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6330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2.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
1.加横线解释全对的一组是______。
A.截然不同(阻拦)随心所欲(将要)B.蜂拥而至(聚拢)勤俭持家(料理)C.花样繁多(多)张灯结彩(望)D.滔滔不绝(断绝)臭味相投(放进去)2.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A.父亲因为太忙,没有时间认真地回答“我”,所以才这样说。
B.因为涉及党和革命的机密,父亲需要谨慎地对待,不能告诉还是小孩子的“我”。
二、看拼音写词语。
pì jìng yú lèkǒng bùmó guǐfěi túshū jíchōu tìjù lièmián páo jú shì三、选出恰当的音节和字。
①父亲保持着他那(A.贯 B.惯)有的严(A.俊 B.峻)(A.zùnB.jùn)态度。
②他仍(A.rēng B.réng)旧穿(A.着 B.这)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A.带 B.代 C.戴)眼(A.境 B.镜)。
四、比一比再组词刑娱绞僻形误狡避五、按原文填空。
的父亲的枪声的手枪的小屋的眼光的头发地回答地喊叫地跳动六、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思索——焦急——阻击——反义词:含糊——尖锐——粗暴——七、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峻严重①局势越来越,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②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态度。
③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地批评了一顿。
④升旗时要认真。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先生的女儿在父亲被害周年纪念日写的一篇。
文章按、、、的顺序叙述了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表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
九、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部教版六年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册答案
![部教版六年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f77c0783d049649a66586d.png)
七、1、A祸国殃民 B恼羞成怒 C遍体鳞伤 D从容不迫 E 正大光明
2、神态 语言 突出了吉鸿昌同志视死如 归的英雄形象。
3、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吉鸿昌, 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生当部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练习册答案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 棉袍 躲避 瞪眼 瞅见 皮靴 刑罚 绑架 执法
二、 P pì 亻 13画 生僻 3不常见 僻静1偏僻 怪癖 2性情古怪,跟一般 人合不来。
三、 1、幼稚 2、严峻 3、机智 4、会意
四、 c
五、1、x 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 3、√ 4、x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70322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9.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
B.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C.他来不及抖掉男孩就飞向了天空。
D.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使我将没法估算日子。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不相识红妆素裹 B.奴颜媚骨阳光明媚C.千锤万凿证据确凿 D.援笔而就援琴而鼓3.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排列徘徊绯红诽谤B.惆怅丝绸稠密凋落C.网络洛河骆驼恪守D.辟邪避难玉璧绝壁4.选出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流光溢彩鱼米之乡心扉 B.囫囵吞枣别出心裁宫阕C.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冗繁 D.黯然伤神天高气爽馈赠5.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埋头僻静残暴法庭 B.含糊书藉过度局势C.组织警察严竣拘留 D.纷乱占居剧烈包围二、填空题6.理清脉络,内容梳理第三步。
1.这篇文章以倒叙开头,点明十六年那一天正是父亲的被难日,按照时间顺序,从父亲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最后写父亲________全家人的悲痛,记叙了十六年前那场沉痛的回忆。
2.这篇文章通过对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
7.默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________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________,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________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四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________、________、法庭上、________这四件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6ec4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5.png)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读拼音,写词语。
chōu tìjūn fábìmiǎn zhíxíngkǔxíng móguǐfěi tújūliú二、形近字组词。
绞()刑()峻()僻()砖()较()形()竣()避()传()三、品析句子。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轻易”的意思是________,不能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句话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句子。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只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处走。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
B.“不慌不忙”突出李大钊面对危险时镇定自如的态度。
C.从父亲取出小手枪往外走的行动,说明父亲没有做好准备。
五、按要求写句子1.仿写句子。
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亲被军阀杀害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七、课内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四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四套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1982f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6.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四套题)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题及答案⼀、看拼⾳,写词语。
mái tóu() jūn fá() bì miǎn()jiǎo xínɡ() pí xuē() móɡuǐ()kù xínɡ() chōu ti() zhí xínɡ()⼆、写同⾳字,组成词。
1.xínɡ判()()状模()2.pì偏()开()()股3.fá步()⽵()军()4.bì()免墙()和⽒()三、选择括号⾥恰当的词,在下⾯画“”。
1.才过了两天,(突然、果然)出事了。
2.这⼀次不知道为什么,⽗亲竟这样(含糊、模糊)地回答我。
3.局势越来越(严重、严峻),⽗亲的⼯作也越来越紧张。
4.⽗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重、严峻)态度。
四、读下⾯的句⼦,然后回答问题。
句①⽗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的⼯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句②⽗亲不慌不忙地向外⾛去。
句③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的平静⽽慈祥的脸。
1.对句①理解有误的⼀项是()A.通过“坚决”,我们可以体会到李⼤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和留下的决⼼。
