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04 始得西山宴游记 Word版含解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本课话题——直面挫折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点评】遭贬的柳宗元在西山搜奇探胜,开阔自己的胸怀,将从四面八方袭来的各种苦难和郁闷一一剔除,最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坎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
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面对坎坷挫折,王洛宾并没有消极颓废,一蹶不振,而是合理地做出人生重要的选择,这样才有了许多经典的西部民歌的传唱。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轲2.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4.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
——马克思[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斫.( ) 垤.( ) 僇.人( ) 惴栗..( )( ) 衽.席( ) 箕.踞( ) 攒蹙..( )( ) 颢.气( ) 颓.然( ) 培.· ( )( ) 冥.合( ) 榛.莽( ) 【答案】 zhuó dié lù zhuì lì rèn jī cuán cù hào tuí pǒulǒu mín ɡ zhē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自余为僇人( )(2)梦亦同趣( )【答案】 (1)“僇”同“戮”,刑辱 (2)“趣”同“趋”,往,赴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止( )而不知其所穷.( )(2)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3)为⎩⎨⎧自余为.僇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故为.之文以志( )(4)是⎩⎨⎧居是.州,恒惴栗( )不知木兰是.女郎( )惟命是.从( ) (5)以⎩⎨⎧醉则更相枕以.卧(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故为之文以.志( )(6)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始指异之.( )不知日之.入( )故为之.文以志( )(7)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觉而.起,起而归( )而.不知其所穷( )【答案】 (1)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动词,寻求到尽头/动词,竭,尽,与“所”组成所字结构 (2)副词,曾经/副词,才/动词,开始 (3)动词,成为/动词,做/动词,写作 (4)代词,这/表示肯定判断/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5)连词,表修饰/“以为”连用,认为/连词,来 (6)助词,的/代词,它,指西山/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7)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日.与其徒上高山 ( )________ (2)箕.踞而遨 ( )________ (3)卧而梦.( )________ (4)穷.回溪 ( )________ (5)始指异.之 ( )________(6)穷山之高.而止()________(7)萦青.缭白.()________(8)自远.而至()________(9)四望如一.()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每天(2)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3)名词作动词做梦(4)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6)形容词作名词最高点、顶点(7)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8)形容词作名词,远处(9)数词作名词,一体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教师版)
02
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改 革,曾积极参与王叔文 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
03
柳宗元在文学上主张文 以明道,强调文章要有 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
04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 永州八记》、《三戒》 等。
写作背景及缘由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 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寄情 山水,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题。
中间部分详细描绘了西山的景色 ,以及作者在游山玩水中的心境 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 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 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
刻思考。
03
语言及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
01
02
03
语言简练
文章语言简练,用词精准 ,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余 ,表现出作者高超的文字 驾驭能力。
“始得西山”一句点明了作者对西山的独特感受 和发现,强调了西山的奇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一句则进一步 表达了作者与天地元气融为一体的感受,展现出 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 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05
问题与思考
关于主题的思考
作者对西山的细节描写十分到位, 如山的形态、水的声音、花的色彩 等,这些细节描写使西山形象更加 鲜明。
寓情于景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使景物具有了情感色彩,增强了文 章的抒情效果。
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
对偶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西山美景比喻 成各种形象,如“玉龙下山”、“金 凤凰展翅”,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 到西山的美丽。
重点词句解释
解释
“宴游”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作者柳宗元在游览西山时的愉悦心情,他与朋友一起饮 酒、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背景及文本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山之美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文言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文言词汇和句式。
2. 互动法:提问、讨论、朗读。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西山之美。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始得西山宴游记》。
2. 参考资料:有关《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内容展示】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
3. 教师讲解文言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各组选代表进行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
【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词汇和句式。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西山之美的短文。
六、教学过程【课堂拓展】1. 教师展示有关西山实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西山之美。
2. 学生分享自己曾游览过的自然景观,谈谈自己的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绘西山之美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讲解与练习】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重点词汇与句式
重点词汇:宴游、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句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学鉴赏与评价
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鉴赏 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文学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总结
教学内容回 顾
教学方法总 结
教学效果分 析
改进措施建 议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学难点
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掌握“西山宴游记”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理解“西山宴游记”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解决方法与策略
针对教学重点: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点内 容。
