经千年的传承与积淀,历史上关于阿胶的典籍记载数不胜数。

汉代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其的记载是:“阿胶,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虐状,腰腹痛,四支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此时,医学上多将阿胶用于滋阴补血、安胎止血等。

到了东汉末年,医生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与《金匮要略》,这两书中应用阿胶的方子即高达12种之多。

比如我们熟知的黄连阿胶汤,就是取阿胶滋阴功效的突出代表,沿用至今依然奏效;另外一个名方胶艾汤,主治妇女冲任虚损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等症状,采用的就是阿胶的安胎止血功效。

唐代唐朝时期,《药性论》中即有记载,阿胶“主坚筋骨,益气止痢”。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也称阿胶“治大风”,说的就是此时的阿胶多用于强筋健骨,是补益类药材的代表。

唐代《元和郡县治》记载道,唐太宗时曾遣大将尉迟恭光临东阿县,封存阿井,宣布自此之后当地闲杂人等一律不得私启井封,制造东阿阿胶,否则杀无赦。

只有官家才可以“启封而取水”,“熬胶进贡”。

此时阿胶为贡品的地位是很高的。

此外,唐代诗人肖兴藻还在《全唐诗》中对杨贵妃的美貌做出了揭秘,有记载称其“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可见,此时阿胶美容养颜功效尤为突出。

元代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一首《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在当时广为流传,“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带领了当时人们服用阿胶来滋补养生的风气。

明代到了明朝,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关键人物,那就是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他的传世著作《本草纲目》更是被誉为“医药学中的百科全书”。

东阿阿胶的广告推广词

东阿阿胶的广告推广词

东阿阿胶的广告推广词1. 东方有佳人,透如琥珀润如玉,阿胶一品百年堂2. 东方有佳人,透如琥珀润如玉,百年堂阿胶,女人的美丽工程师3. 百年堂阿胶,东阿最古老的阿胶.古镇古村古风韵,古朴风俗别样情,青岩古镇六百年,神效阿胶百年堂4. 百年堂阿胶,人间奇艳只在,梅花枝上雪. 千年国宝,就在百年堂阿胶5. 百年堂阿胶-百年堂中王中王,历代皇家独珍藏6. 精灵灵眼眸,白皙皙脸蛋,功予百年堂阿胶的好7. 百年堂,古老配方,精心制作,值得信赖8. 镜破不改光,兰消不改香;阿胶船千年,药魂百年堂9. 天下阿胶出东阿,东阿阿胶百年堂,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 , 古老制法,百年堂上品阿胶,值得信赖10.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年阿胶百年堂,东阿阿胶王中王11. 百年堂阿胶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千熬万炼的阿胶,水火相济百年堂12. 歧黄济世百年堂,承传中国传统,弘扬中华经典13. 百年堂阿胶-阿娇美女;羞得百花落,醉叹贵妃颜,源于阿胶丸,得以桃花面14. 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15. 千年古号百年堂——百年古树根连根,百年阿胶是明灯,照亮身心健康路,千年不倒长青树16. 千年风雨,淡定从容,百年堂阿胶.1. 一个千年历史的见证,东阿最古老的阿胶2. 千年文化百年传承,阿胶千年还是百年堂的好3. 天下阿胶看东阿,东阿阿胶百年堂4. 真材实料,货真价实,店运昌隆两千载,誉满中原第一家5. .落尽残红始吐芳,假名唤做百花王.千锤百炼无双艳,如此多胶--百年堂6. 百年古树根连根,百年阿胶是明灯,照亮健康身心路,千年不倒常青树7. 胶到,福到,好运到。

8. 讲古训,恪守古方秘法修制道地珍品;求真品,讳忌见利忘义堂堂正正做人。

9. 千年胶守古方修秘法制道地珍品,百年堂拓大道讲仁义刚正做人。

10. 志承千史,熬胶百年。

11. 生命诚可贵,古方价更高。

12. 华夏百年堂,传承千古方。

13. 一方承千载,阿胶百年堂。

圣药,即阿胶

圣药,即阿胶

圣药,即阿胶圣药,即阿胶,《本草纲目》称之为"圣药",是驴皮煎煮浓缩后的固体胶。

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在中医学里,是滋阴补血、安胎、治疗经产病的妇科良药,已有2500年的制作用药历史。

中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这里的东阿即现今山东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名医别录》载,"阿胶生东平郡(今山东东平县),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县。