B.通过“不能轻易、哪能离开”,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李⼤钊是不会离开的。
C.句①是对李⼤钊的语⾔描写,写出了他忠于⾰命,把个⼈⽣死置之度外的品质。
D.通过“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我们可以体会到李⼤钊把⼯作看得⽐⾃⼰的⽣命还要重要。
2.读句②,回答问题。
(1)句②描写了⼈物的________。
(选⼀选)A.外貌B.语⾔C.动作(2)句②中“不慌不忙”⼀词说明李⼤钊对敌⼈的到来早有准备,从容不迫,充分体现李⼤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eb04b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8.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题及答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题及答案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cán bào()的fěi tú()拿起一块zhuān tou ()威胁他。
他看着他们,不屑地说:“hnɡ(),ch ǒu()你们那样儿,吓唬不了我!”2.那个zhí xínɡ()任务的同志巧妙地bì kāi()了穿着高筒马靴、形似móɡuǐ()的jūn fá()。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同时又使文章前后连贯。
()2.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按照第三人称的写法叙述的。
()三、赏析句子。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1. 把这句话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描写李大钊态度的词语是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
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四、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妺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ba9937998fcc22bdd10d70.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cēn cīxuán yápáo xiào tuí ránjiàng yóu dàng yàng táo zuìkāng kǎi二、用“/”划去下列带点字的错误读音。
蒙.古包(méng měng)单薄.(bó báo)冠.冕(guān guàn)抢.起(lūn lún)蟠.桃(pān pán)痱.子(fēi fèi)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眉(_________)叨(_________)绊(_________)媚(_________)刀(_________)拌(_________)耽(_________)柔(_________)差(_________)枕(_________)揉(_________)搓(_________)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然不同万(____)更新张灯(____)彩两(____)三(____)毫不(____)奇行善积(____)能歌善(____)万不(____)(____)1.快要过年了,大街两侧的商铺门口展览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特别是夜晚,全城各处(____),一派(________)的气象。
2.小美是艺校的高材生,她冰雪聪明,(____),而且很热心,用她的话来说,上天赐予我生命,我就应该(____),回报社会。
五、选词填空。
瞻仰注视环视遥望眺望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______)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他们在天际遨游时(______)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3.他走了进来,迅速地(______)了一下整个屋子。
4.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______)这鲜红的国旗。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e1c3cd10a6f524ccbf85e4.pn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 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早出晚归,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说明局势紧张。为了避免党 组织被破坏,所以父亲要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表现了他对革命 事业的忠诚。
2、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 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 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 我。
叶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 人之一,新四军军长。1919 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同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广州起 义失败后流亡欧洲。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于 1938 年 1 月出任国 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46 年 3 月 4 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 年 4 月 8 日,他乘飞机由重庆 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遇难身亡。
首尾呼应,突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让“我”印象深刻,终生 难忘。表达出了“ 我” 的悲痛,以及对父亲沉痛的哀悼和深深的思 念之情。
段落大意: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⑴第 1~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 8~1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 18~29 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 上) ⑷第 30~33 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 后)。 课文主题: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纪念李大钊同志 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 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 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 切的怀念。 课后习题答案: 二、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答: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以下事情: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 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 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 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 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 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 “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b3360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6.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敌人杀害,亲人和同志们都()悼念。
A.沉默B.沉重C.沉痛D.沉思2.下面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误的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抚摸婴儿的手,柔柔的,软软的。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
一会像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一会儿像画儿清新秀丽,一会像老人背着采药竹篓走天涯,一会像驯羊偎依主人觅食物,一会像少女羞红脸儿……D.雨点依依不舍从云中落下,被拉成了丝丝的雨线,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3.下列对“喜不自胜”中的“胜”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优美的。