针对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重点词汇讲解:对文 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 解释和举例
句式讲解:分析文章 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 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文章
文化背景介绍:介 绍与文章相关的文 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增加学生对文章的 理解和兴趣
文学鉴赏与评价活动
导入: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背景 文本解读: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和思想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西山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艺术风格 评价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感受和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 案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01
添加章节标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点。
2.探究文章题目的含义。
【自读指导】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中,首先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查找相关生字词、多义实词、虚词的读音和意思,疏通文章大意,圈划疑难语句相互讨论。
然后,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抓住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游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
最后,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体会诗人被贬永州终生不得复用的绝望与排遣,进一步品味文中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补充资料】一、作者介绍和文体知识: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二、梳理课文1.通读第一段,在()中为生字注音,整理本节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3)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第一段小结】概写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为下文作铺垫。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注音)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②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⑤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注音并解释) 为类。
⑦悠悠乎.与颢(注音)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⑧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⑨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⑾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二、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三、分析文中加波浪线且加阴影的句子的句式。
四、归纳“而”的用法,并举出相应的两个例句。
(1) 代词:通“尔”,你,你的 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连词①:表承接例句: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觉而起,起而归(3)连词②:表修饰例句: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4)连词③:表转折例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5)连词④:表假设例句:人而不仁,如礼何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连词⑤:表并列例句:蟹六跪而二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7)连词⑥:表递进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8)连词⑦:表因果例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9)语气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语文教师手册《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壹.教学重点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著名的思想家,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仅次于韩愈。
他既擅长著述议论之文,又善于比兴讽谕之作,在唐代的古文运动、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上,具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柳宗元山水游记历来脍炙人口,对后代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在唐代以前,六朝文人的书信中,虽是已有描写山水景色的片段,但是句式单调板滞;郦道元水经注的个别章节虽写得颇有文采,但毕竟是一部地理著作。
直到唐代柳宗元,才使山水游记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不但使游记独立成篇,并且增强了游记的内涵和审美趣味,展现鲜明的情景交融的特色。
柳宗元具有远大抱负,参与革新国政;然而自唐宪宗即位(公元八○五年)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心情极为抑郁苦闷,遂到处搜奇揽胜,借以开阔心胸,得到精神上的解脱,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成的作品。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八记中的第一篇,文章以“始得”标示着探求自然美的发端,也是柳宗元自己思想历程的新起点。
这种既是写山(自然),也是写人(自己),将记实与寄兴巧妙结合的特点,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展现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
本课教学时,宜就下列几项重点加以掌握:1.认识柳宗元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地位。
2.认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并学习记实与寄兴巧妙结合的写作手法。
3.了解本文以“始”字为文眼的谋篇技巧。
4.领会文中物我合一的境界,进而体认柳宗元贬谪后的思想历程。
贰.题解参考数据(二)校改说明1.原文为二段→本版切割为四段。
2.参酌南宋世彩堂本,首段(1)“醉则更相枕以卧”下,加“卧而梦”三字。
(2)“以为凡是州之山”下加一“水”字。
3.遂命“仆人”过湘江→仆。
二写作背景柳宗元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三十三岁以前的仕途黄金时期,与三十四岁以后到四十七岁死于柳州屡遭贬抑时期。
新唐书柳宗元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准确地道出了他在永州的生活与他写山水游记的关系。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描绘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实践,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
2. 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掌握文中描绘西山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解读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
2. 领悟文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运用文中描绘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和作者情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
学生标注不懂的地方,准备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析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5. 实践运用: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小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精彩片段。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短文。
3. 深入研究作者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为下节课分享做准备。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疑点和难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
先墓在城南,无异子弟为主,独 托村邻。自谴逐来,消息存亡不一至, 乡闾主守固以益怠。昼夜哀愤,惧便 毁伤松柏,刍牧不禁,以成大戾。近 世礼重拜扫,今阙者四年矣。每遇寒 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想田野 道路,士女遍满,皁隶庸丐,皆得上 父母丘墓;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 子孙追养者。然此已息望,又何以云 哉?