"陶弘景又日,"今东都下亦能作之。

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

"《本草图经》曰,"今郓州皆能作之。

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

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

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

……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神农本草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亦通用。

"《本草纲目》云,"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挲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

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

"根据上述记载可知古代阿胶原料用牛皮、驴皮及其他多种动物皮类,但以驴皮用阿井水煎成者为最佳。

现代已将牛皮胶单列为一种药材,即黄明胶,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规定以驴皮熬制的胶为阿胶正品。

基本信息【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及其他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用蛤粉炒成珠者称阿胶珠。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应用与配伍】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

为补血之佳品。

常与熟地黄、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药同用。

2. 用于多种出血证。

止血作用良好。

对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尤为适宜。

治血热吐衄,配伍蒲黄、生地黄,如《千金翼方》,治吐衄咳唾失血既多,虚倦神怯,配伍人参、白及等,如《痰火点雪》;治肺破嗽血,配伍人参、天冬、北五味子、白及等,如《直指方》阿胶散;治便血如下豆汁,配伍当归、赤芍等,如阿胶芍药汤;治先便后血,配伍白芍、黄连等,如《医林集要》阿胶丸;治冲任不固,崩漏及妊娠下血,配伍生地黄、艾叶等,如胶艾汤。

赞美阿胶的精美句子

赞美阿胶的精美句子

阿胶,作为中国传统的滋补品,其历史悠久、功效显著,以下是一些精美的句子用以
赞美阿胶:
1. 阿胶如同东方的琼浆玉液,以其甘甜滋养,润泽了无数寻求健康之人的心田。

2. 自古滋补圣品,阿胶以其独特的滋养功效,宛若一道细腻的丝线,编织着中华民族
的健康传奇。

3. 阿胶,不仅是药材,更是一门艺术,将天地精华凝结于一方小小的琥珀色方砖之中。

4. 透过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阿胶,仿佛能窥见千年医学的智慧和东方文化的温婉。

5. 阿胶的香甜,是大自然恩赐的味道,每一口都蕴含着自然界的深厚力量。

6. 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夜空,阿胶在中医宝库中散发着难以掩盖的光芒。

7. 每一块阿胶都是时间的沉淀,是匠心的传承,是健康与美丽的桥梁。

8. 阿胶,以其柔和而深远的滋补力,赢得了“液体黄金”的美誉,成为养生保健的珍品。

9. 在阿胶的甜蜜滋味中,蕴藏着东方哲学的精髓——在平衡中寻求生命的和谐与健康。

10. 阿胶,不只是一种补品,它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一种让身体与灵魂都得到滋养
的方式。

这些句子旨在表达对阿胶的赞美,强调其在传统中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作为一种
滋补品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关于阿胶的典故十则_阿胶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关于阿胶的典故十则_阿胶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阿胶补血液,血能养筋,液能润滑关节。

阿胶有很多营养价值和功效,古代就有不少名人与阿胶的典故。

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梵呗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七步诗”脍炙人口,他曾经做过“东阿王”,初来东阿,骨瘦如柴。

后来因为常食东阿阿胶滋补,身体受益非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堂,金缕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县出的阿胶。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谁的皮肤最好呢?当然要数唐美人杨贵妃了。

著名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曾这样描述杨贵妃的皮肤:“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就是说杨贵妃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

什么使杨美人有如此令众多女性羡慕甚是嫉妒的肌肤呢?唐代诗人肖行澡一语道破天机:“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据说当年为了皮肤细嫩光滑,杨贵妃每天都吃一道药膳,也是一个民间验方,叫“阿胶羹”其主要原料是:阿胶250克,黄酒250克,核桃肉150克,黑芝麻150克,冰糖250克。

阿胶是“补血圣药”,另外像这里边的核桃仁,还有黑芝麻都有润肤黑发,延缓衰老的作用,这样几种东西配置在一起制作成的阿胶羹,是一道非常好的美容药膳,它能够养血润肤,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明代的朱克生却笑说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说她一天三盏地吃东阿阿胶是为了取悦唐明皇: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在清朝宫廷为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服务长达四十多年的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对中药曾有多年观察研究。

他向法国科学院写信,详细描述过冬虫夏草、三七、大黄、当归、东阿阿胶等药材,还寄去了样本。

他们很重视我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白晋神父于1697年将此书带回巴黎呈献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这部黄缎装裱的书至今保存在巴黎国立图书馆。