B.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C.能担任,能承受。
D.尽4.下列加点词与“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中“轻易”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文文轻易..闯过了游戏的第一关。
B.轻易..指责别人的行为是不对的。
C.这份看似轻易..的工作,做起来难度很大。
D.我能轻易..地回答出这道题。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调.动(diào)薄.烟( báo ) 纤.弱(xiān )B.猜度.( dù ) 下载.( zǎi ) 削.足适履(xuē )C.露.骨( lòu ) 相称.(chèng) 群雄角.逐(jué )D.惬.意( qiè ) 歼.灭(qiān ) 一着.棋(zhāo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执拗.(niù)劳累.(lèi)静悄.悄(qiāo)B.自传.(zhuàn)客栈.(zhàn)风一更.(ɡēnɡ)C.龟.裂(jūn)苔藓.(xiǎn)待.一会儿(dài)二、填空题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39cd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e.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3.类似的句子:“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但毫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悲伤。
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4.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
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5.赵一曼:1935 年 11 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
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
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
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
在二人的帮助下,她于1936 年 6 月 28 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第三天凌晨被日军追上,赵一曼再次被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e7a0d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5.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习题及答案1.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讲了四件事。
①李大钊被捕前,形式严峻,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②李大钊被捕时的情景。
③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出的坚定与沉着。
④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无比悲痛的情形。
我对李大钊在被捕时从容不迫的场景印象最深。
尽管敌人十分凶狠残暴,但李大钊沉着冷静,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2.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①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又慈祥的脸。
“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的残酷折磨;“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③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从容不迫。
④这样的句子还有:“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李大钊的处变不惊。
4.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文章的开头指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咐“我”记住父亲的被难日,前后照应。
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同时,也强调了家人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49104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44.png)
【导语】《⼗六年前的回忆》是⾰命先驱李⼤钊的⼥⼉、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篇散⽂。
此⽂是回忆录,写了作为⽗亲的李⼤钊对家⼈的关怀、爱护,作为⾰命者的李⼤钊对⾰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篇⼀ 1.看拼⾳,写字词。
jūnfá chōutì chángxuē chǒujiàn móguǐ jiǎoxíng zhíxíng cánbào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进⾏搭配。
( )的枪声 ( )的眼光 ( )的⼩屋 ( )的吼声 ( )的态度 ( )的匪徒 3.选词填空。
严峻 严肃 严格 严厉 (1)不管怎么说,( )要求⾃⼰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进步得更快。
(2)他⼀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师( )地批评了⼀顿。
(3)形式⾮常( ),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 )认真。
剧烈 猛烈 激烈 强烈 (5)晓庆⽣过病,上体育课不能( )运动。
(6)孩⼦们( )要求周末不要上课。
(7)敌⼈占领的⾼地被我军( )的炮⽕摧毁了。
4.照样⼦,写出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
不慌不忙(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怒⽓冲冲(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要求写句⼦。
(1)⽗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粗词语写句⼦。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地讲给我听。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及课后答案.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及课后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98cb53ff121dd36a22d822c.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及课后答案知识点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
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作业本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作业本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3071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b.png)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看拼音,写词语。
han hu jian rui kong bu mo gui(含糊)(尖锐)(恐怖)(魔鬼)ku xing fei tu ju liu shu ji(苦刑)(匪徒)(拘留)(书籍)二、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一拥而入)2、严肃而厉害。
(严峻)3、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会意)三、选词填空。
残暴粗暴1、匪徒冲着人群(粗暴)地喊叫:“不许过来!”2、(残暴)的敌人用尽酷刑,依然没有使李大钊屈服。
严峻严肃1、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我感到很惭愧。
2、面对猖狂的案犯,刑警队长的神情显得格外(严峻)四、阅读课文并填空。
1、课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发生的事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庭上发生的事,因为李大钊面对敌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首尾呼应。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是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②说明了作者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日子。