苍颜白发, 太守
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亭记》
38
醉也。
39
40
安也。从宀妟聲。
形声。从宀( mián),妟(yàn)声。“宀”表 示房屋,“妟”是“安”意思,也有表音作 用。
41
《说文》:“宴,安也。从宀妟 声。”宀,其小篆为,《说文》释 为“交覆深屋”。而宴,金文为 ,小篆为 。从这里可以较为 形象地看到房屋之形状,宀下有一 女,即女子在房屋之中,无险,安 好。日照入屋,说明天朗气清,此 时是一种安逸静好的状态,人的心 情也会愉悦,因此,“宴”有愉悦, 快乐之意。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童志斌
zjqztzb@
始得西山宴游记
宴游 壶觞 坐 踞 宴宾 颓醉 得心 祖先 先妣 永州
自放
白文
回译
*
2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 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 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 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 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 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 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 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 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1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始得西山宴游记》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居于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二板块“感悟自然。
这个板块有两篇散文《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一篇已经教完。
第四专题共分三个板块, 分别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和“湖山沉思”。
第二板块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本文的教学主要在积累文言字词, 强调读诵, 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教学目标要求:1.积累文言字词;2、学会阅读赏析, 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3.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4.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教时教学过程:第1教时要点: 整体理解;积累字词, 继续文言文学法指导;解决第1段一、导入学习要求二、解题, 整体把握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 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世称河东先生。
自幼聪慧好学, 21岁中进士第。
后京城与韩愈、刘禹锡同事。
永贞元年, 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 罢“宫市”, 免杂税, 打击贪官, 但遭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
革新集团失败了, 其成员遭到迫害,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长达10年, 后虽奉召回京, 旋即又被贬为离京城更远的柳州刺史。
在柳州任职时, 主持开挖水井, 兴办学校, 废除奴婢制度, 深受当地民众爱戴。
病逝于柳州住所, 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政治上他是失意者, 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 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 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金母潭记》《钴金母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第一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zh教师版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的散文。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背景材料:
柳宗元因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谪居生活。此间故交断绝,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自称“僇人”。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区别?(完成表格)
游诸山
游西山
方式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过,缘,
斫,焚,穷,攀,遨
景色
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
西山
醉态
傾壶而醉,醉则卧,卧而梦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归家
觉而起,起而归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情
为僇(戮)人,恒惴栗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作者通过西山之游到底“得”了些什么?
作者:
卓尔不群的人格
傲然独立的精神
怀才不遇的处境
相关背景:
因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谪居生活。此间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贫病交加,老母病故。这是柳宗元平生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
因为心情抑郁,柳宗元常常探幽寻胜、徜徉山水来自我消遣。他写了多篇游记,其中的“永州八记”被称为“游记之祖”。《始得西山宴游记》又是八记之首。
铜山中学教案、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执笔:张敏审核:王兴辉审批:周金莲
授课人:授课时间:2016.11班级:____姓名:___小组:__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要勇于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自己。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理解作者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读:(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 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片段。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中“始得”一词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意象和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西山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体会山水之乐。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和主旨。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深入解读文本中的意象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提问:“始得西山”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激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圈点批注,理解文意。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自主查阅资料。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 整理课堂笔记,总结学习收获。
3.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版
一、《始得西山宴游记》逐字翻译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极:到)觉而起,起而归。
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师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第一节,掌握重点实词。
2.掌握重点的语法现象。
【课前预习案】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朝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文学创作上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其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有《河东先生集》(刘禹锡编)、《柳河东集》(明人辑注)传世。
二、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三、生字注音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箕踞()()衽席之下()垤()攒蹙()()颢气()觞()殇()遁隐( )【新授探究案】一、研读课文1、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字音。
2、疏通课文第一节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句式),皆我有也(句式:),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本段文字所写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游览永州山水的内心感受如何?本段文字在全文有何作用?写未识西山以前的游览情况。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范文3篇推荐文章高中语文必修三《赤壁赋》教案范文3篇热度: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精选教案范文3篇热度:部编版高中必修三《山地回忆》精选教案范文3篇热度:高中语文必修三《边城》精品教案范文3篇热度: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精选教案范文3篇热度: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范文。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生自行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教师释疑,帮助学生掌握部分文言学习方法,;2、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因声求气,学生能够解读情景交融之处;3、理解文本丰富情感,体会作者寄寓山水游记中的人生万象。