该馆至今还存有一部中医著作的译稿,共有两个部分,一是脉学,一是本草,后者即《本草纲目》的节译。

阿胶的广告词_阿胶的创意宣传语

阿胶的广告词_阿胶的创意宣传语

阿胶的广告词_阿胶的创意宣传语阿胶是一种很好的补品,对女生很有好处,在卖阿胶的时候,要做好广告的宣传。

下面是店铺带来阿胶的广告词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阿胶的广告词最新1. 胶到,福到,好运到。

2. 讲古训,恪守古方秘法修制道地珍品;求真品,讳忌见利忘义堂堂正正做人。

3. 千年胶守古方修秘法制道地珍品,百年堂拓大道讲仁义刚正做人。

4. 志承千史,熬胶百年。

5. 生命诚可贵,古方价更高。

6. 华夏百年堂,传承千古方。

7. 一方承千载,阿胶百年堂。

8. 敬心敬业,知物知人。

9. 千年胶守古方修秘法制道地珍品,百年堂守古训修正道自堂正做人。

10. 心有所敬,必敬于业;熟悉阿胶,温暖人心。

11. 千年阿胶,百年堂。

12. 有我好运到,我有百年堂。

13. 千年阿胶百年堂。

14. 千年胶守古方修秘法制道地珍品,百年堂修正道为仁义(守古训)刚正做人。

15. 品质名天下,阿胶百年堂。

阿胶的广告词热门1. 中国阿胶枣,一品阿胶糕。

2. 阿胶糕,你值得拥有!3. 专注补血,专业养颜,专家推荐。

4. 尽孝选阿胶,美丽阿胶糕。

5. 健康生活源于阿胶糕。

6. 阿胶糕,让生活更甜蜜。

7. 枣胶枣好,健康你我。

8. 唐山阿胶糕,养生又养颜。

9. 补气补血阿胶糕,养生养颜就选它。

10. 牵手阿胶糕,健康永相伴!阿胶的广告词经典1.科技成就健康生活。

2.百年有心,用心百年。

3.千载成(承)一方,尽在百年堂。

4.幸福源自生活,健康源自阿胶。

5.一方承千载——百年堂。

6.尽心敬业,致物知人。

7.“胶”到好运到,我选百年堂。

8.垂史千载,益康百年。

9.守古方修秘法制道地珍品,承师尊守古训堂正做人。

10.千年胶守古方修秘法制道地珍品,百年堂修正道守师尊堂正做人。

11.用心做人,悬壶济世; 放心作药,救死扶伤。

12.堂堂正正做人,悬壶济世;勤勤恳恳做药,妙手回春。

13.上善若水泽九州,悬壶济世惠万民——百年堂,千年品牌,真诚服务。

14.讲古训,千载恪守古方秘法修制道地珍品;求真品,百年堂忌见利忘义堂堂正正做人。

4.国宝阿胶千年历史1

4.国宝阿胶千年历史1

国宝阿胶千年历史---历史名人鉴证一国宝阿胶千年历史国宝阿胶出东阿,千年阿胶故事长。

战国张傅慈悲心,救灾济世见真胶。

千古一帝秦始皇,服食阿胶返青春,长生不老动念头,海外寻仙派徐福。

中国医书第一本,西汉神农本草经,明文记录傅制胶,盛赞阿胶为上品。

东汉医圣张仲景,阿胶入药开先河,三国才子曹子建,直把阿胶叫仙药。

北齐大帝文宣王,阿胶调理得安康,大唐皇帝李世民,大将封井为阿胶。

遥想当年杨贵妃,肤若凝脂舞霓裳,虢国夫人蛾眉细,酥胸如兔藏妙方。

姐姐娥皇妹女英,暗服阿胶不肯道,大唐阿胶时尚物,阿胶定亲开先河。

丝绸路上外交礼,国礼异域示富强,大宋阿胶成时尚,定亲嫁娶表心意。

理学大师数朱熹,叮嘱娘亲重养生,元代名医朱丹溪,创立养阴新理论。

滋阴降火用阿胶,后世美称朱养阴,元曲大家白朴公,一叹惊人唱阿胶。

芝麻蜜饯和阿胶,保了天年有本钱,大明郑和下西洋,馈赠国礼炫富强。

一代药圣李时珍,道破天机称圣药,清代名医叶天士,盛赞血肉有情品。

杏林大家陈修园,一语定音传千古,阴阳相生聚精华,水火相济出圣药。

清朝有个兰贵人,阿胶滋补生帝王,一代名臣曾国藩,阿胶孝母家书藏。

丧权辱国李鸿章,御赐阿胶随身带,一代天骄毛泽东,尊师重教敬恩师。