五、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对“我”的问题,父亲平时“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这是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从中我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二)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读一读父亲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安危,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1a022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5.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n jùn() jūn fá()bìmiǎn() pìjìng()kǔxíng() chǒu jiàn()móguǐ() zhíxíng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枪声( )的匪徒( )的眼光( )地回答( )地跳动( )地握着三、选词填空。
严峻严肃严厉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没有向他们讲道理。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 )地批评了一顿。
3.升旗时要( )认真。
轻易容易4.王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我们很( )理解。
5.他第一次参加知识竞赛就锋芒毕露,( )地夺得了桂冠。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父亲向外走。
(扩句)2.父亲不幸遇难了。
我们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中。
(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成转述句)五、课内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这个片段中带有“看”的意思的字是,能表示“看”的意思的字还有、、、。
2.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3.“父亲”指 ,“伟大的力量”指。
4.法庭上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严峻军阀避免僻静苦刑瞅见魔鬼执行二、尖锐残暴恐怖耐心剧烈紧紧三、1.严峻 2.严厉 3.严肃 4.容易5.轻易四、1.示例: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
2.因为父亲不幸遇难了,所以我们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中。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五、1.瞅瞟瞪瞄瞥 2.解释说明。
3.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4.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用“安定”“沉着”影响着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四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四套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e4d807d4d8d15abf234e68.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mái tóu() jūn fá() bì miǎn()jiǎo xínɡ() pí xuē() móɡuǐ()kù xínɡ() chōu ti() zhí xínɡ()二、写同音字,组成词。
1.pì偏()开()()股2.xínɡ 判()()状模()3.bì()免墙()和氏()4.fá步()竹()军()三、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在下面画“”。
1.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模糊)地回答我。
2.才过了两天,(突然、果然)出事了。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重、严峻)态度。
4.局势越来越(严重、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除开头外,本文是按照被捕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害后的顺序来回忆李大钊同志被害的全过程的。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这样写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感情。
五、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句①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句②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句③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对句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①是对李大钊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忠于革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
B.通过“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C.通过“坚决”,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和留下的决心。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https://img.taocdn.com/s3/m/0195c83af242336c1fb95e03.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
我会写书籍抽屉胖子恐怖军阀尖锐匪徒苦刑
我会填 1.稚嫩僻静容易
2.轻微温柔慌张
我会找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精彩回读1.1.瞅瞧瞪盯督瞟 2.解释说明.
跟进阅读1.镇定,不慌张. 心中隐藏着其他的计谋.
2 .,:“,.,.”,:“!”,.
3.第一自然段(就义)//第2—12自然段(被捕)//第13自然段(斗争)//第14—15自然段(不屈)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 1。
《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230e0ee45c3b3567ec8b94.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pì jìng yú lèkǒng bùmó guǐmián páo fěi túshū jíchōu tìjù lièjú shì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刑()娱()绞()形()误()狡()籍()峻()详()藉()竣()祥()三、从下列词语中找出6对近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
残暴含糊安宁可惜占据坚决模糊残酷坚定安定惋惜占领( )--( ) ( )--( ) ( )--( )( )--( ) ( )--( ) ( )--( )四、我能说说加点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1.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答:2.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答:五、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答案【答案】一、僻静娱乐恐怖魔鬼匪徒书籍抽屉剧烈棉袍局势二、刑(刑法) 娱(娱乐) 绞(绞索)形(形状) 误(错误) 狡(狡猾)籍(书籍) 峻(严峻) 详(详细)藉(慰藉) 竣(竣工) 祥(慈祥)三、残暴残酷;含糊模糊;安宁安定;可惜惋惜;占据占领;坚决坚定四、1.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答:“不慌不忙”“就”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
“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
我会写书籍抽屉胖子恐怖军阀尖锐匪徒苦刑
我会填 1.稚嫩僻静容易
2.轻微温柔慌张
我会找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精彩回读1.1.瞅瞧瞪盯督瞟 2.解释说明.
跟进阅读1.镇定,不慌张. 心中隐藏着其他的计谋.
2 .,:“,.,.”,:“!”,.
3.第一自然段(就义)//第2—12自然段(被捕)//第13自然段(斗争)//第14—15自然段(不屈)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