【预习要求】1、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做文字简介(200字);2、正字音,读文本: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衽席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不与培塿为类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与万化冥合3、解释字词:僇人梦亦同趣始更相枕以卧异之踞、席地而坐莫得其涯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缘染溪4、翻译句子:(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5、诵读文本,梳理内容:游诸山和游西山两类游玩,过程结果截然不同,请制表,分不同方面呈现两类游玩的不同之处;6、质疑:关于字词、文意理解方面,可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见识唐宋八大家散文中的“游记”。
记叙游踪或描摹物件为主要目的,且文学性强的散文作品都可以归属为游记散文。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可谓唐宋八大家游记的标志。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何以“牢笼百态”?借助《始得西山宴游记》一窥其一二。
二、初读文本,识文断字。
1、请学生自读文本,注意字音、断句;2、反馈预习情况:梳理字词、疑问之处;教师补充: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乎、始)、古今延续(涯崖、缘木求鱼)重点补充:定语后置句“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引入初中所学内容“金十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马之千里者”等。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详细描述: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如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以及作者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课堂练习与巩固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设计相关练习题,如选择 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通过 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 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柳 宗元与其他山水游记作家的不同
之处。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模仿游 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柳宗元在自然山水中 的情感体验,理解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 趣,提高对自然山水的鉴赏能 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 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词:总结提升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课文、写读 后感等,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
THANKS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西山的美丽风景图片或讲述与西山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 对新课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文本阅读与解析
总结词:整体感知
详细描述: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引导学生分段阅读,逐段解析 ,理解文中的生词、难句和修辞手法。
重点与难点解析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之真谛。
拓展阅读
《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另一篇著名山水游记, 包括《钴鉧潭记》、《至小丘西 小石潭记》等。
《醉翁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课前练习
(1)注音:
僇.人(lù) 惴栗
..(zhuìlì)斫.( zhuó) 榛.莽(zhēn) 引觞.( shāng) 施施
..而行( yí) 茅茷.(fá) 箕.踞.(jījù) 衽.席(rèn) 岈.然(xiā) 若垤.(dié) 颢.气(hào) 培.塿.(pǒulǒu)
攒蹙
..(cuán cù)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①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形容词,特别的
②望西山,始指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①若.垤若穴动词,像
②若.毒之乎代词,你
①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动词,至,到达
②伏尸而哭,极.哀副词,非常,十分
①居是.州,恒惴栗指示代词,这,这个
②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对,正确
①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动词,向远处看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动词,盼望
(4)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①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②故为.之文以志动词,写作
①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顺承
②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③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5)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以为凡是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两个词。
凡:所有,总共;是:指示代词,这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古义:层层堆叠、重叠今义:层层增加;积聚。
(3)游于是
..乎始
古义:从此今义: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4)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两个词,这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6)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名词作动词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上:登上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梦:做梦
名词作状语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日:每天,天天
②箕踞而遨箕:像簸箕那样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望西山,始指异之异:以……为异
数词作名词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一:一体
(7)写出文言句式类型。
(1)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
(3)因坐法华西亭省略句
【课堂讨论】
1.文题“始得”二字怎么理解?文章中心是记叙西山之游,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
他几乎走遍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不知西山的怪异独特。
当他“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始指异之”。
攀援后才发现西山的卓尔不群,一如作者的人格。
在物我交融中作者得到解脱和审美享受,醉不思归。
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
从标题到文末,“始得”贯穿全文,牵制全篇,涵盖文章内容,也是“文眼”。
先写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未给作者带来精神愉悦与解脱,为下文写西山之游做铺垫。
2.作者是怎样用比照、映衬的手法来写西山之景的?
不直接写,而是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
如写登上西山始感高峻难测,云天相连。
以“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登高下望所见之山,好像土堆洞穴,千里之外的景色犹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缭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
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感受。
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而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抒发自己傲然卓立的情怀。
【课后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解析: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2.下列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 )
(解析:C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不译。
A项,则:副词,就;B项,然:助词,……的样子;D项,之:结构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译文: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望见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认为它怪异。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
4.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C )
(解析:C未用象征手法)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练习。
(1).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解析:箭:小竹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
(解析:均为连词,表转折。
A项,稍稍(偏)/与“多”相对;C项,语气助词/兼词,从那里;D项,其中/那,那些)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解析:错在“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旁,出堡坞,有洞若门焉。
译文: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葶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苍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苍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
神灵的上苍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苍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