一盏阿胶表孝心,千古流芳世人传,全球瞩目马家军,世界冠军扬国威。

阿胶滋补强体质,科学训练出成绩,篮球巨人数姚明,影视明星黄婉秋。

体育文艺工商界,教授白领老中医,世人都把国宝夸,圣药阿胶美名扬。

晋商徽商水陆道,茶马古道大运河,南来北往闯关东,肩挑人扛走西口。

马驼船载出国门,圣药装箱传四方,天下阿胶出东阿,阿胶一品百年堂。

一方古印悬北斗,万户喜鹊闹吉祥,国药一绝千年香,烁古振今百年堂。

东阿盛产阿胶,上达皇家贵戚,中至名流贵族,下达商贾市民之家,阿胶千百年经久不衰,是历代名医大家的必用之物,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被历代骚人墨客妙称“仙药、灵丹、妙药、圣药”在我国的外交史上,东阿的道地阿胶与瓷器,丝绸、茶叶,一直被定为礼交上品,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国礼”,并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晋商商道,传播四方,留下诸多的传说和故事。

百年堂阿胶对联

百年堂阿胶对联

百年堂阿胶对联1、苍天本无知花雨焉能解结习众生徒多事圣药亦可疗贫穷2、古井水熬阿胶医典记圣药古工艺纯驴皮道地为上品3、名地产圣药采入药囊能益寿阿胶出东阿精心炮制暖万家4、道地阿胶送健康万民一见喜百年堂国宝圣药使君千年健5、天下阿胶出东阿造福万民传天下世上名坊百年堂杏林美名华夏扬6、制真胶求正品保老幼女男康健古井水好阿胶使春秋冬夏安宁7、神州到处有亲人此地唯阿胶春雨来时尽著花但闻皆胶香8、阿胶正品废寝忘餐钻业务名坊齐心扶伤救死为人民9、同德效歧黄百年阿胶名播京国仁心制真胶膏丹益寿造福九州10、天王怀圣药献万民长寿名坊制阿胶济万世长青11、民间疾苦几何宜从仙子寻丹诀世上膏肓万状济世解囊百年堂12、天设奇方施神仙妙手展慈医胸怀;地生良药国宝阿胶佑万民得回春。

13、相许同心百年济世救人妙药阿胶永存精心炮制道地阿胶福寿万民百病回春。

14、“竭诚开发胶原蛋白崭新领域,精心炮制国宝阿胶圣药典范。

”15、竭诚研发胶原蛋白崭新领域,精心炮制纯正阿胶圣药典范。

”16、谱写胶原蛋白新篇章誓作纯正阿胶捍卫人(守护神)17、“儿女性情,国宝名坊;神仙手眼,圣药殿堂。

”18、儿女情、鸿鹄志、施神仙妙手,展慈医胸怀;纯阿胶、百年堂、选道地之材,做良心上品(对天地良心)19、“精心炮制何日能忘本,操术不慎随时可误人。

”20、精心炮制勿忘本操术不慎可误人21、“秋风古井落甘露;圣药阿胶别有天。

”22、秋风古井甘露圣药阿胶地道22、“行医非学养深者不足以鸣世,阿胶非选料严者不足以为真。

”23、行医非审慎精深不足以鸣世阿胶非选料道地不足以为真24、“行医先品德而后学问,阿胶先真心而后真胶。

”25、行医品德为先阿胶原料为根26、“人之有恒成良医,胶之用心成妙药。

”27、医者恒久远真心胶自成28、“百年树人,百年老号;存心熬胶,存心济世。

”29、百年沧桑百年长,百年风雨百年堂万古红尘万古胶,万古乾坤万古扬30、人有稀奇病,名坊绝秘方圣药医百病,阿胶暖万家。

名著典籍中的东阿阿胶

名著典籍中的东阿阿胶

作为传承三千年的古老而又神奇的圣物,历史上关于东阿阿胶的记载不计其数。

最早记载阿胶的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以产于山东东阿县者为最佳。

而对其主治功效,历代的名著典籍中均有论述。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三国时期的东阿王曹植,因服食“东阿”所产阿胶而身体好转、疾病消除,感念而作《飞龙篇》,诗中的“仙药”就是东阿阿胶。

“阿胶主心腹内崩,劳极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

久服轻身益气。

”这是汉代《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此时阿胶为临床常用之品,多取其滋阴补血、安胎止血之效。

仅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应用阿胶的方子就达12种。

“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

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唐代诗人肖行藻在此诗中,一语道破了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奥秘,就是在于服用阿胶。

“慈母年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上,少食勤餐,果蔬时伴。

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

延庚续寿,儿之祈焉”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其所著的《晦庵集》中,点名了阿胶对于老人滋补的价值。

“阿胶疗吐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

女人血病、血枯、经血不调、无子、崩下、带下、胎前产后诸病。

男女一切风病……虚劳咳嗽喘急,肺痨唾脓血……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它在《本草纲目》就对阿胶的各种功效做出了系统的阐述。

“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明代名士何良俊在《清森阁集》书中所附的一首《思生》诗,诗中就记载了他日服阿胶来保健康长寿之事。

“阿胶治一切风,并鼻洪、吐血、肠风、血痢及崩中带下”。

这是在《日华子诸家本草》中记载的,可见此时的阿胶除了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外,对于大便秘结、肠风下痢、阴虚燥咳也有一定的功效。

“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

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

曹植夸阿胶的诗

曹植夸阿胶的诗

曹植夸阿胶的诗
曹植夸阿胶的诗是《七哀诗》中的一篇,他在诗中赞扬阿胶的功效,将其比喻为“天上月圆,人间阿胶”。

阿胶是一种中药材料,具有滋补养生、润肺止咳、抗衰老等多种功效,被誉为“中药之王”。

曹植在诗中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语言来形容阿胶的功效,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阿胶的重要性。

他说:“阿胶之美,如天之月圆;阿胶之功,如地之大固。

”这样的比喻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阿胶的重要性。

同时,曹植还通过诗歌的形式,将阿胶的功效传颂开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中药材料的好处。

他说:“阿胶之功,可使久病之人复愈;阿胶之味,可使老衰之人回春。

”这样的语言使人们更加信服阿胶的功效,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尝试使用阿胶来保健身体。

曹植夸阿胶的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阿胶的重要性和功效。

同时,这篇诗歌也为阿胶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已经有“以清煮胶”的记载。

此书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中国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

主心腹内崩,血脱之疾。

劳极洒洒如疟状,劳倦则脾伤而血亏,此肝脾之寒热,故如疟也。

腰腹痛,四肢酸疼,血枯之疾。

女子下血,安胎。

养血补血自止而胎安。

久服,轻身益气。

补血则气亦充。

阿井为济水之伏流,济之源为水,自水以至于阿井,伏见不常。

若《夏书》所谓溢为荣,出于陶邱北者,皆伏流从下泛上者也。

阿井在陶邱北三百里,泉虽流而不上泛,尤为伏脉中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

人之血脉,宜伏而不宜见,宜沉而不宜浮。

以之成胶,真止血调经之上药也。

其必以驴皮煎者,驴肉能动风,肝为风脏而藏血,乃借风药以引入肝经也。

又凡皮皆能补脾,脾为后天生血之本,而统血,故又为补血药中之圣品。

《新修本草》味甘,平、微温,无毒。

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久服轻身益气。

一名傅致胶。

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

出东阿。

恶大黄,得火良。

出东阿,故名阿胶。

今都下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

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浓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燥,入汤微炙尔;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

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咸,性微温无毒,入肺肝肾三经。

主风淫木旺,肢节痿疼,火盛金衰,喘嗽痰血,补劳伤疗崩带,滋肾安胎,益气止痢。

明澈如水,质脆易断者真。

山药为使,畏大黄,蛤粉炒成珠用。

按∶阿胶用黑驴皮造成,黑属水,专入肾,能克火,盖以制热则生风之义,故宜入肝。

且火得制则金亦无侵,故又宜入肺。

夫东阿井系济水所生,性急下趋,清而且重,用之煎煮,搅浊水则清。

故治瘀浊及逆上之痰也。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甘平。

无毒。

甘,平。

味薄,气升阳也。

入手太阴经、足少阴经、厥阴经。

《象》云∶主心腹痛内崩。

补虚安胎,坚筋骨,和血脉,益气止痢。

炮用。

《心》云∶补肺金气不足。

除不足,甘温补血。

出东阿,得火良。

《本草》云∶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

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丈夫小腹痛。

虚劳羸瘦。

阴气不足,脚痛,不能久立。

养肝气,益肺气。

肺虚极损。

咳嗽,唾脓血,非阿胶不补。

仲景猪苓汤,用阿胶,滑以利水道。

《活人书》四物汤加减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胶。

《本草求真》阿胶(专入肝,兼入肺肾心)。

味甘气平,质润,专入肝经养血。

何书又言除风化痰。

盖以血因热燥,则风自生。

阿胶得阿井纯阴之济水,又得纯黑补阴之驴皮。

(宗曰,驴皮煎胶。

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

用乌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卵乌鸡之类皆然。

)气味俱阴,既入肝经养血,复入肾经滋水。

水补而热自制,故风自尔不生。

(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

)又胶润而不燥,胶性既能润肺,复能趋下降浊,使痰不至上逆耳。

至于痔漏肠风,衄血血淋下痢。

(痢因热成。

)暨经枯崩带,胎动痈肿,治克有效,亦是因血枯燥,伏热而成,故能得滋而解。

此为血分养血润燥,养肺除热要剂,不似首乌功专入肝,补血祛风,乌须黑发,而于肺经润燥定喘则未及。

鹿胶性专温督与冲以益其血,而于肺经清热止嗽则未有,龟胶力补至阴,通达于任,退热除蒸,而于阴中之阳未克有补。

古人云,阿胶养神,人参益气,正谓此也。

以黑光带绿,至夏不软者良。

削炒成珠,或面炒,蛤粉炒,(去痰)蒲黄炒。

(止血)或酒化水化为用。

以山药为使,恶大黄。

牛胶功与阿胶相似。

(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

去风用驴皮胶。

时珍曰,阿胶难得。

真牛皮胶亦可权用,其性味皆,宜于虚热。

若鹿角胶则性味热补,非虚热者所宜,不可不详辨也。

)治能养血祛风,然总不如阿胶养血治风之为最耳。

《本草备要》甘平。

清肺养肝,滋肾益气(肺主气,肾纳气),和血补阴(肝主血,血属阴),除风化痰,润燥定喘,利大、小肠。

治虚劳咳嗽,肺痿吐脓,吐血衄血,血淋血痔,肠风下痢(伤暑伏热成痢者,必用之。

妊娠血痢尤宜),腰酸骨痛,血痛血枯,经水不调,崩带胎动(或妊娠下血,酒煎服)。

痈疽、肿毒及一切风病、泻者忌用(大抵补血与液,为肺、大肠要药。

寇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

用乌者,取其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故又治风也。

陈自明曰∶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

杨士瀛曰∶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服,最良。

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

按∶阿井乃济水伏流,其性趋下,用搅浊水则清。

故治瘀浊及逆上之痰也)。

用黑驴皮、阿井水煎成(苏颂曰∶《本经》阿胶亦用牛皮,见二胶可通用。

牛皮胶制作不精,故不堪用),以黑光带绿色、夏月不软者真。

锉炒成珠,或面炒、蛤粉炒(去痰)、蒲黄炒(止血),酒化、水化,童便和用。

得火良。

山药为使。

畏大黄。

《本草思辨录》阿胶为补血圣药,不论何经,悉其所任。

味浓为阴,阿胶之味最浓,用必以补,不宜补者勿用。

白头翁汤加阿胶,则曰下利虚极。

内补当归汤,则曰去血过多加阿胶。

仲圣、孙真人皆有明训。

然非填补比,不得与熟地山药同论也。

阿胶以济水黑驴皮煎炼而成,性易下行,且滑大肠,于下利非宜。

何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下利?不知此乃滞下之热痢,正借其滑利之功。

故张洁古加减平胃散治热痢,以脓多而用之。

渴者非热烁其液,即下焦阴液不上朝。

阿胶不能清热而性下行,何能止渴;乃猪苓汤治发热而渴,又治下利而渴,证不宜阿胶而偏佐以阿胶。

不知此皆因热而渴而利,水畜于中而热与水得,液既大伤,更与以猪苓辈淡渗燥劫之物,液不几涸矣乎。

佐阿胶所以润液而救猪苓辈之偏,非治其渴与利也。

推之黄土汤燥湿,鳖甲煎丸破结,温经汤行瘀,大黄甘遂汤下血逐水,亦断非滋柔浊腻之阿胶所能为力。

盖其补血润液而下行,不致掣燥湿、破结、行瘀、下血、逐水之肘,且能辅其不逮,故有需于阿胶。

若执黄土汤诸方,而以燥湿各事责阿胶,则何异扪烛扣之见矣。

1.1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中“出东阿,故曰阿胶”。

盆覆胶始于《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胶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厚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

《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煮胶法中:“用盆凝胶后合盆于席上”,有“盆覆胶”之意,但文中没有此名。

1.2 傅致胶始于《神农本草经》。

由公元2400年前,古东阿黄帝侄子张挥第74世孙张傅“百义堂”发明用牛皮熬胶救人,为了纪念他,人们称牛皮胶为“傅致胶”“致”通“制”,取“张傅制造的胶”之意,张傅早诛杀,其子熬胶谋生,孙子张铭(张氏76世传人)专门成立“百义堂”专业制作阿胶。

1.3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意思是说再灵验的物品其作用也并非无限。

这是现存史籍中关于阿胶一名的最早记述,说明那个时候的阿胶已名闻天下。

另外,从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也已经有“以清煮胶”的记载。

1.4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

这本书是最早把阿胶列入方剂治疗疾病的书籍。

书中记载了许多以阿胶为主药的著名方剂,如:黄连阿胶汤、胶艾汤、炙甘草汤等,现在都已经是传世名方。

1.5三国时东阿王曹植赞阿胶赋云:“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1.6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曰:“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也。

”这即是说梁朝以前的“阿胶”一般都是用牛皮、猪皮、旧杂皮、烂皮、动物碎骨等熬制而成的阿胶,使用驴皮熬胶的很少,1.7到了七世纪,《食疗本草》记载道,牛皮作之谓“黄明胶”,驴皮作之则称之为“阿胶”。

这说明阿胶的原材料发生了重大变化,驴皮取而代之,医家认为牛皮胶,猪皮胶等其他动物胶熬成的胶都统称成“黄明胶”。

1.8八世纪的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胶俱能疗风止泻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

”沿用了唐代陈藏器“驴皮胶”而“黄明胶”不是阿胶的说法1.9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翼方》说:“阿胶味甘,微温,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

”驴皮胶始于《千金•食治》。

当时牛皮、驴皮和马皮等皆用于加工阿胶,但驴皮胶已被医家所单独认识。

1.10宋代寇宗《本草衍义》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

用乌(驴皮)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生风之义。

”1.11沈括《梦溪笔谈》中说:阿井水“性趋下,清而重”、“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

《1.12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称:“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

明确指出阿胶用阿井水煎乌驴皮。

1.13金元时期王好古《汤液本草》称:“阿胶益肺气。

肺虚极损,咳嗽唾脓血,非阿胶不能补。

”1.14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在《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写到:“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道明了阿胶美容养颜的特殊功效。

1.15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阿胶“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

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

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

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将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李时珍被誉为药圣。

他为驴皮与牛皮之争说了句公道话,算是盖棺论定,从此一语定乾坤。

在他那本传世名著《本草纲目》中,李药圣很学术的写道,“大抵古方所用多牛皮,后世乃贵驴皮。

”牛皮者定位在黄明胶,而驴皮定位在阿胶,《本草纲目》盛称阿胶为“圣药”。

1.16直至十一世纪,出了本《博济方》,开始很严肃的告诫医家和消费者,要用“真阿胶”,而牛皮制作的胶开始被指斥为“假阿胶”1.17清朝吴仪洛《本草从新》载有“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

1.18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曰:“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

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

”1.19九天贡胶源于清代。

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

当地传说1871年清朝派四品饮差大臣监制“九天贡胶”,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凉干后进贡朝庭,此名当源于此。

1.20今《中国药典》中写道: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此后问世的《新修本草》、《图经本草》、《本草崇原》、《中国药学大辞典》及《中国药典》等书中均有关于“阿胶”的记载。

北魏(公元420年)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又东北,与邓里渠合水上承大河,于东阿县西,东经东阿县故城北,古卫邑也,应仲缓曰,有西故称东,魏封曹植为王国,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

唐贞元十七年杜佑《通典食货典》载“济阳郡贡阿胶二百小斤”。

宋《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也有济州贡阿胶的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